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灌渠设计和优化计算

合集下载

第8章-雨水管网设计和计算

第8章-雨水管网设计和计算
(10.5)
—— 降雨历时(min); 待定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各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比较普遍地采用下列修订暴雨强度公式:
i
A1 C lg TE ) (t b)n
式中, i —— 设计暴雨强度(mm/min);t —— 降雨历时(min); TE —— 设计重现期(a);A1, C, n, b —— 待定参数。
图10.7 地面集水时间和流经距离的关系
折减系数m: (续) 根据实验和工程经验,折减系数或容积利用系数m取值如下: 地下暗管,m=2,明渠,m=l.2; 在陡坡地区,采用暗管时,m=1.2~2。 m与降雨最大峰值位置有关,见表10.5。
10.2.3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一般城市的雨水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 在整个汇水面积上能产生全面积的径 流, 称为完全径流。实际地面径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称为推理公式。
式中 q―降雨强度(L/s.ha); i―降雨强度(mm/min)。
在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中, 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5 min、10 min、15 min、20 min、 30 min、45 min、60 min、90 min、120min等9个历时数值, 特大城市可以用到 180min, 或更长时间。
(4) 暴雨强度频率(续)
当对应于特定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频率越小时, 该暴雨强度值越大。
当每年取一个数据组成统计序列时, n为年数, 频率值Fm称为“年频率” ;
当当每年取多个数据组成统计序列时, n为数据总个数, 频率值Fm称为“次 F(m 数 )nMm频M率1”(。10.3) 年式中频率M和为每次年频选率取统的称雨为样经数验。频率, 计算公式为
如果汇水面积由径流系数不同的地面组合而成,采用平均径流系数法,平

雨水管渠的设计

雨水管渠的设计

折减系数m值的确定
按极限强度法计算的重力流雨水管道存在 空隙容量。
折减系数m实际是苏林系数与管道调蓄利 用系数两者的乘积。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议:暗管m=2.0, 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m=1.2~2.0。
径流系数的确定
径流量
降雨量
影响因素: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 建筑密度的分布、路面铺砌、降雨历时、暴 雨强度、暴雨雨型等
当排洪沟穿越防洪堤时,应在出口设置 涵洞。
联结段
尽量布置成直线,若有弯道,要保证转 弯处良好的水流条件。
排洪沟的宽度发生变化时应设渐变段, 以防引起冲刷和涡流现象,渐变段长度 可取底宽差的5~20倍。
排洪沟穿越道路应设桥涵。
纵坡的确定
根据地形、地质、护砌、原有排洪沟坡度以及 冲淤情况等条件确定,通常不小于1%。
平均径流系数
av
Fi i
F
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取Ψ=0.5~0.8, 郊区取Ψ=0.4~0.6
设计重现期的确定
影响因素: 汇水面积的地面建设性质、地形特点、汇水面 积和气象特点等。
重现期一般选用0.5~3a,对于重要地区,一 般选用2~5a。
在同一个排水系统中可采用同一个设计重现 期或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合流制管渠系统的设计
截流式合流制系统的工作情况
晴天
截流管以非满流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往 污水厂进行处理。
雨天
Q≤q时,混合水全部送入污水处理厂
Q≥q时,部分混合水送入污水厂,部分水从 溢流井溢出直接进入水体
截流式合流制系统的使用条件
雨水稀少地区 排水区域内有一处或多处水源充沛的水体 必须采用暗管渠排除雨水,但街道横断面

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

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一)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2、了解截流制合流式排水管渠的设计;3、掌握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1、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4、雨水径流调节;5、排洪沟设计与计算;6、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三)重点: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合流制管网设计计算。

第一节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一、雨量分析1. 降雨量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位为(体积/时间)/面积。

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

这时降雨量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a;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月;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计量单位用mm/d。

2. 雨量的数据整理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和降雨时间(min)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

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

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增量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

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t,称为降雨历时。

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

暴雨强度用符号i表示,常用单位为mm/min,也可为mm/h。

设单位时间t内的平均降雨深度为H,则其关系为:H(9-1)it在工程上,暴雨强度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q表示,单位用(L/s)/hm2。

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l(L/m2)/min=10000(L/min)/hm2,可得i和q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000016760q i i == (9-2) 式中 q —降雨强度,(L/s )/hm 2;i —降雨强度,mm/min 。

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

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

一般在建筑密度较大、地形较陡、雨水口布置较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值,取 t1=5~8 min。
在建筑密度较小、地形较平坦、雨水口布置较疏的地区,宜采用较大值,取 t1=10~15 min。
同时,起点检查井上游地面雨水流行距离以不超过120~150 m为宜。
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合理地选定 t1值。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t2的确定
式中 Fi ——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 ψ 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全部汇水面积(ha)。
也可采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0.5~0.8,郊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0.4~0.6。
9.2.2 断面集水时间与折减系数 1.集水时间——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 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min) 2. 式中 —— 设计降雨历时(min); t1 —— 地面集水时间(min); t2 ——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m —— 折减系数。
9.1.2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是在各地自计雨量记录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按照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推求出来的。暴雨强度公式是暴雨强度 i(或q)、降雨历时 t、重现期 P三者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雨水管渠的设计依据。我国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式中 q —— 设计暴雨强度(L/s·ha); P —— 设计重现期(a);
1
2
9.3 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一般情况下,当地形坡度较大时,雨水干管布置在地形低处或溪谷线上;当地形平坦时,雨水干管布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以便于支管接入,尽量扩大重力流排除雨水的范围。 分散出水口:当管道将雨水排入池塘或小河时,水 位变化小,出水口构造简单,宜采用分散出水 口。就近排放管线短、管径小,造价低。 集中出水口式:当河流等水体的水位变化很大,管道 的出水口离常水位较远时,出水口的构造就复 杂,因而造价较高,此时宜采用集中出水口式 布置形式。

雨水管渠的设计

雨水管渠的设计

联结段
尽量布置成直线,若有弯道,要确保转 弯处良好旳水流条件。
排洪沟旳宽度发生变化时应设渐变段, 以防引起冲刷和涡流现象,渐变段长度 可取底宽差旳5~20倍。
排洪沟穿越道路应设桥涵。
纵坡旳确定
根据地形、地质、护砌、原有排洪沟坡度 以及冲淤情况等条件确定,通常不小于1%。
纵坡过大,需设置跌水或陡槽。
h
假设条件
➢ 降雨在整个汇水面积上旳分布是均匀旳 ➢ 降雨强度在选定旳降雨时段内均匀不变 ➢ 汇水面积随集流时间增长旳速度为常数
雨水管段旳设计流量计算
各管段旳雨水设计流量等于该管段承担旳全部汇 水面积和设计暴雨强度旳乘积。
集水时间旳拟定
t=t1+mt2
t1:地面集水时间 t2: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m:折减系数
折减系数m值旳拟定
➢ 按极限强度法计算旳重力流雨水管道存在 空隙容量。
➢ 折减系数m实际是苏林系数与管道调蓄利 用系数两者旳乘积。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提议:暗管m=2.0, 明渠m=1.2。在陡坡地域,暗管m=1.2~2.0。
径流系数旳拟定
径流量
降雨量
影响原因: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 建筑密度旳分布、路面铺砌、降雨历时、暴 雨强度、暴雨雨型等
排洪沟旳设计与计算
设计防洪原则
一般以洪峰流量计算旳设计频率表达 根据城市、工厂旳性质,规模大小、受淹
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等原因综合考虑拟定 一般设计重现期为10~100a
设计洪峰流量
洪水调查法:进一步现场,勘察洪水位旳 痕迹,推出它发生旳频率,选择和测量河 槽断面。
v
1
Ry
I
1 2
n
y 2.5 n 0.13 0.75 R( n 0.1)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提高降雨强度和重现期选取的合理性
降雨强度
应基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降雨观 测数据,采用更为合理的降雨强度公式或模 型,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降雨情况。
重现期
在选择重现期时,应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防洪排涝要求和工程投资等因
素,以确定合理的重现期标准。
提高设计降雨历时和暴雨历时确定的准确性
设计降雨量
表示某一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的 降雨量,是计算雨水管渠设计流 量的基础数据。
设计暴雨量
表示某一暴雨强度和暴雨历时的 暴雨量,是计算雨水管渠设计流 量的基础数据。
设计流量计算公式推导
• 设计流量计算公式推导基于水文 学、水力学和概率统计等学科的 理论基础,通过分析降雨强度、 重现期、设计降雨历时、设计暴 雨历时、设计降雨量和设计暴雨 量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计 算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公式。
高计算精度和可靠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实 例
某城市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总结词
城市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降雨强度、汇水面积、径流系数等,通过计算确定管渠的排 水能力,保障城市排水安全。
详细描述
在某城市中,根据气象资料和地形数据,采用适当的降雨强度和汇水面积计算公式,结合径流系数和管道损失等 参数,计算出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同时,根据管渠的排水能力和实际情况,对管渠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设计, 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某工业区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工业区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需要考虑工业区的生产特点 、污染物排放等因素,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和参数,确保 管渠的排水能力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 响。

灌排渠道工程计算方法

灌排渠道工程计算方法

灌排渠道工程计算方法灌排渠道工程是指为了解决农业灌排问题而建设的一种人工渠道。

它可以用来提供灌溉和排水的功能,使农田能够得到足够的水源供应,并排除多余的水分,以保持良好的土壤和作物生长状况。

在进行灌排渠道工程设计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来确定渠道的尺寸、流量和水力特性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灌排渠道工程计算方法。

1.渠道尺寸计算-渠道内宽度计算:根据设计灌溉水量和渠道的坡度,可以利用曼宁公式计算出渠道的尺寸,即B=Q/(kS^(1/2)),其中B为渠道内宽度,Q为设计流量,k为曼宁摩阻系数,S为渠道的坡度。

-渠道深度计算:渠道深度应根据渠道的设计流量和渠底的几何特征来决定。

一般来说,渠道深度越大,渠道的稳定性越好。

可以利用渠道容积原理进行计算。

-渠道边坡稳定计算:在渠道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渠道边坡的稳定性。

可以利用土壤力学理论进行计算,以确定边坡的合适角度和稳定性。

2.渠道流量计算-曼宁公式:曼宁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渠道流量的方法,可以利用该公式计算出设计流量。

公式为Q=(1.49/n)ABR^(2/3)S^(1/2),其中Q为流量,A为流面积,B为水面宽度,R为水力半径,S为水面坡度,n为曼宁摩阻系数。

-先验法:通过历史的实测数据和经验公式,可以利用先验法进行流量的估算。

通过该方法,可以快速估算出流量的范围,从而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3.渠道水力特性计算-水力坡度:在设计灌排渠道时,需要确保渠道的水力坡度足够,以保证水能顺利地流动到需要的位置。

水力坡度可以通过计算渠道起点和终点的高程差,以及渠道的长度来获得。

-阻力损失:在渠道中,水流会受到各种形式的阻力,如摩阻、弯头、出口等。

这些阻力会导致水流速度减小,流量降低。

可以利用经验公式和实测数据来计算阻力损失。

-渠道断面形状:渠道的断面形状对于水流的水力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利用经验公式和水力模型实验来确定最佳的断面形状,以满足设计要求。

在进行灌排渠道工程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条件、水源供应和农田需求等因素,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该管顶标高为: 17.520+0.8=18.320 m
溢流堰末端堰顶标高为: 18.320-0.167=18.153 m
此值高于河流平均水面标高17.500m,故河水不会 倒灌。
设计管 段编号
管长 L
汇水 面积F
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t2
t2
单位面积 径流量q0
设计 流量
管径 D
坡度 I
1~2 150 1.69
0
3.29 55.97 94.58 400
2.1
2~3 100
4.07 3.29
40.29 163.98 500 1.9
流速 v
管道输 水能力 Q’
坡降 I·L
设计地面标高 起点 终点
街区面积编号 工业废水量 (L/s)
F1
20
街区面积编号 工业废水量 (L/s)
F4
90
F2
30
F5
35
F3
90
[解] 计算方法及步骤如下: (1)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及汇水面积,见下表
(2)根据地形图读出各检查井处的设计地面标高见下表
(3)计算生活污水比流量qS
qs
n
86400
100 280 86400
(n0 1)Qh (31) 91.94 367.76L/s
将此值列入表中第11项。 4)5~6管段的旱流流量为4~5管段的旱流流量和 5~6管段本段的旱流之和。即:
91.94 35 0.69 127.63L/s
5)5~6管段的本段旱流流量和雨水设计流量均按起 始管段进行计算。
(8)溢流井的计算 经溢流井溢流的混合污水量为:
例2 某市一小区域的截流式合流干管的平面布置如 下图所示。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和水力计算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和水力计算

图3-11(a)
(2)如图3-11 b 所示, 处于凹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 坡方向都指向交叉口。
这种形式地面水都向交叉口集 中,排水比较困难,应尽量避免。 若因地形限制,不得已时应设置 地下排水管道排水。为防止雨水 汇集到交叉口中心,应适当改变 相交道路的纵坡,以抬高交叉口 中心标高,并在转角设置雨水口。
直线管段上窨井的最大间距
管径或暗渠净高/mm
最大间距/m 污水管道 雨水(合流)管道
200~400
20
40
500~700
50
60
800~1000
70
80
1100~1500
90
100
>1500
100
120
三、雨量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续3)
3.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方法
由于h/D=1,故只需确定Q、D、v、I值。Q值可经过 计算求得,然后选定D值,即可查表求得v、I值
三、雨量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续5)
(5)确定重现期P、地面集水时间t1。 (6)计算单位面积径流量q0。
q0
Q F
qF F
q
(7)计算各管段的设计流量,并求出Q、 D、v、I及埋深等。
(8)绘制图纸。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
三、雨量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步骤
步骤1:划分流域与管道定线,确定雨水流向(平面布置) 步骤2:划分设计管段与沿线汇水面积 步骤3:确定雨量参数的设计值 步骤4:确定管道的最小埋深 步骤5:进行水力学计算
防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宜顺不 宜挡。
拦洪沟的设计应凭实地考察和历年 洪灾的调查。
排洪沟的设计要点
• 排洪沟布置应与保护区总体规划密切配合,统一考虑 • 排洪沟尽可能利用原有山洪沟,必要时可作适当休整 • 排洪沟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 • 排洪沟采用明渠或暗渠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 排洪沟平面布置基本要求(1)进口(2)出口(3)联接段 • 排洪沟纵坡的确定 •排洪沟断面形式材料 •排洪沟最大流速规定

第十章 雨水管网设计与优化计算10-2 10-3

第十章 雨水管网设计与优化计算10-2 10-3

Q—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k
167A1 (1 c lg P) Qi (t1 m t2i b) n

ki
.Fk
F—汇水面积(hm2) q—设计暴雨强度(L/s· hm2 ) P—设计重现期(a)
t1—地面集水时间(min)
Qi—管段i雨水设计流量(L/s)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Fk—管段i上游各汇水面积(hm2) m—折减系数 t2i—上游各管段i的计算流行时间 A 、c、b、n—地方参数
mh
h α
m=ctgα—边坡系数 边坡=tgα=h:mh
五、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水力计算及举例
设计步骤总体分三大步骤:前期准备、设计计算、绘图。
第四版 P92 【例】
已知某居住区平面图.地形西高东低,东面有
一自南向北流的河流,河流常年洪水位14m,常
水位12m.该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给定.
要求布置雨水管道并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
管段9~10起点标高为61.000+坡降0.68=61.680,需提升高度为 61.680-1~9终点标高为59.685=1.995m≈2m。 应同时计算干管11~6、14~7、17~8、20~9,并比较其终 端标高是否满足管顶平接接入条件。
2、泵站不运行时系统的排水能力核算
泵站不运行时,管道系统只能在压力流条件下越过9~10起端流出。
5. 根据设计流速求本管段得管内雨水流行时间t2。 6.起点埋深(1点)定为1.3m。 1点地面标高-1点埋深=1点管内底标高(1~2起端) 1点管内底标高-降落量=2点管内底标高(1~2终端) 2点地面标高-2点管内底标高=2点埋深(1~2终端) 2点管内底标高+管径D1~2= 2点管顶标高(1~2终端, 2~3起端) 各设计管段在高程上采用管顶平接。

浅谈灌溉渠道的优化设计

浅谈灌溉渠道的优化设计

浅谈灌溉渠道的优化设计【摘要】根据明渠均匀流原理,推求灌溉渠道设计的最佳水力断面法和实用经济断面法,通过对2种设计方法优化对比分析,提出了实用经济断面法在灌溉渠道设计中的实用性,据此确定渠道横断面结构尺寸和不冲不淤流速的约束条件。

根据渠道纵断面设计原则,确定干渠和各支渠取水口要求的控制水位的计算方法,确定渠道水位衔接的约束条件。

根据渠道挖填平衡原则,确定了灌溉渠道工程量与渠道填方量、挖方量、渠道比降和填方损失系数等有关的非线性函数,该结论为灌溉渠道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灌溉渠道;优化设计;明渠均匀流,最佳水力断面;实用经济断面灌溉渠道断面优化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性、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工程在农业生产中效益的发挥。

渠道断面设计的基本内容是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利用优化方法确定出断面设计参数,提高输水效率,降低工程费用。

其设计问题一般为高维、非线性、多约束的复杂优化问题,传统的设计方法如试算法、图解法、查图法日显掣肘。

近年来,倪士超将扩展微分进化算法应用于解决渠道断面设计中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并以实例进行了计算,算例表明扩展微分进化算法能有效解决渠道断面的优化设计问题,且具有全局寻优能力强、解的精度高等优点[1];高勤根据渠首流量、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明渠均匀流公式率定U形渠道水力最优断面,并从投资、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对U形预制混凝土渠道进行优化断面设计,具有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质量可靠、节水等效益[2];刘耀芳将Hopfield神经网络引入灌溉渠系密度优化过程中,进一步将货流问题与渠道输水问题的基本思想进行对比,提出Hopfield神经网络应用于渠系密度优化中的可行性,建立渠系优化的网络能量函数[3];张礼兵提出试验遗传算法(EGA)以解决灌溉排水工程设计中的非线性优化问题,算例表明:EGA能有效解决灌溉渠道断面和排水沟道的优化设计问题,且具有计算效率高、解的精度好等优点,在农业灌排系统优化设计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4]。

[整理版]雨水管渠的设计

[整理版]雨水管渠的设计
设置排洪沟排出雨洪径流
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参数
设计充满度 管道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考虑 明渠超高≥0.20m 街道边沟超高≥0.03m
设计流速 最小流速:
管道≥0.75m/s 明渠≥0.40m/s 最大流速: 管道:金属管道≤10m/s
非金属管道≤5m/s
最小管径及最小设计坡度 雨水管道:DNmin=300 imin=0.003
Q5
Q1
Q2
Q3
底部流槽式调节水池 当进水量小于出水量时,雨水经设在池最底部的渐缩断面流槽全部流入下游干管而排 走。 当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时,池内水位逐渐上升,直到进水量减少至小于下游干管的通过 能力时,池内水位才逐渐下降,至排空为止
Q1
调节池
Q3
调节池容积的计算
调节池内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容 积为有效调节容积
雨水口连接管:DNmin=200 imin=0.010
最大埋深
干燥土壤:≤7~8m
多水、流沙、石灰岩地层:≤5m
管道衔接方式 管顶平接
雨水管渠水力计算方法
公式
81
Q
1
21
R3i2
A
D3i2
n
43 16n
已知条件:n、Q 未知条件:i—参照地面坡度或相应管径的最小坡
度,假定管底坡度 D、v —从水力计算图或表中求得
V(1)1.5Q matxc
Qmax :调节池上游干管设计流量(m3/s)
t c :相应于Qmax时的设计降雨历时(s)
:下游干管设计流量的降低系数
调节池下游干管设计流量计算
QQmaxQ
Q’:调节池下游干管汇水面积上的雨水 设计流量
校核调节池的放空时间
放空时间按照水力学中变水头下的非稳定流进行计算,不得超过24h ,然后按照调节池 放空时间要求校核选用的出水管管径是否满足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要点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要点

项目设计有关公式C1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正常流量——设计典型年内的灌水高峰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流量。

该项为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加大流量——为满足特殊情况(如改变灌溉作物种植比例,扩大灌溉面积,或遇到特大旱情等),短时内加大输水的要求,而予以增大的渠道设计流量。

通常是根据正常流量,适当选择加大百分数来确定,该项指标为设计渠顶高程的依据。

最小流量——在河流水源不足,种植面积减小,或给灌水定额较小的作物供水时,出现渠道最小流量。

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校核下一级渠道水位的控制条件和奎水建筑物位置以及校核渠道中的淤积。

C1.1选择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方式及由支渠同时供水的下级渠道(斗、农)数目。

C1.2确定支渠及农渠应送至田间的净流量:Q bfn〜q(ci)式中:Q bnt支渠配给田间的净流量,m3/s;叫—支渠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q n灌水模数(m3/s/万亩)。

Q]n==Q bf n/n・k・n f(C2)式中:Q ln——农渠净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n f田间水利用系数。

C1.3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毛流量):农渠毛流量:Q LG=Q ln+S1/L1(C3)式中:Q LG农渠毛流量,m3/s;Q ln——农渠净流量,m3/s;S1——农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1——农渠平均灌水长度取1/2的农渠长度,km。

斗渠的毛流量:Q dG=k・Q L G+S a・L a(C4)式中:Q dG——斗渠毛流量,m3/s;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S斗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a——斗渠最大平均工作渠段长度,km支渠的毛流量:O bG=mQ dG+S b・L b(C5)式中:O bG支渠的毛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S b——支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b——支渠的工作长度,km。

于渠各段设计流量的推算,在求得各支渠口的毛流量后,可从最远一条支渠的取水口依次向上推算出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雨水管渠的设计

雨水管渠的设计

雨水径流成因
地面点上的产流过程
降雨
植物截留 土壤渗流
余水
地面径流
流域上的汇流过程
流域: 地面径流
沟、溪 低洼处
城市:
雨水管渠 地面径流 雨水口
江河 江河
极限强度法原理
承认降雨强度随降雨历时的增长而减小 的规律性
汇水面积的增长与降雨历时成正比 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增长较降雨强度
随降雨历时增长而减小的速度更快
洋河镇雨水设计基础资料
洪水位:16.5m 常水位:14.3m 暴雨强度公式
q

167
A1(1 c lg (t b)n
P)

1510.7(1 0.514lg (t 9)0.64
P)
12Biblioteka 345 6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
尽量缩小汇水面积 取用较高的排水设计标准 雨水口的布设位置要便于拦截径流 管道布置应于其它市政管道综合考虑 适当加大管道断面 设置排水及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纵坡过大,需设置跌水或陡槽。
最大流速 防止山洪对沟底及沟壁的冲刷。 排洪沟不同的铺砌其最大设计流速也不同。
最小流速 防止排洪沟产生淤积。
Vmin
0.01

d
4
p 0.01
0.0225 n
R
排洪沟的断面形式、材料及其选择 断面形式:矩形或梯形 最小断面尺寸:B×H=0.4m ×0.4m 铺砌材料:片石或块石
排洪沟的设计与计算
设计防洪标准
一般以洪峰流量计算的设计频率表示 根据城市、工厂的性质,规模大小、受淹
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设计重现期为10~100a
设计洪峰流量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②降雨历时等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的
集流时间时( t 时),雨水管道需排除雨量最大。 0
极限强度法
从流域上最远一点的雨水流至出口断面的时间称 为流域的集流时间或集水时间
极限强度理论,在设计雨水管渠时,当采用的降
雨历时等于汇水面积的集流时间时,此时,得到的
暴雨强度q、降雨历时t、汇水面积F都是相应的极
1) 若地區复杂 ,可划分成許多區域,按各區域內土地使
用性質、條件等之不同,分別找出径流系数ψ i 值
a1、 ψ 1 草地
a2、 ψ 2 草地
a5、c5 道路
a3、 ψ 3
a4、 ψ 4
平均径流系数
①平均径流系数:
ψav
Fi ψi F
②综合径流系数:
见表3-5 (国内各地:市区取0.5-0.8,郊区取0.4-0.6)
二、雨量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续3)
3.设计重现期P的确定
①P的意义
大——安全、断面大、造价高 小——不安全、断面小、造价底
结合实际情况,从技术经 济方面统一考虑
二、雨量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续3)
3.设计重现期P的确定 ②部分城市P的选用值:见表3-6 P—t—q公式具有特异、不可比性, 公式中地方参数不同。
应专门建设。
一般位置:汇流点。
在有池塘、河床可以利用,或有洼池 可以建池的情况下,往往可以调节径流量, 以减小其下游的沟道口径。
溢流堰式
调节池构造
流槽式
泵汲式
3.2.6雨水调节池 3)常见布置形式:溢流堰式、底部流槽式 ①溢流堰式
Q5<<Q4,Q5尽量少,降低Q3,使管径↓,造价↓。
放空时间≯24h, 放空管直径 ≮15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学院教案
编号:第15~17讲
课时安排: 6 学时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十章雨水管渠设计和优化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包括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
了解雨量分析与雨量公式、雨水径流调节、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网设计与计算、排洪沟设计与计算;掌握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雨水管渠设计与计算、排水管网优化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雨水管渠设计与计算、排水管网优化设计。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含引入新课、中间组织教学以及如何启发思维等)
第一节雨量分析及雨量公式
一、雨量分析
1.降雨量
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位为(体积/时间)/面积。

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

这时降雨量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
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a;
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月;
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计量单位用mm/d。

2.雨量的数据整理
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和降雨时间(min)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

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

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增量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

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
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t,称为降雨历时。

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

暴雨强度用符号i表示,常用单位为mm/min,也可为mm/h。

设单位时间t内的平均降雨深度为H,则其关系为:
在工程上,暴雨强度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q表示,单位用(L/s)/hm2。

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l (L/m2)/min=10000 (L/min)/hm2,可得i和q 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式中:q—降雨强度,(L/s)/hm2;i—降雨强度,mm/min。

就雨水管渠设计而言,有意义的是找出降雨量最大的那个时段内的降雨量。

因此,暴雨强度的数值与所取的连续时间段t的跨度和位置有关。

在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中,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45 min、60 min、90 min、120 min等9个历时数值,特大城市可以用到180min。

4.暴雨强度频率
对应于特定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的出现次数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可以通过长期的观测数据计算某个特定的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出现的经验频率,简称暴雨强度频率。

参见教材P237中公式进行讲解。

5.暴雨强度重现期
工程上常用比较容易理解的“重现期”来等效地替代较为抽象的频率概念。

重现期的定义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事件数据值大于等于某个设定值重复出现的平均间隔年数,单位为年(a)。

重现期与经验频率之间的关系可直接按定义由下式表示:
参见教材P237中公式进行讲解。

二、暴雨强度公式
1.暴雨强度公式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我国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的形式为:
A c b n-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m2;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

1,,,
地方参数(待定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b=时
当0
n=时
当1
三、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降雨面积是指每一场降雨所笼罩的地面面积。

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所汇集和排除雨水的地面面积,用F表示,常以公顷hm2或平方公里km2为单位。

第二节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一、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径流量和降雨量的比值,其值小于1;F-汇水面积,hm2;q-设计暴雨强度(L/s·hm2)。

假定:(1)暴雨强度在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2)单位时间径流面积的增长为常数;
ψ=。

(3)汇水面积内地面坡度均匀;(4)地面不透水,1
二、雨水管段设计流量的计算
在图1中,Ⅰ、Ⅱ、Ⅲ、Ⅳ为相毗邻的四个街区。

设汇水面积FⅠ=FⅡ=FⅢ=FⅣ,雨水从各块面积上最远点分别流入雨水口所需的集水时间均为τ(min)。

1~2、2~3、3~4、4~5分别为设计管段,试确定各设计管段的雨水流量。

图1 雨水管道设计管段流量计算示意图
从图1可知,四个街区的地形均为北高南低,道路是西高东低,雨水管道沿道路中心线敷设,道路断面呈拱形为中间高,两侧低。

降雨时,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顺着地形坡度流到道路两侧的边沟中,道路边沟的坡度和地形坡度相一致。

雨水沿着道路的边沟流到雨水口经检查井流入雨水管道。

I街区的雨水(包括路面上雨水),在1号检查井集中,流人管段1~2。

Ⅱ街区的雨水在2号检查井集中,并同I街区经管段1~2流来的雨水汇合后流入管段2~3。

Ⅲ街区的雨水在3号检查井集中,同I街区和Ⅱ街区流来的雨水汇合后流入管段3~4。

其他依次类推。

已知管段1~2的汇水面积为FⅠ,检查井1为管段1~2的集水点。

由于汇水面积上各点离集水点1的距离不同,所以在同一时间内降落到F I面积上各点的雨水,就不可能同时到达集水点1,同时到达集水点1的雨水则是不同时间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

集水点同时能汇集多大面积上的雨水量,和降雨历时的长短有关。

如雨水从降雨面积最远点流到集水点1所需的集水时间为20(min),而这场降雨只下10(min)就停了,待汇水面积上的雨水流到集水点时,降落在离集水点1附近面积上的雨水早已流过去了。

也就是说,同时到达集水点1的雨水只能来自F 1中的一部分面积,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就有愈来愈大面积上的雨水到达集水点1,当恰好降雨历时t =20(min)时,则第1(min)降落在最远点的雨水与第20(min)降落在集水点1附近的雨水同时到达,这时,集水点1处的径流量达到最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汇水面积是随着降雨历时t 的增长而增加,当降雨历时等于集水时间时,汇水面积上的雨水全部流到集水点,则集水点产生最大雨水量。

为便于求得各设计管段相应雨水设计流量,作几点假设:(1)汇水面积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均匀增加;(2)降雨历时大于或等于汇水面积最远点的雨水流到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t ≥τ0);(3)地面坡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径流系数ψ为定值,且ψ=1.0。

1.管段1~2的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
管段1~2是收集汇水面积F I (hm 2)上的雨水,设最远点的雨水流到1断面的时间为τ
(min ),只有当降雨历时t =τ时,F I 全部面积的雨水均已流到1断面,此时管段1~2内流量达到最大值。

因此,管段1~2的设计流量为:
1~21Q F q =Ⅰ
(L/s ) 式中:q 1—管段1~2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降雨历时t =τ时的暴雨强度,(L/s ·hm 2
)。

2.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计算
当t =τ时,全部F Ⅱ和部分F Ⅰ面积上的雨水流到2断面,此时管段2~3的雨水流量不是最大。

只有当t =τ+t 1-2时,F I 和F Ⅱ全部面积上的雨水均流到2断面,此时管段2~3雨水流量达到最大值。

设计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为: 2~32()Q F F q =+ⅠⅡ (L/s)
式中:q 2-管段2~3的设计暴雨强度,是用(F I + F Ⅱ)面积上最远点雨水流行时间,求得的降
雨强度。

即相应于t =τ+ t 1-2的暴雨强度,(L/s ·hm 2);t 1-2—管段1~2的管内雨水流行时
间,min 。

同理可求得管段3~4及4~5的雨水设计流量分别为:
式中:q 3、q 4-分别为管段3~4、4~5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于是用 t =τ+t 1-2 + t 2-3和t
=τ+t 1-2 + t 2-3+ t 3-4的暴雨强度,(L/s ·hm 2);t 2-3、t 3-4-分别为管道2~3、3~4的管内雨
水流行时间,min 。

由上可知,各设计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等于该管段所承担的全部汇水面积和设计暴雨强度的乘积。

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是相应于该管段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的暴雨强度,因为各设计管段的集水时间不同,所以各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亦不同。

在使用计算公式Q qF ψ=时,应注意到随着排水管道计算断面位置不同,管道的计算汇水面积也不同,从汇水面积最远点到不同计算断面处的集水时间(其中也包括管道内雨水流行时间)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计算平均暴雨强度时,应采用不同的降雨历时t i 。

根据上述分析,雨水管道的管段设计流量,是该管道上游节点断面的最大流量。

在雨水管道设计中,应根据各集水断面节点上的集水时间t i 正确计算各管段的设计流量。

第三节 雨水管道设计数据的确定
一、径流系数的确定
雨水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用符号ψ表示,即:
根据定义,其值小于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