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基础会计》(简明版)(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06第六章 应用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基础会计》(简明版)(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06第六章 应用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a7454d310661ed9ac51f345.png)
第六章账簿登记方法及其应用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一、判断题答题要求:根据各题给出的说法判断正误,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你认为错误的打“×”。
1.序时账簿是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时间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
( √ )解题指导:序时指的即是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是这类账簿的显著特点。
2.库存现金日记账只能根据现金收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登记。
( × )解题指导:要联系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相互划转业务填制的记账凭证种类及其五种编号方法加以判断。
当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时,按要求应填制银行存款付款记账凭证,并作为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依据。
因此,库存现金日记账不止是根据现金收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登记的。
3.库存现金日记账中的对方科目是指会计分录中与“银行存款”相对应的会计科目。
( × ) 解题指导:库存现金日记账中的对方科目应当是指是与“库存现金”科目相对应的会计科目,而不是与“银行存款”相对应的会计科目。
4.账簿登记完毕,应在会计账簿上做出已记账标志。
( × )解题指导:账簿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的,登记账簿后,为避免重复记账,应在记账凭证上的“记账符号”栏做出已记账标志。
5.对在记账凭证上用错会计科目产生的错账应当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 × )解题指导:对在记账凭证上用错会计科目产生的错账应当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即需要通过编制更正错账的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户达到更正错账的目的,而不是采用简单的划线更正法更正。
6.结账是指在会计期末对一定时期内账簿记录所做的核对工作。
( × )解题指导:结账应是指对一定时期内账簿记录所做的结束工作,而不是做账簿记录的核对。
7.结账就是在期末计算每个账户的发生额。
( × )解题指导:期末结账时,不仅要计算每个账户的发生额,还要计算账户的余额等。
8.在结清收入费用账户时,应填制记账凭证。
人教版八年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4598bdf524ccbff121847c.png)
八年级新教材《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分节练习题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如图6-3-1所示,主要原因是:A.细而高的量筒便于操作,也不易因摔倒而打碎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定性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比较,其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D.粗矮的量筒中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制作,因而不便读数2.实验室里有四个量筒,要一次尽可能准确地量出100 g密度为0.8×103kg/m3的煤油,应该使用的量筒是:A.量程为100 mL,分度值为2 mL B.量程为200 mL,分度值为5 mLC.量程为250 mL,分度值为10mL D.量程为500 mL,分度值为20 mL3.现在只有量筒,要取出32g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下面操作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出体积为32 mL的酒精B.用量筒量出体积为40mL的酒精C.用量筒量出体积为50mL的酒D.用量筒量出体积为800 mL的酒精4.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正式成立不规则的石块的密度,采用了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D.用细线系住石块,让其浸没在盛水的量筒内,记下放入石块后水面对应的刻度5.小丽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并根据数据绘出了图象(如图6-3-2所示),则量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是:A.20g ;1.0×103kg/m3B.60g ;0.8×103kg/m3C.60g ;1.0×103kg/m3D.20g ;0.8×103kg/m3二、填空题1.测量某物体的密度的原理是____,物体的质量可以用____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可以用____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也可以用____来间接测量。
习题第06章(稳恒磁场)-参考答案.
![习题第06章(稳恒磁场)-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975d47a8114431b90dd8fc.png)
第六章 稳恒磁场思考题6-1 为什么不能把磁场作用于运动电荷的力的方向,定义为磁感强度的方向?答:对于给定的电流分布来说,它所激发的磁场分布是一定的,场中任一点的B 有确定的方向和确定的大小,与该点有无运动电荷通过无关。
而运动电荷在给定的磁场中某点 P 所受的磁力F ,无论就大小或方向而言,都与运动电荷有关。
当电荷以速度v 沿不同方向通过P 点时,v 的大小一般不等,方向一般说也要改变。
可见,如果用v 的方向来定义B 的方向,则B 的方向不确定,所以我们不能把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定义为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
6-2 从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导出无限长直电流的磁场公式aIB πμ2=。
当考察点无限接近导线(0→a )时,则∞→B ,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如何解释?答:毕奥-萨伐尔定律是关于部分电流(电流元)产生部分电场(dB )的公式,在考察点无限接近导线(0→a )时,电流元的假设不再成立了,所以也不能应用由毕奥-萨伐尔定律推导得到的无限长直电流的磁场公式aIB πμ2=。
6-3 试比较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与毕奥-萨伐尔定律的类似与差别。
根据这两个公式加上场叠加原理就能解决任意的静电场和磁场的空间分布。
从这里,你能否体会到物理学中解决某些问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答:库仑场强公式0204dqr dE rπε=,毕奥一萨伐定律0024Idl r dB r μπ⨯= 类似之处:(1)都是元场源产生场的公式。
一个是电荷元(或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一个是电流元的磁感应强度的公式。
(2)dE 和dB 大小都是与场源到场点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3)都是计算E 和B 的基本公式,与场强叠加原理联合使用,原则上可以求解任意分布的电荷的静电场与任意形状的稳恒电流的磁场。
不同之处: (1)库仑场强公式是直接从实验总结出来的。
毕奥一萨伐尔定律是从概括闭合电流磁场的实验数据间接得到的。
(2)电荷元的电场强度dE 的方向与r 方向一致或相反,而电流元的磁感应强度dB 的方向既不是Idl 方向,也不是r 的方向,而是垂直于dl 与r 组成的平面,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数值分析课后参考答案06
![数值分析课后参考答案06](https://img.taocdn.com/s3/m/23a3ff22aaea998fcc220e7a.png)
第六章习题解答1、设函数01(),(),,()n x x x φφφ 在[,]a b 上带权()x ρ正交,试证明{}()nj j x φ=是线性无关组。
证明:设0()nj jj l x φ==∑,两端与01()(,,,)kx k n φ= 作内积,由()jx φ的正交性可知,200(),()((),())((),())()()n n b k j j j k j k k k k k a j j x l x l x x l x x l x x dx φφφφφφρφ==⎛⎫==== ⎪⎝⎭∑∑⎰, 于是有001(,,,)k l k n == ,即{}()nj j x φ=是线性无关组。
2、试确定系数,a b 的值使22(()cos )ax b x dx π+-⎰达到最小。
解:定义02,[,]f g C π∈上的内积为20fgdx π⎰,取011(),()x x x ϕϕ==,()s x ax b =+,()cos f x x =,则法方程为0001010111(,)(,)(,)(,)(,)(,)f a f b ϕϕϕϕϕϕϕϕϕϕ⎛⎫⎛⎫⎛⎫= ⎪ ⎪ ⎪⎝⎭⎝⎭⎝⎭ 其中()2000112,dx ππϕϕ=⨯=⎰,()2201018,xdx ππϕϕ=⨯=⎰,()3211024,x xdx ππϕϕ=⨯=⎰,()2001,cos f xdx πϕ==⎰,()21012,cos f x xdx ππϕ==-⎰,于是方程组为22312812824a b πππππ⎛⎫⎛⎫ ⎪⎛⎫ ⎪ ⎪= ⎪ ⎪- ⎪ ⎪⎝⎭⎝⎭ ⎪⎝⎭,解之得1158506644.,.a b ==-。
3、已知函数11()(,)f x x =∈-,试用二类Chebyshev 多项式()n U x 构造此函数的二次最佳平方逼近元。
解:法一、取20121(),(),(),x x x x x ϕϕϕ===()()()00112222235,,,,,ϕϕϕϕϕϕ===,()()()011202203,,,,ϕϕϕϕϕϕ===,同时由二类Chebyshev 多项式的性质知 ()()()11101211028,,,,,f f f x ππϕϕϕ---======⎰⎰⎰于是可得法方程为0122203220003220835c c c ππ⎛⎫⎛⎫⎪ ⎪⎛⎫ ⎪ ⎪ ⎪⎪= ⎪ ⎪ ⎪⎪ ⎪ ⎪⎝⎭ ⎪ ⎪⎝⎭ ⎪⎝⎭,解之得0121.0308,0,0.7363c c c ===-, 于是()f x 的二次最佳逼近元是2001122() 1.03080.7363x c c c x ϕϕϕϕ=++=-法一、二类Chebyshev 多项式2012()1,()2,()41U x U x x U x x ===-,取内积权函数()()x f x ρ==,于是11200114(,)(1)3f U fU dx x dx ρ--==-=⎰⎰,1121111(,)2(1)0f U fU dx x x dx ρ--==-=⎰⎰,112222114(,)(41)(1)15f U fU dx x x dx ρ--==--=-⎰⎰ 由()n U x 正交性及(,)2n n U U π=可得0000(,)8(,)3f U c U U π==,1111(,)0(,)f U c U U ==,2222(,)8(,)15f U c U U π==-, 于是()f x 的二次最佳逼近元为001122()x c U c U c U ϕ=++=21632515x ππ- 4、设012{(),(),()}L x L x L x 是定义于[0,)+∞上关于权函数()xx eρ-=的首项系数为1的正交多项式组,若已知01()1,()1L x L x x ==-,试求出二次多项式2()L x 。
06化工原理第六章习题答案
![06化工原理第六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812649767f5acfa1c7cd9b.png)
(2)回流比 R = L 为多少? D
(答: D = 180kmol ⋅ h −1 , W = 608.6kmol ⋅ h −1 ; R = 3.72 )
解:V = L + D ,
D = V − L = 850 − 670 = 180kmol ⋅ h −1 ,
=
0.77 ,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 = R x + xD = 3 x + 0.77 = 0.75x + 0.1925 , R +1 R +1 3+1 3+1
即 y = 0.75x + 0.1925,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 = L′ x − WxW = 125.625 x − 8.125 × 0.04 , L′ − W L′ − W 125.625 − 8.125 125.625 − 8.125
r甲苯 = 32200kJ ⋅ kmol−1,
⇒ r = 0.4r苯 + 0.6r甲苯 = 31609.7kJ ⋅ kmol−1 ,
平均温度: 25 + 95 = 60°C , 2
查得 60°C 苯的比热为 cp = 143.5kJ ⋅ kmol−1 ⋅ K −1 ,
甲苯的比热为 cp = 169.3kJ ⋅ kmol−1 ⋅ K −1 ,
和含物质 B(摩尔质量为 90kg ⋅ kmol−1 ) 0.7 的混合蒸气自一连续精馏塔底送入。若要求
塔顶产品中物质 A 的组成为 0.95 ,釜液中物质 A 的组成为 0.01 。试求:(1)进入冷凝器底 蒸气流量为多少?以摩尔流量表示。(2)回流比 R 为多少?
第06章 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习题
![第06章 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c2e92dace2f0066f533222b.png)
六章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首页习题习题参考答案习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电泳2.毛细管电泳的电场强度3.蛋白质的等电点4.电泳速度5.迁移率6.毛细管电泳技术7.电泳淌度8.迁移时间9.毛细管电泳电渗流10.焦耳热11.电渗12. 吸附作用二、选择题【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瑞典科学家A.Tiselius首先利用U形管建立移界电泳法的时间是()A.1920年B.1930年C.1937年D.1940年E.1948年2.大多数蛋白质电泳用巴比妥或硼酸缓冲液的pH值是()A.7.2~7.4B.7.4~7.6C.7.6~8.0D.8.2~8.8E.8.8~9.23.下列有关电泳时溶液的离子强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溶液的离子强度对带电粒子的泳动有影响B.离子强度越高、电泳速度越快C.离子强度太低,缓冲液的电流下降D.离子强度太低,扩散现象严重,使分辨力明显降低E.离子强度太高,严重时可使琼脂板断裂而导致电泳中断4.电泳时pH值、颗粒所带的电荷和电泳速度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慢B.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C.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D.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E.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5.一般来说,颗粒带净电荷量、直径和泳动速度的关系是()A.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B.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C.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D.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慢E.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6.电泳时对支持物的一般要求除不溶于溶液、结构均一而稳定外,还应具备()A.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小、B.不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大C.不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D.导电、不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E.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小7.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特点是()A.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B.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C.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D.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多E.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8.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其优点是()A.机械强度好、弹性小、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B.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高C.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低D.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低E.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9.20世纪60年代中期问世的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A.分离组份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技术B.能够连续地在一块胶上分离数千种蛋白质的电泳技术C.利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技术D.利用有pH值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E.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技术10.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常可以分离的两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差异小于()A.0.01pH单位B.0.05pH单位C.0.10pH单位D.0.15pH单位E.0.20pH单位11.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最多可以分辨出的斑点数量是()A.500~1000B.1000~2000C.2000~4000D.4000~5000E.5000~1000012.下述免疫电泳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加快了沉淀反应的速度B.是将某些蛋白组分根据其带电荷的不同而将其分开,再与抗体起反应C.本法微量化程度高D.多样化程度高E.应用范围小13.毛细管电泳技术最初发展的时期是()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初期D.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E.20世纪90年代初期14.毛细管电泳时进样体积在nL级,样品浓度可低于的数量是()A.可低于10一2mo1/LB.可低于10一3mo1/LC.可低于10一4mo1/LD.可低于10一5mo1/LE.可低于10一6mo1/L15.毛细管电泳的特点()A.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小B.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大C.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大D.不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E.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16.毛细管等速电泳常用于分离()A.小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B.大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C.小离子、大分子、肽类及蛋白质D.小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E.大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17.理想的毛细管柱除应具有一定的柔性、易于弯曲,还应是()A.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B.化学和电惰性的、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C.化学和电惰性的、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D.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E.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18.目前所使用的毛细管柱内径是()A.5μm~25μmB.15μm~35μmC.25μm~75μmD.30μm~80μmE.50μm~100μm19.最初出现的电泳毛细管直径为()A.1mm~2mmB.1mm~3mmC.2mm~4mmD.3mm~5mmE.3mm~6mm20.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质量检测极限为()A.10-10~10-12B.10-13~10-16C.10-14~10-17D.10-15~10-18E.10-16~10-1921.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浓度检测极限为()A.10-1~10-3B.10-2~10-6C.10-5~10-8D.10-7~10-9E.10-10~10-1222.稳压稳流电泳仪属于中压电泳仪。
《数据结构》习题汇编06第六章树和二叉树试题
![《数据结构》习题汇编06第六章树和二叉树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51e05ce53a580217fcfe2f.png)
第六章树和二叉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树中所有结点的度等于所有结点数加()。
A. 0B. 1C. -1D. 22.在一棵树中,()没有前驱结点。
A. 分支结点B. 叶结点C. 根结点D. 空结点3.在一棵二叉树的二叉链表中,空指针域数等于非空指针域数加()。
A. 2B. 1C. 0D. -14.在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中,所有结点的空子树个数等于()。
A. nB. n-1C. n+1D. 2*n5.在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的第i层上(假定根结点为第0层,i大于等于0而小于等于树的高度),最多具有()个结点。
A. 2iB. 2i+1C. 2i-1D. 2n6.在一棵高度为h(假定根结点的层号为0)的完全二叉树中,所含结点个数不小于()。
A. 2h-1B. 2h+1C. 2h-1D. 2h7.在一棵具有35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中,该树的高度为()。
假定空树的高度为-1。
A. 5B. 6C. 7D. 88.在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中,分支结点的最大编号为()。
假定树根结点的编号为0。
A. ⎣(n-1)/2⎦B. ⎣n/2⎦C. ⎡n/2⎤D. ⎣n/2⎦ -19.在一棵完全二叉树中,若编号为i的结点存在左孩子,则左子女结点的编号为()。
假定根结点的编号为0A. 2iB. 2i-1C. 2i+1D. 2i+210.在一棵完全二叉树中,假定根结点的编号为0,则对于编号为i(i>0)的结点,其双亲结点的编号为()。
A. ⎣(i+1)/2⎦B. ⎣(i-1)/2⎦C. ⎣i/2⎦D. ⎣i/2⎦-111.在一棵树的左子女-右兄弟表示法中,一个结点的右孩子是该结点的()结点。
A. 兄弟B. 子女C. 祖先D. 子12.在一棵树的静态双亲表示中,每个存储结点包含()个域。
A. 1B. 2C. 3D. 413.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广义表表示为a (b (c), d (e ( , g (h) ), f ) ),则该二叉树的高度为()。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训练答案:06第六章 抽样推断 习题答案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训练答案:06第六章 抽样推断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8eda6343323968011c92cf.png)
旗开得胜第六章抽样推断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随机原则:是指在抽样时排出主观上有意识地抽取调查单位,每个单位以相同概率被取到,从而增强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2. 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综合指标,随样本不同而取不同的值,具有随机性。
3. 随机变量:是指变量的值无法预先确定仅以一定的可能性取值的量。
4.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的总体单位数量。
5. 中心极限定理:是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部分和的分布渐近于正态分布的一类定理。
这组定理是数理统计学和误差分析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大量随机变量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
6. 抽样平均误差:是反应抽样误差一般水平的指标,它的实质含义是指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
7. 区间估计:通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根据一定的可行度与精确度的要求,构造出适当的区间,以作为总体的分布参数(或参数的函数)的真值所在范围的估计。
8. 简单随机抽样:也称为单纯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SPS抽样,是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1旗开得胜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随机原则,样本,数量特征2. 样本,样本单位3. 样本个数4. 平均数,平均数5. 次数6. 平均数,成数,标准差7. 统计量,参数8. 越大,越小9. 点估计,区间估计10. 样本指标11. 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12. 无偏性,有效性2313. 随机原则,样本指标,控制14. 总体单位,抽样15. 标志16. 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17. 所有单位,全面调查18. 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19. nσ,Nn n-1σ20. σ*t =∆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C2 A3 C4 C5 B6 D7 A8 B9 B 10 A11 A 12 B 13 A 14 B 15 C16 C 17 D 18 A 19 A 20 D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版)6第六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版)6第六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300f30524de518974b7db9.png)
第六章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一、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建立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的前提是()。
A.平等B.相容C.互利D.信用2.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A.相互认识B.产生好感C.情感确认D.情感探索3.下列哪项原则不属于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A.相互原则B.平等原则C.真实原则D.相容原则4.下列哪项不是中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A.认知障碍B.能力障碍C.智力障碍D.人格障碍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年末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B.性心理是指有关性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性意识、性情感、性观念以及性适应等C.人际关系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等D.交往能力的障碍限制了中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关系的理解6.下列关于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学生异性交往应当注意场所和方式B.中学生异性交往要自然适度C.中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应尽量减少异性交往D.中学生异性交往要留有余地7.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人际沟通的阐述,这句俗语说明()A.职业的不同可能会引起沟通的鸿沟B.处于不同层次的组织成员,对沟通的积极性不同,也会造成沟通障碍C.文化背景的不同会给沟通带来障碍D.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会造成沟通障碍8.“9.11”之后,大多数美国人对阿拉伯裔的偏见加深,在一家公司中一位阿拉伯裔职员觉得越来越难与白人老板进行沟通。
这可能是由于()造成的。
A.地位障碍B.结构组织障碍C.文化背景障碍D.社会心理障碍9.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下列关于人际沟通作用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际沟通可以调节沟通者本人的行为B.人际沟通一定能够协调组织内部关系C.人际沟通有利于增强团结D.人际沟通是保证个人心理健康成长所必需的10.人际沟通有很多功能,其中协调作用是指()A.人际沟通可以协调人体各部分的机能B.所有的人际沟通都可以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C.人际沟通可以促进个人的社会化进程D.人际沟通有助于消除个体间的误会11.当组织内部产生矛盾时,最有可能成为沟通集中对象的是()A.已经背叛组织的人B.有背叛组织倾向的人C.组织中的忠诚分子D.组织中的一般成员12.根据现有社会心理学中人际沟通的观点,个体选择信息的倾向性不包括下列哪种情况()A.倾向于不选择自己赞同的信息B.对两种截然相反的信息没有明显的选择C.喜欢选择反对自己观点的信息D.越是不让接触的信息,人们越想选择13.下列沟通中,属于双向沟通的是()A.看报纸B.听广播C.打电话D.看电视14.某家的父亲很有生活情趣,经常会将一些自己的感受写在及时贴上,分散于家中各处,与妻子、儿女分享,这属于()A.单向沟通B.口头沟通C.下行沟通D.Y型沟通15.人际沟通有许多方式,根据蒂博特对人际沟通的分类,人与人之间的吵架属于()A.假相倚沟通B.非对称性相倚沟通C.反应性相倚D.彼此相倚16.在现实的沟通过程中,有时候,沟通的一方只按照自己预定计划进行沟通,而另一方则根据别人的行为作为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这属于下列哪种沟通方式()A.假相倚沟通B.非对称性相倚沟通C.反应性相倚D.彼此相倚17.根据莱维特(K.Levitt)的研究结论,下列沟通方式中,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是()A.轴型沟通B.Y型沟通C.链型沟通D.圆形沟通18.美国心理学家摩根对纽约州退休老人做调查,发现凡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保持较多往来并较为协调的老人,比那些很少与人交往的老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而后一种老人更多地体验到的是悲伤感和孤独感,这体现出了人际沟通的哪种功能()A.认知平衡作用B.协调作用C.保健作用D.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作用19.当自己的态度、意见的妥当性没有明显的判断标准时,以自己的态度、意见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作为妥当性的依据,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之为()A.社会实在性B.认知平衡C.去社会化D.习得无助20.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人际沟通的是()A.眉目传情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C.鸿雁传书D.道路以目(二)简答题1. 中学生建立人际关系有什么意义?2.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容是什么?3. 中学生人际交往有哪些主要特点?4. 中学生常见的人际困扰有哪些?5.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有哪些?(三)论述题1. 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哪些?2. 如何处理交往中的矛盾?二、实践操作题结合自身的特点,运用人际交往的艺术,处理自己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06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06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88b47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e.png)
【单元测试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D.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2.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B.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C.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除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之外,还包括()。
A.股份制经济B.股份合作制经济C.中外合资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股份制是()。
A.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B.社会主义经济C.资本主义经济D.公私合营经济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A.公有独资企业B.合伙企业C.股份合作制企业D.股份制6.决定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是()。
A.社会主义性质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B.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数量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D.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7.在我们所说的外资经济中,“外资”指的是()。
A.外国人的投资B.来自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投资C.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种所有制相区别的投资D.与作为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大陆各种所有制相区别的投资8.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方式是()。
A.按劳分配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需分配9.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劳动成果B.个人消费品C.社会总产品D.生产资料10.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特点C.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11.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管理学原理习题及参考答案-第06章讲解学习
![管理学原理习题及参考答案-第06章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95ad255450e2524de4187e47.png)
第六章计划一、单项选择题1.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A.控制B.预测C.决策D.组织2.计划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的问题。
A.何时做B.何地做C.怎样做D.做什么3.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其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负责制定( )A.战术性计划B.生产作业计划C.战略性计划D.财务成本计划4.关于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下列各种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 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B. 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C. 计划工作普遍存在D. 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5. 下列关于计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企业目标是追逐利润,因此计划工作只需考虑经济效益B. 计划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面面俱到C. 计划与决策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D. 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6.对外部环境分析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方法是由()提出的产业分析模型。
A.法约尔B.波特C.泰勒D.梅奥7. 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 )。
A. 专题计划B.专项计划C. 预算D.决算8.以下关于目标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B.目标管理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性C.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商定很费时间D.目标管理不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9.()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
A.目标管理法B.运筹学方法C.滚动计划法D.网络计划技术二、多项选择题1.计划的性质有()A.目的性B.普遍性C.效率性D.创造性2.按照计划的明确程度划分,可将计划分为()A.战略性计划B.战术性计划C.具体计划D.指导性计划3.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 )A. 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B. 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C. 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D. 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4.战略远景与使命陈述包括()A.核心价值观B.核心目标C.宏伟大胆冒险的远大目标D.生动逼真的描述5.以下属于计划的方法的是()A.目标管理法B.运筹学方法C.滚动计划法D.网络计划法6.关于计划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B.运筹学方法使短期、中期、长期计划相互衔接C.滚动计划法使编制计划的工作量加大,现在已不再适用D.网络计划法在我国又称为关键路线法三、判断题1.计划是决策的前提。
06 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06 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a5edd00066f5335b812179.png)
第六章 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1、答:设备的磨损有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形式。
有形磨损又称物理磨损。
设备使用时在力的作用下,其零部件到整个设备受到摩擦、冲击、振动或疲劳,使设备的实体遭受到损伤。
这种磨损称为第一种有形磨损。
而设备在闲置中受到自然力的作用产生锈蚀,或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保养而自然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产生物质磨损。
这种磨损,称为第二种有形磨损。
无形磨损,又称精神磨损。
设备的技术结构和性能并没有变化,但由于设备制造厂制造工艺不断改进,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使得生产相同机器设备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减少,困而使原来购买的设备价值相应贬值了。
这种磨损称为第I 种无形磨损。
第II 种无形磨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创新出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的设备,使原有设备相对陈旧落后,其经济效益相对降低而发生贬值。
2、答:加速折旧法是在设备折旧期内,前期较多,而后期较少的递减提取折旧费,从而使设备资产磨损得到加速补偿的计提折旧费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在生产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可使设备资产的磨损快速补偿,及时回收设备更新所需的资金。
同时,设备在效率高时多折旧,效率低时少折旧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另外,在税金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可达到较少的交纳税金现值的目的,是一种税收优惠的措施。
3、答:耐用型设备与普通型设备的年使用费差为:AC(耐)-AC(普)=65000*(A/P,25%,10)-22000=65000*0.28007-22000=-3795.45<0所以耐用型设备比较好。
4、答:NPV =-15000+(11000-6500)*(P/A,10%,10)=12648NPV =-23000+(15700-8250)*(P/A,10%,10)=22772.8所以选择Y 设备更加经济。
5、答:AAC =(P-S )*(A/P,15%,1)+S *0.15+Y =4300AAC =(P-S )*(A/P,15%,2)+S *0.15+Y =3502.34AAC =(P-S )*(A/P,15%,3)+S *0.15+Y =3421.54AAC =(P-S )*(A/P,15%,4)+S *0.15+Y =3520.97X Y 1111222233334444AAC =(P-S )*(A/P,15%,5)+S *0.15+Y =3693.28AAC =(P-S )*(A/P,15%,6)+S *0.15+Y =3902.66AAC =(P-S )*(A/P,15%,7)+S *0.15+Y =4093.73AAC =(P-S )*(A/P,15%,8)+S *0.15+Y =4378.82所以,该机器的经济寿命为3年。
大学课程遗传学习题与答案06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大学课程遗传学习题与答案06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5009f7b42b160b4e777fcf55.png)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本章习题1.植株是显性AA纯合体,用隐性aa纯合体的花粉给它授粉杂交,在500 株F1中,有2株表现为aa。
如何证明和解释这个杂交结果?答:这有可能是显性AA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A基因的染色体发生断裂, 丢失了具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断,与带有a基因的花粉授粉后,F1缺失杂合体植株会表现出a基因性状的假显性现象。
可用以下方法加以证明:⑴.细胞学方法鉴定:①.缺失圈;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不等长。
(2).育性:花粉对缺失敏感,故该植株的花粉常常高度不育。
⑶•杂交法:用该隐性性状植株与显性纯合株回交,回交植株的自交后代6 显性:1隐性。
2.玉米植株是第9染色体的缺失杂合体,同时也是Cc杂合体,糊粉层有色基因C在缺失染色体上,与C等位的无色基因c在正常染色体上。
玉米的缺失染色体一般是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的。
在一次以该缺失杂合体植株为父本与正常的cc纯合体为母本的杂交中,10%的杂交子粒是有色的。
试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这可能是Cc缺失杂合体在产生配子时,带有C基因的缺失染色体与正常的带有c基因的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其交换值为10%,从而产生带有10%C 基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它与带有c基因的雌配子授粉后,其杂交子粒是有色的。
3.某个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有所不同,一个是12 - 34567, 另一个是12 • 36547 (〃• 〃代表着丝粒)。
试解释以下三个问题:(1).这一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是怎样联会的?⑵.倘若在减数分裂时,5与6之间发生一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图解说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产生的弛子的育性。
(3).倘若在减数分裂时,着丝粒与3之间和5与6之间各发生一次交换,但构,并指出产生的抱子的育性。
答:如下图说示。
*为败育抱子。
ABCDEFGHIJ 、ABCHGFIDEJ 、ABCHGFEDIJ 。
试论述这3个变种的进化关系。
答:这3个变种的进化关系为:以变种ABCDEFGHIJ 为基础,通过DEFGH 染 色体片段的倒位形成ABCHGFEDIJ,然后以通过EDI 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形成ABCHGFIDEJo5. 假设某植物的两个种都有4对染色体:以甲种与乙种杂交得F1,问F1植株的各个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是怎样联会的?绘图表示联会形象。
统计学课件及习题的答案06第六章 时间数列分析
![统计学课件及习题的答案06第六章 时间数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2d40d771fe910ef12df89e.png)
四、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是某一现象各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
均数,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 内 平 量。均增 逐 逐 长 增减期 期 量 变化增 增 的一般长 长 水平累 量 量 。又计 n 项 之 叫递增 增数 和长
【教学资料】河南1954年总耕地面积9062千公顷,到2019年耕地面积 减少至8080千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8.9千公顷,人均耕地也由1954年 的0.2公顷减少到2019年的0.08公顷,也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1公顷 的平均水平。。
动态 平均 指标
四、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可比性。表现在:
(一)时间上要可比 (二)总体范围要可比 (三)指标的经济内容要可比 (四)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上要可比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
主要内容 ★ 发展水平 ☆ 平均发展水平 ★ 增长量 ☆ 平均增长量
一、发展水平
时间 1月初 人数 100
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
5月初
8月初
160
200
12月末 180
1 010 64 0 3 0 1 620 03 0 3 0 2 010 85 0 30101064016200302010850
a 2
2
2
2
2
2
4 3 0 3 3 0 5 30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分析指标
本节内容
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计算和运用速度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说明现象发展变动的相对程度。其值可 大于、等于或小于1。基本公式为:
按对比的 基期不同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习题+答案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b3319d19e8b8f67c1cb9a9.png)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一、单项选择题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实现短期均衡的条件是()A、P=ARB、P=MRC、P=SMCD、P=SAC2、在微观经济学中,对()行业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通常被用来作为对消费者统治说法的一种证明。
A、完全垄断B、完全竞争C、垄断竞争D、寡头竞争3、短期内,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所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会停止营业()。
A、平均总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C、短期边际成本D、平均固定成本4、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列()行业最接近完全竞争行业。
A、自行车行业B、服装行业C、玉米行业D、烟草行业5、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是()。
A、厂商在长期内要得到超额利润的条件B、该行业内厂商的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C、厂商在长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条件D、以上说法中B和C都是正确的6、在短期内,()是完全竞争厂商的关闭点。
A、SAC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B、MR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C、AVC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D、AFC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7、假定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内某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和平均收均等于1美元,则这家厂商()。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C、是否得到了最大利润还不能确定D、肯定得到了最少利润8、在短期内,()是完全竞争厂商的收支相抵点。
A、SAC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B、MR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C、AVC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D、MR曲线与SAC曲线的切点9、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总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A、他将获得最大利润B、他不能获得最大利润C、他是否获得最大利润仍无法确定D、他一定亏损10、如果某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为了取得最大利润()。
A、他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应该增加产量,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则不一定B、他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应该增加产量,在完全竞争条件则不一定C、任何条件下都应该增加产量D、任何条件下都应该减少产量11、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管理学原理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06章
![管理学原理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06章](https://img.taocdn.com/s3/m/77a59de2f90f76c661371a84.png)
第六章计划一、单项选择题1.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A.控制B.预测C.决策D.组织2.计划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的问题。
A.何时做B.何地做C.怎样做D.做什么3.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其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负责制定( )A.战术性计划B.生产作业计划C.战略性计划D.财务成本计划4.关于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下列各种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 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B. 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C. 计划工作普遍存在D. 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5. 下列关于计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企业目标是追逐利润,因此计划工作只需考虑经济效益B. 计划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面面俱到C. 计划与决策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D. 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6.对外部环境分析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方法是由()提出的产业分析模型。
A.法约尔B.波特C.泰勒D.梅奥7. 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 )。
A. 专题计划B.专项计划C. 预算D.决算8.以下关于目标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B.目标管理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性C.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商定很费时间D.目标管理不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9.()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
A.目标管理法B.运筹学方法C.滚动计划法D.网络计划技术二、多项选择题1.计划的性质有()A.目的性B.普遍性C.效率性D.创造性2.按照计划的明确程度划分,可将计划分为()A.战略性计划B.战术性计划C.具体计划D.指导性计划3.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 )A. 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B. 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C. 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D. 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4.战略远景与使命陈述包括()A.核心价值观B.核心目标C.宏伟大胆冒险的远大目标D.生动逼真的描述5.以下属于计划的方法的是()A.目标管理法B.运筹学方法C.滚动计划法D.网络计划法6.关于计划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B.运筹学方法使短期、中期、长期计划相互衔接C.滚动计划法使编制计划的工作量加大,现在已不再适用D.网络计划法在我国又称为关键路线法三、判断题1.计划是决策的前提。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习题库06第六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习题库06第六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88f518f90f76c660371a4d.png)
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属于库存()。
CA.在运输途中的货物B.在仓库中的货物C.销售给客户的货物D.工厂里备用的原材料2. 库存管理的重点是()。
BA. 如何维护货物不出现破损B. 如何确定货物应该存多少,什么时候补货C. 如何保证货物不丢失D. 如何给货物定价3. 用于日常运作,是基于采购或补货批量而产生的,在下一次采购或补货前陆续耗用以支持日常销售或生产的库存是()。
BA. 安全库存B. 周转库存C. 积压库存D. 投机库存4. 供应链库存控制区别于传统库存控制的主要特征是()DA. 需要考虑企业的成本压力B. 需要考虑客户要求的服务水平C. 需要考虑订货的提前期D. 需要考虑供应链上下游各个企业的成本平衡与相互协作5. 以下哪种库存是被动产生的()CA. 中转库存B. 投机库存C. 积压库存D. 安全库存6. 所谓订货提前期就()。
AA.是从发出订货算起到接收到该订货所用的时间B.是从发出订货算起到下一次订货间隔的时间C.是从接收到上一次订货的时间算起到下一次接收到订货所用的时间D.是从接收到上一次订货算起到发出下一个订货所用的时间7.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内采购C货物8000千克,每次采购相同的数量,已知每次采购成本为50元,每千克货物的全年库存成本为5元,C货物的价格为80元/千克。
C货物的经济订货批量为()。
B8、单次订购数量过小,会造成()。
AA、采购成本过高B、储存成本过高C、安全库存水平过高D、库存风险成本过高9、以下()不属于有批量价格折扣的EOQ模型的假设条件。
CA. 不考虑缺货成本B. 每天的需求量是固定的C. 采购价格与订货数量无关D. 对单次采购量无最大或最小的限制10、下列有关多周期库存的描述正确的是()BA. 也叫一次性订货B. 在较长时间内需求反复发生,需要不断补充库存C. 这种需求具有较高时效性D. 只有订货量是该问题的决策变量11. 以下()是JMI与VMI的主要区别。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aef43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3.png)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练习题一、单选题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2.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3.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法兰西内战》D.《哥达纲领批判》5.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6.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 )A.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通过宣传和示范实现的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不包括( )A.放弃社会主义道路B.不注重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C.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D.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8.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A.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B.公有制为主体和精神文明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D.公有制为主体和民主政治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政党B.工人党C.无产阶级先锋队D.全民党1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C.民主集中制D.松散联合制11.“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
A.主要内容B.核心命题C.主流思想D.理想表述12.“两个必然”的根本依据是()。
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B.辩证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自然发展规律13.()是反抗资产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A.资产阶级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社会主义革命D.共产主义革命14.列宁也强调,“只有以()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试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D.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2.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B.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C.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除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之外,还包括()。
A.股份制经济B.股份合作制经济
C.中外合资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股份制是()。
A.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B.社会主义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D.公私合营经济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A.公有独资企业B.合伙企业
C.股份合作制企业D.股份制
6.决定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是()。
A.社会主义性质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B.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数量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D.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
7.在我们所说的外资经济中,“外资”指的是()。
A.外国人的投资
B.来自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投资
C.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种所有制相区别的投资
D.与作为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大陆各种所有制相区别的投资8.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方式是()。
A.按劳分配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需分配
9.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劳动成果B.个人消费品
C.社会总产品D.生产资料
10.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特点
C.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11.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
C.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12.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特点
C.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13.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主要是由()。
A.我国现行的国家政策决定的
B.我国当前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C.我国当前个人消费品的生产状况决定的
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决定的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
A.直接分配B.商品货币形式
C.商品形式D.货币形式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是()。
A.全社会B.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
C.各种所有制企业D.国有企事业单位
16.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D.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17.外资经济中外国和我国港澳台资本家取得利润的方式属于()。
A.个体劳动收入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经营成果分配D.按资分配
1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社会成员由于投资股票、债券以及参加银行储蓄得到的股息、红利和利息的方式属于()。
A.按资分配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经营成果分配D.按劳分配
19.农村集体经济中,承包农户通过投资所带来的较多的收入,属于()。
A.个体劳动收入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经营成果分配D.按资分配
20.公有制企业员工获得的奖金收入属于()。
A.个体劳动收入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经营成果分配D.按资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依据有()。
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B.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本身的不完善、不成熟也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也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
A.强化产权约束B.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C.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D.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3.实践表明,股份制()。
A.是公有制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B.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的组织形式 D.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24.当前,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D.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快、规模大25.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有()。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D.集体所有制经济
26.我国现阶段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有()。
A.集体所有制经济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D.外资经济
27.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的客观经济条件有()。
A.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劳动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C.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原因
28.现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依据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共同富裕的要求
C.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9.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其中,“劳”指的是()。
A.公有制企业范围的个别劳动而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只被社会承认的那部分劳动
C.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
D.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30.以下收入属于劳动收入的有()。
A.国有企业单位职工利用业余兼职的收入
B.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固有企业职工的奖金收入
D.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三、判断题
31.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大事,这一问题不解决,和谐社会就无法实现。
()
32.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压力下纷纷破产。
于是,发展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不可避免地要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33.十六大之后,国家逐渐放开一些产业领域允许私人资本进入,这和资本主义国家吸收
私人垄断资本向国有企业投资的做法本质上是一样的。
()
四、问答题
34.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5.如何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6.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ABDAD; ADABA; BCBBB; BDADC.
二、多选题
ABCD; ABCD; ABCD; ABC; ABC; CD; ABC; ACD; ABD; ABCD.
三、判断题
31.√32.×33.×
四、问答题
34.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建国几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已经积累了数额巨大的公有资产,这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物资基础。
(2)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
35.如何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是指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密切联系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36.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就决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行形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经营方式不同,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他们获得收入的方式也会不同。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发挥一切生产要素
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