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 人教版必修 教案
地理:人教版必修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2.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地区发展的影响,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和发展方向的选择。
3.通过具体案例学习理解农业地域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学习,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中,力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对图表的判读和教材文字内容的阅读,试图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知识层面上,本节课让学生充分参与,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使其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吃货眼里的中国地图”,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食材导入新课。
(二)主要教学环节1.农业区位教师对学生分组,安排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41页内容,指出42页图3.1和图3.2中农业活动的劳动场所、劳动对象。
(2)说出造成图3.1和图3.2农业活动差异的地理原理。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的情况,请各组学生代表发言,然后进行总结性说明。
根据教材41页对农业生产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对象是动物和植物。
而动植物生存所依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带性规律,各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必然存在差异。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学会分析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势。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原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农业分布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讲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策)和技术条件(如种植技术、农业机械)。
3.结合实例分析,阐述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展示丰富的农业区位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课堂互动,巩固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内容。
6.实践操作,提升能力: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或其他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认识到劳动者在农业发展中的辛勤付出和价值。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但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系统认识尚显不足。他们对农业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掌握不深。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2.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实地考察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地形、交通、市场等。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实地考察方法,分析特定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提出合理的农业布局方案。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提高对农业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4.合作能力:高中学生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共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5.实践能力:学生渴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产生共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农业发展的图片,如丰收的稻田、现代化的温室大棚等,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吗?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如何?”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了解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效益。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一. 引入 (100 字)农业是人类的重要生产活动之一,而农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是指农业生产者在选择农业生产地点时考虑自己和生产环境的要求,从而在具备可行性的条件下选择最优的生产地点。
区位选择与农业生产的投入输出、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二. 内容 (1000 字)2.1 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200 字)1.原则:区位选择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农业生产地。
2.意义:对生产者来说,选择较为合适的生产地点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对社会和国家来说,农业的稳定生产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均至关重要。
2.2 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400 字)1.土壤条件:土壤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在种植特定作物时,需要考虑土壤中是否含有特定的营养元素。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另一重要因素。
不同的作物,对气温、日照等环境要求不同,因此选择生产地时应该仔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3.水资源:水资源的缺乏或过度利用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选择地点时要考虑自己的水资源要求,并寻找合适的水源。
4.地形地貌:地形地貌不同对农业生产可能会产生影响。
例如,平原适宜广泛种植庄稼,而山地适合果树种植或生态畜牧等。
5.交通条件:交通状况直接影响了产品销售渠道,因此农业生产者也应考虑区位选择地的交通状况。
2.3 区位选择的应用实例 (400 字)1.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区位选择岳阳市洞庭湖地区气候适宜,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生产。
然而,该地区缺水问题严重,因此在选择生产地时需要选择有水文资源的地区。
同时,由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稳定,适宜作物生长,因此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黑龙江省鹤岗市黑龙江头道河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区位选择该地区土壤质量好,适合种植大葱、大豆、洋葱等作物,并且有足够的水资源。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3.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切勿抄袭他人作品。
4.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核心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与人类活动的紧密联系,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各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设计模拟情境,如:“假设你是某地区的农业部门负责人,如何根据区位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安排学生参观当地农业示范园区,了解不同农业区位选择的优势和特点。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阅读一本关于农业发展的书籍或文章,并撰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学生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出发,阐述阅读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5.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政府或农业企业提供一份关于农业区位选择与优化建议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背景分析、问题阐述、解决方案、预期效果等。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农业的区位选择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提高读图分析能力2. 教学重点/难点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提高读图分析能力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3.1农业区位的选择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3.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政策、科技等。
(3)探究讨论:农业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答:不是。
自然因素发展变化比较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探究讨论:同一农业地域内,有何共同特征?答: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发展方向等相同。
3.成因:是发展农业、农业土地的结果。
【课内探究学案】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的区位因素:读P42图3.3,说出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1)自然条件:典型例题一:影响某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很多,但其中必然会有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主导因素)。
找出下列某地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其特点(2)明白得农业区位的含义(3)把握阻碍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区位因素及其在实例中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分析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差异学会地理区域比较分析方法。
(2)通过分析具体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性,把握地理综合分析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思想,培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阻碍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具预备1、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情形制作出来,增强直观成效并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爱好,导入到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学习。
2、收集新闻资料及不同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案例,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12汶川大地震震动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我们期望天佑中华,我们也时刻关注着灾区的灾情。
同学们,你们知不明白目前灾区人民最缺的是什么?(吃的,穿的)对!专门是吃的,中央为解决灾区人民吃饭问题,从国家粮食储备库调集大批稻米运往灾区,伊利集团也向灾区捐赠了大量牛奶,那个地点我想请同学们摸索一下,刚才我们那个地点提到的稻米产自哪个地点?(南方地区),那牛奶又出自我国哪个地区?(内蒙古草原)。
同学们对这些现象是专门熟悉的了,那大伙儿想过没有,什么缘故我国南方地区进展的是水稻种植业,而畜牧业却布置在内蒙古草原呢?这确实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内容,3.1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引导】本节课我们将要探讨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就应该明白什么是农业,它具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41页的序言内容,摸索一下什么是农业?【板书】一、农业1、概念【提问】想必大伙儿都差不多看完了,那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大伙儿课本上是如何为我们定义农业的。
3.1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案例。
(2)各小组讨论:分析所给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总结农业生产特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巩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3)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促进相互学习,提高整体水平。
4.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教材、网络资源、实地调查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2)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GIS、遥感等,提高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兴趣和效果。
(3)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生物学、经济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利用GIS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调查当地农业区位因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3.1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作用,理解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为农业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3.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这个地区的农民,你会选择哪种作物进行种植?”、“如何改进这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等,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色为案例,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通过展示各地农业生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农业区位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如“为什么这个地区适合种植这种作物?”、“这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等。
本节课通过以上五个亮点,突出体现了教学案例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引导性、合作探究性、案例分析性和反思评价性,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亮点二:问题引导,启发思考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3.亮点三: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本节课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节课通过深入剖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1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三个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2.分析某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改进措施。
3.利用GIS软件,对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进行分析,绘制农业布局优化方案。
4.结合课堂所学,探讨农业区位选择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五)总结归纳
4.结合具体案例,运用GIS等工具进行农业区位分析,培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5.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提高表达、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农业产业的认识和关注;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农村发展的情感,激发为家乡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设想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论知识;
-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互动;
-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农业区位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如GIS软件,开展互动式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开展一次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实地考察活动,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考察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考察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启示。
4.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设计一道与农业区位选择相关的问题,并给出解题思路。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价值。
5.撰写一篇关于农业区位选择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作用的短文,可以从政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5.掌握农业区位选择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优化农业布局。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2.实践作业:
(1)利用GIS软件,选取一个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操作,并撰写操作报告。
(2)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以书面形式呈现。
3.阅读拓展:
(1)推荐阅读与农业区位选择相关的书籍、文章,如《现代农业区位论》等,要求学生撰写阅读心得。
(2)推荐学生观看农业技术类节目,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如何应用于农业区位选择。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作业提交时,要求书写工整、条理清晰,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4.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教师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原则,通过图表、案例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
(3)教师讲解GIS技术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应用,并演示相关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
(1)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优劣势。
(2)探讨如何合理利用GIS技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2.教学实施: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GIS软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与协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必修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
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地理组 柯素贞
时间
地点
化学实验教室
班级
高一(7)班
课 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型
新 课
教学目标或者目的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农业的概念、分类。
②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能力目标:
掌握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3.情感目标
课后
作业
P43活动3;
P44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完成活动题
教学
反思
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树立地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念和分析事物应抓主要矛盾的观念。
教学
重点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
难点
判断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
方法
对于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结合一些具体事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对于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是通过综合分析来理解。
——农业区位选择
6、课堂练习。
用P42图说明。
学生举例理解。
通过P43活动1、2;例题1、2,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以练习强化。
举例说明。
小结。
练择实质。
2、农业的区位因素。
3、如何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5、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讲授
新课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承转)农业类型分布的地区差异性,即农业的区位选择。
1、区位
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人教版本必修第关于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优选优质教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课目标:1 、经过学习使学生熟习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使学生能理解剖析人类对一些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而发展农业的一些典型案例。
2 、能理解剖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课要点: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三、教课难点 :联合案例剖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四、教课方法:比较法、案例剖析法、启迪式叙述法五、课时安排:计划课时六、教课过程:[导入新课 ]:复习发问:我们常常提到的某地特产,这应属于农业生产的什么特色?学生回答:农业生产的地区性特色。
教师概括:对,那么在必定地区进行生产时,应怎样选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地广人稀的三江平原的栽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教材图 5.4 )自然条件经营方式农产品三江平原地形平展、土壤肥饶、栽种业,国营农场雨热同期小麦大型机械化生产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天气严寒、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藏绵羊、藏山羊、牦牛某事物的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地点;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余事物的空间联系。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指引学生看书达成这部分内容:而后教师总结概括。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分为两大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包含天气、地形、土壤等;二是社会经济因素,包含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1、天气:热量、光照、降水等天气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展,土层深沉,适合发展耕种业;山区耕种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合发展畜牧业、林业等;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划分异,农作物散布随海拔有所不一样。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不一样土壤种类适合生长不一样农作物。
如我国东南丘陵为广布的红壤,适合栽种茶树(油茶、马尾松)等,粮食低产。
课后思虑: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含有机质少等,请找出有何改进办法?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种类和规模。
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化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1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农业区位选择理论与实际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农业区位选择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意义?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分析?
2.讨论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3.小组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农业区位选择实例的分析,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论知识。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如遥感、GIS等,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具体农业区位选择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农业示范园区,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教学评价: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汇报、实践活动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农业区位选择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农业区位选择,如资源型、市场型、技术型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素》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课程内容,注重实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4.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思考:
a)如何合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效益?
b)在农业发展中,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c)针对家乡或感兴趣地区的农业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
讨论结束后,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不少于500字。
5.观察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实地考察家乡的农业发展情况,观察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民、农村等问题关注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意识,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并能运用这些因素分析实际农业区位问题。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农业区位选择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将学习农业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3.提出问题:什么是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一)课标标准及解读1、课标原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课标标准解读在课标要求中,行为动词是“分析”,分析的对象是“农业区位”分析的载体是“某种农业活动”。
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资金,地价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所以,根据课标原文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点,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农业区位的概念,其次是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最后本课标要求学生会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的分析。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中,已经学过农业的简单分类、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以及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他们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到了一些世界和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知识,大致知道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所以初中的学习为高中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气候、土壤以及水资源等知识点,又在上学期刚学习过自然地理,也相当于对初中学过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重新复习了一遍,这样学生在学习到自然条件影响区位选择的时候会比较容易理解,学起来不会太吃力,可能会增加他们学习的激情和积极性。
通过初中地理和高一地理的学习以后,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但是对人文地理的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复杂的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进行案例教学,对待不同地区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案例,老师要善于利用身边耳熟能详的经济作物或粮食作物作为相应的案例来进行这一节课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区位选择的一些实际问题,激起学生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P43活动3;
P44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完成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树立地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念和分析事物应抓主要矛盾的观念。
教学
重点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
难点
判断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
方法
对于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结合一些具体事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对于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是通过综合分析来理解。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承转)农业类型分布的地区差异性,即农业的区位选择。
1、区位
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
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通过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从感观上认识。
层层递推。
教学
过程
2、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机械、科技。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
及备注
导入
新课
人口——城市——产业活动;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然要从事各种产业活动。
(图片展示农业活动)农业是我们的基础产业,而成为第一产业。
从本节课开始,让我们深入的来了解农业。
农业的概念,理解土地生产力,懂得农业的分类。
注意一个单元知识的前后融会贯通。
图片引出。
讲授
新课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地理组 柯素贞
时间
2008.4.2
地点
化学实验教室
班级
高一(7)班
课 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型
新 课
教学目标或者目的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农业的概念、分类。
②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能力目标:
掌握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区位选择
6、课堂练习。
用P42图3.3说明。
学生举例理解。
通过P43活动1、2;例题1、2,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以练习强化。
举例说明。
小结。
练习应用。
板书
设计
1、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
2、农业的区位因素。
3、如何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5、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3、如何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
优势区位因素
主导区位因素
限制性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快
(1)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变;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5、课堂小结:
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自然因素——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社会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