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复习题-6页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选精法”

2、集粹法

3、“农业八字宪法”

4、“生产计划三本账”

5、“工商食官”

6、“北范南吴”

7、“三线”建设8、五小工业9、专卖制度

10、“四大名镇”11、厘金制度12、“缓本急标”论

13、邸店14、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5、摊派:

二、简答题

1、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经济史研究的特点

2、新世纪经济史研究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3、经济史研究“史无定法”原则

4、井田制度实施的理论依据

5、井田制度的授田指导思想

6、新官僚产生的主要原因

7、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的主要原因

8、我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9、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10、近代中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11、宋代以后,我国民营手工业发展的两大主要阻力

12、1914-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基本特点

1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三、论述题

1、井田制度破坏的主要原因

2、土地集体所有制状态下的土地产权制度的残缺主要表现

3、论述我国农业基本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4、中共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

5、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一、名词解释:

1、“选精法”即是从有关史料中选取一两种是最重要(或者是最典型、代表性)以此为据来概括全面。

2、集粹法则是传统经济史研究一种方法,它对于发生在一个较长时期或一个较大的地区中重大历史现象进行研究时,将与此现象相关的各种史料尽量搜寻出来,加以取舍,从中挑出若干最重要(最典型、代表性)的集中在一起,合成一个全面性的证据,然后以此为根据,勾画出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貌。

3、“农业八字宪法”

这是大跃进时期我国在农业中推行的经济措施。由于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当时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增产措施和群众干劲,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农业八字宪法”,就是深翻改土、合理密植、工具改革和养猪积肥等“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农业八字宪法。它起初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是,后来却助长农业大跃进,破坏了农业生产。

4、“生产计划三本账”

大跃进时期,中共在经济建设所推行计划指标,即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公开),一本是期成的计划(不公开);地方建设两本账。地方第一本是中央第二本,这是地方必成的,第二本是地方期成的。评比以第二本账为标准。生产大跃进及其高指标大都是通过两本账的方法,层层拔高的,它直接推动大跃进的发生。

5、“工商食官”。

官营手工业起源大多数认为是由殷商的专业氏族发展而来的。统治者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专业的氏族,授予氏族首领以官职,命令他们管理这些专业生产,于是这些氏族的专业生产便变成了官营的专业生产单位。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主要是以官营作坊为主,史称:“工商食官”。

6、“北范南吴”。

1928-1937年化学工业在中国获得了较快地发展,其中,天津的永利制碱公司的范旭东和创办上海的天厨味精的吴蕴初,号称当时“北范南吴”。他们在我国化学工业史上具有奠基者的地位。

7、“三线”建设

为了国防和战备需要,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战略后方工业基地的设想,史称“三线”建设。“三线”是一个国防概念,它是按着假想敌人的攻击区域来划分。及沿海和沿边易于受敌人攻击的地区为第一线,缓冲地带为第二线,战略后方为三线。按着地理区域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二线,后方为三线。三线分二片,一是云南、贵州、四川的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鄂西地区为西南三线;一是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全部或大部分和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三线有大、小三线,西南和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和沿海省区的腹地为小三线。1965年10月,中国决定“三五”计划的基本方针,“以国防建设为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三线建设的总目标是争取多快好省的办法,在三线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比较完整独立的战略后方工业基地。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再一次发生重大变化,即由和平建设转向备战。

8、五小工业

1970年四五计划中,中央政府要求各省区发展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并决定中央财政拨出专项资金80亿元用于发展地方“五小”工业。五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工业经济结构,扩大中小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使大中小企业能按照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工。中小企业可以为大企业起到补充作用;更重要是小企业能更好利用当地资源,不仅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使县域经济面貌得以改善,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向农业生产为主,兼顾工业,适度提高农业外收入水平。

9、彻法

是指周代田赋征收,即把九百亩大小一块田,分为九个百亩一块的田,每夫授田一块。每年终了,按百亩的实际收获量征收实物,税率大概为十分之一。

10、罚课

三代一种寓惩于征的措施,即罚课。凡不勤劳生产,或不完成生产任务的,都要受到加税或服徭役的处罚。

11、专卖制度

专卖是指国家对于某种或某几种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从生产到运销,采取由国家经营的办法,不允许民产民销。它对稳定国家的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12、贳税、贳贷税——汉朝征收的收益税,是指出贷金钱或粮食所得利息所课的税,相当后代的利息税。

13、率贷是指唐王朝向富商豪贾征课一定比率的钱财,是对富商豪贾的强制举债,实际上是一种强制征课,具有临时财产税性质。

14、子口税是指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在口岸海关完纳进出口税外,另缴百分之二点五的内地过境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内地关卡应征的税。

15、按粮津贴是晚清田赋的附加,当时规定每田赋银一两,加征津贴一两,这本属临时取给,权宜济事,其后历年援案奏请继续征收,渐成国家的常赋。

16、摊派,民国时期县财政为了应付上级不指定(或下拨)专项经费的筹办、特办事务,在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