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合集下载

水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免疫学基础

水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免疫学基础
免疫应答类型
根据外来物质的性质和免疫系统的反应方式,可将免疫应答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 疫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机制,而特异性免 疫则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02
水产微生物学基础
常见水产微生物种类
细菌
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和革 兰氏阳性菌,如弧菌、
气单胞菌等。
水产动物主要依赖于先天免疫系统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包括非特 异性防御机制和快速反应的免疫细胞。
适应性免疫
部分水产动物还具备适应性免疫系统,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持 久的免疫记忆。
水产动物免疫应答机制
抗原识别
水产动物免疫系统通过抗原识别机制,对外来病原体进行识别和分 类。
免疫细胞激活
抗原识别后,免疫细胞被激活并释放细胞因子等化学信号,触发免 疫应重要环节,通过炎症细胞的募集和炎 症介质的释放,消灭病原体并促进组织修复。
水产动物疫苗与免疫预防
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通常采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作为免疫原,通过注射等 方式接种。
新型疫苗
新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具有更 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疫程序
病毒
如疱疹病毒、弹状病毒 等,可引起水生动物疾
病。
真菌
如水霉、毛霉等,可引 起水生动物感染。
原生动物
如鞭毛虫、纤毛虫等, 可引起水生动物寄生虫
病。
水产微生物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01
02
03
病原微生物
引起水生动物疾病,导致 死亡或生长缓慢。
污染源
水产微生物可导致水质恶 化,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 环境。
传播疾病
水产微生物学与免疫 学免疫学基础
目录

微生物学第九章感染与免疫(共71张PPT)

微生物学第九章感染与免疫(共71张PPT)
相应抗原作用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是抗体的免疫作用。
二、免疫学(Immunology)
• 即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 索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 用及其机制的科学。可用以发展有效的免疫 学措施,实现动物和人类的防病、治病。
• 实际上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已经扩展到化 学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等诸多学科 和领域。
可从一个宿主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另一宿主个体 的疾病。
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 ;环境因素。
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
1、细菌:
毒力(virulence) :某种微生物对一定宿主,在一定 条件下引起疾病的能力,亦称为致病性 (pathogenicity) 。强弱取决于侵袭力和毒素。
•根据刺激机体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细胞辅助 又可分为:
–胸腺依赖性抗原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绝大多数天然抗原属于前一种。
(四)、微生物的抗原结构
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等都是很好的抗原,由 它们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微生物抗体,一般都 有保护机体不再受该微生物侵害的能力。
微生物的各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及与蛋白质结合的 各种多糖和脂类,都可能是抗原,并可产生各种 相应的抗体。
• 现代免疫的概念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和更为复杂的内涵。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 。免疫细胞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适当应答,使之清除,执行免 疫防卫功能。另一方面,免疫细胞的不适当应答,或应答过高, 会致过敏性疾病;或应答过低,易致严重感染,对自身组织发生 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均会对生物机体有害。
② 复合半抗原:复合半抗原的分子量较大,有多 个抗原决定簇.一般的半抗原都属于此类,能 与相应的抗体发生沉淀反应。二硝基氯苯、多 糖类、脂质、脂多糖等都属于这类抗原 。

消毒与灭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件)

消毒与灭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件)
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例如:高温灭菌、辐射灭菌等
手提式高压蒸 汽灭菌器
全自动高压蒸 气灭菌器
分布
一般在畜舍、医院、宿舍、城市街道等地空气中含微生物量较高,而在大洋、高山 或极地上空的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就很少。
检测空气中微生物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滤过法和沉降法两种。
滤过法的原理是使一定体积的空气 通过一定体积的某种无菌吸附剂 (通常为无菌水),然后用平板培 养吸附剂中的微生物,以平板上出 现的菌落数推算空气中的微生物数。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
消毒与灭菌
对有害微生物的 控制方法
消毒 灭菌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杀死物体表面上的病原微生物,
1
达到控制微生物传染的方法,并不一定
2
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 的方法。
➢ 消毒是相对的,不一定达到无菌的要求。 ➢ 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化学、物理等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
概念
正常菌群
在正常动物的体表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经常有一些微生 物存在,它们对宿主不但无害,而且是有益的和必需的, 这些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
2.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生物颉颃
体表的微生物
种类
以球菌最多,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等。
当皮肤出现创伤时,其中某些菌是引起化 脓感染的主要原因。
菌群失调的概念
宿主受到日粮突然变化、环境变化、患病、 手术等应激,或是滥用抗菌药物等情况下, 正常菌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发生改变, 菌群平衡受到破坏,即称为菌群失调。
无菌动物(GF动物)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81(含半周集中实习)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是畜牧、兽医、兽药生产与营销、动物防疫与检疫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畜牧生产和疾病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多种贴近生产实践的技能,能够达到技能熟练、知识丰富、解决问题到位、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相应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

而且,由于我们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课堂、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树立了“欲做事,先做人”的思想,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强、技术性强、应用性强三大特点。

课程中训练的动物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免疫学技术都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技能,是畜牧生产、疫病防控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学生毕业生产实习与顶岗训练的重要准备和演练,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于兽医化验室、兽医技术服务、养殖场生物安全等生产环节;训练内容为职业技能鉴定中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工、兽医化验员等工种的鉴定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以下工作任务: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正确诊断细菌病、病毒病等传染性疾病;能正确消毒与灭菌;能利用生物制品进行免疫预防和治疗。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高等畜禽疫病防治人员、动物检疫检验人员、兽药生产与营销人员、技术推广人员所必需的动物微生物检验和免疫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目标1.掌握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2.掌握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3.掌握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4.掌握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

5.掌握免疫诊断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6.掌握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动物免疫系统与感染的分子机制

动物免疫系统与感染的分子机制

动物免疫系统与感染的分子机制人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感染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情况,而动物也不例外。

动物的免疫系统是一种能够对抗病原体入侵的防御机制,其中包括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在感染机制中,动物的免疫系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们将深入了解动物免疫系统与感染的分子机制。

一、天然免疫系统天然免疫系统是动物体内最早使用并最广泛使用的一种防御机制。

它通过固有的免疫细胞和分子来攻击和杀死入侵体内的病原体。

其中常见的天然免疫细胞有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1.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一种能够吞噬和消化外来病原体的大型免疫细胞。

当病原体入侵体内时,巨噬细胞会通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来清除它们。

同时,巨噬细胞也能够释放细胞因子和化学物质,刺激其他免疫细胞和分子的活性,从而加速病原体的清除过程。

2. 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种能够直接杀死病原体的免疫细胞。

它们通常能识别并杀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其他病原体,从而限制病原体的扩散和侵害。

自然杀伤细胞也能够释放细胞因子和化学物质,刺激其他免疫细胞和分子的活性,增强天然免疫的效力。

3.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一种能够识别和处理病原体的专业免疫细胞。

它们通常在组织界面和淋巴器官中高度集中,通过吞噬和处理病原体,将其碎片和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和分子,触发适应性免疫的响应。

二、适应性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是动物体内一种高度特异性、记忆性和多样化的防御机制。

它是天然免疫系统之后形成的,获得性免疫细胞和分子通过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来识别、攻击和记忆病原体,并快速生成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并且能够在以后防御相同病原体的再次入侵。

1. 抗体产生抗体是适应性免疫系统主要的抗原识别器,它们由B细胞和一些由B细胞转化而来的白细胞产生。

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B细胞会识别并结合病原体表面的抗原蛋白,然后快速增殖并分化成大量的抗体产生细胞,从而产生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分子,攻击并清除病原体。

06.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06.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1: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革兰氏染色法分为:革兰氏阴性菌【红色】;革兰氏阳性菌【.紫色】。

2: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边界清楚且较厚的粘液样物质。

为多糖。

主要功能,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增加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

作为细菌鉴别及分型的依据。

3:鞭毛的成分是(蛋白质);单毛菌,.双毛菌,从毛菌,周毛菌四种。

主要功能:菌体的运动,具有特异的抗原性,同城称为H抗原。

4菌毛:只有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普通菌猫粘附结构,性菌毛【F 菌毛】,5芽孢: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方式,是细菌休眠状态.,杀灭芽孢的可行方法是.160℃.高压蒸汽,作为灭菌或消毒是否彻底的标准。

6革兰氏阳性菌的致病物质是(外毒素【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头孢有效。

7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质是(内毒素【化学成分脂多糖,主要毒性成分脂质A】)。

庆大,链霉素,卡那,.新霉素药物有效。

8抗酸染色法:结核杆菌染色。

9迟缓期:细菌进入新环境的适应阶段。

10对数期:指数期,比较典型,抗生素敏感时期。

11稳定期:一些细菌的芽孢、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12衰亡期:死菌素超过活菌素。

13液体培养基:可供细菌增菌及鉴定使用。

14半固体培养基:观察细菌的动力和菌种的保存。

放射状或云雾状生长现象的是鞭毛运动。

14固体培养基:可供细菌的分离培养、计数、药敏试验等作用。

15基础培养基:供大多数细菌培养用,最常用的是普通肉汤培养基,常用于糖发酵实验用。

16营养培养基:.血琼脂平板培养基。

链球菌,肺炎球菌。

17选择培养基:.麦糠凯培养基,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生长。

18鉴别培养基:初步鉴别细菌,底物及产生显色反应。

19厌氧培养基:.疱肉培养基,20诊断传染病最可靠的依据是: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

21柯赫法则:确定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特别是鉴定一种心的病原时非常重要。

22菌毛:具有作粘附用的细菌结构。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动物微生物学概述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和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在动物体内,微生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的部位,如肠道、皮肤、呼吸道等,与宿主形成共生关系或病原性关系。

通过研究动物微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以及其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可以了解与动物相关的疾病发生机制、防控策略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动物免疫学概述动物免疫学是研究动物免疫系统的学科。

免疫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一套高度复杂的生物学系统,用于识别和排除入侵的病原体,以维持机体的健康。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细胞、抗体和免疫调节因子等组成。

通过研究免疫细胞的功能、免疫调节机制以及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以了解动物的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病原体的挑战。

动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关系动物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密切相关。

微生物可以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发宿主的免疫应答。

一方面,微生物可以作为病原体引发宿主的疾病。

研究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与动物相关的疾病。

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可以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影响,可以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

动物微生物的种类和组成动物体内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

常见的动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它们可以生活在动物的肠道、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

真菌常见于动物的皮肤和黏膜表面,有些真菌也可以引起动物的感染病。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中才能进行复制和繁殖。

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动物,常见于动物的胃肠道。

动物微生物的组成与宿主的生理状态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不同种类的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有所差异,这与动物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动物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应答动物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应答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采取适当的免疫应答来保护机体。

免疫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答案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

分子量比染色体小,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2、LD50: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3、持续性感染:是指有些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受感染细胞内长期存在或终身带病毒,而且经常或反复间断地向外界排出病毒。

4、单克隆抗体在机体淋巴组织内可存在千百种抗体形成细胞(即B细胞),每种抗体形成细胞只识别其相应的抗原决定簇,当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一种细胞群,这种由单一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体可称为细胞克隆(clone)。

同一克隆的B 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在理化性质、分子结构、遗传标记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都是完全相同的均一性抗体,亦可称之为单克隆抗体。

5、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物质。

其抗菌范围窄,在细菌分型及流行病调查上具有一定意义6、毒力岛:毒力岛是指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分子质量比较大的染色体稳定,含有潜在的可移动元件,其基因产物多为分泌性蛋白或表面蛋白。

DNA片段,其特点是两侧一般具有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平日位于细菌染色体tRNA位点内或其附近,不7、干扰素:是由病毒或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因能干扰病毒在非感染构造的复制,故称为干扰素。

8、抗原转变:指编码抗原的基因组重排引起的变异幅度大时,产生新的亚型,这种变异为质的改动,往往引起流感的天下大风行。

9、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的细胞变性、死亡、裂解等细胞损伤,称为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

10、朊病毒是亚病毒中一类重要的感染因子,侵害动物与人类,传染性极强。

不具有病毒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尚无含有核酸的确切证据二、填空题(每空1分)1、细菌的基因转移包括:(接合)、(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

2、病毒的首要化学组成为(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类)。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

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微生物是自然界中最微小的生物,它们在各种环境中都有存在,包括人体内。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有些对人体有益,有些则可能引发感染。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的感染与免疫。

一、微生物的感染微生物感染是指微生物进入人体并导致疾病的过程。

这些微生物可能是细菌、病毒、真菌等。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微生物数量过多时,人体容易受到感染。

感染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发生:1、空气传播: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例如流感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

这些微生物在空气中传播,当人们吸入时可能受到感染。

2、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人体与微生物直接接触而导致的感染。

例如,握手或拥抱可能将细菌从一个人的手传播到另一个人的手或面部。

3、食物和水源:食物和水源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导致人们摄入后受到感染。

例如,食用未煮熟的肉或饮用污染的水可能导致肠道感染。

二、免疫系统与微生物感染的斗争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可以帮助人体识别和消除入侵的微生物。

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组成,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这些细胞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免疫反应:1、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会识别并攻击入侵的微生物。

当淋巴细胞识别到微生物时,它们会分裂并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微生物结合并消除它们。

2、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一种大型白细胞,它们可以吞噬并消除入侵的微生物。

巨噬细胞还可以向其他细胞发出信号,招募它们参与免疫反应。

3、NK细胞:NK细胞是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它们可以识别并攻击被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

NK细胞还可以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协调免疫反应。

三、免疫系统的弱点与微生物的逃避机制尽管免疫系统非常强大,但有时它也会受到挑战。

有些微生物具有逃避免疫系统的能力,使它们能够在人体内生存并繁殖。

这些微生物可能通过以下方式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1、变异: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改变它们的表面抗原,从而避免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例如,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变异,导致每年都需要接种新的流感疫苗。

执业兽医考试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归纳

执业兽医考试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归纳

第七篇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球菌菌体通常在0.5-2.0um;杆菌两端大多呈钝圆形,长 2.0-3.0um,宽0.5-1.0um;螺菌菌体较长,为3.0-6.0um。

2细菌培养时间为一般18-24h,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菌落(Colony)若菌落连成一片,称菌苔(Lawn)。

细胞壁较厚(20-80nm),由肽聚糖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

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细胞壁较薄(10-15nm)外膜由外膜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组成。

3、杀灭芽孢的可靠方法是160℃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水菌。

4、细菌的染色方法一、革兰氏染色法方法是将标本固定后先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min。

水洗后加碘液染1min,然后用95%乙醇脱色30s,最后用稀释的石炭酸复红或沙黄复染1min 后水洗。

干后镜检,被染成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被染成红色的为革兰氏性菌。

二、瑞氏染色法细菌染成蓝色,组织细胞的细胞胞浆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5、高压蒸汽灭菌法:当压力在103.4kPa 时,容器内温度可达121.3℃,在此温度下维持15-30min可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煮沸法:100℃煮沸5min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杀死芽孢则需1-3h。

若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提高沸点至105℃,即可加速芽孢的死亡,又能防止金属器械生锈。

流通蒸汽法:是利用蒸笼或蒸汽灭菌器产生100℃的蒸汽,维持30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芽孢。

6、主要的动物病毒第一节痘病毒科一、鸡痘病毒[形态]成熟的病毒粒子呈砖形或长方形,大小为280-330nm。

[致病特性]黏膜型鸡痘又称鸡白喉,死亡率较高。

二、绵羊痘病毒与山羊痘病毒第二节弹状病毒科(圆柱状的核衣壳呈螺旋形对称)狂犬病病毒[分子特征]基因组为单分子负链单股RNA。

RNA聚合酶。

[致病特性]主要传播途径为被带毒动物咬伤。

而且病毒不在唾液腺中增殖,秒为固定毒。

免疫防治与诊断—猪瘟荧光抗体染色试验(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件)

免疫防治与诊断—猪瘟荧光抗体染色试验(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件)
荧光在胞浆内呈点状发光,才能判定为 阳性。
当猪瘟病毒感染后,各组织出现荧光先后 不一,时间不同,最早是扁桃体、其次是 肾、脾、淋巴结。
间接荧光抗体染色试验
试验目的
掌握间接荧光抗体染色试验的操 作和判定标准。明确此试验在生 产中的应用。
间接荧光抗体染色试验
试验原理
在组织或细胞制成标本片,加 猪瘟免疫血清或单抗反应,充 分洗涤后加荧光标记的羊抗猪 荧光抗体,孵育洗涤后,观察。
猪瘟荧光抗体染色试验目 录源自CONTENTS1 猪瘟概述 2 猪瘟荧光抗体染色试验
01 猪瘟概述
猪瘟概述
猪瘟病毒
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其引起猪 出现: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 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 素性坏死性肠炎。
猪瘟概述
彻底清除带毒种猪,对控制猪瘟持续感染尤为关键
02 猪瘟荧光抗体染色试验
试验操作方法
➢ 组织切片制作 ➢ 固定 ➢ 洗涤 ➢ 加入荧光抗体 ➢ 洗涤 ➢ 封固与观察
直接荧光抗体染色试验
观察与判定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轮 廓清晰,扁桃体隐窝上皮细 胞的胞浆呈现明亮的翠绿色 荧光,则可判为猪瘟抗原阳 性反应。
直接荧光抗体染色试验
1 2
试验注意事项 3
病料不能超过12h,最好在6h以内就得 送检。
直接荧光抗体染色试验
1 扁桃体采集 2 试验操作方法
3 观察和判定
试验
方法
4 试验注意事项
直接荧光抗体染色试验
扁桃体采集
➢ 采样枪用3%氢氧化钠溶液浸泡采样 部位(30秒以上);
➢ 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过的采样枪刺 入上颚后沿部的扁桃体(任何一侧);
➢ 采取黄豆粒大小的扁桃体样品。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 菌落菌落是指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独立的集团。

菌落具有细菌种的特征。

例如,大肠杆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的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炭疽杆菌的菌落大而扁平,形状不规则。

将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接种,获得单个菌落,是细菌纯化、传代和鉴定的重要步骤之一。

2: 鞭毛与菌毛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附着的细长呈波浪状弯曲的丝状物,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遍布、比鞭毛细而短的丝状物,其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鞭毛的主要功能:使细菌具有运动性;具有抗原性,通常称为H抗原;有些细菌的鞭毛与细菌的黏附有关,能增强细菌对宿主的致病性。

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

一些细菌的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如致腹泻的大肠杆菌产生的菌毛。

性菌毛与细菌的接合和F质粒的转移有关,可导致一些细菌的耐药性状的转移。

3: 荚膜与芽孢荚膜是某些细菌包裹在细胞壁外一层较厚的黏液样物质,主要成分为多糖。

荚膜是构成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具有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具有抗原性,称为K抗原,可作为细菌鉴别及细菌分型的依据。

芽孢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的具有多层膜包裹、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芽孢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可耐受100°C数小时,常以杀灭细菌芽孢作为灭菌或消毒是否彻底的标准。

杀灭芽孢的可靠方法是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芽孢在适宜条件下可形成新的繁殖体,如怀疑死于炭疽的尸体严禁解剖,即是避免其形成芽孢。

4: 质粒质粒是某些细菌产生的独立于核体外的双股环状DNA结构,质粒能够自我复制,传给子代,也可自然丢失,或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

一些质粒上带有耐药、毒素基因。

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用作目的基因的运载体。

5: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其含量占细胞壁干重的60%以上。

另外,含有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革兰氏阳性菌复杂,主要成分是脂多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分为:
外毒素 内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 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如破伤风痉挛 毒素、白喉毒素等;也有存于胞内当细菌溶解 后才释放的如痢疾志贺菌的肠毒素。
特点: 通常为蛋白质,抗原性强,可选择作用于各 自特定的组织器官,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 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其毒性作用强,但毒 性不稳定,对热和某动物微些生物感化染与免学疫 物质敏感。
消化道感染
创伤感染
接触感染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垂直传播
2. 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途径:
a)绝大多数病原体不能穿过完整的皮肤,而是通 过机体的自然开口、皮肤表面的创伤裂口,或通 过导管、静脉注入或外科切口等医源性的途径 进入机体内部。
b)极少数能穿过皮肤(如血吸虫、钩虫) ;
c)有的能穿过粘膜(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诊 病毒) ,然后通过血循环达到特定组织部位、造 成病变;有的(如白喉杆菌)能附着在粘膜上生长 繁殖形成局部病灶,动产物微生生物感染毒与免疫素,引起各种症状.
a)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具有抗吞噬和体液杀 菌物质的能力,有助于病原菌于在体内存活,例 如肺炎球菌的荚膜;
b)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有抗吞 噬作用;
c)分泌一些活性物质如溶血素,抑制白细胞的 趋化作用;
d)具抵抗在吞噬细胞内被杀死的能力,能在 吞噬细胞内寄生.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2)毒素(toxin)
异链球菌、乳杆菌:牙齿表面粘连成菌班, 造成龋齿。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霍乱弧菌 (Vibrio)
❖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 亡,造成溃疡:痢疾志贺氏菌
(Shigella ddysenteriae)
类毒素(toxoid)和抗毒素(antitoxin): 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 用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 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为类毒素, 常用来预防注射.也可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 以制备外毒素的抗体,称为抗毒素,作治疗用。 例如:破伤风梭菌的破伤风痉挛毒素 (tetanospamin)和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肝炎病毒
肝细胞
肺炎球菌 呼吸道粘膜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二、微生物的致病性
感染
致病 ?
1.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是对特定宿主而言,能使宿主致 病的为致病菌,反之为非致病菌,但二者并无绝 然界限。
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 机会致病菌:
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 殊情况下可致病!
传染免疫)

免疫稳定 清除体内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 识别紊乱,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行免疫调节,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性
免疫监视 某些免疫细胞发现并清除突变的自身 功能失调时,导致癌变或持续感染的
细胞(癌细胞)
发生
本章主要内容:
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
非特异性免疫
机体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特异性免疫
重点:病原体的感染及机体的抗传染免疫作用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 毒力
1)侵袭力(invasiveness):
侵袭力 毒素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 繁殖、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
繁殖与扩散能力;
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1)吸附和侵入能力:
细菌通过具有粘附能力的结构如革兰氏阴性 菌的菌毛粘附于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 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于局部繁 殖,积聚毒力或继续侵入机体内部。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 地方性 季节性 免疫性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主要来自 病人、健康带菌 (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
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 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 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1. 感染的途径
呼吸道感染
❖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 部组织或血液中进一步扩散:溶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 haemolyticus)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2)繁殖与扩散能力: 通过水解性酶类,使组织疏松、通透性增 加,有利于病原菌扩散。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 链道酶等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3)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破伤风痉挛毒素对中枢 神经系统有高度亲和力, 与其细胞表面神经节苷 脂结合,进入细胞后通过 轻链毒性封闭抑制性突 触的介质释放,导致伸肌, 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肌 肉强直痉挛.
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毒性 仅次于肉毒毒素,当其含量 尚不能引起免疫时即足以 致病,而毒素与神经突触的 结合是不可逆的,一般治疗 无效,因此该病的免疫预防 特别重要.
感染的一般概念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 病原体(pathogen):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 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感染不是疾病的同义词!
❖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 由其它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病原微生物感染
机体对抗
(免疫学)
免疫(immunity):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 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传统的免疫概念: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即抗传染免疫。
动物微生物感染与免疫
免疫功能的分类
类别 功能正常
功能异常
免疫防御 抵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抗 变态反应、反复感染或免疫缺陷综合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和造成病变的方式:
细胞外感染 兼性细胞内感染
细胞内感染 专性细胞内感染
*某些细菌、真菌、弓形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
不被杀死,反而在细胞内增殖,称为兼性细胞内 感染;
*所有的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少数细
菌和原虫只能在靶细胞内增殖,它们必须存在 于细胞内才能引起感染,为专性细胞内感染。 许多病原体有亲器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