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科学
《杠杆的科学》免费课件ppt
![《杠杆的科学》免费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2e5b6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9.png)
生活中的杠杆
比较,它们是省力杠杆还费力杠杆?你是怎 么判断的?
阻 力
用力点理发剪
点
支点
费力
阻 力 点 支点
用力点 铁皮剪 省力
钳子
力点
重点
支点
省力杠杆
火钳
重点
力点
支点
费力杠杆
课堂评价:
学完这节课,你掌握了什 么科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吗?
提示
重物
挂在杠杆尺 左边的钩码 看作是重物, 钩码挂的格 数就是重点 的位置。
(视频)
用力
挂在杠杆尺右 边的钩码的重 量就是提起重 物所用的力。 钩码挂的格数 就是力点的位 置。
我们利用这些工具, 准备收集什么数据? 怎样收集数据?
?
探究
比较与分析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杠杆上有三点:用力点、 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省 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 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现象
我们的描述
实验结论
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大于
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省力
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小于
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等于
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费力
不省力 也不费力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呢?
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呢?
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呢?
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 杆。
用力点 杠杆上的“三点”
用力点
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杠杆的科学 》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杠杆的科学 》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f99f1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1.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杠杆的科学》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物体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他们对杠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的科学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杠杆实验器材、图片、实例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组杠杆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杠杆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同时,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杠杆的科学 实验报告
![杠杆的科学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fdfa7b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d.png)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引言:杠杆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机械原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家庭用具到工业设备都离不开它的存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是一种通过在一个支点上施加力来实现增加或减少力量的机械装置。
根据支点与力的关系,杠杆可分为三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一类杠杆是支点位于力和负载之间,二类杠杆是支点位于力和负载的同一侧,三类杠杆是支点位于力和负载的中间。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一根杠杆、几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一个支点2. 将杠杆平放在支点上,调整支点位置使杠杆能够平衡3. 在杠杆的一端施加一个力,记录所需的力量大小4. 将不同重量的物体放在杠杆的另一端,记录所需的力量大小5. 重复以上步骤,收集足够的数据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一类杠杆的力矩乘积等于负载矩乘积,即力乘以力臂等于负载乘以负载臂。
2. 二类杠杆可以通过增加力臂的长度来减小所需的力量,但是负载臂的长度也会相应减小。
3. 三类杠杆可以通过增加力臂的长度来增加所需的力量,但是负载臂的长度也会相应增加。
实验应用: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钳子:钳子是一种二类杠杆,通过增加力臂的长度来减小所需的力量,使得我们可以轻松地夹住物体。
2. 剪刀:剪刀也是一种二类杠杆,通过增加力臂的长度来减小所需的力量,使得我们可以轻松地剪断物体。
3. 梯子:梯子是一种三类杠杆,通过增加力臂的长度来增加所需的力量,使得我们可以轻松地攀爬。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杠杆作为一种简单而重要的机械原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利用杠杆原理,我们可以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效率。
因此,深入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杠杆原理
![科学杠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f6dd5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0.png)
科学杠杆原理引言:科学杠杆原理是一种常用于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基本原理,它描述了在给定条件下如何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来改变物体的平衡或运动状态。
杠杆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机械工程、建筑设计、力学分析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科学杠杆原理的概念、应用以及相关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原理。
一、概念解释科学杠杆原理是指在平衡条件下,一个物体在杠杆上的平衡取决于力的大小和距离的乘积。
根据杠杆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在杠杆上的两侧所受的力与其距离成反比,那么物体将保持平衡。
这是因为力的大小和距离的乘积在两侧相等,使得物体保持平衡。
二、杠杆原理的应用1. 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杠杆原理在机械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杠杆的设计和使用。
通过合理设计杠杆的长度和力的大小,可以实现对物体的平衡或运动状态的控制。
例如,手动千斤顶就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对重物的升降。
2. 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杠杆原理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悬臂结构的设计中,通过调整支撑点的位置和力的大小,可以实现对结构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杠杆原理还可以应用于桥梁和摩天大楼的设计中,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力学分析中的应用杠杆原理在力学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物体所受力的分析,可以确定物体的平衡状态以及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杠杆原理,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力矩,进而推导出物体的平衡条件和运动状态。
三、实例分析1. 起重机原理起重机是杠杆原理的一个典型应用。
在起重机的设计中,通过调整起重臂的长度和力的大小,可以实现对重物的平衡和运动控制。
起重机的平衡取决于力的大小和距离的乘积,使得起重臂能够稳定地举起和放下重物。
2. 门铰链原理门的开关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的。
门铰链处的力的作用点离铰链轴心较远,而门的重力作用点离铰链轴心较近,因此只需施加较小的力即可实现门的开关。
这是因为力的大小和距离的乘积在两侧相等,使得门保持平衡。
3. 滑动窗的设计滑动窗的设计也应用了杠杆原理。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fab5ed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8.png)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引言:杠杆是一种简单而又重要的物理工具,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对杠杆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实验一:杠杆的基本原理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了解杠杆的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坚固的木棍作为杠杆。
2. 在杠杆的中间位置放置一个支点。
3. 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
4. 观察杠杆是否保持平衡状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两侧的物体重量相等时,杠杆保持平衡状态。
这是因为杠杆的平衡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
如果一侧的物体重量较大,可以通过调整另一侧的距离来实现平衡。
实验二:杠杆的力矩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杠杆的力矩,了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坚固的杠杆和一组不同质量的物体。
2. 将物体放置在杠杆的不同位置,并测量每个位置的力矩。
3. 计算每个位置的力矩,即力与力臂的乘积。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力矩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
力臂是指力作用点到支点的垂直距离。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杠杆的力矩原理,即在平衡状态下,力矩的总和为零。
实验三:杠杆的应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如杠杆原理在建筑、机械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实验步骤:1. 观察并研究一些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杠杆装置,如剪刀、秋千、门铃等。
2. 分析这些装置是如何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其功能的。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杠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剪刀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剪切功能,秋千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平衡和摆动,门铃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按下按钮后的响应等。
这些实际应用充分展示了杠杆的潜力和灵活性。
结论:通过对杠杆的实验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杠杆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f2ed554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6.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
一、关于杠杆的科学:
杠杆是物理中重要的概念,也是机械设备和接口在应用中的共同领域,杠杆可以使力量成倍地增强。
一个杠杆由轴半径、质点的位置和一对作用力组成,这两个作用力称为转动力。
这两个作用力产生的反作用力相等,这给出了两个轴心之间的距离的相等的比例。
不同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杠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杠杆的效率。
二、杠杆运动:
杠杆运动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力学研究,它涉及构造、分类和分析杠杆力学系统,如拨子动力机构、齿轮传动系统和悬索机构等。
杠杆运动还涉及力学原理,如力平衡和动能守恒,以及相关的数学计算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方法。
其中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计算杠杆机构的有效力和最大力矩,而有效力和最大力矩又分别是杠杆机构的两个重要参数,可以用于设计或裁剪机构。
另外,还可以用它来计算杠杆机构的刚度和稳定性,以及其效率,有助于优化机构设计。
三、应用:
杠杆是运用简单物理原理,却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的工具,杠杆原理构成了机械设计的一个基础,支撑着许多机械设备的发展和使用。
杠杆原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比如拉杆式手推车、轮椅、木工机械、抓手、摩擦离合器、舵机等机械设备上都能看到杠杆的身影。
此外,它还广泛地应用在绳索式提升机械、建筑工程、维修机械设备、制动装置等。
杠杆的科学 实验报告
![杠杆的科学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bb69da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5.png)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
杠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机械装置,它可以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增加或减少力的作用效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探究杠杆的科学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根长杆和两个支点,然后在支点上放置了一个重物。
我们用力在杆的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然后观察支点上的重物产生的效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当我们施加的力越大时,支点上的重物产生的效果也越大。
这证实了杠杆原理中力的平衡和作用效果的关系。
接着,我们改变了支点的位置,使得支点离重物更近或更远。
我们发现当支点离重物更远时,需要施加的力更小才能产生相同的效果,而当支点离重物更近时,需要施加的力更大才能产生相同的效果。
这表明了杠杆的力矩原理,即力和力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些应用实验,比如使用杠杆来举起一个重物或者打开一个固定的物体。
我们发现通过合理地选择支点的位置和施加的力的大小,可以轻松地完成这些任务,这充分展示了杠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杠杆的科学原理和应用,这不仅增加了我们对物理学的认识,也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这篇实验报告,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重视杠杆的科学原理和应用。
六年级科学杠杆课件
![六年级科学杠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0312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c.png)
F2
=
F1 l1
l2
=
200N×9m
0.07m
=25700 N
G=F=2.57×104N
l2=7cm O
F2
练一练
• 1、填空: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 件的试验时,为了方便测量力 臂,应将杠杆调节__水_平______ 位置平衡,若杠杆左边偏低, 应将平衡螺母向___右_____调节。
2、实验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_____动__力_×__动_力__臂__=_阻_力__×_阻__力__臂_, 表达式______F_1_L_1=_F_2_L2______ 。
3 、如图所示的杠杆处 于平衡状态,则( c ) A. G ·OB=F ·OA B. G ·OB=F ·OB C. G ·OB=F ·OC D. G ·OB=F ·DA
思考: 1 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
答:不是
2 杠杆是否都是直的?
答: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3 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 想
小结: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状态
保持静止 保持匀速转动
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一 想?
4、 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 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答:改变
L`
F`
F L
杠杆示意图的作法
F1
l1
O F2 l2
杠杆示意图的作法
O l1
F2
F1
杠杆示意图的作法
F2
l1
O
l2
F1
杠杆示意图的作法
O
l1
l2
F2
F1
1.找支点 2. 作力的作用线 3. 作力臂
F1 O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01991f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8.png)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引言:杠杆是一种简单而又重要的物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杠杆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验证杠杆的科学原理。
实验一:平衡的杠杆实验目的:通过调整杠杆的两端的物体质量,观察杠杆是否能够保持平衡,并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杠杆,将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 在杠杆的一端悬挂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如一个重物。
3. 在杠杆的另一端逐渐加挂质量较小的物体,直到杠杆保持平衡。
4. 记录下质量较大物体和质量较小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杠杆能够保持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端所受的力矩相等。
即质量乘以距离的乘积在杠杆的两端相等。
这一原理被称为杠杆平衡原理。
实验二:杠杆的力矩计算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质量物体在杠杆上的距离和力矩,验证力矩的计算公式。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杠杆,将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 在杠杆的一端悬挂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如一个重物。
3. 在杠杆的另一端逐渐加挂质量较小的物体,直到杠杆保持平衡。
4. 测量质量较大物体和质量较小物体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5. 计算每个物体的力矩,即质量乘以距离的乘积。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力矩的计算公式为:力矩 = 质量× 距离。
实验中测得的力矩应该在杠杆的两端相等,验证了力矩的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实验三:杠杆的应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了解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和用途。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类型的杠杆,如一字杠、二字杠、三字杠等。
2. 分别观察不同类型杠杆的结构和特点。
3. 探究不同类型杠杆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撬动物体、增加力的作用、平衡物体等。
实验结果和分析:杠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字杠常用于撬动物体,如拧开盖子;二字杠常用于增加力的作用,如使用扳手;三字杠常用于平衡物体,如天平。
教科版《杠杆的科学》》课件
![教科版《杠杆的科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a1b27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4.png)
教科版《杠杆的科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第五章第三节《杠杆的科学》。
主要内容涉及杠杆的定义、分类、原理以及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5.3.1 杠杆的概念与分类;5.3.2 杠杆的平衡条件;5.3.3 杠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平衡条件,学会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分类以及平衡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尺子等)。
2. 学具:杠杆实验器材、纸张、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的共同特点,进而引出杠杆的概念。
2. 新课内容:(1)杠杆的概念与分类:介绍杠杆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杠杆,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
(3)杠杆的应用:举例说明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天平等。
3. 例题讲解:讲解与杠杆相关的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杠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科学》2. 内容:(1)杠杆的概念与分类(2)杠杆的平衡条件(3)杠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杠杆的概念及分类。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下列问题:① 一根长度为1m的杠杆,一端挂重物G=10N,另一端距离支点0.5m处挂重物F=20N,求杠杆的平衡位置。
② 一把剪刀,刀片长度为20cm,刀把长度为10cm,若刀把处施加力F=5N,求刀片处所需力G。
(3)举例说明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杠杆的概念:杠杆是一种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62836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3.png)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杠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分类: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杠杆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3. 杠杆的作用: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
3.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杠杆的转动原理。
作业设计:1.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并描述其作用。
2. 绘制一幅杠杆的示意图,标注出力、力臂和阻力。
第二章:杠杆的平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教学内容:1.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 判断杠杆平衡的方法:观察杠杆两端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杠杆在力的作用下是否平衡。
3. 学生演示如何利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
2. 根据给定的力臂和力,判断杠杆是否平衡,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杠杆的力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臂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如何测量力臂的长度。
教学内容:1. 力臂的定义: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杠杆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2. 力臂的作用:力臂的长度影响杠杆的平衡状态。
3. 测量力臂的方法:使用尺子或直尺测量力臂的长度。
教学活动:2. 教师演示如何测量力臂的长度。
3. 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杠杆的力臂长度,并分析力臂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生活中常见杠杆的力臂长度。
2. 根据给定的力臂和力,计算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杠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杠杆原理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杠杆原理的科学解释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4b04e3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5.png)
杠杆原理的科学解释是什么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也是应用在多个领域中的重要原理,包括工程学、经济学等。
简单来说,杠杆原理涉及到一个物体在支点上受力产生的转矩,并通过调整支点和负载的位置来实现力的放大或减小。
首先,我们来看杠杆原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在物理学中,杠杆是由固定在一定位置的支点承载一个或多个负载,并通过施加力量来产生转矩作用的设备。
根据杠杆原理,一个物体在支点上受力产生的转矩与支点到力的垂直距离的乘积是一定的,即F1×d1 = F2×d2,其中F1和F2分别是施加在杠杆的两侧的力,d1和d2分别是力相对于支点的垂直距离。
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较小的力施加在较大的距离上,它可以产生与一个较大的力施加在较小的距离上相等的转矩。
因此,杠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应用力,实现力的放大。
杠杆原理的例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
想象一下使用剪刀来剪纸的过程。
剪刀的两个剪刃之间存在一个支点,当我们用手握住剪刀的一侧并施加力向下剪刃时,支点产生一个转矩作用,使另一侧的剪切刀刃与纸张接触并产生剪切力。
这里,手的力作用距离刀刃的距离较大,而刀刃与纸张接触面的距离较小,因此手的小力可以产生足够大的剪切力来剪断纸张。
除了物理学,杠杆原理也在其他领域中得到应用。
在工程学中,杠杆原理常常用于设计机械结构和工具,通过合理的布置和设计来实现力的放大或减小,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汽车的刹车系统中就应用了杠杆原理。
当我们用脚踩住刹车踏板时,踏板的作用点距离刹车盘较远,这样较小的脚力就可以通过转动杠杆来产生足够大的力来制动汽车。
此外,经济学领域中的杠杆原理也值得一提。
在经济学中,杠杆原理指的是通过借入资金来投资或进行商业活动,以期望通过杠杆效应实现利润最大化。
杠杆效应是指借入的资金可以被用于投资或经营活动,以产生更大的收益。
在金融领域中,借贷杠杆的例子包括利用贷款购买房产或股票。
借入的资金可以放大我们的购买能力或投资收益,但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因为资金的利息和本金都需要偿还。
杠杆原理的科学解释
![杠杆原理的科学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a9d56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9.png)
杠杆原理的科学解释杠杆原理是很多人都熟知的科学知识,但是有一部分的人不知道杠杆原理是如何解释的。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杠杆原理的科学定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杠杆原理的科学解释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果想要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
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
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
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满足下列三个点的系统,基本上就是杠杆:支点、施力点、受力点。
其中公式这样写: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这样就是一个杠杆。
杠杆也有省力杠杆跟费力的杠杆,两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现不同。
例如有一种用脚踩的打气机,或是用手压的榨汁机,就是省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但是我们要压下较大的距离,受力端只有较小的动作。
另外有一种费力的杠杆。
例如路边的吊车,钓东西的钩子在整个杆的尖端,尾端是支点、中间是油压机(力矩> 力臂),这就是费力的杠杆,但费力换来的就是中间的施力点只要动小距离,尖端的挂勾就会移动相当大的距离。
两种杠杆都有用处,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评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动作范围。
另外有种东西叫做轮轴,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杠杆的应用,不过表现尚可能有时要加上转动的计算。
杠杆原理的杠杆分类杠杆原理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这几类杠杆有如下特征:1:省力杠杆:L1>L2,F1铡刀,瓶盖扳子等。
2:费力杠杆:L1F2,费力、省距离,如钓鱼竿、镊子等。
3:等臂杠杆: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
杠杆原理的提出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很久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便是说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cc2be44b35eefdc8d333db.png)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
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这个点就是……。
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c7b7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d.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课件PPT带你探索令人着迷的杠 杆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什么是杠杆?
杠杆是一种能够通过悬臂或支点的力和物体的重力之间的作用产生机械优势的简单机械装置。
杠杆的分类及构成
一级杠杆
悬臂一端加力,另一端承受重力。
通过调整人的位置和重量,实 现动态平衡。
钳子
用于夹取物体,通过杠杆原理 提供力臂和力矩。
指甲钳
通过杠杆原理压制指甲。
杠杆原理在建筑和工程中的应用
1
起重机
利用杠杆原理提供力臂和力矩,实现
门铃杠杆
2
重物的升降操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过按下门铃杠杆,启动机制以发出
声音。
3
楼梯
楼梯的结构利用了杠杆原理,使步行 更省力。
杠杆原理在机械和科技中的应用
撑竿跳
运动员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撑竿 将自己弹跳到空中。
杠杆原理的优缺点
优点
提供力矩,使力量效果更加突出。
缺点
有限的受力范围,需要合理控制力臂长度。
二级杠杆
力和重力在支点两侧分别施加作用。
三级杠杆
力在支点一侧,重力在另一侧。
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
杠杆原理基于平衡,通过调整力臂和力矩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的改变。
杠杆原理的历史背景
杠杆原理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首次提出,并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得到广泛应用。
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游乐场上的跷跷板
1 汽车刹车系统
杠杆原理用于增加驾驶员的制动力,在短时间内停止车辆。
2 摄影器材
相机的镜头和快门机构,利用杠杆原理完成焦距调整和快门控制。
科学小常识杠杆原理
![科学小常识杠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0850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8.png)
科学小常识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科学小常识中的一部分。
它是孔子时代的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所提出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原理也被科学家们进一步完善和应用。
杠杆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杠杆的力量来实现物体的平衡或者增加人的力量。
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
支点是杠杆的转动中心,力臂则是力作用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杠杆原理,当一个力作用在杠杆的一侧时,另一侧会有一个相等大小的力产生,但是方向相反。
力在杠杆两侧的乘积相等,即力乘以力臂的乘积相等。
这个原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力1x距离1=力2x距离2、其中,力1和距离1是支点相对于力1的位置,力2和距离2是支点相对于力2的位置。
杠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
比如,门的开关、梯子的使用、车辆和机械的原理等等。
在门的开关中,我们可以通过应用适当的力量来轻松地打开或关闭门。
这是因为门的支点被设计在一侧,所以我们只需要用相对较小的力量来产生一个较大的力矩,这样就能轻松实现门的开关。
同样地,梯子的使用也是基于杠杆原理。
我们可以通过在梯子的一侧施加一个较小的力,来实现人的力量的倍增,从而达到较高的目标。
车辆和机械的原理也是基于杠杆原理。
比如汽车的减速器、刹车和变速器等系统,它们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和操作。
杠杆原理在科技和工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被广泛运用在铁路、建筑、机械和航空等领域。
比如,铁路的轨道调整中使用了杠杆原理。
通过改变杠杆的力臂或力的大小,可以使铁路轨道的高低平衡,以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在建筑中,杠杆原理可以帮助工人们搬运重物,比如用起重机来搬运大型建筑材料。
在机械方面,杠杆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中,比如手动工具、机械臂和机器人等。
在航空领域,杠杆原理被运用于起飞和降落过程中的推力和抗力的平衡。
除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之外,杠杆原理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也非常重要。
科学家们经常使用杠杆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力的大小。
六年级科学杠杆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杠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8704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e.png)
六年级科学杠杆知识点杠杆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机械装置,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六年级的学生们将通过学习科学课程,掌握关于杠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六年级科学杠杆的知识点,以便加深学生对该话题的理解。
一、杠杆的定义与构成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势力组成的机械装置。
支点是杠杆的固定点,势力则由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和被杠杆承受的负载(或阻力)组成。
根据支点和力的相对位置,杠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二、杠杆的原理杠杆的运作原理是基于力矩平衡的。
力矩是由力乘以距离得到的物理量,用以描述力对物体的影响。
一根杠杆在平衡状态下,支点两侧的力矩相等。
这意味着,如果其中一侧的力或距离发生变化,另一侧必须产生相应的变化以维持平衡。
三、一级杠杆在一级杠杆中,支点位于力和负载的中间。
当力和负载位于支点两侧时,力的大小与负载的大小成反比。
也就是说,如果力的大小增加,负载的大小会减少,反之亦然。
四、二级杠杆二级杠杆包括支点、力和负载,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位置上。
比如,当力应用在支点下方的一侧时,负载位于支点的另一侧。
在二级杠杆中,力和负载的大小成正比,但是力较小,需要通过放大力臂的长度来产生足够的力矩。
五、三级杠杆三级杠杆也有支点、力和负载,但与二级杠杆相比,三个组成部分的位置更加特殊。
这时,支点在杠杆的一端,力应用在支点的另一端,负载位于力的一侧。
三级杠杆允许我们通过缩小力臂的长度来放大力的作用,可以达到更大的力矩。
六、杠杆的应用杠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多种应用。
例如,剪刀、开瓶器等工具使用了一级杠杆的原理,它们能够通过较小的力来实现剪切和开启的操作。
汽车的刹车踏板也是一个典型的二级杠杆,当我们踩下刹车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力和杠杆长度来产生足够的制动力。
而仰卧起坐时,我们通过肌肉的作用产生力矩,并利用三级杠杆的原理完成身体的抬升。
七、总结杠杆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原理,它在机械工程、运动学以及其他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小学科学杠杆(课件)
![小学科学杠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03a5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7.png)
小学科学杠杆(课件)杠杆是学习小学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通过掌握杠杆原理,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量和运动的关系,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本文将针对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杠杆”主题,详细介绍杠杆的定义、原理、种类以及应用等内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1. 杠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杠杆是由一个固定点、一个杠杆臂和一个施加力的点组成的力的辅助工具。
它的作用是通过施加力来实现对重物的移动或抬起,使得我们可以轻松地承受重力或实现力的增加。
基本原理是杠杆平衡定律:力矩相等时,杠杆平衡。
2. 杠杆的种类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一级杠杆的固定点位于力的一边,负载位于力的另一边;二级杠杆的固定点位于力的中间,负载和力分别位于固定点两侧;三级杠杆的固定点位于负载一侧,力位于负载和固定点的另一侧。
3. 杠杆的应用杠杆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各个方面。
比如,门上的开关、推车上的手把、拨火棍以及绘画时使用的画架等等都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此外,杠杆还被应用于建筑和机械领域,比如起重机、杠杆秤、汽车千斤顶等等。
4. 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1 打开门:当我们推门时,门把手的位置刚好是一级杠杆固定点,我们施加力的位置是力的一边,而门的重量正好是负载。
这样,我们只需施加一个小的力,就能轻松打开门。
4.2 拉起窗帘:我们在拉起窗帘时,窗帘杆的位置刚好是二级杠杆的固定点,我们施加力的位置在固定点的一侧,而窗帘的重量是负载。
通过适当地调整施加力的位置,我们可以轻松地拉起窗帘。
4.3 利用杠杆原理合理搬运重物:搬运重物时,我们可以使用木板或者长杆作为杠杆,找到合适的固定点和施加力的位置,使得杠杆平衡。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轻松地将重物移动或者抬起,减轻劳动强度。
5. 杠杆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和理解杠杆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杠杆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力、运动和平衡等相关概念。
科学资料
![科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0b16e3d10661ed9ad51f3ae.png)
工具与机械一.使用工具在工作时能使我们方便或省力的装置叫做机械,机械包括机器和工具,工具是能使我们方便和省力的简单机械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三要素是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可以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3、剪刀是一个阻力点会移动的杠杆,人体的小臂骨是费力省距离的杠杆。
4、阿基米德是总结杠杆原理的第一人,他说:“给我一个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5、杠杆尺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是要被撬起的重物,杠杆尺右边挂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
当杠杆尺左边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够吗数乘以格数时杠杆平衡。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杠杆工具有撬棍、压水井的压杠、老虎钳、羊角锤、开瓶器、裁纸刀、杠秤、剥线钳、核桃夹等;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工具有跷跷板、天平、装订机等;费力的杠杆工具有:火钳、夹子、筷子、镊子、钓鱼竿。
2、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的位置也不一样。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说明杆秤是一个省力的杠杆。
四.轮轴1、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使用轮轴可以省力,轴的粗细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柄长的扳手比柄短的扳手更省力。
3、生活中使用的轮轴有汽车方向盘、自行车脚蹬子、水龙头开关、辘轳、门锁把手、钥匙、螺丝刀、扳手。
4、轮轴实质上是一个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1、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旗杆顶端的滑轮是定滑轮。
2、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花山镇中心学校李庭梅
教材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本课分为两部分:1、杠杆的认识,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杠杆尺的调试活动,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引起思维。
调试杠杆尺平衡,对于学生来说是不难的,希望学生在调试杠杆尺平衡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些现象,并对此作出分析、归纳,在知识、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收获。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使用过杠杆类工具,例如螺丝刀、筷子、剪子等等,孩子们生活在农村,也见过村民用铁棍撬石头的情景,但对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缺乏较为系统的科学认识,对杠杆的作用更是模糊不清。
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
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1盒、记录单。
教师准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
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如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可直接给出:其实被文具盒这个重物压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叫它阻力点)
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
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
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
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教师用手在右边按下),这个点就是……(用力点)。
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
(由学生猜一猜,说说理由,然后教师按学生说的挂钩码)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呢?我们来个规定:杠杆尺左边挂钩码的位置是阻力点,右边挂钩码的位置是用力点。
等会研究的时候你们喜欢把钩码挂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想挂几个钩码也随便你,但是挂好后一定要让杠杆尺平衡。
4、提出几点实验要求:
(1)、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一样多的,太简单了,每组只能出现一次。
(2)、杠杆尺左右两边都只能挂一串钩码,不能在一边挂好几串。
(3)、杠杆尺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种挂法,每位同学都要记录下来。
(记录表1)
5、指导记录方法:怎么记录呢?比如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记录。
(投影出示记录方法:左边第二格上挂两个钩码,右边第四格上挂一个钩码)
记录好后还要想一想: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在表中填好,你认为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
等会实验时如果听见音乐声响起,就请整理好实验材料,静静地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完成讨论题
6、各组学生展开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听见音乐后,各小组整理好实验材料后,独立思考一分钟后,完成讨论题(记录表2)
7、请汇报员上台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汇报要求说出各个实验的挂法,说到省力或费力时最好能举例说明)……如学生说到用力点上钩码数更少的是省力的,教师不能否定,可以说:是的,我们就是根据这点来判断它是省力的,老师请你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力点上这么少的钩码却能撬起阻力点上那么多的钩码?……再请第二位同学回答。
如别的同学没有不同意见,课件出示3种情况: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全班齐读,教师将3句话贴在黑板上)
8、汇报第二个讨论题:你还有其他什么发现?(由好几个学生说说,可以先让描述不完整的,或不正确的先说,然后由其他同学补充)
9、请看我们前面做过的游戏,你能想办法移动橡皮,使这个杠杆更省力吗?(学生说了移动方法后,教师课件演示,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移就会更省力)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1、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的杠杆,投影出示老虎钳和火钳,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2、既然火钳是费力的杠杆,人们为什么还要用它呢?(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能利用杠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四、课堂小结
1、现在老师请你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布置学生课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各类杠杆。
板书设计
杠杆的科学
三个重要点: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杠杆类型: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做到科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从生活走向科学,让科学回归生活”,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库,也是一本学生具有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教科书。
在认识了杠杆的三要素之后,让学生认识生活用具中的变形杠杆,出示部分生活工具让学生辨别是否属于杠杆,再到生活中找杠杆;在认识了杠杆的省力与费力的原理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资源,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
二是重视在实验中学科学。
杠杆现象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孩子很少对其中进行过理性分析。
有些孩子可能在生活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
本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