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良
门诊患儿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的保留效果探讨
![门诊患儿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的保留效果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a1a6c9ec850ad02df80418a.png)
门诊患儿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的保留效果探讨发表时间:2020-01-10T14:12:26.60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3期作者:俞林燕1 冯丽婷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探讨能有效提高门诊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保留效果的固定方法。
俞林燕1 冯丽婷通讯作者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急诊;通讯作者: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摘要】目的探讨能有效提高门诊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保留效果的固定方法。
方法将在门诊输液室行外周静脉输液的24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
A组:手脚留置针穿刺完毕后用胶布固定;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纸夹板固定;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布类包套固定。
观察3组在留置针脱出、穿刺处局部渗漏肿胀、留置时间方面的差异。
结果 C组发生脱出、渗液渗血较A组与B组少,留置的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门诊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完毕后以胶布固定牢靠再用布套包裹可延长保留时间。
【关键词】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保留时间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它能保证药物治疗的及时有效,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血管损伤和患者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等,但在临床实践中,因 1~2 岁患儿生性好动,留置针保留会使小儿产生烦躁、哭闹,或者翻身拉扯,汗液、尿液的浸湿等而使留置针脱出穿刺部位造成导管脱落、局部肿胀、外渗而使留置失败。
舒湘兰等 [1] 研究 98 例住院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观察发现非正常原因拔管较多,分析终止留置原因中,因固定不牢针体滑出占 18%。
住院患儿有护士巡回,针头脱出可得到及时处理,会比较安全,而门诊患儿一旦针头脱落,家属会很紧张,不知所措,其顾虑会影响门诊留置针的推广。
笔者通过对如何有效固定留置针进行研究,避免脱落和达到预期保留时间,推广门诊小儿留置针的应用,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 2017~2018 年本院门诊就诊婴幼儿 240 例,按固定方法及穿刺部位不同随机分为 3 组。
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探讨
![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1498597c850ad02df8041c0.png)
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探讨发表时间:2020-08-26T08:05:36.122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3期作者:胡庆诗[导读] 静脉留置针不仅能够减少对儿童血管的伤害,还可以避免反复穿刺带给儿童的较大疼痛。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云南昆明 650021)【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
方法:选择2019年6—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00例静脉留置输液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弹力绷带八字固定方法)和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留置针固定方法)。
对比两组留置成功与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留置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弹力绷带八字固定方法稳定性更高,患儿家属也更加满意,可以解决患儿多动导致的留置针固定不稳等一系列问题,缓解护士工作强度,又能够和谐护患关系。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护理体会;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3-0187-02儿童患者年龄低,血管脆弱且纤细,自身自控力薄弱,自主意识不强,因此,静脉穿刺依从性极低,容易出现穿刺失败情况,而多次穿刺必定会增加儿童的痛苦,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不利于和谐护患关系,对于需要多次穿刺治疗的儿童此类情况更显著[1]。
静脉留置针不仅能够减少对儿童血管的伤害,还可以避免反复穿刺带给儿童的较大疼痛。
本文选择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患儿对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进行探讨。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0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弹力绷带八字固定方法)和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留置针固定方法)。
改良式固定用于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分析
![改良式固定用于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219e8ccf84b9d529ea7a05.png)
改良式固定用于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式固定用于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3月于我院门诊行浅静脉留置针97例患儿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分设成研究组(5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方式固定,穿刺成功后贴上透明贴膜,研究组行改良固定,穿刺成功后在针柄以及穿刺点与肝素帽皮肤的接触部位垫一块无菌纱,之后贴上透明敷贴,比对两组留置针周围皮肤的炎症程度、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留置针周围皮肤的炎症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针管脱落、针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式固定方法应用于患儿浅静脉留置针可减轻其皮肤的炎症程度,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改良式固定;浅静脉留置针;小儿【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224-02近几年浅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用于小儿科临床输液,因患儿好动因素,易使浅静脉留置针脱落,继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引起诸多家长不满[1-2]。
目前多应用改良式固定方法固定浅静脉留置针,为明确改良式固定方法固定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本研究就我院门诊收治的97例患儿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现作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6年1~3月于我院门诊接受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97例,年龄3个月~24个月,平均(9.78±1.24)个月,依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分设成研究组(54例)与对照组(43例),研究组女26例,男28例;对照组女21例,男22例,两组具接受四肢穿刺与头皮穿刺,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7例,支气管肺炎60例。
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较大差别(P>0.05),具可比性。
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应用效果观察
![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应用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3bf0c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9.png)
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应用效果观察。
方法:以我科收诊的21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改良固定方式方法的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皮下红肿、液体渗漏、静脉炎、管路脱出对比,有差异,(P=0.046、0.005、0.005、0.041<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97.14(102/105)和88.57(93/105),有差异,(P=0.002<0.05)。
结论: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在临床上运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比较高,这种措施有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应用效果;观察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应用逐步的增多,在神经内科运用此种静脉输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避免由于反复穿刺而导致的血管损伤有较多的好处。
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可能会出现多种问题,如回血、静脉炎、导管脱出等,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就需要加强管理,并且要采取有效的固定方法,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改良固定方法在外周静脉留置针中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固定效果,避免出现静脉炎、管路脱出等问题[1]。
以我科收诊的21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改良固定方式方法的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科收诊的21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改良固定方式方法的价值进行分析。
两组患者信息对比没有差异,患者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组别例数性别年龄(岁)BIM(kg/m2)男性女性年龄范围平均年龄观察组105545121-6852.12±12.3223.72±1.22对照组105585222-6752.46±12.6523.64±1.13T /χ2--.5781.9681.3560.8570.635P--.6250.1210.2010.4010.578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标准流程进行留置针穿刺,穿刺后进行正压封管力度适宜,5毫升预充注射器,小夹子远离或者靠近留置针导管座完全夹闭小夹子,采用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固定夹远离或不靠近留置针导管,采用Y型接头与穿刺点相邻贴膜下方不加固粘胶封闭固定方法[2]。
儿科留置针固定改良新方法
![儿科留置针固定改良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5529b6f524ccbff1218458.png)
按 常 规 方法 进 行 静脉 留置 针 穿 刺后 , 先 用 带 有 明 胶 棉 的 无 菌
输 液 敷 贴 垫 于蝶 形 针翼 正 下 方 ,以此 保护 蝶 形 针 翼 下 的 受 压 皮 肤 ;然 后再 将 余 下 的 输液 敷 贴 粘 于蝶 翼 上 方 初 步 固 定 留 置针 , 再 用 无 菌 透 明 贴膜 妥 善 固 定 , 充分暴露穿刺点 , 最 后 以 胶 布 交 义 固 定肝 素 帽 , 若 穿刺 点 接近 关 节处 加 用纱 布垫 固 定 。 如 图1 所示 :
隐患 、 护理 缺 陷 及 不 良事 件 , 进 行 了根 本 原 因 分 析 , 找 出 针对 性 的 整 改措 施 ,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反复督 导, 达 到 了质 量 持 续 改 进 的
效果 , 使 护 理重 度 缺 陷发 生 率 为零 。
2 _ 4 增 强 了护 理 人 员 人 文素 质 l I 利用晨会n - , l - j 司, 与护 理 人 员适
欧美军)
※小 经 验
儿 科 留置 针 固定 改 良新 方 法
付 春 桃
静 脉 留 置针 在 心 血管 专 科 医 院 的应 用 极 为 普及 , 一 方 面 减 少 了反 复 穿 刺 给 患 儿 带 来 的痛 苦 , 有利于保护血管 ; 另 一方 面便 于
给 药 和 抢 救 危 重 患 儿 的生 命 , 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 但 留 置 针 的 同定 方 法 不 同 , 导致留置时间也不一 , 同 时 由 于 小 儿 皮 肤 娇
参 考 文 献
2 . 1 护理 质量 得 到 了改 进
将科 内共 性 问题 利 用 晨 会 时 间与 护
理 人 员 共 同分 析 ,每 天 召 开 会 议 能 让 每 位 护 理 人 员 都 能 参 加 会 议, 并 能 达到 循 环反 复 的 视听 效 果 , 使T 作 中存 在 的细 节 问 题得 到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固定方法效果对比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固定方法效果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74bd33058f5f61fb636669d.png)
2020年4月第8期护理研究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固定方法效果对比娄未,李健*,李雪华北部战区总医院儿科,辽宁 沈阳 110016【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疾病诊治的新生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穿刺和固定方法,具体为:采用A型医疗透明敷料以及3M胶布缠绕式固定方法进行有效穿刺和固定;观察组患儿则给予改良穿刺和固定方法,具体为:采用IV3000敷料无张力粘贴以及3条纸胶带进行交叉固定的方法进行有效穿刺和固定。
观察两组患者平均留置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平均留置时间为(5.0±1.3)d,对照组(3.1±1.4)d,试验组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5%和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采用改良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和固定方法,能够提高留管时间,同时降低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8-0166-02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普通头皮钢针的升级换代产品,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同时也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及时性和灵活性[1]。
但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且无法控制输液部位活动,故易发生留置针意外脱管和器械相关性皮肤压伤[2],这成为新生儿护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发生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
为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不得不采用更为安全可靠的穿刺方法和固定方法为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和固定,并通过与传统穿刺和固定方法比拟,以探求更适合新生儿应用的留置针固定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进行疾病诊治的新生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护理进展
![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6ee46e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4a.png)
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护理进展【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静脉置留针是指将针头留置于静脉当中,方便随时完成输液治疗,在对儿童进行治疗时,使用静脉留置针能够降低患儿的痛苦感,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例如危重患儿的抢救护理工作当中,小儿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方便的特点,并且刺穿血管的概率较低,优点较多。
而良好的固定是留置针作用发挥良好的关键,因此应当对其进行总结与研究,不断提升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儿痛苦感,加快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研究进展引言:小儿静脉留置针具有刺激性较小,并且不会受到血管形状的影响,不易脱出,可使患儿肢体活动自由度较高,由于儿童其耐受力较差,因此,静脉留置针,可在儿童的治疗过程中发挥较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降低患儿的恐惧感,并且可随时进行治疗,接受度较高。
但是留置针仍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应用过程中,如果固定不当,患儿可能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影响疾病的好转,增加患儿的痛苦程度,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时间节点以及重要性目前,临床上在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时,最常使用的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Ⅱ型24G套管针。
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BD公司推荐为3至5日左右。
临床资料表明,套管针留置5日内,患者不会出现静脉炎,因此,通常将5日作为常规留置时间[1]。
但也有研究显示,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0日,但是,如果血管长期受到刺激,也会引发静脉炎或者凝血,导致血管淤堵,因此正常情况下,留置时间最常不超过7日[2]。
而我国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认为,外周静脉留置针应当在三之四左右,更换一次。
有研究表明,大隐静脉头皮静脉置管中,二者的脱管率分别为19%、54%左右,并且临床资料表明,使用3M的透明薄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固定,最后将留置延长管呈U型[3]。
应用一次输液贴固定的常用固定方法,脱管率为16%左右,再进行置管后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在置管过程中,不仅突破率较高,还容易发生药物外渗、肿胀、疼痛、静脉炎等,增加患儿的痛苦感。
小儿手部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
![小儿手部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0eb2587427284b73f24250a1.png)
[ 辑] 何 编
勇
地 将贴 膜粘 贴 于穿刺 部 位 ,将 针 座及 留置针延 长 管呈 “ U”型 固定 于贴膜 内 ,再将 带 棉 芯 的医用 输 液贴
置 于针 座下 ,向上 交叉 固定 针座 。然 后 用 双 手 大鱼 际 肌 轻 压针 座 两 侧 的贴 膜 3 s 0 ,缓 慢揭 除 贴膜 边 框 ,
[ 收稿 日期 ] 2 1 0 2—0 2—2 3
静 脉 留置 针 又称套 管针 ,作 为一 种先 进 的新 型输液 器 材 ,在临 床应用 不 断扩 大 。它 具有减 少血 管穿 刺 的次数 、刺 激性 小 、安全 迅速 、易 于操 作 、便 于 固定 、减少 护士 工作量 、减少患 者痛 苦 、保 证用 药等 优 点 ,在 临床 深受 护 患欢迎 。然而 ,静 脉 留置针 在儿 科 临 床应 用 中 ,会 经 常 遇 到小 儿不 能 很 好配 合 , 家 长 照护经 验 不足 ,敷 贴容 易受 摩擦 卷边 ,造 成套 管针 发 生脱 出 、折叠 、扭 曲等 问题 ,而影 响 留置针 的 留置 时 间 。我 科通 过对 5 O例进 行手 部静 脉 留置针 患儿 加用 医用 弹性 绷带 固定 的方 法 ,收到较 好 的效果 ,
静 脉 穿 刺 成 功 后 ,用 剪 出梯 形 缺 口的 3 无 菌 透 明敷 贴 固定 留置 针 ,再 用 带棉 芯 的输 液贴 固定 针 座 ,最 后 M 再 为 小 儿 套 上 医用 弹 性 绷 带 。观 察 两 组 留置 针 脱 出和 留置 时 间 的情 况 。 结 果 :对 照组 5 O例 , 留 置 针 脱 出
儿科静脉留置针及封管技术探讨
![儿科静脉留置针及封管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ff90e195f0e7cd1842536f3.png)
儿科静脉留置针及封管技术探讨儿科患者生性好动,血管细小,静脉输液难度较大,且容易跑针,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给儿科护士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减少了频繁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伤害,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因此,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倍受儿科护士青睐。
与此同时,怎样封管使留置时间延长,且不易堵管成为儿科护士关心的首要问题。
封管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封管的效果,封管效果好能够较长时间保证管道不堵塞,减少护士工作量,而封管效果的好坏与静脉留置针的堵管有直接关系。
一、静脉留置针技术(一)留置针的选择选择合适血管粗细的留置针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应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及病情选择相应型号的静脉留置针,婴幼儿一般选用套管较细的24G,而手术及较大年龄的患儿可选用24G、22G 的留置针。
(二)安全留置部位的选择小儿静脉留置针可选择留置的部位较多,有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腋静脉,颈外静脉、腹股沟静脉等,不同的留置部位留置时间有明显的差异。
新生儿、婴幼儿静脉穿刺首选头皮静脉,其次为上肢静脉,但有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为了减少搬动,防止出血加重,应尽量避免头皮穿刺。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为了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应用,在留置针穿刺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用2%碘伏棉球环形或平行消毒皮肤2遍。
消毒范围的直径要大于8c m。
每日输液前用2%碘伏棉球消毒肝素帽及留置针栓部2遍后,取下肝素帽连接输液器。
输液完毕后,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用肝素盐水3m l(1∶100)冲管扣上肝素帽,然后用无菌纱布将肝素帽边同套管针翼部包扎固定。
穿刺部位皮肤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一次。
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标明置管日期和时间,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管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一次。
1、操作要熟练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起初难度较大,无菌要求严格,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普通静脉穿刺操作前护士心里应保持镇静。
选择血管时宜选择近端、粗直、弹性好的,操作过程中适当控制输液的速度,减少对血管壁的侧压,以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使静脉留置针发挥其最好的功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改良法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改良法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c93714227916888486d71b.png)
由表 1 可见 , 观察组所采取的留置方法优于对照组 , 两组比较 有
显著性差异 。
3讨 论
出血 2 例, 其中男孩 3 2 0 例, 女孩2 4 0例 , 年龄最 小 2 8 d , 最大 3 岁。 按人 院的先后 随机分为两组 , 观察组 、 对照组各 2 8 0 例, 两组患 儿性
别、 年龄 、 疾病 比较 , 差别无 显著性意义 ( P > O . 0 5 ) 具有 可比性 。 把改 良 法置管作为观察组 , 传统方 法置管作为对照组。
1 . 2用物准备 两组统一采 用新乡市驼人 医疗器 械有限公 司生 产的 2 4 G Y型静脉 留置针 , 3 M无菌透 明敷贴 ,吸有 5 m l 生 理盐水的一次 性 注射器( 5 m 1 ) 一个 , 8 ~ 1 0 c m长 的布胶 布二根 , 干无菌棉球 1 ~ 2 个, 弹力绷带 , 7 5 %酒精 , 消毒棉签, 压脉带 1 _ 3操作方法 1 . 3 . 1 观察组采用改 良法置管 单人单手操作: 首先选好穿刺部位 , 备 皮, 消毒 ,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 用 吸有 生理盐水 的注射器直 接连接 于留置针 的肝 素帽 内, 排 尽留置针导 管内 的空气 , 轻轻转 动 针芯 , 使针尖斜面朝上 , 操作 者左手绷 紧患儿皮肤固定血管 , 右 手采 用前后持针法 ( 即有手大拇指指腹顶住 留置针针芯隔离塞末端 , 中
3 . 1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 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小儿静脉 留置针置管 有以下几个弊端 :
3 . 1. 1 当今儿科 护理人 员严重 缺编 , 护士 与床位 分配 比( 0 . 4 : 1 ) 达不 到, 特别是晚夜班值班人员少 , 采用对照组双手配合法 置管 , 需要患
2种不同固定方法在小儿留置针中的应用
![2种不同固定方法在小儿留置针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0a2715977232f60ddcca1d1.png)
穿 刺成 功 。将 2 1 静脉 穿刺 置管 的患 几按 随机 数 0例 字 表法分 为 观察组 (0 1 1例 ) 对照 组 ( 0 和 10例 ) 2组 ,
患儿 在疾 病种 类 、 年龄 、 性别 、 刺部 位 , 液 时间具 穿 输
有可 比性 。
12 材料 .
2 结 果
2 1 2组 静脉 置管保 留时 间 、 . 发生 脱管例 次 比较 观察 组 静脉置 管 保 留时 间 、 生 脱 管 例次 较 对 发 照组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P<O 0 )见 表 1 .5 , 。
的健 康 教育 , 置管 的意 义 、 如 常见 的并 发 症 和 预 防 、 置 管部 位 禁 止 洗 浴 、 液 时 垫 高 置 管 肢 体 促 进 回 输 流 等 等 , 患儿 和家 长积 极配 合 , 胡 使 减少 置管 失败 的
发生率。
本文 2组 患儿 局 部 渗 液 观察 组 少 于 对 照 组 , 差
循 环为 宜 , 完全 固定 后用 手将 所有部 位 按压一 下 , 以
收 稿 日期 :2 1-30 0 10 —2
2 2 置 管后 2组 患儿 的心 理行 为 比较 . 2组 心理 行 为 比较 见 表 2 。由表 2可见 , 观察 组 排斥 的发 生率低 于 对照组 、 纳程 度 高于对 照组 ( 接 均
Pd 0 0 ) .5 。
・
1O ・ 2
实用 临床 医 学 2 1 0 1年 第 l 2卷 第 6期
P a t a C ii l eiie 2 1 , o 2 N rc c l l c dc , 0 1 V l , o6 i n aM n 1
表 2 置 管 后 2组 患 儿 的心 理行 为 比 较
46例运用改良脐静脉置管固定方法的护理体会
![46例运用改良脐静脉置管固定方法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e92ff6dd1f34693dbef3e46.png)
46例运用改良脐静脉置管固定方法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改良脐静脉置管固定方法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本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进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的评价。
结果:期间进行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总计数46例,置管成功45例,1例置管失败,成功率占97%。
脐静脉留置时间10—16天,平均13天,相关导管血流感染率为0%,非计划性拔管0例;临床护理较前安全,并发症较前减少。
结论:脐静脉穿刺置管术相对简单、快捷、成功率高,能给新生儿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留置时间较长,避免多次静脉穿刺对患儿的血管破坏。
也是危重新生儿复苏的主要用药手段。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1-0016-01近年来,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的增多,女性承受越来越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等原因,超未成熟儿、早产低体重儿、因窒息出生的患儿的出生率较往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这些危重患儿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及时救治中能及时建立静脉通路,让药物能快速发挥药效以及在患儿出生后提供无法从胃肠道获取的足够营养显得尤为重要。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PICC)能解决这一问题,但PICC 置管的难度较大,置管耗时较长,且早产儿出生后皮肤水肿及周围循环差,往往会引起PICC穿刺失败,而脐静脉置管术(LVS)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既可迅速建立给药通道,保证危重新生儿的抢救,又可较长时间留置,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1]。
与此同时也对临床和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通过对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46例运用改良脐静脉固定方法对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护理体会的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入住我科患儿家属已经签署脐静脉置管同意书并患儿家属已知晓脐静脉穿刺置管术风险的新生儿46例。
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降低压疮发生率的护理体会
![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降低压疮发生率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ff1bf37cfc789eb162dc80b.png)
357
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降低压疮发生率的护理体会
马卉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泰兴)
·临床监护·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以降低压疮发生率。方法 选择 2014 年 6 月至 2014 年 12 月住院的 200 例患儿按
3 讨论
压疮形成的力学方面的主要因素有压力、 摩擦力、 剪切 力, 头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 因留置针的针柄及肝素 帽紧贴患儿皮肤, 头部转动时易形成摩擦力, 加上弹力绷带的 压力, 很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观察组在头部静脉留置针置 管成功后, 于针柄下垫 2cm×2cm 的无菌棉球, 以增大接触面 积, 在相同的压力之下, 皮肤承受的压强明显减小。同样, 用 无菌纱布将留置针肝素帽包裹成 3cm×6cm 的长方形, 既可以 保护肝素帽不被污染, 又可以增大受力面积, 减少在同等压力 下对皮肤的损害。使用自粘弹力绷带固定时, 掌握好绷带的 松紧度, 避免缠绕太紧。护士在巡视病房时, 每两小时将肝素 帽向左或向右移动 1-2cm, 以避免同一个部位长时间受压引 起压疮。如果在患儿的颞部或者耳后应用静脉留置针, 指导
表 1 头皮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压疮发生率比较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例数 100 100 压疮 ( 例数) Ⅰ期 5 11 Ⅱ期 0 2 无 95 87 3.91 <0.05
2 c 值
1.2 材料
两组均采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 用静脉留置针, 规格型号为 24G×19mm/Y-G。无菌贴膜采 用 3M 透明敷料, 规格为 6cm×7cm。自粘弹力绷带由苏州美 迪斯医疗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为 7.5cm×4.5m, 根据 患儿年龄大小、 额头宽度将自粘弹力绷带剪成 5cm、 4cm 宽的 两种规格备用。
弹力帽固定法与传统固定法在小儿输液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弹力帽固定法与传统固定法在小儿输液中应用的效果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240c92ffab069dc51220106.png)
弹力帽固定法与传统固定法在小儿输液中应用的效果比较小儿患病后由于其配合治疗的意识较差,静脉输液是小儿治疗用药最有效的途径。
但由于小儿好动、容易哭闹、不配合、头皮易出汗等因素,加之小儿输液时间相对较长,常常因为固定不牢固或患儿自己拉拽等原因致使输液中断,需要重新静脉穿刺才可以继续治疗。
有的患儿完成一次输液需要两次,甚至更多次的穿刺才可以完成,这既增加患儿痛苦又加大护士的工作量,还容易破坏医患关系进而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寻求一种更好的固定方法,一直是儿科护士的追求。
标签:弹力帽;固定;输液;效果;比较笔者所在医院的护士经过多年的经验摸索到这样一种方法:将一个完整的网状弹力帽(简称弹力帽)从中间剪开,使其成为环形。
待配液完成后,让输液管穿过弹力帽,然后来为患儿穿刺,穿刺成功后先用传统固定法固定,然后小心地将弹力帽套在患儿头上,调整让其覆盖于穿刺部位上。
这样的固定更加牢固又透气,笔者称之为弹力帽固定法,这样的方法深受家长欢迎。
笔者将其介绍给大家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1年儿科静脉输液患儿8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0例,对照组400例。
两组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用物准备对照组:0.5%的碘伏、消毒棉签及药物、剃毛刀、输液器(5﹟),一次性输液贴等;观察组:除以上用品外加备一条剪好的弹力帽。
1.3穿刺方法两组均由专业护师选用头皮正中静脉或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弹性好、不易滑动的血管操作。
参照组: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以穿刺点为中心先剃尽周围6 cm×10 cm的头发,再用湿毛巾擦干净头皮,对于出汗较多者再用干毛巾擦干头皮以利于敷贴固定。
以0.5%的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干后,一手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另一手持针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 cm处将针头沿着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见回血后推液少许,如无异常,用敷贴固定,调节滴速[1]。
儿科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良优秀课件
![儿科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良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3a13e277232f60dccca102.png)
7.如果留置针发生脱落,立即用棉签按压穿刺部位3-5分钟。
用袜子套住置管的手或脚,可有效防止留置针脱落,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为何有些患者留置针时间如此短?
当护士为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后,有些患者保留1天 后就出现针管滑脱,局部静脉炎,液体外渗等并发症, 而有些患者却能留置3-4天,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血管选择
另
血液粘稠度 因
留置针质量 素 穿刺技术
一 个 重 要
封管方法
因 素
药物性质
留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固定
留置针固定的原则:
符合标准
妥善固定Y型接口,有效防止导管脱落。
A
透明敷贴无张力固定,与皮肤充分接触, 避免水气积聚,减少损伤。
胶布固定针座及延长管。
A
固定延长管与连接口连接的部位,有效防止延长管
A
断裂,并呈U型,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
置输液贴棉垫在白色隔离塞下方,有效防止皮肤 损伤。
A
二次固定延长管, 以防意外拔管。
A
A
减少留置针连接口与皮肤的接触,最大限度的降低头皮损伤。
针对胶布过敏的患儿,采用弹力绷带、3M胶布固定, 降低过敏风险。
2018年1月--10月对432位0-6岁的患儿进行了追踪观察, 通过不断地改进固定方法得出以下结果:
健康宣教:
儿科属于特殊科室,不管 是治疗还是护理,都 需要家属的大力配合。
1.提醒家属加强对患儿的看护,不可用力扭曲或者向外牵拉留置针,以防引起留置针管路的脱落或断裂。 2.注意观察肝素帽,如有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处理,以免引起留置针堵管、 感染或出血。 3.如留置针留管位置在下肢,应减少活动。 4.留置部位不可接触水源,提醒家属敷贴卷边时应立即更换。 5.告知家属留置针管内会有少量出血,是因为肌肉收缩引起血液回流导致,不需特殊处理。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0dd98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3.png)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7-28T12:04:52.90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月7期作者:张永梅赵静[导读]张永梅赵静(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江北医院;江苏南京210048)摘要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来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
方法在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门诊输液室使用留置针的患儿中随机选择140名患儿做为观察组,其余使用留置针患儿140名做为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常规固定方法,观察组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对不同部位的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进行改良,进而对全体护士进行标准化培训,进行考核,逐级检查反馈,进行持续有效地改进。
结果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中的应用,使导管意外滑脱、液体外渗、输液部位皮炎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小儿留置针的安全性,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挺高了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目前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输液时不用每次穿刺而大大降低了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1]。
但是由于儿童年龄相对较小,配合性差,顺应性差,爱哭闹,容易出汗,胶布粘贴不紧等原因,使留置针固定不牢,导致液体外渗、导管意外滑脱、输液部位皮炎和静脉炎等并发症。
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还导致家长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2]。
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科将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良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门诊输液室使用留置针的患儿中随机选择140名患儿做为观察组。
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3岁5个月。
穿刺部位:头部25例,手部82例,足部33例。
小儿静脉留置针2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小儿静脉留置针2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f33a188fe4733687e21aaf6.png)
小儿静脉留置针2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方法。
方法将100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按照打留置针的顺序单双编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留置针的操作规程进行穿刺。
对照组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固定,然后用2条医用输液贴固定在3M敷贴肝素帽端及对应端;实验组在穿刺之前先将3M敷贴下三分之一中点处剪一1cm×1cm孔,穿刺后先用1条带棉芯输液贴固定针眼,然后把敷贴穿过肝素帽固定,再用自我粘缠外科绷带环形粘缠(上面一圈与下面一圈不重叠)。
结果实验组留置针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保留天数也较对照组延长(P<0.01)。
结论改进的留置针固定方法可延长静脉内的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留置针固定方法效果观察静脉留置针又叫套管针,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等优点。
目前,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必反复穿刺的特点得到病人及医护人员的认可,既可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又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儿科的抢救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套管针容易脱出、折叠、扭曲,敷贴容易翻卷。
能否成功留置静脉留置针及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仍是困扰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1]。
通过对50名患儿采用新的固定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9月间,我科住院应用留置针患儿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36天-13岁,平均年龄3.64岁,住院天数6-11天,平均住院天数7.6天,按照打留置针的顺序单双编号,实验组、对照组各50人,两组年龄、体重、住院时间、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材料静脉留置针、肝素帽、3M无菌透明膜、医用输液贴、自我粘缠外科绷带。
1.3方法根据患儿情况选择血管,要选择相对直、无静脉瓣、血管近心端没有做过穿刺的血管。
儿科留置针封管护理改进
![儿科留置针封管护理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4b65a518a216147917112860.png)
121 .. 住院病人采 血查凝血 4 : 院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有条 管液 2 m 连接输液, 项 对住  ̄3 l 回抽凝 血块 , 切勿直接 推人或用力挤压输 液管, 件者尽量采血检查凝血 4 , 项 对凝血功 能低于正 常水平患儿 使用 生理 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 盐水封管 。肝素钠的不 良反应有哮喘 、 荨麻疹 、 膜炎 和发热 , 结 长期用 3 小结 药 易导致可逆性秃头症、 骨质疏松和 自发性骨折 , 短暂 血小 板低且有 出 出血、 细菌性骨膜炎 、 活动性结核 、 内脏肿瘤等禁用肝素钠I 。 1 ] 小儿静脉穿刺难度 一直是困扰儿科护理 人员 的一个课题 , 留置针 的各种不 良反应。封管是留置针成功 的关键 。临床上常选择肝 素钠作 血倾 向, 故患有血小板减少症、 血友病 、 消化性 溃疡 、 重高血压 、 严 颅骨 的使用既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 , 又保护 了血管, 避免 了反复穿 刺造成 122BD TD输液 中午封 管改 为生理盐 水封 管 : 理盐水 5 为封管液 , .. I、 I 生 ~ 以延长留置时间, 防止留置针堵 塞。因肝索钠具有抗 凝血作 1m 停止输 液后每隔 6 h冲管 1 2。肝素钠溶液 3 m , 0l ~8 次[ ] ~5 l 输完 液 用 , 使用不 当可造成堵管或针 眼出血等并 发症 。采 用何 种浓度 的肝 素 后冲管 , 抗凝作用可持续 1h 2 以上。根据我科治疗 特点, 大多患儿 输液 钠封管液 , 无统一标 准。我科 采用 对住 院病人 采 血查凝 血 4项; I BD、 为 BD执 行, I 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 管液 , TD输液 中午封管改为生理盐水封 管; 生 I 对稀 肝素 针筒给 予特殊 用药标
[ e od]P dar s Coe V C tee ytm;e l gl ud Heai; rigcr K yw rs e i i ; lsdI ahtr se S ai i i; p r Nu s ae tc S n q n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提醒家属加强对患儿的看护,不可用力扭曲或者向外牵拉留置针,以防引起留置针管路的脱落或断裂。 2.注意观察肝素帽,如有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处理,以免引起留置针堵管、 感染或出血。 3.如留置针留管位置在下肢,应减少活动。 4.留置部位不可接触水源,提醒家属敷贴卷边时应立即更换。 5.告知家属留置针管内会有少量出血,是因为肌肉收缩引起血液回流导致,不需特殊处理。
为何有些患者留置针时间如此短?
当护士为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后,有些患者保留1天 后就出现针管滑脱,局部静脉炎,液体外渗等并发症, 而有些患者却能留置3-4天,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血管选择
另
因
血液粘稠度
留置针质量
素 穿刺技术
一 个 重 要
封管方法
因 素
药物性质
留置的固定
留置针固定的原则:
符合标准
6.患儿睡眠时,在置管的手或脚上套上袜子,以免患儿抓扯留置针。
7.如果留置针发生脱落,立即用棉签按压穿刺部位3-5分钟。
用袜子套住置管的手或脚,可有效防止留置针脱落, 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要走向理论的建立,当然不存在什么 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尝试去摸 索。
——爱因斯坦
A
A
减少留置针连接口与皮肤的接触,最大限度的降低头皮损伤。
针对胶布过敏的患儿,采用弹力绷带、3M胶布固定, 降低过敏风险。
2018年1月--10月对432位0-6岁的患儿进行了追踪观察, 通过不断地改进固定方法得出以下结果:
年度
2017年
2018年
平均留置天数
3天
6天
留置效果
不好良
良好
健康宣教:
实用 美观
牢固
简单
3、×
1、× 4、×
1.胶布固定时未暴露穿刺点,不易观察。
2.封管夹远离穿刺点,易堵管。
3.透明敷贴张力固定,易造成机械性张力性皮肤损 伤。
4.非U型固定,易回血导致堵管。
5
4
1
2 3
固定要点
1.高举平抬法固定 2.贴膜封闭隔离塞
3.封管夹靠近穿刺点 4.U型固定 5.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
儿科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良
儿科:xxx 2019.4.24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改良方法
留置针留置困难 健康教育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的优点:
1.减轻婴幼儿因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2.保留静脉通道,便于抢救,减轻临床护 工作量。
3.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
士的
留置针留 置的困难
1.导管堵塞、扭曲 2.渗出 3.局部皮肤过敏 4.非计划性拔管
妥善固定Y型接口,有效防止导管脱落。
A
透明敷贴无张力固定,与皮肤充分接触, 避免水气积聚,减少损伤。
胶布固定针座及延长管。
A
固定延长管与连接口连接的部位,有效防止延长管
A
断裂,并呈U型,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
置输液贴棉垫在白色隔离塞下方,有效防止皮肤 损伤。
A
二次固定延长管, 以防意外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