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口情况

成都人口情况
成都人口情况

成都人口情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1、行政区划调整

2、城市规模突破

3、工业产业调整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4、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综合协调

三、规划成果、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成果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6个专题研究报告、45张规划图纸。

(二)规划期限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近期:2003-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三)规划范围

1、市域

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面积12390平方公里。由于行政区划和规划方针的变动,分为市区和市区外市县两个层次,原近郊区县划入市区以内,现称为中心城周边区县,原远郊区县现称为市区外市县。

2、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为未来市区,包括中心城五城区、高新区和六个周边区县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3681平方公里。

3、主城区

规划城市建成区范围。以成都四环路为界,分为中心城区和新都——青白江、龙泉、华阳、双流(东升)、温江、郫县等六个周边组团。其范围根据以下行政单元范围界定。

4、中心城区

成都四环路以内(含道路外侧500米绿化带)的用地范围,面积597平方公里。

四、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

围绕成都发展总目标,突出城市特色,逐步将成都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花园宜居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

(二)城市发展战略

1、整合区域战略

(1)逐步构筑成渝环形城镇密集带空间布局。成渝南线:成都——资阳——内江——重庆(沿老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北线:成都——遂宁——南充——重庆(沿渝遂高速铁路、成达铁路和成南高速公路)。

(2)积极推动成都平原城镇经济圈城市化进程,形成绵——德——成——眉——乐城市带。以成都作为发展中心,依托成绵高速公路和成宝铁路,推进成——德——绵区域发展,构建城市带的主体部分。

2、协调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城市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一致,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2)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选择大中小城市多元化发展模式,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向重点城镇合理聚集。将人口流动与城乡建设相结合,重点将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相结合,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将农村要素流动和农业发展相结合,繁荣农村经济。

3、经济一体化战略

(1)梯度有序的产业集群战略:统一调控城乡土地空间资源,优化与配置生产要素,全面整合集中市域范围内的产业发展用地。

(2)推进产业结构提升的创新战略:鼓励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地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形成创新产业特色。促进企业的产权重组,形成规范的产权市场与要素市场。加强政府投资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探索建立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基金和资本融资市场。利用生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2.72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10.94% 15~64人,占79.35%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9.71% 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67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54人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8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 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2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 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57人成华区: 常住人口:938785人 户籍人口:641275人 常住人口家庭:322754户 家庭户人口:85481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5人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变化的因素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变化的因素 中国的人口数量,现存最早的一项全国性和分政区户口统计数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6000万,此前只留下零星的地区性数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民国期间也做过多次人口调查,但直到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才通过科学的普查,获得了除台湾、港澳地区以外的准确人口数字。 下面根据有限的原始资料和目前的研究水平,对中国人口历史的发展作一简单概述。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或更多,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西汉末的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王莽时到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到东汉后期的永寿三年(157年)稍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 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20年三国鼎立形成这个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4世纪初的西晋约有3500万。此后南北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 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的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到960年宋朝初建时估计只有4000万,其境内仅3000万左右。 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此后南宋和金的人口都有增长,至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空前浩劫,北方人口损失高达80%,仅剩1000余万。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到14世纪中期增加到8500万左右。 明初的人口不足6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但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太平天国起义和清朝的镇压,导致南方人口稠密地区的巨大损失,人口下降超过1亿(最保守估计也有五六千万),以至到1912年尚未恢复到1850年的水平。1953年新中国人口普查结果为5.8亿(不含台湾、港澳)。 中国的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一直占有很高的百分比。除了东汉末年处于人口低谷、所占比例可能略低于10%以外,其余历史阶段占世界人口比例基本都在20%以上,一般在30%左右。 中国历代人口变迁的特点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人口数量的衍变,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点。 1、增长缓慢。从公元2年的6000万增加到1850年的4.3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年平均增长率仅约1‰。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 市数据统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 15~64岁人口约:人,占%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 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2.72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10.94% 15~64人,占79.35%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9.71% 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67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54人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8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 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2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 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57人成华区: 常住人口:938785人 户籍人口:641275人 常住人口家庭:322754户 家庭户人口:85481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5人

成都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成都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 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成都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趋势。成都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成都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成都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核心指标从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成都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成都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成都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 (1) 第二节成都市出生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成都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 三、成都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 (3) 四、成都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成都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成都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成都市死亡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成都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成都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成都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成都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完整版)成都市2030人口预测

成都市2030年人口预测 一.成都市基本情况: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市相连。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8平方公里。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9区6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4市。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成都常住人口1404.76万人,流动人口241万人。 二.数据采用与分析 人口预测是根据基期的人口数据,根据一定的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长率),利用选定的人口增长模型计算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口规模的计算预测。本文采用综合分析法和一元回归线性分析法来成都市2030年的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一)综合增长分析法 2000年以来,成都市的人口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2000年的1124.4272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1404.76万人,流动人口从213.47万增长到241万人

成都市2000到2010年的人口总人口以及人口增长率统计表; 人口增长率平均值:α=∑αi/n =(1.58+0.23……-0.1)/1000=0.74/1000 根据综合分析法的公式: Pt=P0*(1+α+β)t+P 取2000年为基期,2010年为为报告期,t为10年,P0为1013.3475万人,Pt为1404.6万人,P为241万人,α为0.74/1000. 得到β=1.023/1000 同样取2000年基期的流动人口数据为P0,2010年的数据为报告期数据,由公式P=P0(1+Y),得到:y=0.012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 户籍人口:11426985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12354454人 平均每户人口:2.72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10.94% 15~64岁人口约:11146427人,占79.35%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9.71% 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67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 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54人 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8人 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 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2人 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 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57人 成华区: 常住人口:938785人 户籍人口:641275人 常住人口家庭:322754户 家庭户人口:85481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5人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1949 13,913,927 1950 14,711,260 1951 14,413,123 1952 17,236,621 1953 16,745,695 1954 18,513,434 1955 18,612,172 1956 17,364,027 1957 18,998,424 1958 17,135,981 1959 13,059,787 1960 14,684,726 1961 11,414,017 1962 20,923,112 1963 27,866,189 1964 24,144,848 1965 24,799,129 1966 24,828,470 1967 21,736,582 1968 27,718,516 1969 25,018,386 1970 28,012,344 1971 25,160,381 1972 24,800,391 1973 23,630,435 1974 22,874,423 1975 21,136,635 1976 20,491,797 1977 17,931,155 1978 18,831,591 1979 18,924,822 1980 18,393,809 1981 19,122,938 1982 23,100,427 1983 20,065,048 1984 20,313,426 1985 20,429,326 1986 23,190,076 1987 25,282,644 1988 24,576,191 1989 25,137,678 1990 26,210,044

1991 20,082,026 1992 18,752,106 1993 17,914,756 1994 16,470,140 1995 16,933,559 1996 15,224,282 1997 14,454,335 1998 14,010,711 1999 11,495,247 2000 13,793,799 2001 17,020,000 2002 16,470,000 2003 15,990,000 2004 15,930,000 2005 16,170,000 2006 15,840,000 2007 15,940,000 2008 16,080,000 2009 16,150,000 2010 15,740,000 2011 16,040,000 2012 16,350,000 2013 16,400,000 2014 16,870,000 2015 16,550,000 2016 17,860,000

中国历代人口普查

:xx 古代人口曾八落八从 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新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正式拉开帷幕。人口普查是现代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早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人口普查。那么,中国最早的人口普查究竟从何时开始,在技术条件落后的过去,人们又是如何进行大范围的人口普查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大禹 传说中最早的人口普查 人口数字具体到个位令人生疑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的徐铭东老师说,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一书中曾讲到,从原始社会末期大禹治水以后,就有统计人口的数据,为。但专家认为,这个数据肯定不能作为准确数据,因为并没有文献流传下来,且这个数据具体到个位数,更难使人相信了。 徐铭东说,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先民们就意识到人口普查的重要性,比如春秋时期的管仲就曾经提出实行四民分业定居及书社制(按社登记户口),强调城乡人口、军民人口的适当比例,认为“其野不足以养其民”,比例失调,则“国贫民饥”。而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也指出,如果人口与资源失衡会带来很严重的问题,他说,过去男人不耕田、女人不织布,还是有丰富的草木果实和野兽的皮衣可以穿,因为人少资源多,而如今一个人有5 个儿子不算多,但如果每个儿子又有5 个儿子,如此往复,人口越来越多,而资源还是那些,那分到的就变少。 正因如此,所以了解人口数量以实施相应措施显得相当重要。那么,中国有文献记载,最早实施的人口普查开始于何时呢? xx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人口普查 为“避税”夸大官奴婢数量 《汉书·萧何传》中记载,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的军队进入秦都咸阳,萧何

就先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图书收缴上来了,所以刘邦知道此时的人口已由原3000 万降到1300 万左右。可见秦朝时期是做过户口统计的,但是后来这些户口资料全部散佚。所以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的人口调查数据是在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 年)的户口数,这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完整 的户口统计。 不过这些户口统计数据还是存在误差,主要是夸大了官奴婢的数量。徐铭东分析,这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西汉时期,很多奴仆被编入官府的户籍,没有徭役,但要对官员加倍征收人头税。但是有一种是不收税的,就是官奴婢。元帝时朝廷各官府奴婢就有十余万,很多贵族官僚也是奴婢成群,他们将其他人员也算作官奴婢不上报。 东汉 最为细致的古代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与选美同时并进 西汉末年,战乱和天灾使人口从6000万降至2100万。这2100 万的数字是经过东汉对户口调查得来的。 东汉对户口调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东汉时的户口调查称为“案比”,即案验、比较。 常常在每年8 月举行,同时,宫廷还会派人来“算人”,就是朝廷派人挑选少女入宫,凡是良家少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如果姿色端丽的就可以入宫选妃子。 东汉每年的户口调查规模也是非常之大,从县到乡,上至80 岁老人,下到6 岁以下孩童,都要一一进行调查。东汉户口调查的内容也很细,连身高、相貌都要调查,这些从现在一些考古实物中也可得到证明,在一片汉代的《居延新简》上就写有: “戍卒南阳武当县龙里张贺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这里面包括的信息有郡、县、里、姓名、年龄、身高、肤色。 这个叫张贺的人出生在南阳郡武当县龙里,30 岁,身高七尺二寸,肤色

成都人口情况

成都人口情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个人收集整理-ZQ 年月日四川新闻网 成都市统计局 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年月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地决定,我国以年月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成都市政府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地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地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地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地主要数据公布如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月日零时地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人,增长.年平均增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全市户籍人口为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地人口为人,比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地人减少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女性人口为人,占.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地比例)由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地下降为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岁人口为人,占;岁人口为人,占;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同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岁人口地比重下降个百分点,岁人口地比重上升个百分点,岁及以上人口地比重上升个百分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人,占;各少数民族人口为人,占.同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个百分点.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地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地人口为人;具有初中程度地人口为人;具有小学程度地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地人包括各类学校地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同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地由人上升为人;具有高中程度地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初中程度地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小学程度地由人下降为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岁及以上不识字地人)为人,同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人,文盲率[]由下降为,下降个百分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 / 1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统计

1949 13,913,927 1950 14,711,260 1951 14,413,123 1952 17,236,621 1953 16,745,695 1954 18,513,434 1955 18,612,172 1956 17,364,027 1957 18,998,424 1958 17,135,981 1959 13,059,787 1960 14,684,726 1961 11,414,017 1962 20,923,112 1963 27,866,189 1964 24,144,848 1965 24,799,129 1966 24,828,470 1967 21,736,582 1968 27,718,516 1969 25,018,386 1970 28,012,344 1971 25,160,381 1972 24,800,391 1973 23,630,435 1974 22,874,423 1975 21,136,635 1976 20,491,797 1977 17,931,155 1978 18,831,591 1979 18,924,822 1980 18,393,809 1981 19,122,938 1982 23,100,427 1983 20,065,048 1984 20,313,426 1985 20,429,326 1986 23,190,076 1987 25,282,644 1988 24,576,191 1989 25,137,678

1990 26,210,044

1991 20,082,026 1992 一 18,752,106 1993 17,914,756 1994 16,470,140 1995 16,933,559 1996 15,224,282 1997 14,454,335 1998 14,010,711 1999 11,495,247 2000 13,793,799 2001 17,020,000 2002 16,470,000 2003 15,990,000 2004 15,930,000 2005 16,170,000 2006 15,840,000 2007 15,940,000 2008 16,080,000 2009 16,150,000 2010 15,740,000 2011 16,040,000 2012 16,350,000 2013 16,400,000 2014 16,870,000 2015 16,550,000 2016 17,860,000

四川省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分析

四川省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分析黄强,张果(四川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6)摘 要: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形式。揭示其中的规律,对于制 定区域人口政策具有指导作用。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四川省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四川省人口空间结构特征和人口密度分层,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人口空间分布很不均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变。关 键 词:人口; 洛仑兹曲线;空间分布 1 引言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形式。随着人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人口的空间因素也处在不断演变中的,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这种差异及其发展过程,揭示其中的规律,对于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起指导作用。四川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人口的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研究四川省人口地域分布及其合理的容量过程中,使用不均衡指数、基尼指数、集中指数和人口再分布指数了解四川省的人口分布在地域上是否均衡以及集中性,并了解四川省在过去几年中地域人口分布的发展状况。 2 四川省人口定量分析2.1四川省人口增长率分析表1四川人口增长率地 区1994—1999人口增长率‰ 1999—2003人口增长率‰ 吊顶层电气组在进

人口增长率是反映人口数量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数量指标。1994年—1999年四川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2‰,低于我国同期9.90‰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同样,在1999年—2003年四川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也低于我国同 期6.84‰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4年—1999年四川省年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攀枝花16.37‰,在这一时间段年均人口增长率大于10‰有攀枝花市、巴中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这一时期成都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8.99‰,高于全省的6.42‰。1999年—2003年年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凉山彝族自治州13.71‰,在这一时间段年均人口增长率大于10‰有攀枝花市、成都、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广安。其中,资阳市的人口还出现了负增长为-0.46‰,这些都说明四川省人口控制政策得到了很好的实施。2.2四川省人口地域分布分析不均衡指数: n y x U n i i i ∑=-= 12)](22[基尼指数:∑∑==++-=n i n i i i i i y x y x G 1111)()(集中指数: ∑=-=n i i i y x C 121人口再分布指数:it n i m t i x x R -=∑=+1,21其中,为不均衡指数,为基尼指数,为集中指数,为人口再分布U G C R

成都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成都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公报[1]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7091932.html, 2011年05月13日09:16:46四川新闻网成都市统计局 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13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成都市政府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1404762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2442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803353人,增长24.93%。年平均增长2.25%。 全市户籍人口为1142698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4547109户,家庭户人口为1235445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7人减少0.35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138723人,占50.82%;女性人口为6908902人,占49.1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7下降为103.33 。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36850人,占10.94%;15-64岁人口为11146427 人,占79.35%;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4348人,占9.7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4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7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5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920686人,占99.1%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6939人,占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36个百分点。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一览表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一览表 战国末年: 公元前221年,估计全国总人口2000万。 西汉: 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2年,全国有户1223万,总人口5959.4978万。汉书-地理志下 东汉: 公元57年,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全国有户427.9634万,总人口2100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75年,汉明帝永平18年,全国有户586.0573万,总人口3412.5021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88年,汉章帝章和2年,全国有户745.6784万,总人口4335.6367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105年,汉和帝元兴元年,全国有户923.7112万,总人口5325.6029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156年,汉桓帝永寿2年,全国有户1067.7960万,总人口5647.6856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三国: 魏: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4年,全国有户66.3423万,总人口443。2881万。晋书-地理志 蜀:公元263年,蜀汉后主炎兴元年,全国有户28万,总人口94万。通典-食货七 吴:公元280年,吴主皓天纪4年,全国有户52.3万,总人口200万。晋书-地理志 西晋: 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有户245.984万,总人口1616.3863万。晋书-地理志 南北朝: 刘宋:公元464年,宋武帝大明8年,全国有户90.687万,总人口468.5501万。通典-食货七 北魏:公元525年,魏孝武帝正光年,全国有户500万,总人口3200万。通典-食货七 北齐:公元577年,北齐幼主承光元年,全国有户303万,总人口2000万。通典-食货七

南陈:公元589年,陈后主桢明3年,全国有户50万,总人口200万。通典-食货七 隋: 公元609年,隋炀帝大业5年,全国有户890.7536万,总人口4601.9956万。通典-食货七 唐: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22年,全国有户300万。?? 通典-食货七。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全国有户615.6141万,总人口3714万。资治通鉴-卷208 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全国有户841.2871万,总人口4814.3609万。新唐书-地理志 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13年,全国有户906.9154万,总人口5288.0488万。新唐书-地理志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全国有户891.4709万,总人口5291.9309万。通典-食货七 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2年,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通典-食货七

成都市人口政策及人口变化分析

成都市人口政策及人口变化分析 一、成都市最新人口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成都市从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成都落户新政策《成都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行“条件入户”和“积分入户”双轨并行的户籍迁入政策体系。 条件入户 一、执行国家层面规定的23项政策:调动、安置、招录,军队安置、家属随军,直系亲属投靠,国(境)外来蓉定居,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博士后,刑满释放回原籍等可以申请入户。 二、符合成都市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4项政策:全日制普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的;在国(境)外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的;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两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经单位推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取得“蓉城人才绿卡”的人员可以申请入户。 积分入户 申请人申请居住证积分入户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持有本市居住证; (二)男55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 (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连续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年以上; (四)无刑事犯罪记录及未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或活动。 积分指标包括:缴纳社会保险、合法稳定居住、教育背景、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引导人口梯度转移、急需紧缺工种(职业)指标、个人贡献、鼓励创新创业、年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个人违法犯罪记录以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12项指标。 二、成都市人口变化分析

如何判断人口真实有效 大学生毕业城市去向 深圳前四十年发展方法如何引进人才怎样判断人口真实有效 答:深圳成为吸引很多毕业大学生的首选之处,相比于其他城市有很多的优势,无论是从深圳引进人才的政策还是从城市本身的优点,都成为吸引人才必不可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深圳市市貌,环境,绿化等方面 2.深圳市城市精神年轻,能激发年轻人的拼搏精神,富有青春活力,很年轻化,城市人口 年龄平均不到三十岁,是一座激情四射的城市。 3.深圳是大众创业,万众创业最为活跃的城市,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深圳的民营企业发展 有目共睹,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等后劲十足,为每个人才创造的机遇平等,为每个人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创造足够的条件,使得人才更愿意留在深圳奋力拼搏 4.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出台了很多补贴和人才引进政策,很大 的机遇吸引着将近一半毕业生首选深圳 成都相比于其他城市更具有吸引人才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国家提出“新一线”的概念,使得一些正在中国城市扩张的创新公司,将成都 当做一线城市经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成功的可能性,吸引着许多兴奋且富有活力的人才,使得他们将成都当做像深圳那样富有活力的城市,成为毕业的首选去向。 2.由于近几年一线城市的人工成本增加,使得许多大型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和高新技 术研发中心逐步由一线城市向西部迁移,再加上成都当地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也带来更多就业岗位的吸纳能力。 3.成都生活成本相比于一线城市相对较低,并且成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旅 游组织授予的世界美食之都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丰厚的文化底蕴蜀汉国都,已经连续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首位”无不是成为吸引人才入驻的有力条件 4.成都市为了引进人才发表了很多政策例如《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 划加快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的若干政策》的人才引进计划,旨在吸引技术型人才创业,并将其列为重中之重,其中一条为设立总额不少于2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将会用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顶尖创新的团队上,成都还设计老一系列的吸纳人才产品,例如成都做了一个人才搜索定位系统,建立了一个超过二十万人的人才库,昼夜不停的抓取海内外的高端人才信息,以便更精确的找到人才,提前与人才对接,更能留住人才。

成都人口现代化水平区域分布差异

主成分分析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 ——成都人口现代化水平区域分布差异摘要: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了11个人口现代化指标作为人口现代化研究的指标体系,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8年成都市的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然后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三个主成分,分别用来反映各市县的人口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关键词:人口现代化,主成分分析 人口现代化的概念是由刘铮教授在1992年的时候提出的,现在人口现代化已经是国内学者的研究重要内容,刘铮教授认为,我国不仅要有农业、工业、科技和国防现代化的四化目标,还应该有人口现代化的目标。但是由于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尽管对人口现代化发展状况、人口现代化的界定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的著作较多,但成果都不是很显著。而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中,人口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经济现代化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城市,是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还是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市1239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面积598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418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103.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万人。常住人口1270.6万人,增加12.7万人。成都市自从提出城乡统筹以后,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人口的素质结构较为复杂,人口现代化问题的形势比较严重,这影响着未来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在这里对成都市人口的现代化状况及其区域差异进行研究,主要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主成分聚类对成都市人口区域差异进行研究。 一、指标的选用 尽管很多研究人员对人口现代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此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使人们对人口现代化研究的指标未形成共识,人口的现代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二是人口素质的现代化。贺满林等人综合了目前的文献中的多种指标体系,按照生育模式、人口素质、生活质量、人口结构等4个方面进行了筛选得到了11个指标,由于这套指标体系易于操作,数据易于获取,可计算性强,在根据成都市统计年鉴数据进行了部分修改后,仍为11个指标,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平均受教育年限、识字率、人口总数、成年劳动力比重、城市人口比重、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储蓄年底余额与人均社会消费额等11个方面。具体指标的数据见附表。(图1)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 都市数据统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 15~64人,占%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 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 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成华区: 常住人口:938785人 户籍人口:641275人 常住人口家庭:322754户家庭户人口:85481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

成都市各个区域人口分布

成都市共辖9个区、4个市、6个县。 青羊区 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610031。区人民政府驻江汉路222号。辖太升路、草市街、西御河、汪家拐、黄瓦街、新华西路、草堂、府南、东坡、金沙、黄田坝、苏坡、文家14街道。 锦江区 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610011。区人民政府驻书院南街。辖盐市口、春熙路、督院街、合江亭、龙舟路、莲新街、双桂路、沙河、书院街、水井坊、牛市口、东光街、狮子山、柳江、三圣、成龙路16街道。 金牛区 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610036。区人民政府驻沙湾路65号。辖九里堤、驷马桥、黄忠、人民北路、工业学院、茶店子、抚琴、西安路、五块石、金泉、荷花池、营门口、凤凰山、沙河源、天回15街道。 武侯区 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610041。区人民政府驻武侯祠大街。辖浆洗街、望江路、玉林、跳伞塔、火车南站、双楠、晋阳、红牌楼、机投桥、金花桥、簇锦、簇桥、华兴、芳草街、肖家河、石羊场、桂溪17街道。 成华区 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610051人民政府驻一环路东二段。辖二仙桥、猛追湾、跳蹬河、新鸿路、万年场、双桥子、桃蹊路、双水碾、建设路、青龙、保和、圣灯、龙潭、府青路14街道。 龙泉驿区 面积555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610100。区人民政府驻龙泉街道。辖龙泉、大面、十陵、同安4街道,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7镇和万兴乡。龙泉驿区辖16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78389人。其中:龙泉镇100582 、大面镇31146 、洛带镇23281 、柏合镇19504、西河镇30256、洪河镇26466、十陵镇53124 、义和镇14721 、文安镇14793 、同安镇25194 、茶店镇16773 、黄土镇15281 、兴龙镇28199 、平安镇30815 、山泉镇13030、万兴乡6932 清、水乡6057 、长安乡7218。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土族、侗族、瑶族、维吾尔族、满族、鄂伦春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青白江区 面积392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610300。区人民政府驻大弯街道。辖大弯、红阳2街道,姚渡、龙王、弥牟、大同、城厢、清泉、祥福7镇,福洪、人和2乡。 新都区 面积481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610500。区人民政府驻新都镇。辖大丰、三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