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印刷术的发明与阅读公众的兴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15
所谓“科学革命”


从对演绎的依赖走向对现象的 详细观察 尽可能在不同情况下多次观察 与试验,才做出判断:

科学革命大约于1543年开始, 那一年尼古拉斯· 哥白尼出版了 著作《天体运行论》;安德 烈· 维赛留斯出版了《人体构造》
16至17世纪之间,物理学、天 文学、生物学、医学以及化学 的思想都有根本性变化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17
科学何以依赖印刷?


“(学术群体)成员由于信息和知识的交流而结合到一起。 科学由于两个原因而非常依赖于印刷文字。印刷文字可以 将结果、观察、交流、理论等作为公共记录永久保存,也 为批评、辩驳和提炼事实而提供机会。” ——Robin P. Peek, “Scholarly Publishing, Facing the New Frontier,” pp. 5-6. 事实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印刷为理性的公开运用创造了现实条件。这个“公开”的 范围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18
听同学报告要思考问题

1、为什么中国的雕版印刷方式作为书籍的主要技术持续 了如此长的时间?——从唐直至19世纪中晚期? 2、作为钱近仁的个案,他是一个修鞋匠,为何却赢得了 与其职业不相称的社会声望? 换言之,社会分层是如何被跨越的?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19
第4讲:印刷术的影响与阅读公众 的兴起
孙藜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1
本讲概要

印刷术的发明 对印刷术影响的相关学术研究; 从宏观方面看印刷传播与社会变革 宗教改革、科学革命与个人主义的兴起 印刷术与公众之变:从聆听型到阅读型 公众事务的组织方式演变 印刷术与读写能力,及公共话语
传播社会学 2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12
沃尔特·翁的洞见

印刷术与隐私、与个人主义的关系 “印刷术也是个人隐私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个人隐私又是现代社 会的标志。和手稿文化里常见的书本相比,印制的书本更加小巧、挟 带方便,这就为安静角落里独自的阅读搭建了舞台,并最终为完全静 默的阅读做好了准备。在手稿文化和初期的印刷文化里,读书往往是 一种社会活动,一个人朗读,一群人听…… 印刷术把语词变成商品。过去集体交流的口语世界分裂成为个人 声称的财产。印刷术对人类意识向更多个人主义的漂移起到了推波助 澜的作用。”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23
一个修鞋匠和士人的故事



钱近仁: 敬慕者说他“独”(佛学概 念);“士”“处士”; 通过阅读完善道德; 士人赞赏: 对于儒家经典的一种更个人化、 更内省的解读。 在钱和他的士人崇拜者共同基 础形成过程中,书籍扮演了中 心地位。


2012年秋季



2012年秋季
对口语传统的一个总结

“随着城邦的出现,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只有经过一种公开 的、矛盾的、所有人都能参与的、彼此都可以有理有据的话语相对的 争论,符合他们普遍利益的决定才能作出,他们的共同事务才能得到 解决。”——杰出的希腊学家韦尔南 理性思想出现在希腊的一些小城邦里,公共生活的“政治游戏”与哲 学理性的“精神游戏”有了相同的规则:那就是公开、自由、有理有 据、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共同遵守说理规则的相互争论。 哲学和城邦政治都不以一方压制或强迫另一方为条件,都要求允许不 同观点的人们发表不同的意见,都运用说服的方式来避免暴力和争取 妥协。 这种公开、说理、求同存异的交往方式今天已经成为民主话语的基本 要求和民主秩序的基本特征。
传播社会学 16

2012年秋季
印刷术与科学转型


印刷术促进科学观察方法的原因之一,它使个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 够很快而且广泛地被他人分享;别人也可以去进行同样的观察。 But, how?——科学繁荣与人文环境 1)印刷术促进了通俗语言拼写和使用的标准化 就科学研究而言关键的一点:迫使数学符号使用标准化了;从罗马数 字到阿拉伯数字;易学易教。 2)清楚的索引,使得信息检索更加容易;与手抄本的差异; 书面材料开始标注页码,是在印刷术发明后的60年之后。 3)在许多仔细阐明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方法出现了; “不同地方同时的观察”;“已有数据的积累足够多”;——创造性



“并不奇怪,在他们呼吁更高的识字率时,这些文献进一步坚定了中 国人长久以来的信念,即文化最高的人——学者们——正当地享有最 高的社会地位,尤其那些又在官府做官的人。”p.159 识字联系着:辨识古文、儒家经典、科举考试、政府官位。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25
文昌庙和敬惜字纸
2012年秋季



从弥赛亚时间到世俗时间:印刷(报刊)成为时间感的重要来源
以钟表加以确定的抽象时间,脱离了身体,并用来规范人的身体。 时间最终成了“效率”和“金钱”。
传播社会学 9

2012年秋季
这是哪里?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10
ຫໍສະໝຸດ Baidu
探究印刷术的影响



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后100年间,欧洲的社会经历了一场革命: 完备的邮政系统得以建立; 标准化的印刷地图代替了手工绘制的地图,并更正了其错误与差异 人们开始书写可以广泛散布的邮件; 报纸出现了, 科学发明的交流通过专门出版物得以加速。 …………
传播社会学
24
18世纪的“劝学篇”



王阳明之后(泰州学派)——18世纪重视读书学问; 识字的实用的道德和社会动因:符合官方、士人和民间的需要 读书带来富贵、家庭荣耀、子孙的头衔等;等等。 同时还有一种虔诚的带有宗教性的认识 惜字会:苏州到江南和全国的流行 文昌帝:19世纪;科场成功;刻工与书商的神祗


换言之,中国印刷史,将在地方和整个帝国的层次上,增进我们对中 国知识的传播、制度的演化、学者的活动,以及知识共享团体的成长 的了解。 ——周绍明:P.4
传播社会学 20
2012年秋季
媒介与知识制度化之间的关系


古代中国: 铜器铭文;石碑;甲骨文; 手抄本: 得益于纸的发明;代表了一种书面文化的形成中为更个人 化地传播书面知识的脆弱努力 印本书: 基于纸和印刷术的范明;扩展了文字著作的内容和受众, 易于迁移和传递,对受过教育的精英和社会大众更有用;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13
Reader之变:朗读与默读

手抄书时代: 一些读书人已经养成了默 读的习惯;



默读的重要性: 在印刷术时代日益增加, 渗透范围越来越广,且日 益制度化了。 爱森斯坦,P.126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14
一个方法论的重要提示

我对流行的解说图示表示不满,我的立场是为迄今被 忽略的历史变革的一个方面留下用武之地。我反对惯常的 多变量解释(已经数次表态),但这不是用单一变量解释 来替代多变量解释,而是要说明为何长期存在的许多变量 以新的方式进行互动。 ……但如果认为其他变化能够被简化为传播方面的变化, 那就荒诞不经了。 ——爱森斯坦,《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p.6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5
1、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


15世纪30年代中期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 古登堡站在一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上:在他之前是手工抄写时代,之 后则是大众传播时代。 “如果不考虑印刷机的影响,充分了解任何政治、宪政、基督教和经 济事件都是不可能的,充分了解任何社会学、哲学和文学运动也是不 可能的。”——斯坦贝格,p.121 从传播的角度:所有上述这一切都离不开传播媒介, “一旦一种新技术进入一种社会环境,它就不会停止在这一环境中的 渗透,除非它在每一种制度中都达到了饱和。”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第226页
7
印刷与宗教革命


马丁·路德《95条论纲》中有一条提及印刷术; 既然人人都神谕在握,罗马解释《圣经》的中央权威就没有必要了;
“让每一个家庭拥有自己的《圣经》——不是拉丁文写的、礼拜天做 弥撒念的《圣经》,而是用俗语写的、人人能懂的《圣经》,凡是会 用自己的母语读书写字的人都看得懂的《圣经》。” 印刷强制通俗化走向标准化, 指的是,标准化的民族语使书面著作翻译成地区语言的工作, 促进了基督教新教反对梵蒂冈思想的传播;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3
提出一个问题

人为何会有“童年”?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4
“童年的消逝”


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角度在于:印刷术的影响; 建议读读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 16世纪末17世纪初,当印刷术走出摇篮,童年观念就走进摇篮; “人们确认童年的确存在,而且童年是顺理成章的、自然而然的特征” 儿童被视为一个界线分明的一个群体,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他们必 须要学会读书写字,必须要学会如何成为印刷文化要求的那一类人 羞耻感;要有区分。——电视到来之后,边界坍塌了。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8
人类的“时空”意识

从活字印刷开始的印刷术的发明,对我们人类文明的影响至关重要, 其作用仅次于钟表;而且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芒福德,p.114) 时间社会学与空间社会学一样,已经成为当代重要的新兴前沿性问题。 芒福德《技术与文明》,第一章第二节,极其精彩的阐述 寺院与时钟;——首先形成有规律的准时的生活模式;祈祷; 公元1345左右,人们开始普遍接受将一小时分成60分钟、60秒/分
3、印刷史与书籍史


在传播研究之外,当代史学研究,尤其是新文化史对与印刷相关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关方面: 书籍史和阅读史。 我们对于书籍生产、传播和利用的认识,将不仅大大有助于解释印本 的逐渐崛起,或一部书、一名作者和一个学派的思想和文学影响,我 们的结论还将揭示识字精英的知识世界如何演化,它在帝国范围内文 人与非文人共同分享的文化的形成中可能扮演了什么角色。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6
古登堡《圣经》

一个行为古怪的人,一个对美、 对细节和技能富于热情的神秘 修补匠; 冶金家;酿酒压榨机; “神秘的艺术”; 1小时可印刷50-60页面。 200本《圣经》; 47本保存至今;据说一本曾在 1978年以240万美元出售。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2012年秋季

就传播学研究而言,有一脉叫做“媒介环境学”;(纽约大学) 其探究的典型问题包括: 印刷术与文化普及、宗教改革、民族主义、科学转型、以及个人主义 和民主等方面的关系;
传播社会学 11
2012年秋季
2、简述印刷术与宏观社会进程

从最宽泛的角度来说:印刷术的发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作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民主思想。 一旦读书写字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就需要隐私。对隐私需要的 欣赏是个人权利思想的温床,托马斯·霍布斯和约翰·洛克等作家就 表达了这样的思想, 其哲学思想成为民主观念的基础,民主成为人们管理自己的手段 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亚当·斯密才主张个人财富积累的权利和私 有财产的权利。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21
媒介与文化史
2012年秋季
传播社会学
22
雕版的历史绵延



周绍明从生产机制的角度指出,与成本有着密切关系—— 1、生产方式简便:不需要铸造厂和印装设备;桌凳以及包袱; 2、中文的特性:初创时期的投入:8-9万汉字 3、劳力成本:不识字的文盲可以雕刻 演变: 所谓“宋体字”(米怜称呼)——匠体字;明中期之后 从手写体到印刷体: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生产方式的分工与组织:小组为单位;分工。 (可参见教材刘易斯一章对艺术与技术的表述)
传播社会学
26
一段关键的阐释

事实上在所有这些对识字能力和各种活动的讨论中,焦点都在于个人 及其家庭。文昌崇拜和书籍祭祀礼仪关注的是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学 者。…… 没有体现出对任何“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national community)的关注,这一共同体即一种帝国范围的书写文化的成 长,甚至只是书面语言作为把读者和作者纳入一种公共——暂时不论 全国性——意识的工具的成长。 像惜字会和文昌崇拜成员这样的读者,考虑的是他与古代圣贤的关系, 而不是与其他读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团体与崇拜的参与者们之间形成 的关系,可能会引发改革当地风俗的群体努力,但是并没有打算或希 望产生任何政治上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