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化学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课堂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本章所选择的金属元素钠、铝、铁、铜颇具代表性:两种主族,两种副族;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两种比较活泼的金属,一种不活泼金属;除钠外其余三种均为常见金属。

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以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例,已对它们有所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利用已有的经验对将要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把刚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结合起来。

从知识编排上,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先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然后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要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需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着手。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学习《化学2》中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奠定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深刻体认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体系[1]如图1所示。

从图1所示的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路线,即“结构——性质——用途”的教学路线,它没有利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知识来研究元素化合物,而是强化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理论对物质性质研究的指导作用。

这使得新课程的内容呈现出与原有教材不同的特点。

1. 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的变化原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上,金属知识呈现的内容比较分散,涉及碱金属(高一)和几种重要的金属(高二)两章,耗时长。

而新课程将原人教版高中化学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融为一章,根据物质分类思想进行内容呈现。

新课程标准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规定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2]。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象和物质用途;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精品文档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精品文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科书解析课件(共127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科书解析课件(共127张PPT)

化学反应中物 质变化的价值
化学反应 的价值
化学 的价值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2.立足初中,作好衔接
知识衔接: 物质分类(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分门别类) 分类 系及其分类; 导电、解离 电解质 电离 离子反应; 初中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分散
66
观念衔接: 粒子直径大小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散系); 物质分类和转化的价值; 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两个视角设计物质间的转化 途径; 从离子、电子等微观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研究。
提供情境素材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
47
情境创设:铁与水蒸气反应
真实问题(生产)
真实问题(生活) 实验事实 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
48
4.强化安全意识的培养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内容标准】 1.4科学态度与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熟悉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 道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知 道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1 内容要求的增减或调整
新增学生必做实验(必修课程9个) • 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3.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 5.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 6.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7.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
元素化合物(章): “律前”:第二章、第三章 “律后”:第五章
优点: 元素知识(钠、氯、铝、铁)——元素周期律
(深入,归纳)
元素周期律——元素知识(氮、硫) (指导,演绎)
20
元素化合物(节):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案例必修1教学建议(PPT学习教案

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案例必修1教学建议(PPT学习教案

交稿时间:第十周星期六之前 课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铁的重要化合物》
与延边出版社合作出版《必修1教学 案例集》案例征集
课题:必修1所有内容
交稿时间:第二十周星期六之前随时 投稿
第7页/共75页
高一中心组重点研究课题案例征集
撬匣友涔俦倦冀输誉范碴诱荇搛斧液习忑繁鸨凌甏蝎鼯彩寇澎桕瞳贰融悛技输科秤
第二章第一节
通过物质分类方法与意义的学习,感受化学
知识的结构之美,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信 心。
第二章第二节
通过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学习,感受到化
学变化是有规律的,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和 信心
第二章第三节
第28页/共75页
到阀裒壕拘耦秃吣驾疣党噗奢簏洋众辽料镞箩正陪岵扒屋犯边噔袁噔具疼牛植
感受到化学变化是有规律的,增强化学学习 的兴趣和信心
评价标准体现学生原有知识水平 与达标水平之间的差距举例
第一章第二节
通过对具体物质组成的分析,理清构成物质 的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 团、电子、质子、中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实现计量单位从个数到摩尔的转变。
第二章第三节
通过对常见元素原子结构的分析,知道元素 化合价与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关系
《广州市高中化学必修1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
方法:
将教学策略(即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过 程”)隐含在具体目标的描述中
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化学认知策略 (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和核心观念)
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化
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与达标水平之间 的差距
汇聚全市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层次讨论,不 断改进。
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案例必 修1教学建议(

化学(1)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周业虹

化学(1)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周业虹

问题与讨论:
①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哪些? ②如何解释—— 同温同压下1 mol不同气体体积相同? 而1 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 ③教室内有两瓶相同体积的气体(H2和 O2 ) , 你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 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液体
气体
气体体积 物质体积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挖 掘实 验 的 教 育 功 能 , 使 学 生 体验化 学 研 究的过程与方法。 认真完成本节教材中规定的所有实验,尽 量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 性认识。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建议课时分配情况: 引言和化学实验安全 1课时 过滤和蒸发(包括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1课时 蒸馏和萃取 1课时
⑴观察实验,电解水产生的H2 和 O2体积比约为多少?
2:1
⑵假设电解了1.8 g水,试计算所得H2 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 是多少?
质量
H2 0.2 g 1.6 g
物质的量 0.1 mol
0.05 mol
H2 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
O2
2:1
同温同压下,1 mol H2和1 mol O2的体积相同 结论:

2.蒸馏和萃取
关于萃取和分液的教学设计
学生必做分组实验
实验1-3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注意:教材上的装置图在初中教材上有, 但学生没有做过。 教学重点:(1)仪器的辨认 (2)碎瓷片、冷凝管的使用 (3)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4) 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第一节小结
பைடு நூலகம்
通过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会选择物质分离 和提纯的方法 1.分离和提纯的差别 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 将其彼此分开。强调每种成分必须复原。 提纯: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物的过 程。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教学PPT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教学PPT

★专家认为没有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试题:
1.下列各种物理性质中,对氯气来说不正确
的是
A.黄绿色的气体 B.密度比空气小
C.能溶于水
D.有刺激性气味
2.下列物质或方法可用于扑灭金属钠引起灭
火的
A.水 B.湿布 C.细砂 D.泡沫灭火器
3.实验室中钠应保存在
A.水中 B.CCl4中 C.煤油中 D.汽油中
。(填字母) ;但在
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6)以元素化合物间的转化、反应为线索, 综合考查考生化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能力。
关注无机推断题的演变!
关注化工生产、生活、以及新 物质的衍变!
(2009 四川卷 27).(15 分)已知 A-O 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反应条件略去)。A、B、H 分别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B 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 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D 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 2:3,且能与水反 就应得到两种碱。C 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O 能与 G 的水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体,可用作净水剂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
气发生反应 C.浓H2SO4有强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
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2)题设情景新颖、鲜活,密切联系自然 和生产、生活实际。
试题大多引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化学事物创 设问题情景,提供的化学事物不一定是学生学过 的,有些是学生完全陌生的。试题用实验现象、 模型、图表、文字描述为考生提供学习元素化合 物的某些信息,要求考生从题设的情景中获取有 用的信息,联系、运用存贮的知识,通过分析、 综合和必要的推理、论证,解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教材分析+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教材分析+课件(共44张PPT)

找到体系微粒

思考微粒反应



确定主要平衡
想到平衡移动
微粒观
变化观




平衡观
➢ 应用前一章所学的化学平衡原理,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 体现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认识定量实验的仪器特点和操作原则。
本章核心素养的培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变化观和平衡观
二、本章内容和结构
Na2CO3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 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1. 借助情境、实验、示意图等多种方式将抽象内容具体化
科学研究
FeCl3可用作净水剂,经研究 发现FeCl3净水过程中杂质的 去除率与废水的pH的关系如 图所示:
溶液配制
在配制FeCl3溶液时,若将FeCl3 晶体直接溶于蒸馏水中,制得 的液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为 什么?
电离平衡常数计算
② 沉淀溶解平衡正文中引入溶度积和离子积概念,并用其分析 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正文
溶度积表达式
离子积表达式
溶度积和离子积的相对大小 与反应方向间的关系
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转化
新版教材正文
教材习题
P60页
P85页
③ Kw和Kh的表达式中直接忽略了水的浓度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
定性
化 学 平 衡 理 论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 (溶质)

(溶剂)
定量
电离常数
水的离子积常数
盐类的水解平衡 (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的认识和教学建议(课件共107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的认识和教学建议(课件共107张PPT)

2019年全国新课标1卷分值分19布
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化学部分试题蕴含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高考化学试题:强化“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
学科基础必备知识、需要较高的化学学科素养 围绕关键能力进行层次递进的设问,测量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
渗透化学学科思想(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五大核心学科素养。
式_____。
Fe(OH)3
物质的转化
(3)“中和沉淀”中,钒水解并沉淀为 ,随滤液②可除去金Na属Al(离OH子)4+KH+、Cl=MAgl(2O+H、)3N↓+aN+a、Cl_+H__2O__,以及部分
新高考与新教材
“3+1+2”模式下,化学教师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 教材的结构、内容或相同的内容编写的出发点、意图不同等发生了变化,
今后高考卷的模式、考查的知识点内容有多大改变?
时间
上学 学段 第期 1 二 学 年下学 学段 期2
模块
选择性 必修模
块1 化学反 应原理
选择性 必修模
块3 有机化 学基础
Al?
(1)工业制备铝一般是通过铝土矿制得的纯净的Al2O3,然后电解Al2O3/Na3AlF6得到铝。也 可用电
解NaCl—KCl—AlCl3共熔体方法制铝,且比电解Al2O3/Na3AlF6制铝节省电能约30%, 但现在仍
用前一种方法制铝,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AlCl3是共价化合物,其熔融体不导电 B.电解AlCl3生成的Cl2会污染大气 C.自然界不存在富含AlCl3的矿石 D.生产无水AlCl3较困难,成本又较高 (3)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新)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新)
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加以区分,但应避免呈现例外情况。
11
是否应引入原子半径与电子得失的关系
原子 半径 越大
核对外层 电子的吸 引力越小
越易失 电子
越难得 电子
金属性 越强
非金属 性越弱
若不引入此有关系,则只能在实验基础上加以归纳 若引入此有关系,则可以在演绎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12
案例1: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方法1:和同一物质 反应,看反应能力。 可选用氢气。
方法2:利用强制弱的规律。 氯气和可以和溴 离子、碘
离子反应,而溴单质可以 和碘离子反应。
查阅资料:与氢气的 进行实验:氯能置换溴、 反应能力逐渐减弱。 碘,溴能置换碘。
得出结论:同主族由上向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5
关于物质结构
36号以后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不 要
3
d、f、g等轨道的形状和数量

4
离域Π键、含d轨道的杂化
5
AB5以上复杂分子的构型
6
金属的能带理论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2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 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
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
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
4.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
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元素化合物 金属、非金属
化学1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
初中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有机化合物
化学2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广州市第五中学黄昆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1.从必修1教材内容结构分析,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而第二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学科。

作为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章内容分三个部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都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重要的理论工具,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入门性知识,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内容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3.从化学基本观念体系分析,本章内容作为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涉及对学生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和分类观的进一步形成和完善。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从本章内容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的是统领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纯净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物质和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已有经验体会“物质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从物质分类的实践中领悟“分类”方法的实质是分类标准的确定—→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拓展“化学物质分类”的应用,体会“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拓展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的知识,认识胶体的性质”。

第二第三节内容主要是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主要可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多少、是否有离子参加和是否有电子转移三个标准进行分类,后两种分类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再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中学化学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化学
丰富、发展 提高、深化
高中必修化学
主题部分的 提高、深化
高中选修化学
新的中学化学课程体系分为三个连续的、不断深化 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启蒙教育(义务教育化 学),第二阶段是共同的全面发展(必修模块), 第三阶段是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选修模块)。这 三个阶段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具 有一定的连续性;同时不同阶段课程的内容又是逐 渐深化的。我们应从这样的一个整体中去认识和理 解必修化学课程模块的地位和作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一、高中必修模块的地位和作用
• 必修化学课程模块为高中全体学生打下共同基础 的。 • 基础性首先体现在为全体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 素养打下基础,同时还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 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 必修化学课程模块的基础性不仅表现在知识与技能 和过程与方法方面,还表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 面,它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学习中处于承前启后的 地位,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后续课程的学习。
章引言
• 实事: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经 超过2000万种,发生的化学反应更多。 • 问题:如何认识和研究 • 方法:分类 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地位和功能
第一章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 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第二章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是连接初中《化学》、《科学》与高中化 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 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化学反应的分类
分类标准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
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课程必修选修必修一必修二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内容标准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立体整合➢体现三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倡导通过多次学习,螺旋上升,逐步达成目标)➢重视学科素养高中化学必修一课程标准(实验)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阅读课程标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内容标准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立体整合高中化学必修一编写特点章节的编辑变化实验教学的改进知识体系的重新编排设置多种学习栏目,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内容标准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立体整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章主题图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章名章引言图片表格正文辅助设计习题教材的体例章节教材体例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科学史话信息搜索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内容标准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立体整合高中化学必修一内容结构内容由浅变深衔接初中实验知识内容增加用学生熟悉的实验来编写第一章内容引入高中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式知识价值观能力教材教师学生内容选择——时代性呈现方法多样化形成知识逻辑化体验探究过程,培养设计、创新、实践及团结协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体会进步的艰辛形成科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引导点拨媒体主动构建探究解决设置情境高效的课堂教学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内容标准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立体整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教材说建议内容标准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立体整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教材说建议内容标准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立体整合从实验学化学重视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整体认识,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培养能力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内容标准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立体整合从实验学化学•1:新课程教材编写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的顺序及位置,对充分体现位构性的特点不很明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新大百科全书关于“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变化及其能量变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1. 本章在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2. 化学反应中物质释放的化学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控制反应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这一章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将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3. 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结构主线:本章内容渐进、交叉和重叠、螺旋上升,将化学原理同生活经验、实例和实验探究的结合,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能量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章内容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节和第二节,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化学键的变化和反应体系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电池)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和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析PPT课件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析PPT课件
第25页/共53页
常见物质的性质、来源及其重要应 用 • 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 甲烷、乙烯、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 • 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 常见的高分子材料 • ……
第26页/共53页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 的重要作用;
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②实验探究 :乙烯、乙醇、乙酸的
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化学性质。
⒉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 ③讨论:从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
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线。 ④对比实验: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
用。

⒊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⑤实验: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的
如何描述内容标准?
• 知识与技能
用可观测的、指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来说明。
说出 识别 举例 描述 区分 解释 设计 解决
……
模仿 学会 完成 测量 掌握 运用
……
认知目标
第31页/共53页
技能目标
如何描述内容标准?
过程与方法
常用过程性、体验性的动词表示。
过程与方法
经历 尝试 讨论 表述 归纳 概括 分析 推出 认同 表达 解释 ……
第24页/共53页
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 物质的量; • 物质的分类; • 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 元素、核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
系,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限度 • ……

必修2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建议

必修2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2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建议1. 各专题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地位2。

《必修2》学习目标与内容要点认同化学的基本观念、了解化学的基本方法:(1)了解化学家怎样看待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原子的构造是怎样的?微粒怎样构成物质?物质的多样性与分类方法;研究物质的实验、模型、数学、逻辑思维、比较等方法,了解物质性质变化的探索历程。

联系生产生活,获得物质及其变化的感性认识:(2)认识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几种简单有机化合物:石油、甲烷、乙烯、煤碳、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氨基酸、常见有机高分子。

初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3)学习物质结构基本常识和元素周期律: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了解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认识微粒怎样构成物质----离子键、共价键(含碳键特点)、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结构类型;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4)了解反应的速率、限度;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了解化学科学的价值:(5)认识化学科学与人类社会文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1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第2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3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编写思路: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从不同层次揭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科学(观念、方法、价值,必修2专题1-4)学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必修2专题1)学习常见物质知识(必修2专题3)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必修2专题2)了解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必修2专题4)微粒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物质的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第2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3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4单元 太阳能、生物质能与氢能的利用编写思路:通过生产、生活现象与实验事实的概括、抽象形成结论从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引出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获得知识,再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化学实验:钠分别与水、乙醇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得到结论: 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慢化学实验: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反应得到结论: 温度、浓度、催化剂化学实验: 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得到结论: 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热量从生活经验引出课题,通过实验分析了解基本原理和原理的实际应用从社会热点问题---能源紧缺与洁净能源开发----引出课题,综合已有知识,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了解氢能的获得与利用途径。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初中已学相关实验知识及技能
第三册§1-6:溶液(溶质、溶剂)、悬浊液、乳 浊液,高锰酸钾溶液、碘酒,饱和溶液和不饱和 溶液 第三册§1-7: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第三册§1-8:晶体的形成(蒸发溶剂、结晶), 结晶水合物 第三册§1-8:水的净化(沉淀法,明矾、活性炭 等作为凝聚剂),过滤操作,粗盐的精制 第三册实验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搅拌、溶解、 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分散系
分散系、溶液、 胶体、电解质、 非电解质、电 解质的电离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实验
基本计算
元素化学
有机化学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物质的分离及提 纯、常见物质的 检验、溶液的配 制及分析、中和 滴定法测定溶液 浓度 基本实验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计算
元素化学
基本计算
元素化学
有机化学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摩 尔质量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实验
根据物质的量 的简单计算
基本计算
元素化学
有机化学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不同状态物质 的结构与性质、 晶体、气体摩 尔体积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实验
根据气体摩尔 体积的简单计 算 基本计算 元素化学 有机化学
不同类型的晶体水的三态变化水与生命水的循环水状态变化的模型分子间距离初中已学专题一第一单元后续模块溶液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悬浊液乳浊液高锰酸钾溶液碘酒物质的分散系溶液溶液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电解质的电离胶体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初中已学专题一第二单元后续模块水的净化沉淀法明矾活性炭等作为凝聚剂过滤操作粗盐的精制精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过滤结晶蒸馏分液层析常见物质的检验蛋白质纤维的检验焰色反质纤维的检验焰色反应实验化学模块晶体的形成蒸发溶剂结晶结晶水合物物质的鉴别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物质的量浓度容量瓶的使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溶液浓度初中已学专题一第二单元后续模块分子原子及其属性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的质量和体积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原子的构成核素同位素必修2专题一原子一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研: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教法分析(共88张PPT)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研: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教法分析(共88张PPT)

教学建议
氯水的性质及成分探究
(实验探究)
为了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下列科学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写出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 Cl2 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 (3)取适量新制饱和氯水滴入品红溶液后褪色,可得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漂白性,请你评价该结论是
前两节纵向深入, 后两节横向对比
硅的材料特性 氯的典型非金属 硫和氮与环境问 题的关系
知识框架
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2课时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课时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2课时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3课时
机动与复习
2课时
单元测验
教学重点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与水、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氯气的制备及性质
教材上没有出现
教学建议(实验探究)
Na、 Fe、 Cu、H2 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 气体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
点燃
H2+Cl2 2HCl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l2 中混有少量 HCl:通过盛有硝 酸银溶液的洗气瓶 B.Cl2 中混有少量水蒸气:通过足量浓硫酸,收集气体 C.Cl2 中混有少量 HCl:通过碱石灰后收集气体 D.HCl 中混有少量 Cl2:通入氢气并光照
3.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 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 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材内容体系与特点简介
内容章节结构、呈现方式特点
11
《化学1》 目标主题 与 教科书目录
认识化学 科学
通过等实领验域认中识的化应学用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 控制反应条以件海在水生、产金和属科矿学物研等究自中然的资作源用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
方法在实现物质转化中、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
值; 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
境保护的意义;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
认识各专题中各单元学习内容的地位作用;
体会教材确定学习主题与学习材料、处理教学深广度的 指导思想 , 把握教学主要内容。
把握必修教材中怎样落实实验技能、化学计算技能的 学习要求、学习时序。 (思考:教科书建立了怎样的内容体系与结构,为什么这么处理? 教
科书的内容,与传统教材相比,保留了什么?多了什么,少了什么?了 解各学习要点与初中、选修模块相应学习内容的衔接与分工;知道教科 书如何落实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社会与科技发 展中的热点问题,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化学科学的价值教育。)
研 究究的认和作识学用实初树习。验步立化、学安学假能会全的主说检意根重题、验识据要3模、 ,组作型常成分 识用、见离 别、;比无、 安性较机提 全质、物纯 使对分及和 用物类其质溶 标等应液 识进科用配 ,行学制 形分方等 成类法技良;对能好知化;实道学验胶研习体惯;; 作欣用赏。进化行能学交够科铜流独学;等根立对金或据提属合生高及作产人其完、类重成生生要实活化验实质合,量例物记和或的录促通主现进过要象社实性和会验质数发探,据展究合,的了金完重解的成要钠应报、用告铝;,、铁、
3
2。以教科书为范例设计教学方案: 参照教科书的教学活动安排,结合本校教学条件和
自己的教学风格、特长、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包括,学习情景设置、学习活动设计、考
虑活动组织方案、教师启发讲解与学习指导要点、学 习反馈信息的获取与教学活动调整准备、依据学习目 标进度选编复习与练习的作业。 3。从实际出发,在自备基础上吸取、借鉴同伴的经 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7
必修1
认识化学研究什么----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
(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反应类型,物质的化学计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物质由微粒构成;原子结构及其研 究的历程。)
了解化学研究的方法---实验方法
(分离、提纯、检验、溶液配制)
学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其对社会 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化学研究的价值
4
二、理解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
学习下列核心知识与重要技能: 了解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基本内容; 了解化学学习研究的方法与价值; 学习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知识; 学习常见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5
必修1
主题 1 认识化学科学
本质、化主合学题成研2新究化物对学质象实)(验,在基发分础展子的层基次本上特认征识和物趋质势、;认识化学变化 认识摩体尔验,科能学用探于究简的单过化程学,计学算习,以体实会验定为量基研础究的的实方证法研对究方法;
(氯、钠、镁、铝、硅、铁、铜、硫、氮等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 组成、主要性质与应用)
8
必修2
了解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学习 元素周期律----认识微粒的客观存在,了解元素间内在的 联系与变化规律,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了解 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条件对反应的影 响,了解研究化学反应的价值。
化学新课程
高中必修化学内容分析 与教学建议
王云生 fwys048@
1
一 、怎样研究和使用新课程教科书
用课程标准的精神解读教科书 以教科书为教学范例 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 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1。以课程标准的要求解读教材:
把握整体结构与学习要求的层次、进度;
初步认识通实过验实设验计了、解条氯件、控氮制、、硫数据、处硅理等等非方金法属的及应其用重。要化合 物的主要性质,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知道酸、碱、盐的电离,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 件,了解常见离子检验;。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6
主题 1 物质结构基础
必修2
知道元素、核素涵义;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结合主有题关2数化据学和反实应验与事能实量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 与元素性质知的道关化系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 能描原述因元;素周主期题表3的结化构学,与知社道会金可属持、续非发金展属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位置通及过其生认性产识质、化的生石递活燃变中料规的综律实合;例利了用解意化义学,能了与解热甲能烷的、相乙互烯转、化苯。的主要 认识化学举键性例的质说涵,明义认化,识学知能乙道与烯离电、子能氯键的乙和转共烯化价、关键苯系的及形衍其成生应;物用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 同了分解异型有构电机现池认化象要主常的识合。要重作见提物性要用高高中性质;分燃碳;,子料的认材知的成识料燃道键其的烧乙特在效合醇征日率成;、常、举反乙生开例应酸活发说,、中高明能糖的有能举类应清机例、用化洁说油;合燃明脂物料高、通的和分蛋过研子白简制材质单新料的实在组例生成了活解和
了解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某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获 得、主要性质与应用----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科学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了解化学科学在认识物质世界、创造新物质、促进科技 发展、保护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9
各主题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地位
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的观念、 方法和价值)(必修1专题1、 必修2专题1-4)
学习常见物质知识 (必修1专题2-4, 必修2专题3)
学习物质结构基础知 识(必修1专题1;必 修2专题1)
了解化学反应原理 (必修1专题1、2; 必修2专题2)
了解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关系(必修1各专题;必
修2专题4)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