21.镇江城市规划与空间结构变迁研究

合集下载

21.镇江城市规划与空间结构变迁研究

21.镇江城市规划与空间结构变迁研究

构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沪宁铁路干线由老城西南绕城而出,并有一条货运引线向北伸入长江
码头,向。整体形态为“穴”字形,封住了镇江城市向西拓展的空间,因而镇江长期的城市发展
空间基本限定在老城及滨江一带。这一阶段,镇江空间结构主要为“双中心模式”,“老城—租
3郑忠.论近代中国条约口岸城市发展特征一与非条约口岸城市之比较[J].江海学刊,2001(4) 4戴迎华.镇江开埠问题略论[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9(9)
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制定了“调整”的发展方针,镇江城市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
转变为我省重要的内河港口,历史文化古城和风景游览城市。主要依托长江发展内河航运业,
依托历史遗迹、山水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业,城市更多地为居民和游客服务。
综上所述,解放初期到 1957 年“一五计划”
完成之间,镇江城市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和政治
因素的影响下,按照科学规划思想,形成了几个
新的空间功能区域,即北部沿江工业区。再加上
已有的商业区,城市空间构成布局的空间结构。
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重点为改善民生服务,增 加公共服务设施配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调
图 3 镇江建国后空间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老城居住条件改善。但基本保持了“沿江一字型”
1985 年总体规划规定老城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工厂,按“点块式”工业布局,把市区分为以轻 工、仪表工业为主的七里甸工业区;以船舶、机械工业为主的官塘桥工业区;以机械工业为主 的东南郊工业区;以电力、化工为主的谏壁镇工业区;以建材工业为主的乔家门建材工业基地。 同时,受卫星城规划思潮的影响,镇江建设了以港口、工业为主,外贸、商业为辅的大港,交 通发达的内河港口的高资。这使得城市平面形态沿江“一字型”展开,形成“一城两区”的城 市空间结构,奠定了现代镇江城市格局。由于工业化的推进,使得城市快速扩张,东西市区路 网逐步打通。

镇江市未来规划方案 (2)

镇江市未来规划方案 (2)

镇江市未来规划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如何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成为各大城市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镇江市,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本文旨在针对镇江市未来的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城市现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现阶段的镇江市是怎样的。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京沪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交通十分便利。

截至2020年底,全市总人口超过600万人,近年来人口持续增长。

经济上,传统的酿酒业和纺织业一直是镇江市的支柱产业,但现在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科技产业也不断涌现。

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规划建设也面临诸多困难。

未来规划方案城市空间规划城市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镇江市未来的规划建设,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用地规划。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用地的供应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在未来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尽可能的节约土地资源。

2.城市交通规划。

当前,镇江市的交通状况还是比较拥挤的。

未来的规划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规划,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同时推广低碳出行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范化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极大的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在未来的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居民。

经济发展规划针对镇江市未来的经济发展规划,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1.保持传统产业的发展。

酒业和纺织业一向是镇江市的支柱产业,未来规划中需要保持这些传统产业的发展,同时寻找新的增长点。

2.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愈加重要。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镇江市需要尽快赶上这股潮流,积极引入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策规划政策规划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未来规划中,政策规划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政策,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也要充分照顾到城市居民的利益。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已于2017年4月28日获得了国务院批准,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一、编制目的《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镇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镇江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镇江市行政管辖区,包括镇江市区,丹阳、扬中、句容三个县级市,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

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市域空间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城镇发展等。

中心城区范围东起大港,西至高资,南起312国道、宜通大道(原南环路)和金润大道(原沿江公路),北至长江,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是本次总体规划修订的重点地域。

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镇江市区行政管辖区,面积1088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三、规划期限本次总规修改期限至2020年。

四、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五、城市职能国家知名的生态文明城市,沿江南北联动的枢纽,生态宜居的创新型城市。

六、城市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33万,城市建设用地146.5平方公里。

七、市域空间布局1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达到36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73%以上。

2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构建“一带三区”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一带”为长江发展纽带,“三区”即由镇江和丹阳构成的镇江都市核心区、东部以扬中为核心的江岛特色发展区、西部以句容为核心的丘陵特色发展区。

3城镇规模等级城镇规模等级分4级:Ⅰ级人口100万以上1个(镇江中心城区)、Ⅱ级人口20-50万3个(丹阳中心城区、扬中中心城区、句容中心城区)、Ⅲ级人口5-10万8个(辛丰、丹北-界牌城镇组群、油坊-八桥城镇组群、皇塘、下蜀、茅山、谷阳、丁岗)、Ⅳ级人口1-5万20个。

镇江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保护控制方法探析

镇江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保护控制方法探析

镇江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保护控制方法探析徐敏,朱晓芳,李杰,任道,陈亚伟摘要:空间格局保护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总结了镇江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特征,在分析现状空间格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视线通廊控制、山体轮廓控制、建筑高度控制、街巷格局保护、建筑肌理保护等方面提出了镇江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保护控制方法。

关键词:空间格局,历史街区,保护,镇江1 引言空间格局保护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城市空间格局概念相似,在历史街区层面,空间格局是街区物质空间构成的总的宏观体现,也是街区风貌特色在宏观整体上的反映,它包括街区的平面轮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道路骨架、自然特色等①。

镇江历史街区共计3个,皆位于镇江老城风貌区西部,北临长江,分别为西津渡历史街区、伯先路历史街区和大龙王巷历史街区,街区规划面积均为15公顷左右。

三个历史街区空间上相互毗连、文化上相互融合、历史渊源上相互承接,本文将3个历史街区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在总结其空间格局特征和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析其空间格局的保护与控制方法。

图1 历史街区分布图2历史街区空间格局总体特征2.1 “江河交汇、以山为园、山街相融”的空间意象2.1.1因江河交汇而生的街区镇江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是隋唐至清末京杭运河上重要的漕运枢纽。

历史街区位于历代镇江府城以西,云台山和宝盖山以北,长江以南,是连接长江渡口——西津渡与府城护城河——京杭大运河码头之间江河物资中转的必经之地。

清末至民国是街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清末镇江开埠后,西津渡街区以东地块划为租界,尽管这一时期运河逐渐淤塞,通航功能渐失,填河成路,但依托长江航运、铁路运输和省会建设,此处商业贸易发展迅速,历史街区所在的区域发展成为连接租界和府城西门之间重要的商埠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地区持续繁荣,至1990年代随着镇江商业中心的东迁,此处逐渐衰落为破败的平民聚居区。

2.1.2从“以山为屏”到“以山为园”清末以前,这一地区人口发展缓慢,建筑、道路建设皆北以蒜山为屏障、南以云台山宝盖山为屏障,成为府城之外的城市地区,沿京畿路向西南即为出城,京畿路位于云台山和宝盖山之间,是当时镇江通往句容、茅山和南京的交通要道。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城市空间结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揭示城市发展的规律和问题,有助于提出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发展策略。

首先,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城市规模和人口分布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功能分工越来越明确,不同类型的区域逐渐形成。

通常,大城市会出现核心商业区、行政办公区、住宅区、工业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

这些区域往往集中在城市中心,随着城市的扩展,相应的功能区会向城市边缘扩散,形成“城市面包夹心”式的空间结构。

其次,城市内部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网络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起到关键的作用。

交通设施的完善与否决定了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程度。

例如,交通枢纽的修建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促进城市中心地区的发展;而交通瓶颈的出现则可能导致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不均衡和资源分配不合理。

因此,对城市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发展需求,以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划分和有序发展。

此外,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还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演变。

追求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生活设施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地的重要因素。

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必须紧跟居民需求的变化,提供更多样化的居住和生活选择,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最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还受到城市规划和政策导向的影响。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系统的思考和整体的谋划,确定城市空间范围、发展方向和布局格局等内容,以建设美好生态、多元社会文化、便捷交通、宜居生物多样性等诸多目标的市政建设活动。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和调整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政府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向着合理、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变。

镇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_2008_2020_思路探讨

镇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_2008_2020_思路探讨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2011年第6期总第199期图2镇江市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图图1镇江市外部区域交通格局转变图镇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思路探讨纪书锦过秀成戴维思何翔孙兴堂【摘要】本文旨在对镇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进行思路探讨,从镇江面临的跨越发展时机出发,对目前城市交通供求进行了分析与测试,在交通一体化、通道与枢纽优化、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公交优先、交通差异化、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指引下,制定对外交通、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特色交通四个方面的合理系统规划。

【关键词】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系统规划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

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镇江是一座区位独特、条件优越的交通枢纽城,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吴文化与楚文化、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水陆交通发达。

当前镇江正处于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时机。

1项目综述1.1项目背景1.1.1外部区域交通格局发生转变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实施、江苏省沿江战Tr anspor t at ion Planning25江苏城市规划JIANGSU URBAN PLANNING 2011年第6期总第199期图3镇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技术路线图略的深入及城际轨道、京沪高速铁路、泰州大桥等重大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在区域协作与竞争中争得应有位置,需构筑以镇江为中心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尽快融入长三角区域发展。

(图1)1.1.2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规划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规划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规划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它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空间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以及相关的规划研究。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通常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在早期城市形成的阶段,城市空间结构往往是以城市中心为核心,辐射状地向外扩展的。

这时的城市空间结构往往由城墙和城门所划定,城市的发展以周边农村和郊区为依托,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较为薄弱。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城市空间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

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工厂和工业区的兴起,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和扩展。

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一的中心扩展为多个工业园区和商业中心的组合。

同时,城市的居住区开始向郊区拓展,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居住、工作分离的空间结构。

这一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往往较为分散,交通不便,城乡差距明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结构逐渐转向了现代化阶段。

城市化带来了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城市空间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城市开始采取集中连片开发的模式,形成了多个功能区域和行政区域。

大型商业中心和购物中心、高级住宅区、科技园区等不同类型的区域独立发展,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子中心。

这种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使得城市功能和资源分布更加合理,同时也加剧了交通压力。

二、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研究为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研究旨在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发展策略,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首先,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需要合理划定不同功能区域和行政区域。

通过研究城市的功能需求和土地利用情况,可以确定不同类型的区域,例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这样有利于避免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干扰和冲突,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其次,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需要注重交通规划。

交通是城市运行的血脉,良好的交通系统有助于减少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对镇江城市结构布局的几点思考

对镇江城市结构布局的几点思考

对镇江城市结构布局的几点思考
戴永能
【期刊名称】《镇江学刊》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镇江市沿江建城,城市结构布局是东西走向,属带状城市,带状布局城市和非带状布局城市相比,其城市空间相对分散,城市处延较广阔,城市发展速度也较快,多属新兴发展城市,目前,镇江市布局属带状结构,人口,资源,经济等规模都已达到中等城市水平,有些指数还达到了大城市的标准,因此,其城市结构布局与城市规模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些矛盾,它要求对目前镇江市的城市布局作必要的调整,规划设计一个丰满,功能集中的新的城市结构布局,以适应其向大城市发展的要求。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戴永能
【作者单位】润州区地方志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53
【相关文献】
1.建筑结构布局与运用的几点思考 [J], 王艾培
2.做强做大镇江城市资产的几点思考 [J], 王进前
3.推进精美镇江建设提升镇江城市品质 [J],
4.在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中争得城市荣光——中共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访谈 [J], 细霏
5.2016镇江绿色低碳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镇江举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4.28•【文号】国办函〔2017〕43号•【施行日期】2017.04.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43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国务院原则同意《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镇江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镇江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08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33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46.5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要根据镇江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规划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规划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规划研究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城市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城市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更是经济、文化和政治活动的重心。

而城市空间结构,则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的长期发展历程中,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在不断演化与重构。

本文将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进行初步探讨,并基于此,探讨城市规划的相关问题。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与演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社会空间的一种组织形式,包括城市中各种空间要素的布局、组合及联系方式。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城市空间结构:在城市发展初期,由于城市规模较小,城市空间结构还比较简单。

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水平。

因此,这个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主要是以城市中心为中心,逐渐向外辐射的"放射状结构"。

2.中期城市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空间结构也逐渐变得更加复杂。

城市的功能分化逐渐扩散,城市中心向各个方向不断扩展,并且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核心—带状结构"。

3.新时期城市空间结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新时期,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大中城市并存、城市群形成、垂直空间发展等多种形态。

二、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城市规划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城市规划的时效性差。

由于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演化,规划往往难以及时跟进。

其次,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不足。

由于城市规划机制不够完善,执行难度较大,规划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最后,城市规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城市规划往往以市中心为核心,规划范围较小,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全面影响和调整不足。

三、探索城市规划的改革方案针对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探索一些新的改革方案。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把握城市演化的发展规律。

这种研究同样需要结合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并注重对不同城市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区分。

镇江市未来规划方案-最新版

镇江市未来规划方案-最新版

镇江市未来规划方案1. 简介镇江市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长江下游、淮河中游的交汇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随着城市化不断深入,镇江市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短缺等。

因此,必须制定并实施一份长远的未来规划方案,以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品质。

2. 基础设施建设2.1 交通运输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镇江市应加速民用航空机场、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加大对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的投入,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停车场和租赁服务等,在实现便捷出行的同时,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2.2 水利工程镇江市处于长江和淮河的交汇处,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保障城市的安全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规划应该加强防洪、治水、水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促进水利设施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2.3 电力设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力设施建设越发重要。

未来规划应加速建设绿色能源电力设施(如风、光、水等新能源),同时推动电网建设,实现电力智能化,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确保城市用电安全和可靠。

3. 区域发展规划3.1 城市化进程未来规划应着力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分区,提高城市化水平,让城市更具有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

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要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3.2 农业发展农业是镇江市的传统产业,而且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

未来规划应该致力于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广科技元素的应用,增强农产品的附加值,争取农民持续增收。

同时,还应当着力保护好土地资源,使农业生态保持良好。

3.3 旅游业发展镇江市旅游资源丰富,未来规划应该加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广特色旅游,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同时方便当地居民的旅游和生活用品。

4. 聚焦人居环境4.1 空气污染治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空气污染治理成为全球的共同挑战。

未来规划应该统筹使用市、社区、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空气污染,改善人居环境。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 (4)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18)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0)第五章总体布局 (21)第六章建设用地规划 (23)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9)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34)第九章总体城市设计 (38)第十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38)第十一章旅游规划 (45)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49)第十三章环境保护规划 (60)第十四章综合防灾规划 (62)第十五章沿江发展规划 (67)第十六章郊区规划 (71)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73)第十八章远景发展构想 (79)第十九章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 (80)第二十章附则 (85)第一章总则第1条修编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镇江市未来发展的要求,促进镇江市社会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对《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以下简称本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规划依据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2—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2—5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2—6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2—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2—8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1)2—9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2—1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2—11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12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13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年)编制要点》(江苏省建设厅)2—14 《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修编要点》(江苏省建设厅)2—15 《镇江市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2—2020)》(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2—16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2—2020)》(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17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2—18 镇江市有关本规划的决定和精神第3条指导思想3—1 加快市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优化资源配臵,整合城镇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镇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镇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镇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苏政复〔2023〕25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镇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25号镇江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镇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镇府发〔2023〕29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镇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镇江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港口、旅游和宜居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镇江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8.35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2.733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8.810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19倍。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积极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协同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共筑沿大运河文化魅力带。

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加强长江和大运河生态廊道保护,构建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生态涵养带,持续推进重要水体、山体、湿地等生态保护修复。

江苏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江苏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江苏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王颖;刘少丽;陆玉麒
【期刊名称】《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2)002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求城镇体系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以历史为主线,从城镇密度、中心城市和城镇体系的空间变化入手,探讨江苏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历史演化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江苏三大区域在城镇密度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上呈现较大的差异;(2)苏北地区由四边形网格状结构转变为沿河道T形结构,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分别由线状结构演变为四边形网格状结构和六边形中心地结构;(3)中心城市在历史时期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同时也指出导致该地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变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经济条件、水文条件和交通条件等.
【总页数】6页(P129-134)
【作者】王颖;刘少丽;陆玉麒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
【相关文献】
1.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探索和创新--《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回顾剖析[J], 王学锋
2.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J], 常海波;梁忠生
3.新型城镇化下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研究 [J], 唐波;罗熙;郑华;顾惠娜
4.城镇体系视角下北部湾城镇群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J], 黎鹏;吴磊;杨宏昌
5.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省南通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J], 曹芳东;吴江;徐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城市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城市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城市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其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现状分析以及未来规划等方面,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城市规划。

一、历史演变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古代城市中,城墙的存在使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层级性,城市中心作为政治、文化和经济的核心区域,周边是住宅和农田。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现状分析在现代城市中,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首先,以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办公区为核心的中心城区成为城市的核心发展区域。

其次,随着城市的扩张,通勤和城市功能分散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新趋势。

城市周边的郊区兴起,成为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同时,城市还出现了城市肿瘤的现象,即大量的城市边缘化聚集区,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和城市扩张速度过快而形成。

这些不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导致了城市的不平等发展和资源浪费。

三、未来规划城市规划是解决城市空间结构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未来规划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强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化,通过合理规划、改造和调整,充分发挥核心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其次,加强城市扩张的管理,合理划定城市发展边界,避免边缘化聚集区的形成。

同时,加强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促进城市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注重人文环境和生态保护,在城市规划中融入人文、生态和环境的考虑,使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具宜居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城市规划密不可分。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良好演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历史演变、现状分析和未来规划,从而建设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镇江中心城空间结构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镇江中心城空间结构研究
史健 洁 王金 花 马 强 , ,
( .镇 江市规 划局 , 苏 镇 江 1 江 22 0 ; .镇 江市规 划设计研 究院 , 10 1 2 江苏 镇 江 2 2 0 ) 10 1

要 :为 了在城 乡一体化背景下构筑一个科 学合理 的镇 江 中心城城 乡经 济社 会可持 续发展环境 , 对镇 江中心 在
镇 江在 秦汉 时期 是 长江下 游 的普通 渡 E , l当时丹 徒 县城 建于 现市 区东 郊 的象 山镇 。汉末 ( 公元 2 8年 ) 0 孙 权在 北 固 山前 峰筑 铁瓮 城 , 为镇江 城发 展 的基 础 , 此后 漫长 的发 展 过程 中 , 市基 本上 以铁 瓮城 为核 , 成 在 城
这 一 版城 市总 体规划 实 施 以来 , 江城 市 步人 高速 发展 的轨道 , 镇 城市 空 间拓 展 取 得跨 越 式 突破 , 已基 现 本形 成 了 “ 城两 翼 ” 一 的空 间形 态 , 市 处 于外延 扩展 与 内涵提 升相 结 合 的状 态 。这 一过 程 中存 在城 市 空 间 城
第2 4卷 第 2期
21 0 1年 4月
镇 江 高 专 学

Vo . 4 No 2 12 . Apr .,2 1 01
Ju a o h ni gC l g or l f e j n o e e n Z a l
城 乡一体 化 背 景 下 镇 江 中心 城 空 荣 的新型城乡关系。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研 究镇江中心城空间结构 , 对于缩小城乡差距 , 打破城乡“ 二元” 结构 , 推动镇江社会经济持续 、 稳定 、 协调和可
持续 发 展具 有重要 的意义 。
1 镇 江 中 心城 空 间 结 构 演 化
段 (0 1 至今 ) “ 城 两翼 ” 间结构 。从 新 中 国成 立 后镇 江 城 市 发展 的 各个 阶段看 , 空 间结 构 演 变 是 20 年 ,一 空 其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规划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和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的背景、原因和规划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背景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

城市的空间结构涉及到城市内部的区域划分以及区域间的联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了以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格局。

然而,随着城市土地有限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空间结构开始呈现出多中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原因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受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政策的影响。

首先,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土地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为了满足人口对于住房和经济活动的需求,城市开始扩张和拓展,形成了新的中心区。

其次,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新的商业中心和工业园区相继出现,导致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而且,城市规划政策的调整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引导人们的居住和工作行为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

三、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方法为了适应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需求,城市规划在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有限,因此需要进行土地的高效利用,包括合理分配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

其次,要制定多中心发展的城市规划。

传统的单中心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规划多个中心来分流城市人口和交通流量。

此外,要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环境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害,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背景、原因和规划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政策的影响。

镇江城市空间营造

镇江城市空间营造

镇江城市空间营造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镇江城市空间营造概述•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的关键领域•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的实践案例•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的挑战与展望镇江城市空间营造概述01定义镇江城市空间营造是指通过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手段,对镇江城市空间进行整体优化与提升的过程。

意义城市空间营造有助于提高镇江城市的居住环境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的定义与意义现状镇江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合理,但存在部分区域用地混杂、城市绿化不足等问题。

特点镇江城市空间以山水为骨架,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镇江城市空间现状与特点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的目标与愿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愿景:将镇江打造成为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魅力彰显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目标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的关键领域02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应注重建筑风格的统一性,保留并传承镇江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城市形象。

城市设计与建筑风貌建筑风格统一性城市设计应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人性化设计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注重建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建筑设计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生态敏感区的修复与保护,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开放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开放空间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等多元化需求。

绿地景观设计精心打造绿地景观,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展现镇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魅力。

开放空间与绿地系统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升级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保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基本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生活便利度。

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课题: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共2课时)镇江崇实女子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编号:22
第1页(共7页)
一(提示:你还可以查找相关资料——镇江城市规划图、镇江市交通地图、镇江常
年盛行主导风向等)
★思考:商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住宅区呢?
工业区呢?
典例体验一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商业区的区位特征是什
么?其区位优势有哪些?除此
之外,商业区还可选择在什么地
方?
(2)批发市场区位选择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
(3)甲功能区是哪种功能区?判断理由是什么?。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镇江中心城空间结构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镇江中心城空间结构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镇江中心城空间结构研究史健洁;王金花;马强【期刊名称】《镇江高专学报》【年(卷),期】2011(024)002【摘要】为了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镇江中心城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在对镇江中心城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和对"一城两翼"中心城空间结构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可从空间、交通、生态、产业布局等多个方面将镇江中心城的空间结构优化为"一城两翼多中心"的格局。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central city in Zhenjiang and its central city structure which was "one body with two wings",this thesis raises suggestions about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one body with two wings" from space,trans【总页数】4页(P10-13)【作者】史健洁;王金花;马强【作者单位】镇江市规划局,江苏镇江212001;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镇江212001;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镇江21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相关文献】1.城乡统筹背景下镇域规划编制办法研究——以广东省四会市江谷镇总体规划为例[J], 王浩2.榆林中心城市区域城乡一体化问题检讨及其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J], 李矫镅;张沛;孙海军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村镇房屋产权管理初探——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J], 洪运4.基于百度热力图的兰州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研究 [J], 董鹏程;刘晓慧5.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中心城区集体土地利用的变迁和改革 [J], 范学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镇江市市志
政,卫生等职能,大港,高资卫星城承担居住,工业等职能,整体上体现了现代城市功能分区
的思想6。
行政方针直接促使了城市性质的转变。解放初期,镇江响应国家“以工业建设为中心”的
发展方针,沿江布置了大量工业厂区。古城区主要承担商业、行政、居住等城市功能。这时,
城市发展,居民生活都是为工业化服务的。城市性质是重要的港口、工业城市。随着工业城市
历史分期
明清时期 1906 年前 晚清民国时
期 1906‐1949 新中国成立
后 1949‐2004
新世纪 2004‐2014
城市主导产业
农业和手工业
轻工业 航运流通
轻工业 航运流通
现代服务业 现代制造业
旅游业
城市性质
县治 府城
殖民港口城市
城市空间结构
大市口单中心
“一主一副”:大市口 主中心、城西副中心
镇江入江口由丹徒口移至大京口。该时期
古运河从镇江老城当中穿过。具体的穿越
路线是运河自镇江城南向北,自镇江城的
南水关进入城市,从城市当中穿过,最终
从北水关流出后,向西经拖板桥,在石浮
桥口沿大京口河道入江。值得一提的是,
运河在城内穿越的那一段被称为关河。关 河为唐宋的穿城运河,它作为大运河运输
图 1 镇江历代城池变迁图
1985 年总体规划规定老城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工厂,按“点块式”工业布局,把市区分为以轻 工、仪表工业为主的七里甸工业区;以船舶、机械工业为主的官塘桥工业区;以机械工业为主 的东南郊工业区;以电力、化工为主的谏壁镇工业区;以建材工业为主的乔家门建材工业基地。 同时,受卫星城规划思潮的影响,镇江建设了以港口、工业为主,外贸、商业为辅的大港,交 通发达的内河港口的高资。这使得城市平面形态沿江“一字型”展开,形成“一城两区”的城 市空间结构,奠定了现代镇江城市格局。由于工业化的推进,使得城市快速扩张,东西市区路 网逐步打通。
界区”共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市区运河以东为主要的行政教育区域,城西滨江一带为租界晚清民 国工商业区,其间以大西路这条商业轴线串联,大西路两侧为居住、商业为主的生活区填充。 主要现存的历史片区有小码头街,大龙王巷片区。民国 18 年 2 月江苏省政府迁镇,曾制定《发 展省会及各县市政方案》。开始了大规模拆城、填河、筑路和改建桥梁5。先后建成中山路、中 正路(今解放路)等主干道及桥梁和排水设施。开辟了象山码头,吸聚了很多人口与公共资源, 形成了早期的“工业新城”。
4 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变动
4.1 工业建设的直接影响
这一阶段,工业建设直接影响城市的布局结构。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五计划”中相继沿江 建设了纺织厂、大东造纸厂、粮储厂、油脂化学厂、造船厂等。这一时期,滨江岸线基本被工 业厂区占领,用于人民生活的岸线基本为零。工业化引导城市向北翼拓展,形成了“工业新城、 生活老城”的空间结构。
但进入晚清民国之后,随着镇江工商业的发展。镇江城市稳定了上千年的空间结构,在滚 滚涌来的商流的冲击下而被突破。
3 晚清民国镇江城市商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动
3.1 晚清民国镇江商业发展
晚清民国镇江商业的起步是
1858 年《天津条约》的签订。镇
江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 年在云
台山设立租界区3。自此以后长江
镇江凭借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中鲜有衰落,成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性城市。 在镇江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自组织生长和外来力量的侵入、行政指令的引导都曾主导了 城市发展。本文主要选取镇江—这个多种力量冲击,融合,发展的城市,结合历史地图1的方法 对其城市空间结构变迁进行分析,试图归纳镇江历史以来空间结构演化的规律(见表 1)。
在镇江的城市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主导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主作用力也各不相同。本 文通过历史分期的研究,分析总结镇江城市史上每一次变革性的突破背后的内在机制作用,以 期对其他城市历史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1历史地图是通过梳理古代历史图像信息和历史文献中的文字信息,整合到现状要素地图中,达到转译提炼历史 信息的作用。
4.2 工业建设的间接影响
工业化的建设也带动了城市其他功能区发展。工业化的推进还推动了城市其他功能区的发 展。工业化的发展迅速带动了城市产业工人的规模,相应产生了大量居住区的需求,而国家也 逐渐纠正了之前重工业轻民生的城市发展方针。这一时期,镇江加强了城市道路的建设,为城 市稳步扩张打下了基础。城市道路则要拓宽中山路、电力路、解放路、镇焦路等,新建跑马山 路、周家河路、黄山南路等,打通宝塔北路、双井北路、润州山路、黄山北路等。在对外交通 方面,建成三茅宫长途汽车站,过境、出境干道均规划为 40 米宽。在住宅建设方面,规划要求 实施“相对集中、街坊结合、临街先行、分期改造”的方针。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相结合,在象 山、九里街、宝塔山、七里甸等地发展居民点。在城市公用设施方面。兴建长 22.36 公里的大 环城线与长 11.36 公里的小环城线道路,合理安排老港港区,保护风景园林,增设商业网点及 文教卫生设施等这一阶段功能布局更多体现为城市尺度的分区关系,主城承担居住,商贸,行
因素的影响下,按照科学规划思想,形成了几个
新的空间功能区域,即北部沿江工业区。再加上
已有的商业区,城市空间构成布局的空间结构。
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重点为改善民生服务,增 加公共服务设施间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老城居住条件改善。但基本保持了“沿江一字型”
6镇江市规划草案(1972 年)
图 4 镇江新世纪空间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2002 年总体规划要求形成“一个主中心、一个副中心、五个区级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如 图 4)。一个主中心即大市口中心区,以此为核心向外围扩充,包括大市口中心商业区、中山路、 解放路和大西路街区,以及长江路滨水区等区域,老城中心区主要功能定位为商业金融、旅游 服务。一个副中心即南徐分区中心区,由南徐大道和檀山路构成的中心区域,南徐分区中心区 的功能定位主要为行政,辅以科技、文化、体育、会展商务等功能。五个区级中心为丁卯、谷 阳、大港、谏壁、高资。
2汤雪璇. 近代交通方式转型对江南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以镇江老城为例[D]. 东南大学, 2010. DOI:10.7666/d.y1760993.
展相对缓慢,被限制在唐代罗城的范围内,城市规模与城市空间结构没有出现跃迁式发展。后 人主要在明清府城的基础上以修补建筑或加筑城池的方式扩展城市。如太平天国时期,由于抵 御江北清军的包围,在明清府城北翼加筑太平天国新城。城墙位于中华路与长江路交界处东侧, 城墙截面呈梯形,东西长约 25 米、高约 4.5 米、上宽 1.1 米、下宽 1.6 米,城墙外侧用石块交 错叠砌,中间填以小石块,从原府署后十三门起,经龙埂真上北固山后峰顶,又沿江而西至运 河口,再沿运河转南至西城外,筑起的一道新城。
构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沪宁铁路干线由老城西南绕城而出,并有一条货运引线向北伸入长江
码头,向。整体形态为“穴”字形,封住了镇江城市向西拓展的空间,因而镇江长期的城市发展
空间基本限定在老城及滨江一带。这一阶段,镇江空间结构主要为“双中心模式”,“老城—租
3郑忠.论近代中国条约口岸城市发展特征一与非条约口岸城市之比较[J].江海学刊,2001(4) 4戴迎华.镇江开埠问题略论[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9(9)
主导交通方式
运河漕运
长江水运 铁路
计划经济下的轻工、航运 “一城两区”:老城中
业城市
心区、高资谏壁两区
公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三角重要的港口
风景旅游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
“一体两翼 一核四区“
高铁 公路
表 1 镇江历史分期城市空间结构演替 资料来源:作者编制
2 明清时期镇江的城市空间结构
隋唐时期,修筑了大京口河道,运河
1 引言
镇江是中国江苏省所辖地级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江苏南部,古时称“润 州”。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要组成 部分;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汇就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镇江 境内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蓉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312 国道、104 国道等通 达全国各主要城市,长江流域第三大航运中心——镇江港通江达海。
镇江城市规划与空间结构变迁研究
王皓冰,刘鹏程
摘要:本文通过历史研究发现,晚清民国时期,沪宁铁路的建造,不仅决定了晚清民国以来镇江城市的空间发展 格局,而且还带动镇江的商业迅猛发展,致使其城市空间结构在缺失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自发的发生本质性变 动。新中国成立初,为了合理分布工业生产的区位,行政指令则成为影响构建镇江城市空间结构的最重要因子。 新世纪以来,镇江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处于加速期,土地有偿使用、住房货币化的重大推力使得城市爆发式增长, 在总体规划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主一副五区”的空间结构。镇江这三个时期,因主导城市建设的力量不同,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态特征也截然不同,前者缓慢有机,后两者规则严整。通过以上历史分期研究,我们分析得 出镇江城市发展受到交通力、自然力、行政力、自组织力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镇江 城市规划 城市结构 变迁
航运兴起,转口贸易兴盛,城市逐
渐向西扩展,城市经济中心也随之
由大市口前往城西4。由于古渡口
历来是古代人们商业往来的中心,
再加上晚清民国外国侵略者在这 一带兴办晚清民国工业的刺激,导
图 2 镇江晚清明国时期空间结构图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致了城西地区的跳跃式发展(如图 2)。“大市口—大西路—租界区”的空间发展轴形成,大西
北门均相错布置,城内路网纵横交错,主要为十字形方格网正交,也有与山体水系关系密切的
曲线形道路。比较特别的是,北面城墙设有两处夹城(东夹城(晋陵罗城)与西夹城),宛如鸟之
双翼,夹辅着州治中心。后又筑了一道土城,作为夹城的外廓,称“罗城”(如图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