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1.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本章学习指导1.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自由基共聚合基本概念与机理、竟聚率、二元共聚物组成,利用竟聚率判断共聚行为类型。

2.本章应掌握的内容(1)共聚物命名(2)自由基共聚基元反应与动力学。

(3)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和共聚行为类型(4)竟聚率及影响因素(5)单体和自由基活性(6)Q-e概念3.熟悉内容和了解内容(1)二元共聚物微结构和链段序列分布(2)竟聚率的测定4.本章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共聚行为类型(2)区分瞬时单体曲线与共聚物组成曲线;瞬时共聚物组成曲线与平均共聚物组成曲线;瞬时共聚物组成与总转化率曲线与瞬时共聚物组成曲线本章学习要点一、基本概念1.共聚合与共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与聚合的反应称为共聚合,产物称为共聚物。

共聚物中各种单体的含量称为共聚组成。

2.序列结构:不同单体在大分子链上的相互连接情况称为序列结构。

3.无规共聚物:单体M1、M2在大分子链上无规排列,两单体在主链上呈随机分布,没有一种单体能在分子链上形成单独的较长链段。

4.交替共聚物:两种单体在大分子链上严格相间排列。

5.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较长的M2链段间隔排列形成大分子链。

6.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单体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单体组成。

7.单体竞聚率:为单体均聚和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之比,表征两单体进行共聚的相对活性大小。

8.理想共聚:r1r2 =1的共聚状态。

9.理想恒比共聚:两种链自由基均聚和共聚的几率相等,反应任一瞬间生成共聚物的组成与当时体系中单体组成相同。

10.非理想共聚:r1r2 ≠1的共聚状态。

二、共聚物的命名1.共聚物的命名是将两种单体的名称以短线相连,前面冠以“聚”字,如聚乙烯-醋酸乙烯;或在后面加“共聚物”,如乙烯-丙烯共聚物。

2.为进一步表明共聚物特点,也可将序列结构写入,如丁二烯-苯乙烯无规共聚物。

国际上常在两单体名之间插入-co-、-alt-、-b-、-g-,以区别无规、交替、嵌段和接枝。

第四章-共聚合

第四章-共聚合

F1
r1
r1 f12 f1 f2 f12 2 f1 f2 r2
f
2 2
(ⅰ) r1=r2=1 理想恒比共聚
➢ r=1 均聚=共聚

d M 1 构成方程:d M 2
M 1 M 2
F1= f1
➢ 曲线形状:为一对角线
➢ 特点: F1= f1 ,构成与 转化率无关,构成均一。
如:VDC-MMA 34
② 构成方程
d M d M
1 2
1
M1 X M1*
M1M2* M2
M2 X
M1M2M1* M1
F1 0.5
M1M2M1M2M1M2M1M2 M1M2
37
③ 构成曲线:水平线,与f1无关 F1
④ 特点: 共聚物构成1:1, 构成均一
38
d[M1] [M1] • r1[M1] [M 2 ] d[M 2 ] [M 2 ] r2[M 2 ] [M1]
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
聚苯乙烯-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
➢ 无规共聚物:前为主单体,后为第二单体; ➢ 嵌段共聚物:前后裔表单体聚合旳顺序; ➢ 接枝共聚物:前为主链,后为支链。
11
3. 研究共聚反应旳意义
在应用上 成为高分子材料改性旳主要手段之一 共聚是改善聚合物性能和用途旳主要途径
8
(4)接枝共聚物 (graft copolymer) 以其中一单体构成旳长链为主链, 另一单体构成旳链为侧链(支链) 与之相连。 AAAAAAAAAAAAAAAAAAAAAAA AAA
BBBBBB BBBBB BBBBBB
9
共聚物旳命名

嵌段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

消耗M1 消耗M2
knm
自由基类型 单体类型
假定(2)
链增长反应不可逆
11
链终止(双基终止)
M1 + M1 M1 + M2 M2 + M2 kt k t' k t"
Mx
Mx' Mx "
此外,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还有链转移(向单体,溶 剂,引发剂,大分子链转移等等),比较复杂。
假定(3)共聚物的化学组成主要决定于各种增长反应,
即两种单体进入共聚物的摩尔数比
r1
竟聚率
表示某一种自由基分别与两种单体 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 也是每种单体自聚与共聚反应的速率 常数之比
k11 , k12 r2 k22 k21
18
r2
r1
M1
M1 M2
自聚 共聚
r1 , r1 ,
自聚倾向 共聚倾向
r1
k11 k12
M2
M2
M1 M2 M2
引发反应的速率会影响共聚反应的速率 引发过程:R M1 (M2 )
两种单体的引发难易差别对共聚物组成有一定影响,但很小
引发阶段单体进入共聚物的数目 << 链增长阶段 单体进入共聚物数目 链引发阶段只会影响共聚反应的速率,不影响 共聚物的组成 链终止反应仅仅是终止链自由基的活性,与两种 单体进入大分子链中的数目无关,因此: 链终止反应也不影响共聚物的组成
7
二、 原料组成与共聚物组成的关系
共聚带来的新问题
-- 组成问题
组成对共聚物的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例: VAc含量:
10 ~ 20%
50%
塑料(相当于改性PE)

高分子复习总结

高分子复习总结
15
当p=0.999时,
X n 1 1 r r 2 r p 1 0 .91 8 2 0 * .0 9 5 .98 * 8 0 .9 5 5 9 19 .9 18 6
16
• 13. 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或季戊四醇缩 聚,两种基团数相等,试求:
• a. 平均官能度 b. 按Carothers法求凝 胶点 c. 按统计法求凝胶点 解:a、平均官能度: 1)甘油: f 3*22*32.4
偶合终止
11
[I] [S]
Xn2CMCI[M ]CS[M ]
22
真正终止 (歧化终止)
链转移终止
以歧化终止为 例,链转移反 应对平均聚合 度影响的定量 关系式。
:无链转移反应的聚合度(歧化终止)
23
第三章 练习题
1.凝胶效应现象就是(

A.凝胶化 B. 自动加速现象 C. 凝固化 D. 胶体化
密闭体系
Xn K1
非密闭体系
X

n
K pn
W
6
分子量影响因素
分子量控制方法
计算公式
p、K、nW
端基封锁
原料非等摩尔 或加单官能团
Xn 1r 1r 2rp
r Na Nb
r

Na Nb+2Nb'
注意:Na和Nb分别是基团A和B的物质的量。
7
第二章
Carothers法计算线形缩聚物的聚合度
28
7 已知过氧化二苯甲酰在60 ℃ 的半衰期为48 小时,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 ℃的kp2 / kt=1×10-2l ( mol . s )。如果起始投料量为 每100ml 溶液(溶剂为惰性)中含20克甲基 丙烯酸甲酯和0.1克过氧化苯甲酰,试求 (1)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下的聚合速度? (2)反应初期生成的聚合物的数均聚合度 (60 ℃ 下85 %歧化终止,15%偶合终止, f 按1 计算)。

自由基共聚合

自由基共聚合

自由基共聚合
自由基共聚合是指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将多种含有不饱和键的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在自由基共聚合中,多种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被激活成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互相碰撞并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自由基共聚合与其他聚合反应相比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自由基共聚合反应速率非常快,而且可控性也很强。

其次,自由基共聚合可以在很广泛的单体范围中进行,并且可以制备出多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

此外,自由基共聚合还具有产物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来优化聚合物的性质。

自由基共聚合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在塑料、橡胶、涂料、油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自由基共聚合还可以用于制备药物、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质。

高分子化学_复习

高分子化学_复习
2018/11/16 4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1. 基本概念 反应程度 p、官能度 f、官能团等活性、单体的基团 数比 r、凝胶现象、凝胶点、线形缩聚、体形缩聚 2. 逐步聚合机理特点,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的区别。
2018/11/16
5
3. 线形缩聚动力学规律(聚酯的平衡缩聚动力学)。
dp 2 2 k 1 - p - p K 1 水未排出时: dt dp 2 k1 1-p - pnw K 水部分排出时: dt
Rp
Rp
kp
歧化终止
1 2 k t Rp [I] [S] 2 CM CI CS 2 [M ] [M ] X n k p [M ]
1 1 [I] [S] CM CI CS [M] [M] X n 2
偶合终止
2018/11/16
18
1.凝胶效应现象就是( A.凝胶化 B. 自动加速现象
A. 嵌段共聚物 B. 两种均聚物 C. 交替共聚物 D. 无规共聚物 )
A 丁二烯(r1=1.39)-苯乙烯(r2=0.78) B 马来酸酐(r1=0.045)-正丁基乙烯醚(r2=0) C 丁二烯(r1=0.3)-丙烯腈(r2=0.2) D 苯乙烯(r1=1.38)-异戊二烯(r2=2.05)
2018/11/16
加少量乙醇时,聚合体系仍为均相,但是由于乙醇的 链转移作用会使其相对分子量下降;当乙醇量增加到一 定比例后,聚合体系变为非均相沉淀聚合,此时由于增 长自由基被包埋会出现明显的自动加速现象,从而造成 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反而比本体聚合的高。
2018/11/16
20
4. 阻聚剂、缓聚剂和链转移剂的共同作用原理是什么?它 们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4题解

4题解

2.甲基丙烯酸甲酯(M 1 )浓度为 5mol/L,5-乙基-2-乙烯基吡啶浓度为 1mol/L,竞聚 ;b.求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 率r 1 =0.40,r 2 =0.69。a.计算聚合物起始组成(以摩尔分数计) 相同时两单体的摩尔配比。 解答: [M 1 ] 5 a. f1 5/6 [M 1 ] [M 2 ] 5 1 f 2 =1- f 1 =1/6 b. 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即在恒比点共聚,则: 1 r2 1 0.69 f1 0.34 2 r1 r2 2 0.40 0.69 甲基丙烯酸甲酯对 5-乙基-2-乙烯基吡啶的摩尔比为 0.34/0.66。 3.氯乙烯(r 1 =1.67)与醋酸乙烯酯(r 2 =0.23)共聚,希望获得初始共聚物瞬时组成 (摩尔分数) 醋酸乙烯酯, 分别求两单体的初始配比。 和 85%转化率时共聚物平均组成为 5% 解答: 初始共聚物瞬时组成为 5%(摩尔分数)醋酸乙烯酯的初始配比: 将r 1 、r 2 和F 2 =5%代入公式:
2
F1
(2)
1.68 0.89 2 0.89 0.11 1.68 0.89 2 2 0.89 0.11 0.23 0.112 0.93 0.85 / 100 f10 0.85 0.85 / 100 0.15 / 104
0
0
F1
0.46 0.852 0.85 0.15 0.46 0.852 2 0.85 0.15 0.52 0.152 0.77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一、论述题: 1.何谓竞聚率?简述其物理意义。 解答: 竞聚率是自由基自增长与交替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即:
r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分子化学——第4章 自由基共聚

高分子化学——第4章 自由基共聚

. . d ]M1 ] R11 R21 k11[M 1] [M 1 ] k21[M 2] [M 1 ] . d [M 2 ] R12 R22 k12[M 1 ] [M 2 ] k22[M .2] [M 2 ]
k11[ M 1 ][ M 1 ] k12[ M 1 ][ M 2 ] 假定3 k [ M 12 1 ][ M 2 ] k12[ M 1 ][ M 2 ] k 22 [M 2 ] k 21[ M 1 ]
[ M 1 ] r1 [ M 1 ] [ M 2 ] d [ M 2] [ M 2 ] r 2 [ M 2 ] [ M 1 ] d [ M 1]
某瞬时共聚物组成摩尔比
某瞬时单体的摩尔比
[ M 1 ]的定量关系。 [M 2 ]
d[M1 ] 表达了某瞬间共聚物组成 d [ M ] 和该瞬间单体组成 2
1.0 0.8 0.6
② ①
0.4
0.2 0
0.2
0 ~ f1曲线
f1
非理想非恒比共聚 当 r 1 > 1 , r 2 < 1而 F1
1.0 0.8 0.6 0.4
r 1 . r 2 < 1 时,共聚物组成
曲线不与对角线相交,而 处于对角线上方①,但不 如理想共聚那样对称。 当r1 < 1,r2 > 1而
接枝共聚物 大分子主链由单元 M1组成,支链由单元 M2组成。如高抗
冲聚苯乙烯 (主链:丁二烯单体单元,支链:苯乙烯单体单元)
M2 M2 M2 ~~~ M2
~~~M1 M1 M1 M1 M1 M1 M1 M1 M1 M1~~~
M2 M2 M2 M2 ~~~ 命名 聚丁二烯接苯乙烯枝 (×接×枝) 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丁二烯-g-苯乙烯 graft (前为主链,后为支链)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期末复习资料(老师总结)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期末复习资料(老师总结)

1 P 1- ③反应程度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Xn
1 Xn = 1 -P
(2)可逆特性 根据K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4、 官能团等活性理论 不同链长的端基官能团,具有相同的反应能力和参加反应的 机会,即官能团的活性与分子的大小无关。 5、线型缩聚动力学(不同条件下的线型缩聚动力学方程)(了 解) 6、线型缩聚物的聚合度(学会计算) (1)K对聚合度的影响 封闭体系 X n 1 K 1
链转移无影响自由基等活性原理稳态假定聚合度很大mikkkr1212tdpfdtmd?????????tikfkkmmtdp21210ln???????????tikfkkctdp212111ln??????????88温度的影响11对聚合速率的影响22对聚合度的影响遵循arrhenius经验公式tv99自动加速现象现象原因10动力学链长与聚合度的关系11阻聚与缓聚12自由基寿命nxd2cxn???tpiprrrr??1212tdpimk2fkk?tsrm???p115思考题926p117计算题6789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11基本概念无规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竞聚率22二元共聚物类型及特点无规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33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1155个假设
d[M 2 ] [M 2 ] r2 [M 2 ] [M1 ]
r1f12 f1f 2 F1 2 r1f1 2f1f 2 r2 f 22
4、共聚物组成曲线(类型、条件、曲线形状) (1)理想共聚: r1r2 = 1 (2)交替共聚: r1r2 = 0 (3)有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r1r2<1, r1<1, r2 < 1 恒比点
R fk d[M ] k p ( d )1/2 [I]1/2 [M] dt kt
M 0 ln M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1. 基本概念:均聚合(Homo-polymerization):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

共聚合(Co-polymerization):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连锁聚合反应。

形成的聚合物中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元。

均聚物(Homo-polymer):由均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Copolymer):由共聚合形成的聚合物。

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聚合物中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

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相间。

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聚合物由较长的一种结构单元链段和其它结构单元链段构成,每链段由几百到几千个结构单元组成。

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聚合物主链只由某一种结构单元组成,而支链则由其它单元组成。

共聚合组成方程(Equation of Copolymer Composition):表示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混合物(原料)组成间的定量关系。

理想共聚(Ideal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r2=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1=r1f1/(r1f1+f2),并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

理想恒比共聚( Ideal Azeotropic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的竞聚率r1=r2=1,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1=f1,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1、f1,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交替共聚(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r2=0或者r1→0,r2→0,这种聚合两种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单体加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因此不论单体组成如何,结果都是F1=0.5,形成交替共聚物。

非理想共聚(Non-ideal Co-polymerization):竞聚率r1*r2≠1的聚合都是非理想聚合,非理想聚还可再往下细分。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组成可由均聚、 组成可由均聚、 共聚速率常数 [M]、[M•]确定 、
应用稳态假定R 消去[M 应用稳态假定 i=Rt , R12=R21 消去 •]
10
“稳态假定”:R12=R21: 稳态假定”
R11 = k 11 M 1• [M 1 ]
[ ]
R12 = k12 M 1• [M 2 ]
• d[M1 ] k11 M1 [M1 ] + k21 M• [M1 ] 2 = • d[M2 ] k22 M• [M2 ] + k12 M1 [M2 ] 2
假定: 假定:
1、等活性假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等活性假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2、无前末端效应:链自由基的活性只取决于末端单体单元的结构, 、无前末端效应:链自由基的活性只取决于末端单体单元的结构, 与前末端单元的结构无关。 与前末端单元的结构无关。 活性一样) ( M 1M 1* 和⋯M2M1* 活性一样) ⋯ 3、聚合度很大:单体主要消耗在链增长反应过程中,而消耗在链引发 、聚合度很大:单体主要消耗在链增长反应过程中, 中的单体数可忽略不计, >>R 中的单体数可忽略不计,Rp >> i 。 4、无解聚反应:聚合反应是不可逆的,无解聚反应 、无解聚反应:聚合反应是不可逆的, 5、稳态假定:体系中自由基浓度不变。 要求 i=Rt ,R12=R21 、稳态假定:体系中自由基浓度不变。 要求R
• 12 ⋯ M 1• + M 2 ⋯ M 1M 2 ⋯ →
• 2
• 2
kt22
• 2 2
kt
• Rt12 = 2kt12 M1• M 2
[ ][ ]
交叉终止
kt11, Rt11,分别表示终止速率常数和终止速率 分别表示终止速率常数和终止速率。

高分子化学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10
在共聚反应中,主要 研究共聚物的组成问题。
11
12
• 两单体M1与M2共聚,由于其化学结构不 同,聚合活性往往有差异。在共聚物 中,M1与M2的比例常与投料时单体M1、 M2的比例不同。
•聚合反应的结果?
13
一、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烯类单体自由基共聚合,也 是连锁聚合反应,其基元反应也 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
5-0.8;6-0.57
1.0
单体总转化率 r1=0.30 , r2=0.07 类同P118图4—6
0.2 0.4 0.6 0.8
35
3.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
• (1)在恒比点投料 • (2)控制转化率的一次投料 • (3)不断补加活泼单体法
36
37
• ~M2-M1M1M1M1M1-M2-M1M1M1M1-M2M2-M1~
注意: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对自由基活性 的影响要大一些
52
下列反应速率常数的次序为:
Rs• + M < Rs• + Ms< R• + M < R• + Ms
(1)均聚时,无共轭效应的单体进行聚
合比有共轭效应单体聚合更容易
(2)共聚时,均有共轭或均无共轭效应
单体之间易共聚;否则,不易共聚。
53
2.极性效应
1
0 f 1 -(1-C) f1
(4---21)
C
其中
C=1-( 1-f 1
0 1-f 1
)
2.53
(4---23)
34
2.共聚物组成—转化率曲线
含共 量聚 物 中 /% M1 摩 尔
1.0
0.8
5
f01分别为:
0.6

高分子化学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2)-精选文档

高分子化学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2)-精选文档
染色性能。
1
三元(Tri-Component)共聚:
三种单体参加反应,共聚物由三个单体单元组成。
3种自由基;3个引发反应;9个增长反应;6个终止
反应;6个竞聚率
二元共聚: 2个引发反应;4个增长反应;3个终止反应;2个竞聚率
6个竞聚率:
M1-M2
r12 k 11 k 12
M2-M3
r 23 k 22 k 23
Valvassori-Sartori的稳态假定:
三元共聚物组成比为:
若三种单体的两两竞聚率已知,可估算其三元 共聚物组成。
4.6
一、竞聚率的测定 1、曲线拟合法
将多组组成不同的 单体配料(f1)进行共聚, 控制低转化率,共聚物分 离精制后,测定其组成F1, 作 F1 ~ f1 图,根据其图形 由试差法求得r1、r2。
13
4.7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
回顾:

在均聚反应中,无法比较单体和自由 基的活性, 如
St St PS

k p 145
VAc VAc PVAc
单体活性 St>>VAc ????

k p 2300
原因:
1) 增长反应的kp的大小,不仅取决于M还 取决于M *; 2) 缺少比较的标准,参考体系不一致。
但这并不表示醋酸乙烯酯及其单体的活性 大于苯乙烯,因为均聚过程中,苯乙烯和醋酸 乙烯酯都只与自身的自由基进行共聚,因此相 互之间没有可比性。 事实上,苯乙烯的活性大于醋酸乙烯酯, 而它们的自由基的活性正好相反。 两种单体或两种自由基的活性只有与同种 自由基或单体反应才能比较。竟聚率可以用以 判别单体或自由基的相对活性。
d [ M ] [ M ] r [ M ] [ M ] 1 2 1 1 1 d [ M ] [ M ] r [ M ] [ M ] 2 2 2 2 1

第4章_自由基共聚合

第4章_自由基共聚合
⑤ r1 = ∞,表示只能均聚,不能共聚,实际上尚未发现这种特殊 情况。
17
4.3.1 理想共聚( r1r2 = 1 ) 把竞聚率 r1 和 r2 的乘积等于 1 时的共聚反应称为理想共聚。
(1) r1 = r2 = 1(理想恒比共聚)
r1 = r2 = 1,表示自由基的均聚和共聚增长几率完全相同, 在此条件下,两单体可视为一种单体,不管配料比和转化率如 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完全相同,F1 = f1,共聚物组成曲线为 一对角线,可称为理想恒比共聚。
0.80 1.5/0.0
0.70
0.60
1.0/0.0
0.01/0.01
0.50
0.40
0.30
0.20
0.10
0.0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f1
23
实际上,制备交替共 聚 物 时 , 多 是 在 r1≈0 或 r1<<1、r2 = 0的情况下进 行的,例如:苯乙烯(r1 = 0.01)-马来酸酐(r2 = 0)交替共聚物,此时 ,F1 > 50% 。
2
]
k 21[ M 1 ]
代入式(4-7),消去[M1· ]:
13
得到:
令:
r1

k11 k12
得到:
d[M1]

[M1]

( k11 k12
[M1] [M 2 ])
d[M 2 ]
[M 2 ]
(
k22 k21
[M
2
]

[ M 1 ])
r2

k22 k21
d[M1] [M1] (r1[M1] [M 2 ]) d[M 2 ] [M 2 ] (r2[M 2 ] [M1])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9
(2)增加聚合物品种 某些单体不能均聚,但能与其他单体共聚,从而增加了 聚合物的品种。 例如马来酸酐是1, 2取代单体,不能均聚。但与苯乙烯或 醋酸乙烯能很好共聚,是优良的织物处理剂和悬浮聚合分散 剂。1, 2-二苯乙烯也不能均聚,但能与马来酸酐共聚。产物 严格交替。 (3)理论研究 共聚合反应可用于研究单体、自由基、阴离子和阳离子 的活性,了解单体活性与聚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
27
例:马来酸酐和醋酸2-氯烯丙基酯共聚
28
交替共聚组成曲线
例:60℃时St (r1=0.01)与马来酸酐(r2=0)的共聚合。
29
30
31
32
33
小 结
34
35
4.3 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 (1)定性描述 由于共聚单体活性的不同,除恒 比点外,共聚物组成不等于单体组 成,且随着C而变。
2
共聚合反应与共缩聚反应的区别 共缩聚:含同种基团的两种单体与另一种基团单体的 缩聚。
n n
连锁聚合机理:自由基共聚、离子共聚、配位共聚 合,结构单元与单体元素组成完全相同。
CH2 CH + O CH C O CH C O O [ CH2 CH CH C O CH C O ]n
3
单体种类多少:二元共聚合、三元共聚合等,依此类推。 二元共聚合的理论研究较系统深入,而三元及三元以上共 聚合复杂,理论研究很少,但实际应用的例子颇多。 2、共聚物的类型和命名 二元共聚物根据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的排列方式可分 四类: 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 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 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 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

自由基共聚合好例题

自由基共聚合好例题

10/4/2024
14
10/4/2024
15
10/4/2024
16
无规和交替共聚物为均相体系,可由一般共聚反应制 得;嵌段和接枝共聚物往往呈非均相,由特殊反应制得
10/4/2024
17
2.二元共聚物旳命名
a.《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
聚- 两单体名称以短线相连,前面加“聚”字
如聚丁二烯-苯乙烯
-共聚物 两单体名称以短线相连,背面加“共聚物”
如乙烯-丙烯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10/4/2024
18
b.IUPAC命名中,在两单体间插入符号表白
共聚物旳类型
co copolymer 无规
alt alternating 交替
b block
嵌段
g graft
接枝
10/4/2024
19
注意:
St与Bd,自由基乳液共聚:无规共聚物——丁苯橡胶(StyreneButadiene Rubber, SBR) ,丁苯橡胶抗张强度接近天然橡胶,耐候 性能优于天然橡胶,广泛用于制造轮胎、地板、鞋底、衣料织物 和电绝缘体 扩大了单体旳原料起源
如 顺丁烯二酸酐难以均聚,却易与苯乙烯共聚
10/4/2024
23
二、二元共聚物构成 (Copolymer Composition)
10/4/2024
24
(一) 共聚物构成方程
1.几点假定
共聚物构成方程是描述共聚物构成与单体混合物 (原料)构成间旳定量关系,可由共聚动力学或由链增 长旳几率推导出来,在推导过程中,需作几点假定。
10/4/2024
25
假定一:体系中无解聚反应(不可逆)
27
假定三:无前末端效应

北化高分子材料3.自由基共聚合-复习与拓展-

北化高分子材料3.自由基共聚合-复习与拓展-
积分
2 2 2
共聚组成方程
式中:
[M1 ] [M1 ] [M2 ] d[M1 ] F1 1 F2 d[M1 ] d[M 2 ] f1 1 f 2
f1 f 2 f C 1[ 0 ] [ 0 ] [ ] f1 f1 f2
0 1
式中:

24
总 结
三、有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 例
共聚组成和序列结构控制
r1·r2 < 1( r1< 1, r2 < 1)
两 r 值相等,均聚与共聚能力相同
理想恒比共聚:F1 = f1
交替共聚: F1 = 0.5(与f1无关)
练习
组成控制: 控制单体配比,一次性投料 序列结构: 无规共聚、交替共聚
20
总 结
二、理想共聚 非理想共聚
共聚组成和序列结构控制
r1 >1 r2 < 1 (或相反) r1·r2 = 1 r1 >1 r2 < 1 (或相反) r1·r2≠1
共聚组成方程
以摩尔比表示的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Mayo-Lewis方程)
d[M1 ] [M1 ] r1[M1 ] [M2 ] d[M 2 ] [M2 ] r2 [M2 ] [M1 ]
式中:
k 11 k 12 k r2 22 k 21 r1
以摩尔分率表示的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F1
2、共聚组成方程
(定量分析)
3、共聚组成和序列结构控制
(综合分析)
总 结 目 标 : 共 聚 物 的 组 成 、 序 列 结 构
3
单体共聚能力
单体结构(内因)
反应条件(外因)
反应热力学 动力学分析 单体聚合能力
竞聚率(r)//Q、e值//共聚组成方程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武汉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常考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绪论高分子化合物: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

重复单元: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为。

单体单元: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为。

X):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聚合度(DP、n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X表示。

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nX。

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一般写成、聚合物分子量: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N i:相应分子所占的数量分数。

重均分子量: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 W i:相应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

粘均分子量: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多分散性: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

即。

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连锁聚合: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

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
1. 基本概念:
均聚合(Homo-polymerization):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

共聚合(Co-polymerization):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连锁聚合反应。

形成的聚合物中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元。

均聚物(Homo-polymer):由均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Copolymer):由共聚合形成的聚合物。

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聚合物中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

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相间。

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聚合物由较长的一种结构单元链段和其它结构单元链段构成,每链段由几百到几千个结构单元组成。

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聚合物主链只由某一种结构单元组成,而支链则由其它单元组成。

共聚合组成方程(Equation of Copolymer Composition):表示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混合物(原料)组成间的定量关系。

理想共聚(Ideal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r2=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1=r1f1/(r1f1+f2),并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

理想恒比共聚( Ideal Azeotropic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的竞聚率r1=r2=1,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1=f1,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1、f1,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交替共聚(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r2=0或者r1→0,r2→0,这种聚合两种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单体加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因此不论单体组成如何,结果都是F1=0.5,形成交替共聚物。

非理想共聚(Non-ideal Co-polymerization):竞聚率r1*r2≠1的聚合都是非理想聚合,非理想聚还可再往下细分。

有恒比点非理想共聚(Non-ideal Azeotropic Co-polymerization):竞聚率r1<1 且r2<1的非理想聚合,该共聚物组成曲线与恒比对角线有一交点,在这一点上共聚物的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且随着聚合的进行二者的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都都保持恒定不变。

嵌段共聚(Block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1且r2>1,两种自由基都有利于
加上同种单体,形成“嵌段共聚物”,但两种单体的链段都不长,很难用这种方法制得商品上的真正嵌段共聚物。

竞聚率(Reactivity Ratio):是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r1=k11/k12,r2=k22/k21,竞聚率用于表征两单体的相对活性。

前末端效应(Effect of Penultimate Monomer Unit):前末端是指自由基活性端的倒数第二个结构单元,带有位阻或极性较大的基团的烯类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时,前末端单元对末端自由基将产生一定的作用,这即前末端效应。

单体活性(Monomer Reactivity):单体的活性我们一般通过单体的相对活性来衡量,一般用某一自由基同另一单体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与该自由基同其本身单体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即竞聚率的倒数)来衡量。

自由基活性(Radical Reactivity):一般表示自由基之间的相对活性,可用不同自由基与同一单体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来衡量。

极性效应(Polarity Effect):极性相反的单体(带负电性与带正电性)之间易进行共聚,并有交替倾向,这个效应称为极性效应。

Q-e概念(Concept of Q-e):Q-e式将自由基同单体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共轭效应、极性效应相联系起来,可用于估算竞聚率,其式中,P1、Q2表示从共轭效应来衡量1自由基和2单体的活性,而e1、e2分别有1自由基和2单体极性的度量。

2. 共聚合类型(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嵌段共聚物)
3. 共聚物的命名
4.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微分方程推导的前提和假设
(1)以共聚物组成摩尔比(或浓度比)表示的微分方程
式中: , 分别为单体1,2的浓度。

上式的推导用到了以下假定:
1)自由基活性与链长无关,这个等活性理论与处理均聚动力学时相同。

2)前末端(倒数第二)单元结构对自由基活性无影响,即自由基活性仅决定于末端单元的结构。

3)无解聚反应,即不可逆聚合。

4)共聚物聚合度很大,引发剂和终止对共聚物组成无影响。

5)稳态,要求自由基总浓度和两种自由基的浓度都不变,除引发速率和终止速率相等外,
还要求 和 两自由基相互转变的速率相等。

上式推导如下:
二元共聚时有2种引发、4种增长、3种终止反应。

链引发:
式中: , 分别代表初级自由基引发单体 和 的速率常数。

链增长:
式中:和 分别表示自由基 和单体 反应的增长速率和增长速率常数,其余类推。

链终止:
根据共聚物聚合度很大的假定,单体消耗于引发的比例很少, 、 的消耗速率仅取决于链增长速率,即:
两单体消耗速率比等于两单体进入共聚物的速率比
(1)
式中: 为两单体进入共聚物的速率比。

对 和 分别作稳态假定,得:
满足上述稳态假定的要求,须有两个条件:一是 和 的引发速率分别等于各自的终止速率,
即自由基均聚中所作的稳态假定;另一是 转变成 和 转变成 的速率相等,即
=
变换得到:
代入 (1)式得:
约去 ,并上下底同除以 k 12 得:
定义竞争聚率:

, 是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表征两单体的相对活性,特称做竞争聚率。

得:
(2)以摩尔分率表示的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式中: , 分别代表某瞬间单体 和 占单体混合物的摩尔分率,
有 + =1, 代表同一瞬间单元 占单体混合物的摩尔分率,即:
此式的适用条件与用到的假设与上面的公式相同。

推导如下:
通分得:
上下底同除以 ,即得:
根据 , 的定义即得:
(3)对竞聚率进行估算的Q-e关联式
推导如下;
自由基同单体的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共轭效应、极性效应的关系如下式
式中 、 为从共轭效应来衡量自由基 和单体 的活性
、 分别是自由基 和单体 极性的度量
假定单体及其自由基的 e值相同,即 代表 和 的极性,
代表 和 的极性,则相似地我们可以得到
由竞聚率的定义得到
上式中, 、 可由实验求得,上面只有两个方程却有四个未知数 、 、 、 ,
因而我们规定苯乙烯的 , 作为基准。

这样我们只需实验测得未知单体与苯乙烯或某一已知Q-e值单体的竞聚率,即可求得该单体的Q-e值。

由此,我们无需实验即可对两个已知Q-e值的单体之间的竞聚率进行估算。

(4)共聚合速率的计算
共聚物组成一般只决定于增长反应,因而在前面的对共聚物组成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只用到增长速率方程及5个基本假定推出了共聚物瞬时组成与竞聚率等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而共聚速率却同时与引发、终止以及增长三步基元反应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两种单体都能很有效地与初级自由基作用,可以认为引发速率与配料组成无关,我们主要分析终止速率对共聚速率的影响。

如果假定终止反应系化学控制,可等到增长速率
式中
为同种自由基 之间相互反应终止的速率常数
为同种自由基 之间相互反应终止的速率常数
为 与 两种自由基相互反应终止的速率常数
同前 表示自由基 和单体 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其余类推。

而如果假定终止反应属于扩散控制,增长速率为
公式推导如下:
两种单体共聚有以下三种终止反应
而共聚有以下四种增长反应
共聚总速率为四种增长速率之和
要消去式中的难测的自由基浓度,我们须作稳态假定。

假定一,每种自由基都处于稳态,满足上述稳态假定的要求,可以得到 转变成 和
转变成 的速率相等,即
变换得到:
假定二,自由基总浓度处于稳态,即引发速率等于终止速率。

将以上两式代入增长速率 的方程中,得到
变换得
由竞聚率的定义式,及定义
即可得
若属扩散控制
终止有如下反应
由此可得出扩散控制共聚速率的动力学方程
首先对自由基总浓度作稳态处理
然后将它与以下两公式联立
消去活性自由基并引入竞聚率得
5. 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的推导
6. 竞聚率的影响因素
7. 共聚行为类型与共聚物组成曲线(F1-f1)的特点
①理想共聚②交替共聚③恒比共聚④嵌段共聚⑤恒比共聚点的非理想共聚
⑥无恒比共聚点的非理想共聚
8. 共聚物组成的控制方法
①恒比共聚点投料②控制转化率③补加活性单体
9. Q-e方程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