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够读写比,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审美情感。
教学内容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定义,比较与比的区别。
比的读写:学习比的正确书写和读法。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探讨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转换。
实际问题解决:应用比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难点:比的应用,特别是实际问题中的比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比的定义,读写方法,以及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中心:比的含义及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左侧:比的读写方法。
右侧:比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基础练习:比的读写,基本计算。
应用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比的概念。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效果,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学生反思对比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此教案旨在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这个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补充教学重点1. 比的意义:这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学生需要理解比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比较关系。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长度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比的概念。
2. 比的读写:正确读写比是基础技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正确求出比值,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比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比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求比值的能力,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比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3.求比值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的读写方法和求比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例如,展示一幅篮球比赛的照片,让学生观察比赛时间、得分等。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表示比赛中两队的得分比,我们应该如何表示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和意义。
例如,用两个容器分别装有100克水和150克水,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两者的重量比。
引导学生理解比是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巩固对比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物,如苹果、书本等,然后用比来表示实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如摆放实物,来展示比的关系。
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对比的知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整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写出比,并能进行比的比较。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比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小数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比的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纠正。
同时,学生对于比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写出比,并能进行比的比较。
3.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比的存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比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如比赛、购物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情境中存在着比较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计算,如写出比,求比值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设计一些比赛场景,让学生计算比赛成绩,求出胜负等。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性质在其他数学知识中的应用,如在分数、小数等方面的运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比的意义-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比的意义-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比的概念,认识比的大小关系,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
2.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概念和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培养对数量的敏感和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比的概念。
2.比的大小关系和读法。
3.比的应用:比较大小、比例换算、实际问题。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比的概念,通过例子和实物引导学生感受比的大小关系。
(2)通过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引入比的概念,并教给学生读法和写法。
步骤二:讲解比的大小关系(1)教学比的读法和写法,比如“1:2”要读为“1比2”,并写出标志“:”。
(2)通过比较实物大小,引导学生学习比的大小关系。
步骤三:巩固比的概念和大小关系(1)提供更加复杂的比较物品,引导学生练习比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将比较的物品换成数字进行练习。
步骤四:讲解比的应用(1)进一步拓展比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实际应用。
(2)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比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步骤五: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大小关系和应用。
(2)留作业后,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及时反馈。
四、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堆叠实物,通过实物感受比的大小关系。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际问题来解决问题。
4.提供大量练习题目,让学生深入掌握比的概念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1.课前测验:通过课前测验评估学生的初步理解水平。
2.课堂表现:通过课堂互动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课后测试:通过课后测试来检验学生对比的概念和应用的掌握。
六、教学资源教师:黑板、白板、笔、实物(纸片、水果、球等)学生:教科书、练习册、笔、纸、实物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实物、数字等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看到了比的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方法上,本次教学运用了互动式教学、自主探究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7 比的意义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7 比的意义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掌握比的意义和应用,学会解决真实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比的意义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1.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
2.识别比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四.1 教学内容4.1.1 内容一: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比的定义对两个具有相同或相似含义的数进行比较所得的关系,称为比。
2.比的表示方法比的表示方法有冒号表示比、分数表示比和百分数表示比。
4.1.2 内容二:比的意义及应用1.比的意义比既有相等的含义,也有不相等的含义,能够表示数量的大小关系,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比较运算方式。
2.比的应用比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了许多实际应用场景,如比较身高、比较体重、比较成绩等等,这些场景都需要用到比的大小关系。
四.2 教学方法1.比较法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将两个物体或实物进行比较的方式,以较形象的方式给学生展示比的大小关系。
2.课堂演示法通过课堂PPT或物品搭配展示比的大小关系,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五、教学步骤与教学内容五.1 教学步骤5.1.1 教师引入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比是什么,如何表示。
5.1.2 教师讲解根据教学内容逐一讲解比的定义、表示方法、意义及应用。
5.1.3 教师演示利用课堂PPT或物品搭配展示比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比的意义。
5.1.4 学生练习分发作业,要求学生掌握比的应用方法,通过应用训练加深对比的理解。
5.1.5 教师复述通过复述,让学生更好的记忆所学内容。
五.2 教学内容5.2.1 内容一: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教师给学生举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比的定义,比的定义是对两个具有相同或相似含义的数进行比较所得的关系,称为比;比的表示方法有冒号表示比、分数表示比和百分数表示比等。
5.2.2 内容二:比的意义及应用教师运用身高、年龄、人口等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意义的深入理解,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还需进一步引导和练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地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2.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意义。
2.采用讲练结合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性质等内容。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等。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运动员的速度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意义。
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速度和路程的关系?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通过PPT展示比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身高和年龄的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比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并能运用比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比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教学难点:运用比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比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例子,如食物、运动等。
3.分组讨论工具:准备纸张、笔等,方便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实例,如篮球比赛中的比分、食物的营养成分比例等,引导学生关注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通过具体例子,解释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进行计算。
每组提供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比例子,如水果店里的水果重量比、运动鞋的价格比等,其他组进行计算并解释。
4.巩固(10分钟)总结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解决。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比的应用。
如在家庭中,比较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等,运用比进行描述。
比的意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比的意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定义,学会比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比的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比的定义: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 比的表示方法:用冒号“:”表示比,如a:b。
3. 比的计算:如何计算比,如何将比化简为最简形式。
4. 比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比,如何通过比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比的应用,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比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比的应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比的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中心: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左侧:比的表示方法。
右侧:比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比的值,化简比。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比的概念。
3. 思考题:探索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课后反思学生理解程度: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后续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计划。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生活实例:以学校运动会为例,提出问题:“如果小明跑了100米,小红跑了200米,我们如何表示小明和小红跑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内容讲解:比的定义:介绍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例如,小明的跑步距离与小红的跑步距离之比为1:2。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及比的读法。
2.能够将比例中的比例项和比例分别找出来。
3.能够通过比较大小的方式找到两个物品的比。
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及比的读法。
2.比例中的比例项和比例的概念。
3.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内容知识点1:比的概念及比的读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比”的概念。
比:是指两个数或者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比可以表示为两种形式:1.小数形式:用一个小数表示两个数(或量)之间的关系,如0.5表示1比2。
2.分数形式:用两个数的比值表示两个数(或量)之间的关系,如1/2表示1比2。
比的读法:读比的时候,应先读出前面的数,然后读出“比”,最后读出后面的数,例如读出“2比3”。
当然,对于小数比,读法是读出小数转化成分数之后的读法。
知识点2:比例中的比例项和比例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比例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比例项和比例。
比例项:是指在一个比例中用作比较标准的数,通常是第一个数(或量)。
比例项前面的数叫做第一个比例项,后面的数叫做第二个比例项。
例如:在比例1:2中,1是第一个比例项,2是第二个比例项。
比例:是指两个比例项之间的关系。
比例的形式可以表示为两种形式:1.冒号形式:用“:”号表示比例,如1:2表示1和2的比为1比2。
2.分数形式:用一个分数表示两个比例项之间的关系,如1/2表示1和2的比为1比2。
知识点3:比的大小比较方法接下来,我们将讲解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首先,让学生观察下面的图片,通过比较大小来判断比的大小关系。
比的大小比较方法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如果比例项相同,那么比例大小与比例项的实际大小关系相同。
2.如果比例项不同,那么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相同的比例项,然后比较它的另一个比例项的大小。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比如,我们可以将1/2和3/4进行比较。
这时,我们需要先找到它们的通分数,然后再比较分子的大小。
教学步骤1.导入比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比。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苏州学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以及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求比值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例子来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如“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他们的身高比是多少?”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比的概念。
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比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方法。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案)第三单元比的意义-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比的意义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比的表示方法:掌握比的文字表示、符号表示和数值表示。
3. 比的性质: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反比、倒数比等。
4. 比的应用: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比的意义、表示方法和性质。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三单元比的意义2. 板书内容:a. 比的概念b. 比的表示方法c. 比的性质d. 比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探索比的更多性质和应用,培养创新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比的概念有深入理解。
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表示方法、性质和应用,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业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6、比的意义-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6、比的意义-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单位下的比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比例概念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究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比的意义。
2.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三、教学内容1. 比的基本概念比的概念是指用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记作 a:b (a、b为两个数)。
其中,a称为“比的前项”,b称为“比的后项”,两者用冒号“:”分隔。
比例关系是比的一种特殊形式,表示两个比之间的相等关系。
2. 比的表示方法比有三种表示方法:分数形式、小数形式和百分数形式。
常用的是小数形式和百分数形式。
(1) 小数形式小数形式是指将比的结果以小数的形式表示出来。
例如,3:4=0.75,即 3 比4 等于0.75。
(2) 百分数形式百分数形式是指将比的结果百分化,用百分号表示出来。
例如,3:4=75%,即3 比 4 等于75%。
3.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分析和解决比例关系。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图表、等式等方法来表示和求解。
举例来说,A、B两栋楼的高度比为2:3,A楼高20米,问B楼的高度是多少?解法:由比例关系可得:2:3=20:x,解得 x=30(米),因此B楼高30米。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导入-讲解-实例演练-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1. 导入通过观察生活中比例的例子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
2. 讲解通过PPT、教材等适当的讲解方式,讲解比的概念、比的表示方法和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等。
3. 实例演练通过实例演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具体问题中寻找并解决比例关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归纳总结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比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并落实教学目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比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比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没有深入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加深对比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比的概念和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意义和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比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假设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我们如何比较这两辆汽车的速度呢?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比的读写方法和比与除法的关系。
比的读写方法:前项比后项,如60比80,读作60比80。
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比的理解。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37-比的意义苏教版秋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37比的意义苏教版秋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37课——比的意义,这是苏教版秋季学期的课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7课《比的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并能够进行比的化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并能够进行比的化简。
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学习笔记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两袋糖果,一袋有10颗,另一袋有15颗,问学生:“如果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份应该有多少颗糖果?”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两袋糖果的颗数,得出答案。
2. 例题讲解: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数的比,比如6:8,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解释比的意义。
我会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就是两个数的比较,可以用一个冒号“:”来表示。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比的含义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求出两个数的比,并进行化的简。
比如,给出8:12和10:15,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并进行化简。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求出两个数的比,以及如何进行比的化简。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比的公式:比 = 前项÷ 后项,并标注出比的化简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 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小明有30元,小红有20元,他们一共有多少元?答案:1. 7:14 = 1:2,12:20 = 3:5。
2. 小明和小红一共有5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是否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比的意义》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比的意义》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比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比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对分数有一定的理解,但可能对比的概念和意义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比的读写方法。
2.比与除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运动员比赛,引出比的概念。
提问:如何比较两位运动员的速度快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介绍比的读写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并能够正确读写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写一些比,并读给对方听,检查比的读写是否正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如:小华和小丽的身高比是3:4,小华身高120厘米,求小丽的身高。
5.拓展(10分钟)讲解比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如: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比的概念和比的读写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相比初中生,他们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比的读写方法。
2.比与除法的关系。
3.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3.准备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的定义和读写方法,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读写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比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究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联系。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比的含义和运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的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总结比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比的意义》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等表示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写比、求比值,并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百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意义,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含义。
2.学会写比、求比值,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写比、求比值。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等。
2.准备学习小组,每组3-4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实例,如“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1米,请问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比的意义,学会写比、求比值。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比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如写出两个数的比,求出比值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学会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体育比赛、商业活动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简单的比值,并能够解决一些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比,并能够求出简单的比值。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解决一些与比有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比,并能够求出简单的比值。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例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与比有关的实例材料,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比有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比,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求出比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一些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7、比的意义-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比的意义-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定义和意义。
2.能够正确读写带有比号的数字。
3.能够根据比例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4.能够实际生活中应用比例关系。
二、教学内容1. 比的定义和意义(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出现“比”的概念,比如“三比四”、“一比二”等。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比”的理解。
2.引导学生口算一些比例关系,如2:3、1:4等,了解比的含义和作用。
3.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两个比较对象,通过图示、数值计算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4.学生们可以根据课本提供的丰富图表和实物,来感受比例大小,模拟实际操作与分析。
2. 带有比号的数字(15分钟)1.引导学生读写带有比号的数字,培养学生对比的准确感知。
2.讲解比例关系中,比的两个部分是不同的单位,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计算。
3. 比的计算(30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举一些实际例子,帮助他们理解比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练习和题目,逐渐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包括变量填空、减法求比等等。
3.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加深对比的计算的理解,从而最终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4. 应用(20分钟)1.引导学生将比例关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引导学生举一些实际例子,例如食物的比例,姿势的比例,以锻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示范用具体实例及数字可以加强学生对比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比的感知能力。
2.情景模拟法:通过实际运用的过程,呈现出比较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基础。
3.合作探究法:通过分组讨论与合作,加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巩固学生对比的掌握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讨论和互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比”的感知,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2. 比的定义和意义(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出现“比”的概念,比如“三比四”、“一比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2~53页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
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
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今年的十月份我们国家举办了哪两件大事吗
(指名口答,表扬学生关心国家事业)
在今年的10月12日我国的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十运会也在
奥体中心顺利的展开。
我们还知道在2003年10月15日,我国还成
功的发射了神州五号宇宙飞船。
你们知道神州五号与神州六号有哪些区别吗
二、发散练习,定向复习
1、出示神六和神五的比较表
我想比较神州五号与神州六号在飞行时间上有什么关系呢你能
提出什么问题呢怎样列式呢
(指名口答,师板书:21÷119
119÷21)
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做
2、出示神州六号飞行速度的内容
神州六号大约5400秒绕行地球一周,地球一周的长度大约是
42660公里。
你能求出神州六号的飞行速度吗
(指名扣答,师板书:42660÷5400)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呢
3、下面我们来看看十运会的情况(出示赛况奖牌榜)
东队的几倍吗怎样列式
(指名扣答,师板书:÷)
4、谈话:大概了解了神州六号和十运会的情况之后,我们能深
刻感受到祖国科技的进步和江苏体育事业不断的发展。
而这
些都是我们从以上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上得出的。
三、比的意义
1、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看这些算式,我们都是在把谁和谁进行比较呢
(指名分别口答)
2、同学们刚才说的非常好,有一个字频繁的出现了,是哪个字
板书:比
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新的方法。
例如:根据第一道算式,我们可以说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飞行时间的比是21比119,板书:21比119
你能照样子说其他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指名扣答,师依次板书)
到底什么叫做比呢请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比来说呢(同桌相互讨论,再指名扣答)
板书:两个数想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3、你能根据这个十运会的奖牌榜说说哪两个量的比是几比几吗
(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开火车说)
四、比的读法、写法及名称
1、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中有很多符号和字母表示的写法,比也不
例外,21比119就可以写作21:119,板书21:119 你知道“:”叫什么名称吗这个式子怎么读吗
打开书53页,自学第一小段和下面的算式,看看你还能知道什么(学生自学2分钟,指名扣答,师相应板书:
21 : 119 = 21÷119=3/17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生齐读一遍)
2、你能用符号法来写出这三个比吗
(生写在随堂本上,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你对他比的写法还有什么建议吗
强调;“:”的圈要点圆一点就会很标准很美观。
3、比的另一种写法
21:119还可以记作21/119 板书:21/119
这样的比是一个什么形式的那该怎么念呢
(指名扣答,并齐读一遍)
练习:完成书53页“练一练”第3题
生写在书上,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齐读
你现在知道比有几种写法了哪几种
出示:选择题
买4支钢笔是12元,钢笔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A、4∶12
B、12∶4
C、12/4
4、填空(出示题目,生写在随堂本上)
1)、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飞行员人数的比是(),比值是
()
2)、神州六号和神州五号飞行员人数的比是(),比值是()
3)、神州六号飞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值是()
(指名扣答,师板书,集体订正)
你是怎样来想每道题的呢你怎样来求比值的呢
5、观察一下这里的比值,你发现比值有几种情况
五、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1、通过对比的意义的学习,你能联系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完成这张表格吗(四人小组讨论,指名扣答,师板书:
从这张表中,你能看出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生写在书上,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你能把他们之间的关系用字母来表示吗
(指名口答,师板书:a:b=a÷b=a/b)
现在你认为对比的后项还应该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呢
(指名口答,师板书:b=\0)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老教材里面的一节概念课,往往是很多老师在选择公开课、教研课时回避的一个内容之一,理由是:看看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有关内容,与那
些时髦的“生活化”、“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情境化”、“多元智能”等等一系列的词汇都挂不上边,很难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其实这些都是老师们心里的大实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刚刚开始不久,让我们老师轰地一下接触到很多新生事物,众多的新生名词一涌而上,很多老师还没能来得及很好地消化,再加上有的老师还是在被动地接受,立即就要付诸于行动,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不免会出现这样一些状况:为了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自己学习了一些新理念,老师们不得不给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给予“贴标签”。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对于某些课型、典型课例研究颇多,而一些老教材,特别是其中一些较难体现新理念的教学内容则被打入冷宫,《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便属于这一类。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的确是较好地体现了新理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本节课中,教者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
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概念,教者较好地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对于比例的这一基本性质教学,教者也没有满足于原命题的成立即止,而是在练习中让学生适当地体会到: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也成立。
听课教师无不感叹:真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
教者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这节课中,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此外,教者还大胆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活动,没有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现成问题“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机械地执行,给学生暗示思维方向,设置思维通道,缩小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锻炼思维的机会,而是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再通过教师适当、精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