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操作要点及操作并发症
![各种注射法操作要点及操作并发症](https://img.taocdn.com/s3/m/7c659bd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d.png)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9掌握合适的角度和深度
5注射部位的选择
10应用减轻疼痛的注射技术
注射用物
基础治疗盘:安尔碘、一次性棉签、快速手消毒 液、弯盘 一次性注射器(lml、5ml、10ml、20ml、50ml) 按医嘱备好药液
注射器规格和用法
规格
1ml 2ml、5ml
10、20、50ml
主要用途
抽取皮试液0.1 mL (含青毒素50 U)行皮试
试结巣观察
青霉素皮试的结果判断:在皮试后的15-20分钟观察皮丘 的情况。 阴性:大小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红晕
阳性:皮丘隆起增1=1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 伪足伴局部痒感,严重时可出现全身的皮疹或过敏性休 克假。阳性:由于皮试稀释液的刺激也可出现皮丘,红晕的 径小于1 cm,这时需要在另一侧的前壁,用生理盐水作 对 照试验。
'八、1
皮内注射法 ( (intradermic injection)
目的: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用于药物的皮肤过 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浸润麻醉的前驱步骤。 注射部位的选择: 皮肤试验:常选择前臂掌侧下段。 局部麻醉:需实施局部麻醉处的局部皮肤 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
皮试液配制-青霉素皮试液配制
4. 坐位:应稍高。门诊常用上臂三角肌、臀部肌肉注射
:%用的蚤位方法
*
十字法
连线法
臀中肌 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 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崎下 缘处,使示指、中指与 骼崎构成一个三角形, 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 角,即为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定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皮内注射、注射小剂量药 液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动 、 静脉米血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e3194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7.png)
规格
主要用途
1ml
皮内试验、注射小剂量药液
2ml、5ml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 采血
10、20、30、 ▪ 静脉注射或做多种穿刺 50、100ml
注射器构造及吸药法
▪ 1、注射器、针头分清无菌区和有菌区。 ▪ 2、药液抽吸法: ▪ (1)自安瓿内吸收法: ▪ (2)自密封瓶内吸收法:
药物准备 -- 遵医嘱备药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 法
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
严检查查格验 实七执药 确对行物 无”“质 配三量 伍
禁忌 用注病按洗物射人要操手准器求旳,作备旳消准戴者活毒备口准塞注罩备、射, 针部头位与衣皮针帽肤梗整:必齐须 保常持用无消菌毒措施
安尔碘消毒
选择合适旳注射器 和针头
注射部位旳选择
▪ 措施: ▪ (1)定位: ▪ (2)消毒:常规消毒+消毒左手食指、中指。
(3)刺入:垂直或40度。 ▪ (4)注药或取血标本 ▪ (5)拔针:加压止血。 ▪ 注意: ▪ (1)无菌。 ▪ (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多种注射旳进针深度
皮内注射
列表总结多种注射法
皮内
▪ 目 部位 ▪ 措施(消毒、注意
针头进入皮下后,未能 “一针见血”,反复沿 静脉穿刺,擦伤血管壁, 致使注入旳药液外溢, 局部肿胀疼痛
穿刺前未探明静 脉深浅,针头刺 入过深,穿透对
侧血管壁
穿刺后可见回血,但松止血带 后,再抽又无回血。若推注药 液,局部隆起、疼痛。原因是 刺入过浅,当松解止血带时, 静脉回缩,使针头脱出,药液
注入皮下
• 4、 注 意 事 项 : ( 1) 严 格 无 菌 。 ( 2) 加 压止血。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19f25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6.png)
各种注射法并发症及应急预案注射法是医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包括预防接种、补液、营养补充等方面。
虽然注射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注射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则究竟有哪些注射法及其常见的并发症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注射法以及应急预案。
一、皮下注射法(Subcutaneous injection)皮下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使得药物能够通过皮下血管扩散到全身。
一般适用于体积较小的药物或者需要长时间作用的药物。
这种注射法并发症比较少见,但是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注射方法操作,则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局部疼痛、瘀斑、皮下出血。
出现结果时应该停止注射,轻轻按摩局部,避免摩擦,并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
2、感染。
皮下注射时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应采用清洁消毒并且采取正确的注射方法来预防感染。
二、静脉注射法(Intravenous injection)静脉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在短时间内将药物快速输送到全身,并且能够直接到达靶位点,起到快速治疗的作用。
但是,在进行静脉注射时,也有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1、局部疼痛、肿胀。
如果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反应,应该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2、感染。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也可能带入一些病原体,导致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等问题。
预防感染的方法包括彻底洗手、穿戴手套、从清洁穿刺部位注射等。
3、静脉内的药物沉积与药物静脉外泄。
如果药物进入周围组织,可能会导致该组织受到药物的毒性作用。
如果液体进入静脉后不能立即输送到全身,可能会导致药物沉积在静脉内,导致局部炎症,或严重到导致病人的生命危险。
三、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肌肉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中,常常用于需要长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虽然肌肉注射比较普遍,但也有一些并发症需要注意:1、局部疼痛、肿胀、瘀斑。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停止注射,轻轻按摩局部疼痛部位,使用局部冷敷或热敷,并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
各种注射法操作方法
![各种注射法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976a8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a.png)
各种注射法操作方法
1.皮内注射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皮肤下所形成的角度约为30度的角度,按下活塞,注射药液。
2.皮下注射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注射药液。
3.肌肉注射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肌肉组织,按下活塞,注射药液。
4.静脉注射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注射部位,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静脉血管中,将药液注入血管。
5.皮内试验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皮肤,拿起注射器,将针头插入皮肤下,将所需的测试药剂注入皮肤下面。
6.静脉采血法:先用无菌棉球或酒精擦拭采血部位,将针头插入静脉血管中,将所需量的血液吸出。
注意事项:在注射过程中,要注意消毒、防止伤口感染,还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并仔细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异常反应。
如有异常反应,需及时处理。
各种注射法之欧阳学创编
![各种注射法之欧阳学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c83f7daca417866fb84a8eee.png)
各种注射法一、皮内注射法(ID)(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内注射法(IM)(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①臀大肌注射(ⅰ)“十”字法(ⅱ)连线法②臀中、小肌注射③股外侧肌注射④三角肌注射(3)体位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四、静脉注射法(IV)(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
![护理学基础各种注射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1501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8.png)
04
CATALOGUE
注射法并发症及处理
疼痛与出血
疼痛
注射时,应选择适当的注射技术 ,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若患者 感到疼痛,可采取放松、深呼吸 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
出血
注射后,应轻轻按压注射部位, 以减少出血。若出现出血不止的 情况,应采用适当的止血措施, 如加压包扎或冰敷。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注射的剂量
根据需要注射的药物剂量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容量。
患者的需求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 病情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注 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的使用与保养
01
02
03
04
使用前检查
在使用前应检查注射器的包装 是否完好,有效期是否过期,
以及针头是否完好无损。
正确安装针头
按照说明书正确安装针头,确 保针头与注射器紧密连接。
正确使用
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说明书正确 使用注射器,避免空气进入注
射器或药液外漏。
保养与存放
使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干燥存 放,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
03
CATALOGUE
注射法操作流程
皮下注射法
总结词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方法,通常用于预防接种、胰岛素注射等 。
详细描述
皮下注射时,应选择皮肤松弛的部位,如上臂、腹部或大腿等,将针头以30-40 度角刺入皮下组织,回抽无回血后注入药物。注射后应轻轻按摩注射部位,以 促进药物的吸收。
注射器的种类与选择
注射器的种类
01
02
03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
一次性使用,用完即弃, 避免交叉感染。
多次使用注射器
可重复使用,适用于需要 长期注射的患者。
《各种注射法》课件
![《各种注射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7eb5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3.png)
注射法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需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选用。
02 注射器的使用与 维护
注射器的结构与原理
注射器的结构
注射器由针筒、活塞、针头等部分组成,各部分紧密配合, 共同完成注射操作。
注射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活塞的推拉,使针筒内的液体被挤出,从而达到注射的 目的。
《各种注射法》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注射法概述 • 注射器的使用与维护 • 注射法操作流程 • 注射法注意事项与并发症处理 • 注射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01 注射法概述
注射法的定义与分类
注射法的定义
注射法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 达到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 的的一种方法。
注射法的分类
注射法可分为皮内注射、皮下注 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多种 类型。
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年 龄、体重等因素确定注射剂量 和浓度,避免过量或不足。
注射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途径 和部位,避免在血管、神经等 重要部位注射,以免造成损伤
。
注射时应缓慢推注,避免快速 注射导致患者不适或不良反应
。
注射时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如 出现异常应及时停止注射并采
取相应措施。
注射后的观察与并发症处理
注射后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发 热、疼痛、红肿等不良反应,应及时 处理。
注射后应定期回访患者,了解治疗效 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注射后应嘱咐患者保持注射部位的清 洁干燥,避免感染。
注射后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注射史等相 关信息。
05 注射法在临床中 的应用
常见疾病的注射治疗
常用注射法基础护理学
![常用注射法基础护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639ca2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f.png)
常用注射法_基础护理学常用注射法2005-7-29 0:0一、皮内注射法ID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一目的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2.预防接种.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二部位1.皮肤试验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三用物注射盘内放无菌1ml注射器和4.5~5 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四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做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应和医生取得联系,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2.用1ml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内图10-5.4.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 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图10-5 皮内注射法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五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二、皮下注射法H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一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3.预防接种.二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图10-6.图10-6 皮下注射部位三用物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四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图10-7,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五注意事项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图10-7 皮下注射法三、肌内注射法IM 或im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二部位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图10-8.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图10-8.图10-8 臀大肌肌内注射定位法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位.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坐位: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3.股外侧肌注射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 处约7.5cm宽.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三角肌九区划分法;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三用物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2-5ml,针头6-6.5号,按医嘱备药液.四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2.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3.吸取药液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约进针2.5~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需长期作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六病区内集中进行肌内注射1.在同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可将用物、药物注射本放于治疗车上,治疗车下层放一盆消毒液和治疗碗,内衬纱布,以收集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然后推车到病房,按病床顺序边吸药,边注射.2.在同一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需准备集体用的治疗盘,内放无菌巾、注射器及针头、药物,治疗碗一只,内放消毒液纱布.3.操作方法1治疗盘上铺无菌治疗巾双层.2核对大、小注射卡,将小卡按床号固定在治疗盘内,准备药物.3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最后盖上无菌治疗巾备用.4按床号顺序核对,向病人解释后注射.在另一病人注射前,用消毒液的纱布擦拭双手后,再行注射.四、静脉注射法IV或iv静脉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一目的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法.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4.输液和输血.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二部位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三用物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针头6.2-7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四操作方法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5.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6.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清理用物.8.注意事项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9.静脉注射常见失败的原因.1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2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3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五、股静脉注射法一目的常用于急救时作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标本.二部位股三角区,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的中点为股动脉,股动脉内侧0.5cm为股静脉.三用物注射盘内10ml或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纱布、试管.四操作方法1.病人平卧,下肢伸直略外展,局部常规消毒,待干.2.术者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然后于股三角区扪股动脉搏动,或找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联线中点的方法作股动脉定位,再消毒穿刺点及术者手指,并用左手手指加以固定.3.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呈90度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 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色血提示已达股静脉,固定针头,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或注射药物.4.抽血或注射毕,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确认无出血,方可离开.清理用物.五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2抽出为鲜红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紧压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至.六、动脉穿刺注射法一目的作血液气体分析;重度休克,须经动脉输入血液以增加有效血容量;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脑血管造影;施行某些治疗注射抗癌药物.二部位采集血标本常用桡动脉与股动脉.桡动脉穿刺点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股动脉穿刺点见前面.三用物注射盘内加无菌的5ml或10ml干燥注射器,7号针头及标本容器,手套.若作治疗、检查,另备药液.四操作方法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范围要广泛,术者立于穿刺侧,戴手套或用2%碘酊与70%乙醇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度刺入动脉,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操作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加压止血5-10分钟.。
各种注射方法及注射量的说明
![各种注射方法及注射量的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8e62b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75.png)
一、注射给药法①皮下注射:皮下注射较为简单,一般都取背部及后腿皮下。
小鼠通常在背部皮下注射,将皮肤拉起,注射针刺入皮下,把针尖轻轻向左右摆动,容易摆动则表明已刺入皮下,然后注射药物。
拔针时,以手指捏住针刺部位,可防止药液外漏。
熟练者可把小鼠放在金属网上,一只手拉住鼠尾,小鼠以其习惯向前方爬动,在此状态下,易将注射针刺人背部皮下,注射药物。
此法可用于大批注射时。
注射药量为0.1~0.3ml/kg体重。
家兔皮下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中指将免的背部皮肤提起使成一皱折,并用食指按压皱折的一端,使成三角队增大皮下空隙,以利针刺。
右手持注射器,自皱折下刺入。
证实在皮下时,松开皱折,将药液注入。
豚鼠、大鼠、狗、猫等背部皮肤较厚,注射器针头不易进人,硬进容易折断针头,故给这些动物作皮下注射时不应选用背部皮肤。
一般狗、猫多在大腿外例;豚鼠在后大腿内恻;大鼠可在左侧下腹部。
②皮内注射: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
将动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酒精消毒。
用卡介苗注射器带4号细针头沿皮肤表浅层插入,随之慢慢注入一定量的药液。
当溶液注入皮内时,可见到皮肤表面马上会鼓起桔皮样小泡,同时因注射部位局部缺血,皮肤上的毛孔极为明显。
此小泡如不很快消失,则证明药液确实注射在皮内;如很快消失,就可能注在皮下,应重换部位注射。
③肌肉注射:此法比皮下和腹腔注射用得较少,但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它溶剂中的药物时,常来用肌肉注射。
选择动物肌肉发达部位注射,如猴、狗、猫、兔可注入两侧臀部或股部肌肉。
注射时固定动物勿使其活动,将臀部注射部位被毛剪去,右手持注射器,使注射器与肌肉成60°角,一次刺入肌肉中,为防止药物进人血管,注药液之前要回抽针栓,如无回血则可注药,注射完毕后用手轻轻按摩注射部位,帮助药液吸收。
大鼠、小鼠、豚鼠因其肌肉较小,不常作肌肉注射,如需肌注,可注射入大腿外侧肌肉。
用5~6号针头注射,小鼠每腿不超过0.1ml。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8559d3d15abe23482f4d15.png)
宁医大总院护理部
第一节注射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各种注射法的部位和方法
2.了解PICC的使用和维护。
3.掌握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和急救措施。
第一节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法
概念: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
方法
[目的] [部位]
1.过敏实验前臂掌侧下段
2.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
3.局部麻醉需麻醉的局部
大都突然发生,约半数以上病人在接受病因抗原5分钟内出现症状。10%的病人起于半小时以后;极少数病人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出现。
过敏性休克
病情评估
过敏性休克
急救措施
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0.5-1mg皮下注射,小儿每次1/1000的浓度,0.02-0.025mg/kg,如不见效,10-15分钟内重复注射
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推注或肌注;甲基强的松龙100-300静脉注射。
(1)揭贴膜:应由下至上,“0”撕出,以防导管拖出
(2)消毒:75%乙醇和碘伏从里向外环形各消毒3遍,直径达20cm
(3)变换导管圆盘位置,重新敷料固定
贴膜的固定
更换肝素帽
更换方法:
(1)用纱布取下原有肝素帽,弃置
(2)用酒精棉片或酒精棉球(不可过湿),包裹连
接器螺旋部分用力正反摩擦消毒10次以上
放置在无菌纱布上
2.进针:嘱病人握拳,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呈15~30度
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
向潜行刺入
3.查回血注药
4.拔针按压
[注意事项]
1.静脉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
长期给药——由远心端到近心端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be1725de80d4d8d05a4f13.png)
各种注射法【基础知识】一、概念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的方法,以达到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皮内注射(ID):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技术。
皮下注射(H):是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皮下组织的技术。
肌内注射(IM):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二、注射原则(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操作环境整洁,符合无菌技术要求。
2.注射前护士应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注射后再次洗手。
3.无菌注射器的空筒内面、活塞、乳头及针头的针梗、针尖,均应保持无菌。
4.消毒注射部分皮肤,并保持无菌。
常规消毒法:用棉签蘸安尔碘,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螺旋形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后,方可注射。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在注射前、中、后均仔细查对。
2.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有混浊、沉淀、变色、变质、药物已过有效期,以及安瓿有裂痕等现象,则不可应用。
3.如同时注射几种药物,应注意查对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1.注射用物应做到一人一套,包括注射器、针头、棉垫、止血带。
2.所有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的剂量、黏稠度、刺激性的强弱,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一次性注射器应型号合适,在有效期内,包装密封好。
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痕,不漏气;针头应锐利、无钩、无弯曲;注射器和针头必须衔接紧密。
(五)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选择注射部位应防止损伤神经核血管。
局部皮肤应无损伤、炎症、硬结、瘢痕、皮肤病。
长期注射的病人,应经常跟换注射部位。
(六)注射药液现用现配注射药液应在规定注射时间前临时抽取,以防药液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七)排尽空气进针前应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以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栓塞;排气时应注意防止浪费药液。
(八)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根据注射法的不同,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深度,注意不可把针梗全部刺入注射部位。
各种注射法e
![各种注射法e](https://img.taocdn.com/s3/m/6b132b316137ee06eef91816.png)
各种注射法一、皮内注射法〔ID〕〔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考前须知: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的:迅速到达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考前须知: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内注射法〔IM〕〔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①臀大肌注射〔ⅰ〕“十〞字法〔ⅱ〕连线法②臀中、小肌注射③股外侧肌注射④三角肌注射〔3〕体位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考前须知: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四、静脉注射法〔IV〕〔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注射方法缩写
![注射方法缩写](https://img.taocdn.com/s3/m/e7fbb17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f.png)
注射方法缩写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入体内,达到快速、准确、有效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医学术语中,针对不同注射方法,有着不同的缩写表示方式,下面将对常见的注射方法缩写进行介绍。
1.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的注射方法。
通常使用细长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皮下脂肪组织中。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胰岛素、肝素等药物的给药。
皮下注射的吸收速度较慢,适合需要持续作用的药物。
2.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的注射方法。
通常使用较长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抗生素、疫苗等药物的给药。
肌肉注射的吸收速度较快,适合需要迅速起效的药物。
3.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静脉血管的注射方法。
通常使用较长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起效的药物,如心脏骤停时的抢救药物。
4.皮内注射(Intradermal Injection,ID)。
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真皮层的注射方法。
通常使用极细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皮肤内。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过敏原皮试、结核菌素试验等。
5.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
腹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腹腔的注射方法。
通常使用较长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腹腔内。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动物实验中,进行药物给药或细胞移植。
6.关节腔注射(Intra-articular Injection,IA)。
关节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入关节腔的注射方法。
通常使用较长的注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关节腔内。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治疗关节疾病,如关节炎等。
以上是常见的注射方法及其缩写形式,医务人员在进行药物给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注射方法,并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范进行注射操作,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给药法(各种注射)
![给药法(各种注射)](https://img.taocdn.com/s3/m/32dafe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6.png)
05
注射给药法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局部反应及处理
疼痛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见的局部反应,可能是由于针头刺激或药物刺激 引起。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无痛针头、减慢注射速度、局部热敷等。
红肿
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可能是由于局部感染或药物刺激引起。处理方法 包括局部消毒、使用抗炎药膏、避免进一步刺激等。
孕妇
孕妇在注射给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因此需要谨慎选择药 物并调整剂量。
老年人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注射给药时需要关 注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和注射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
患者李某,因肺部感染需要使用青霉素治疗。在皮试确认无过敏后,医生为其开具了青霉素肌肉注射的处方。护 士在执行医嘱时,选择了合适的注射部位和针头,并准确掌握了注射技巧,成功为患者进行了青霉素注射。
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 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对 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抽有生 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进行注射; 注射时如发生药物外溢应立即停止注 入并拔出针头,局部用5%~10%硫酸 镁湿敷。
04
注射给药法的注意事项
药物的配伍禁忌
案例二
患儿王某,因患有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医生为其开具了胰岛素皮下注射的处方。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向 患儿家长详细解释了胰岛素的作用、注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为患儿进行胰岛素注射。通过 护士的耐心指导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患儿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
THANKS
感谢观看
了解药物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的
注射部位的选择 常用部位
注射体位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构成稳定体位 仰卧位:使臂部稍向外转或略垫高,适用于不能翻身或 危重病人(臂中、小肌注射) 俯卧位:适用于不能取侧卧或仰卧位的特殊病 人(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 坐 位:应稍高。门诊常用上臂三角肌、臀部肌肉 注射
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做药物过敏试验前,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及家 族史 做药物过敏试验消毒皮肤时忌用碘酊、碘伏 进针角度以针尖斜面能全部进入皮内为宜 为患者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备好急救药品 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如为阳性反应,告知患者或家属,不能再用该 种药物,并记录在病历上。
各种注射法
内二科 王丽
目的
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体内,以引起全身疗效
优点: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吸收量 准确。
适用于:需要药物迅速发生疗效或因各种原因不 能经口服吸收用药的病人。
注射原则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三 检查药物质量 查七对” 查实确无配伍 禁忌 注射器的活塞、 洗手,戴口罩, 按要求消毒注射 针头与针梗必须 临时抽取,随即注射 衣帽整洁 部位皮肤: 保持无菌
大腿前侧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以平执式持注 射器 •示指固定针栓,针 尖斜面向上,与皮肤 呈30°~40°角 •进针约1/2或2/3,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3、注射前详细询问用药史 4、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5、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三角肌注射时,针 头应稍偏 向外侧 健康教育 长期注射者,让患者了解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经常更换注射 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10、20、30、 静脉注射或做各种穿刺 50、100ml
吸取注射用药液
吸药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 度要求进行,以下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
安瓿
自安瓿各种注射的进针深度
肌内注射法
(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定 义 是将少量药液 注入肌肉组织 由于药物或病情因素 要求药物在较短时间内 不宜采用口服给药。 内的方法 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 发生疗效而又不适于或 较大,不适于皮下注射 不必要采用静脉注射。 一般选择肌肉较厚, 臀大肌、 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 臀中、小肌、 的部位股外侧肌 上臂三角肌
注药毕,用无菌干 棉签轻压进针处, 快速拔针,并继续 按压片刻 再次核对,协助患 者穿好衣裤,取舒 适体位,整体床单 位 回治疗室,清理用 物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注意不能将针梗全部刺入,以免折针. 两岁以内婴幼儿不宜选臂大肌注射。 若针头折断,保持镇静,固定患者,尽快取出断端。 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用细长针头。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集体注射时,要 做到一人一止血 带,一人一消毒
注射用物
治疗盘
手消毒溶液 消毒棉签、消毒治疗巾、砂轮、弯盘、 纱布、碘伏、75%酒精、注射器、 0.1%肾上腺素。
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的规格及用途
规格
1ml 2ml、5ml
主要用途
皮内试验、注射小剂量药液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采 血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 和针头
药液量、粘稠度 针头要锐利、 注射器应完整无 一次性注射器的 和刺激性的强弱 注射器与针头 型号合适、无 裂缝,不漏气 包装应密封并在 的衔接必须紧密 钩且无弯曲
有效期内使用
注射部位的选择
不可在局部皮肤 长期进行注射的 肌肉有炎症、 避开血管神经处 静脉注射时选择 病人应经常更换 损伤、硬结或 血管应由远心端 注射部位 瘢痕处进针 到近心端
常用定位方法
十字定位法
联线法
髂前上棘与尾骨联 线的外上1/3处
髂前上棘
臀中、小肌定位法
食指尖、中指尖分别置
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
髂嵴、食指、中指之间 形成一个三角形区域.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股外侧肌定位法
大腿中段外侧,膝上10cm,
髋关节下10cm,宽7.5cm范围
上臂三角肌定位法
皮下注射法(H)
定 义 目的 部位
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 需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药效,而 下组织的技术 上臂三角肌下缘 不能或不宜口服给药时。 预防接种。 上臂外侧、腰部、背部、 局部麻醉用药。 大腿前侧、外侧或两侧腹壁
皮 下 注 射 部 位
上臂 外侧
背部
上臂三角肌下缘
两侧腹壁
腰 部
皮内注射(ID)
定 义
目的
注射部位
常选择前臂掌侧下段。 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
需实施局部麻醉处的局部皮肤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 皮肤试验 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 表皮和真皮之间的 预防接种 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方法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
皮内注射
持针方法
左手绷紧前臂内侧皮肤, 待针尖斜面进入皮内后,放 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 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 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 头 栓,右手注入药液 0.1ml 使 后 再次核对,15 ~20min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 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 观察结果 5°刺入
注射前应排除注射器内 排气时要注意避免 空气,以免空气进入血 浪费药液 管引起空气栓塞
排除空气
检查回血
静脉、动脉注 皮下、肌内注射 射必须见回血 如有回血,则应 后方可注入药液 拔出针头重新进 针
合适的进针深度
进针时不可把 各种注射法进针 针梗全部刺入 深度不同 皮肤
掌握无痛技术
做好解释与安慰,使患 适当的体位与姿势 者心身放松 二快一慢 注意配伍禁忌 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 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药物,然后注射刺激性 时,宜选用相对较长、 较强的药物 较粗的针头,而且进针 要较深
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手叉腰、三角肌隆起最高点)
执笔式
以左手拇指和示指 绷紧局部皮肤,另一 手以执笔式持注射器; 用前臂带动腕部力量, 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 深度约为针梗的2/3 (约2.5~3cm)
松开左手,抽动活 塞,观察无回血后, 固定针头,以匀速 缓慢推药,同时注 意观察患者的表情 及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