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民《谁家黄花儿次第开》阅读练习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家黄花儿次第开

张树民

黄花儿,又称萱草,在我国南北方皆有广泛种植,性强健,耐寒,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又耐半荫,对土壤选择性不强,但以富含腐殖质、湿润的土壤为宜。

黄花儿的开花时节,是缤纷的初夏时光,花期要持续三个月以上。它花开时为橙红色,或黄红色,由于黄色分量重,习惯上称“黄花儿”。开花时节,一丛弯叶碧绿,细长叶子中间生出数枝花梃,一枝花梃上顶着几个花苞。花苞逐渐裂开,从中闪出娇嫩的橙黄。人还没注意,花就大开了。盛开的黄花,非常迷人,有纯朴村姑的笑靥之美。

年少时,我并不欣赏它的美,只知道它可以采来吃。它的花蕾像一根根针,挺直饱满,细长的茎擎托住一朵朵艳丽的黄花,盛开在夏日的时光里。于夏日坦荡如垠的大平原之上赏黄花比较壮观,一片片金黄夺了眼睛,那里的花势像一方方军阵,气迈奔放;大地原野莽莽沃沃,不见其阔,而是给它做了背景,愈发显示出了它气色的笃实和乐观开朗的力量。

家乡人的庭院里、水井旁,勤劳的农人均爱见缝插针,种几墩黄花儿,图的是不闲空地,又吃得顺心如意。“黄花儿鸡蛋汤”,为豫东南城乡餐桌上必备的一道汤,中午吃了卤面或者大米干饭,再来一碗清香四溢的黄花儿鸡蛋汤,那味道真是美极了。

老辈人还爱讲故事,时常在饭桌上讲黄花儿为何叫黄花儿的传说。

相传,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起义前家境贫寒,又身染疾病,全身浮肿,不得不以乞食度日。一日,有位姓黄的妇人蒸些萱草花,送给陈胜。陈胜饥寒交迫,见萱草花香气扑鼻,便狼吞虎咽,吃完后赞不绝口:“好吃,好吃!”不久,陈胜发现自己身体舒坦多了,浮肿渐渐消退了。陈胜称王之后,感激黄母恩情,将她请进宫廷盛宴之中,陈胜对无数佳肴珍馐毫无食欲。黄母见状,又蒸来萱草花,陈胜端起碗,谁知更难咽下,连说:“味不及当年。”黄母说道:“饥饿之时,萱草无异于山珍海味,吃腻了鱼肉之后,萱草堪似良药苦口。”陈胜听后羞得跪地而拜。于是,为了惩戒自己忘记了忧困,下令将此草命名“忘忧草”,又以妇人之黄姓,遂称萱草为“黄花菜”。

这个故事自然是乡俚之言,未免牵强附会,但历代先贤早已对它情有独钟。《诗经·卫风·伯兮》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背”与“北”相通,指母亲住的北房,全句意为: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使她没有忧愁呢?故而母亲住的屋子又称萱堂,并且古人常常以萱草代替母爱,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诗》这样吟咏:“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宋代词人叶梦得也有“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这是对母亲的写照。

母亲就是故乡的一株黄花菜,她把所有的幸福都开放在儿女的生活中啊!

在我最初的意识里和印象中,我真的不知道黄花菜的学名就是萱草,只是固执地认为,萱草只适宜生在乡野的。近读古典诗词才知大谬,萱草不仅仅是乡村的恩宠,而且具有高贵的气质和丰满的形象。唐代韦应物“何人树萱草,对此郡斋幽”,明代高启“幽花独殿众芳红,临砌亭亭发几丛”,说的都是高舍华堂处的萱草,散发着贵族气息。

萱草入诗入文,是书面语,其实,它还有很多个通俗的名字,传世的“忘忧草”、“宜男草”、“金针花”、“疗愁”等。黄花儿可入药,《本草求真》谓:“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民间验方中,它的花儿、苗儿皆为药,既可内服,又可外敷;外敷可治痄腮、乳腺炎,但用量每次不得超过30克。现代医学还证实,萱草根对治疗血吸虫病、肺结核,也有实际效果。

“黄花儿”真乃仁者,太体贴人了。

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植物学的术语对黄花儿的生长习性作总体介绍,并配以拟人的手法,赋予人的性情,使文章开篇便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

B.“人还没注意,花就大开了”一句,运用夸张的写法,表现黄花儿开得迅速,以至于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也突出了它不事张扬的个性。

C.第三段,描写对黄花儿的观赏,由点及面,由近及远,由形到神,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花儿展示给人们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D.黄花儿以它高贵的气质和丰满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历代先贤早己对黄花儿情有独钟,写下了大量的吟咏黄花儿的诗句。

1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划线句的含义。

15.大量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概括其表达效果,再选择三处分析其具体作用。

【答案】

13.B

14.黄花儿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全身心为人类服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对黄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5.表达效果: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意境美,使文章语言优美,吸引读者。分析:①引用关于陈胜的传说,介绍黄花儿名称的由来及豫东南以黄花儿为食的习惯;②引用《诗经·卫风·伯兮》诗句展现黄花儿的文化内涵,表达对母爱的赞美之情;③引用《本草

纲目》的内容,介绍黄花儿的药用价值,说明黄花儿浑身是宝。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运用夸张的写法”分析不正确。“人还没注意,花就大开了”只是客观的叙述黄花儿开的迅速,表现了黄花儿不张扬的特点,并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故此题答案为B项。

1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所考查的句子放置于原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本题所考查的句子在文章结尾处,是文章的总结句,因此需要结合上文思考。上文引用《本草纲目》中的内容,重点写了黄花儿的药用价值,画线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仁者”是对黄花儿药用价值的概括,而“体贴人”则是说黄花儿浑身是宝,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人类。表达出作者对黄花儿的赞美之情。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散文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重点考查散文中的引用手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找到文中使用引用的内容,分析是哪一类引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引用的作用。本文中引用的内容较多,有传说,有诗句,还有古籍,传说引用了陈胜吃黄花儿的经历,告诉读者黄花儿名称的由来;诗句有《诗经·卫风·伯兮》中的“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以及孟郊的《游子诗》和叶梦得的诗句,说明萱草是“对母亲的写照”;古籍主要引用了《本草纲目》中的内容,介绍的是黄花儿的药用价值。考生解答时先概述引用的效果,再结合引用的例子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

第3小题考查文章中引用的作用。引用诗句的作用一般有: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意境美,使文章语言优美,吸引读者等;引用史料的作用一般有,增加文章的真实性,侧面证明作者的观点,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等;引用传说的作用一般有: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使文章文风亲近自然,易于被大家接受,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