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

调查项目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

1 编制说明

根据吉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法要求,为满足普查野外调查和内业统计需要,规范项目调查标准,提高调查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参照《吉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结合普查涉及的调查项目制定。

2 技术标准

2.1 地理信息因子

2.1.1坐标系统

采用北京54平面坐标系,普查用的GPS统一转换为该坐标系。吉林省WGS84坐标系转北京54平面坐标系参数为:a=-108、f=0.0000005、x=1.0、y=-129.4、z=-48.2;中央子午线:21带选123,22带选129。

2.1.2 地形图

采用五万分之一比例尺地形图为普查用标准地形图。可根据野外作业需要放大至1﹕25000。调查时填写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图幅号,填写形式为“11-52-6-甲”。

2.1.3地理坐标

按五万分之一地形图表示方法,记载现地采集的GPS坐标值。纵坐标填写7位数,横坐标填写8位数,均记载到1m。如:纵距4832625,横距22468532。

2.1.4海拔高

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记载现地量测值,以米为单位,记载到1m。

2.2 地形因子

2.2.1 地貌

地貌划分为4级,见下表。

地貌类别及代码表

2.2.2 坡向

指小班或标准地的地面朝向,分为9个坡向。划分标准及代码见下表。

坡向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2.2.3 坡位

分脊、上、中、下、谷、平地、全坡7个坡位。划分标准和代码见下表。

坡位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2.2.4 坡度

坡度分为Ⅵ级,划分标准和代码见下表。

坡度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2.3 土壤因子

2.3.1土壤名称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确定,记载调查点的土类。

土类名称代码表

2.3.2 土壤及腐殖质厚度

土壤厚度:记载土壤的A+B层厚度,当有BC过渡层时,应为A+B+BC/2的厚度。

腐殖质厚度:记载土壤的A层厚度,当有AB层时,应为A+AB/2的厚度。

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等级及代码表

2.4林分调查因子

2.4.1最小区划面积及调查统计单位

以公顷为调查和统计单位,一般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树种的最小区划面积1hm2,珍稀、濒危树种和古树名木最小区划面积0.1hm2,其它树种和品种最小区划面积0.5hm2。

2.4.2 权属

调查记载种质资源树种的土地权属林木权属,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

土地及林木权属代码表

2.4.3 起源

起源分天然和人工两大类。

1)天然林:指由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包括冠下造林和“人天混林分)或萌生形成的林分;

2)人工林:指通过植苗(包括植苗、分殖、扦插)、直播(穴播或条播)、飞播(包括飞播或模拟飞播造林)方式形成的林分,包括人工林采伐后萌芽形成的林分。

起源代码表

2.4.4 林种

吉林省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根据经营目标将森林分为2类、5个林种、23个亚林种,具体见下表。本次普查填写亚林种。

林种分类系统及代码表

2.4.5 调查树种、优势树种与树种组成

2.4.5.1 调查树种

指本次普查《初列树种名录》规定的树种及新发现的树种、品种。

2.4.5.2 优势树种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树种为优势树种。

实测标准地按株数组成比例确定,株数占总株数最多的树种为优势树种。

经济林、灌木林按株数或丛数比例确定,株数或丛数占总株数或丛数最多的树种为优势树种。

2.4.5.3 树种组成

乔木林按十分法确定树种组成。复层林应分别林层,按十分法确定各林层的树种组成。

2.4.6 龄级、龄组

有林地的龄级与龄组根据主林层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确定。各树种(组)的龄级期限和龄组的划分标准见下表。

优势树种(组)龄组划分表

注:飞播造林同人工林。

龄组代码表

2.4.7 郁闭度和覆盖度

1)郁闭度:标准地内乔木树冠垂直投影覆盖面积与标准地面积的比例,采用对角线截距抽样或目测方法调查,记载到小数点后二位。

2)覆盖度:标准地内灌木树冠垂直投影覆盖面积与标准地面积的比例,采用样方实测或目测方法调查,记载到小数点后二位。

郁闭度和覆盖度等级:郁闭度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覆盖度划分为密、中、疏三个等级。

郁闭度、覆盖度等级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2.5 生境调查因子

2.5.1 森林结构

2.5.1.1 群落结构

群落结构划分为3类,划分标准及代码见下表。

群落结构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2.5.1.2林层结构

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复层林的划分条件是:

1)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不少于30m3;

2)主林层、次林层均高相差20%以上;

3)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4)主林层郁闭度不少于0.30,次林层郁闭度不少于0.20。

林层结构代码表

2.5.2 生长情况

根据林分生长情况,划分为3级,按好、中、差填写。

生长情况代码表

2.5.3 结实情况

根据树木结实情况,按多、中、少、无填写。

结实情况代码表

2.5.4 天然更新

天然更新等级根据幼苗各高度级的天然更新株数确定。确定等级时,高度级的株数不够等级标准时,株数可加到下一级高度合并确定。

天然更新等级评定标准与代码表单位:株/h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