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1课件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4bd515bd64783e08122b20.png)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60﹪的人群感染过HBV,10﹪的人群为携带
者,多达1.2 亿。现有乙型肝炎患者约为1200 万,年发病率为158/10 万。
2
乙肝病毒的结构形态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1907年,Dane在“澳抗”阳性者血清标本的 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发现了完整的血清型肝炎病 毒体,即Dane颗粒,亦称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治疗 14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HBxAg
HBxAg为反式激活蛋白,能广泛激活病毒 和细胞的启动子,促进病毒复制或细胞癌基 因的表达,故HBxAg可作为致癌蛋白,与原 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临床上不作为 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15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4
乙肝病毒的结构形态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5
乙肝病毒的感染特性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亚病毒颗粒不包含病毒基因组和衣壳蛋 白,主要由病毒的包膜蛋白以及宿主细胞来 源的脂质成分组成。在HBV感染病人的血清 中,HBsAg亚病毒颗粒的含量远远超过Dane颗 粒,血清浓度能达到1012/mL,是Dane颗粒的 10 000到1 000 000倍。甚至在检测不到病 毒DNA的情况下,HBsAg仍能持续大量存在。 这种独特的现象是乙肝病毒所特有的,迄今 尚未在其他病毒中发现。
治疗 13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HBeAg
乙肝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乙肝的科普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8845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e.png)
乙肝的社会影 响和应对措施
乙肝的社会影响和应对措 施
社会影响:乙肝对个人和社会 的健康和经济都有严重影响
应对措施:加强乙肝病毒监测 、推广疫苗接种、加大宣传力 度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乙肝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血清标志物检测、肝功能检查等 治疗: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等
乙肝的并发症 和预后
乙肝的并发症和预后
并发症:肝硬化、肝癌等 预后:乙肝的预后取决于感染 程度和治疗效果
乙肝的重要性 和意义
乙肝的重要性和意义
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乙肝是全球范围内 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健康教育的意义:加强对乙肝的科普宣 传,提高公众的乙肝防控意识
乙肝的科普知 识PPT课件
目录 乙肝的定义和概述 乙肝的病因和症状 乙肝的预防和控制 乙肝的诊断和治疗 乙肝的并发症和预后 乙肝的重要性和意义 乙肝的社会影响和应对措施
乙肝的定义和 概述
乙肝的定义和概述
定义:乙型肝炎病毒(HBV)引 起的一种传染病 传播途径:血液、性接触、母 婴传播
乙肝的定义和概述
全球乙肝感染人数估计有2亿以上
乙肝的病因和 症状
乙肝的病因和症状
病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症状:乏力、食欲不振、黄疸 等
乙肝的预防和 控制
乙肝的预防和控制
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主要 手段 健康教育:宣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
乙肝的诊断和 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课件
![《乙型病毒性肝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056eb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3.png)
病毒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血液暴露或血液制品的接触,如输血、注射 毒品等。
性传播
性行为中的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性交、口交 和肛交。
母婴传播
感染的孕妇将病毒传给胎儿,或通过乳汁、 分娩过程传播。
医疗操作传播
不洁的医疗器械或手术操作引起的传播。
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1
病毒基因标志物
2
通过检测病毒的基因标志物来确认是
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3
血清学标志物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关标志物来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学检测
直接检测体液或组织中的病毒颗粒。
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种类
乙型肝炎疫苗有疫苗接种时间
一般情况下,乙型肝炎疫苗需 要在出生后尽早接种,按照指 定时间和剂量进行接种。
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措施
个人注意事项
• 避免接触感染源 • 保持个人卫生 • 接种疫苗 • 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医疗防护措施
公共卫生措施
• 切实做好医疗机构感 染控制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手套 • 遵循规范的操作程序
• 加强宣传教育 • 监测流行病学 • 完善疫苗接种制度 • 加强监管和协调
结语
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加强预防意识,做到个人防护、医疗防护和公共卫生控制,才能有效控 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乙型病毒性肝炎》PPT 课件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本课件将为您介绍乙型病毒性肝 炎的定义、感染途径、病毒传播途径、肝炎病毒检测方法、乙型肝炎疫苗、 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措施。
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指的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这种疾病可以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 医疗操作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其症状表现包括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和黄疸等。
乙型肝炎病毒精讲PPT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精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7155cdc8d376eeaeaa3171.png)
泰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袁冬兰
妊娠期乙型肝炎
HBV母婴垂直传播
1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 HBV简介 3 HBV的传播途径 4 HBV感染自然史 5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6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7 妊娠指导
1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 HBV简介 3 HBV的传播途径 4 HBV感染自然史 5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6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7 妊娠指导
• 与感染时期、易感人群的身体状况有关。
1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 HBV简介 3 HBV的传播途径 4 HBV感染自然史
5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6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7 妊娠指导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 HBsAg(+),目前感染,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 抗-HBs(+),曾感染或免疫,保护性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0亿人感染过HBV
3.5亿慢性HBV感染者
约100万人/年死于HBV感染所致的 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WHO2001年指南
HBsAg携带者中90%是围产期感染。 • 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 HBeAg (+) 险性为70%-90%
HBeAg(-) • 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 HBsAg(+) 险性为5%-20%
• HBsAg(+); • HBeAg (+) ;
• HBV-DNA载量高(>106IU/ml,107拷贝/ml);
• ALT水平正常; • 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并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 或轻度炎性坏死、无或仅有缓慢肝纤维化的进展。
免疫清除期
• HBV-DNA>2000 IU/ml(104拷贝/ml); • 伴有ALT持续或间歇升高;
袁冬兰
妊娠期乙型肝炎
HBV母婴垂直传播
1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 HBV简介 3 HBV的传播途径 4 HBV感染自然史 5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6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7 妊娠指导
1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 HBV简介 3 HBV的传播途径 4 HBV感染自然史 5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6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7 妊娠指导
• 与感染时期、易感人群的身体状况有关。
1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 HBV简介 3 HBV的传播途径 4 HBV感染自然史
5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6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的影响 7 妊娠指导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 HBsAg(+),目前感染,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 抗-HBs(+),曾感染或免疫,保护性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20亿人感染过HBV
3.5亿慢性HBV感染者
约100万人/年死于HBV感染所致的 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WHO2001年指南
HBsAg携带者中90%是围产期感染。 • 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 HBeAg (+) 险性为70%-90%
HBeAg(-) • 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 HBsAg(+) 险性为5%-20%
• HBsAg(+); • HBeAg (+) ;
• HBV-DNA载量高(>106IU/ml,107拷贝/ml);
• ALT水平正常; • 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并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 或轻度炎性坏死、无或仅有缓慢肝纤维化的进展。
免疫清除期
• HBV-DNA>2000 IU/ml(104拷贝/ml); • 伴有ALT持续或间歇升高;
乙型肝炎疾病PPT演示课件
![乙型肝炎疾病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8805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c.png)
定期随访
定期进行肝功能、B超等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
肝癌筛查及早期发现
高危人群筛查
对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B超 等检查。
早期症状识别
注意识别肝癌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如肝区疼痛、消瘦、乏力等。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可疑症状或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 治疗。
治疗。
中药保肝降酶
选用具有保肝降酶作用的中药,改 善肝功能,减轻肝损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 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肝硬化预防措施
抗病毒治疗
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 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肝硬
化进程。
戒酒
严格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的进 一步损害。
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抗病毒治疗策略
01
02
03
选择合适药物
根据病毒载量、肝功能及 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高效 、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进 行治疗。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乙型肝炎,应尽 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以降 低病毒复制和肝损伤。
长期治疗
抗病毒治疗通常需要长期 进行,以保持病毒抑制和 肝功能稳定。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其他病毒性肝炎
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 等,需通过实验室检测 相应病毒标志物进行鉴
别。
药物性肝损伤
详细询问用药史,结合 肝功能检查结果和停药 后的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
自身免疫性肝病
检测自身免疫性抗体, 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
抗体等,以资鉴别。
酒精性肝病
乙型肝炎 ppt课件
![乙型肝炎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b520082f60ddccdb38a00a.png)
美国消化协会乙肝治疗规范
首要治疗目标
长期治疗
最终的治疗目标
持续的 HBV DNA抑制
组织学改善 和ALT正常化
防止肝病进展 为肝硬化、肝衰竭 或肝癌
减少死亡 或肝移植
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
乙型肝炎治疗的目的
要点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主 要是持续抑制乙型肝炎 病毒的复制、缓解肝脏 疾病和改善临床预后
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清除或最大限度持续抑制血清中HBV DNA至检测不到 的水平 •HBeAg向HBeAg抗体的血清转化 •HBsAg向HBsAg抗体的血清转化 缓解肝脏疾病 •ALT水平正常 •肝活检显示炎症减轻 •肝脏组织学改善 改善临床预后 •降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及需要肝移植的的危险 •提高生存率
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 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 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大小三阳的含义
● 大小三阳只能表示病毒的活跃程度。
● 大三阳表示病毒正在活跃复制,若伴有乙肝病毒DNA阳性则传染性强。
● 小三阳表示病毒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传染性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 +
4
5 6 7
+
+ -
+ +/-
+ -
+
+ -
+
+ + +/-
+/+/+/-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或非活动性携带状态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 HBV近期感染,恢复期 HBV既往感染,已恢复
乙肝科普宣传PPT课件
![乙肝科普宣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c05fe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a.png)
乙肝基本知识
病症表现:乙肝可无症状或出 现疲劳、食欲减退、肝区不适 等症状
后果:长期慢性乙肝可导致肝 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乙肝的预防措 施
乙肝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 防方法,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疫苗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 共用牙刷、剃刀等个人用器和针头:尽量 避免注射药物,如需注射,请 确保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
孕育后代:孕妇需在医生的指 导下进行妊娠管理,并采取相 应措施减少传播风险
结论
结论
乙肝是一种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 ,通过接种疫苗和采取预防措施可 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如果已感染乙肝病毒,及时就医并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和治疗
结论
乙肝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但需要注意预防传播给他人 的措施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乙肝科普宣传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乙肝基本知识 乙肝的预防措施 乙肝的处理和治疗 乙肝对生活的影响 结论
引言
引言
欢迎大家来到乙肝科普宣传PPT课 件 今天我们将介绍乙肝的基本知识和 重要预防措施
引言
希望通过这次宣传,提高大家 对乙肝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乙肝基本知识
乙肝基本知识
什么是乙肝:乙肝是一种由乙 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 疾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性 行为和母婴传播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减 少性伴侣的数量
乙肝的处理和 治疗
乙肝的处理和治疗
乙肝的处理:如发现感染乙肝 病毒,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 的建议进行处理
乙肝的治疗:慢性乙肝患者需 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以控制病情发展
乙肝对生活的 影响
乙肝对生活的影响
社交和工作:乙肝患者可以正 常工作和社交,但需要遵守预 防措施,避免传播给他人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1a314a192e45361066f5a3.png)
二、基因组结构和编码蛋白
HBV基因组结构,1979年
•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4%,目 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 我国主要是B和C。
• IFN治疗HBV应答率:A>D,B>C,A、D>B、C基因型是 否影响核苷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
• 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如何治疗?
能治愈吗?
★ 目前极少能治愈! ★ 是可以治疗的! ★ 病毒DNA整合于宿主肝细
胞染色体
谁需要治疗?
不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有以下情况者均需治疗: ★ 肝功能异常。
★ 有明显的肝炎症状:乏力、厌食、黄疸、肝区隐痛不适 等。
★ HBV DNA>103copy/ml)
抗病毒:目前尚无一种能迅速、直接杀死清除乙肝病毒的 药物,最好的抗病毒药物疗效也仅能达到50%左右。目前 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有确切疗效的抗病毒药物 主要有两大类: 干扰素:重组人α-1b干扰素、α- 2a、 α-2b干扰素等。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PCR反应过程
3’
5’
5’
3’
Primers
d.NTPs
Taq 酶
反应组分
变
性
3’ 5’
3’
Taq
5’
3’
退
火
5’
Taq
延
伸
3’
重
复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5’ 3’
5’ 3’
5’ 3’
3’
循环2 4个拷贝
5’ 3’ 5’ 3’
5’ 3’ 5’ 3’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4bd515bd64783e08122b20.png)
具有不同的亚型。各亚型均有共同抗原决定 簇a和两组互相排斥的亚型决定簇d/y和w/r,按不 同组合形式,构成HBsAg 4个亚型,即adr、adw、 ayr、ayw。
亚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并与种族有 关。
治疗 12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HBcAg
HBcAg是磷酸化蛋白质,是内衣壳成分, 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部位的表面。其外表被 HBsAg覆盖,血清中不易检出。 HBcAg在感染 的肝细胞表面表达,是杀伤性CD8+T细胞识别 并清除HBV感染细胞的靶抗原之一。 HBcAg抗 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HBc。抗HBc IgG在血 清中持续时间较长,而抗HBc IgM则提示HBV处 于复制状态。
S治ec疗tion
header
27
DAN疫苗(DNA vaccine)
Sh简eecat介dioenr
致Shee病actdio性enr
S检ec测tion h技ea术der
诊抗断病毒和 防治治疗
DAN疫苗(DNA vaccine)又称基因疫苗或核 酸疫苗,是指将编码某一特定蛋白质抗原的基因 片段插入适当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 质粒,然后经肌肉注射或基因枪技术直接接种到 机体中,宿主细胞摄取质粒后,表达抗原蛋白, 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 答。针对HBV的基因疫苗一般选择HBV C区和S区 为靶点构建质粒,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 和体液免疫应答 ,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
治疗 14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HBxAg
HBxAg为反式激活蛋白,能广泛激活病毒 和细胞的启动子,促进病毒复制或细胞癌基 因的表达,故HBxAg可作为致癌蛋白,与原 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临床上不作为 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
亚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并与种族有 关。
治疗 12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HBcAg
HBcAg是磷酸化蛋白质,是内衣壳成分, 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部位的表面。其外表被 HBsAg覆盖,血清中不易检出。 HBcAg在感染 的肝细胞表面表达,是杀伤性CD8+T细胞识别 并清除HBV感染细胞的靶抗原之一。 HBcAg抗 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HBc。抗HBc IgG在血 清中持续时间较长,而抗HBc IgM则提示HBV处 于复制状态。
S治ec疗tion
header
27
DAN疫苗(DNA vaccine)
Sh简eecat介dioenr
致Shee病actdio性enr
S检ec测tion h技ea术der
诊抗断病毒和 防治治疗
DAN疫苗(DNA vaccine)又称基因疫苗或核 酸疫苗,是指将编码某一特定蛋白质抗原的基因 片段插入适当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 质粒,然后经肌肉注射或基因枪技术直接接种到 机体中,宿主细胞摄取质粒后,表达抗原蛋白, 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 答。针对HBV的基因疫苗一般选择HBV C区和S区 为靶点构建质粒,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 和体液免疫应答 ,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
治疗 14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HBxAg
HBxAg为反式激活蛋白,能广泛激活病毒 和细胞的启动子,促进病毒复制或细胞癌基 因的表达,故HBxAg可作为致癌蛋白,与原 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临床上不作为 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4e04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e.png)
2
血液安全
加强血液安全管理,确保血液及其制品的安全性。
3
性行为保护
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措施,如使用避孕套等。
结论和要点
1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引起肝炎的重要病原体。
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通过疫苗预防,加强预防措施对于控制该病的传
播至关重要。
乙型肝炎病毒的特点
潜伏期长
乙型肝炎病毒的潜伏期可长达 2-6个月,人们可能不知道自己 已被感染。
易感性高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力强,易 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途径传染给他人。
疫苗预防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通过疫 苗预防,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 感染风险。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通过输血、注射毒品、共用针头 等途径,乙型肝炎病毒可以传播 给他人。
3 病毒形态
乙型肝炎病毒为球形颗粒, 直径约为42纳米。
病毒分类
病毒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分为8个基因型, 每个基因型又分为不同亚型。
病毒血型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的存在与否,病毒可以分为 表面抗原阳性(HBsAg)和 表面抗原阴性(HBsAg-)两 类。
病毒变异
在传播过程中,乙型肝炎病 毒会发生基因变异,导致不 同的病毒亚型和突变株的出 现。
性传播
不安全的性行为是乙型肝炎病毒 传播的常见途径,如无保护措施 的性接触。
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 出生时感染的几率较高。
乙型肝炎病毒的症状和并发症
症状 乏力、食欲不振 黄疸、尿液变深 肝区疼痛
并发症 肝硬化 肝癌 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4d110b77232f60ddcca17a.png)
1
2
3
. . . and get long lasting protection.
Baby Shots for Hepatitis B
if the mother has Hepatitis B
Hepatitis B Vaccine
Birth
+ H-BIG
1 - 2 months old
Hepatitis B Vaccine
急性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死亡
慢性携带者
肝硬化
死亡
乙肝
预后
●婴幼儿期感染:近90%转为慢性
●成年人感染:85%以上可痊愈,10%左右转为 慢性
“三部曲”
慢性乙肝
肝硬化
肝癌
10%
10%
免疫性
• 细胞免疫为主
• 保护性抗体——HBsAb (清除体液中的病毒)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 微生物学检查
抗HBc-IgG:凡“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 性
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
可终身阳性
e抗原HBeAg
• 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 • 游离存在于血液中
• 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
• 产生抗-HBe,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HBV的其它生物学性状
• 培养 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细胞培养成功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
阳”)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乙型肝炎》课件
![《乙型肝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5ad0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9.png)
慢性期
经过6个月的感染后,若乙肝病 毒DNA仍然阳性,可能会发展 成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慢性肝 炎和肝硬化。患者可能还会出 现水肿、腹水等并发症。
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 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使用卫生间和厨房用具前洗手。 • 不分享剃须刀、毛巾等日常用品。 • 不和有乙肝病毒的人共用注射器、牙刷等。 • 不通过性接触获得一种性传播的疾病。
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 血清总胆红素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HBcAb IgM)
正常值 < 40 U/ L 5-21μmmol/ L > 10 mIU/ ml 阴性 阴性
治疗方法与药物
利巴韦林
全球乙型肝炎流行情况
乙型肝炎是全球感染人数最多的 病毒性疾病之一,估计有2亿人 感染了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疫苗
目前,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 已经广泛应用,可预防乙型肝炎 的发生和传播。
病毒传播途径
血液接触
输血、注射毒品、使用受污染的注射器、受污 染的器械或用品等可以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 播。
性接触
与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性交可以导致乙型肝炎 的传播。
做好家庭清洁
家庭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 通风,需要定期打扫、消毒。 特别是卫生间、茶几、茶杯、 电视机、空调等位置容易藏污 纳垢,打扫要慎重。
注意个人卫生
家庭成员应该关注自己的个人 卫生,经常洗手,避免接触感 染源。
怀孕期间的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
乙肝阳性妈妈
乙肝阳性妈妈应该注射乙肝免疫 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在出生后 12小时内进行免疫。
《乙型肝炎》PPT课件
《乙肝》ppt课件
![《乙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482a936bd97f192279e9cf.png)
乙肝
内容大纲
Table of Contents
小组成 员及分
工
乙肝
01 02
临床表 现
乙型肝 炎病毒 的生物 学性状
03 04
内容大纲
Table of Contents
乙型肝 炎病毒 的致病 机理
传播途 径及防 治方法
05 06
中医或 中药研 究该病 的进展
思维导 图
07 08
乙型肝炎:是由乙什肝么病是毒乙(H肝BV?)引起的,
乙肝病毒的结构
外膜 核壳 负链DNA 正链DNA
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
传染性HBV 病毒颗粒
传染性HBV 病毒颗粒
DNA
部分双链 聚合酶
DNA
负链DNA
逆转录酶
cccDNA
A(n) mRNA
包裹后的前 基因 mRNA
肝细胞
HBsAg 包膜
2.抗原组成
(1)表面抗原(HBsAg)
在患者血清中HbsAg可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存在:
损伤肝脏本质是人体 清除病毒的免疫反应
免 疫 系 统
治疗
1.治疗原则:三分药治,七分调理 除黄疸或转氨酶显著升高需要卧床休息外,应适量活动,
动静结合。 2.治疗时机 在【转氨酶超过正常的两倍】时,表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
活,开始了与乙肝病毒的排除反应,同时肝细胞表现为炎 症性损伤,此时是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人体免疫 系统配合抗病毒药物一起对抗乙肝病毒,才能取得较满意 的抗病毒效果。在无法确定是否要抗病毒治疗时,建议做 个肝穿刺,就能够确定有没有必要乙肝抗病毒治疗了。
3.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黑猩猩是对HBV最敏感的动物。HBV尚不能在细胞培养中分离及
内容大纲
Table of Contents
小组成 员及分
工
乙肝
01 02
临床表 现
乙型肝 炎病毒 的生物 学性状
03 04
内容大纲
Table of Contents
乙型肝 炎病毒 的致病 机理
传播途 径及防 治方法
05 06
中医或 中药研 究该病 的进展
思维导 图
07 08
乙型肝炎:是由乙什肝么病是毒乙(H肝BV?)引起的,
乙肝病毒的结构
外膜 核壳 负链DNA 正链DNA
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
传染性HBV 病毒颗粒
传染性HBV 病毒颗粒
DNA
部分双链 聚合酶
DNA
负链DNA
逆转录酶
cccDNA
A(n) mRNA
包裹后的前 基因 mRNA
肝细胞
HBsAg 包膜
2.抗原组成
(1)表面抗原(HBsAg)
在患者血清中HbsAg可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存在:
损伤肝脏本质是人体 清除病毒的免疫反应
免 疫 系 统
治疗
1.治疗原则:三分药治,七分调理 除黄疸或转氨酶显著升高需要卧床休息外,应适量活动,
动静结合。 2.治疗时机 在【转氨酶超过正常的两倍】时,表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
活,开始了与乙肝病毒的排除反应,同时肝细胞表现为炎 症性损伤,此时是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人体免疫 系统配合抗病毒药物一起对抗乙肝病毒,才能取得较满意 的抗病毒效果。在无法确定是否要抗病毒治疗时,建议做 个肝穿刺,就能够确定有没有必要乙肝抗病毒治疗了。
3.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黑猩猩是对HBV最敏感的动物。HBV尚不能在细胞培养中分离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 ? 人工被动免疫:
高效价人血清球蛋白( HBIg )
.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
.
HCV 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途径似HBV ? 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 潜伏期: 4-8周 ? 临床上以无症状HCV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
见 ? 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 ? 免疫力不牢固
? 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时出现,是病 情开始恢复的征兆
.
乙肝五项及HBV DNA的临床意 义
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 ( HBcAg ) HBV DNA
.
抗原抗体名称
临床意 义
HBsAg 阳性 感染HBV,结合临床症状诊断 无症状携带者(肝功正常,肝切片异常)
.
HBV 的小球形颗粒
.
HBV 的管形颗粒
.
HBV 的抗原组成
? 表面抗原 HBsAg ? 核心抗原 HBcAg ? e抗原HBeAg
.
? 表面抗原(HBsAg)
?三种颗粒上均有 ?血清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具有抗原性(弱),其抗体HBsAb 为
中和抗体,建立免疫标志 ?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
.
虫媒病毒(Arbovirus)
? 有包膜的单正链RNA 病毒 ? 由节肢动物传播和储存 ? 我国主要的虫媒病毒有乙型脑炎病毒、登
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
乙型脑炎病毒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
.
乙脑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 单正链RNA ? 有包膜 ? 二十面立体对称
-
+
+
-
-
+
-
-
+
-
-
+
+
抗HBc
-
+
+
+
结果分析
HBV 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 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 强,“大三阳”)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 阳”)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
-
-
+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
预防及免疫
?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 人工自动免疫:
? 登革热
发热、骨、关节疼痛 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样症状
?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 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 100ml
? 登革休克综合征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 ,有明显出血倾 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抗HBs 阳性 恢复期 接种疫苗者
抗HBc阳性 HBcAb-IgM: 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 HBcAb-IgG: 低-既往感染;高-急性感染
HBeAg
HBV 在体内复制,血清具有传染性
抗Hbe阳性 疾病恢复期
.
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
HBsA HBeAg 抗-HBs 抗-HBe g
+
-
-
-
+
+
-
.
? 核心抗原(HBcAg)
?存在于Dane 颗粒上 ?血中不能检出(仅存在于肝细胞内) ?抗原性强,其抗体HBsAb ——无中和作用
——IgM —提示HBV正在复制 ——IgG —持续时间长
.
? e抗原(HBeAg )
?游离存在于血中 ?与Dane 颗粒出现平行 ?有抗原性,抗体HBeAb
?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突变株,不产生HBeAg ,不被HBeAb 识别
.
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
.
流行病学
1 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 三带喙库蚊 、致乏库蚊、白纹伊蚊
2 传染源 :已感染的家畜、家禽 3 最重要中间宿主或扩散宿主 ------ 幼猪 4 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
? 80~90% 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 华南地区6~7月,华北地区7~8月,东北地
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 ? 乙脑呈高度散发性
.
致病机制
?
蚊
?
动物
动物
?
蚊
.
致病机制
带毒蚊虫叮咬 少量入血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 结内增殖
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 增殖
二次病毒血症 突破血脑屏障
顿挫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
.
乙脑的预防
? 灭蚊防蚊----关键 ? 人群免疫----乙脑疫苗 ? 幼猪免疫----乙脑疫苗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
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 亲嗜性,引起肝脏炎症的病毒 。
.
? 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 甲,乙,丙,丁,戊,己,庚及 TTV 型 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甲, 乙,丙,戊 4 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
.
肝炎病毒
? 甲型与戊型肝炎病毒——消化道传播 ? 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血液途径传播 ? 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 ? 已型肝炎病毒(HFV ) ? 庚型肝炎病毒(HGV ) ? TT 型肝炎病毒(TTV )
.
致病性
? 传染源 患者或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
? 传播途径 1.性接触和密切接触 2.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 3.母婴传播 4.医源性传播
--不严格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 --针刺、纹身等
.
易感人群:
母亲为 HBsAg 阳性的新生儿 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 其他人员 肾透析的患者、血友病患者 HBsAg 阳性患者的配偶和子女 同性恋、异性恋、静脉药瘾者
.
临床意义
? 我国约有40%-60% 人群曾受到过HBV 的感染 ? 临床类型:
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 重症肝炎 肝外表现:发热、皮疹、血管炎等
.
免疫性
? 抗-HBs:一般于感染后4~5月阳转,持续 6个月或数年,是保护性抗体
? 抗-HBc:一般于感染后3~5周阳转,无保 护作用,IgM 可作为急性乙肝的诊断指标, IgG 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
.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 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热 ? 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
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
.
流行病学
? 储存宿主:人和灵长类动物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 传播媒介: 伊蚊
.
致病机制
带毒伊蚊叮咬
网状内皮系统增殖 病毒血症
普通型 出血/休克型
.
临床表现
.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
.
电镜下的 HBV
.
丹麦人颗粒
.
核心:双股环状DNA 和DNA 多聚酶 内衣壳:蛋白质,主要为核心抗原(HBcAg)
HBeAg 也产生于内衣壳 外衣壳:类似包膜,脂质双层结构及蛋白质
蛋白质由病毒编码 (HBsAg, PreS1,PreS2)
高效价人血清球蛋白( HBIg )
.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
.
HCV 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途径似HBV ? 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 潜伏期: 4-8周 ? 临床上以无症状HCV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
见 ? 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 ? 免疫力不牢固
? 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时出现,是病 情开始恢复的征兆
.
乙肝五项及HBV DNA的临床意 义
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 ( HBcAg ) HBV DNA
.
抗原抗体名称
临床意 义
HBsAg 阳性 感染HBV,结合临床症状诊断 无症状携带者(肝功正常,肝切片异常)
.
HBV 的小球形颗粒
.
HBV 的管形颗粒
.
HBV 的抗原组成
? 表面抗原 HBsAg ? 核心抗原 HBcAg ? e抗原HBeAg
.
? 表面抗原(HBsAg)
?三种颗粒上均有 ?血清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具有抗原性(弱),其抗体HBsAb 为
中和抗体,建立免疫标志 ?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
.
虫媒病毒(Arbovirus)
? 有包膜的单正链RNA 病毒 ? 由节肢动物传播和储存 ? 我国主要的虫媒病毒有乙型脑炎病毒、登
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
.
乙型脑炎病毒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
.
乙脑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 单正链RNA ? 有包膜 ? 二十面立体对称
-
+
+
-
-
+
-
-
+
-
-
+
+
抗HBc
-
+
+
+
结果分析
HBV 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 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 强,“大三阳”)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 阳”)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
-
-
+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
预防及免疫
?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 人工自动免疫:
? 登革热
发热、骨、关节疼痛 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样症状
?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 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 100ml
? 登革休克综合征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 ,有明显出血倾 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抗HBs 阳性 恢复期 接种疫苗者
抗HBc阳性 HBcAb-IgM: 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 HBcAb-IgG: 低-既往感染;高-急性感染
HBeAg
HBV 在体内复制,血清具有传染性
抗Hbe阳性 疾病恢复期
.
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
HBsA HBeAg 抗-HBs 抗-HBe g
+
-
-
-
+
+
-
.
? 核心抗原(HBcAg)
?存在于Dane 颗粒上 ?血中不能检出(仅存在于肝细胞内) ?抗原性强,其抗体HBsAb ——无中和作用
——IgM —提示HBV正在复制 ——IgG —持续时间长
.
? e抗原(HBeAg )
?游离存在于血中 ?与Dane 颗粒出现平行 ?有抗原性,抗体HBeAb
?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突变株,不产生HBeAg ,不被HBeAb 识别
.
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
.
流行病学
1 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 三带喙库蚊 、致乏库蚊、白纹伊蚊
2 传染源 :已感染的家畜、家禽 3 最重要中间宿主或扩散宿主 ------ 幼猪 4 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
? 80~90% 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 华南地区6~7月,华北地区7~8月,东北地
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 ? 乙脑呈高度散发性
.
致病机制
?
蚊
?
动物
动物
?
蚊
.
致病机制
带毒蚊虫叮咬 少量入血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 结内增殖
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 增殖
二次病毒血症 突破血脑屏障
顿挫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
.
乙脑的预防
? 灭蚊防蚊----关键 ? 人群免疫----乙脑疫苗 ? 幼猪免疫----乙脑疫苗
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
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 亲嗜性,引起肝脏炎症的病毒 。
.
? 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 甲,乙,丙,丁,戊,己,庚及 TTV 型 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甲, 乙,丙,戊 4 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
.
肝炎病毒
? 甲型与戊型肝炎病毒——消化道传播 ? 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血液途径传播 ? 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 ? 已型肝炎病毒(HFV ) ? 庚型肝炎病毒(HGV ) ? TT 型肝炎病毒(TTV )
.
致病性
? 传染源 患者或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
? 传播途径 1.性接触和密切接触 2.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 3.母婴传播 4.医源性传播
--不严格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 --针刺、纹身等
.
易感人群:
母亲为 HBsAg 阳性的新生儿 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 其他人员 肾透析的患者、血友病患者 HBsAg 阳性患者的配偶和子女 同性恋、异性恋、静脉药瘾者
.
临床意义
? 我国约有40%-60% 人群曾受到过HBV 的感染 ? 临床类型:
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 重症肝炎 肝外表现:发热、皮疹、血管炎等
.
免疫性
? 抗-HBs:一般于感染后4~5月阳转,持续 6个月或数年,是保护性抗体
? 抗-HBc:一般于感染后3~5周阳转,无保 护作用,IgM 可作为急性乙肝的诊断指标, IgG 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
.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 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热 ? 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
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
.
流行病学
? 储存宿主:人和灵长类动物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 传播媒介: 伊蚊
.
致病机制
带毒伊蚊叮咬
网状内皮系统增殖 病毒血症
普通型 出血/休克型
.
临床表现
.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
.
电镜下的 HBV
.
丹麦人颗粒
.
核心:双股环状DNA 和DNA 多聚酶 内衣壳:蛋白质,主要为核心抗原(HBcAg)
HBeAg 也产生于内衣壳 外衣壳:类似包膜,脂质双层结构及蛋白质
蛋白质由病毒编码 (HBsAg, PreS1,Pre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