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复习题-6页文档资料
《中国经济史》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中国经济史复习资料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1.中国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其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B.外国商品只能行销一口C.外国商品在华市场狭小D.中国商品技术含量高2.西方列强顽固地要打开中国大门的根本目的是()A.为鸦片开拓更广阔市场B.为棉纺织品寻找销售市场C.需要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D.扩大原料供给地和工业产品销售市场3.《南京条约》条款未涉及的内容是()A.协定关税B.鸦片贸易C.片面最惠国待遇D.战争赔款4.19世纪50年代初期,清政府为搜刮民财,新辟税收项目是()A.火耗增收B.田赋加价C.捐例D.厘金5.《天朝田亩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A.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健全法制C.兴车马舟楫之利D.准富者请人雇工6.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输华商品总值先升后降,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开放口岸数量过少B.清政府明开实禁C.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御D.输华商品不适应中国需要7.甲午战争前西方列强在华下列行业中投资最少的是()A.金融业B.机器制造业C.航运业D.贸易8.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中国出口商品中丝茶出口比重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国际丝茶业的激烈竞争B.国际丝茶市场需求减少C,中国丝茶产量有所下降 D.中国丝茶质量急剧下降9.阻碍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是()A.缺乏政府政策支持B.国内财富积累、转移C.财富地产化D.近代工业化10.最先投资兴办中国近代工业的是()A.地主B.政府C.商人D,买办11.19世纪中叶以后,与英商怡和、太古轮船公司形成鼎足之势的中国轮船公司是()A.福州船政局B.轮船招商局C.旗昌轮船公司D.江南制造局12.在下列企业中,属于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私人资本重化工业企业是()A.广东南洋兄弟树胶公司B.上海和兴钢铁厂C.塘沽久大精盐股份有限公司D.唐山启新洋灰公司13.1911年四国银行团与清政府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攫取中国路矿权。
中国经济史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1.人口相对过剩:一是人口的相对过剩,即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中特定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超过一定生产方式在特定发展阶段下可以容纳的总人口数量。
宋代以前的中国的人口为相对过剩。
二是人口的绝对过剩,即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增长。
宋代以后的人口过剩为绝对过剩。
2.小农经济:农业领域内与简陋的手工工具相联系的、以直接生产者的小私有制为基础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以劳动的孤立性为特征的小生产。
或者说,小农经济是农业中以个体家庭为基础的小生产和小私有的统一。
3.土地买卖机制:指土地可以作为一种商品,一种能够带来多种利益的资源商品,能够进入土地交易活动中进行交换的功能。
4.土地离散机制:是指通过土地买卖或其他方式,使土地占有规模日趋小型化、分散化的一种趋势。
5.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对外贸易兴起,从河西走廊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通向中亚、西亚以及西欧的商路开通,因为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绸,故成为丝绸之路。
6.案比:7.经济波动:指经济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的高峰、低谷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根据历史资料计算出每次高峰和低谷出现的时间与频率。
8.经营地主:指地主购置牲畜农具,从事雇工经营生产方式的地主。
部分土地出租,部分土地雇工经营。
9.折租制:是以原定额的实物地租,按市价折成货币再向地主交纳的地租,是食物地租向货币地主过渡的一种形式。
10.永佃制:是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割为两个完全独立的权利,可以分别持有和占有。
一般而言,地主不能随意撤佃,也不能收回自种,但可以出卖或转让所有权。
11.旧式富农:自己占有一部分土地,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自己或家属虽参加劳动,但主要依靠雇工劳动来为其增值财富的土地经营者。
12.新式富农: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租地农场主或农业资本家,他们凭借自己手中的货币资本向地主租种土地,而后通过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投资与农业生产,获取高额利润。
13.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4.北洋大臣:15..产业结构变化:动所引起的社会总体生产效率提高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流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及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比重的相对下降,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及劳动力比重相对上升的过程。
经济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也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长盛不衰的经济基础。
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我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由畜力代替人力)是春秋时期牛耕的使用。
3、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4、农业社会中,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我国古代两种主要的土地制度:一是奴隶社会的即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二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所有制度变化的原因:生产力发展5、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
唐朝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中国牛耕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南宋,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
6、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特征是:①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即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其中,家庭手工业占相当的比重;而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③明清时期一些私营(民营)手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成就: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的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唐代时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出现了唐三彩。
宋代著名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被誉为“瓷都”,元朝产青花瓷,明清时期的珐琅彩和彩瓷8、“市”的形成和发展西汉开始城市中设专供贸易的“市”,坊(住宅区)与市(商业区)严格分开,日中为市;唐后期,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宋代,坊市界限完全打破,日中为市的限制也被打破。
9.北宋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人群体,如著名的徽商和晋商。
主要商业城市:唐朝有重要的外贸港口广州;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高校——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
经济史纲要复习题名词解释:1.阶级:是现代政治学的基本范畴,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团。
2.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它是指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轮作倒茬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作体系。
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并随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发展变化。
在农业发展史上,其演变过程大致由撂荒耕作制、轮荒耕作制、连作复种制和多熟制。
3、租佃制: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
是战国以来随着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封建生产关系的形式。
这一制度自战国经秦汉至明清,延续了两千多年,并在这两千多年中不断地发展变化。
4、押租制:产生于明代,清代普遍流行,是明清时期租佃制的一种新类型。
地主为防止佃农拖欠地租而在出租土地时索取地租抵押金的一种租佃制度。
押租制有利于保证地主地租的实现,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佃农的移动自由。
5、永佃制:中国历史上农民依约向地主交纳地租、永久佃种地主土地的一种租佃制度。
其特征是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永久分离。
在这种租佃制度下,永佃农有更大的人身自由,生产生活亦不受地主干涉,生产积极性更高,更有利于农业发展。
6、牙行:是指古代城乡市场上,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借此抽取佣金的商行,亦指牙商的同业组织。
牙行有官牙、私牙之分。
官牙由官府指定,私牙须官府批准。
明清时期,官府对牙行态度曾几点变化,至清雍正时,牙行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
7、黄册:又称“赋役黄册”,创立于洪武十四年,是朝廷为征调赋役而编制的户籍册,因上交户部的一份为黄色封面而得名。
黄册把口、田产、赋税三者合一,是国家征收赋役的根据。
8、鱼鳞册图:亦称“鱼鳞册”、“鱼鳞图”。
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
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册图”。
经济史复习资料
经济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史农业领域内与简陋手工工具相联系的,以直接生产者的小私有制为基础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以劳动的孤立性为特征的小生产。
或者说,小农经济是农业中以个体家庭为基础的小生产和私有的统一。
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在自然条件下。
采用人力,蓄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生产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
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
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在当今时代已然发挥重要作用。
工商食官:工商食官是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
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的奴什,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坊市门禁制度:坊市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
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便是坊市门禁制度。
匠籍制度:匠籍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
其职业由于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
这样,统治者就可以十分方便的征调各类工匠。
匠户设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的束缚。
朝贡贸易制度:朝贡贸易是指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
封建时代,前来中国的外国使节称为:“贡市”。
外国使节来华的任务,就是前往京城朝见皇帝,递交和接受两国文件,并把一些珍贵的本国土特产贡献给皇帝。
中国皇帝也回赠礼物,并根据所进行的贡的物品价值回赠相当物品,这就是所谓的朝贡。
三征结构:三征结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政府财政收入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逐渐应用于农业手工业生产,牛耕推广使得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家庭经营成为主要生产形式。
以此为背景,财政收入制度也发生重大变革,形成税、赋、役三征结构。
税即土地税,履亩而正;赋即人头税,计丁口而收;役即兵役,徭役按人而课。
票号:票号是山西商人资本中的货币经营资本形式。
中国经济史复习资料
3、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
• 存在三种手工业经营形态 • 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 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后来居上 • 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三、商业
1、商业的发展历程
商周:已出现商人和商业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提高,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 隋唐时期:随农业手工业发展和运河开通。除都市商业外,农村 集市贸易发展起来;出现柜坊、飞钱。
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经济开放区——内地
2、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原因:
(1)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 是最主要的原因
(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2、表现
“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3、影响
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 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近 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夹缝中产生
民营手工业
市场消费
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发展
发 魏晋南北朝 遭摧残
展 隋唐
恢复发展
历 两宋以后 艰难发展
程 元朝
棉纺织业得到发展(黄道婆贡献)
明中期以后 民营手工业的部分行业超过官营(花楼机)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时间: 明朝中后期 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地区: 江南地区一些手工业部门(丝织业) 基本特征: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性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发展: 明清有所发展,但受腐朽封建制度压
中国经济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国经济专题复习资料
《中国经济专题》(即三农)~~~~~~感谢月饼小朋友,无私奉献重点要点!题型:一、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二、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PPT重要内容:专题一:改革发展脉络(五个阶段)、小岗村、经济发展目标、(大致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元结构加剧(三个方面)、通货膨胀的分类及其影响(灵活答题)、物价上涨的原因、我国物价上涨厉害为何体现不到CPI中、人民升值及影响改革发展脉络(五个阶段):改革始自农村——经济崩溃边缘的反应 -----→中央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岗村: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的小溪河镇,当时仅仅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大包干”协议书中写明:收下粮食后,首先交给国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小孩养到18岁。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从1978年底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到户合同起,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为主的责任制迅速在中国得以推广。
1987年,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占全国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八。
经济发展目标:资源的最优配置(人与自然界和谐);福利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与人的和谐);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代际之间和谐)。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据专家测算,如果美国经济年增长率为3%,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为8%,那么中国需要68年才能实现人均GDP与美国相当;如果美国增长率为4%,中国增长率为7%,那么中国需要118年才能赶上美国。
中国经济史 试题及答案 含史料翻译、论述题和案例分析
套题一史料翻译5*41、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
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垦令第二加重关口、集市上商品的税收,那么农民就会讨厌经商,商人就会对经商产生怀疑甚至懒得干的思想。
农民讨厌经商,商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业怀疑,不愿意经商,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2、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
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
3、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史记货殖列传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
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
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及时购进,视同珠宝。
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
4、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史记货殖列传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
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
论述题:12*21、比较白鹿皮币和交子的异同。
“白鹿皮币”只是皇帝人为凭空制造产生,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虚币,作价太高, 远远超出其实际价值,又缺乏信用, 流通不广,因此没有发挥货币的作用。
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
交子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流通领域。
由商人自由发行。
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最早的纸币。
2、为何东汉到三国初年的人口减少幅度为中国历史之最?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
A、战争匈奴战争与各地起义: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军阀混战。
中国经济史复习
一、列举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列举中国古代气候起落的特点(1)我国历史上气温变化经历了四起四落(1分)——经过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1分)(2)四个起伏的特点是: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逐步变冷,(1分)温暖期一个比一个短,寒冷期却逐步变长,寒冷程度越来越强(1分)2、列举中国古代的四大自然灾害。
气候灾害、(1分)地质灾害、(1分)生物灾害、(1分)病疫灾害。
(1分)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古代人口增长的四个台阶(1)从夏代到秦末的19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的第一级台阶。
(1分)(2)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是中国人口发展的第二级台阶。
(1分)(3)两宋时期,我国人口发展迈上第三级台阶。
(1分)(4)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的第四级台阶。
(1分)2、多子多福观念“多子多福”的格言实际上省略了其中关键的追求财富的欲望,(1分)准确的表达应当是:多子一多劳动力、多财富一多福。
(1分)相应地,由于终生在家庭中劳动的是男子,女子长成后要出嫁到另一家去劳动,所以与“多子多福”相伴的是“重男轻女”观念。
(1分)古人把重男轻女的原因说成是为了传宗接代,是为了祖宗牌位前的香火,实际上是为了活着的家人们的烟火。
追求生存和财富的动机被罩上了一层“孝”的面纱。
(1分)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回答:(1)综合材料所述反映了那种何时、哪种土地制度?(2分)战国时期(1分)授田制(1分)(2)这种土地制度的授田标准是多少?实际授田存在什么问题?(2分)授田标准是一夫百亩。
(1分)这一百亩是国家制定征税数量的标准亩积,并非实授亩积。
(1分)(3)这种土地制度的特征是什么?(6分)土地国有;(1分)严密户籍;(1分)计户(人)授田;(1分)完整田界;(1分)国家剥削;(1分)干预生产。
(1分)2、请回答: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两个传统金融组织?分别概述这两个传统金融组织在近代的经营状况。
中国经济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选精法”2、集粹法3、“农业八字宪法”4、“生产计划三本账”5、“工商食官”6、“北范南吴”7、“三线”建设8、五小工业9、专卖制度10、“四大名镇”11、厘金制度12、“缓本急标”论13、邸店14、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5、摊派:二、简答题1、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经济史研究的特点2、新世纪经济史研究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3、经济史研究“史无定法”原则4、井田制度实施的理论依据5、井田制度的授田指导思想6、新官僚产生的主要原因7、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的主要原因8、我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9、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特点10、近代中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11、宋代以后,我国民营手工业发展的两大主要阻力12、1914-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基本特点1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三、论述题1、井田制度破坏的主要原因2、土地集体所有制状态下的土地产权制度的残缺主要表现3、论述我国农业基本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4、中共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5、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一、名词解释:1、“选精法”即是从有关史料中选取一两种是最重要(或者是最典型、代表性)以此为据来概括全面。
2、集粹法则是传统经济史研究一种方法,它对于发生在一个较长时期或一个较大的地区中重大历史现象进行研究时,将与此现象相关的各种史料尽量搜寻出来,加以取舍,从中挑出若干最重要(最典型、代表性)的集中在一起,合成一个全面性的证据,然后以此为根据,勾画出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貌。
3、“农业八字宪法”这是大跃进时期我国在农业中推行的经济措施。
由于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当时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增产措施和群众干劲,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农业八字宪法”,就是深翻改土、合理密植、工具改革和养猪积肥等“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农业八字宪法。
它起初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是,后来却助长农业大跃进,破坏了农业生产。
共和国经济史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1.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国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 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过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 实践证明,实现了以下平衡,整个经济局势是稳定的;建设比例失调,经济混乱,反复折腾,又往往是从破坏这些平衡开始的,这些平衡指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和物资供需平衡。
4.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5.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即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官僚资本、实行土地改革。
6. 新“八字方针”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7. “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这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会议上提出的。
8.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月底,河南全省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9. “国营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这种提法出自于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
10.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11.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由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其领导力量是。
12.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实行土地改革。
13. 《共同纲领》规定,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即经济建设根本方针的核心内容就是兼顾“四面八方”。
14. 1970年2月,全国计划会议通过的《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建立自己的“五小企业”。
15.人民政府在1952年2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反对资本家阶级不法行为的“五反”运动,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16. “文革”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中国古代经济史复习题.修订版doc
中国经济史复习题(两套)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屯田制屯田制指由曹操建立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的一种制度。
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屯田制的实施,使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生产,在短期内得以恢复并稳定了下来。
失去土地的农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来,许多荒芜的农田也被开垦,政府积存了大量的粮食。
不仅为曹操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军粮问题,而且还为他争取了大量的人口,加快了统一北方的进程。
2、交子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
“交子”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3.《氾胜之书》氾胜之著,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
区种法(即区田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4.均田制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
始于北魏,北齐、北周、隋、初唐时均沿此制。
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
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均田制的实施,和与之相联系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以及实行三长制,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
初名条编,又名类编法、明编法、总编法等。
中国经济史复习题目
中国经济史复习题目1、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几种经济形态原始经济:奴隶制经济:封建自然经济:①它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②它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
③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为了拯救清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发起了洋务运动,所办企业官商结合,最终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为破产标志,洋务经济是封建社会下的一种官商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民族工商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发展起来的。
它是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内与封建主义勾结,对外依赖帝国主义,它是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基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毒瘤,它的发展,严重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的进步。
新民主主义经济: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它是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经济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混合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个体农业经济、私营工商业等。
它在旧中国的整个经济中占的比重小,却代表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它在全国占主导地位,最终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
2、夏商周时期的工商政策及其变化工商食官制度: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
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
变化:国家垄断加强;商王朝设有“工官”管理手工业者及其生产,有一定的编制。
生产以族为单位且具有专业化的特点。
3、春秋时期各国对土地赋税制度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
一是“均地分力”,二是“与之分货”。
按劳动力平均分配全部耕地(包括公田),即“均地分力”;在“均地分力”基础上实行按产量分成的实物地租制,即“与之分货”。
中国经济史复习资料
中国经济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经济史:是指以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去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因而它具有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和特点。
经济史属于动态经济学的范畴,其研究任务就是按时序解释经济结构及其实绩。
2.中国经济近现代化:从传统经济走向现代经济的转变过程,经济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在中国也就是工业化和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表现为:生产力从手工生产转向采用机器生产;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政治上由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转向民主共和。
近代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化。
3.工商食官:西周由官府经营的工商业制度,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官府作坊和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产品和经营主要是为贵族统治者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制度,西周设“司工”一职,总理官府手工业,其下属官员分管具体的生产部门。
官府经营商业,其商品的主要来源是官府的手工业产品,其次是农林牧副业产品和市场上的买进卖出。
4.井田制:西周时期盛行的土地制度,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作为一个耕种单位,称为一田,是当时一个劳动力所能耕种的标准。
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十井称为一成,百井称为一同。
在井田制下,卿大夫以下的贵族所分得的土地,不经王室或公室的特许,是不得随意转让买卖的,这里就是“田里不鬻”,因而称为“公田”。
西周晚期以后随着私田的出现,井田制逐步衰落。
5.授田制:西周末年到春秋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表现为奴隶主贵族的藉田经营的没落。
各国统制者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田制和税制改革。
授田制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的对国有土地的分配运动,授田的对象是个体农民和有功于国家的人,土地一经受与,可以子孙传袭,以为世业。
时间即久,即成为个人私财。
6.均田制:是北魏时期颁布的土地政策,一直延续到唐朝中叶。
中国经济史复习题目
中国经济史复习题目1、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几种经济形态原始经济:奴隶制经济:封建自然经济:①它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②它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
③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为了拯救清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发起了洋务运动,所办企业官商结合,最终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为破产标志,洋务经济是封建社会下的一种官商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民族工商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发展起来的。
它是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内与封建主义勾结,对外依赖帝国主义,它是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基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毒瘤,它的发展,严重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的进步。
新民主主义经济: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它是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经济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混合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个体农业经济、私营工商业等。
它在旧中国的整个经济中占的比重小,却代表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它在全国占主导地位,最终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
2、夏商周时期的工商政策及其变化工商食官制度: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
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
变化:国家垄断加强;商王朝设有“工官”管理手工业者及其生产,有一定的编制。
生产以族为单位且具有专业化的特点。
3、春秋时期各国对土地赋税制度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
一是“均地分力”,二是“与之分货”。
按劳动力平均分配全部耕地(包括公田),即“均地分力”;在“均地分力”基础上实行按产量分成的实物地租制,即“与之分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选精法”2、集粹法3、“农业八字宪法”4、“生产计划三本账”5、“工商食官”6、“北范南吴”7、“三线”建设8、五小工业9、专卖制度10、“四大名镇”11、厘金制度12、“缓本急标”论13、邸店14、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5、摊派:二、简答题1、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经济史研究的特点2、新世纪经济史研究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3、经济史研究“史无定法”原则4、井田制度实施的理论依据5、井田制度的授田指导思想6、新官僚产生的主要原因7、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的主要原因8、我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9、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特点10、近代中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11、宋代以后,我国民营手工业发展的两大主要阻力12、1914-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基本特点1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三、论述题1、井田制度破坏的主要原因2、土地集体所有制状态下的土地产权制度的残缺主要表现3、论述我国农业基本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4、中共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5、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一、名词解释:1、“选精法”即是从有关史料中选取一两种是最重要(或者是最典型、代表性)以此为据来概括全面。
2、集粹法则是传统经济史研究一种方法,它对于发生在一个较长时期或一个较大的地区中重大历史现象进行研究时,将与此现象相关的各种史料尽量搜寻出来,加以取舍,从中挑出若干最重要(最典型、代表性)的集中在一起,合成一个全面性的证据,然后以此为根据,勾画出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貌。
3、“农业八字宪法”这是大跃进时期我国在农业中推行的经济措施。
由于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当时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增产措施和群众干劲,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农业八字宪法”,就是深翻改土、合理密植、工具改革和养猪积肥等“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农业八字宪法。
它起初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是,后来却助长农业大跃进,破坏了农业生产。
4、“生产计划三本账”大跃进时期,中共在经济建设所推行计划指标,即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公开),一本是期成的计划(不公开);地方建设两本账。
地方第一本是中央第二本,这是地方必成的,第二本是地方期成的。
评比以第二本账为标准。
生产大跃进及其高指标大都是通过两本账的方法,层层拔高的,它直接推动大跃进的发生。
5、“工商食官”。
官营手工业起源大多数认为是由殷商的专业氏族发展而来的。
统治者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专业的氏族,授予氏族首领以官职,命令他们管理这些专业生产,于是这些氏族的专业生产便变成了官营的专业生产单位。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主要是以官营作坊为主,史称:“工商食官”。
6、“北范南吴”。
1928-1937年化学工业在中国获得了较快地发展,其中,天津的永利制碱公司的范旭东和创办上海的天厨味精的吴蕴初,号称当时“北范南吴”。
他们在我国化学工业史上具有奠基者的地位。
7、“三线”建设为了国防和战备需要,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战略后方工业基地的设想,史称“三线”建设。
“三线”是一个国防概念,它是按着假想敌人的攻击区域来划分。
及沿海和沿边易于受敌人攻击的地区为第一线,缓冲地带为第二线,战略后方为三线。
按着地理区域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二线,后方为三线。
三线分二片,一是云南、贵州、四川的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鄂西地区为西南三线;一是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全部或大部分和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
三线有大、小三线,西南和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和沿海省区的腹地为小三线。
1965年10月,中国决定“三五”计划的基本方针,“以国防建设为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
三线建设的总目标是争取多快好省的办法,在三线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比较完整独立的战略后方工业基地。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再一次发生重大变化,即由和平建设转向备战。
8、五小工业1970年四五计划中,中央政府要求各省区发展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并决定中央财政拨出专项资金80亿元用于发展地方“五小”工业。
五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工业经济结构,扩大中小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使大中小企业能按照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工。
中小企业可以为大企业起到补充作用;更重要是小企业能更好利用当地资源,不仅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使县域经济面貌得以改善,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向农业生产为主,兼顾工业,适度提高农业外收入水平。
9、彻法是指周代田赋征收,即把九百亩大小一块田,分为九个百亩一块的田,每夫授田一块。
每年终了,按百亩的实际收获量征收实物,税率大概为十分之一。
10、罚课三代一种寓惩于征的措施,即罚课。
凡不勤劳生产,或不完成生产任务的,都要受到加税或服徭役的处罚。
11、专卖制度专卖是指国家对于某种或某几种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从生产到运销,采取由国家经营的办法,不允许民产民销。
它对稳定国家的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12、贳税、贳贷税——汉朝征收的收益税,是指出贷金钱或粮食所得利息所课的税,相当后代的利息税。
13、率贷是指唐王朝向富商豪贾征课一定比率的钱财,是对富商豪贾的强制举债,实际上是一种强制征课,具有临时财产税性质。
14、子口税是指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完纳进出口税外,另缴百分之二点五的内地过境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内地关卡应征的税。
15、按粮津贴是晚清田赋的附加,当时规定每田赋银一两,加征津贴一两,这本属临时取给,权宜济事,其后历年援案奏请继续征收,渐成国家的常赋。
16、摊派,民国时期县财政为了应付上级不指定(或下拨)专项经费的筹办、特办事务,在既无经费来源,又需限期完成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通过乡、镇、区等基层机构,按一定比例向居民和农民临时摊派。
二、简答题1、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经济史研究的特点(1)研究机构的广泛设立。
(2)经济史研究期刊的出版发行。
(3)资料出版工作空前繁盛。
(4)学术研究的范式和主体有了新的突破。
2、新世纪的经济史研究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经济史以外的领域,如社会史、文化史等。
当年史学老大的经济史,今天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导致这种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从国际因素来看,20世纪60年代国际史学就面临着重大危机。
这种史学危机来自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危机。
经济史是介于经济学和历史学之间,它从经济学的发展中受惠最多,成为历史学内部最早“社会科学化”的学科分支。
但是,经济学理论的引入对以往史学的研究基础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严重挑战。
(2)从国内因素来看,我国经济史学很早就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又受苏联教条主义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严重滞后。
经济史研究未能主动的吸收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这些学科中获得理论上的有益帮助。
由于理论创新很少,经济史研究当然难以发展,经济史的衰落就不可避免。
3、经济史研究“史无定法”原则(1)历史观是一种世界观、一种哲学,在研究具体历史时,它就会变成方法。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观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一度变成了唯一的历史观。
方法是开放性,最好不受“唯一”限制(2)自从经济史从历史学分离出来后,用经济学理论研究经济史成为了经济史研究一个重要流派。
这个流派出现与以前运用历史学研究的经济史的流派产生了分歧。
(3)不管经济史研究中,流派如何,我们可以按着不同对象和史料条件,采取不同的思维方法,树立一种“史无定法”。
在方法论上不应抱有倾向性,而是根据所论的问题的需要和资料等条件的可能,作出选择。
4、井田制度实施的理论依据:(1)土地公有;(2)均分思想;(3)互相扶助;(4)防止土地兼并;(5)防止土地和耕作者的脱离。
5、井田制度的授田指导思想:(1)土地分配,以生活安定为基本标准。
(2)使国内没有一个饥民。
(3)土地使用权分配给人民,但是,土地所有权归于政府,以防止土地兼并。
(4)井田区划,以便于自治为原则。
6、新官僚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一,中国学生继承几千年来官僚阶级的读书人的意味,把当官作为一种最好的贮金手段,所以民国政府的官吏,贪污枉法比清王朝更甚。
第二,国民政府内部残留不少官僚阶级的余孽,所以内部士大夫气息很浓厚。
第三,依附于北京政府的官僚,看到国民革命是一种不可轻视的势力,都舍弃北方归附南方,因此国民党中流入了许多旧官僚阶级分子。
7、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的主要原因第一,一方面我国宪法规定农村土地除国有土地外,主要还是集体所有,另一方面集体所有土地,集体却无自由支配、处置和收益权,结果导致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是虚假的。
第二,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户签订的合同表面上是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责任关系,但从内容上看实际上是农户和国家之间的责任关系。
第三,农业经营规模区域扩大的趋势,冲击着“土地集体所有制”。
第四,由于农村生产责任制,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和农村经营权分离了。
只有确立国家最终所有权和个人占有权,才能有益于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者行为的长期化。
8、我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1)小农经济是一种小土地经营。
(2)小农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自给自足经营。
(3)小农经济具有很强的脆弱性。
9、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特点(1)、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农业经济(2)与国家市场和现代城市工业经济发展之间日益增长的密切关系。
(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4)、农村商品经济发展10、近代中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从横向考察,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商品生产的专门化。
二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区域差异。
从纵向考察,一是主要农产品的商品量、产值增长和商品率提高。
二是农产品商品值在国内商品市场中的地位。
三是农村各阶层对市场依赖加深。
11、宋代以后,我国民营手工业发展的两大主要阻力。
中国民营手工业在两宋以后,受两项独特的阻力:一是来自民营手工业的内部家庭技术保密制度。
手工业工场发展另一种阻力是家庭生产,尤其是农村副业的影响和竞争。
12、1914-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基本特点:第一,工业的发展改善中国经济结构第二,1914-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速度与世界工业发展相比应当说是比较快的。
第三,华商企业除兼并同行外,还进行各行业之间的投资,甚至产销营一体化的纵向联合和兼并发展起来。
第四,抗战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具有地区不平衡性。
1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第一,从产业结构看,工业产值占决定性的主导地位。
第二,我国已经形成庞大的生产产业,如钢铁、水泥、棉纱、棉布等很多产业位居世界第一。
第三,从进出口贸易角度看我国已经形成一个进出口的贸易大国,工业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第四,从具体的工业化进程看,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工业质量,从而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国,实现工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