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叙述与描写结合的写作基础

合集下载

写作文点面是什么意思

写作文点面是什么意思

写作文点面是什么意思点面结合,是汉语词汇,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扩展资料:点面结合的基础:(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

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指事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

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

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

第二是生活。

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

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

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点面结合从点到面,就是对写作的点滴小事,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力求通过具体而微的细节,看到事件所体现的本质,从而给所写的小事一个归属。

令人震撼的“瓦罐反应”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幸运和幸福是不言而喻的。

没有经历过从母亲胃里掏食的无奈与无助,更没有愁米下锅的窘迫与尴尬。

可是,如果我们生在那个年代,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母亲都会那样去做的。

因为她是儿媳、是母亲,她的责任和本能逼迫她那样去奋不顾身。

我们成长的历程永远不会那么惨痛惨烈,甚至悲哀悲壮,但请你相信,如果你生长在那个年代、那样一个贫困的乡村,那么,养你成人的,未必不是那些未及消化的玉米、小麦和黄豆。

中学生语文作文叙议结合技巧

中学生语文作文叙议结合技巧

中学生语文作文叙议结合技巧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叙事和议论是作文所涉及的主要形式之一。

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会将叙事和议论结合起来写作,既能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也能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和艺术性。

下面是一些中学生语文作文叙议结合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1. 充分铺设叙事基础叙述作为作文叙议结合的起点,是向读者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写作时,首先要充分铺设好叙事基础。

通过描写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背景和情境。

同时,要以具体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环保的议论文时,可以先通过叙述一个具体的事件来引入主题。

比如,可以叙述自己亲眼见到的垃圾遍地的场景,或者是目睹一只可爱的动物因为环境污染而受到伤害的情景。

这样可以直观地揭示问题的现状,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同时,通过叙述个人经历或者他人的故事,也能够有效地引导读者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思考。

2. 把握好议论的立意和逻辑与叙事相比,议论更多地侧重于论述观点、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

在将叙事与议论结合时,要注意把握好议论的立意和逻辑。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选择合适的论述方式来表达。

可以结合叙事的情境,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论证和分析,使读者认同和接受自己的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思维的运用,将叙事和议论有机结合起来。

要有条理地论述观点,注意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逻辑严密,推理有力。

同时,要注意避免主观性过强,尽量使用客观的证据和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说服力。

3. 借助修辞手法增加艺术性在将叙事和议论结合时,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作文的艺术性。

通过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叙述时可以使用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的形象,增加趣味和表现力。

而在论述时,可以运用比喻来丰富观点的表达,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

小学语文作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作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作文基础知识引言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观察力的关键环节。

掌握小学语文作文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作文的基础知识,并提供一些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文种分类小学语文作文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四类。

不同的文种有着不同的目的和特点。

1.记叙文:通过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描写人物、事物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说明文:以客观、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或解释某件事或某个问题。

3.议论文:通过提出论点、观点和论据,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或观念。

4.应用文:包括书信、通知、请柬等,往往需要符合某种格式,并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基本结构不论是哪一种文种,小学语文作文都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

1.开头:起承转合的综合运用,引出文章主题。

2.中间:虚实结合,通过描写、叙述、说明或论证,展开文章的内容。

3.结尾:归纳、总结,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内容要点在写作文时,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点:1.清楚的思路:写作前要先构思文章的框架,将各个要素合理组织,并确保思路清晰。

2.生动的语言:语言应力求生动、形象,使用具体的细节和恰当的修辞表达,来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3.合理的结构:文章的段落要有主题,每个段落之间要有合理的过渡,整体结构要具有逻辑性。

4.多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描写、对比、排比等手法来丰富文章表达的方式。

写作技巧1.褒贬并用:在写作文时,可以采用褒贬并用的手法,既突出事物的优点,又指出其不足之处,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2.对比描写: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特点和差异,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排比句式:使用排比句式来列举事物、观点或论据,可以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4.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让作文更具有感染力。

学习建议要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水平,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

夹叙夹议作文及范文

夹叙夹议作文及范文

高考作文训练及范文夹叙夹议一、学案【训练目的】学会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进而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

【训练重点】叙议结合【写作注意】根据不同表达要求,注意叙和议的比重关键词: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议论性叙述;分析性议论感悟性议论联想性议论对比性议论【复习指导】何谓“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既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从而使揭示文章的主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许多得高分的考生,大都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

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

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

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第一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叙”。

一般说来,“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和议论性叙述。

记叙性叙述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描写性叙述有浓厚的描写色彩。

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事例构成,常采用排比的句式,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

这种“叙”难说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这三种叙述方法,记叙性叙述要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适合举一个事例时使用;描写性叙述要有对人物和情节的想像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要选择几个相关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使用。

在训练中,可以针对所选事例和自己的写作习惯而采取恰当的叙述方法。

叙事性散文的写作指导

叙事性散文的写作指导

叙事性散文的写作指导叙事性散文是用人抒发作者主观,感情的散文。

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

一、散文的特点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六、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国开作业《基础写作》形考任务4参考957

国开作业《基础写作》形考任务4参考957

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之为表达方式。

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答: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不仅是叙述类文体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而且几乎在所有文体的写作中都程度不同地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从不同文体写作比较的角度来看,一般而言,详细叙述主要运用于记叙类文体写作,而概括叙述则普遍运用于其他各种文体类型的写作之中。

2)描写:是写作者运用描绘性的语言,把人物、景物或场面的状态或特征具体、形象和生动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3)说明:是写作运用解说性语言,对事物的形状、结构、功能、用途、成因、性质、特征、关系、意义等进行客观地介绍和解释的一种表达方式。

说明是说明类文体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

例如像在科普文章、解说词、说明书、内容提要、教科书、辞书等文体的写作中,说明都占据着写作的主导地位。

新闻写作中起注释性作用的背景材料,理论写作中的概念解释,记叙类写作中的人物经历、事物由来及其特征、用途的介绍,乃至剧本中的舞台提示,诗歌前的小序,游记中的风光、文物介绍等,都离不开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4)议论:是写作者运用论说语言,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某种现象的理性认识正确性的一种表达方式。

议论是议论类文体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

5)抒情:是写作者运用情感化的语言,主要借助于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来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抒情多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的写作,尤其是在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中,更成为作品的主要表达方式。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答: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小学习作叙事类作品的写作要求

小学习作叙事类作品的写作要求

小学习作叙事类作品的写作要求
小学叙事类作品是指以叙述故事为主线的作文类型,要求学生能够通
过生动的语言描写,恰当的结构布局,清晰的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刻画,
把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达出来。

下面是小学叙事类作文的写作要求:
1.选择合适的主题:主题应该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或者周围的事物相关。

可以选择在学校、家庭、朋友之间发生的有趣事件、描写一个人物或者讲
述一个故事。

2.明确事件的发展顺序:故事情节应该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包括事情
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可以采用“先…然后…最后…”的表达方式。

3.恰当运用描写语言:在叙事中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让
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情景的变化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可以运用形容词、
动词、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4.力求逻辑清晰:叙事要有头有尾,要有一个合理的发展和结局。


每个事件之间要有自然的过渡,以保持文章的连贯性。

在结尾处可以进行
适当的总结或者反思。

5.注意人物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等方
面的描写,让读者能够对人物有真实的感知,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6.语言简练流畅: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练和流畅,避免冗
长的叙述和重复的描述。

7.注意篇幅控制:1200字以上是指最低字数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适当增减篇幅。

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8.积累素材:平时要多观察、多阅读,积累一些生活中的素材,包括有趣的故事、人物、事件等,以备写作时使用。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特色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特色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特色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中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和表达出来。

作用: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纪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五位革命烈士,且大多都是些回忆性的片段,读来却感人至深,这源于作者将议论、抒情巧妙地融入记叙之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我们在写记叙文时也经常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下面就此进行具体地说明。

写法指导:(1)首先,精雕记叙。

记叙、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如果记叙部分处理不当,那么议论和抒情就失去了血肉,就会呈现出空喊“口号”的倾向。

(2)其次,申明情感。

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3)最后,巧用修辞。

运用修辞等手法,精选语言巧妙地生发议论和抒情,进而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

【牛刀小试】请以“忘记”为话题,写一段文字,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表现方式,不少于300字。

【答案】“你还记得这些手帕吗?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

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来回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

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

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

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八年了,一眨眼的功夫。

”她轻轻叹息了一下,把脸对着我,可她那慈爱的目光却让我不知所措。

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象,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坏了吗?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

初一语文写作中的叙述与描写技巧

初一语文写作中的叙述与描写技巧

初一语文写作中的叙述与描写技巧对于初一的同学们来说,语文写作是一门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课程。

在写作中,叙述和描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们能够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初一语文写作中的叙述与描写技巧。

一、叙述的技巧叙述,简单来说就是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

但要讲得精彩,让读者愿意听、听得懂,就需要一些技巧。

1、明确叙述的顺序常见的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能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叙则是先把结果或者最精彩的部分放在开头,然后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这样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它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补充背景信息。

比如,写“一次难忘的旅行”,如果用顺叙,可以从准备旅行开始,依次讲述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如果用倒叙,可以先写旅行结束后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回忆整个旅行的过程;如果用插叙,可以在讲述旅行的过程中,插入自己之前对旅行目的地的期待和了解。

2、突出叙述的重点在叙述一件事情时,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都写出来,这就需要我们突出重点。

重点部分要详细描写,而次要部分则可以简略交代。

比如,写“一场精彩的比赛”,重点可以放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如比分接近时双方的激烈对抗,或者某个队员的出色表现,而对于比赛前的准备和观众的反应等可以简单带过。

3、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时语言要简洁,避免啰嗦和重复。

把事情说清楚就好,不要过多地修饰和渲染。

例如,“我今天早上起床后,先刷牙洗脸,然后吃了早餐,就去上学了。

”这样的叙述就很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事情的经过。

二、描写的技巧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事、物的特点描绘出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不要面面俱到。

可以从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等方面入手,突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或特点的部分。

叙事作文开头怎么运用环境描写和倒叙结合

叙事作文开头怎么运用环境描写和倒叙结合

叙事作文开头怎么运用环境描写和倒叙结合如何让记叙文有“得体”的环境描写_记叙文写作指导作文中的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摹。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故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写好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及渲染气氛,突出文章主旨帮助很大。

而在初中阶段,更多的用到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较少涉及。

本文将针对记叙文写作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做一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所有环境均服务文章主题,故写环境时,需注意环境描写并非文章主体。

也即一篇作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文字不一定要多,但要“得体”。

所谓“得体”即是说文中描写的自然环境须与其记叙的事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或对其要表达的情感,主旨或其中的人物形象能起到烘托,突出的作用。

针对如何做到“得体”,下面给出两个思路,仅供参考。

1、局部映衬法局部映衬是指在作文中描写自然环境时,可在任何部分用自然环境映衬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文章的主旨、情感,从而让文章品格得到提升。

使用局部映衬法,景物描写的文字并不求多,而求“精”而“得体”。

某个地方可能只有一句景物描写,但就因这一句话,提升了这篇作文的整体质量。

如一同学暑假回农村老家探亲,目睹了兄妹换亲的封建陋俗,写了一篇《探亲》的作文,文章结尾写到“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

走时山村好静,走过童年的小树,我不禁回首:山村雾茫茫,人们还没有从梦中醒来呢。

”作者描写山村茫茫的雾气,并以此暗示山村人们还未从梦中醒来,亦即还未丢掉封建陋俗,文章的主旨因此得到升华。

使用“局部映衬法”,需要注意的是须根据自己描写自然环境想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描写何种景物,并去寻找景物与达到的目的之间的关系。

如果要表现一个人物的某种品格,可用和煦的春风映衬“温暖”“温馨”,用各种表现纯净美好的景物映衬人物的高尚品质……这一笔能使文章不仅停留在记叙层面,而有了一个精神的升华;如果要表现亲情主题,可用明媚的阳光象征与突出亲情所带来的温暖与温馨;如果要突出怀念主题,可适当描述秋景;如果要渲染紧张气氛,可以电闪雷鸣;如果要表现伤感,可以阴雨连绵……这个对应之处同学们可在平时进行优秀作文阅读的时候加以积累。

如何把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

如何把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

如何把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导读:叙述和描写。

是作文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我们这里说的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场景,片断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贯穿起来。

它要求做到头绪清楚,脉络分明,有条有理,重点突出。

在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中,叙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介绍人或事物变化为主的文章中叙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的文章专以叙述为长。

我们本讲选的优秀作文《男班长,女班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文章中描写部分很少,介绍事件发展过程的叙述占了很大的篇幅,如开头对男女班长来自何方的介绍,女班长对男班长的观察,正副班长必须合作的现实,以及同学们的揶揄,思想的顾虑,同学开玩笑不断,“收到副班长纸条”,到结尾“男女班长仍然合作着处理班里的事务”。

这篇文章用很短的篇幅,以叙述为主,把一波三折的事件按发展轨迹清晰有序地介绍出来。

对发展过程虽是梗概地介绍,但文章的思想内涵却非常丰富,也可以说在写法上是比较巧妙的。

叙述在按事件发生发展、人物经历的时间来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去选择叙述的方式。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和摹写,描写是再现描写对象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需要采用绘声绘色的办法,把事物的状貌、神采和动态,具体地、真切地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

写人要使其声可闻,其容可睹;写物要使之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写景要意境鲜明,使读者产生仿佛置身其间的幻觉。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传神的描写是很多的。

如《天山景物记》中对天山深处的描写,“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象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这段描写抓住山色、溪流、野花这三种最能表现天山特点的事物,重彩浓墨,绘声绘色地把天山美景表现出来。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记叙文含义: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初中课本中的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记叙文的范围从一个大范围看: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

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

表达方式:(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写论说情)狭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

广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二、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关于记叙文阅读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记叙文、新闻、通讯)1.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

2.理解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3.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

4.理解和分析记叙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例如:1.桌子上放着一本书。

中考复习-记叙文指导-经典教案

中考复习-记叙文指导-经典教案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__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
①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②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③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④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
①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②一个好故事(好布料);③一个好结构(好设计);④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如何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

如何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

三一文库()〔如何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在写记叙文时,如果要使文字内容更具体,不空泛,一定要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结合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如何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叙述和描写。

是作文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我们这里说的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场景,片断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贯穿起来。

它要求做到头绪清楚,脉络分明,有条有理,重点突出。

在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中,叙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介绍人或事物变化为主的文章中叙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的文章专以叙述为长。

我们本讲选的优秀作文《男班长,女班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文章中描写部分很少,介绍事件发展过程的叙述占了很大的篇幅,如开头对男女班长来自何方的介绍,女班长对男班长的观察,正副班长必须合作的现实,以及同学们的揶揄,思想的顾虑,同学开玩笑不断,“收到副班长纸条”,到结尾“男女班长仍然合作着处理班里的事务”。

这篇文章用很短的篇幅,以叙述为主,把一波三折的事件按发展轨迹清晰有序地介绍出来。

对发展过程虽是梗概地介绍,但文章的思想内涵却非常丰富,也可以说在写法上是比较巧妙的。

叙述在按事件发生发展、人物经历的时间来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去选择叙述的方式。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和摹写,描写是再现描写对象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需要采用绘声绘色的办法,把事物的状貌、神采和动态,具体地、真切地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

写人要使其声可闻,其容可睹;写物要使之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写景要意境鲜明,使读者产生仿佛置身其间的幻觉。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传神的描写是很多的。

如《天山景物记》中对天山深处的描写,“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象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作文训练 叙述结合描写 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训练 叙述结合描写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叙述和描写的关系,掌握二者结合的技巧。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 叙述和描写的关系2. 叙述和描写的定义及特点3. 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技巧4. 实例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叙述描写结合5. 练习:运用叙述描写结合的手法写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和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叙述和描写的定义、特点及二者相结合的技巧。

3. 分析:提供几篇优秀作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叙述描写结合手法。

4. 练习: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叙述描写结合的手法进行写作。

5. 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写作技巧。

2. 示例分析法:通过优秀作文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叙述描写结合的手法。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4. 反馈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给予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示例:用于分析叙述描写结合的手法。

2. 作文练习题:用于让学生动手实践。

3. 评价标准:用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叙述描写结合手法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作文练习:通过学生完成的作文,评估他们对于叙述描写结合技巧的应用水平和创作能力。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作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七、作业布置1. 课后作文:要求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的叙述描写结合技巧,完成一篇习作。

2. 作文修改:鼓励学生对习作进行多次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八、课程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叙述描写结合手法。

3. 第三课时:学生动手实践,完成作文练习。

4. 第四课时:学生互评作文,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作文训练 叙述结合描写 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训练 叙述结合描写 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训练——叙述结合描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叙述和描写的概念及其在作文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事物和情感。

3. 提高学生作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2. 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技巧和方法。

3. 叙述和描写在不同文体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1. 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2. 学会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事物和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在作文中恰当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 如何在不同文体的作文中灵活运用叙述和描写。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2. 示例法:通过优秀作文示例,分析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掌握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叙述和描写在作文中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讲解叙述和描写(10分钟)1. 详细讲解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举例说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 强调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这一手法。

三、优秀作文示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一篇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手法的优秀作文。

2. 分析作文中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技巧,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四、写作实践(20分钟)1. 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注意运用这一手法,提高作文质量。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针对本节课的写作实践,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作品质量。

基础写作教程(第三版)第五章期末知识点汇总

基础写作教程(第三版)第五章期末知识点汇总

第五章、表达方式写作总要运用一定的语言手段表达信息内容,写文章必然要涉及事件的陈述、形象的展现、情况的说明、道理的阐述、情感的抒发等,需要借助特定的表达方式。

名词解释:表达方法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基本手段,它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写作总要运用一定的语言手段表达信息内容,需要借助特定的表达方式,通常将表达方式分成五种,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前四种表达方式各有其特点,功能,属于不同的思考类型,回答不同的问题,抒情则依附于这四种。

表达方式具有反映论和方法论的性质,不仅涉及反映对象也涉及使用方法。

一、叙述名词解释:叙述是对事情、事件、情况的发生、发展、变化、结局的记叙和诉说。

其基本特点在于其过程性,基本功能是以事告人。

从思考类型上说,叙述要回答“经过如何”、“怎样做的”等问题。

叙述的要素包括叙述对象、事件过程、叙述人称和叙述方法。

叙述的要求是根据主题需要,处理相关要素、确定叙述线索、合理谋篇布局。

(一)叙述要素叙述由叙述对象、事件过程、叙述人称和叙述方法构成,1.叙述对象:多种多样,诸如人物、事情的经历、遭遇、命运、朝代、政权的兴衰等。

通常所说的以事写人、人在事中、事在人为、以事写物等,则是用叙述处理人与事、物与事的基本要求。

2.事件的过程通常所说的何时、何地、何者、何事、何因、何果通常是时间过程要素的次要素,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脉络明晰、结构完善。

用“何者”代替“何人”涵盖面更大,对象更加广泛。

3.叙述的人称叙述人称又称观察点或视点,表示叙述者以何种身份叙述。

人称作为叙述的一个要素,决定作者以什么身份,哪个视角来进行叙述。

分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否认第二人称,实际上有许多第二人称的存在。

当“我”把“你”的事(“你”既是受众,又是当事人)讲给“你”听时,这就是第二人称(对叙式)名词解释:叙述人称又称为观察点或者视点,决定了作者以什么身份,哪种视角进行叙述。

确定人称可以保证相关信息的清晰度,如果采用不同人称交替的写法,一定要交代明白,避免混乱。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通讯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通讯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小编收集了新闻写作基础知识:通讯,欢迎阅读。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

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

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

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

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

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

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

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

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

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

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

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

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

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