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itz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异质性企业出口决定的实证检验
异质性企业出口决定的实证检验【摘要】本文通过江苏2008——2010年相关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对melitz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理论模型的设计上对以往模型稍加改造,使其更加合理。
本文主要验证企业生产率、沉没成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企业规模和企业所有制对于企业出口决定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符合melitz模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沉没成本对企业出口额都有正向的影响,企业所有制和高管层的文化程度对出口却没有显著影响,另外以总资产代表的企业规模对企业出口额有负向的影响。
【关键词】异质性;企业生产率;melitz模型一、引言贸易理论是随着贸易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为贸易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服务的。
伴随着贸易实践的发展,21世纪初诞生的异质性贸易理论突破了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以产业为对象的研究范畴,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以异质企业的贸易和投资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决定之间的关系,并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的热点问题。
虽然异质性贸易理论较之前国际贸易理论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和革新,但是新的理论总要接受实践的考验,所以源于发达国家的异质性贸易理论是否同样适应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呢?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贸易总量不断提升,2009年中国在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排行榜上首次跃居榜首,2010年再次蝉联第一,当年出口货物量占全球总量的10.4%,与2009年同比增长31%。
汇丰贸易预测资料显示,中国正蓄势待发,可能在2025年或之前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贸易额最大的国家,占全球贸易额的13%。
该研究指出,预期中国贸易量至2025年底前会增长146%。
直至2015年,预计中国贸易的增长速度将较全球贸易的增速快约4倍。
什么样的企业使得中国贸易增长如此迅速?这些企业又有什么特点?贸易的增长是来源于生产率质上的提高还是仅仅是“量”的增加。
本文基于出口回报最大化的假设构建模型,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考察有关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关于生产率和出口决定的关系。
国际贸易专业发展前沿(第二讲).ppt
结论
Melitz模型的扩展
HRM模型
放松假定
• 非对称国家。
结论
• 引力模型
13
Melitz模型的扩展
贸易自由化中企业产品选择行为分析
14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
企业内生边界的理论基础
Antras(2003)模型
• 将Grossman-Hart-Moore的产权分析法和Helpman-Krugman 的贸易观点结合在一个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一个关于企 业边界的不完全契约产权模型来分析跨国公司的定位和 控制决策。
有何政策意义?
• 需求方面增加一个部门,该部门雇佣劳动生产同质的 产品。 供给方面,有n个非对称国家参与贸易。
结论
9
Melitz模型的扩展
BEJK模型 放松假定
• Bertrand竞争。
结论
• 具有更高效率的企业比其竞争者倾向于获得相对更高 的成本优势,并获得更高的利润,且在出口中,具有 更高效率的企业倾向于压低产品价格,并在国内市场 中占领更大的份额。
11
结论
Melitz模型的扩展
HMY模型 放松假定
• • 五类成本。 究竟是选择出口还是FDI是由企业根据其生产率预先决定 的。生产率最低的企业,会在考察了其生产率后直接退 出行业;生产率高于国内行业生产率,却低于国际市场 生产率的企业,只能在国内市场进行生产销售;生产率 高于国际市场生产率却低于国际直接投资生产率的企业, 只能选择产品出口;而只有生产率高于国际直接投资生 产率的企业,才会选择占领国内市场及向海外投资。
第1讲 新新贸易理论及其进展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基础框架-Melitz模型 Melitz模型的扩展研究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形成及其拓展
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研究
异质性企业理论的研究丛浩[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出口以及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贸易形式和经济结构不断完善,我国的世界贸易地位大幅度提升。
企业之间存在异质性,行业间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性,生产率水平则是衡量企业是否具备出口及直接投资能力的重要指标。
根据Melitz模型及异质化企业理论,对中国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异质性企业的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对外直接投资间的相关关系。
提出提升生产率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持续的贸易增长,建立国际贸易合作机制,完善市场结构,增加融资渠道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异质性企业理论;生产率;出口;对外直接投资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hina"s expor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rade form and economic structure,China"s world trade statu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However,due to the heterogeneity between enterprises,the products produced by different industries are different. Productivity level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whether enterprises have the ability of export and direct investment.Based on the Melitz model and the theory of heterogeneous enterpris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rade,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ductivity of heterogeneous enterprises and their expor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such as 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level,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creasing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trade growth,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ooperation,improving the market structure and increas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s.Key Words:Theory of Heterogeneous Enterprises;Productivity;Export;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近些年,中国一直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趋势。
课件-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品替代弹性更高的部门贸易流对贸易障碍的弹性
更高。因此,在企业生产率异质性条件下,同样
的贸易障碍对贸易流的影响要比克鲁格曼同质企
业模型所预测的更大。
10
(三)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出口和FDI选择 基于麦勒兹模型的分析逻辑,赫尔普曼、麦勒兹
和耶普尔(Helpman,Melitz & Yeaple, 2004,HMY)把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引入到一个 简单的多国多部门模型,分析了生产率异质性在 决定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方式选择中的作用——出 口或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外市场方式的不同, 进入的成本也有差异,这会造成产业内企业根据 异质性生产率的自选择行为。
2
基于此,梅里兹(Melitz,2003)建立了异质 企业动态产业模型,以Hopenhayn(1992)一 般均衡框架下的垄断竞争动态产业模型为基础, 扩展了克鲁格曼的贸易模型,同时引入企业生产 率差异,用来解释国际贸易中企业的差异和出口 决策行为。
3
梅里兹模型的基本假设有:
(1)假定产品连续分布,每个企业生产一种差 异化产品,且生产企业的生产率具有异质性,这 些产品之间是可替代的。
6
此外,梅里兹模型对于企业异质性行为的分析为 企业异质性贸易研究提供了一个基准框架,大量 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利用梅里兹分析框架或者遵 循其研究逻辑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继梅里兹 之后,Helpman、Baldwin、Yeaple等人又完 善并发展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将理论的研究视 角从产业层面细化到企业层面,从而发现生产率、 技术、拥有异质性技术的工人是企业异质性的根 源,并进一步解释了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 率差异的原因,进而丰富了贸易和对外投资的研 究类型。
9
(二)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与贸易边际调整
melitz模型推导
melitz模型推导Melitz模型是一种国际贸易模型,于2003年由Marc J. Melitz提出。
它是对H-O模型的一种扩展,旨在解释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行为和国际贸易的不平衡性。
Melitz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企业的生产技术存在异质性。
具体而言,不同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一部分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而另一部分企业则生产效率较低。
这种异质性使得较低效率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从而被迫退出市场,只有效率较高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
Melitz模型的另一个重要假设是,企业在决定是否进入国际市场时需要支付固定成本。
这些固定成本包括市场准入费用、贸易手续费等,这些成本对于较小的企业来说可能是不可承受的。
因此,只有那些具有较高生产效率并能够弥补固定成本的企业才会选择进入国际市场。
在Melitz模型中,企业面临两种选择:留在国内市场或进入国际市场。
对于那些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他们将面临两种不同的竞争:本国市场上的国内竞争和国际市场上的国际竞争。
这种双重竞争的存在使得较低效率的企业更容易退出市场,只有效率较高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Melitz模型的一个重要预测是,国际贸易将导致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这是因为只有那些效率较高的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生存下来,而较低效率的企业将被淘汰。
因此,国际贸易将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以应对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
Melitz模型还可以解释国际贸易的不平衡性。
根据模型,只有那些具有较高生产效率的企业才会选择进入国际市场,而效率较低的企业将留在国内市场。
这导致了国际市场上的贸易不平衡,即一些国家出口较多,而其他国家则更多地依赖进口。
Melitz模型是一种解释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行为和国际贸易不平衡性的经济模型。
通过考虑企业的生产技术异质性和固定成本,该模型可以解释为什么只有效率较高的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生存下来,并预测国际贸易将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该模型还可以解释国际贸易的不平衡性,即一些国家出口较多,而其他国家则更多地依赖进口。
企业质量异质性理论综述
企业质量异质性理论综述[摘要]随着劳动力在国际间的流动,各国间技术合作日益频繁,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遇到挑战,传统贸易对全球贸易的解释力及发展趋势的预测作用有限。
以微观层面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并结合质量差异的企业质量异质性贸易理论很好的解释了全球贸易中贸易零值和价格的空间模式问题。
近期有学者尝试给出了更前沿的理论方法,为研究产品质量对双边贸易流的真实影响提供了可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微观层面质量差异异质性一、引言本文就论文选题的理论依据及现实依据进行说明。
第一节是对经典贸易理论及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综述,交代论文选题目的理论背景,阐述选题的理论意义;第二节通过对研究对象总体情况的分析,介绍论文的主要研究问题。
二、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兴起传统贸易理论,将国际贸易产生归结于国家间的差异性。
传统贸易模型都是以国家层面上的差异性为出发点,并假设了生产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
其中古典贸易理论从绝对比较优势、相对比较优势出发,要素禀赋理论从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性出发,两种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与国之间发生贸易的原因。
但是随着更多的经验事实的发生,传统贸易理论的说法逐渐受到了挑战。
比如依照传统贸易理论预测,发达国家应与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间贸易更为活跃。
但从国际贸易的实际发展来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大量增加,并且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又占了很大的比重。
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相近,且在产业内贸易中所交易的大部分是要素密集度相近的相似产品。
以国家为研究对象的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这些经济现象。
新贸易理论则重点对发达国家之间方兴未艾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分析,指出除了国家要素禀赋的差异之外,规模经济也是国际贸易起因和贸易来源的另一个决定因素。
新贸易理论以产业层面为分析出发点,引入了产业组织理论和规模报酬递增假设。
新贸易理论虽然通过引入产品差异和垄断竞争所产生的产业内异质性,解决了新古典贸易理论中企业规模不确定的问题。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山”运输成本(iceberg transportation cost)。另外,企 业在每一期都有可能受到随机的、负面的技术冲击,使其
出现亏损而退出行业。
出口选择、进口选择
企业贸易 行为选择
出口产品价格和质量选择
出口产品种类选择(多产品贸易)
异 质 性
贸易和贸易 开放的效应
出口产品数量选择
企
(1)对企业生产率影响;(2)对
业
企业规模的影响;(3)对企业要
的
其他政策措
素价格影响;(4)对企业资源配
贸
施贸易效应
置的影响…
易
(1)汇率变动的影响;(2)融资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一、异质性贸易理论的起源 二、异质性贸易理论的经典文献 三、异质性贸易理论的研究进展
一、异质性贸易理论的起源 旧的贸易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 优势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H-O理论),它们分别以 技术差异和要素禀赋作为贸易基础,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Krugman(1979,1980)为代表的 新贸易理论以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产品差异化和 偏好多样化为前提,以内部规模经济作为贸易基础,解释 了二战之后兴起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Helpman andKrugman(1985)将旧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进行 了综合,同时,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无论是 旧的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以代表性厂商作为前提假 设,该假设保证了所有厂商具有对称性,便于求解国际贸 易的一般均衡。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综述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包括异质性企业对贸易的影响、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发展、实证研究方法、不同国家的实证研究成果以及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现状。
通过对各国实证研究成果的分析,揭示了异质性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结合现有研究,本文总结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意义和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启示。
研究表明,异质性企业对贸易的影响不容忽视,该理论为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实证研究、影响、模型、方法、国家、成果、现状、启示、未来研究、结论。
1. 引言1.1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意义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充分考虑了企业之间的差异性,不同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对贸易模式和贸易效果都会产生影响。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为解释企业异质性对贸易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有助于深入理解贸易模式背后的机制和动因。
通过对企业异质性在贸易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制定贸易政策和商业战略,促进贸易的发展和企业的竞争力提升。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论探讨的深入,还在于实践应用的广泛性。
1.2 异质性企业的定义异质性企业是指在同一个行业或同一种商品生产领域内,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这种差异性可能表现在企业规模大小、技术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市场定位等方面。
异质性企业的存在对于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运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异质性企业的定义主要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在生产和出口商品时所展现出来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劳动力成本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
异质性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竞争优势和劣势,这也是国际贸易中企业选择性进出口商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综述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综述引言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异质化特征如何影响贸易模式和跨国经营策略,以及这种异质化如何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表现。
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企业的国际贸易行为。
本文将总结和综述一些重要的实证研究,并讨论这些研究对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贡献。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基本概念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最早由Melitz(2003年)和Bernard et al.(2003年)提出,他们认为企业之间存在着异质化特征,这些特征在决定企业的贸易行为和经营策略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该理论,企业的异质化特征可能体现在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市场知识等方面,这些特征会影响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实证研究1:异质性企业的进出口行为许多实证研究关注的是异质性企业的进出口行为。
Amiti和Konings(2007年)的研究表明,高生产效率的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出口企业。
他们发现,高生产效率的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商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企业的出口行为与其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密切相关,即在国内市场上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更有可能进行出口。
实证研究2:异质性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些实证研究聚焦于异质性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Bloom et al.(2011年)的研究发现,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更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
他们的研究数据显示,投资于研发和创新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更高,表明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实证研究3:异质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进口需求一些实证研究探讨了异质性企业的技术水平与进口需求之间的关系。
Goldberg and Khandelwal(2010年)的研究表明,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更有可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高质量的产品。
他们的研究数据显示,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从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质量标准的国家进口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对中国企业出口的适用性检验_图文.
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NANKAIECoNoMICSTUDIESNo.62009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对中国企业出口的适用性检验唐宜红林发勤4摘要:本文通过我国2005年工业普查的企业数据,对Melitz(2003)的异质企业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验证。
本研究主要检验企业要素生产率、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所处区域和企业要素比率等因素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越高越容易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容易出口。
关于企业要素比率的结论是,从整体来看,企业要素比率的作用不确定,这说明了我国出口不再仅仅依赖丰裕的劳动禀赋,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升级。
分行业的检验结果显示,在一些资本密集性的企业,资本与劳动比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表明我国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也具有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异质企业模型;全要素生产率;所有制形式;要素比率一、引言与文献综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7年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2180.1亿美元。
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货物出口仍然达到14285.5亿美元。
究竟是什么样的企业完成了这些出口任务呢?这些企业是同质的还是异质的?事实上,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生产率、所有制形式、所在行业和所在区域的不同,都会影响企业的出口水平。
有些企业出口能力很强,譬如2007年前20大出口企业出口额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11%,其中大多数出口企业是外商投资企业,他们集中在电子行业领域,而月.全部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这就说明企业本身情况的不同,对企业的出口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Melitz(2003)异质企业贸易模型解释了国际贸易中企业的差异和m口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其理论不同于要素禀赋理论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基于企业同质性假定所进行的分析。
企业异质模型最核心的结论就是贸易能够引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进人出口市场,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只能继续为本土市场生产产品,甚至退出市场,国际贸易进一步使得资源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
企业异质性、国内市场贸易成本与扩大中国内需——Melitz模型在中国主要制造业的理论扩展及经验分析
证 研究 。一 些结 论支 持 “自我 选择 假 说 ” ( 李 春顶 ,2 0 0 9;易 靖 韬 ,2 0 0 9 ;唐 宜 红 ,2 0 0 9 ) ,但 有
些 则得 出与 异质 性企业 模 型完全 相悖 的结 果 ,这种 现象被 称 为 “ 生 产率悖 论 ” 儿 儿 ’ 。 儿 目前 ,国内外针 对劳 动生产 率 、贸易 成本 和企 业 出 口市 场 选 择 的文 献 已有 不 少 … 。 ,但从
收稿 日期 :2 0 1 2—1 0—1 1
基 金 项 目 : 国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1 0 B GL 0 7 5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博 士 生 科 研创 新 基 金 资助 项 目 ( 2 0 1 2 B 0 2 0 5 ) 作 者 简 介 :朱 延 福 ( 1 9 5 1一),男 ,安 徽 桐 城 人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经 济 学 院教 授 ;梁 会 君 ( 1 9 8 1一),女 ,湖 南 溆 浦 人 ,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经 济
中 图 分 类 号 :F 7 1 2 . 9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4— 4 8 9 2 ( 2 0 1 3 ) 0 2— 0 0 1 5—0 5
一
、
引 言
当前 国际经 济形势 萧条 ,出 口随着欧 美等 发达 国家经 济危 机 的二次 探底 变得非 常严 峻 ,而 中国 国内 的投资 空 间在 4万 亿投 资之 后 已基 本 封死 。 目前 ,拉 动经 济增 长三驾 马 车的重任 就落 在刺 激 消 费 、拉动 内需这 一驾 马 车身上 。虽 然我 国 已陆续 出 台了一系 列拉 动 内需 的措 施 ,但 仍难 以有效 拉 动 国 内消费 。现 阶段扩 大 内需是关 键 ,既然 传统 的拉 动 内需 的宏 观经 济政 策难 以奏效 ,那 究竟 扩大 内 需 的关 键是 什 么?怎样 才 能有效 地拉 动 内需 ?传统 的研究 都 是从宏 观经 济政 策 的角度来 分析 ,而从 微 观 角度来 研 究 国 内外 市 场 的进 人 ,则 主 要 侧 重 于 分 析 出 口决 策 行 为 和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关 系 … 。
新新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新新贸易理论文献综述2l世纪初诞生的新新贸易理论突破了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以产业为对象的研究范畴,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了企业,并以异质企业作为研究重点。
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对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建立以及发展进行论述,进一步指出生产效率的高低与企业是否进行对外贸易、对外投资有一定的关系;第二,论述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的建立和拓展,在贸易模型中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和契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公司内贸易模式。
标签:新新贸易;异质企业;内生边界1 新新贸易理论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新新贸易理论突破以往贸易理论的局限,开始以异质企业为重点发展新的贸易理论,为贸易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Melitz(2003)提出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随后Bernard、Yeaple等学者进一步发展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
1.1 生产率与出口Melitz(2003)提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来解释国际贸易中企业的差异和出口决策行为。
Melitz建立的异质企业动态产业模型以Hopenhayn’s(1992)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垄断竞争动态产业模型为基础,并扩展了Krugman(1980)的贸易模型,同时引入企业生产率差异。
Melitz(2003)的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能够引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只能继续为本土市场生产甚至退出市场。
国际贸易进一步使得资源重新配置,并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
产业的总体生产率由于资源的重新配置获得了提高,这种类型的福利是以前的贸易理论没有解释过的贸易利得。
生产率最高的企业将能够承担海外营销的固定成本并开始出口,生产率居于中游的企业将继续为本土市场生产。
当削减关税、降低运输成本、或增加出口市场规模时,整个产业的生产率也会得到相应提高,这些贸易措施都将提高本土和出口市场销售的平均生产率。
Bernard与Eaton,Jensen和Kortum(2003)也建立了一个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与Melitz(2003)模型所不同的是,BEJK模型采用的是Bertrand竞争而非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主要关注企业的生产率和出口之间的关系。
Melitz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元 ・ 阮
( 武汉理 工大Βιβλιοθήκη 经济学 院,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0 )
【 摘 要 】 M e l i t z的异质性企业 贸易模 型是新新贸 易理论 中最基本的模 型,第一次将企 业异质 性作为模 型的一 个基本假设 , 通过模型 的分 析得 出了高 生产 率企业选择 出 口, 低 生产 率企业只服务 国内市场 的结论 , 很好 的契合 了之前 的实证研 究的结果 。 文章对 M e l i t z模 型进行 了简单的推导, 然后介绍 了中国的“ 生产率悖论” 现象, 并对其原 因进行 了简
国际贸易 的模式是 不断发展变化 的 , 相应 的理论 也不断进 行着 创新 。新新贸易理论是现在 国际贸易理论学术研究 的前 沿 话题 , 它不 同于传统 的国际 贸易理论 , 将 研究对 象转移 到微 观 层 面 的企 业上来 , 研究 企业 的贸易决 策 , 其最 鲜 明的特点是 在 模 型 中加入 了企业 异质性假设 , 将 同一行业 内的企业看作是 生 产率 不同的差异性个体 。 新新 贸易理论 的研究 方向有两个分支 , 第一个分 支是企业 的国际化 路径抉择 , 讨 论什 么样 的企 业会选择 出 口, 代 表人物 是高 出 3 2 . 7 %。这些数据说明美国的出 口企业 比非出 口企 业拥 有更 高的生产率 。B e na r r d和 Wa g n e r ( 1 9 9 7 ) 对德 国的出 1 2 1 企业 进行研究 , 发现在 同一产业 内, 出 口企业具有更大 的规模 , 更 高 的资本密集度 , 更多 的雇佣 白领工人 , 劳动生产率更高。 B e na r r d 和J e n s e n ( 1 9 9 7 ) 对 美国 出口企业 的资源利 用率进行 了研究 , 发 现在相 同时间 内出口企业产 出是非 出口企业 的两倍 , 同时 资源 节约 1 2 %~ 1 9 %,同时支付给工人 的工资 出 口企业 也 明显高 于 非 出 口企 业 。他们还研究 了出 口企业在 出口前后 的生 产率 , 发 现 出 口企业 在开始 进入 国际市场 的前几年 生产率就 已经开始 领先 于其 他企业 , 而在进入 国际市场 之前一年往往是规模增 长 最快 的一年 。 C l e i f d e s 和L a c h ( 1 9 9 6 ) 研究 了哥伦 比亚 、 墨西 哥和 摩洛哥等 发展 中国家 的出 口企业 特征 , 同样 发现 了出口企业往 往具有更高 的生产率 。他们还进一步研 究是贸易促使 生产 率的 提高 还是 由于生产率 高才 导致 了贸易的产 生 ,结果倾 向于后 者, 生产率 差异往 往产生 在贸易之 前 , 进入 国际市场 之后生产 率变化不大 。 基于 以上 的实 证研究结 论 , M e l i t z ( 2 0 0 3 ) 在 D i x i t - S t i g l i t z 垄 断竞 争模型 的基 础上 , 加 入企业 生产率差 异假设 , 形 成 了异质 性企 业 贸易 理论 (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 F i r m s T r a d e T h e o r y ) , M e l i t z 模 型是新新贸易理论 的基础 。 李春顶 和尹翔 硕 ( 2 0 0 9 ) 对 中国十年 中近 3 0 0万个企 业 的 数据进行 了分 析 , 发 现出 口量与生产率 的关 系不但不符合新新 贸易 理论 的预 测 , 反而是 相反 的结 果 , 他们将其 称为 中国企业 出口的“ 生产率悖论” 。 李 春顶 ( 2 0 1 O ) 又对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相 关 数 据进 行 了实证 检 验 , 再 次 证 实 了这 种 “ 生产 率 悖 论 ” 的 存在 。
异质性生产率_产品质量与中国出口企业的_生产率悖论_
2009 ) 。从企业层面研究出口影响因素不仅具有重要 理论意义, 而且对指导企业出口具有现实意义, 所以国 内学者也热衷于研究生产率与出口的相关性, 但是, 利 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检验得出了违背经典理论预期 以及与国外经验研究相悖的结论, 即出口企业的生产 率未必高于非出口企业, 甚至低于非出口企业, 即中国 ( 李春顶, 2010 ; 汤二子等, 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 ” 2011 ) 。中国 出 口 企 业 可 能 存 在 的“生 产 率 悖 论 ” 对 Melitz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提出了诘难, 国内学者也试 “生产率悖论 ” 图利用经典模型解释 的存在机理。 汤二 子等( 2012a) 就指出, 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会使企业更具 有能力选择出口, 但是在自由决定进入出口市场与国 内市场时, 具有高生产率的企业未必选择出口, 从而出 口企业的生产率不一定要高于非出口企业。 汤二子等 ( 2012b) 通过扩展 Melitz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相关 假设, 并且首次明确提出生产率是企业出口的必要条 “生产率悖论 ” 件而非充分条件。尽管这些研究对认识 具有借鉴意义, 但是包括经典模型在内都忽视了企业 方面另一个重要异质性, 即企业产品质量的异质性。 企业生产率高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产品数
θ
( 5)
在市场实现均衡时, 将( 5 ) 式代入( 2 ) 式可以看出 ( 6)
《世界经济研究》 2012 年第 11 期 ·11·
“生产率悖论” 异质性生产率、 产品质量与中国出口企业的
将( 5 ) 式代入 ( 3 ) 式可以看出企业所获得的收益 为: r = R( Pρφ)
一、 问题提出
Melitz( 2003 ) 假设企业在生产率方面存在异质性, 并且进入出口市场需要 支 付 数 额 相 当 可 观 的 固 定 成 本, 从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决策下, 高生产率企 而 业能够在出口市场获得利润并选择进入出口市场, 生产率稍低的企业由于并不能在出口市场获利而仅仅 从而生产率是决定企业是 选择在国内市场销售产品, 否选择出口的重要因素。 Melitz 所提出的异质性企业 贸易模型是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并且扩展 了 Krugman( 1979 ) 以规模经济与代表性企业为假设条 件的新贸易理论, 将国际贸易的分析对象由产业层面 再一次细化到企业层面, 从而开创了国际贸易理论研 2005 ) 。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 究的最新前沿( Baldwin, 型提出以后, 基于企业生产率与出口的相关经验研究 引起了学者的重视, 并且绝大部分经验研究所得出的 即出口企业的 结论符合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预期, 生产率水平一般要高 于 非 出 口 企 业 ( Helpman et al. , 2004 ; Aw et al. , 2007 ; Tomiura, 2007 ; Becker 和 Egger,
国际贸易经典文献模型推导(七)——Melitz(2003)(上)
国际贸易经典文献模型推导(七)——Melitz(2003)
(上)
The impact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BY MARC J. MELITZ1(2003)
贸易对产业内再分配和产业生产率的影响
摘要
本文运用一个发展后的差异企业的动态行业模型来分析产业内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该模型显示了贸易的自发力量如何使得只有较高生产率的企业才进入出口市场(而生产率稍低的企业仍旧留在国内市场),同时还会使得生产率最低的企业退出市场。
该模型还显示了随着该行业贸易进一步增加,企业间的再分配将向更高生产率的企业转移。
本文还显示了由再分配得到的总行业的生产率的提高对获得福利的贡献。
如此,就用理论解释了之前一直未解释的——从贸易中获得福利。
本论文采用了Aopeheyn动态行业模型加以一般均衡下的垄断竞争,这就是对克鲁格曼1980年的贸易模型做了一个拓展,使其拓展到不同生产率的企业间的产业内贸易。
之所以一个行业内会同时存在不同生产率的企业是因为每家企业以不可逆性投资进入某一行业前生产率是不确定的。
进入出口市场的代价是高昂的,但是企业会在获知其自身的生产率的前提再做出进入出口市场的决定。
模型的建立
企业的进出
封闭经济中的均衡
开放经济假设的观点。
资料-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2.1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一、梅里兹模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通过大量实证分析发现,国际贸易其实是一种相对稀少的企业行为,并非一国所有的企业都选择对外贸易。
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同一产业内部,也存在着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劳动生产率、资本技术密集度和工资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并且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差异可能比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所以,无论在规模还是在生产率方面,企业都是异质的。
基于此,梅里兹(Melitz,2003)建立了异质企业动态产业模型,以Hopenhayn(1992)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垄断竞争动态产业模型为基础,扩展了克鲁格曼的贸易模型,同时引入企业生产率差异,用来解释国际贸易中企业的差异和出口决策行为。
梅里兹模型的基本假设有:(1)假定产品连续分布,每个企业生产一种差异化产品,且生产企业的生产率具有异质性,这些产品之间是可替代的。
(2)假定企业具有连续性,且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企业具有相同的固定生产成本,而可变生产成本则随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
在给定假设的基础上,Melitz利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优化选择确定了企业的价格、产出量、收入和利润等变量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用生产率异质性解释了同一产业内企业间价格、规模和利润等维度的异质性表现。
由于固定生产成本的存在,产量越高就意味着单位生产成本就越小,因此企业就具有了规模经济。
同时,生产率越高的企业,生产相同的产量所需的劳动力就越少,进而成本也就越低,利润越高。
通过对该模型研究表明,贸易会导致经济资源重新配置,由此解释了贸易在不改变个体企业生产效率的情况下,却促进了产业生产率的提高的原因。
作为梅里兹模型核心的贸易分析基本机制为:贸易会影响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结构,进而加剧企业对唯一的投入要素的需求竞争,导致低效率企业萎缩或退出,企业萎缩或退出所释放的生产资源向高效率的留存企业和新加入的高效率企业转移,导致产业总体生产率增长。
企业异质性综述
异质性企业综述【文章摘要】异质性企业理论是在评判的继承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解释了异质性因素对企业贸易模式的影响,本文对异质性企业理论的基本模型和理论发展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最后分析了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异质性企业;贸易:启示传统贸易理论可追溯到Adam Smith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之后经过David Ricardo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和Heckscher—Ohl的HO理论等发展阶段,其核心思想在于用技术的绝对或相对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以及对贸易国双方福利的影响,进而指出国际贸易模式应该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贸易。
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Krugman和Brander 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产品差异化假说,并建立了战略贸易理论(Krugman,1979,1980)和荜断竞争贸易理论(Krugman&Brander,1983).合称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其对传统贸易理论中的规模报酬不变、完全市场竞争和同质产品等假设提出了严厉的评批,他们认为传统理论模型无法解释现实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占大多数的典型化事实。
进入20世界90年代,国际贸易实践的发展使人们再次反思新贸易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因为大萤的经验证明,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选择对外贸易。
与此同时,对众多国家的企业的研究发现,同一产业内部,存在着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劳动生产率、资本技术密集度和工资水平上的显著差异。
往往是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有这较大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其工资水平也较高。
对此现象,无论是传统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无法提供令人置信的解释。
2l世纪初,以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New-New Trade Theory)应用而生,该理论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中企业同质性假定,将异质性纳入对企业的微观分析分析框架中,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对国际贸易结构和贸易量给予了足够的解释力,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热点。
melitz模型推导
melitz模型推导Melitz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种模型,由Marc J. Melitz于2003年提出。
该模型主要用于解释为什么只有高生产率的企业才能够参与国际贸易,并且这种贸易会导致国内市场上企业的生产率提高。
Melitz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存在一些固定成本,例如出口准备成本,这些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逃避的。
这些固定成本使得只有高生产率的企业才能够覆盖这些成本并参与国际贸易。
换句话说,低生产率的企业由于无法覆盖固定成本而只能在国内市场上经营,而高生产率的企业则具备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
在Melitz模型中,企业的生产率会对其出口行为产生影响。
高生产率的企业拥有更低的边际成本,从而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出口产品,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而低生产率的企业由于成本较高,无法以竞争性的价格出口产品,因此只能在国内市场上经营。
这种选择性的出口行为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不平衡。
Melitz模型还考虑了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由于进口产品的竞争,国内市场上的低生产率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从而迫使它们提高生产效率。
这种进口压力的存在使得整个经济体的生产率水平得以提高,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Melitz模型的存在,国际贸易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涉及到企业生产率、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等多个方面。
这个模型揭示了为什么只有少数的企业能够参与国际贸易,并且这些企业的参与会对整个经济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该模型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指导,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来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
Melitz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模型,用于解释为什么只有高生产率的企业才能够参与国际贸易,并且这种贸易会导致国内市场上企业的生产率提高。
该模型的提出不仅深化了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指导,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来促进经济发展。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Melitz模型在不同国家和产业中的适用性,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验证,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