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孙成结<13>沈银花<08>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
【摘要】洛克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思想家。其“绅士”教育思想中提出的体育、德育、智育等观点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其“绅士”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有很多积极的成份完全值得我们去借鉴,对当今我国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启示
文献综述
一、绅士教育的起源
“绅士”在英国早就出现,但早期的“绅士”是与封建贵族相联系的。在15世纪绅士首先的和主要的含义是指国王、王后、公、侯、伯、子、男等五爵。1而绅士一词最早在教育领域是由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Montaigne)提出。据王晓华老师在(断裂中的传统》一书中介绍,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康、举止得当、具有纯洁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断能力的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将这类人称为“绅士”。2这一教育思想传入英国后得到极大发展。16世纪许多教育家都从事“绅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并出版相关著作,如汉弗莱(Isurence Humphrey)的《论贵族》、克莱兰德(James Cleland)的《年轻贵族学校》和皮吉姆(Heny Peacham)的《完美绅士》等。3但是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实际上是指封建贵族子弟的教育。
真正使具有近代意义的“绅士教育”理论系统化的是I7世纪的弥尔顿(JohnMilton)和洛克。弥尔顿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将资产阶级的“高贵和文雅的青年”培养成为绅士。他说“我认为完善的、高贵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在平时和战时能公正地、熟练地、高尚地履行其公私职责的那种教育”。4
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的人自然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了。”5他认为绅士应该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尽管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深究其实质,它是中世纪贵族精神和资产阶级价值观相融合的产物,仍然是一种扩大了的贵族教育:在质的方面,它表现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精英化要求—注重内在德性的修为而忽略技能培训的精英分子;在量的方面,它将受教育对象严格局限在中上阶层。,而在17世纪的英国社会大变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虽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巩固了自己的阵地,但与封建旧贵族在价值取向上的争夺却以失败告终。当贵族的“典雅”所具有的强烈吸引力,使绅士教育倡导下的绅士风度从上层逐渐渗透到中下层而成为英吉利民族文化传统和特有价值标准的外化形式时,洛克教育思想的激进性和现实性逐渐被淡化了。到了19世纪中期,其后继者的保守倾向更加明显,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神学家、教育家纽曼。
纵观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的演变,从洛克到纽曼,绅士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反传统到维护传统的转变,经历了激进的现实主义到保守的理想主义的转变。无论是这一教育思想体系
1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66 2王晓华.断裂中的传统一人文视歼下的大学理想[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65 3博伊德埃德蒙·金.任宝详等译西方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转引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大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182
5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的本身还是这一体系下形成的英国独特的绅士文化,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在人类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界,成为许多思想的出发点。他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先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指出:“爱尔维修也是以洛克的学说为出发点的。”618世纪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和以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类智力平等说和教育万能论思想,就是从洛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引申出来的。洛克的教育著作《教育漫话》发表后,曾经被译为法、荷、德、意等30余种文字,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
他所宣扬的功利主义思想,深深地、长期地影响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洛克提出的培养英国绅士的教育目的及其教育措施,不仅为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改造传统的旧教育,创办新教育指明了方向,而且他倡导的注重体育,要求绅士具有德行和优雅的风度的思想,对英国的教育实践有长期的影响;他的理性教育思想对西方的教育和文化影响深远,使得他的《教育漫话》成为了西方世界每个学校和家庭必备的“教育圣经”;作为“培养绅士和淑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己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主流和标尺。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人们普遍认为洛克主要贡献在政治哲学,所以有关其教育哲学思想在我国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是对原著以及国外研究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的书籍进行翻译,翻译原著有代表性的有熊春文译的《教育片论》、傅任敢译的《教育漫话》、海鸣译的《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等;后者如(美)塔科夫著、邓文正译的《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等等。国内发表的关于研究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的专著比较少,从我收集的资料来看,大多是在研究外国教育史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腾大春主编的《外国教育通史(第三卷)》、李申申主编的《简明外国教育史》、(台湾)林玉体著的《西方教育思想史》、张焕庭主编的《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张季娟、袁锐编著的《外国教育史纲》、王天一等编著的《外国教育史》、单中惠主编的《外国教育思想史》等。除此之外,就是对外国教育经典的一些解读著作中涉及到一些,如单中惠.朱镜人主编的《外国教育经典解读》。关于研究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的论文,在中国期刊网上对1979— 2008年搜索到的相关文章也不过四十多篇,且大部分文章都非常短小,从这些文章来看,研究的领域浅显地涉及到《教育漫话》内容的解读、儿童教育、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子女观、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学生观、家长观、教师观、幼儿教育、绅士教育等。归纳这些文章的观点如下:认为“儿童教育”应重视儿童的德育、应发觉儿童的潜能、应尊重儿童的差异等;“家庭教育”并不是指在家庭受教育,其本质在于因材施教,在于鼓励创造性的提升;“健康卫生教育”应从小锻炼、不娇惯,应与成人区分,崇尚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学生是不同于成人的、有理性的、有个性差异的个体,认为洛克的学生观是卢梭“发现儿童”的前提;家长应把握好“爱”与“畏”来行使好其权威;应加强师道修养,因为教师是民治社会的导师、是理性的代言人、是师生关系平等的维护者、是生活礼仪的践行者;认为“幼儿教育”应重视健康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亲子教育和培养兴趣和好奇心等……
从以上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涉及到系统介绍洛克教育哲学思想内容、总体介绍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特点的专著还比较多,谈及洛克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指导意义的论文也不少。但涉及到从人才观、课程理论观、学习理论观和教学理论观的角度去把握洛教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卷.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