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摘要: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与数学知识体系构建有着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与思维习惯的重要时期,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传授数学知识,在课堂内容讲解过程中渗透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习惯,是摆在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探讨小学低年级数学思维的培养这一课题,具有一定参考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科学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先决条件,教师应强调明确当前教学目标,选取相应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最终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情景创设环节,应注意情境细节与问题形式,保证课堂信息内容完整集中,目标不应分散,保证学生的关注重点在知识情景之中。以下面这道应用题为例:梅山小学2年1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18人,问女生共有多少人?教师可从本班实际出发,先进行班级报数活动,让学生直观了解到本班学生总数,然后再让班级内的男生先报数,让学生根据本班学生与男生总

数尝试计算本班女生总数,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女生进行报数,让学生直接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全班人数与男、女生群体人数三者的相互关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形象化理解抽象问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活泼好玩,学习过程受直观感性的影响更大,而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对于理性认知的树立必不可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尊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整体特征,注重引导学生从对问题的直观感性认识过度到客观理性认知,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方式去学习数学知识、处理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科学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于具体形象问题的理解,将此类问题上升到抽象思维范畴,通过一定的数学问题转化思维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小学一年级10以内加减运算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定数量的水果,让学生将算式中的数字与水果相对应,这是数学问题具体形象化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这种形象化的方式进行演算得出结果。以此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理解、掌握10以内加减法内在的运算规律,形成抽象化的运算法则概念,通过多次联系逐渐牢固掌握运算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育突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更是强调快乐学习的理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活动手段的多样性,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关注点始终在教师的授课内容当中,让学生乐于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高自主学生能力,尽早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以小学一年级数学图形教学中的“拼拼搭搭”课程为例,课堂上教师可首先向学生展示各种几何模型,带领学生了解数学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从自身兴趣出发用几何模型拼搭形状,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内,进行几何知识的学习,以分组游戏的形式进行拼搭活动。这样的教学形式,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乐于倾听教师的课堂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关于几何图形的直挂感受,对于立体模型的了解认知更为深入,能够有效地思考几何图形的差异特征与内在联系,为培养归纳总结知识内在特性与一般性规律的数学思维打下了基础。

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学内容能够依托大量实践活动展开。因此,在培

训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塑造。在课堂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安排主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内容的探索,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进行动手演示与测量,根据提示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让学生在实践动手过程中培养数学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解决办法。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数的组成”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学习小组,提出“5加几”之类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使用小棒教具进行答案的摆放,并引导小组内部对摆放方法与结果进行探讨,教师给予点评,带领学生对摆放中的新的总结进行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知识拓展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计算的方法。还应该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上对学生加以培训,即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由点及面,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变成自身能力。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迁移就是,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由此可见,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所在,没有认知,知识迁移将无从谈起。在已有的

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关联点是重中之重,只有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学生才能将知识进行迁移。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抽象问题形象化、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知识拓展能力等角度探讨了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推动教学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晶合.小学中低年段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李玉平.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考试周刊,2011,(75):96-97.

[3]赵雪.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4]刘修兴.基于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培养的一致性分析[J].新课程,2015,(07):1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