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几种生猪传染病屠宰前后的检疫与处理措施
![几种生猪传染病屠宰前后的检疫与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6f6dd383968011ca30091d7.png)
痛, 呼吸困难 , 呈犬 坐姿式 , I吐舌 , 张Z I 有时发出喘呜声 。1鼻 : 3
流泡 沫 , 视 黏 膜 发 绀 。腹 侧 、 根部 和 四 肢 内 侧 皮 肤 出现 红 可 耳
斑 。 的病 猪腹泻 、 有 跛行等。
结膜潮红。病 猪食 欲减退 , 先便秘后腹泻 , 甚致便血 。 亚急性型的病猪 , 除体温升高和精 神沉郁外 , 典型症状表 现是在肩 、 、 、 、 颈 胸 背 等部 皮肤 上发生 特殊 的疹块 , 高出皮 稍 面 , 暗红色或中央苍 白的方形 、 呈 菱形或 圆形 。病程 较久的疹 块坏死结痂和剥落。 慢性 心内膜型的病猪消瘦 , 秘和腹 泻交替 出现 , 便 呼吸 困 难, 被毛无光泽 。 关节强拘 与变形 , 运动障碍。 部分病猪皮肤坏
口 检 疫 检 验
几 种 生 猪 传 染 病 屠 宰 前 后 的 检 疫 与 处 理 措 施
骆 雁 冰 ( 西容县动 物卫 生监督 所 5 7 0 ) 广 3 50
1 猪瘟
皮下 脂 肪 也 略 带红 色 。 全 身 淋 巴 结充 血 肿 胀 、 脏 急 性 肿 大 , 脾
11屠 宰前检 疫 .
抖 , 天后死亡 。 数
3 链 球菌 病
31宰前检 疫 .
多见于架子猪 和哺乳仔 猪 , 尤其是哺乳仔猪 , 多呈急性败
1 . 宰后 检 疫 2屠
最急性 型病死猪 , 浆膜 、 除 黏膜 及 内脏 有少 数 出 血 点 外 ,
无其他病变。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患猪 的病变相似 , 全身淋 巴结
格消毒 。并采取预防性 措施 。
4 巴 氏杆 菌病
41宰前检 疫 .
最急性病猪常无任何表 现而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猪体温 升 高至 4 ~ 2 , 食 , 14 % 不 卧地不 起 , 颈下及 咽喉部 发硬并 有压
生猪屠宰中常见疾病的检疫与处理
![生猪屠宰中常见疾病的检疫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09e76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6.png)
2018年第6期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猪肉成为人们主要肉类食品的来源。
为了提高生猪肉的品质,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屠宰场各屠宰环节的检疫,确保猪、牛、羊、鸡、鸭等动物肉类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生猪的屠宰检疫主要包括屠宰前检疫和屠宰后检疫,生猪的屠宰前检疫主要鉴别和区分生猪健康与病态,并对病态的家畜处理,严格控制。
宰前检疫处理主要包括准宰、急宰、缓宰、禁宰等4个处理类型,生猪屠宰后检疫处理主要对屠宰过程中出现的生猪常见的病毒性和细菌性人畜共患病进行检疫,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生猪的宰后检疫处理主要包括合格后开具证明进行上市交易。
因此,生猪的屠宰检疫成为生猪肉加工过程中主要的环节;对不合格的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本文介绍了生猪常见病毒性、细菌性人畜共患病的屠宰检疫程序。
1猪传染性水泡病的检疫与处理猪传染性水泡病主要包括2种病毒,一种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不同阶段不同品种猪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
另外一种是由传染性水泡病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这两种病毒均可引起不同猪只的口、蹄部等多处出现水泡,水泡破溃流出水泡液,这种水泡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该病可以通过屠宰前检疫确定,主要看被屠宰的生猪是否高烧、是否出现不同程度、大小的水泡,口腔、蹄部的水泡是否发生破裂,形成不同程度的溃疡面。
检出该病后应立即进行封锁隔离,划定专门的屠宰区,防止病毒传播,对生猪的胴体及血液进行集中销毁或者工业处理,对污染的内脏必须进行高温处理。
2猪瘟的检疫与处理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败血症、热性、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被我国列为一类疾病,可引起不同阶段不同品种的猪发病,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猪瘟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的症状,慢性主要表现为慢性纤维素性肠炎。
急性型猪瘟的检疫要点为,下颌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外观呈现大理石花纹样,各个器官不同的程度的出血,尤其以喉头、膀胱内膜、肺脏、肾脏、肝脏、胃粘膜等多种器官组织出血严重,另外脾脏肿大,其边缘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性梗死,是判定猪瘟标志性症状。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e83e92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b.png)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对猪类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介绍猪丹毒的鉴定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一、猪丹毒的鉴定方法:
1. 临床症状观察:猪丹毒的患病猪通常表现出食欲下降、发热、呼吸急促、消瘦、皮肤出现出血点等症状。
2. 病理学观察:猪丹毒的病变表现为全身性血管内凝血和组织淤血,脾脏肿大,肝脏和肾脏出现出血病变。
3. 实验室检验:可以通过猪血清的鉴定和病毒分离鉴定来确定是否感染猪丹毒病毒。
二、猪丹毒的防治措施:
1. 强化养殖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饲养场的消毒管理,严禁外来猪只的进出,做好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
2. 疫苗接种:猪丹毒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猪场应根据养殖类型和区域性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3. 健康检疫:引进猪只前必须进行健康检疫,排除携带猪丹毒病毒的猪只,防止病毒传播。
4. 彻底消毒:猪丹毒病毒对一些消毒剂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在猪舍清洁消毒时,应选择有效杀灭病毒的消毒剂进行处理。
5. 合理饲喂:猪场要保证猪只的营养充足,特别是饲喂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饲料,有助于增强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6.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猪只出现了疑似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和病毒传播。
猪丹毒的早期鉴定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养殖管理、疫苗接种、健康检疫、彻底消毒、合理饲喂以及及时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猪丹毒的发生和传播。
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及处理措施
![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0f194c758fb770bf68a55a7.png)
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及处理措施作者:倘永平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2期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1种人畜共患病。
给猪的养殖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正确掌握猪丹毒的检疫技术,对于做好人身防护,提高检出的正确率,控制疫病蔓延,保障养殖业生产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猪丹毒屠宰检疫1.1猪丹毒屠宰前检疫进场的生猪,必须查看《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B,对生猪的来源和运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还要查看生猪的精神状态和外表特征,通过屠宰前检查,挑出疑似患病猪。
根据疑似患病猪的具体情况,可对疑似患病猪和猪群分别作出处理。
猪丹毒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心内膜炎型。
要结合不同的症状,对病情做出区别诊断。
其中急性败血型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2℃以上,呈现稽留热。
皮肤发红发绀,眼结膜发炎,食欲废绝,并出现呕吐现象。
发病初期出现严重下痢,有时在粪便中夹杂血液。
亚急性疹块型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疹块,疹块突出于皮肤上,表面呈现红色或暗红色。
疹块主要集中在患病猪腹部一侧或腰背部,特别白猪更容易看出,黑猪必须仔细检查才能发现。
慢性心内膜炎型,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身体逐渐消瘦,最后关节出现病变,四肢浮肿,跛行不能正常行走。
1.2猪丹毒屠宰后检疫猪丹毒屠宰后检疫比猪屠宰前检疫相对复杂。
屠宰后要对头部皮肤,内脏组织团体进行全面检验,并对该猪是否存在寄生虫进行检验。
患有猪丹毒的肉尸在皮肤上会出现很明显的大小不等的方块形、菱形疹块,高出皮肤,表面呈现白色、红色或暗红色。
败血型猪丹毒全身皮肤呈现弥散性充血,在肉尸的颈部、腹部存在大量密集的红斑。
皮下脂肪也存在红色病变组织,全身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
胃底部和幽门不会呈现弥漫性暗红色出血,小肠组织存在溃疡性病变。
肾脏肿大,并出现肾小球肾炎,切面皮质呈现暗红色,存在小出血点。
脾脏呈现鲜红色,质地松软,切面外翻。
生猪屠宰检疫中对猪丹毒的检验检疫与处理
![生猪屠宰检疫中对猪丹毒的检验检疫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d12f839b90d6c85ec3ac609.png)
表 1 丹东市肉联厂近几年各季度猪丹毒检出率对照表
早春检出数较少外 ,春末夏初 直到初冬这段 比较长 的
季度 生猪购销 旺季时检 出率 高。这是 因为在生猪购销 旺 季 时运 输 不及 时 ,路 途疲 劳缺乏 饮 水 或饲 料 的 突
变 ,饲养管理不 善 ,环境条件 恶劣均可 引起 发病 ,过
时间内 ,猪丹毒 的发病率都 比较高 。尤其在第 二 、四
收稿 日期 :2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 0 0 1- 9
肥 的猪 在闷热 、气候 变化 、过热 过冷 的环境 中 ,致使
疫 病 防 治
CO E U U U A Y M YX
2 1第 期 总 1 期 草业 与畜牧 一 o年 5 第8 1 6
一
重视剖检各法定淋 巴结及脏 器病变 ,以做 到正确 判断。
润, 而一般伤痕未见真皮层病变,以示区别。 1 . 内源性皮疹系吃入某些食物后肠道中吸收的刺 .2 2
激 物质所 引起 ,皮下脂 肪表 面见 弥漫性 微凸灰 白色小 疹块 呈小 圆形 ,不规则 形 ,分 布密集 ,界限 明显 。初 发 白色小 型疹 块丹 毒 则 凸出表 皮 ,皮 下 脂肪 呈方 形 、 菱形且 界 限明显 ,触 之硬感 。局部脂肪 增生 多见于肥
胞层 中间 ,因呈现浆液 浸润而 表皮松驰 ,结果脱 落形
1 掌握发病规律 ,突出 . 2 检验重点,认真鉴别诊断 宰后 的皮肤检验 是 以肉眼观察为 主 ,对于 明显 严 重期的疹块型丹毒容易看准检出,可是对初发期 、恢 复 未 痊愈 期 丹 毒则 较 难 以鉴 别 ,往往 容 易 忽 检或 误 诊。完整的视检方法应该是从上到下 , 从左到右 ,从 背 到腹来 回巡视 ] 2 ,发现 可疑痕影 时还 可从左 右 -遍
生猪屠宰检疫中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
![生猪屠宰检疫中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e09d2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2.png)
11生猪屠宰检疫中三大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曾 雪(遂宁市安居区横山镇畜牧兽医站,四川遂宁 629000)摘 要:生猪屠宰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严谨性,检疫工作的落实情况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流程较复杂和繁琐,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检疫部门加强重视,培养及引进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使检疫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应该做好疫病预防工作,双管齐下,全面保证食品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三大常见疾病;检疫处理1 猪瘟疫病1.1 病理分析猪瘟疾病由猪瘟病毒引起,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且死亡率较高,部分地区称其为“烂肠瘟”,疾病类型主要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此病具有较强的致死性。
患猪的主要表现是高热稽留,采食量大幅减少,部分甚至不进食,因为小血管发生变性,引发大量出血及坏死等症状,同时患病猪会出现交替性的便秘及拉稀。
1.2 检疫方法急性型的猪瘟病具有以下特点:患病猪体温通常在40℃左右,且发热呈现稽留状态,精神萎靡,不喜运动,并有弓腰、行动迟缓及腿软等姿态,患病初期会出现便秘症状,之后发生腹泻,患病猪排出的粪便有恶臭气味。
在患病猪耳朵、四肢及腹下等位置能发现很多出血点,用手指按压后,持续很长时间都不会褪色,在淋巴结处有类似大理石样的出血,肾脏的颜色暗淡,可见出血斑,形状与麻雀蛋类似。
慢性型的病例会出现贫血症状,多数患病猪体型消瘦,通常皮肤会出现紫斑,同时会引发坏死性肠炎。
1.3 有效的处理措施如果在屠宰过程中发现有猪患有猪瘟,应该马上停止工作,并将实际情况上报检疫部门,对疑似病例数量做好统计,同时加工过的猪肉需要加盖销毁印章,并做好集中无害化处理。
针对未进行屠宰的猪,需要集中隔离进行检疫,使用过的场地和设备等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利用浓度为3%的火碱进行充分消毒。
1.4 综合分析对养猪业来说,猪瘟带来的危害很大,即使针对此病的防控措施较为完善,但是避免不了会在日常管理、免疫及检疫过程中出现问题,致使部分养猪场发生疫情,给实际经营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丹毒的检疫及其防治措施
![猪丹毒的检疫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4594c497375a417866f8fd1.png)
猪肉食品上市前的卫生检疫,是保障食用者身体健康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防止人畜共患病,控制畜禽疫病的传播,促进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民生的手段之一。
1病因及流行猪丹毒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细菌性传染病。
其特征性病变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菱形、方形或圆形的紫红色疹块。
病原体是猪丹毒杆菌,菌体纤直或稍弯曲,表面有一层腊样物质,不形成芽胞,不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此菌对盐腌、熏制、干燥、腐败和日光等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冻肉、腐尸、血粉及鱼粉中可长期存活,且耐酸。
但对热敏感,70℃5~15min可完全被杀死。
对多数消毒药敏感。
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在深埋的尸体中能存活231d,在15cm厚的猪肉块中,必须煮沸2~3h才能完全将其杀死。
病猪、耐过猪和隐性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其身体各部器官均带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及土壤等,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感染;隐性带菌猪如遇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也会引起内源性感染。
3~9月龄的猪最易感染此病,尤其是4~6月龄猪最多,<3月龄和>3年的猪不易感染发病。
此病的发生有一定季节性,一般都认为夏季天气闷热、暴雨之后流行最盛,但是据相关统计材料表明,3~5月发病最多,7~9月最少,而且在常发病的地区往往连年发生。
2宰前鉴定急性败血型:体温呈稽留高热(>42℃),神倦体虚,喜卧,伴有呕吐,耳、背、臀等处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红斑或呈弥漫性鲜红,压之退色,随病程发展而逐渐转暗变紫。
眼结膜发炎潮红,步态强拘、关节活动不自如。
食欲减退,初便秘后拉稀,甚至便血。
亚急性疹块型:除体温升高和精神沉郁外,典型表现是在肩、颈、胸、背、腹侧、腿外侧等部皮肤上发生疹块,呈暗红或中央苍白的方形、菱形、或圆形,有时表面尚有浆液渗出,病程较久的疹块坏死结痂或剥落。
后期淤血,呈紫兰色,指压不退色。
疹块出现1~2d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1~2周后多能自行康复。
生猪屠宰检疫中对猪丹毒的检验检疫与处理
![生猪屠宰检疫中对猪丹毒的检验检疫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94f6f8f61fb7360b4c6564.png)
似 乎 有 效 的 结 果 .但 实 际上 这 可 能只
是 一种 免 疫耐 受 的假 象
一
送 检 。对 肉制 品进 行 猪 丹 毒 以及 其 他 异 常 情 况进 行 详 尽 的检 验 检 疫 ,确 保 屠 宰 后 的 肉制 品安 全 。 一般 , 患 有猪 丹 毒的病猪 , 屠宰后 , 其 肉制 品 的表 皮 会 出 现 面 积大 小 不 同 、 性状各异的病斑 , 疹 块。 这 些 疹块 略显 灰 暗 或 暗 红 之 色 , 同 时 隆起 于 肉制 品 的 表 皮 之 上 。 此外 , 若 屠 宰 后 的 生 猪 尸 体 明 显 呈 肿 大 形 态, 同时 整 体颜 色 略 显病 态般 的 暗 红 , 且 触 摸 时没 有 正 常 猪 屠 宰 后 肉质 的结 实感 ,则 可 以初 步 判 断 其 有 患 猪 丹 毒 的 可能 性 。这 时 , 将 取 样 及 时送 检 , 进 行 进 一 步 确 认
2 . 2 屠 宰 后 的 检 疫 在 生 猪 屠 宰 后 ,对 其 进 行 的 检 验 检 疫 则 略 显 复杂 圈 。 卫 生 检 疫 人 员 在 生
生 猪 的 屠 宰 检 验 检 疫 中 最 为 普 遍 的 传 染病中 , 猪 丹 毒 便 是 其 中之 一 。 又 因猪
母 源抗 体 与乳前 免疫
学 免 疫 的重 要 手 段 .对 促 进 春 秋 免 疫
中图 分类 号 : ¥ 8 5 1 . 3 4 文献 标 志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0 4 1 4 ( 2 0 1 4 ) 0 3 — 0 0 6 7 - 0 2
在 我 国 ,生 猪 的屠 宰 必 须 经 过 卫
生猪屠宰检疫中对猪丹毒的检验 检疫与处理
生猪屠宰中疾病的检疫与处理
![生猪屠宰中疾病的检疫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d2860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c.png)
生猪屠宰中疾病的检疫与处理桑其晨江苏南通如东丰利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408摘 要:本文分别论述了生猪屠宰过程中传染性水泡病、猪瘟、猪丹毒以及猪结核病的检疫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处理生猪屠宰检疫包括屠宰前检疫和屠宰后检疫,后者主要针对常见疾病进行检疫。
1 生猪传染性水泡病的检疫与处理措施本病的病原包括两种病毒,口蹄疫病毒以及传染性水泡病病毒。
对于本病,通过屠宰前检疫可以确定,主要是观察生猪是否出现高烧、不同程度和大小的水疱、水疱是否破裂出现溃疡面等。
对于本病的患病猪,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在屠宰场中划分出专门的区域放置病猪,进行封锁隔离,同时对病猪出现的场所、车间,病猪的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于确诊本病的生猪胴体,要集中到一起进行无害化处理,包括不小心迸溅出来的血液,还有内脏等,都要进行处理,消毒。
在这里可以选择高温处理。
消毒液可以选择热火碱水、过氧乙酸、氨水等。
3周之后再次彻底消毒方可解除封锁[1]。
2 非洲猪瘟的检疫与处理措施本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
对于本病的检疫,按照要求,所有屠宰场必须安装PCR设备,做到非洲猪瘟检测“批批检,全覆盖”。
因为非洲猪瘟与其他猪瘟的症状十分相似,所以需要借助实验室手段进行鉴别,可按要求使用PCR设备快速进行检测[2]。
对于患本病的病猪,需要直接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接触过的物品也要焚烧处理,并给予养殖户一定的补贴;及时封锁屠宰场,使用生石灰对病猪经过的场所、用过的器具、饮水等进行严格消毒。
对病猪的胴体、内脏等进行高温处理等,禁止流入市场。
3 猪丹毒的检疫与处理措施对于本病的检疫,重点在于全身皮肤的弥漫性充血,四肢部位以及皮肤较薄的部位存在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出血,表现出紫红色。
慢性型还表现出亚急性疹块,突出在皮肤表面,形状和大小不一。
对于出现关节炎的病猪,需要关注关节肿胀,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蓄积[3]。
要用生石灰对病猪经过的场所、用过的器具、饮水等进行严格消毒;对病猪的胴体、内脏等进行高温、化制、深埋处理,禁止流入市场。
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及其处理措施
![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及其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36dd6db3186bceb19e8bbb3.png)
参 考文献
【 1 】当代 畜 牧 2 0 1 0 . 0 5 , 作者 , 龙松 . 【 2 】《 中 国动 物 检疫 ) ) 2 0 0 3 年 第o 4 期 作者 : 许 正林 . [ 3 ]中国农 业 出版 社二 0 o 七版 《 动 物 检疫 员 手册 》 . 为 害叶 片的病 害有 雀 眼斑病 、 炭 疽病 、 镰刀 菌病 、 细 菌性 叶斑病 。 常 见 的虫 害是 介壳虫 类 、 蚜虫、 根线虫等 , 其中 吃叶的蟋蟀 、 蚂 蚱和 吃根的地 老虎 ( 金龟 子 幼虫 ) , 人 工捕 杀 。 7苗 木 的标 准 , 6 月 龄苗苗 高2 O 厘米 以上 , 真 叶4 对 以上 , 主根 直 , 须根 发育 好 , 无病 虫害为 宜。 1 2 月龄 苗苗 高3 喱 米 以上 , 一 级 分枝2  ̄ r j " 以上 , 主根 直 , 须 根发育 好 , 无病 虫 害为 宜 。
1 . 猪 丹毒 的宰 前检 疫
慢性 型 : 溃疡性 心内膜 炎 , 增生, 二尖瓣上 有灰 白色菜花 赘生物 , 瓣膜 变厚 ,
肺 充血 , 肾梗 塞 , 关 节肿 大 , 变形 。
判 断可根 据流 行病学 、 临床症 状及 尸体检 查进 行综合 诊断 , 猪 丹毒病 应注 意与其 他疾 病特 别是 与猪瘟 、 猪 肺疫 、 猪 流行 性感 冒 、 猪 弓形虫病 、 李 氏杆 菌病 作 区别 诊 断 。 3 . 猪 丹毒 的 宰后处 理 屠宰 检疫 中发 现酮体 及 内脏 有显 著病 变者 , 全 部销毁 。 有 轻微病 变 的酮体 及 内脏 可在 2 4 , J 、 时 内高温 处理 后在 屠宰 加工病 猪 的过程 中感 染 , 引起全 身 不适 , 因此 ,
检 疫人 员在 开展 检疫 工作 过程 中做好 自身 防护 非常 重要 。 猪丹毒 的临 床症 状表 现为 : 急性 型猪丹 毒肠粘膜 发生炎 性水肿 , 胃底 、 幽 门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措施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571863fa6c30c2259019ea9.png)
畜牧兽医Xu m u s h o u yi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措施马协红向俊风钟冰清高铸李义明猪丹毒病是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急性、热性并且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的国家二类动物疫病,该种疾病还会传播给人类。
在屠宰检疫过程中,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最为常见。
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猪丹毒的临床症状,屠宰后和产地检疫要点,然后论述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1猪丹毒临床症状1.1急性型急性型猪丹毒病呈现败血症经过,个别患病猪在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的前提下突然倒地死亡,大部分患病猪发病过程较短,体温迅速升高到42度,眼结膜潮红,眼球布满血丝排出干燥的球状粪便。
观察患病猪的耳朵,脖颈,背部等多处,可以发现存在明显的充血现象,并且他还能够发现有淤血和血红色斑点,用手指按压之后,红斑消退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
该种疾病发病及发病时间较短,死亡率极高。
1.2亚急性型亚急性型猪丹毒病又被称为疹块型猪丹毒,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体温显著升高,然后在皮肤毛少区域会出现圆形、方形等多种不规则形状的丘疹斑块,患病皮肤部位稍微向外突出,颜色表现为红色或紫色。
用手触摸按压,患病部位皮肤手感较硬,按压之后还会出现褪色情况。
1.3慢性型患病猪除了会表现出上述典型临床症状之外,还会出现慢性的心内膜炎和关节炎症严重,患病较为严重的患病猪还会出现慢性坏死性皮炎。
2屠宰后检疫要点2.1急性型屠宰后检疫要点急性期感染该种致病菌的患病猪,会存在典型的败血症变化,全身各个脏器呈现淤血症状,脾脏因为充血出血严重而出现肿大情况,全身淋巴结肿大红肿,切面多汁。
肺脏也会出现典型的红肿现象。
打开十二指肠和胃肠道粘膜后,可以发现粘膜表面存在覆盖性的出血性或红色小点坏死病灶。
2.2亚急性型屠宰后检疫要点亚急性型患病猪患病通常会在体表皮肤上存在几个乃至十几个不等的大小不一的疹块,将病死猪解剖之后,全身淋巴结均呈现淤血症状,并因为出现淤血症状而引起水肿。
猪丹毒病的活体症状 猪丹毒病的实验室检验与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丹毒病的活体症状 猪丹毒病的实验室检验与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270d34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d.png)
猪丹毒病的活体症状猪丹毒病的实验室检验与防治措施-养猪技术在猪饲养行业中,猪丹毒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危害性极大,主要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猪,通常架子猪比较容易感染上猪丹毒,特别是那些月龄在3~6的猪比较多见,该病在南方多见于春冬两季,而在北方多见于夏季。
一旦猪染上这种病或者带上猪丹毒杆菌,很容易在猪群中蔓延开来。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丹毒病的活体症状猪丹毒病的实验室检验与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该病主要是猪容易发生,人也能够感染,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
北方地区通常在气候炎热和多雨的夏季达到发病高峰,而南方地区一般在冬春季节ILIJ现流行。
该病往往呈散发性或者地方流行性,有时会呈现暴发。
主要是4~6月龄的架子猪容易感染该病。
该病流行初期,通常在猪群中突然有1~2头体格健壮的成年猪发生死亡,之后会有较多猪出现发病或者死亡。
如果及时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效果往往较好,从而控制疫情。
随着养猪业朝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由于一味追求最大的利益,使饲养密度持续增大,造成病原体更容易传播,加之猪群往往处于易感状态,更容易暴发该病。
一般来说,气候突变、高温潮湿、突然更换饲料、混群、转圈、机体过度疲劳等应激凶素,都能够诱使猪群发生该病;没有严格消毒,供给不卫生的饮水、饲料,或者日常管理不当,如没有及时清除粪便、垫料、舍内通风较差、病原污染饮水系统以及蚊虫叮咬等,也都容易诱使该病的发生。
2、活体症状急性型。
主要特征是突然暴发,容易死亡。
病猪表现出持续高烧,精神萎靡;呕吐,停止采食;结膜充血;初期排出干硬粪便,并附着黏液,后期发生下痢。
另外,病猪颈部、耳部、背部皮肤出现潮红,甚至发紫,特别是临死前腹内、腋下、股内存在无规则的鲜红色斑块,用手指按压褪色且相互融合。
一般在3~4天内发生死亡,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耐过者会变成亚急性型或者慢性型。
如果哺乳仔猪或者刚断奶的仔猪感染病原,通常会突然出现发病,并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倒地抽搐而死亡,且病程一般在1天以内。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aa043479563c1ec5da7155.png)
名言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天启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联结起来。
——海涅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李建云(勐腊县畜牧兽医站,云南勐腊 666300)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和在皮肤上形成方形、圆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
此病是生猪屠宰检疫中查出较多的疾病之一,且近年来查出的病例有上升趋势,因此,做好猪丹毒病的检疫,对保障养殖业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检疫方法1.1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在3-9月龄的猪,尤其以架子猪最为多发。
主要发生在夏秋多雨炎热的季节,以6-8月为最多。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也可经皮肤创伤或蚊蝇等媒介而感染。
当带菌猪的抵抗力下降也可引起内源传染。
1.2临床症状1)急性败血型。
最常见。
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2℃以上,稽留不退,精神沉郁,伏卧不起,不愿走动,不食,粪干硬附有粘液,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
病程较短,常发生突然死亡,不死的转为疹块型和慢性型。
2) 亚急性疹块型。
病初体温升高,食欲不振,1~2 d后在颈、背、胸、四肢和臀部皮肤上出现扁平凸起的紫红色疹块,界限明显,有的呈菱形、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少则几个,多者数十个。
随着疹块的出现,病猪体温有所下降,病情减轻,数天后疹块变为灰白色,凸起部逐渐下陷,最后形成干的痂皮而脱落,此型病猪如果及时治疗一般都能治愈。
3)慢性型。
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变而来。
其主要特征是病猪体温时而正常时而升高,有的四肢关节肿大,跛行;有的发生心内膜炎;有的在耳、背及尾部发生局限性坏死,形成皮革样痂皮,很久都不会脱落。
1.3病理变化急性型病猪主要是胃及小肠有出血性炎症,尤其是胃底部粘膜潮红、肿胀,有点状出血,并有较多的粘液,严重时出血点密集使粘膜呈弥漫性暗红色。
淋巴结充血、出血肿胀;脾脏充血肿大,质地柔软;肾脏肿大出血。
生猪屠宰检疫中对猪丹毒的检验检疫与处理
![生猪屠宰检疫中对猪丹毒的检验检疫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877f75a26925c52cc5bf44.png)
检 验 刀 剖 检 予 以 鉴 别 。从 事 现 场 临 床 检疫者 应注 意以 下四个 鉴别 。
1 宰 后 皮 肤 表 面 偶 见 弥 漫 性 方 .
形 伤 痕 ,从 形 态 、颜 色 都 极 似 初 发
毒 的 发病 率 都 比较 高 。尤 其 在第 二 、 四 季 度 生 猪 购 销 旺 季 时 检 出率 高 。
这 是 为 在 生 猪 购 销 旺 季 时 运 输 不
疹 块 丹 毒 。 对 此 ,肉 眼 难 以 判 定 时
可 用 检 验 刀剖 切 ,初 发 丹 毒 的 真 皮 层 有血 液 浆 液 性 浸 润 ,而 一 般 伤痕 未 见真 皮层病 变 ,以示 区别 。
能 及 时 ,路 途 疲 劳缺 乏 饮 水 或 饲 料 的 突 变 , 饲 养 管 理 不 善 ,环 境 条 件
时 皮 下 脂肪 稍 有 痕 迹 ; 创 伤 结 痂 而 的痂 皮 可 见有 程 度 不 同 的 深 入 ,组 织 损 毁 ,呈 现 不 规 则 形 ,皮 下 脂 肪
( )掌 握发 病 流行 的季 节 特点 一
生 猪 屠 宰 加 工 后 ,猪 丹 毒 检 出 率 与
F,从 左 到 右 ,从 背 到 腹 来 回 巡 视
技 术 ,对 于 做 好 人 身 防 护 ,提 高检 出 的 正 确 率 ,杜 绝 误 漏 现 象 ,确 保 市 民 肉 食安 全 ,控 制 疫 病 蔓 延 ,保
重视 掌握这 一发病 流行 的季 节特 点 。
肪 增 生 多 见 于 肥 猪 ,表 皮 呈 半 球 形
肉瘤 状隆 起 ,触 之无 硬感 。 3 未 痊 愈 丹 毒 与 创伤 结 痂 区别 . 在于 ,疹 块 的 形状 多为 四 角、 方形 、 菱 形 ,边 缘 呈 锯 齿 状 ,痂 皮 大 于 丹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5bd28d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3.png)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克隆氏菌属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的皮肤和组织上。
本文将介绍猪丹毒的鉴定和防治措施。
1. 病理鉴定:猪丹毒的病理特征为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和坏疽,严重时出现溃疡和溃疡性皮炎。
皮肤切片病理学观察可见真菌孢子团。
2. 细菌学鉴定:从患猪的皮肤或淋巴结中取材,进行细菌学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细菌培养、免疫荧光染色、PCR等。
3. 血清学鉴定:通过检测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确定猪是否感染了克隆氏菌。
常用的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
4. 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DNA测序等,对病原体的基因进行检测和鉴定。
1.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定期清理粪便和废弃物,减少克隆氏菌的滋生环境。
2. 营养保健:提供合理的饲料和营养,加强对猪的抵抗力,增强其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克隆氏菌的机会。
3. 疫苗预防:猪丹毒的预防性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定期给予猪接种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
4. 隔离防控:对于出现猪丹毒的猪群,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进一步感染。
5. 使用药物治疗:在出现猪丹毒症状时,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土霉素等。
6. 动物检疫:进口和交易猪只时,应进行严格的动物检疫,确保禽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7.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猪的养殖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和隔离检疫,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总结:猪丹毒是一种严重的动物传染病,对猪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丹毒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疫病的鉴定和防治工作,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浅谈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对策
![浅谈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fcea6412e3f5727a4e96203.png)
黼i 绷 l 瓣鬻
浅谈猪丹毒病 的检疫要点及 防控对策
刘 丙兴 ( 江 苏省 灌 云县圩 丰镇 动物 防 疫检 疫 站 2 2 2 2 0 7 ) 王刚 ( 江 苏省 灌 云县 同兴镇 动物 防疫检 疫站 2 2 2 2 3 3 )
摘 要 :猪 丹 毒 病 是 由 猪 丹 毒 杆 菌 引起 的 粘 种 急 性 热 性 传 染 病 ,要 防 止 该 病 发 生和 传 播 ,需 要 准 确 检 疫 该 病 ,掌 握 其 特
型 胃底 及 幽 门 部 薄 膜 发 生 弥 漫 性 出血 , 胃和 小 肠 有 严 重 的 血 性 炎症 ;脾 肿 大 ,呈 樱 桃 红 色 ;淋 巴结 、肾 淤 血 肿 大 。淋 巴结 充 血 、肿 大 .切 面 外 翻 .多 汁 。 胃底 及 幽 门 部 粘 膜 弥 漫 性 血 和 小 点 血 尤 其 严 重 。慢 性 型 的死 猪 ,可 见 左 心 二 尖
指 褪 色 并 有 硬 感 ,稍 突 于 皮 肤 表 而 ,俗 称 “ 打火 印” 。 随
着 疹 块 的 m现 ,则 体 温 下 降 ,病 情 减 轻 。慢 性 猪 丹 毒 病 猪 常 伏 卧 、驱 赶 时行 动 困难 ,主 要 症 状 是 关 节 炎 或 心 内 膜 炎 。心
跳 加 快 、呼 吸 急促 、咳 嗽 、被 毛 无 光 。病 程 数 周 至 数 月 。常 因心 肌 麻 痹 而 突 然 死 亡 。 1 . 2 屠 宰检 疫 中的 检 疫要 点
2 防控 措 施
2 . 1 预 防
体 温 等 感 官 柃 疫 , 耍 准 确 地 在 产 地 检 疫 巾 判 断 出 该 病 ,不 能
单 从 临 床 症 状 ,更 多 的 是 借 助 猪 场 流 行 疫 病 特 点 和 临 床 诊 治 、柃 疫 经 验 作 H { 判 断 。 猪 丹 毒 病 按 照病 程 长 短 和 临 床 特 征 分为败 I 血性 猪 丹 毒 、疹 块 猪 丹 毒 、慢 性 猪 丹 毒 。败 血 性 猪 丹 毒 常 突 然 死 亡 ,病 纯 牢 为 8 O ~ 9 0 % ,体 温 突 然 增 高 到 4 2 ~ 4 3 ℃ ,呼 吸 困难 ,病 初 便 秘 后 腹 泻 ,卧 地 不 起 , 部 分 猪 在 耳
屠宰检疫中常见的猪病及其处理
![屠宰检疫中常见的猪病及其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83f20890c69ec3d5bb754e.png)
急性型常以突然爆发 、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 征。亚急性型病较轻 , 发病前期在胸侧 、 背部 、 颈部至
全身出现疹块 , 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 。疹块发生后 , 体温下降 , 病势减轻 , 病猪 自行康复 。慢性型常见的 有慢性关节炎 、 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
肉尸 内脏有显著 严重病变者全部 销毁 处理 , 轻 微病变者高温处理后 出场 ,应在 2 4 小 时内完成处 理, 并对屠宰场地进行严格消毒。病愈的猪 , 皮肤仅 有黑色痕迹 , 皮下无病变者 , 将患部割除后出场。
呼吸困难 , 有短而干的咳嗽 、 流鼻涕、 气喘 , 有粘液性 或脓性结膜炎 , 皮肤 出现出血红紫斑。慢性型表现为
持续的咳嗽 , 呼吸困难。病猪逐渐消瘦 , 有 时关节发 生肿胀 , 最后持续腹泻 , 衰竭而死 。 肉尸和内脏有显著病变的, 全尸和血液应销毁。 肉尸和内脏有轻微病变 的, 高温处理后出场 , 血液销
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的动物 , 缓宰用于未确诊 、 有 治愈可能的动物 ,禁宰用于患有 国家规定的烈性传 染病的或受保护的动物。若遗漏个别病猪 , 或猪 已感 染而处于潜伏期时 ,检疫员应在宰后检疫 中根据猪 的皮肤 、 淋巴结及内脏的病理变化作正确 的判断 n 。
2 宰后检疫
宰后检疫可以发现和检出对人有 害及可致病 的 肉和肉品 ,剔出有害于其他动物 和有害于公共卫生 的肉类 , 并继而进行处理 。宰后检疫应按照一定 的顺
毁, 猪皮消毒后利用 , 脂肪炼制后可食用 。规定高温
处理 的应在 2 4 小时内处理完 ,超过 2 4 小时的应延 长处 理半 小时 , 内脏 销毁 。
的出血点 , 胃、 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
处形成纽扣状溃疡。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 ,
猪丹毒检疫及应对措施
![猪丹毒检疫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588451ec77da26925c5b0f5.png)
猪丹毒检疫及应对措施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热性传染病,该病可以分为急性败血型以及亚急性型疹块型两种。
1 检疫
1.1 急性败血型
在检疫过程中,急性败血型病猪皮肤会出现大面积充血的现象,其四肢外部以及腹部皮肤处于一个正常状态,但是内侧皮肤上则可以看到大量密集并且分布不均的出血点,病情严重时可以看到皮肤上出现大块红色,皮下脂肪的颜色为微红色,同时带有一些出血点,其淋部的颜色为紫色,充血并且肿大。
病猪肾脏部位肿大并存在瘀血,颜色为深红色,如果病情严重肾脏部位可能出现分布不均的红色块状。
1.2 亚急性型疹块型
在检疫过程中,亚急性型疹块型病猪在皮肤较厚的位置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呈菱形同时中间为白色边缘为红色的凸起。
对其进行剖检可以看到心脏瓣膜上沿着二尖瓣面的血流方向出现颜色为灰白色大小不一的类似于菜花的赘生物,将其切开可以看到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
2 应对措施
如果在屠宰过程中发现急性败血型猪丹毒,此时必须立即停止屠宰,将现场封锁后集中销毁生猪及其加工产品,同时采用漂白粉或者石灰乳冲刷屠宰场地以及屠宰工具。
如果发现亚急性型疹块型猪丹毒,需要切除病变部位并采用化学品对其进行销毁,同时高温消毒其他肾脏以及相关肉品。
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及其处理对策
![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及其处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6afe761de80d4d8d05a4f67.png)
畜牧兽医XUMUSHOUYI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及其处理对策李晓波 张 洋猪丹毒是我国农业部门公布的二类动物疫病,其主要由猪丹毒杆菌引起,具有急性、亚急性、慢性等几种类型,为肉制品卫生检验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传染疾病。
猪丹毒杆菌对3-11月龄种猪危害较大,对于种猪饲养人员也有一定的危害。
而猪丹毒屠宰检疫处理可以有效保障猪肉制品质量。
因此,在种猪饲养过程中,加强猪丹毒屠宰前后检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猪丹毒病屠宰检疫方法在实际检疫过程中,常用的猪丹毒屠宰检疫方法主要为血清学检验、荧光抗体检查、显微镜观察、分离培养等微生物学检疫方法。
其中血清学检验主要是在无菌3.0%蛋白胨肉汤中,依据一定比例加入猪丹毒高度免疫血清及0.06%叠氮钠。
在屠宰前期或者屠宰后期取种猪少许组织,进行接种观察,培养24h后,患病猪接种液会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或者团块状物质;荧光抗体检验主要针对荧光素标记后的猪丹毒免疫球蛋白,通过其与猪丹毒病菌产生的组合反应,迅速检验猪丹毒病发生情况;显微镜检查阶段主要是在屠宰前期抽取种猪耳静脉血进行涂片观察。
而在屠宰后期则需要获取种猪心血或者骨髓进行革兰氏涂片镜检;分离培养主要是在初步镜检之后,将分离后细胞涂布在血清琼脂培养基上观察。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将种猪组织培养液接种小白鼠,通过观察小白鼠生长情况可确定患病情况。
2 猪丹毒的屠宰检疫特点2.1 猪丹毒屠宰前期检疫由于猪丹毒为猪丹毒杆菌引发的传染病,在发病之初,患病种猪往往会出现典型的败血症状,同时患病种猪外皮会出现皮疹情况。
根据猪丹毒杆菌侵害程度的不同,患病种猪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对于急性猪丹毒病,主要表现为体表温度上升至42.0-42.9℃,为稽留热型发热;而亚急性猪丹毒病,在患病种猪外表皮会出现不同程度、大小的疹块。
相应疹块在患病种猪胸腹部呈突出状存在。
除体温上升以外,患病种猪会出现口渴、食欲不振等情况;患慢性关节炎种猪多数体温正常,极少部分患病猪出现体温升高情况。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症状病征和处理方法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症状病征和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e3ea01f78a6529647d5327.png)
4℃ , l 病初 患 畜 精 神萎 顿 , 、 根 及 舌 口 齿 溃疡 , 口内不 断 流涎 同时蹄 又及 毛边 均 出现水 疱继 之 溃破 而 流黄水 ,患 畜食 欲 减退 , 不敢 采食 , 嚼 困难 , 咀 毛焦兼 掉 , 日 趋消 瘦 ,同时 由于蹄 叉 腐烂 而运 步 出现 跛行 , 或卧 多立少 等现象 。
2 宰后检 疫病 征
主要 发 生 于猪 , 年 四季均 可 发生 , 也 可感 染 , 一 人 称 类丹毒 。
1 宰前 检疫 症状 病 猪精 神沉 郁 , 消瘦 , 愿行走 , 不 体温 升至 4  ̄ 2C
宰 后 以败 血变 化 为 主要 特征 , 肤 出血 红色 疹 皮 块 , 身 淋 巴结 出血 水肿 , 面多 汁 。有 的心脏 可见 全 切 心 内膜 炎 , 心 房 二 尖瓣 上有 菜 花 样 赘 生 物 ; 充 左 肝 血 , 肿大充血 , 地变软 ; 脾 质 肾脏 肿 大 淤血 , 紫 红 呈 色 , 称“ 俗 大红 肾” 胃底粘 膜 弥 漫性 出 血 , ; 消化 道 有
2 病 变 口腔 、 部 出现水 疱 , 蹄 咽喉 、 管 、 气 支
李
淑
霞
气 管和 前 胃粘膜 有时 可发 生 圆形烂 斑 和 溃 疡 , 盖有 黑棕色 痂块 。 胃和大小肠 上 真 粘 膜可 见 出血性 炎症 。最 典型 的是 心脏 病变 : 心包膜 有 弥漫性 及点 状 出血 , 心肌
1 症 状
切 片 有 灰 白 色 或 淡 黄 色斑 点 或 条 纹 即 “ 虎斑 心 ” 似老 虎身 上 的斑纹 。 好
3 预 防
每 年用 牛 、猪 口蹄疫 灭 活苗 预 防接 种 一次 ,发 现 口蹄 疫病 畜时 必须 立 即逐 级 上报疫 情 , 杜绝 病畜 流动 。 对病 畜 和 同 群 畜要做 无 害化处 理 : 烧或 深埋 。 埋 焚 深 点要 设 在远 离水 源 , 通 要道 的偏 避处 , 交 坑 深 1 m,坑 底 撒 一 层 生 石 灰 ,上 垫 . 5 3m麦 草 ,将 病 畜 和 同群 畜用 来苏 儿 或 e 菌 毒 敌心 脏 注 射 致 死 , 于 坑 中 , 油 , 倒 浇 焚烧 , 再撒 一层 生石 灰 , 土填 平 。 用 4 治 疗 病 畜若需 治疗 , 口腔 可用 清水 、 醋 食 或 1 高锰酸 钾洗漱 , 烂 面上可 涂 以 %的 糜 1 ~2 % %明矾 。若 蹄肿腐 烂 , 以针 刺蹄叉 出血 即愈 ,或蹄 部用 3 %的臭药 水洗 , 擦 干涂 鱼石脂 软膏 , 再包 扎 。 房用肥 皂水 乳 洗 , 涂青 霉素 软 膏 , 时挤 乳 以 防乳房 再 定 炎。 中药治疗 : 以清热解 毒 为治则 。 内 如 服 贯众 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作者:李建云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1期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和在皮肤上形成方形、圆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
此病是生猪屠宰检疫中查出较多的疾病之一,且近年来查出的病例有上升趋势,因此,做好猪丹毒病的检疫,对保障养殖业安全和人体健
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检疫方法
1.1 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在3-9月龄的猪,尤其以架子猪最为多发。
主要发生在夏秋多雨炎热的季节,以
6-8月为最多。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也可经皮肤创伤或蚊蝇等媒介而感染。
当带
菌猪的抵抗力下降也可引起内源传染。
1.2 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
最常见。
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2℃以上,稽留不退,精神沉郁,伏卧不起,不愿走动,不食,粪干硬附有粘液,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
病程较短,常发生突然死亡,不死的
转为疹块型和慢性型。
2) 亚急性疹块型。
病初体温升高,食欲不振,1~2 d 后在颈、背、胸、四肢和臀部皮肤上出现扁平凸起的紫红色疹块,界限明显,有的呈菱形、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少则几个,多者数十个。
随着疹块的出现,病猪体温有所下降,病情减轻,数天后疹块变为灰白色,凸起部逐渐下陷,最后形成干的痂皮而脱落,此型病猪如果及时治疗一般都能治愈。
3)慢性型。
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变而来。
其主要特征是病猪体温时而正常时而升高,有的四肢关节肿大,跛行;有的发生心内膜炎;有的在耳、背及尾部发生局限性坏死,形成皮革样痂皮,很久都不会脱落。
1.3 病理变化
急性型病猪主要是胃及小肠有出血性炎症,尤其是胃底部粘膜潮红、肿胀,有点状出血,并有较多的粘液,严重时出血点密集使粘膜呈弥漫性暗红色。
淋巴结充血、出血肿胀;脾脏充血肿大,质地柔软;肾脏肿大出血。
疹块型病猪皮肤上有圆形、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紫红色疹块;慢
性型病猪由于心内膜炎在二尖瓣形成菜花状的疣状物,这是该病的特征性病变,也是生猪屠宰检
疫中判定猪丹毒病的主要依据。
1.4 病原学诊断
1)采集病料。
可采耳静脉血或疹块内挤出的血液和渗出液,也可采心、脾、肝、肾、淋巴结等脏器。
2)涂片镜检。
将病料进行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后,用革兰氏染色镜检。
若发现呈单个、成对或小堆状排列形如正直或弯曲的小杆菌即可进行确诊。
2 处理
1)宰前检疫过程中发现患病猪应立即处理,病情较重的采用不放血方式扑杀后销毁,病情较
轻的可进行隔离治疗,治疗的首选药物为青霉素。
2)同群猪全部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无临床症状的准予屠宰,体温异常的进行隔离观察。
3)宰后检疫过程中发现患病猪肉应立即扣留封存,并销毁处理。
4)被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等用热碱水或石灰乳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