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物质的分类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分类

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分类

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分类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而物质则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元素。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分类无机物是指由非生物过程形成的物质,主要由无机元素构成,例如金属、酸、碱、盐等。

它们通常没有碳-碳化学键或碳-氧化学键。

无机物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大多数是固体。

有机物则是由生物过程形成的物质,主要由碳元素构成,包括碳氢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核酸等。

有机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大多数是液体或气体。

二、酸、碱和盐的分类酸是一类能够在水中释放出氢离子(H+)的化合物,如盐酸(HCl)、硫酸(H2SO4)等。

碱是一类能够在水中释放出氢氧化物离子(OH-)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包含阳离子和阴离子,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酸、碱和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在调味品、肥皂、药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类金属是指具有良好导电性、延展性和光泽性的元素,如铜、铁、铝等。

金属的特点包括在常温下为固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非金属则是指不具备金属特性的元素,如氧、氮、碳等。

非金属多为气体或固体,熔点和沸点较低。

金属和非金属的结合形成了化合物,例如盐是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的结合。

四、分子和离子化合物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分子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合物,如氨气(NH3)、二氧化碳(CO2)等。

分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通过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归类,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酸、碱和盐、金属和非金属,以及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等。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 02, H2, C12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物质的分类并举例

物质的分类并举例

物质的分类并举例
1、元素: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化学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没有可分解的小分子,元素可以组合形成化合物。

常见的元素有氢、氦、锂、铁、钙、铜等。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元素组成,以特定比例在原子键中化合而成的物质。

它是拥有固定化学式,具有固定物理性质的组分。

常见的化合物有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钾等。

3、复合物:复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通过晶体结构或分子互相结合形成的物质,每一种物质在晶体结构或分子中都有独立的存在特性。

常见的复合物有水、石油和陶瓷等。

4、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每一种混入物质在整体结构中都能够独立被辨识,并可以经过收缩或聚焦等物理化学处理程序可以使混合物分离出来。

混合物有有机混合物、无机混合物等,其中常见的有水溶液、铁锈和冰淇淋等。

5、聚合物:聚合物是由一定数量的同类单体构成的大分子物质,它们关系密切,组成大分子结构。

它们有很多特性,例如熔点、气味、折光率等。

常见的聚合物有塑料、纤维素、橡胶等。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2,O2,H2,Cl2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化学化学物质分类

化学化学物质分类

化学化学物质分类化学物质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上有所不同。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化学物质,科学家们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

这些分类方法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用途来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分类。

一、按物质的组成分类1. 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是由无机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无机元素主要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无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盐、矿石等。

它们通常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和良好的导电性。

2.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和其他元素(如氢、氧、氮等)组成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原料。

例如,蔗糖、蛋白质和脂肪都是有机化合物。

二、按物质的结构分类1. 元素化合物:元素化合物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例如,氧气(O2)和氮气(N2)都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组成可以随意变化,其性质取决于组成物质的性质。

例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水蒸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三、按物质的性质分类1. 酸:酸是一种具有酸性的化合物。

酸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具有酸味和腐蚀性。

常见的酸包括硫酸、盐酸和醋酸。

2. 碱:碱是一种具有碱性的化合物。

碱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并具有苦味和腐蚀性。

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3. 盐: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盐通常是晶体状,可以溶解在水中。

常见的盐包括氯化钠和硫酸钠。

四、按物质的用途分类1. 药物:药物是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物可以分为化学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

化学合成药物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抗生素和止痛药。

天然药物是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化合物,如中药和植物提取物。

2. 化妆品:化妆品是用于改善皮肤、头发或身体的外观的化学制品。

化妆品可以分为护肤品、彩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

护肤品主要用于清洁、滋润和保护皮肤。

常见物质分类

常见物质分类

常见物质分类
1. 嘿,常见物质可以分成单质呀!就像氧气,那可是非常重要的单质呢!它能让我们呼吸,维持生命,想想看,要是没有氧气,我们可咋活呀!
2. 还有化合物呢,哎呀,比如说水,这可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化合物呀!没有水,那感觉得多糟糕呀!
3. 混合物也常见呀!就像空气,它是由好多好多不同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的呢,神奇吧!
4. 金属也是一大类呀,铁就是典型的例子呀!我们的好多工具都是铁做的,它的用处可大啦!
5. 那非金属也不能落下呀,像碳,用处可多了去了呢!
6. 有机物你们知道不?粮食就是有机物呀,我们每天都要吃呢,没有粮食可不行!
7. 无机物也很重要的呀!像盐,做饭做菜都得放呢,没有盐,那饭菜不得没滋没味呀!
我觉得呀,这些常见物质分类真的好有趣,而且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我们得好好了解它们呀!。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本文将对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进行归纳,并介绍一些典型的例子。

一、常见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固定的组成比例。

常见的纯净物包括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其组成比例可以发生变化。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空气、海水、沙子和水等。

2.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质。

例如氧气、氢气、金属元素等都是单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

例如水、二氧化碳等都属于化合物。

3. 无机物与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指无机化合物,包括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等。

它们大多数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包括烃、醇、酮、酸等。

有机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造物品中。

4.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锌等。

非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相对较差,大多数处于非固态。

例如氧气、氮气、碳等都属于非金属。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例如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性、可溶性、酸碱性等。

例如氧气可以与其他物质燃烧生成氧化物。

3. 燃烧性质:燃烧是氧化物与可燃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可燃物质包括木材、煤炭、油类等。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光、热和气体等。

4. 酸碱性质:物质根据溶液中的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可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酸性物质如硫酸,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中性物质如水。

5. 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的性质。

科学九上第二章知识点配套习题整理

科学九上第二章知识点配套习题整理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O2、N2、Fe、S等。

A.特征:①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C.分类:按性质不同金属Cu Fe Mg等非金属O2 C S等D.注意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O2和O3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Ag>Cu>Al>Fe。

注意点:(1)金属一定能导电、导热,但能导电导热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如非金属石墨也能导电,也能导热。

(2)金属在常温下,除汞是液态外,一般都是固态。

非金属在常温,除溴是液态外,一般都是气态或固态。

【讨论】现有一种单质,要分辨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应用什么方法?(1)放在光照处,根据颜色可分辨,具有特殊金属光泽的是金属单质,反之是非金属单质。

(2)手拿单质在火边烤,根据导热性可分辩,手感到单质发烫的,具有导热性是金属,反之是非金属。

(3)用硬物单击单质,可根据可锻性来分辨,可锻的是金属,重击后碎裂的是非金属。

(4)用力拉单质,可根据延展性来分辨,伸长的是金属,发生折断的是非金属。

【讨论】1、银是最佳的导热体,为什么银不宜用来制造煮食器皿?试举出二种原因。

①银器煮食回产生Ag+,Ag+会对人体有害,②银太贵,银太软。

2、为什么装食品的罐头一般用镀锡的铁制造,而不用锡制造?锡太软不能制造罐头壳,而镀锡的铁片却能防止铁生锈。

化学物质分类

化学物质分类

化学物质分类化学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根据它们的性质和组成可以进行分类。

化学物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不同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反应。

本文将对常见的化学物质分类进行介绍。

一、按照物质形态分类1. 固体物质固体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其分子间有紧密的排列和结合。

根据固体的结构和性质,可以进一步分类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具有有序的内部结构,如金属、盐类等;非晶体则没有明显的内部结构,如玻璃、塑料等。

2. 液体物质液体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液体物质的分子间相对固体来说更加松散,例如水、酒精等。

3. 气体物质气体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扩散和流动。

气体物质的分子间间隔较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例如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

二、按照物质的成分分类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无法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元素根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如铜、铁等;非金属元素多为气体或者非导电性固体,如氢气、氧气等。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主要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如盐类和酸碱等;有机化合物则主要由碳元素构成,如糖类、脂肪等。

三、按照化学性质分类1. 酸酸是指在水中可以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

酸可以进一步分为强酸和弱酸,强酸可以完全解离产生H+离子,如盐酸、硫酸等;弱酸只有一部分分子能够解离,如醋酸、碳酸等。

2. 碱碱是指在水中可以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

碱也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强碱能够完全解离产生OH-离子,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弱碱只有一部分分子能够解离,如氢氧化铵、氢氧化钙等。

3. 盐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同时产生水。

盐可以进一步分为正盐和酸盐,正盐是指酸中所有的氢离子被金属或者铵离子取代,如氯化钠、硫酸铵等;酸盐是指酸中只有一部分氢离子被其他阳离子取代,如硫酸铜。

化学中的物质分类方法

化学中的物质分类方法

化学中的物质分类方法
化学中的物质可以根据不同的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
1. 根据组成元素: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元素的类型和数量进行分类。

例如,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根据物态:物质可以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容积,分子间距离密集;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容积,但可以流动;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容积,分子间距离较大。

3. 根据溶解性:物质可以分为溶质和溶剂。

溶质是可以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根据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可以将物质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物质等。

4. 根据化学性质: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例如,物质可以被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主要由无机元素组成,而有机物则包含碳元素,并且通常由碳与氢、氧、氮、硫等其他元素组成。

5. 根据反应类型:物质可以根据其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例如,物质可以是酸、碱或盐。

酸是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而盐
是由酸和碱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而成的物质。

这些分类方法仅仅是化学中物质分类的一部分,还有其他多种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角度来对物质进行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法

物质的分类方法

物质的分类方法
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物质,人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其中最常见的是按照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一、物理性质分类
按照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运动较慢。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运动较快。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分子运动很快。

此外,还可以根据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根据物质的密度将物质分为轻质和重质两类;根据物质的熔点将物质分为易熔和难熔两类;根据物质的沸点将物质分为易挥发和难挥发两类等。

二、化学性质分类
按照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元素是由一种或多种相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氢气、氧气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物质的化学反应性质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将物质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类,根据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进行分类等。

三、常见物质分类方式
除了上述两种分类方式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物质分类方式。

例如,可以根据物质的来源将物质分为天然物质和人造物质两类;根据物质的用途将物质分为化工原料、医药原料、食品原料等;根据物质的危险性将物质分为危险品和非危险品等。

物质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也可以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

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

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性质分类、物理性质分类和来源分类。

首先,化学性质分类是根据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比如金属元素铁、铜等;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比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物质又可以分为酸、碱、盐等不同的化学性质类别。

其次,物理性质分类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根据这些物理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大类。

固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其分子间距较小,分子排列有序;液体是指具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形状的物质,其分子间距较大,分子排列无序;气体是指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其分子间距很大,分子排列十分无序。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物质的特点和规律。

最后,来源分类是根据物质的来源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物质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两大类。

天然物质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如水、空气、石油、矿石等;人工合成物质是指人类通过化学合成或其他方式人工制造的物质,如塑料制品、合成纤维、化肥、农药等。

来源分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人工合成物质的使用和处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

总的来说,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包括化学性质分类、物理性质分类和来源分类。

通过这些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物质的特点和规律,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帮助。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空气、合金、矿物、溶液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非金属单质:C、P、S、C60、H2、O2、O3、N2、Cl2、I2稀有气体:He、Ne、Ar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甲烷CH4、乙醇CH3CH2OH 淀粉、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CaO、Na 2O、Na2O2、MgO、Al2O3、ZnO、FeO 、Fe2O3、Fe3O4、CuO、HgO、MnO2非金属氧化物:CO、CO2、P2O5、SO2、SO3、H2O、H2O2、NO、NO2、N2O5、SiO2酸:HCl、H2SO4、HNO3、H2CO3碱:可溶性碱:NH3 . H2O、KOH、Ca(OH)2、NaOH、Ba(OH)2不可溶性碱:Mg(OH)2、Al(OH)3、Zn(OH)2、Fe(OH)2、Fe(OH)3、Cu(OH)2 、Mn(OH)2盐:AgCl、BaSO4、CaSO4、Ag2SO4、BaCO3、CaCO3、MgCO3、MnCO3、ZnCO3、FeCO3、AgCO3 AgNO3 、NH4NO3、NaCl、NH4Cl、BaCl2、CaCl2、MgCl2、AlCl3、MgSO4、FeSO4、Fe2(SO4)3、CuSO4、Na2CO3、NaHCO3、K2CO3、KMnO4、K2MnO4、KClO3、Ca(ClO)2、尿素CO(NH2)2、Cu2(OH)2CO3等常见物质颜色:固体:银白色:镁、铁片(铁粉是黑色)、锌、银白色:白磷、五氧化二磷、氧化钙、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钠、无水硫酸铜CuSO4、氢氧化铝、氢氧化钙等黑色:碳、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氧化亚铁红色:铜、红磷、氧化铁、氧化汞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蓝色:五水硫酸铜CuSO4 .5H2O、黄色:硫磺暗紫色:高锰酸钾紫黑色:单质碘溶液:蓝色溶液:可溶性铜盐(Cu2+)黄色溶液:可溶性铁盐(Fe3+)浅绿色溶液:可溶性亚铁盐(Fe2+)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沉淀:红褐色:氢氧化铁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不溶性碱;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等碳酸盐。

高一物质的分类化学知识点

高一物质的分类化学知识点

高一物质的分类化学知识点一、自然界物质的分类自然界的物质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无机物主要包括:金属、非金属、无机酸、无机碱、盐等。

有机物主要包括:烃、醇、酚、醛、酮、醚、羧酸、酯、醚、胺等。

二、无机物的分类1. 金属: 金属具有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可塑性和光泽等性质。

根据它们的性质和与非金属的化合物形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可以分为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镧系元素、锕系元素等。

2. 非金属: 非金属的物质通常是破碎的、脆的,没有电导性和光泽。

包括氢、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硫族元素等。

3. 无机酸: 无机酸是由阴离子为酸根的酸。

常见的无机酸有盐酸、硫酸、硝酸等。

4. 无机碱: 无机碱是由阳离子为金属离子、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的一类碱。

常见的无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钙等。

5. 盐: 盐是由阳离子为金属离子,阴离子为非金属离子的一种化合物。

常见的盐有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锌等。

三、有机物的分类有机物根据它们的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1. 烃: 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根据碳原子的连接方式,烃可分为链状烃、环状烃和支链烃。

常见的烃有甲烷、乙烷、丙烷等。

2. 醇: 醇是由羟基(-OH)取代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得到的化合物。

根据羟基的数量,醇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常见的醇有乙醇、丙醇、甘油等。

3. 酚: 酚是由苯环上一个或多个羟基取代得到的化合物。

常见的酚有苯酚、萘酚等。

4. 醛: 醛是由羰基(C=O)连接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

5. 酮: 酮是由羰基连接两个碳原子得到的化合物。

常见的酮有丙酮、己酮等。

6. 醚: 醚是由氧原子连接两个碳原子得到的化合物。

常见的醚有乙醚、二甲醚等。

7. 羧酸: 羧酸是由羧基(-COOH)取代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得到的化合物。

常见的羧酸有乙酸、苯甲酸等。

8. 酯: 酯是由羧酸和醇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酯有乙酸乙酯、水果香精中的苹果酸酯等。

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

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

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我们所处的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物质,人们对其进行了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按照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源等方面进行分类。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

首先,按照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化学成分、化学反应等。

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而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这种分类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

其次,按照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类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密度、硬度等。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大类。

固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液体是指具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形状的物质,气体是指既没有一定形状也没有一定体积的物质。

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物质在空间中的状态和特性。

另外,按照物质的来源进行分类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物质的来源包括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两大类。

天然物质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未经人工干预的物质,包括矿物、植物、动物等;人工合成物质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制备的物质,包括合成材料、化学制品等。

根据物质的来源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物质的产生和利用。

总的来说,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更加明确和准确的依据。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质分类知识,进一步拓展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化学初一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化学初一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化学初一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和使用了许多不同的物质。

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化学初一学生最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1. 固体物质固体是一种形状和体积都比较稳定的物质。

常见的固体物质包括石头、木头、纸张等。

固体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其外观、触摸、弯曲等方式来了解。

2. 液体物质液体是一种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

常见的液体物质包括水、饮料、汽油等。

液体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其流动性、表面张力等方式来了解。

3. 气体物质气体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常见的气体物质包括空气、二氧化碳等。

气体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其扩散速度、压力等方式来了解。

4. 颗粒物质颗粒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物质。

常见的颗粒物质包括盐、糖、沙子等。

颗粒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其颗粒的形状、颜色等方式来了解。

三、常见物质的分类1. 根据物质的组成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

常见的纯物质有金属、非金属等。

纯物质的性质在整个物质中是均匀一致的。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盐水等。

混合物的性质可以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来判断。

2. 根据物质的状态物质可以根据其状态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是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最稳定状态,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分子相对固定。

液体是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状态。

液体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运动。

气体是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

气体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小,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3. 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知识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知识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知识化学是探究物质变化及其原理的学科,而初中化学则是化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初中生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化学的学习和实践,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其中物质分类是化学中一个最基础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分类知识。

一、物质分类的基本原则物质是所有化学过程的基础,因此,正确分类和分析物质类型,是化学学习的核心所在。

物质通常被分为纯粹物质和混合物,其中纯粹物质是指仅由一种化学物质组成的物质,而混合物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化学物质组成。

二、常见物质分类1. 纯粹物质(1)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粹物质称为单质,例如氢气、氧气、金属铜等都是单质。

(2)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粹物质称为化合物,例如水、氢氧化物等都是化合物。

2. 混合物(1)均质混合物:由至少两种性质相同的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称为均质混合物。

例如气体混合物、溶液等都是均质混合物。

(2)非均质混合物:由至少两种性质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称为非均质混合物。

例如沉淀、泥浆、水果沙等都是非均质混合物。

三、常见物质分类的特点1. 单质单质在常温下的状态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其中固体单质较为稳定,而液体和气体单质较不稳定。

例如,氢气和氧气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能够反应生成水。

2. 化合物化合物的组成成分是稳定的,并且比比例一一对应。

因此,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其组成的原子或离子无关。

例如,在任何条件下,水总会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3. 均质混合物均质混合物具有相同的组成比例和化学性质。

例如,水是一种常见的均质混合物,其组成比例是固定的,无论是在自来水中,还是在瓶装水中,其组成比例都是相同的。

4. 非均质混合物非均质混合物的组成非常复杂,各种成分的比例和化学性质在不同情况下都有所不同。

例如,土壤是一种非均质混合物,其中含有诸多有机和无机成分。

四、物质分类的重要性物质分类是初中化学的基础,通过分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中考必备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中考必备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2,O2,H2,Cl2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量改变的(⼀一)质量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
2,O
2
,H
2
,Cl
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
2S,HCl,H
3
P,HF,HBr,HI
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氧化汞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七水硫酸亚铁(绿矾)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9.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10.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1.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液体的颜色
1.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
2.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3.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4.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5.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6.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7.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8.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9.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黄绿色气体:氯气
3.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1.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2.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5.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6.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7.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
3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
3,稀HCl,稀H
2
SO
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
3)
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
2
SO
4
;
再分别滴加AgNO
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
3
5.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6.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一)盐的溶解性
1.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2.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3.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4.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二)碱的溶解性
1.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2.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

如:Mg(OH)2 CaCO3 BaCO3 Ag2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
2CO
3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
2
):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
2
):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
O):蓝矾,胆矾
10.甲烷(CH
4
):沼气
11.乙醇(C
2H
5
OH):酒精
12.乙酸(CH
3
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
2O
2
):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
3
):小苏打
1.空气:氮气(N
2)和氧气(O
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
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
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
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
2O
3)
(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
2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CuSO
4
):加入足量的铁粉
(Na
2CO
3
):加入足量的盐酸
(Na
2SO
4
):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Na
2CO
3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CuSO
4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KNO
3
):蒸发溶剂
(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