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对外关系2
当代第三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
(二)不断调整所有制形式,提高资本的社会 化程度。
根据生产力的要求(多层次性、规模大),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第一、所有制类型多样化。 从资本的规模可以分为: 1) 小私有制 2)中私有制 3)大私有制。 4)私人垄断资本私有制 5)国家垄断资本私有制 6)国际垄断资本私有制 第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 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等。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实质 (一 )政治体制 1、政治体制。 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家政治活动的制度。 包括: 1)国家政权的形式。 ①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委员会制等等。 ②结构形式——单一制、联邦制、邦联制。 ③国家政权的组织与活动原则——三权分立等等。 2)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其它组织和政治行为的制度。 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等。 2、类型。 1) 资产阶级民主制。典型、普遍形式。 2) 法西斯体制。(曾经)。
二、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
(一 )普遍建立与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机制 1、战前:“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 2、战后:“两只手的作用”。 “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 主导、基础作用。 “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 辅助、重要作用。 (新增) 寻找: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的最佳结合。 动态平衡-很困难。
(二)较快增长的原因
第一,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进步的贡献率70%。 第二,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 国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等;国外:建立稳定 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 第三,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 ①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对第三世界低廉的能源和原材料的掠夺。 ③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挑战与压力。
考研政治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知识点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一、当今世界局势一两极格局解体1、世界经济格局1核心内容: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2三个阶段:①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表现为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②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A、国际金融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冲击;B、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C、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比美国快,美、日、欧的经济实力消长明显;③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2、世界政治格局1发展阶段: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冷战的开始、两级政治格局的动摇、两极格局的终结;2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①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②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将会复杂得多,形成时间也要长得多;③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二世界多极化1、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各种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的原因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2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三经济全球化1、主要表现: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贸易国际化;金融国际化;2、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突出表现1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2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3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4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5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3、作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它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争夺世界市场成了国际竞争的热点;四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四个阶段:①贸易一体化;②要素一体化;③政策一体化;④完全一体化;2、类型:第一,优惠贸易安排;第二,自由贸易区;第三,关税同盟;第四,共同市场;第五,经济同盟;第六,完全经济一体化;3、主要的组织①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当今世界关注焦点一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今时代呈现出下列特点:1、21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场竞争中,处于科技发展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2、网络功能的变化,使人类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这将导致信息皆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资源;3、联合争强、集团取胜的“航母式”模式,将是未来竞争的主要手段;4、新世纪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创新战”;5、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具体形态上表现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的竞争;6、还存在着少数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和本集团的利益,以“新干涉主义”为借口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甚至是武装干预的危险;二大国关系1、中美关系:在四次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不仅就事关两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全局性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还取得了近200项具体成果;中美战略对话已成功举办五次,为两国在政治层面进行战略沟通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2、中俄关系:第一,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相互支持;第二,深化务实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第三,全面推进人文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第四,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3、中日关系:第一,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第二,加强战略互信;第三,深化互利合作;第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第五,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第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4、中欧关系、中国与东盟的联系;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1、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的原因:第一,冷战结束使国际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所导致的全球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第三,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过度崇尚经济主义;2、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第一,安全内涵和主体的多元化;第二,爆发方式复杂;第三,影响范围广泛;第四,治理难度增大;第五,国际合作尤显必要;第六,应对心态更需开放;第七,国际组织的作用突出;3、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加大的原因1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发展;2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首要目标,而这一目标实现与否也会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密切,也使世界政治发展更趋复杂;4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经济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日益增大,并不是排除和取代政治、军事因素的作用;四地区热点问题1、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持较长时期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完全可能的原因1世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主要根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已发生了实质转变;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虽存在严重的矛盾与竞争,但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和依赖日益加深,它们之间存在着协调与合作;3冷战后大国关系加紧调整,形成一种“一超多强”的局面,各大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借重、相互制约,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2、中东问题的原因:第一,大国势力及地区强国势力之间的相互争斗是导致中东安全形势及一些中东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外部原因;第二,中东地区国家间及国家内部民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是造成中东地区动乱的内部原因;3、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以矛盾,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4、解决中东问题的难题:领土和边界纠纷;耶路撒冷未来地位,巴勒斯坦难民,犹太人定居点,水资源分配等等;五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新增1、西方大国对外一直奉行干涉主义政策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需求,经常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以各种名义对别国发动战争;仅20世纪末以来,就连续发生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充分暴露了西方大国对外奉行干涉主义的本质;2、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①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②全力扶植反政府力量;③利用各种手段配合军事打击;④直接插手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安排;⑤美国退居二线,英法同盟发挥了实质性的主力作用;3、中国的主张中国始终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其侵犯和破坏;六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1、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2、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3、作用: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主要挑战:多极化与单极倾向两种势力之间的斗争一直在全球和联合国内进行着;与多极化并存的分散化趋势的出现;5、联合国未来的发展的特点:联合国将依然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将继续由大国占主导地位;联合国的中心任务将继续是维护和平与安全,但安全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发展问题将在联合国的议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家将不再是联合国中和国际事务中唯一的行为主体;联合国将逐渐向着为建立规制社会、担负治理全球任务的国际组织演进;三、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1、共同特征:1历史上有着相同的遭遇;2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均获得了政治独立;3发展中国家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4发展中国家都十分珍惜本国得来不易的独立;5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2、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二,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第三,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的变化;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它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二南北关系1、南北关系: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2、二战后的南北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它的根本特征是南北双方不公平、不合理、不平等的关系;南北矛盾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之问的矛盾;3、冷战后南北关系的特点: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第四,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4、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5、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第一,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三南南合作1、南南合作的新特点: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2、南南合作的意义: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它们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3、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贸易合作、货币金融合作、技术合作;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含义: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2、必要性: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解读;3、意义:首先,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其次,它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崭新道路;五、推动构建和谐世界1、内涵: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妨碍和威胁其他任何国家;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之福而非冲突之患;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2、必要性: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企盼;3、目标: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第一,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第二,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是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第三,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第四,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是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4、举措: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摘要: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很需要一个很稳定而和谐的国际关系环境。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对全球各国国际关系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格局开始进入转换的历史新时期。
各国的关系也出现了深刻的调整,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国际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通过材料论述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当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对国际关系以及世界和平的影响,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国际时事的知识。
关键字:世界政治格局政治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多极化世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
国际政治的力量组合和国际关系的利益结构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
自上世纪末期开始显现的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世界多样性的客观规律。
在这一大背景下,要和平、谋稳定、促合作、求发展,就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成为时代进步的迫切要求。
一、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各国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地位。
但实际上,在两格局时代,特别是70年代以后,对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在两极格局中开始萌发了。
在两极格局时代,美苏之间除了经济实力的差距较大外,由于政治和军事实力上势均力敌,加上双方盟国的力量,使两大对抗集团之间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进入二十世纪中后期以后,美国在新一轮扩军中实力开始回升,而苏联则因为长期扩张霸权,力量大为削弱,不得不调整政策,收缩战略,主张对话,从而促使双方关系从紧张转向缓和,并进而引发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迅速走向终结,美国成为赢家。
美国没放一枪一炮就赢得了胜利,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然而大国的关系也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即使成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企图建立由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是不在可能了,多极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重点分析题及答案要点
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特征是“一超多强”。
首先,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国掌握了国际政治的话语主导权,甚至经常无视国际政治规则,越过联合国执行其政治意志,其政治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
俄罗斯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元气大伤,但其军事实力,尤其是核力量依然十分强大。
尤其是普京总统上台后,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迅速恢复,因此依然是国际上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在前苏联的传统势力范围,如中亚地区,俄罗斯的影响力依然十分强大。
欧盟作为欧洲各强国的联合体,在国际政治格局当中亦占据的一强的地位。
欧盟三大强国英法德本身就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在其原殖民地国家和传统势力范围(如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依然保持着政治影响力上的优势。
而随着欧盟的日渐扩张和更加紧密的合作,这个成员国普遍具有发达的经济和领先的科技水平的国家联合体必将在国际政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对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日本的政治影响力相形见绌。
但相对而言,借助其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和领先的科技力,日本的政治影响力依然可以列为一强之列。
尤其是近年来,日本愈发想要改变“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现状,其政治动向值得关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亦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政治影响力也日益强大。
在许多国际热点问题上,如朝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和中国一样,印度的国力也在飞速增长。
而且印度人从来都没有满足于在国际上默默无闻的形象。
在巩固南亚次大陆霸权的同时,印度也正在成长为一个国际政治的强国。
而印度拥有核武器的现实也给印度的影响力增加了一个很有分量的砝码。
一些二流强国,诸如巴西,澳大利亚等,也在国力增长的同时,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国际政治事务当中,但是限于其国力的现状,这些国家顶多是地区性的强国,和上述位列“一超多强”的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第四章战后发达国家经济政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利益集团 尼克松主义 边自主外交 欧洲联盟 遏制战略
超越遏制战略 多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称西方国家。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欧美西方出现,我们把资本主义世 界也称为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这个词进一 步成为一个地理政治概念,西方是相对于处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东面的苏联、东欧和亚洲等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国家则泛指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 具体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指的是美国、日本、德国、 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也统称为西方七国,另外还包括 西欧、北欧及大洋洲的共十几个国家。一般认为,经济合作与发 展组织的成员是发达国家的代表。
基本概念
所谓利益集团就是以某种特定利益和价 值目标所维系的人们所组成的集团。它 对议会及政府施加影响,使其制定出符 合自己集团利益的要求的决策。利益集 团通过各种方式对议会和政府施加影响, 包括游说、捐款、提供情报、抗议、示 威游行、罢工舆论宣传,等等,对政治 决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尼克松主义: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接任总统之后半年,在 访问日本时途经关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美国要从亚洲进 行战略收缩,虽然美国在军事同盟关系中还居于主导地位,但是 应该发动盟国的积极性。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 《七十年代的美国对外政策:争取和平的新战略》,其中把他新 的亚洲政策推广到美国的全球外交。尼克松主义有三个原则:以 伙伴关系为支柱,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其具体内容是: (1)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希 望盟国在对外政策上与美国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 合作,以帮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 (2)缓和同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提出“以谈 判代替对抗”。(3)军事上,提出了将“两个半战争”改为 “一个半战争”,大大地减轻了美国战争准备的规模。美国在尼 克松任内结束了越南战争。 尼克松主义可以看作是70年代美国国力相对下降的表现。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教学案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教案【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的总貌或概况,了解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的调整与变化,弄清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面临的困难或难题,以及一些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结论。
让学生明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即共性;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西欧、日本对外战略或对外政策的演变,即个性。
以及冷战结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调整。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本章介绍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
一般来讲,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和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
从“二战”后到今天,美国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外交经历了一个起伏曲折的发展过程。
当代的美国在经济与政治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经济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上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上升;工业部门由传统的“夕阳工业”转向以高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朝阳工业”;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日益增强;垄断组织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当代美国政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中产阶级”已成为影响美国政治动向和发展趋势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权利急剧膨胀。
美国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
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基本内容的全球性遏制战略。
为此,美国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法、第四点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确定了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战略总目标是从“遏制共产主义”到最终消灭社会主义国家,从而独霸世界。
70年代,美国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尼克松提出了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所谓“新亚洲政策”,这就是尼克松主义。
1970年2月尼克松在国情咨文中把它正式发展成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
把“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项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大支柱”。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政治、对外关系问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尽管出现了⼀系列意义深远的重⼤变化,但仍⾯临着诸多政治、社会问题:
(1)民主的危机,其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过度追逐党派私利与⾦钱政治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盾暴露得越来越充分。
(2)种族歧视、种族⽭盾与极端民族主义,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严重、最突出并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盾和社会问题。
其中美国的种族歧视已表现为⼀种长期存在的⽆形社会制度;法国、德国、奥地利、⽐利时、澳⼤利亚等多个国家极右排外势⼒有所抬头。
(3)精神和信仰危机,以及⽼⼈问题、妇⼥问题、城市暴⼒问题、⿊社会问题等。
这些问题都是发达国家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基本⽭盾,困扰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
在国际舞台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称为西⽅国家。
以美国为⾸的主要西⽅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是:(1)谋求霸权,推⾏强权政治;(2)政治和意识形态在对外关系中长期占主导地位;(3)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以此来维护它们的主导地位和既得利益。
维护西⽅特殊利益是对外关系的重要⽬标。
西⽅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是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是由资本主义⽣产⽅式的内在属性即经济扩张性所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1)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在对外活动中主要维护垄断集团的利益;
(2)垄断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开拓世界市场,包括借助于军事、政治、⽂化等多种⼿段;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依存关系的加强,使得这些国家内部⽭盾有所缓和,因⽽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涉或控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 在国际舞台上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在国际舞台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称为西方国家。
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西方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是:(1)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2)政治和意识形态在对外关系中长期占主导地位;(3)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以此来维护它们的主导地位和既得利益。
维护西方特殊利益是对外关系的重要目标。
(4)美国全球战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战略的基础西方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属性即经济扩张性所决定的,具体表现为:(1)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在对外活动中主要维护垄断集团的利益;(2)垄断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开拓世界市场,包括借助于军事、政治、文化等多种手段;(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依存关系的加强,使得这些国家内部矛盾有所缓和,因而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干涉或控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库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试卷(一)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A.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比例的原则B.按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多少决定的原则C.按资金份额多少决定的原则D.按各国自愿认购资金份额的原则2.“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者是()A.杜勒斯B.肯尼迪C.尼克松D.杜鲁门3. 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提出的“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A.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B.加强同日本的经济合作关系C.调解同中东国家的关系D.发展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4.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是在()A.50年代B.战后初期C.70年代初D.80年代中期5.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A.西方国家的发展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C.东方国家的发展D.发达国家的发展6.提出以美、欧、日三极主导建立“新秩序”的是()A.田中角荣 B.中曾根C.桥本龙太郎 D.海部俊树7.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A.和平问题 B.发展问题C.安全问题 D.裁军问题8.被称为“议会之母”的国家是()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9.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基本战略是()A.新东方政策 B.遏制战略C.“两个半战争”战略D.缓和战略10.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是()A.最大限度地追求国际高额垄断利润B.推动经济全球化C.促进各国经济合作D.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西化、分化。
11.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不断扩大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12.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C.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13.77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14.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A.叶利钦B.普京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15.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道路的是()A.中国B.南斯拉夫C.捷克斯洛伐克D.匈牙利16.下面列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哪个是依靠自己力量取得政权的()A.波兰 B.罗马尼亚 C.中国 D.民主德国17.1991年12月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决定成立独联体,所签署的重要文件是():A.阿拉木图宣言B.明斯克协议C.俄白联盟宣言D.新联盟条约18.在欧洲地区,美国使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中东欧、独联体、波罗的海等地的20多个国家成为北约的()A.“和平伙伴关系”国B.“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C.“战略同盟”D.“建设性的伙伴关系”19.影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1999年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B.西藏问题C.台湾问题D.知识产权问题20.中国同当时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六国全部实现了建交和复交是在()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3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马歇尔计划”的主要意图是()A.通过援助西欧,加强反共的力量B.试图控制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国家的经济C.为美国的过剩产品和资本寻找国外市场D.加强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2.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是()A.确立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原则B.决定组建联合国C.讨论关于波兰边界的划分问题,通过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D.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E.讨论有关对日作战的问题3.两极格局的重要特点有()A.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B.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C.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对抗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D.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4.联合国的主要作用表现在()A.推动核军控和裁军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C.建立世界政府D.推动非殖民化5.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应当强调()A.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B.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权威D.树立新安全观E.改革现有的国际经济体制 F.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较为快速、平稳发展的原因包括()A.科技革命的作用B.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C.殖民剥削D.和平的国际环境E.第三世界廉价的原料和能源供应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七十七国集团D.世界贸易组织E.八国集团8.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里程碑是()A.万隆会议B.不结盟运动的诞生C.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D.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召开E.产油国拿起石油武器进行斗争9.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是()A.西哈努克B.铁托C.尼赫鲁D.纳赛尔10.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走向解体的原因是()A.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B.对外长期搞霸权主义C.车臣分裂主义活动D.总统与议会的尖锐矛盾E.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路线三、辩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发展问题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课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与对外 政策
(一)美国的全球战略
制相结合,就构成了不同的经济模式。 • 经济模式是国情和国际环境的产物,此外社会思潮,政
府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等对一国经济模式的形成也 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几种有典型意义的经济模式:
第一,美国模式,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即政府调节 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市场机制的充 分调节始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因,政府作用被限定 在较小的范围内,市场功能得到充分展现和发挥,比较注 重个人主义与市场竞争。
• 政治体制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家政 治活动的制度。
• 它首先指国家政权的形式,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如君 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及委员会制)、结 构形式(如单一制、联邦制与邦联制)以及国家政权机 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如三权分立原则);其次它还包 括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其他组织和政治行为的制度(如 政党制度、选举制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在经济体制做出重大改变的同时, 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政 策也不断进行了调整: 1.普遍建立与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机制 2.不断调整所有制形式,大大提高资本的社会化程度 3.以社会福利的形式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4.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民主化与现代化 5.建立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美国是美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政体代表着 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另一种典型——实行总统制并贯彻 分权与制衡原则。宪法规定总统领导的行政机关与立 法机关、司法机关分立,平等,互相制衡,不过,实 际上总统是权力机构的核心。美国的政党格局属两党 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当政。
浅析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新变化
浅析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新变化作者:李向前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01期摘要: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的法制化、行政集权民主化、政党格局的两极化以及公民权利的扩大。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关键词: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变化;原因;实质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1-0296-0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涉及到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的法制化、行政集权民主化、政党格局的两极化以及公民权利的扩大等方面。
一、政治制度的法制化二战后初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积极恢复战争破坏的经济,同时把加强法制放在政治生活的首位。
在此后的数十年中,西方各国普遍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体系。
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各权力主体的活动均纳入法制轨道。
美英等国家在战后保持了原有的宪法传统,不断进行修正并制定一系列法律,适应了当代政治发展的需要和形势变化;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在战后重新制定了宪法,例如,法国于1946年颁布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后来于1958年颁布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安排国内变化了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况;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作为二战期间的法西斯国家,在战后制定了新宪法,开始了实现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联邦德国于1949年、日本和意大利于1947年分别通过了新宪法。
战后西方国家之所以要加强法制化,原因主要有:(1)战争给世界人民和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厌恶和反对,为了从在制度上杜绝法西斯势力的复活,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法制建设。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综合练习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集团是( A )。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石油输出国组织2、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B )。
A、和平问题B、发展问题C、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D、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 B )。
A、独立自主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D、所有国家一律平等4、美国最早正式提出“人权外交”的是( D )。
A、杜鲁门政府B、尼克松政府C、里根政府D、卡特政府5、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格局的特征是( B )。
A、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B、世界经济两极格局并存C、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世界经济格局是美日欧三足鼎立6、20世纪70 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C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B、美苏互有攻守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D、美苏关系全面缓和7、国际旧秩序的主要特征是( D )。
A、强权政治,霸权主义B、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C、穷国越来越穷,富国愈来愈富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统治地位8、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有一定联系,但从长远看是两者相互对立的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两者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C、无矛盾,完全一致D、无联系,平行发展9、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C )。
A、开罗会议B、万隆会议C、日内瓦会议D、卢萨卡会议10、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对外政策是( B )。
A、对美“一边倒”B、经济外交C、多边自主外交D、争做政治大国11、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D )。
A、1990年12月B、1991年8月C、1991年12月D、1992年2月12、影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C )。
A、人权问题B、最惠国待遇问题C、知识产权问题D、台湾问题13、周恩来提出的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最早是在( C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快增长及其原因(一)、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经历1、恢复阶段(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2、高速发展时期(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3、“滞胀”阶段(1973-1982年)4、调整阶段(1983-冷战结束)5、结构性转变时期(冷战结束至今)(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地位和发展特点1、在世界经济的许多方面占居主导地位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3、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4、产业结构产生了深刻变化(三)、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1、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2、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3、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和经济协调的加强。
4、对第三世界廉价原材料的掠夺5、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6、同社会主义国家竞争的推动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一)、调整了产权关系(二)、调整了劳资关系(三)、调整了分配关系(四)、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计划化(五)、在各种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联系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经济模式(一)、美国的宏观需求管理模式(二)、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三)、法国的指导性计划模式(四)、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一)、现实困难 1、经济周期停滞和经济危机的痼疾2、失业率居高不下3、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持续扩大(二)、深层矛盾1、个别企业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2、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一)、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1、议会制度2、行政制度3、司法制度4、政党制度5、选举制度(二)、政体的主要类型1、君主立宪制2、民主共和制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一)、政治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二)、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多层次化(三)、阶级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四)、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五)、政党的纲领和政策趋向中庸(六)、利益集团和大众媒体在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作用加强(七)、分权制衡机制发生变化,行政权力膨胀(八)、主流政治思潮和非主流政治思潮出现了新的特点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及存在的社会政治问题(一)、资产阶级民主只是形式上的民主(二)、政治冷淡主义突出(三)、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四)、两极分化(五)、种族问题突出(六)、精神和信仰危机(七)、社会犯罪(八)、极右翼势力抬头第三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战略和政策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实质(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关系中一致和协调是主要的(二)、其它发达国家对美国的霸道行径也进行了一定的批评和斗争(三)、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和变化(一)、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1、杜鲁门时期(1945—1953年)2、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年)3、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年)(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1、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年)2、卡特时期(1977—1981年)(三)、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1、里根时期(1981—1989年)2、布什时期(1989—1992年)3、克林顿时期(1993—2000年)4、小布什时期(2001年—)三、西欧的对外政策(一)、50年代追随美国反苏反共(二)、60年代联合与自主的倾向增强(三)、70年代到80年代末期,西欧的独立自主倾向进一步增强(四)、冷战结束后,欧洲联盟力争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四、日本的对外政策(一)、战后初期的“追随外交”(二)、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的“经济外交”(三)、70年代的“多边自主外交”(四)、80年代后,谋求政治大国步伐加快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1、联盟关系2、合作关系3、竞争关系(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第五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及其意义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及其标志(一)、第三世界的含义(二)、“第三世界”概念的提出与发展1、1952年法国学者索维首次提出第三世界的概念2、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3、1974年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会议作了关于“三个世界”的发言(三)、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四)、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1、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2、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二、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是促使世界格局演变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二)、维护世界和平的支柱和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军(三)、第三世界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市场(四)、第三世界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经验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成就(一)、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1、发展的准备阶段(1945—1955年)2、起飞阶段(1956—1965年)3、高速增长阶段(1966—1973年)4、开展石油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阶段(1973—1980年)5、停滞阶段(1981—1989年)6、持续增长阶段(1990—1997年)7、调整阶段(1998年-现在)(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的成就1、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获得高速增长2、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进出口结构有所变化,对外贸易额有较大的增长4、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5、民族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自主性不断增强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一)、初级产品出口战略(二)、进口替代战略(三)、出口导向战略(四)、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五)、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调整与改革(一)、战略调整(二)、结构调整(三)、体制改革(四)、对外开放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债务问题(二)、粮食问题(三)、人口问题(四)、环境问题五、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教训(一)、国家宏观调控必须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二)、必须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三)、必须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四)、必须把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五)、必须把政治经济变革和社会稳定相统一(六)、经济改革必须与政治改革相适应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一、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一)、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1、共和制政体(1)、议会共和制(2)、总统共和制2、君主制政体(1)、议会君主制(2)、绝对君主制(3)、二元君主制3、军人政权4、政教合一神权政体5、部落酋长制政体6、党政合一制(二)、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制度1、一党制2、一党优势制3、两党制4、多党制5、无党制三、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思潮(一)、民族主义(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四、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定及其因素(一)、民族问题(二)、宗教问题(三)、政治派别和政治权力的问题(四)、专制独裁统治(五)、外国的干涉及国际的影响问题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对外关系一、发展中国家普遍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南北关系(一)、南北关系的由来与发展(二)、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特点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南南合作(一)、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1、建立了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2、贸易合作3、货币金融合作4、劳务和技术合作(二)、南南合作的意义1、发展民族经济2、实现经济独立3、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四、发展中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一)、发展中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新型的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二)、发展中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联合反帝、反霸的主要和基本的依靠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三)、发展中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六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及其巨大贡献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突出发展1、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发展速度比较快(2)、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3)、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在政治上,各国废除了旧的剥削制度,建立了具有本国特点的无产阶级政权,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3、社会主义国家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二)、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类进步与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1、改变了世界格局,壮大了人类社会进步力量2、对世界经济的进步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3、对世界民主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4、促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5、社会主义是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一)、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二)、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探索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动因与实质(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动因1、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苏联模式阻碍了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主要动因2、东欧国家想摆脱苏联的控制也是一条重要动因3、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和在苏联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4、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及其领导人洞察到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促使其改革的动因(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经历的阶段1、尝试阶段(50年代初期-60年代初)2、深入发展阶段(60年代初-70年代中)3、全面改革并遭受挫折阶段(70年代中-80年代末)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调整(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1、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二)、1、朝鲜2、越南3、老挝4、古巴第三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其原因和教训(一)、东欧剧变的原因1、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2、各国执政党建设存在严重问题,经济、政治政策失误,是东欧剧变的内在原因3、长期以来苏联东欧关系的不正常和戈尔巴乔夫调整东欧政策对东欧剧变产生了深远与直接的影响4、西方多年来对东欧进行和平渗透,以及在1989年东欧剧变中的推波助澜是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二)、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原因1、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动摇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2、苏联党长期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3、苏联长期实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庞大的军费开支与援外开支使得国家经济不堪重负,也是促使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4、新的国际形势下,西方国家加强了“和平演变”攻势,是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外部因素(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集中全力发展生产力,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必须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3、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监督4、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相结合5、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颠覆活动高度警惕二、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一)、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次曲折,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局部失败,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展(三)、苏东剧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四)、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之后,只要我们能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必将使社会主义更加成熟和充满活力,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三、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课题(一)、新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和机遇(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第二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第三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四)、苏联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第四个重大挑战和机遇(五)、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的自身改革带来的重大挑战和机遇第七章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一节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概况一、东欧国家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前景(一)、经济转轨的方式1、激进的休克疗法2、渐进的经济转轨(二)、经济转型付出巨大代价的原因1、认识上的失误2、各国政策失误造成的管理混乱和失控3、长期积存下来的结构性障碍4、政治制度转型与经济转型同时并进,政局动荡多变1、西方承诺迟迟不兑现(三)、经济转轨仍面临许多问题1、各国制度建设滞后2、市场机制不健全3、基础设施薄弱4、经济增长缺乏后劲2、政府宏观调控不力二、东欧国家政治转轨与社会政治发展趋势(一)、政治转轨的几个阶段1、多党制建立阶段(1989~1992年)2、多党议会民主框架形成阶段(1993~1995年)3、多党议会民主制巩固和完善阶段(1996年至今)(二)、存在的政治社会问题1、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加剧2、贪污腐化、社会犯罪问题严重3、人民的政治热情趋于冷淡,政府威信降低三、东欧国家外交政策调整与外交关系走向(一)、战略目标西移,东欧国家普遍把“回归欧洲”作为首要的政治和外交目标(二)、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保持正常国家关系,中东欧国家之间加强区域合作(三)、加强与中国等亚太国家的关系四、独联体与独联体国家政治经济概况(一)、独联体与独联体国家政治经济概况(二)、独联体各国对独联体政策的演变1、成立之初,各成员国存在着强烈的“独”的倾向2、自1993年以来,独联体内部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联”的趋势(三)、独联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虽签订了大量的协定,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寥寥无几2、如何实行一体化,各国存在很大分歧3、在俄罗斯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中矛盾多,且俄罗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独联体其它成员国对俄罗斯存在着戒备心理第二节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外交一、俄罗斯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一)、俄罗斯经济体制的转轨1、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2、通过经济自由化,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3、通过大规模私有化实现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造(二)、经济一波三折,逐步走向恢复(三)、普京政府振兴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二、俄罗斯的政治转轨与社会政治状况(一)、确立以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西方民主政治体制(二)、进入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治1、采取措施进一步改革和加强联邦制2、加强了总统权力的政党基础3、重点惩治金融、工业和媒体寡头的非法行为,使国家政权重新“国有化”4、重拳打击车臣等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三、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对外关系(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演变1、“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破产2、“双头鹰”外交政策的出台3、普京外交政策的特点(二)、俄罗斯的对外关系1、俄罗斯不断巩固与独联体的关系2、外交重点在欧洲3、重视改善俄与美国的关系4、俄罗斯不断发展与亚太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第八章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调整一、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对外关系(一)、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期:联苏反美,结成反帝统一战线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二)、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末期:“两个拳头打人”(三)、从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一条线”战略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一)、中国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1、中国对重大国际问题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2、中国调整了“一条线”战略,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内容,即真正不结盟的方针3、中国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二)、中国外交的新局面1、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得巨大发展,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最稳定的时期2、中美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3、中国同西欧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后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4、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第二节中国对政策的宗旨、原则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新发展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一)、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三)、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出发点是谋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五、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战略问题的思想(二)、关于中国永远不称霸,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三)、关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思想(四)、关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思想(五)、关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思想(六)、关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领土争端的思想(七)、关于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思想(八)、关于新旧格局转换时期“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思想六、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一)、全面把握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时代主题的判断,高举和平和发展两面旗帜(二)、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全方位地发展与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关系(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四)、把握科技革命发展的新趋势,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五)、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六)、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七)、致力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谋求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第三节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一、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一)、新中国的成立,是战后雅尔塔体制中唯一一个不是由美苏安排的大事件,粉碎了美苏控制中国的阴谋(二)、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三)、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革命斗争,促进并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四)、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二、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与作用的扩大(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惟一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二)、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三)、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经验;在政治上,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多边国际舞台上发挥着积极而主要的作用三、中国在当今世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中国在当今世界面临的机遇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和平就是发展的最大机遇2、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我们抓住新的历史机遇提供了重要条件3、国内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内部保障4、高新技术革命和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二)、中国在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在不断发展,世界和平还面临着威胁2、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势必面临激烈的来自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实力方面的竞争压力3、与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和对立将会使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面临一定的困难4、从国内来看,中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仍然是基本国情5、至今,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1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简答题:1、简评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
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主要特点有:1、他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是在欧洲近代产业革命已基本完成、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统治已基本稳固确立的时期出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前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高成就。
2、他们的理论基础基本上都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及含有一系列唯物主义因素的社会历史观,都倾向于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的、上升的和进步的过程,并试图以此证明资本主义被更完善的理想社会所代替的必然性。
3、他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直接来源于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学说,是在继承和改造启蒙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4、他们都敏锐地看到了大工业发展的前景。
无论是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理想主义的设计,都是以机器大生产为其基本前提的。
5、他们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对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就其批判的深刻程度而言,远远超过了自莫尔以来的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
6、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若干重大原则作了较之先辈们更有价值的猜测,提出了许多天才的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
7、他们生前就已拥有一批为数不少的信徒,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圣西门派、傅立叶学派和欧文学派,这些追随者积极宣传和阐释他们的思想,有些追随者还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的物质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从道德情感出发认同社会主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网上考试题库(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为2分)1.当今国际舞台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是:A. 跨国公司B. 主权国家C. 国际组织D. 国家政府答案:B2、1996 年 11 月 13 日 186 个国家云集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世界首脑会议关注的是:A. 粮食匮乏问题B. 资源短缺问题C. 环境恶化问题D. 人口增长问题答案:A3、1972 年的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中的主要内容是:A. 关于经济发展的B.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C. 关于人口增长的D. 关于气候变化的答案:B4、世界上层次最高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 北美自由贸易区B. 亚太经合组织C. 欧洲联盟D.东南亚联盟答案:C5、1991 年 12 月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A. 《罗马条约》B.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C.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 《布鲁塞尔条约》答案:C6、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 布雷顿森林协定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答案:B7、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A. B.77 国集团C. D.答案:D8、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的趋势:A.B.C.D.答案:C9、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格局的特征是A. B.C. D.答案:A10、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出现的最新动向是:A. 日本经济快速发展B. 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C. 欧洲联盟经济快速发展D. 俄罗斯经济经济停止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为3分)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合作方式,即“APEC”,这一合作方式A. 承认多样性B. 强调协商一致C. 强调自主自愿D. 强调灵活渐进E 它是一个经济论坛性质的组织答案:ABCDE2、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下列内容A.《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E.《欧洲复兴方案》答案:ABCD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并行发展C.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D.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E.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答案:ABCDE4、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是A.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优势地位的下降B.西欧、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经济中心C.苏联经济实力继续增强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明显上升E.美国一家独霸世界经济答案:ABCD5、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是在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决定建立的B.都是国际金融机构C.在表决制度上,都实行一国一票制D.都是联合国的机构,每年都须向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报告工作E.总部都设在美国纽约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 1.5分)1、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两种截然对立的经济发展趋势。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班级专业:国贸1003姓名:樊学明学号:201010247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⑴ 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多层化。
总体看来,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阶级对立的基本格局未变,各阶级内部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工人阶级内部除了传统的“蓝领工人”、“白领工人”以外,又出现“粉领工人(女性从业人员)”、“灰领工人(维修、营销、知识产业开发人员)”、“金领工人(工程技术人员)”。
“中间阶层”不断扩大。
⑵阶级斗争趋向缓和、新社会运动风起云涌。
资本的社会化、企业管理形式的变化,传统工业部门的被淘汰以及激烈的竞争使得工人运动与工会运动明显趋弱。
学生运动、反种族歧视运动、反战和平运动及保护环境的绿色运动等接连不断,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⑶行政权力膨胀成为普遍趋势。
通常西方国家把议会权力看得至高无上,然而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行政首脑可以绕过议会发号施令,或用行政命令直接处理国内外事务,甚至夺占议会的部分立法权。
随着国家干预的扩大,行政权力不断扩大。
⑷ 政治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对宪法及法律的制订和执行,恢复或重建了战前由于各种原因而中断或被损坏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建立、健全了普选制,在法律上逐渐取消了对选举权在财产、性别、种族等方面的限制。
大众传媒不仅成为影响政治决策的重要工具,而且对资本主义选举和政治生活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注意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出现的重大变化、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政治运行方式发生的变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⑴民主的危机与讽刺。
这一方面是指由于民主的实行强调平等和个人的权利,冲击了社会的共同目标,导致了政府权威的削弱和统治能力的疲软;另一方面,指民主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实际上往往表现为权利的独占性,即国家独占、政府独占以及个别党派集团独占,导致民主蜕变为商业利益的附庸。
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
(二)经济发展的原因
1、新科技革命
北美
2、经济社会 政策调整
4、廉价原材料 来源
欧洲
3、经济合 作频繁和
深入
5、相对稳定 的国际环境
日本
(三)不同的经济模式与面临的共同问 题
1、发达资本主义的几种主要经济模式 2、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层矛盾
返回本章
1、发达资本主义的几种主要经济模式
(2)德国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时以社会 因素保障市场的运行。它的特点是将市场竞争和 社会平衡结合起来,在保证个性自由、讲求效率 的同时,争取社会公平和平等。它强调个人自由 与社会义务相结合,在鼓励竞争的同时,注重各 利益集团之间的协商;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向工 人提供较普遍的社会保障;在企业管理方面,建 立起共同决策制度等。
美国的单边主义指:把美国的利益放在国际共 同体之上,用一国自身的力量解决国际问题。
其特点是:
(1)美国的霸主地位50年内不能受到挑战 (2)按照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可以单独对 一个目标进行打击 (3)可以置国际机制与国际规则于不顾
3、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
smart power
贝拉克·奥巴马
希拉里·克林顿
2、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针对苏东国家出现的社会经济危机,提出了“超越遏制战 略”;同“遏制”战略相比,目标更高、空间更广、手段更多。
◆提出“新大西洋主义”更加重视“西西”关系,力图巩固 美国在西方盟国中的领导地位;
◆对中国既维持美中关系基本框架,又诱压中国进行“和平 演变”的基本政策方针;
克林顿的参与和扩展战略的目标
民国展识领标扩经地这主经民形导“是展济位一三济主态。参:美模。战大、,三与积国式略支确力方和极 的 ,是柱保图面扩参利确建美从实基展与益立立国经现础战国、其在军济美上略际价“经事、国,”和值世济安军对即的地观界、全事世振主区和领实和和界兴要事政导力扩意的美目务治”、,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美国实施“遏制战略”的措施 美国实施“遏制战略” 对以苏联、 对以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 对西欧、日本通过马歇尔计划、 对西欧、日本通过马歇尔计划、北约 实行控制。 实行控制。 通过“第四点计划” 通过“第四点计划”等进一步对亚非 拉国家施加影响, 拉国家施加影响,企图将其纳入美国 的战略轨道。 的战略轨道。
(一)里根政府以“实力求和平”的 里根政府以“实力求和平” 对外战略( 新遏制战略” 对外战略(“新遏制战略”) (二)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实力求和平” 实力求和平”
在国内经济困难和国际地位下降的情况 下上台的里根政府提出以“实力求和平” 下上台的里根政府提出以“实力求和平” 的对外关系总战略。打出“重 振国威”的旗号, 振国威”的旗号,对苏联实行攻性强硬措 借助中国,抗衡苏联, 施,借助中国,抗衡苏联,扭转在美苏争 霸中的不利局面,通过强有力的对外政策, 霸中的不利局面,通过强有力的对外政策, 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政治上,推行“解放战略” 政治上,推行“解放战略” 代替杜鲁门的“遏制战略” 代替杜鲁门的“遏制战略” 军事上,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军事上,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并以“战争边缘政策” 并以“战争边缘政策”作为补充 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 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和“爻森豪 威尔主义” 威尔主义”向亚非拉扩张
卡特政府的“世界秩序战略” (二)卡特政府的“世界秩序战略”
密切美欧日三边关系,加强与它们之间的政治、 密切美欧日三边关系,加强与它们之间的政治、经 济和军事合作,从而形成西方国家的共同体。 济和军事合作,从而形成西方国家的共同体。
试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
试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1.尼克松主义70年代初,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尼克松提出要以实力为后盾,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谈判为主要手段的对外政策原则,人们一般将其称为“尼克松主义”。
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安排,因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和签订条约而得名。
其主要内容是各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并同美元挂钩,而美元同黄金挂钩,美元可以直接兑换成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解体之后被牙买加体系所取代。
3.非洲统一组织非洲统一组织是非洲各个发展中国家于1963年5月成立的一个全非性国际组织。
现在的成员国约有50个。
非洲统一组织(非统)为非洲大陆以及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以及和平与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南南合作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国际上通常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标志着南南合作的开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南合作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以及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5.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由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五国外交部长于1967年8月在泰国曼谷开会并决定成立的,以后文莱、新加坡以及越南等国加入。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总理周恩来最先于50年代提出的一套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基本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框架范例,并成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基础。
7.新东方政策“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于1969年提出的对苏联东欧国家实行“缓和”的政策。
主要内容是:承认战后欧洲边界及领土状况,改善同苏联东欧各国的关系,放弃武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承认两个德国分治的局面,尊重民主德国的独立自主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了对华关系的大 门
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在军事上做好在世界上同时打赢“一个半战争”
的准备
17
“尼克松主义”的三大支柱
“伙伴关系” “实力” “谈判”
18
卡特的“世界秩序战略”
45
采取多项立法措施 谋求成为军事大国
1992年,制定《国际和平合作法》。 1999年5月,日本国会通过《周边事态法》。 2001年10月,日本国会通过《反恐怖特别措
施法案》、《自卫队法修正案》和《海上保安 厅法修正案》。 2003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武力攻击事态法 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正案》和《自 卫队法修正案》。
坚持美国的“领导地位” 维护大国关系 促进国际经济、安全合作,解决美国面临的棘
手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民主”、“人权” 停止“星球大战计划”,推出并实行国家导弹
防御计划和地区导弹防御计划 加紧北约东扩
24
西欧国家对外政策 发展的主要阶段
1、20世纪50年代追随美国反苏反共 2、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寻求独立自主,
48
日本无权海外派兵
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永远放弃以国 家主权发动的战争”,并且“不保持 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
成立自卫队后,1954年6月2日,日 本参议院通过了一项“禁止海外派兵” 的决议。
49
50
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为经济复兴创造条件。
35
经济外交(50年代中期——60年代)
“经济外交”是指日本在政治、 军事上尚不能离开美国的情况下,以 所谓“和平的经济力量”作为主要手 段向外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培育国 力的目的。
36
经济外交
日本经济进入 高速发展时期
生产与工业原料需求之间的矛盾 生产与销售市场之间的矛盾
“三边主义”战略,密切同西欧、日本的 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合作。
发展更为和谐的南北政治、经济关系 同苏联实行全面的、真正的缓和 谋求同中国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 在美国外交中第一次重视人权外交,
19
里根 “新遏制战略”
1981—1989
“超越遏制战略” 布什
1989—1993
20
里根的“新遏制战略”
43
90年代大国外交战略的发展
一、强化了日美安全合作体制 二、采取多项立法措施,谋求成为军
事大国 三、重视发展日中关系的同时,防范
中国的倾向也在加强 四、日俄关系打破僵局
44
强化了日美安全合作体制
1997年9月,修改《日美防卫合 作指针》。
1998年9月,日美决定联合开发 和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
联合自强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欧外交主
动性不断加强 4、当前西欧外交政策的新特点
25
具体表现
对日和约的签订 台湾问题 朝鲜战争等
26
突出表现
欧洲联合 戴高乐主义 新东方政策
27
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主义是戴高乐1958年任法兰西 第五共和国总统后提出的政治主张和对外 战略,其主要内容是:第一,主张恢复法 国的大国地位,反对一味追随美国的外交 政策;第二,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谋求东西方的普遍缓和;第三,提出“欧 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与德国合作。 其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 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
提出缓和与东盟关系的 “福田主义”。
41
“福田主义”三原则
“不做军事大国” 同东盟国家建立“心心相印”的信任
关系 “为东南亚的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
42
政治大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框架
一、坚持“西方一员”的基本立场 二、积极确立日本在亚太的主导作用 三、坚持以经济实力为后盾 四、适度扩充军事力量 五、从政治大国目标出发构筑日本对外关系
46
重视发展日中关系的同时 防范中国的倾向也在加强
日本对侵略战争反省问题 台湾问题 钓鱼岛问题 “民主”、“人权”、军备、环境等
问题
47
日俄关系打破僵局
妨碍日俄关系的症结——北方四岛问题 1991年4月,戈尔巴乔夫访日 1993年10月,叶利钦访日,会谈后发表
《东京宣言〉和《经济宣言》
谋求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 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对外关系中长期占
主导地位 继续维护西方的既得利益 美国的全球战略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
关系的基础
7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对外关系的实质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8
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 和强权政治的形式和手段
冷战前——军事手段 冷战后——制度霸权、话语霸权、
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对西欧和日本 在亚非拉地区 在军事上
13
艾森豪威尔的“解放战略”
对社会主义国家——“解放战略” 在亚非拉地区加紧全面扩张:
东南亚——“多米诺骨牌理论” 中东 ——“艾森豪威尔主义” 在军事上,奉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14
肯尼迪、约翰逊的“和平战略”
规则霸权、文化霸权
9
西方国家制度霸权的主要表现
第一,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机制与制 度的建构和运转。
第二,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国际机制与制度, 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世界的领导和主宰。
第三,世界体系的运转深深打上了资本主 义制度的烙印。
10
美国称霸世界的对外战略
全球战略扩张阶段(战后初期—20世纪60年代 末)
39
多边自主外交的原因
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石油危机和美元危机的冲击 三、美国实行战略收缩,对亚洲政策
有所调整。
40
多边自主外交的基本内容
一、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轴,谋 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 。
二、借助中国,抗衡苏联。 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
31
当前西欧外交政策的新特点
继续把与美国的关系放在首位 充分重视同俄罗斯发展关系 注重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关系和政
治关系 非常重视发展和中国的经济政治关系 重视冷战后联合国在世界上的作用
32
日本的外交政策
“追随外交”(战后初期——50年代) 经济外交(50年代中期——60年代) 多边自主外交( 70年代) 政治大国外交(80年代以来)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政策 与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美国称霸世界的对外战略 三、西欧国家的对外政策 四、日本的对外政策及对外关系
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政策 与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扩军抗苏,重震国威 对苏联实行进攻性强硬措施 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借助中国,抗衡苏联 推进和平演变战略和政策 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21
布什“超越遏制”战略
在不放弃对苏联军事遏制的同时,加大对苏联和其他社 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和推行
推出“新大西洋主义”,把北约、欧共体和欧安会三大 机制作为建立欧洲新格局的基础。
28
新东方政策
“新东方政策”是1969年10月勃兰特政府上 台后,联邦德国政府推行的一条旨在缓和与苏联 和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放弃使 东西方对立的哈尔斯坦主义,提出“与西方合作, 同东方谅解”的口号;承认民主德国是主权国家, 主张实现德国统一;改善同苏联、东欧各国的关 系。
29
30
确保日本经济发展有稳 定的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经济外交
37
经济外交
通过战争赔偿,缓和东南亚人民的反 日情绪,确保稳定的原料基地和出阔 市场。
注重与日本战后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 的协商,又不忘竞争。
积极开拓欧洲市场
38
多边自主外交( 70年代) 实施多边自主外交的原因 多边自主外交的基本内容
33
34
“追随外交”(战后初期——50年代)
第一,全盘接受了美国在日本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 第二,配合美国的“遏制”战略,参加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物
资禁运,并且积极支持侵朝战争。 第三,在1951年和1954年同美国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
和《共同防御援助条约》,使驻日美军合法化。 第四,对新中国采取敌对政策。 第五,与有关国家就战争赔偿问题达成协议,积极谋求恢复
全球战略调整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末)
全球战略推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 90年代 初)
全球战略扩展和单边主义阶段(21世纪至今)
11
杜鲁门
1945—1953
遏止战略
艾森豪威尔
1953—1961
解放战略
肯尼迪
“和平战略”
1961—1969(肯尼迪、约翰逊)
12
杜鲁门的遏止战略
“冷战”
所谓“冷战”是指在使用武器作战 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因其矛盾尖锐、斗 争激烈,故称之为“冷战”。
5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是美国和苏联争 夺的对象
冷战结束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重 点、多层次地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
6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2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战后初期至6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 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60年代至80年代:控制与反控制斗争 90年代至今:伙伴与对手、竞争与合
作关系并存
3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