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教案 甲午战争

教案 甲午战争

教案甲午战争教案标题:甲午战争教案目标:1.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掌握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甲午战争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提问学生对甲午战争的了解程度,引导他们思考与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起因,包括中国与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冲突;2.详细讲解甲午战争的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事件;3.分析甲午战争的结果,包括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和对中国的影响。

三、活动与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3.全班讨论:引导全班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小组辩论:将学生再次分组,让他们分别扮演中国和日本代表,就甲午战争的起因和结果进行辩论;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甲午战争中的重要人物,通过对话的方式再现历史场景。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总结甲午战争的重要性和影响;2.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甲午战争场景;2.甲午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活动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评价学生对甲午战争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如对中国的民族意识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2.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研究项目,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某个方面或相关事件。

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阅读教材p16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2.阅读教材p16-17页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3.《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三、教师精讲点拨:(一)、黄海大战:1.根据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的经过、黄海大战的结果、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

2.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授课课题】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授课老师】余海棠【授课班级】八(3)班【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PPT);小组合作法;问答法【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和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民族英雄、《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战争;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视频导入教师出示图片教师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心智、动人心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翻开课本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两则材料教师出示图片一、甲午中日战争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一目找出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时间、地点、过程与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提问: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日本。

目的是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甲午中日战争》篇1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黄海海战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

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

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

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

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

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

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

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蓄谋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

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

初中历史甲午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甲午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甲午战争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二、甲午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三、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掌握其过程和结果;
2. 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到国家的强大与弱小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

二、授课(30分钟)
1. 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以及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2. 学生观看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了解甲午战争时期的人物和场景;
3. 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总结(10分钟)
老师对甲午战争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四、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甲午战争的读后感和对这段历史的思考。

教学反馈:
学生通过写作方式表达对甲午战争的了解和思考,老师评阅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反馈。

甲午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甲午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甲午战争的惨痛教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奋发向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结果。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甲午战争的惨痛教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甲午战争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甲午战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甲午战争有什么了解?引发学生对甲午战争的思考。

2. 课堂讲解(1)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介绍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清政府腐败、军事实力薄弱、民族矛盾尖锐等。

(2)甲午战争的战争过程讲解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等。

(3)甲午战争的结果分析甲午战争的结果,如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赔款割地等。

3. 小组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2)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4.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认识甲午战争的惨痛教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甲午战争。

(2)撰写一篇关于甲午战争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合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甲午战争的理解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历史考试,检验学生对甲午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授课课题】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授课老师】余海棠【授课班级】八(12)班【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PPT);小组合作法;问答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2)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3)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4)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2、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图片与故事导入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闻家骅,1899年-1946年),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1945年12月1日,昆明爆发“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为死难者书写挽词,并撰写《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真相。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教师:请问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部编本07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部编本07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态度情感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的爱国精神,体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学习重难点A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内容。

B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条约的影响。

学法指导独立完成预习任务,时间在10分钟左右课前预习探究自学指导阅读教材内容,作好标记,清除障碍。

梳理本课知识点,小组代表展示。

质疑问难:预习导航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挽联是哀悼谁的/2、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3、了解黄海大战的简单经过。

4、《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

课堂导知识梳理自学梳理小组展示梳理、交流、解读本课知识点。

学学以致用合作交流A1、说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目的。

2、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什么?4、《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B5、讨论: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达标训练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2、年月,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程度。

3、黄海大战中,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4、连线搭配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1860年《马关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包括库页岛)1895年《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5、李鸿章创办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A、朝鲜战场上B、黄海战役中C、威海卫战役中D、辽东战役中6、《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款是()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B、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7、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主要的原因是()A、将领贪生怕死B、日军强大C、兵卒无士气D、清政府腐败8、说说看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当你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识读教材的《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制作表格等,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相关历史视频,揭露日本列强在侵略过程中的种种罪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通过《马关条约》内容的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先一起来欣赏闻一多先生的一首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同学们知道这里的“夏日”喻指哪个国家吗?台湾又是怎样离开祖国母亲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起走进那段沉痛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制造衅端,战争一触即发。

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直接原因;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甲午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造成的,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的程度。

但是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的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让我们看到了不屈的民族魂,民族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法学法:资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现今中日关系的焦点是什么?生:略多媒体展示钓鱼岛主岛图片师: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日本觊觎中国领土由来已久,中国近代历史就可证明。

同学们在七年级语文里学过《我的本命年》这一课,知道了天干地支纪年法,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天干地支纪年的哪一年吗?生:略师:今年是甲午年,在120年前的那年,日本就曾发动了一起侵略中国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场硝烟弥漫,充满悲情的甲午中日战争。

新课教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多媒体展示材料:《天皇御笔信》(1867年)和“大陆政策”师:从《天皇御笔信》(1867年)你能看出日本的什么想法?生:略师:《天皇御笔信》能充分反映日本想称霸世界的野心,从日本的“大陆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其实现野心的重要一步,为此日本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准备,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台湾,虽未得逞,但却尝到了甜头。

特别是中法战争造成的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更加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于是加紧扩军备战。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中日甲午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背景及经过。

2.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2. 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图片中所揭示出的信息。

Step 2:讲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15分钟)1. 解释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1874年,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1884年日本占领琉球,企图进一步占领台湾。

中国政府未能坚决应对,导致中日之间矛盾加剧。

2. 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索:1884年,日本侵略台湾并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中日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点,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Step 3:讲解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20分钟)1. 介绍战争爆发后的战况:1884年8月,中国决定派兵保卫台湾。

双方在平潭海域爆发了海战,中国军队被日本军队击败,台湾被日本占领。

2. 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机:中国军队虽然起初处于不利境地,但随着抗战的继续进行,中国军队逐渐与日本军队形成了相对均势,最终促使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Step 4: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2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2. 展示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并得出结论。

3. 汇总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交流,汇总总结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Step 5:小结(5分钟)通过问题回答的形式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例如:“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如何?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有哪些?”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和感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实力迅速发展,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的欲望十分强烈。

而且日本自古以来便觊觎朝鲜半岛,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不少人士都大力鼓吹“征韩论”。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随后列强纷至沓来,到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缔结,朝鲜的门户全面开放,从此引发了朝鲜深重的民族危机。

全琫准(1854年~1895年),是朝鲜西南部全罗道古阜郡人,自小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他,深刻地体会到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对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认识到推翻朝鲜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的必要性,很早就萌发了反抗的意识。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赛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赛课获奖教案_0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回顾已学知识,知道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2.观看视频,再现甲午战争的过程;列举感受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3.识记《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与它的内容,分析、归纳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研读史料,知道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5.分析图表,了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简析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6.自主学习,讲述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概况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1.本课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研读史料、图表法、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从教科书、课外读物及有关视频(如《甲午战争,余音回荡》)中收集有关本课题的资料。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准备好相配套的图册。

四、教学过程中国失败(2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列出表格总结过程。

(3 )请同学们看书本P93页的资料:重点讲解黄海战役中邓世昌的英雄事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 )结合图文补充讲述威海卫战役、旅顺大屠杀、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概况呈现台湾民众抗日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书本P94图8-11台湾军民在新竹痛(2)对照左图,填写右表中19 世纪末列强的租借地、势力范围。

(区分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定义)引导学生观看书本P94《时局图》(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a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b “门户开放” 政策的内容是什么?c. “门户开放”狂潮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正是由于掀起这一狂潮,才有后来的戊戌变法、义和团的运动,也才上演八国联军侵华的悲剧。

所以打好这块内容的基础,能让学生对此时的中国有更清楚的认识,便于对以后知识的理解看图册找出各列强在中国的租借看书自主学习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中日甲午战争优秀教案

中日甲午战争优秀教案

中日甲午战争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场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从现实的角度看,这场战争时刻让国人警钟长鸣。

历史问题现实化,现实问题历史化,让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叙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理解《马关条约》的危害,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看懂《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掌握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2)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归纳说出其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中日甲午战争是因日本对外扩张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导致其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以增强历史使命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本节课的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1899~1946)
(1)中日甲午战争背景和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1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1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3 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朝的概况等基础知识;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列举、图示等方法,去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全过程;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主要事迹及分析相关史实,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进而掌握如何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其本质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对外扩张而一手挑起来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提问简单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

复习:①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是哪几个国家制造了这一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②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沙俄;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③收复新疆的是清朝哪一位爱国将领?左宗棠)教师导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由此积极对外扩张,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甲午战争教案【新】

甲午战争教案【新】

《甲午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②整理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片和资料的分析,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原理;通过分组讨论与辩论,培养学生资料搜集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启示,《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布置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多媒体直观教学,补充教学图片和文字材料,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3、通过比较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教学逐步深入。

4、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辩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由《甲午风云》录像片段、甲午战争示意图、邓世昌像等组成)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甲午战争教案

甲午战争教案

甲午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 掌握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3. 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甲午战争的起因a. 晚清国力的衰退;b. 外国列强势力的侵占;c. 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2. 甲午战争的过程a. 前期外交谈判的失败;b. 甲午海战的爆发;c. 甲午战争的陆战与海战;d. 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3.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a. 启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b. 彻底震动了中国政府和社会;c. 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d. 加深了中国人对外国列强的认识;e. 引发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兴起。

三、教学过程1. 初始活动让学生观看一段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影片片段,激发学生对该历史事件的兴趣。

2.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并概括甲午战争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氛围。

3. 课堂讲解3.1. 授课教师详细讲解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注重解释和演示关键事件和人物。

3.2. 结合教材和教辅资料,讲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4. 分组讨论与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认真研读相关文献,就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然后展示讨论结果。

5. 总结归纳由学生担任小组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6. 课堂练习设置选择题、问答题等不同形式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扩展7.1. 增加有关甲午战争的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7.2. 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场面。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辅资料;2.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资料;3. 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文献、图片和影片。

五、教学评价通过听课、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战争的性质及结果。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国干涉还辽。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学习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争夺殖民地高潮这一背景下爆发的,日本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它是日本统治者推行扩张政策、蓄谋侵略中国的一个步骤;通过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学习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激发学生对侵略暴行的愤恨,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中日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列强获得了在华建厂权,而且,大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迫使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具有很强政治奴役性的借款协定。

由此,列强不仅实现了对华资本输出的愿望,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和中国的惨败,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瓜分中国一事被列强提上日程,很快地,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各列强都想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和利益。

因此,他们为了各自的侵略目的,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

他们的态度与目的不仅有利于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而且,也影响了《马关条约》内容的执行。

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重点。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学习这一内容,将会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严重性。

所以《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本课又一重点。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大大加深”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学生对此不易理解。

学生在理解条约的一影响时,很难将条约的签订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成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特点联系起来,而资
本输出将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控制,加深被掠夺地区的殖民地化。

所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教师适当介绍日本经济发展情况和“大陆政策”,使学生认清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甲午战争前的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形势,使学生理解列强为何对日本侵华会采取纵容或默许的态度,分析列强“调停”的目的及失败的原因。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中的两段引文、甲午战争前李鸿章对驻朝清军的命令、李鸿章和慈禧在战争爆发后的政策,预测甲午战争战局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落后、清廷的腐败是中国战败的关键。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三个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课内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析、讨论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引导学生就本课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理解这些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手段:教学用具: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flash动画;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回答:近代侵略中国最凶恶的国家是哪一国家?回忆边疆新危机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情况。

由此,导入新课。

二、战争爆发的背景
引导学生回忆日本何时以何种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带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根据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日本自然环境等因素,分析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教师利用史料让学生分析日本统治集团采取的解决方式并简要介绍其“大陆政策”。

教师提供的史料: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

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垂手而得矣。


引导学生回忆此时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形势,阅读书中提到的各列强欲通过日本侵华获得的利益,使之理解为何西方列强采取纵容或默许态度。

并分析列强“调停”的本质和“调停”失败的原因。

强调日本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设下圈套,欲促成中日冲突。

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线。

让学生阅读书中有关“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引文、“礼部右侍郎志锐的奏折”的引文、有关李鸿章对驻朝清军统帅的命令的补充材料、战争爆发后慈禧的态度、李鸿
章的政策,由学生预测战局的发展。

使学生认识到:清廷的腐败必将导致战争的失败。

二、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利用《甲午战争》flash动画讲解战争经过,并在讲解过程中介绍清政府对敌进攻策略的错误判断。

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回答:李鸿章是如何将其避战求和的政策贯彻与战争的始终的,这一政策的执行,对战争有什么影响?
让学生阅读文中关于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的补充材料,激起学生对侵略军的愤恨。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播放有关签订《马关条约》的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日方的咄咄逼人与中方的忍辱求和。

让学生回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与《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对比,并逐条分析条约将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在分析条约的影响时,要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世界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特征入手分析。

四、三国干涉还辽
引导学生回忆初三世界史所学内容,俄国一直垂涎中国东北;1892年俄、法签订条约结为盟国;德国在太平洋地区占有一些岛屿,不乐见日本在远东势力的强大。

使学生认识到:三国干涉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其根本目的在与维护自身的在华利益。

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利用书中《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形势图》讲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的经过。

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台湾军民抗日斗争的补充材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分析、讨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列强对日本侵华所采取的态度、清政府对战争采取的政策、预测战局的发展、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活动,提供与教学有关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材料,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的"大陆政策"
2.国际形势及列强的态度
3.国内形势及清政府的态度
二、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1.战争的爆发
2.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3.战争的两个阶段及主要战役
4.战争的性质及结果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主要内容和影响
2.三国干涉还辽
四、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
2. 丘逢甲、徐骧组织抗日义军
3.台湾保卫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