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静不定
§11-1直梁静不定
1、EI已知,求轴承反力
2、三支座的等截面轴由于制造误差,轴承有高低,使C支座偏离轴线δ。

梁的抗弯刚度为EI,求梁内的最大弯矩。

3、两个横梁的抗弯刚度均为EI=24×106Nm2,拉杆的横截面面积为A=3×10-4㎡。

横梁与拉杆采用同种材料E=200GPa。

P=50KN,L=2m,求D点的铅垂挠度。

4、两个简支梁的长均为2L,抗弯刚度相等同为EI。

在梁的中点用一抗拉压刚度为EA拉杆连接。

求下面梁的中点的挠度。

5、求拉杆BC内的应力。

6、直角拐的抗弯刚度为EI,CD杆的变形不计。

求CD杆的受力。

7、直梁的抗弯刚度为EI,梁长为2a,梁的右端用一刚度K=3EI/a3的弹簧支撑。

求弹簧的变形。

8、悬臂梁的抗弯刚度为EI,长为2a,用二根长均为a的拉杆BC、CD支撑。

已知拉杆的抗拉压刚度相等同为EA。

求C点的铅垂挠度。

9、直角拐ABC的直径为D=20毫米,CD杆的横截面面积为A=6.5㎜2,二者采用同种材料制成。

弹性模量E=200GPa,剪变模量G=80 GPa。

CD杆的线胀系数
α=12.5×10-6,温度下降50o。

求出直角拐的危险点的应力状态。

10、两个长度相等的悬臂梁之间用一拉杆连接,梁与杆采用同种材料制成。

梁的抗弯截面系数为WZ=AL/16,惯性矩为IZ=AL2/3。

其中:A为杆的横截面面积;L为梁的长度。

求拉杆内的应力。

11、L1/L2=2/3,EI1/EI2=4/5。

中间夹一刚珠。

求梁内的最大弯矩。

12、直角拐直径为D,弹性模量E是剪变模量G的2.5倍。

C处弹簧刚度为K,求弹簧受力。

13、GH平行于EF,并且GH、EF垂直于圆轴的轴线。

圆轴、GH、EF处于水平。

已知:圆轴的直径为D1=100毫米,GH、EF的直径为D2=20毫米,材料相同。

G=0.4E,M=7KNm。

求轴内的最大剪应力。

14、AB、CD的抗弯刚度均为EI,在D处铰接。

求D处的约束力。

并求加强后的AB 梁的最大弯矩比原来减少了百分之多少?
15、平面直角拐与CD杆均为圆截面,材料相同。

直角拐的抗扭刚度GIp=4 EI /5,拉杆CD 的抗拉压刚度相等EA=2EI/(5L2),其中EI为直角拐的抗弯刚度。

求CD
杆的内力。

16、直角拐的抗拉压刚度相等为EI,拉杆DG的横截面面积为A,且I=Aa2。

求C 截面处的弯矩。

17、求图示中二个悬臂梁的抗弯刚度为EI,长为a。

拉杆BC的抗拉压刚度EA,杆长为a,求梁悬臂梁内的最大弯矩。

§11-2 刚架静不定
(各刚架的抗弯刚度EI为常量)
1、求B处支反力
2、求B支反力
3、作刚架的弯矩图
4、求B处支反力
5、作刚架的弯矩图
6、作刚架的弯矩图
7、作刚架的弯矩图
8、作弯矩图
9、作弯矩图
10、求C截面的挠度
11、求C截面的铅垂位移
12、C支座抬高δ=qa4/3EI,作刚架的弯矩图
13、求C截面的转角
14、作刚架的弯矩图
15、直角拐的抗弯刚度为EI,拉杆CD的抗拉压刚度相等为EA,同种材料,且
I=Aa2/1.414。

已知拉杆的许用应力为[ζ],求许可载荷P
16、直角拐的抗弯刚度为EI,拉杆CD的抗拉压刚度相等为EA,各段的长度均为L,且I=AL2,求CD杆的内力并作刚架的弯矩图。

§11-3 拓展
§11-3-1基本概念
1、“用能量法求解超静定问题时,只需考虑变形几何条件。


2、“所有支座反力均可由静力平衡方程确定的结构均为静定结构。


3、设求解图示静不定结构力法的正则方程为δ11X1+Δ1P=0,若取X1为CD杆的轴力,则式中Δ1P与无关。

A:EI1;
B:EI1、EI2;
C:EI1、EA;
D:EI2、EA;
4、图示中的变形协调条件为。

5、静不定梁的静定基如图所示,些出变形协调条件。

6、梁在中间铰处的挠度为: 。

7、证明:在图示中两端固定的静不定梁上的任意截面处作用有集中力、均布力、集中力偶时,梁上的弯矩图的总面积的代数和为零。

§11-3-2 直梁
1、作梁的内力图
2、作梁的弯矩图。

3、已知梁的跨度之比为L1/L2=2/3,抗弯刚度之比为EI1/EI2=4/5 求各梁的最大弯矩。

4、悬臂梁的抗弯刚度为EI,长为2a,用一根长均为a的拉杆BC、支撑。

已知拉杆的抗拉压刚度为EA。

求BC杆内的最大正应力。

5、AB与CD杆的尺寸相同,但材料不同,两杆的剪变模量的比为GAB:GCD=3:1。

若不计BE和ED两杆的变形,BE=DE=L/4。

问力P将以怎样的比例分配于AB杆和CD 杆?若已知杆的直径为d,杆长为L,且GAB=GCD,求P力作用点的铅垂位移。

6、图示结构由梁AB与杆CD组成,AC=CB,材料相同。

梁截面的惯性矩为I,拉杆的横截面的面积为A。

求拉杆CD 的轴力。

7、AB、CD两梁的长度相等均为L,并有相同的抗弯刚度EI。

两梁水平放置、垂直相交,CD置于AB梁的下方。

CD为简支梁,AB的A端固定,B端自由。

加载前两梁在中点接触,不计梁的自重。

求在力P的作用下B端沿作用力方向的位移
8、图示中梁为上下对称的工字型截面,梁的跨度为L=4米,力P=40KN作用在梁的中央。

对本身形心轴的惯性矩为IZ=18.5×106mm4,求该梁的最大剪力和弯矩,并求C截面的挠度。

9、图示中的悬臂梁AD和BE的抗弯刚度同为EI=24×106Nm2,由钢杆GF和CD连接。

杆长为5米,横截面面积为A=3×10-4m2,E=200GPa。

P=50KN,求杆CD和FG内的应变。

AG=GD=BF=FC=1m,CE=2m
?=pl3/3EI θ=pl2/2EI
?=Ml2/2EI θ=Ml/EI
10、一梁左端固定,右端固结于能沿铅垂方向作微小移动但不能转动的刚性滑块B。

梁的抗弯刚度EI,AC段上作用有均布载荷。

求梁在右端的铅垂方向的挠度。

AC=CB =0.5L
11、如图所示,AB与CDE均为弹性梁,抗弯刚度同为EI。

AB=a,CD=DE=a。

BD为
刚性杆,求D点的挠度。

12、作梁的弯矩图
13、矩形截面梁的宽度为b,高度为h,竖放。

A端固定,B端以一弹簧支撑,无载荷时,弹簧无变形。

当梁受均布载荷q时,求梁中的最大正应力(弹簧刚度K=6EI/L3)
14、抗弯刚度为EI的梁,A段固定,B端为铰支,梁的中点受一集中力P的作用。

问B支座抬高量△为多少时,该梁能承受的载荷P为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15、梁AB的抗弯刚度为EI,拉杆BD、FC的抗拉压刚度相等为EA,且EAa2=16EI,AC=CB=BD=a。

求在均布载荷的作用下FC、BD杆的内力(忽略梁AB的轴力与剪力)
16、作梁的内力图。

17、两根长为L=2米的竖直简支梁,在跨中用一根拉紧的金属丝相连。

左边梁的抗弯刚度为EI1=50KNm2,右边梁的抗弯刚度为EI2=150KNm2。

金属丝的横截面面积为65毫米2,E=70GPa,求在两梁的跨中施加两个2KN的力后,金属丝内的应力。

18、图示中梁在中间截面用CD杆支撑,梁的抗弯刚度为EI,杆的抗拉压刚度为E0A0,杆长为L。

图中P、a均为已知。

求:①CD杆的轴力;②杆的刚度E0A0为多少时梁的最大弯矩为最小?
19、图示结构,横梁的抗弯刚度为EI。

1、2杆长为2a,抗拉压刚度为EA,且I=A a2。

求1、2杆的轴力。

若梁为圆杆,直径为d=20毫米,a=250毫米,许用应力为[ζ]=160MP,求许可载荷[P]
20、求梁的支座反力,作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21、已知梁的抗弯刚度为EI,AC=CB=a。

求A、B处反力及中间截面C处的挠度。

§11-3-3刚架
1、作刚架的弯矩图。

2、图示刚架,各段的长度相同均为a,各段的抗弯刚度为EI,作刚架的弯矩图
3、做出图示等截面刚架的弯矩图
4、求刚架的支反力,作刚架的弯矩图
5、刚架受力如图EI为常量,求支座反力
6、作刚架的弯矩图EI为常量
7、直角拐直径为d,弹性模量E、剪变模量G均已知。

①C处受力;②B点铅垂位移。

8、直角拐在支座A处有一沉陷δ,求在载荷的作用下,A处的约束反力。

设GIP=4EI/5,δ=qL4/6EI
9、图示中的平面刚架的各段的直径均为D,材料为低碳钢。

已知G=0.4E,AB=BC=L,P、许用应力[ζ]均为已知。

指出危险点的位置,画出危险点的应力状态,用第三强度理论建立强度条件。

10、图示结构中,AB=BC=CD=a,力P作用在AB梁的中点。

AB梁的B端支撑在一弹性刚架BCD上。

若P、a、EI已知,求AB梁的中点的挠度。

11、刚架受力如图,各段的长度相等均为a,各段的抗弯刚度EI为常数。

作刚架的弯矩图,求A截面的线位移。

12、图示结构中,A、B为刚节点,C、D为铰接点,AB=BC=CD=DA=a。

刚架DABC 的横截面的惯性矩为I,CD杆的横截面的面积为A 且I=5Aa2,求CD杆的轴力。

§11-3-4静不定综合
1、图示中的钢制直角曲拐ABC的截面为圆型,直径为d=100毫米,位于水平面内,A端固定,C处铰接钢制直杆CD,已知CD杆的横截面面积为A=40毫米2。

钢材的弹性模量为E=200GPa,剪变模量为G=80GPa,线胀系数α=12.5×10-
6(1/oC)。

试用能量法求在K截面处作用有扭转力偶M=5KNm,且CD的温度下降40 oC,CD杆的内力。

AK=KB=BC=0.5m,CD=0.3m
2、图示中的悬臂梁AB1与刚架B2CD需要在B1和B2处铰接,但在铅垂方向存在装配误差△。

已知各杆均为直径d=20毫米的钢杆,长为L=1000毫米,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200GPa,剪变模量G=0.4E,许用应力为[ζ]=100Mpa,且不考虑剪力的影响。

试根据强度条件确定最大允许的装配误差△,以及B1和B2间的相互作用力。

3、水平曲拐ABC为圆截面折杆,在C端的上方有一铅垂杆DK。

制造时DK做短了Δ。

曲拐AB段和BC段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皆为EI、GIP。

且GIP=4 EI /5。

杆DK
的抗拉刚度为EA,且EA=2EI/(5a2)。

求①:在AB段的B端加多大的扭矩,才可使C点刚好与D点接触。

②若C、D两点接触后,用铰链将C、D两点连接在一起,再逐渐撤出所加扭矩,求此时DK杆的轴力和固定端A截面的内力。

4、轴AB分别由实心内轴2和空心外轴1固接而成,共同承受扭矩M的作用;设外轴的抗扭刚度为G1IP1,内轴的抗扭刚度为G2IP2,且G1>G2。

轴处于线弹性阶段,平面假设成立。

画出横截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并求内、外轴各自的最大、最小剪应力。

(注:不必用直径表示截面的极惯性矩)
5、图示两半圆环组成的结构,小圆环的半径为R,大圆环的半径为2R。

P、R、E均已知,两半圆环的惯性矩相同均为I。

求B处水平反力。

§11-3-5 对称与反对称
1、等截面刚架受力如图,不考虑轴力和剪力对变形的影响。

求①E铰处的约束反力;
②B点水平位移
2、图示中正方形刚架,抗弯刚度为EI,边长为2a。

求A、B两点间的相对位移。

(力P的作用点、A截面、铰链B均为各段的中点。

不计轴力和剪力的影响。


3、平面刚架的EI为常量,做出矩形刚架的弯矩图,并求力作用点的相对水平位移。

4、用能量法求图示中刚架的A、B、C三处的约束力。

已知各段的抗弯刚度EI相同,不计轴力、剪力的影响。

5、求图示中刚架的A、B处的约束力。

已知各段的抗弯刚度EI相同,不计轴力、剪力的影响。

6、图示中的平面刚架,抗弯刚度EI为常数,各段的长度均为L,不计轴力和剪力的影响,作刚架的弯矩图。

7、求图示中刚架的A、B处的约束力并作刚架色弯矩图。

已知各段的抗弯刚度EI
相同,不计轴力、剪力的影响。

8、已知各段的抗弯刚度EI相同,不计轴力、剪力的影响。

求铰C左右两截面的相对转角。

9、图示中的等截面框架边长为a,力偶M均作用在上下边的中点处。

框架的抗弯刚度EI为常量。

作框架的弯矩图
10、图示中刚架的各段长度相等均为2a,抗弯刚度为EI,力P作用在BC段的中点。

只考虑弯曲变形,作刚架的弯矩图。

11、作图示中静不定刚架的弯矩图。

刚架的边长为2a×a,不计轴力和剪力的影响。

12、图示中的正方形框架的边长为a、抗弯刚度为EI,作框架的弯矩图。

13、图示中刚架各段的抗弯刚度均为EI,刚架中由轴力和剪力产生的应变能忽略不计,且L=a+b。

①讨论在a=b和a≠b两种条件下刚架的静不定次数。

②当弯曲变形很小时,虽然a≠b,但XA≈XB可忽略不计,求此条件下的A、B两处的支座反力偶矩。

14、图示结构中的桁架的各杆的EA相同,正方形的边长为a,5、6杆件之间无联系。

用力法计算在力P的作用下4杆的内力。

15、由直杆弯成的封闭方形框架,框架的边长为a。

侧边受到均布载荷q的作用。

抗弯刚度EI为常数,作框架的弯矩图。

16、等截面梁的受力如图,AD=2DB=2BE=EC=2a。

(D、E分别为力偶的作用面)求A、B、C处的约束力及D点的挠度。

17、位于水平面内的等刚度半圆型圆杆,在中间截面处受铅垂方向的力P的作用,求C截面的弯矩和扭矩。

设半圆的半径R、EI、GIP均为已知。

18、空间刚架各段的直径相同,受力如图。

EI为常数且E=0.4G。

已知均布载荷的集度为q=1.8KN/m,a=0.3m,材料的许用应力为[ζ]=160MPa。

用能量法求固定端处的约束反力,并由第三强度理论确定圆杆的直径。

不计轴力和剪力对变形的影响。

19、圆环的半径为R,求圆环在水平直径的两端点A、B之间的相对位移。

EI为常量。

20、判断图示结构中的静不定次数。

第十二章冲击应力
§12-1基本概念
1、冲击能量计算中,不计冲击物体的变形能,所以计算与实际相比:。

A:冲击应力偏大、冲击变形偏小;
B:冲击应力偏小、冲击变形偏大;
C:冲击应力偏大、冲击变形偏大;
D:冲击应力偏小、冲击变形偏小
2、两种自由落体冲击,冲击高度均为h,最大动应力ζa、ζb、最大动位移△a、△b有何关系。

A:ζa<ζb ,△a<△b; B:ζa<ζb ,△a>△b
C:ζa>ζb ,△a<△b D:ζa>ζb ,△a>△b
3、自由落体冲击时,冲击物体的重量增加一倍,其他不变,那么被冲击物体内的动应力:。

A:不变; B:增大一倍; C:增大不到一倍; D:增大一倍以上;
4、矩形截面梁受冲击,由竖放改为横放,其他条件不变,动应力、动变形。

(增大、减少)
5、下图中,各杆的截面相同,冲击物体的重量相等,冲击高度相同,的动应力最大,的动应力最小。

6、下列四个图形中的梁相同,弹簧相同,重为Q的物体冲击各梁的中点,那么冲击应力最大的是,冲击应力最小的是。

7、b图相对于a图而言,梁的最大动荷应力、动荷系数的变化是。

8、计算动荷系数时会用到静变形△lst,该静变形应取梁上点的挠度。

A:C点铅垂方向挠度; B:D点铅垂方向挠度;
C:E点铅垂方向挠度; E:梁上的最大挠度;
9、重为P的钢球滚到悬臂梁A端时,梁内的最大挠度。

A:fmax=PL3/(3EI)
B: fmax=2PL3/(3EI)
C:fmax=PL3/(6EI)
D:0
10、水平冲击时,动荷系数中的静变形应取:。

11、图示中刚架受水平冲击时,动荷系数中的静变形应取:。

A:C点的铅垂位移;
B:B点的铅垂位移;
C:B点的水平位移;
D:B截面的转角;
12、已知W1>W2,左右两绳的。

A:动荷系数不等、动应力相等;
B:动荷系数相等、动应力不相等;
C:动荷系数、动应力均相等;
D:动荷系数、动应力均不等;
13、”只要ζd≤ζp,虎克定律仍然适用于动荷作用下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这种说法对吗?
§12-2计算
1、悬臂梁的抗弯截面系数为Wz,抗弯刚度为EI。

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梁的自由端。

求梁内的最大应力。

2、变截面杆件A1=10-4㎡,E1=4GPa,L1=40㎝;A2=2×10-4㎡,E2=2GPa,L2=80㎝。

重为Q=100N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①如果冲击高度h=60㎝,求动荷系数、杆内的最大动荷应力;②如果1杆的许用应力[ζ]1=100MPa,2杆的许用应力[ζ]2=80MPa。

求冲击高度h=?
3、圆轴的直径d=6厘米,轴长L=2米。

轴的右端有一直径为D=40厘米的鼓轮,鼓轮上绕绳,绳上连接一托盘。

绳长a=1米,绳的横截面面积A=1.2平方厘米,绳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

轴的剪变模量G=80GPa。

重Q=800N的物体自高度h=20厘米自由下落,落在托盘内。

求轴内的最大剪应力,绳内的最大正应力。

4、弹簧在1KN 的静荷作用下缩短0.0625厘米。

钢杆的直径d=4厘米,长L=4米,弹性模量E=200GPa,许用应力为[ζ]=120MPa。

重Q=15KN的物体自由下落,求允许的冲击高度。

如果无弹簧,求允许的冲击高度。

5、AB段的直径为d=25毫米,剪变模量G=80GPa,BC段为刚性。

重为Q=10KN的物体自高度H=50毫米自由下落,求AB轴内的最大剪应力。

6、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梁的2/3L处,求梁中点的铅垂位移。

7、重Q=2KN的物体自高度H=20厘米自由下落,冲击梁的中点C。

已知梁的许用应力[ζ]=120MPa,弹性模量为E=200GPa。

梁的右端用一刚度K=1KN/0.025㎝的弹簧支撑。

梁的跨度L=1米,确定梁的圆截面直径。

8、长为R的刚性杆固接一重为P的小球,给小球一初速度V使运动后冲击悬臂梁的自由端。

已知悬臂梁的抗弯截面系数Wz,抗弯刚度为EI。

求梁的动荷系数与动荷应力。

9、横梁的抗弯刚度EI,拉杆的抗拉压刚度EA,且I=(Aa2)/90,二者的材料相同。

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横梁的右端。

求拉杆内的应力。

10、长为R的刚性杆固接一重为P的小球,给小球一初速度V使运动后冲击刚架的自由端。

已知刚架的抗弯截面系数Wz,抗弯刚度为EI。

求动荷应力。

11、横梁与直角拐的抗弯刚度相同,均为EI,C处为一钢珠。

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横梁的中点B。

求B截面的铅垂位移。

12、外伸梁受自由落体冲击,冲击物体的重量Q,冲击高度H,梁的横截面采用矩形截面,宽为b高为h,梁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求梁内的最大挠度。

13、托架位于水平面内,各段彼此垂直且长度相等均为L,各段均采用直径为D的实心圆截面。

弹性模量为E,且E=2.5G。

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托架的自由端。

求托架内危险点的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14、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0.1米处自由下落冲击梁的右端。

a=2米,且
Qa3/(EI)=0.01米,求C截面的铅垂挠度,B截面的转角。

15、简支梁的横截面采用b×h的矩形,弹性模量为E。

弹簧刚度K,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自由下落,求梁内的应力。

§12-3拓展
§12-3-1判断
1、“只要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虎克定律仍可适用于动载下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2、构件在动载作用下,只要动荷系数确定,则任意一点处的动变形,就可表示为该点处相应的静变形与相应的动荷系数的乘积。

§12-3-2选择
1、重为Q的物体自由下落冲击于梁上,其动荷系数公式为。

其中静位移一项指的是梁上点沿方向的线位移。

2、若不略去冲击过程中各种能量损失,求得的动荷系数将是:。

A:增大 B:减少 C:没变化
3、重为Q的物体从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抗弯刚度为EI的梁的中点,梁长为L。

若梁的两端的弹性支撑的弹簧系数为K,则冲击过程中,动荷系数为,最大动载荷为,最大动弯矩为。

4、图示中各梁的材料、横截面均相同,弹簧刚度为K。

有重为Q的物体自相同的高度H处自由下落。

将各梁的动应力由大到小排列。

5、图示中三根材料相同的圆截面直杆,杆长相等均为L。

1杆的直径为d,2杆细端的直径为d,粗端的直径为2d,3杆的直径为2d。

受到重量相同,且从同一高度H 自由下落的冲击。

若动荷系数可按公式Kd=(2H/δst)1/2计算,则动荷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它们的最大冲击应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6、重量P=1000N的重物,自高度H=40毫米处自由下落冲击120×200毫米2悬臂梁的D端,悬臂梁采用竖放形式。

设梁长为L=2米,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10GPa,则冲击时梁内的最大正应力为=。

7、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梁上E点。

为了计算梁上C截面处的动应力,动荷系数中的静变形应取静荷作用在截面处的点静位移。

8、同一根梁在三种情况下受冲击载荷,动荷系数最大的是。

9、用绳索吊一重物绳中所受轴向力F最大的情形是:。

A:重物和绳索都等速上升;
B:重物和绳索等加速上升;
C:重物和绳索等加速下降;
D:重物和绳索静止不动。

10、当杆的长度增大时,横截面面积A增大,此时动应力。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12-3-3论述
1、重为Q的物体自由落下冲击梁的中点,为减少梁所受的冲击,在受冲击的点上施加弹簧,问那种方案合理?为什么?
2、下列两图中,两梁的材料、长度、横截面尺寸完全相同,但放置方式不同,问同样的重物从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梁的自由端时,问:①动荷系数哪一个大?②动应力哪一个大?③最大冲击挠度哪一个大?④哪种放置方式好?⑤还可以采取什麽措施提高抗冲击能力?
3、重为Q的物体分别从上方、下方、和水平方向冲击同一个简支梁的中点C。

如图所示,若设重物与梁接触时的速度均为V,在图示的三种情况下,排序出梁的最大冲击应力的顺序。

§12-3-4计算
1、重为Q的重物以水平速度V撞击在边长为a,长度为L,弹性模量为E的正方形截面直杆上,求杆内的动应力。

2、图示中的简支梁的跨度为L,AC=L/3,当重为Q的物体突然加在梁上C点时,求梁内的最大弯矩。

3、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到AB梁的中点C,AC=CB=L。

梁采用a×a 的正方形截面。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求梁内的最大挠度。

4、重为Q的重物自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梁的C点,梁的EI为常量,长度为L。

求当梁内最大动应力与静应力之比为4时,求重物的冲击高度。

5、矩形截面简支梁的宽度为b,高度为h。

受载如图。

梁的跨度为2a,重为P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梁的中点。

求梁内最大冲击应力。

6、已知拉杆BC的横截面面积为A,横梁AD的惯性矩为I=Aa2/90,杆与梁的弹性模量均为E。

重为Q的物体自由下落冲击梁的D点。

①用能量法求D点的静挠度;
②确定拉杆BC的动应力
7、重为Q的物体,以速度V水平冲击到刚架的C点,求刚架内的动应力。

已知刚架的直径为D,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AB=2a,BC=a。

8、图示中刚架的各段长度均为a,刚架的抗弯刚度为EI。

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
自由下落冲击C处,仅考虑弯曲变形的影响。

求C截面的转角。

9、图示中刚架的各段长度均为a,刚架的抗弯刚度为EI,抗弯截面模量为WZ。

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处以初速度V0冲击到C点,仅考虑弯曲变形的影响。

求冲击时刚架内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挠度。

10、一桁架如图,各杆的弹性模量均为E,横截面面积均为A。

当有一重物Q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到A点时,求桁架中的最大动应力。

AB=CD=BD=a。

11、长为R的刚性杆OA的A端固接重为P的刚性小球;当杆处于铅垂状态时给小球一根初速度V0,而后杆绕A点摆动,冲击在悬臂梁BC的自由端B。

已知梁长为L,抗弯刚度为EI,抗弯截面模量为WZ。

计算动荷系数Kd和梁内的最大冲击应力。

(注:不考虑梁和杆的质量)
12、圆截面杆的B端与支座C之间的间隙为△,杆的抗弯刚度EI为常量,问质量为m的物体以多大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冲击杆的中点时,才可使B端刚好与支座C 接触。

13、圆截面直角拐ABC位于水平面内,A段固定,B处为短轴承,AB=BC=a。

自由端的上方高度H处有一重为Q的物体自由下落,拐的弹性模量为E,剪变模量为G,横截面的直径为d。

求AB段内的最大剪应力。

§12-3-5冲击+强度
1、圆型截面的钢制直角曲拐位于水平面内。

AB=2a,BC=a,直径为d,A端固定。

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曲拐的自由端C。

已知钢材的弹性模量为E,剪变模量为G,且G=0.4E,按第三强度理论写出危险点处的相当应力。

2、位于水平面内的刚架ABCD由直径为d的圆管制成,各段的长度相等均为L。

AB 垂直于BC,BC垂直于CD,A端固定,D端自由。

一重物Q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刚架的自由端D点,求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E=2.5G)
§12-3-6冲击+静不定
1、图示中梁AB与杆CD均由A3钢制成,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200GPa,AB=CD=L=1000mm。

梁采用矩形截面,高为h=40mm,宽为b=20mm。

杆采用直径为d=30mm的实心圆截面。

有一重为Q=2KN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梁的中点。

求①使CD 杆达到杆的临界力时的冲击高度H;②此时梁内的最大动应力。

2、图示中的两简支梁的材料、截面均相同,AB=DE=L,C、B分别为AB、DE的中点。

设梁的抗弯刚度EI与抗弯截面系数WZ均已知。

求当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处自由下落冲击C截面时,AB梁内的最大动应力。

3、折杆截面为圆型,E=2.5G,截面的惯性矩为I。

BD=BC=CE=2a,有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处,以初速度VO落下冲击BC段的中点A,求此结构的动荷系数。

4、图示中直角折杆AB垂直于CD,AC=CB=CD=L,横截面直径为d,A端固定,B 端支撑于轴承内。

今有重为Q的物体自高度H=L以初速度V0下落到D点。

弹性模量E、剪变模量G均为已知,求梁受冲击时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的相当应力。

5、图示结构中AB垂直于CD。

圆轴AB的直径D=30毫米,由普通碳钢制成,弹性模量E=200GPa,泊松比u=0.3,AC=CB=L=1000毫米。

CD段为刚性,CD=40毫米。

重物Q=100N自高度H=30毫米处自由下落冲击D点,求危险点处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6、结构ABC位于水平面内,∠ABC=∠BCD=90o,B处铰接,C处刚性连接。

截面为实心圆,惯性矩I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剪变模量为G,且E=2.5G,AB=BC=CD=L。

现有重为Q的物体由高度H处自由下落于AB段的中点F,求B处的铅垂位移。

第十三章交变应力
§13-1基本概念
1、构件在临近疲劳断裂时,其内部:。

A:无应力集中;B: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C:不存在裂纹;D:不存在应力;
2、塑性较好的材料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当危险点的最大应力低于屈服极限时:A:既不可能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也不可能发生断裂;
B:虽可能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但不可能发生断裂;
C:不仅可能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而且可能发生断裂;
D:不可能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但可能发生断裂;
3、交变应力的五个参数中,只有个是独立的。

4、写出下列交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应力幅、平均应力(应力单位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