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概述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https://img.taocdn.com/s3/m/b8f388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a.png)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1.2 机械系统的组成讲解机械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要素举例说明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实例1.3 机械传动介绍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讲解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应用1.4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机械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章:机械零件2.1 轴和轴承讲解轴的分类和特点介绍轴承的类型和功能2.2 齿轮讲解齿轮的分类、名称和标记掌握齿轮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2.3 联轴器和离合器介绍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功能和类型讲解弹性联轴器和牙嵌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4 弹簧讲解弹簧的分类、性能和参数掌握弹簧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第三章:机械传动3.1 带传动讲解带传动的原理和分类掌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2 链传动讲解链传动的原理和分类掌握链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3 齿轮传动讲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3.4 其他传动方式简介介绍蜗轮蜗杆传动、行星齿轮传动和同步带传动等传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第四章:机械轴系4.1 轴的设计与强度计算讲解轴的分类和设计原则掌握轴的强度计算和校核方法4.2 轴的加工与装配介绍轴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讲解轴的装配方法和注意事项4.3 轴承的设计与选择讲解轴承的分类和特点掌握轴承的设计计算和选择方法4.4 轴承的安装与维护介绍轴承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轴承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第五章:机械控制系统5.1 控制系统概述讲解控制系统的定义、目的和功能掌握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5.2 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介绍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功能讲解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应用5.3 常用机械控制系统讲解气动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动控制系统等常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5.4 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讲解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第六章:气压控制系统6.1 气压控制原理讲解气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气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6.2 气源装置及气动元件介绍气源装置的类型和功能讲解气动元件(如气缸、气马达、阀门等)的结构和应用6.3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讲解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气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6.4 气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气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分析气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七章:液压控制系统7.1 液压控制原理讲解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液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7.2 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介绍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和应用7.3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讲解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液压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7.4 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液压控制系统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液压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八章:电动控制系统8.1 电动控制原理讲解电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掌握电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参数8.2 电动控制元件及电动系统介绍电动机、控制器、传感器等电动元件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电动控制阀的分类和应用8.3 电动控制系统设计讲解电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电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8.4 电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举例说明电动控制系统在家电、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分析电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九章:机械振动与控制9.1 机械振动概述讲解机械振动的定义、类型和危害掌握机械振动的基本参数和分析方法9.2 机械振动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分析机械振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讲解机械振动的控制方法和措施9.3 机械隔振与减振设计介绍机械隔振和减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隔振和减振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9.4 机械振动控制的应用举例说明机械振动控制在工程机械、建筑结构等领域的应用分析机械振动控制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十章:机械优化设计10.1 机械优化设计概述讲解机械优化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0.2 机械优化设计的方法介绍常见优化设计方法(如解析法、数值法和模拟法)讲解优化设计在机械结构、参数优化等方面的应用10.3 机械优化设计的实例分析分析机械优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讲解优化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0.4 机械优化设计的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机械优化设计软件(如ANSYS、ADAMS等)讲解机械优化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十一章:机械可靠性工程11.1 可靠性工程基本概念讲解可靠性工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参数和指标11.2 可靠性预测与分析介绍可靠性预测与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掌握可靠性数据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法11.3 机械可靠性的改进设计讲解提高机械可靠性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可靠性改进设计的实施步骤11.4 机械可靠性试验与评估介绍机械可靠性试验的类型和方法掌握机械可靠性评估的指标和流程第十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12.1 CAD技术概述讲解CAD技术的定义、发展和应用领域掌握CA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12.2 常见CAD软件介绍介绍AutoCAD、SolidWorks、CATIA等CAD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讲解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12.3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讲解CAD技术在机械零件设计、装配图绘制等方面的应用掌握CAD技术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12.4 CAD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介绍CAD技术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分析CAD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第十三章:现代制造技术13.1 现代制造技术概述讲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2 快速原型技术介绍快速原型技术的原理、设备和应用案例掌握快速原型技术在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13.3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讲解CAM技术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掌握CAM技术在数控编程、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13.4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介绍智能制造的概念、架构和关键技术分析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第十四章:机械维修与保养14.1 机械维修与保养概述讲解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4.2 机械故障诊断与分析介绍机械故障诊断的方法和工具掌握故障诊断在机械维修与保养过程中的应用14.3 机械维修策略与技术讲解机械维修的类型、方法和实施步骤掌握常用维修技术和方法,如焊接、铆接、润滑等14.4 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介绍机械设备保养的内容、周期和注意事项掌握机械设备维护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十五章:机械安全与环保15.1 机械安全概述讲解机械安全的定义、意义和法律法规掌握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15.2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分析机械伤害事故的类型、原因和防范方法掌握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和应用15.3 机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讲解机械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和环保要求掌握机械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策略15.4 机械安全与环保的实施要点介绍机械安全与环保在企业生产中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机械安全与环保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机械基础概述: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https://img.taocdn.com/s3/m/dfbf7d8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7.png)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机械的本质和作用。
介绍机械的分类,包括传动机械、执行机械、控制机械等。
1.2 机械的组成部分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主机、附件、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介绍各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1.3 机械的性能与参数讲解机械的性能指标,包括力、速度、精度、效率等。
介绍机械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机械传动2.1 传动机械的类型与原理讲解传动机械的类型,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等。
介绍各种传动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2.2 齿轮传动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包括齿轮的形状、齿数、模数等。
介绍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3 皮带传动与链条传动讲解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皮带和链条的规格、张紧方式等。
介绍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三章:机械结构3.1 机械结构的基本要素讲解机械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梁、柱、板、壳等。
介绍各个要素的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
3.2 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讲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等。
介绍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3 机械结构的优化讲解机械结构优化的目的和方法,包括尺寸优化、形状优化等。
介绍结构优化算法和应用。
第四章:机械零件4.1 机械零件的类型与功能讲解机械零件的类型,包括轴承、齿轮、联轴器等。
介绍各种零件的功能和应用。
4.2 机械零件的材料与选择讲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包括钢、铝、塑料等。
介绍零件材料的选择方法和原则。
4.3 机械零件的加工与装配讲解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铸造、锻造、切削等。
介绍零件的装配方法和工艺。
第五章:机械系统5.1 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讲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包括主机、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介绍机械系统的分类,包括简单机械系统、复杂机械系统等。
5.2 机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讲解机械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介绍机械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829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0.png)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了解机械设计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机械设计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设计的实例,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
2. 案例材料:机械设计实例。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失效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原因。
3. 学会分析机械零件的失效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
2.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原因。
3. 失效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和失效形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理解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
2. 案例材料:机械零件失效案例。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和失效分析方法。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零件的应力分析方法。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3. 学会根据强度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机械零件尺寸。
教学内容:1. 机械零件的应力分析方法。
2.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3. 尺寸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2. 练习法:学生进行强度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
2. 练习题:提供强度计算练习题,辅助学生练习。
机械基础教案(中专)
![机械基础教案(中专)](https://img.taocdn.com/s3/m/da73be9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e.png)
机械基础教案(中专)第一章:机械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2.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
3. 熟悉机械的安装与维护方法。
教学内容:1. 机械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机械的性能:强度、刚度、磨损、疲劳。
3. 机械的参数:尺寸、形状、位置、运动。
4. 机械的常用单位:长度、角度、力、速度、加速度。
5. 机械的安装与维护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2. 实践法:演示机械的安装与维护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机械性能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机械概述PPT。
2. 实物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机械。
3.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3. 演示机械的安装与维护方法。
4. 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机械性能的理解。
5. 课堂练习: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1. 复习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2. 学习机械的参数和常用单位。
第二章:机械零件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和使用寿命。
3. 熟悉机械零件的选材和设计原则。
教学内容:1. 机械零件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机械零件的性能:强度、刚度、磨损、疲劳。
3. 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铸造、焊接、切削、热处理。
4. 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疲劳寿命、磨损寿命。
5. 机械零件的选材和设计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2. 实践法:演示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和使用寿命。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机械零件性能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机械零件PPT。
2. 实物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机械零件。
3.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机械零件在机械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机械基础考试试题
![机械基础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46085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c.png)
机械基础考试试题第一章机械概述一、单选题(ABCD 4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对得1分;错不得分)1、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专业的—基础课。
A必修的 B综合的 C理论的 D选修的2、常用的机械设备和工程部件都是由许多组成的。
A零件B构件C钢件D合金钢3、工程力学为分析构件的、刚度和稳定性提供了基本理论与方法。
A强度B寿命C受力D机械性能4、机器由若干组成。
A零件 B部件 C传动机构 D齿轮5、机械基础包括有等多方面的内容。
A力学B机械零件 C力学、零件D力学、材料、零件与传动6、机械由组成。
A原动机B传动机构C控制机构D原动机、传动机构、执行机构、控制机构7、构件是指相互之间能作相对的单元。
A独立运动B构件组合 C绝对运动 D基本单元8、零件是机械系统的的单元。
A独立单元 B基本组成C构件 D机构9、机构是人工的构件组合,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A作用B相对运动C独立运动 D组成部分10、机器特征包括。
A人工性B相当运动C传递能量D人为、确定相对运动、传递能量、代替减轻人类劳动11、金属材料性能包括。
A物理B化学C机械D理化性能、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12、密度、熔点、导热性、热膨胀性是金属材料的性能。
A化学 B物理 C力学 D工艺13、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包括。
A导电性 B磁性 C耐腐蚀性D塑性14、强度、韧性和硬度属于金属材料的性能。
A物理 B化学 C机械 D工艺15、强度是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的能力。
A抵抗变形和破坏B永久变形 C表面抵抗压入D承受交变载荷16、工艺性能包括。
A密度 B韧性 C铸造、锻造性 D强度17、机械零件的强度就是。
A断裂 B过量变形 C保持工作能力不失效D失效18、机械零件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称为载荷。
A磨损 B受到的力 C接触 D内力19、磨损是由于构件之间相互的—造成的。
A摩擦 B接触C运动 D受力20、磨损过程包括阶段。
A磨合 B稳定磨损C剧烈磨损 D以上3个二、判断题(对打J,错的打X,每题1分)21、自行车架属于构件。
《机械基础(第二版)习题册》参考答案
![《机械基础(第二版)习题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b085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d.png)
《机械基础(第二版)习题册》参考答案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机械的定义机械是一种将能量转换为力和运动的装置,用于完成各种任务。
1.2 机械基础的重要性机械基础是学习和理解机械工程的基础,它包括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1.3 机械基础的组成机械基础包括力学、热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
第二章:力学2.1 力的定义与表示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矢量表示。
2.2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张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2.3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平衡、静力学平衡和动力学平衡等。
第三章:热学3.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能量。
3.2 热传递热传递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不变。
第四章:材料力学4.1 弹性和塑性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弹性和塑性,弹性材料在受力后会恢复原状,塑性材料则会发生形变。
4.2 杨氏模量杨氏模量是衡量材料刚度的参数,它描述了单位应力引起的单位应变。
4.3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研究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方法,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第五章:机械设计5.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可靠、经济和可维护等。
5.2 机械设计的流程机械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图设计和制造等几个阶段。
5.3 机械设计的常用工具机械设计的常用工具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和有限元分析(FEA)软件等。
以上是对《机械基础(第二版)习题册》的参考答案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请参考相关习题册。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机械基础知识。
《机械基础》 教案
![《机械基础》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3bb3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a.png)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
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基本概念:机械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机械的分类:传动机械、执行机械、控制机械等。
机械的性能:强度、刚度、精度、可靠性等。
机械的基本参数:尺寸、形状、位置等。
常用单位:长度、质量、时间、力、能量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机械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功能和选型原则。
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零件的分类:固定零件、传动零件、执行零件、控制零件等。
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齿轮、轴承、联轴器、弹簧等。
机械零件的功能和选型原则:根据机械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零件。
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配合尺寸、配合类型和配合精度。
运动传递方式: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介绍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和功能。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常用机械零件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机械传动3.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理解机械传动的设计和选型原则。
3.2 教学内容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机械传动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加工技术第一章机械加工概述
![机械加工技术第一章机械加工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cdd418bc8d376eeafaa315b.png)
③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
④制造系统管理技术,即生产模式的先进程度。
任何一台机械产品或设备都是由各种零件和功能部件组成的,如何使这 些零件和功能部件优质高效地制造出来并装配成具有预定功能的产品或设备, 这就是研究制造技术的意义所在。
机械加工技术
第一章 机械加工概述
3.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 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制造自动化
第一章 机械加工概述
(2) 加工与设计趋向集成及一体化 CAD/CAM、FMS、SIMS、并行工程(CE)、快速原型技术(RP)等先进制
造技术的出现,使加工与设计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并走向一体化。各种常规 工艺过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而集成于统一的制造系统中。
(3)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向先进制造工艺技术转变
这就要求制造企业要以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作为企业的经营宗旨、以用 户满意作为产品质量的有效标准,寻找到既能高效生产又能快速转产的“柔 性”制造方法,形成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组织成大批量生产的技术及其生产 管理模式。先进制造技术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机械加工技术
第一章 机械加工概述
五、工艺系统的构成
第一章 机械加工概述
第一节 机械制造基本概念 一、研究机械制造工程学科的意义
1.机械制造技术的作用
制造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它为人类 制造出满足生活需要的产品和工具,使人们生活得更加轻松和舒适,有更多 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发明新的产品并将它制造出来供人们使用。制造技术的不 断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机械加工技术
零件的生产纲领可按下式计算
(精品)机械基础
![(精品)机械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0ef7db808a1284ac85043bd.png)
1-2 金属材料的性能
4.冲击韧性 冲击韧性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金属材料的冲击韧性一般在一次摆锤冲击试验机上进行测试, 测得试样在冲断时断口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冲击吸收功,称为冲 击韧度或冲击值,常用ak表示,其单位为J/cm2。 ak值越大, 冲击韧度越高。 5.疲劳性能 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被破坏的最大应力, 称为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实际上,金属材料并不可能进行无 限多次交变载荷试验,所以一般试验时规定,钢在经受107次、 有色金属在经受108次交变载荷作用时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 称为疲劳强度。当施加的交变应力是对称循环力时,所得的疲 劳强度用σ-1表示。
(1)原动机部分.原动机部分也称动力装置,其作用是 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以驱动机器各部分 运动和工作。原动机部分是机器完成预定功能的动力 源,最常见的有内燃机和电动机等。
(2)执行部分.执行部分也称工作部分(装置)。它是 机器中直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部分,位于传动路线 的终点,如汽车的车轮、缝纫机的机头等。
第九章液压传动 §9-1液压传动概述 §9-2液压元件 §9-3液压回路 本章练习
绪论
§0-1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一、本课程的内容和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 课。教材兼顾了综合性和基础性的要求,一方面力求综合,尽量 全面地介绍机械基础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考虑到中职教育的 特点,在各章知识的安排和选择上都力求简洁易懂。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机械概述、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学、机 械零件、机械传动、常用的机械机构、支承零部件以及液压传动 和机械维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本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同学们了解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地运 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本课程有以下基本要求: (1)熟悉常用机构的构造原理、特点和设计的基本要求; (2)熟悉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设计原理 和方法; (3)学会使用技术资料进行通用零件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设 计,具备能够对一般机构的特性和零件常见失效原因进行分析, 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机械零件、部件结构方面问题的能力,为学 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551e09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8.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讨论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属切削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数值分析法:计算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实验设备:刀具、工件和切削实验机。
3. 课件:金属切削过程的动画和图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属切削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实验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熟悉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6e20036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2.png)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第一章机械原理概述1.1 机械原理的定义机械原理是研究和应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运动、机械传动等内容,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
1.2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运动和机械传动,机械结构是机械系统的组成部分,机械运动是机械系统的基本运动规律,机械传动是机械系统实现运动的手段。
1.3 机械原理的研究内容机械原理主要包括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内容,其中力学是机械原理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第二章机械结构2.1 机械结构的分类机械结构可以分为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两大类,刚性结构包括机架、轴系、连杆、机构等,柔性结构包括弹簧、轴承等。
2.2 机械结构的基本部件机械结构的基本部件包括轴、支承、齿轮、齿条、皮带、链条等,它们是机械系统的骨架,支撑和传动机械运动。
2.3 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合理、简洁、坚固、耐用、易于维修等,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机械系统的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
2.4 机械结构的材料选择机械结构的材料选择需考虑其力学性能、热处理性能、加工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因素,常用的材料有钢、铝合金、黄铜等。
第三章机械运动3.1 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物体绕轴线旋转的运动,它有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物理量,旋转运动的基本原理是牛顿第二定律。
3.2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运动,它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是牛顿第一定律。
3.3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绕圆周运动的运动,它有周期、频率、角速度等物理量,圆周运动的基本原理是向心力和离心力。
3.4 抛物线运动抛物线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运动,它有初速度、抛射角度等物理量,抛物线运动的基本原理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第四章机械传动4.1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利用齿轮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机械传动,它有直齿轮、斜齿轮、蜗杆、锥齿轮等类型,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是齿轮的啮合。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https://img.taocdn.com/s3/m/30b1f31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4.png)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1.了解机械的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机械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1.2 机械的基本参数1.熟悉机械的基本参数及其表示方法。
2.学习如何计算机械的基本参数。
第二章:机械传动2.1 齿轮传动1.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
2.掌握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2.2 带传动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2.学习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2.3 链传动1.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及其应用。
2.掌握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三章:机械联接3.1 螺纹联接1.熟悉螺纹联接的原理及其特点。
2.学习螺纹联接的设计计算方法。
3.2 键联接1.了解键联接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键联接的设计计算方法。
3.3 销联接1.了解销联接的应用及其特点。
2.学习销联接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四章:轴承与润滑4.1 轴承概述1.了解轴承的作用及其分类。
2.掌握轴承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4.2 轴承的维护与润滑1.学习轴承的维护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了解轴承润滑的方法及其选择。
第五章:机械精度5.1 机械加工精度1.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的计算方法。
5.2 测量技术与方法1.熟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学习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六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6.1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性能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6.2 热处理技术1.了解热处理的概念及其目的。
2.学习热处理的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第七章:金属切削加工基础7.1 金属切削原理1.了解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金属切削参数的计算方法。
7.2 常用金属切削工具1.熟悉金属切削工具的分类及其特点。
2.学习金属切削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八章:金属切削机床与设备8.1 金属切削机床概述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要参数。
8.2 常见金属切削机床与设备1.熟悉常见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9a479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f.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课程目标。
强调机械制造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
1.2 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机械制造的概念和过程。
讨论机械制造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制造过程。
1.3 机械制造的流程和步骤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解释设计和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4 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探讨机械制造技术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
强调机械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章:机械设计基础2.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解释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2 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材讨论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和考虑因素。
介绍选材的原则和常用材料的特点。
2.3 机械结构的设计和分析解释机械结构的设计要求和步骤。
探讨机械结构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2.4 机械设计的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实例,如齿轮传动系统和联轴器。
强调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第三章:机械加工基础3.1 机械加工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机械加工的概念和过程。
讨论机械加工的分类和不同类型的加工方法。
3.2 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
讨论机械加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3.3 机械加工工艺和参数选择解释机械加工工艺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加工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方法。
3.4 机械加工质量和精度控制讨论机械加工质量和精度的重要性。
介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精度测量工具。
第四章:金属切削加工4.1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解释金属切削加工的定义和过程。
讨论金属切削加工的分类和特点。
4.2 金属切削刀具和机床介绍常用的金属切削刀具和机床。
讨论刀具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4.3 金属切削加工参数的选择解释金属切削加工参数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加工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方法。
4.4 金属切削加工质量和精度控制讨论金属切削加工质量和精度的重要性。
介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精度测量工具。
第五章:机械装配基础5.1 机械装配的定义和目的解释机械装配的概念和目的。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4f83e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4.png)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兴趣和认识1.2 教学内容机械基础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传动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机械基础的应用领域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应用领域的认识第二章:传动系统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传动系统的功能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传动方式: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培养学生对传动系统的兴趣和认识2.2 教学内容传动系统的功能和分类: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常见的传动方式: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传动系统的功能和分类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传动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动系统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动系统的功能的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传动方式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传动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的认识第三章:控制系统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控制方式: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的兴趣和认识3.2 教学内容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分类:机械控制、电子控制、计算机控制常见的控制方式: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分类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控制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控制系统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控制系统的功能的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控制方式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的认识第四章:执行系统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执行系统的功能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执行元件:电机、气缸、传感器培养学生对执行系统的兴趣和认识4.2 教学内容执行系统的功能和分类: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常见的执行元件:电机、气缸、传感器执行系统的设计和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执行系统的功能和分类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执行元件引导学生思考执行系统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执行系统的功能的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执行元件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执行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的认识第五章:机械基础的应用实例5.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机械基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兴趣和认识5.2 教学内容机械基础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机床、机械基础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汽车、飞机机械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家电、玩具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基础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基础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的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第六章:机械零件设计基础6.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兴趣和认识6.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强度、刚度、可靠性、经济性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参数:载荷、材料、尺寸、形状机械零件的计算方法:应力分析、变形分析、寿命计算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零件设计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6.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七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7.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铸造、焊接、切削、装配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兴趣和认识7.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设计、加工、检验、装配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铸造、焊接、切削、装配机械制造工艺的优缺点和选择原则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7.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选择和应用的认识第八章: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8.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培养学生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兴趣和认识8.2 教学内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预防性维护、计划性维护、完整性维护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日常检查、定期维护、故障排除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技术手段:润滑、紧固、调整、清洁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在实际机械运行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8.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流程和要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第九章:机械自动化技术9.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置: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培养学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认识9.2 教学内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置: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置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9.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的机械自动化装置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机械中的应用能力第十章:机械创新设计10.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使学生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和认识10.2 教学内容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新颖性、实用性、可靠性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机械基础电子教案”这一主题展开,共包含十个章节。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0d8e6dc6bd97f192379e99c.png)
N0个),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进行实验,如在经过 时间t后,还有Ns个正常工作,有Nf个损坏了,则 这批零件在该工作条件下能正常工作达到时间t的
可靠度R为
RNs N0Nf 1Nf
N0 N0
N0
我们称F=Nf/N0为零件的失效概率(即不可靠度), 它与可靠度的和为1。
按可靠性理论,机械是零件的串联、并联或混 联系统。系统的可靠度取决于零件的可靠度。
n
RS1-Fi (i1,2, ,n) i1
式中,Fi为各个零件的失效概率。可见,并联系统 失效概率低于任一零件的失效概率,因此,其可靠 度高于任一零件的可靠度。
为了提高系统可靠度,在设计时可采取下列 措施: •在满足机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结构简单, 零件数目少; •尽可能采用有可靠度保证的标准件; •安全系数要留有余地; •增加重要环节的备用系统; •合理规定维修期等。
•应使零件形状简单合理。 •适应生产条件和规模。 •合理选用毛坯类型。 •便于切削加工。 •便于装配和拆卸。 •易于维护和修理。
人机学要求 在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安全问题,应优先采用具
有直接(本身)安全作用的结构方案。此外应使结构 造型美观,操作舒适,有利于环境保护。
第七节 机械零件的标准化
机械零件的标准化,就是对零件的尺寸、结构要 素、材料性能、检验方法、设计方法、制图要求等, 制定出各种大家共同遵守的标准。
一般来讲各种零件都应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 因而强度准则是零件设计最基本的准则。
二、刚度准则
刚度指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其表达式为
y≥[y]
y——弹性变形量; [y]——许用变形量。
弹性变形量可用各种求变形量的理论或实验方 法确定,而许用变形量则应随不同的使用场合,按 理论或经验来确定其合理的数值。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https://img.taocdn.com/s3/m/befa24d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d.png)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的基本参数(如尺寸、形状、重量等)。
机械的性能指标(如强度、刚度、精度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应用领域。
利用图表和实物展示,讲解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评估他们对机械应用领域的认识。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掌握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方法。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机械零件的选材原则。
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零件的分类和功能。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选材原则。
利用实验室和实践教学,讲解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机械零件分类和功能的理解。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评估他们对机械零件选材原则的认识。
第三章:传动系统3.1 教学目标了解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原理。
掌握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原理。
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传动系统的应用实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原理。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利用实验室和实践教学,讲解传动系统的应用实例。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传动系统分类和原理的理解。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评估他们对传动系统设计方法的认识。
第四章:机械结构设计4.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机械结构设计的步骤。
机械结构设计的技巧。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步骤。
机械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基础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9d878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a.png)
机械基础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机械基础知识,包括机器、机构、构件、零件、运动副等概念。
其中,机器或机构是由组合而成,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可以用来完成有用的人的劳动。
构件是组成机器或机构的物体,而零件是相互之间相对运动的物体。
从运动的角度看,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运动或运动的形式。
机器的原动部分是机器的动力来源,工作部分须完成机器的动作,而传动部分是把原动部分的运动和功率传递给工作部分的。
任何一种机械,基本上都是由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和工作部分等三部分组成的。
运动副是指能使两构件之间既保持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相对运动的机构。
运动副的两构件之间,接触形式有接触、间接接触和滚动接触三种。
由于组成运动副中两构件之间的形式不同,运动副分为高副和低副。
两构件之间作接触的运动副叫低副,而两构件之间作间接接触或滚动接触的运动副叫高副。
转动副的两构件之间,在接触处只允许孔的轴心线作相对转动;XXX副的两构件之间,在接触处只允许按方向作相对移动。
构件之间具有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组合,叫做机器。
带动其他构件的构件,叫做主动件。
低副的优点是制造和维修简单、单位面积压力大、承载能力强;缺点是由于是摩擦,摩擦损失大,效率低。
高副的特点是制造和维修相对复杂、单位面积压力小、接触处磨损大、可传递的运动多。
例如,暖水瓶螺旋瓶盖的旋紧或旋开,是低副中的副在接触处的复合运动;房门的开、关运动,是转动副在接触处所允许的相对转动;抽屉的拉出或推进运动,是移动副在接触处所允许的相对移动;而火车车轮在铁轨上的滚动,则属于滚动接触的高副。
2、运动副是构件之间直接接触且相互联接的部分。
3、平面连杆机构中的构件有固定件、连杆、曲柄等。
4、平面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包括转动副、滑动副和XXX。
5、平面连杆机构中的主动件和从动件分别是输入和输出运动的构件。
6、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
联系:一台机器由一个或多个机构组成。 二、零件与构件: 区别:①定义:零件是最小的制造单元;构件是最小的运动单元。 ②分析角度: 零件是从生产制造角度分析的; 构件是从运动角度分析。 ③形状:零件需要有具体的形状、尺寸和精度等;构件则不需要。 联系:一个构件由一个或多个零件组合而成
教学程序
教 学 内 容
讲授法 比较法 引导学生总结
通过实例分析, 理解 投影 讲授法 概念含义
4. 其他力学性能 四、小结 5. 工艺性能 对本课内容小结
在理解和记忆的基 问答法 础上进行小结
五、布置 P11 4 5 6 作业 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 完成作业
教学效果 反 馈
教 后 记
本 课 题 目 教 学 班 级 教 学 目 标
一、复习, 金属材料的物理和 向学生提问 导入新课 化学性能
问答法 进入本课学习
《机械基础》教案
- 16 -
力学性能的相关知 二、新授 识 讲述基本概念
理解概念内容, 便于 讲授式 今后的学习
讲述基本概念的含 理解基本概念的含 三、新授 强度和塑性 义,并举例分析 义和参数求解
讲授法 投影拉伸曲线 投影例题
《机械基础》教案
-6-
五、构件的分类: 构件分为固定构件(机架)和运动构件(主动件和从动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 导入新课
教 学 内 容
1. 机械的特点 2. 机器与机构 3. 构件与零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回答教师提问
方法手段
向学生提问 进入本课学习
问答法
《机械基础》教案
-7-
通过实例分析机器 二、新授 机器的组成 的组成和各部分作 用 运动副 三、新授 构件的分类 讲述基本概念的含 义和区别, 并举出实 例请学生分析 1. 机器的组成 四、小结 2. 运动副 3. 构件的组成 五、布置 作业 P11 3 什么叫运动副?低 布置作业 副和高副有什么区 别? 对本课内容小结
介绍法 投影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 通过回顾物理知识 回顾相关物理知识, 问答法 能 三、新授 金属材料化学性能 分析化学性能 学习新内容 启发式 分析物理性能 学习本段内容 启发式 通过回顾化学知识 结合过去所学知识 问答法
金属材料的物理和 四、小结 化学性能 对本课内容小结
在理解和记忆的基 问答法 础上进行小结
在理解和记忆的基 四、小结 强度和塑性 对本课内容小结 础上进行小结 问答法
五、布置 P11 8 作业 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 完成作业
教学效果 反 馈
教 后 记
本 课 题 目 教 学 班 级 教 学 目 标
其它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授课时间 掌握其它力学性能的概念,了解工艺性能
课的类型
新 授 课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 12 -
3.化学稳定性:以上两种性能的总称。
教学程序
教 学 内 容
材料是机器的物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方法手段
一、导入
基础,性能是选择 引入本节内容 材料的主要依据
进入本课学习
引入
《机械基础》教案
- 13 -
材料及性能介绍 二、新授
介绍金属种类和性 听教师介绍 能分类
二、练习
练习
巡视
做练习
练习法
三、练习 练习分析 讲解 练习讲解 订正练习
问答法 启发式 集体订正
四、布置 练习订正 作业 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 完成作业
教学效果 反 馈
教 后 记
《机械基础》教案
- 10 -
本 课 题 目 教 学 班 级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学 情 分 析
§1-2 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授课时间 掌握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含义 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含义 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含义
§1-3 机械零件的强度§1-4 摩擦和磨损 授课时间
课的类型
新 授 课
了解强度种类及失效形式;掌握摩擦和磨损的种类
《机械基础》教案
- 20 -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学 情 分 析
强度种类及失效形式 强度种类及失效形式 学生实际经验太少,有些常识可能不知道。
§1-3 机械零件的强度 一、概述: 1。定义:指零件受载后抵抗断裂、塑性变形和表面失效的能力。 失效:在载荷作用下,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 2.要求:零件在受载后的工作应力σ不超过零件的许用应力[σ]。
计
6.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 用σ-1 来表示 四、工艺性能:指在各种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 1.铸造性: ①能否用铸造方法制成优良铸件的性能 ②取决于金属材料熔化后的流动性、冷却时的收缩率和偏析
《机械基础》教案
- 18 -
③常用金属:灰口铸铁(HT) 2.锻压性或可锻性: ①能否用锻造方法制成优良铸件的性能 ②与材料的塑性及其塑性变形抗力有关 ③常用金属:低碳钢 3.焊接性或可焊性: ①在一定焊接条件下,是否容易获得优良焊接接头的能力 ②取决于焊缝产生裂纹、气孔等倾向 ③常用金属:低碳钢
五、布置 作业
1.金属有哪些物理 和化学性能?如何 布置作业 定义? 2。 (投影)
复习巩固 完成作业
教学效果 反 馈
教 后 记
本 课 题 目 教 学 班 级 教 学 目 标
强度和塑性 授课时间 掌握强度与塑性的概念和参数
课的类型
新 授 课
《机械基础》教案
- 14 -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学 情 分 析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方法手段
《机械基础》教案
-3-
一、导入
专业介绍
介绍本专业的特点
引起学习兴趣
讲座式
1. 机械发展史 二、新授 2. 本课程的内容 3. 对 本 课 程 的 要 求 机械、零件、构件 三、新授 的定义和区别
向学生介绍本课程 了解课程内容, 便于 讲座式 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今后的学习
计
分为铁磁性材料(Fe、Co)、顺磁性材料(Mn、Cr)和抗磁性材料(Cu、Zn) 磁性会变化,例铁在 768℃以上无磁性(居里点) 二、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 金属在化学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能。 1.耐腐蚀性:在常温下抵抗氧、水蒸气及其他化学介质腐蚀作用的能力。 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2.抗氧化性: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教学程序
一、复习,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回答教师提问
方法手段
强度和塑性 导入新课
向学生提问 进入本课学习
问答法
《机械基础》教案
- 19 -
通过比较法分析硬 二、新授 硬度 度与强度及各硬度 间的区别 其他力学性能 三、新授 工艺性能 举例讲述性能含义
在教师的分析下逐 步理解硬度的含义
板
3.导热性:金属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热导率λ 的单位:W/(m·K) 导热性好的金属散热好。性能最好的是银,其次是铜、铝
书
4.热膨胀性: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的现象。 热膨胀系数α l 的单位:℃-1 5.导电性:金属材料传导电流的性能。 电阻率ρ 的单位:Ω ·cm
设
性能最好的是银,其次是铜、铝 6.磁性:金属导磁场的性能。
强度和塑性的概念的含义 拉伸试验 材料的力学性能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名词是第一次听说。
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基础知识: ①定义:指金属在外力作用时表现出来的性能。 ②载荷;金属材料在加工及使用过程中所受的外力。 分为静载荷、冲击载荷和循环载荷
板
③变形;金属材料受不同载荷作用而发生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变化。 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机械基础》教案
- 15 -
③屈服点
σs=Fs/So
强度极限
σb=Fb/So
3.塑性: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伸长率 δ =(L1-L0 )/L0×100%
断面收缩率 ψ =(S0-S1 )/S0×100%
教学程序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回答教师提问
方法手段
课的类型
新 授 课
学生在高一时学过物理和化学,应该比较容易理解本次课的内属材料的性能 一、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金属所固有的属性。 1。密度:单位体积金属的质量。 ρ =m/V 单位:Kg/m3
分为轻金属(ρ <4.5g/cm3)和重金属 2.熔点:金属从固体状态向液体状态转变时的温度。 单位:摄氏度(℃) 分为低熔点金属(<1000℃)、中熔点金属和高熔点金属(>2000℃)
-2-
绪
论
第一章 机 械 概 述 §1-1 机器的组成 一、机械的基本概念: 1。基本特征:①由许多物体组合而成;
板
②各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③能够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
书
2.定义: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3.机器与机构的区别联系:
设
区别:机器能实现能量转换或做有用的机械功; 机构只能实现运动的转换和传递。
观看机器模型, 在教 师的引导下分析
讲授法 模型展示 引导学生总结
通过实例分析, 理解 讲授法 概念含义
在理解和记忆的基 问答法 础上进行小结
复习巩固 完成作业
教学效果 反 馈
教 后 记
本 课 题 目 教 学 班 级 教 学 目 标
第一节内容练习 授课时间 复习巩固第一节所学内容
课的类型
复 习 课
《机械基础》教案
书
④内力:金属受外力作用后,为保持其不变形,在材料内部作用着与外力相 抵抗的力。
设
应力:单位截面积上的内力。
σ=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