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思考
对农民工城市生活融入问题思考
![对农民工城市生活融入问题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543e9a2dd3383c4bb4cd228.png)
对农民工城市生活融入问题的思考摘要: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农民工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模式,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
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的内在要求;是政策关怀的具体化;是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
然而,目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一方面是户籍身份制度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社会排斥的影响。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生活;融入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01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解决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生活问题,是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必然性1.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劳动力价值的低廉性,这种低廉性是由于劳动者就业环境与生存环境的脱离造成的。
这种脱离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用以支付生活资料的费用无需由雇主支付费。
在很大程度上,农民工纯粹变成了雇主赚钱的工具。
所以必须要转变廉价劳动力是优势的观念,一定要提高劳动力价值。
那么要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力价值只靠农民工自己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把进城的农民工市民化。
2.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在谈论农民工问题时,很多研究者都把农民工现象看作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进步,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力量。
中国实现城市化道路绝不可能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多元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已经成为一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从长远来看就是解决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3.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应当看到,农民工进入城市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城市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其中,农民工犯罪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有关部门调查,城市犯罪中的民工成分已显著上升,对城市社会秩序和公共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浅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0bf5a4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1.png)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引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就业和改善生活。
然而,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浅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1. 文化隔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社交圈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文化隔阂的存在。
农民工常常感到被排斥、被歧视,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融入困难重重。
2. 住房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较大的住房困难。
由于经济压力,农民工普遍选择集中居住、分租房屋等方式,导致租房条件差、居住环境不佳。
此外,一些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限制也给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增加了困难。
3. 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常常无法享受城市公立教育资源,被迫选择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4. 就业歧视由于缺乏城市户籍、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原因,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中面临着歧视。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低技能岗位,工资待遇较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对策建议1. 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增进相互了解与尊重,减少文化隔阂。
同时,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要重视,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打破户籍限制,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好的教育。
2. 改善住房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力度,推动建设更多适合农民工居住的廉租房、公租房等。
同时,要松绑一些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限制政策,鼓励农民工购买和租赁合适的住房。
3. 扩大就业机会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增强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加强法律保护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打击就业歧视行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让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益和待遇。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https://img.taocdn.com/s3/m/17a8c5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3.png)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适应困境。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融入问题1.经济融入由于农民工多数来自农村和小城镇,他们缺乏城市工作经验和技能。
在面临激烈的城市竞争时,他们往往容易被排斥或者利用。
他们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也常常低于城市居民。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保护农民工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2.社会融入农民工迁居到城市后,由于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他们面临社会融入的困难。
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差距和隔阂,很难融入城市的社会网络。
解决方案:鼓励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
同时,建立社会组织和平台,为农民工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二、城市适应问题1.生活环境适应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如居住条件、交通、饮食等方面的转变,很多农民工在适应过程中遇到困难。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提供更好的住房和生活条件。
此外,加强对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常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2.心理适应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他们离开家人和亲人,没有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的工作强度和生活紧张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解决方案: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工缓解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同时,建立农民工之间的互助和支持网络,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感受到归属感和温暖。
总结: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适应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政府、社会组织和城市居民都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实现自身发展和幸福感的提升。
只有充分解决农民工的融入和适应问题,才能让城市变得更加和谐和繁荣。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适应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适应](https://img.taocdn.com/s3/m/7e9fc0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8.png)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适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然而,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城市适应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阻碍因素、融入路径以及如何促进他们在城市中的适应。
一、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阻碍因素1. 文化差异农民工来自乡村,与城市中的居民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融入的过程受到限制。
不熟悉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往往面临着语言交流困难、衣食住行的不适应以及人际关系的隔阂。
2. 经济压力农民工作为城市底层劳动力,收入较低,生活压力较大。
他们可能无法负担城市高昂的生活费用,并且由于缺乏城市工作经验,可能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机会。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感到压力和不安,影响了他们的社会融入。
3. 社会歧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较低,常被视为“外来者”。
他们往往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视和排斥,遭受不公平对待和不尊重。
这种社会歧视加剧了农民工的孤立感和归属感缺失,阻碍了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
二、农民工社会融入的路径1.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农民工的保护和支持。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农民工的权益和义务,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同时,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支持,帮助农民工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增强在城市中的竞争力。
2. 职业培训和转移农民工可以通过参加职业培训,学习适应城市工作的技能和知识。
政府可以提供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服务,帮助农民工了解城市就业市场的需求,积极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农民工有条件地返回农村创业,促进他们在农村发展,减少农民工涌向城市的压力。
3. 社会融入活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组织一系列社会融入活动,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流与互动。
例如,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班等,为农民工提供机会与城市居民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
三、促进农民工在城市中的适应1. 提供社会保障城市应注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包括医疗保险、退休金等。
农民工面社会认同与城市融入
![农民工面社会认同与城市融入](https://img.taocdn.com/s3/m/9077b2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9.png)
农民工面社会认同与城市融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劳动力工作。
然而,他们常常面临着社会认同和城市融入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对社会认同和城市融入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认同问题农民工作为社会的边缘群体,往往面临着社会认同的不足。
首先,他们在城市中扮演着低工资、低技能的角色,被较为负面的形象困扰。
这种困扰使得他们无法获得社会上的尊重和认可。
其次,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在融入城市社会时遇到诸多障碍。
为了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认同问题,社会各界需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媒体应该加大对农民工正面形象的宣传力度,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刻板印象。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自我价值意识。
此外,工会和慈善机构也应发挥作用,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进行社交活动,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理解。
二、城市融入的挑战与机遇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
他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缺乏城市户口、住房困难、社会保障等问题。
同时,城市融入也为他们提供了机遇,如更好的职业发展、教育资源等。
因此,农民工要实现城市融入,需要克服困难,并抓住机遇。
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农民工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
同时,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提供更多的住房和基础设施,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环境。
其次,企业可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农民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此外,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也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如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帮助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社会。
三、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流与合作为了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鼓励双方加深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
首先,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交流。
其次,各方可以开展互助合作项目,如农民工之家、义工活动等,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农村农民工作与农民工融入城市
![农村农民工作与农民工融入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1fd8a87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00.png)
农村农民工作与农民工融入城市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村农民工的工作和融入城市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劳动力转移背景、职业选择、技能培训、薪酬保障、社会保障、文化融合、家庭支持、心理健康、法律权益、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农村农民工工作与融入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劳动力转移背景农村农民工主要来源于农村地区,他们面临着土地流转、农业转型等多重压力,选择外出务工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途径。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就业机会有限,城市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农民工外出务工,不仅可以增加家庭收入,也可以改善生活条件,因此成为了许多农民的首选。
职业选择农村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筑、服务业、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他们的工作辛苦、收入低,多数没有稳定的职业保障。
在职业选择上,农民工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职业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努力实现就业稳定和收入增长。
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
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适应城市工作要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联手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薪酬保障农村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多数是临时工、合同工,他们的劳动报酬常常低于城市居民。
有些用人单位违法拖欠工资,给农民工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制度,加强劳动监察,确保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得到保障。
社会保障城市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需要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
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为农民工提供医疗、养老、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是重要的保障措施。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服务。
文化融合农村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15d6ce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6.png)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概述:农民工是指那些在城市从事各类临时、短期就业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来自农村地区,为了生计,来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社会融入。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融入问题:1. 就业歧视:农民工往往从事体力劳动,他们的技能和学历不如城市居民,容易遭受就业歧视。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薪、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2. 社会地位低下:由于工资低、生活条件差,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较低。
他们缺乏社会认同感,面临社会排斥和孤立。
3. 社会福利缺乏: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不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他们在就医、教育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
4. 文化差异: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和城市居民在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阻碍。
导致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原因:1. 经济结构转型缺乏配套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农村地区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
然而,转型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农民工政策,导致他们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
2. 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在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阻碍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3. 教育问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的困难更加复杂。
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使得他们在就业、融入城市社会等方面面临挑战。
解决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方案: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农民工政策,推动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权益,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
2. 加强职业培训: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3.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增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了解和认同,减少就业歧视和社会排斥。
4. 加强城乡互联互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联互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居民关系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居民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79f363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3.png)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居民关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和城市居民关系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居民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认同和接纳程度上。
由于农民工在文化、语言、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导致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持有偏见和歧视态度。
这种认知差异使得农民工被视为"外来者",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其次,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和居住状况也是影响其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
农民工普遍从事体力劳动和低端工作,收入较低,居住环境恶劣,难以获得城市居民的尊重。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职业和居住条件的不公平,直接影响了他们与城市居民的关系。
此外,缺乏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使农民工难以提升自身素质,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融入问题。
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难以在城市中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农民工子女也面临着接受教育的困难,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为了解决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并改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加强法律保障,打击对农民工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提升他们的素质和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其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良好的城乡交流和合作机制。
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促进资源共享和经济互补。
通过城乡互动的机制,可以减少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此外,加强社会支持和帮助机构的建设,为农民工提供更大的帮助。
设立服务中心,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指导、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支持。
同时,鼓励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到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中,增加对农民工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通过增加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认同感。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参与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参与](https://img.taocdn.com/s3/m/56e789f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6.png)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参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和城市参与程度依然较低,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发展的全面进步。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参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差异、身份认同和社交网络的局限性。
由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了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隔阂。
此外,农民工常常被视为城市的“外来者”,缺乏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社会融入困难。
再者,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农民工的社交网络主要局限在同行之间,缺乏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互动,这也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融入。
其次,农民工的城市参与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和社会公共事务中的缺失。
农民工在城市中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使得他们在政治参与和决策中处于较被动的地位。
此外,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生活压力较大,往往无暇顾及社会公共事务,导致他们的城市参与程度较低。
为了解决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和城市参与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从而增强他们的城市参与能力。
其次,要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权益保障力度,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应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两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引导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城市决策和社会事务。
综上所述,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参与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通过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权益保障和社会交流,可以逐步改善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城市参与程度,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只有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的挑战与机遇
![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的挑战与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d9ca45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1.png)
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的挑战与机遇。
首先,农民工群体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就业问题。
由于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差异,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密集的工作,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在城市中,他们需要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找到一份稳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并不容易。
此外,由于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部分农民工的技能与城市需求脱节,需要进行职业转型和技能提升,这也是他们在融入城市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其次,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挑战还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
由于城市房价高企,农民工往往难以负担得起城市中的合适住房。
医疗方面,他们在城市中享受的医疗保障相对较少,一旦生病需要承担高额医疗费用。
此外,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也给他们的子女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然而,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生活也面临着一些机遇。
首先,城市化进程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兴起,农民工有机会从事更多的非体力劳动工作,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对农民工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此外,城市中的文化和教育资源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生活,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中的工作需求。
其次,完善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此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学习和生活。
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与社会融入
![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与社会融入](https://img.taocdn.com/s3/m/8e2a2b9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b.png)
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与社会融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对于农民工来说,面临的是城市生活的种种挑战和社会融入的难题。
本文将围绕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与社会融入展开探讨。
一、城市生活的挑战1. 就业压力农民工来到城市后,首先面临的挑战是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由于缺乏城市工作经验和技能,很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一些低薪、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甚至有时被迫接受不合理的劳动条件。
这给农民工的城市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2. 社会融入困难农民工常常面临着城市社会融入的困境。
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交流等方面的差异,农民工往往感到自己处于边缘地位,难以与城市居民建立起有效的社交网络。
这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3. 住房问题城市的高房价和租金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安居成为一道难题。
许多农民工只能选择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或者工地上的临时宿舍,这给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农民工的社会融入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技能和竞争力,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职业培训机构和技能培训项目,帮助农民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 提供社会支持服务为了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政府应该加强社会支持服务。
例如,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设立农民工权益保护机构,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开设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解决其法律问题等。
3.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为了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交流活动。
例如,组织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开展农民工文化节等活动,展示和传承农民工的文化传统等。
4. 提供适应城市生活的支持服务对于城市生活中的住房问题,可以通过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或者推动住房公积金政策改革等方式来解决。
此外,还可以提供相关的保障措施,例如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帮助农民工逐步适应城市生活。
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与社会融入
![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与社会融入](https://img.taocdn.com/s3/m/f51769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8.png)
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与社会融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归属感与社会融入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归属感和社会融入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农民工来到城市,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他们往往来自农村,习惯了乡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一方面,他们对城市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使得他们在城市中很难找到归属感。
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和排斥也加剧了他们的归属感缺失。
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经济因素。
由于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收入相对较低,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降低。
其次是文化因素。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上,还表现在语言和行为方式上。
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很难融入主流文化,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城市归属感。
二、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程度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社会融入是指个体在社会中获得认同和参与感的过程。
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的社会融入程度相对较低。
首先,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只是临时工,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这使得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
其次,农民工往往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隔离现象,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较少。
这使得他们在社会中的认同感和参与感降低。
三、解决方案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和社会融入程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加强教育培训。
提供农民工接受城市文化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提升他们的社会融入能力。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确保他们在城市中享受基本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归属感。
3.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消除城乡差距,减少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隔离现象,促进他们的互动和交流。
统筹城乡中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思考
![统筹城乡中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466ef3dee06eff9aef807af.png)
典 型 的二 元 结构 特 征 是 中国 国 情 的缩 影 。 重 庆 自身 实 际来 从 看 , 城 乡 统 筹 改 革 带 来 的 社 会 的 空前 变 革 使 社 会 管 理 的对
象 、 围 、 制发 生 了根 本 变 化 。[ 范 体 5 1 其 次 , 会 意 识 具 有 相 对 独 立 性 。 社 会 意 识 与 社 会 存 在 社 不 同步 , 即社 会 意识 的 变化 有 时 落 后 于 社 会 存 在 并 阻 碍 其 发 展 , 时 又 能 在一 定 程 度 上 预见 社 会 存 在 的发 展 趋 势 并 指 导 有
所 以 , 们 制 定 的 各 项 方 针 政 策 都 必 须 从 现 实 的 市 情 、 情 我 国 出 发 , 到 主 观 与客 观 具 体 的 历 史 的统 一 。城 乡发 展 失 衡 、 做 区 域 发 展 失 调 是 全 国性 的普 遍 问题 , 庆 的 改 革单 纯 解 决 哪 一 重
周 晓 红 , 9 8 ,9 8 ; 立 华 ,0 3 0 4 ; 是 基 于社 会 化 19 a 19 b 江 20 , 0 ) 二 2 视 角 ( 力 ,o 2 的 研 究 , 有 的则 是分 析 农 民工 社 会 化 过 朱 2o ) 还 程 中 的 不 彻 底 性 ( 春 光 , 0 1 唐 斌 ,0 2 ; 是 农 民 工 与 王 20 ; 2 0 )j
起 消 极 的 阻 碍作 用 。 马 克思 认 为 : 们 在认 识 世 界 和 改 造 世 我 界 的活 动 中 , 须 坚 持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 到 主观 符 合 客 观 。 必 做
民 从 农 村 走 向城 市 、 传 统 走 向现 代 、 封 闭 走 向 开 放 转 变 从 从 的过 程 和变 化 以及 由此 所 获 得 的 现代 性 特 征 ( 培 林 ,9 6 李 19 ;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解决方案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37152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0.png)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工成为了城市中一个重要的人群。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生活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权益保障。
在城市生活中,农民工常常面临着劳动权益受损、工资拖欠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用工行为,杜绝拖欠工资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其次,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农民工大多数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他们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技能比赛、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励农民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第三,我们可以建立更多的农民工之家和服务中心。
农民工之家是一个为农民工提供住宿、就业信息、法律援助等综合服务的地方。
通过建立更多的农民工之家和服务中心,可以方便农民工获取各种信息和帮助,提高他们的融入感。
同时,这些机构还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工作。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式,吸引和留住农民工。
社会各界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爱。
最后,政府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到他们在城市中的权益和机会。
政府还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民工问题的调研力度,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总之,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化进程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化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7444534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0.png)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化进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工作为主要劳动力,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农民工要实现真正的社会融入,并融入城市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职业技能培训与提升农民工多以劳动密集型工作为主,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要实现社会融入和城市化进程,他们需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
政府可以加大培训投入,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机会,帮助农民工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社会融入。
二、享有合理的社会保障农民工作为城市劳动力,应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保障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改善居住条件农民工在城市中普遍面临住房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廉租房、保障性住房等方式,为农民工提供合适的居住条件。
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工的居住环境,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四、加强教育投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是影响他们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推动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也可建立农民工子女特殊教育机构,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助力他们顺利进入城市化进程。
五、改善社会融入环境为了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我们需要改善社会融入环境,并树立包容、尊重的价值观。
社会上应关注和尊重农民工的权益,消除对其的偏见和歧视,打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氛围。
此外,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拓宽社交圈子,增进与城市居民的互动。
总之,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关怀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农村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实现社会融合的目标。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融入挑战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融入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d2dc2e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9.png)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融入挑战社会融入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关系中得到认可和接纳的过程。
然而,对于农民工来说,社会融入并不容易。
农民工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就业、住房、教育以及社会认同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临的这些社会融入挑战,并提出改善措施。
一、就业挑战农民工常常面临就业困难。
他们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技能相对较弱,因此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工作。
他们通常处于劳动力市场的底层,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机会。
并且,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农民工在大城市找到工作的机会更少。
这些问题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
此外,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鼓励农民就地就业也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政府和企业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岗位,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减少城乡差距,增加农民工就业的机会。
二、住房挑战农民工在城市中常常面临住房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往往无法负担高昂的房租或购买房产的费用。
他们往往生活在简陋的宿舍或出租屋中,条件拥挤且环境恶劣。
这种不稳定的居住环境影响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融入感。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推出政策,提供廉租房或公共租赁房给农民工。
此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集体宿舍,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分配住房资源,减少住房价格过高对农民工的不利影响。
三、教育挑战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里面临教育挑战。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资源和机会方面存在差距。
他们通常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该校的教学质量和设施往往不如普通学校。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资源。
提升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设施,并积极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联合起来,提供更多的奖励和资助,鼓励农民工子女继续深造,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四、社会认同挑战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社会认同的挑战。
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机遇与挑战
![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机遇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2a4a96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a.png)
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他们为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面临着融入城市生活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从就业机会、社会融入、文化冲突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探讨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现状和问题。
首先,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就业机会的增加。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找到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他们通过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跨越,提升了自身收入和生活水平。
此外,一些城市政府也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就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
然而,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社会融入的问题。
由于来自农村的文化背景和城市的差异,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往往面临着难以适应的困境。
他们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语言沟通困难、社交交往障碍以及身份认同问题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融洽,也影响着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其次,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还面临着文化冲突的挑战。
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
在城市生活中,他们可能面临着与城市居民的文化冲突,例如就餐习惯、居住环境、娱乐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文化冲突不仅给农民工自身带来困扰,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一定的不适感,增加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难度。
最后,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挑战还包括权益保障的问题。
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他们往往面临着工资拖欠、劳动权益受损等问题。
一些雇主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这不仅给农民工带来了经济上的困扰,也影响了他们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和融入感。
针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权益保护能力。
其次,加强城市与农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减少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适应困难。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挑战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7a6529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7.png)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挑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就业歧视、住房困难、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就业歧视。
由于缺乏城市户籍和相关技能认证,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且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持有偏见,不愿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这导致了农民工的就业困难,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能力。
为解决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打击就业歧视现象,确保农民工能够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关爱和支持,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更多岗位机会给农民工。
其次,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住房困难。
由于城市房价高涨,农民工往往难以负担得起城市的住房费用。
许多农民工只能选择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简陋的出租屋中,生活条件艰苦。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还给他们的城市融入造成了困难。
为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困难,政府应加大对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多的住房选择给农民工。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保障农民工的住房权益。
此外,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捐资助力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最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问题也亟待解决。
由于缺乏城市户籍,农民工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待遇。
一旦遭遇意外事故或者疾病,他们往往面临着经济困境和医疗费用的压力。
这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稳定和城市融入。
为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试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4100cd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1.png)
试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试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一、概述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农民工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却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包括政策制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户籍制度和文化交流。
二、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保障。
目前,政策制定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方面,政策体系不完善,一些现行政策存在着矛盾和不协调之处。
另一方面,政策执行的难度较大,地方政府往往缺乏有效的实施方案。
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在政策执行上注重细节,加强政策衔接和协调。
三、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问题。
以往,农民工往往缺乏社会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难以获得合法维权。
因此,应当在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农民工更多保障。
此外,还应当建立保障金制度,为农民工提供金融补贴,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提高其信心和幸福感。
四、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提升农民工融入城市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技能培训,可以让农民工掌握更多和城市相关的专业技能,提高其职业竞争力,增加其就业机会。
因此,应该加强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数量,鼓励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并提供必要的经济扶持。
此外,应该注重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融合,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教育机会,提高其整体素质。
五、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往往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
因此,有必要逐步放开户籍,建立起更加公正和透明的制度,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六、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手段。
通过文化交流,城市居民可以更加了解农民工的生活和思想,消除隔阂和误解。
因此,应该加强文化交流的力度,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鼓励城市居民与农民工展开互动,加强交流和合作。
七、案例分析1. 案例一:深圳市“夜归人”计划深圳市实施“夜归人”计划,为农民工提供夜间住宿、餐饮和娱乐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了住宿难题,提高了生活品质,增加了幸福感。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1604a6e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4.png)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农民工是指从农村地区来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者。
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不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就业机会的拓宽农民工来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拓宽就业机会是实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一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就业,减少他们来到城市的需求。
同时,城市也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就业援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二、社会保障的完善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缺乏社会保障的问题。
为了促进他们的融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享有与城市居民相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打击非法用工和欠薪等现象,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三、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中接受教育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上学率和教育质量。
同时,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城市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四、社会融入的帮助与支持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还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与支持。
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到农民工的融入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支持。
例如,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可以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五、消除歧视与偏见农民工在城市中还常常面临着歧视与偏见。
为了促进他们的融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消除这些不公平现象。
从广义上来说,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公平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思考
李仕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今天,农民工一词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都已被普遍地认识并且得以关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在发展成果由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的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作者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问题的所在展开分析,并根据自身所学所见,针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融入思考
学者们对农民工的产生原因的分析和表述虽然各有侧重且不尽相同,但是几乎都遵循着这样一条主线索,那就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的“二元体制”机制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具体来讲,一是城乡发展水平和步伐的严重不协调;二是不合理的城乡分割管理和服务体制。
从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农民工的出现既长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模式相联系,又与一直处于探索之中却举步维艰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关联。
一、有关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的思考群体与群体之所以有所区别,就在于不同群体之间有着不尽相同的行政体制、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文化习俗以及传承、宗教信仰和社会规范等。
那么,一个群体要想与其他的群体相融,一般也须得从以上这些方面着手,尤其是在文化和宗教方面,因为这两点一旦在一个群体中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会世代传承,不易改变,更难以割弃。
所以,不难发现今天的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政治方面,现阶段没有形成完善且有效的城乡流动、管理和服务机制。
农民工现象虽然已经出现数年,但我们对其问题的严重性、解决措施和经验都还很欠缺。
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尤其是农村“高素质”人口的流失给农村的管理和本来有序的农村社会带来了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如:留守人口问题,土地撂荒问题等等。
现阶段,我们已经有能力把部分福利为全社会共享,各地方也做了些尝试,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尴尬的“身份”限制,制度性的落后还是成了社会公平的障碍。
2.经济方面,长期以来,农村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开放30年,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在我国确立,一味的政府干预已经不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市场经济,狭隘的理解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弱肉强食”的经济形态,谋取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理性人应该有的素质。
所以,多年之后,经济上落后的农村。
已经不能与经济高度发展的城市相抗衡,而要想通过行政的手段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付出的成本是惊人的。
同样,与城市、城市人“对立”的农村、农村人往往在这种经济“游戏”中扮演着失败者的角色。
3.文化方面,城乡文化模式的差异是阻碍其融合的天然因素。
都说中国是个“熟人社会”,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这本就被
看作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理论模式。
但我们得反思这句话,这样的“熟人社会”其实是有条件限定的,因为我们不得不首先考虑到这里的“熟人”究竟是基于怎样的联系之上,是血缘,是地缘,抑或是业缘。
例如,都说城里人做邻居的“老死不相往来”,但是你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在农村社区发生。
另外,作者个人觉得,农村社会本就是一个生产与生活高度结合的社会。
由于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农村人不爱卫生、纪律性极差等为城里人所不能容忍的习惯,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农村人朴实、勤恳。
相反,城市人由于所处的环境,往往工作和生活高度分离,他们大多对自己所处圈子之外的人或事有心理上的排斥,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安全。
4.社会方面,“社会资本”的缺失往往成为农村人融入城市的拦路虎。
一个理想的社会,他的层级流动应该是畅通的、有序的,但正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熟人社会”观念的桎梏,“社会资本”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一个从农村来的打工者,要想与城里人一样的体面生活,那么他除了有良好的教育、教养之外还得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更得有广泛的人际交往网络,而要这些要素统统具备,不要说农村人,就是实实在在的城里人能够面面俱到的也不多。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所面临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这几个方面,而往往是在包含了以上一些方面之后还有诸多其他方面因素的参融。
同时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一问题的表现往往不是单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众多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问题的难点也就尤为突出,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就会顾此失彼。
二、有关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解决措施的思考我们知道,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是依赖于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及现状的准确分析、认识和把握,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于农民工这一群体有益,而且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新形势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成果的公平分配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发展的大计。
借此问题,作者个人有以下一些观点和看法。
政治上,完善的制度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针指南。
回到问题产生的原点,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城乡二元分割与对立的制度设计和管理体制的极大危害性。
我们必须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更多、更快、更好的改变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二元制度不仅不能再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继续沿用还会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
完善的制度不仅是解决问题有力的逻辑框架,更是解决该问题的理论支撑,我们要抓住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热潮,下决心、下大力气、坚定思想、鼓足勇气。
为改革而殚精竭虑。
经济上,公平的社会财富分配是解决问题的最现实的需求。
较于权力、声望和名誉而言,经济利益的分配无疑最具有现实意义。
改革30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经济问题———收入差距扩大。
我们知道,正是由于城乡、工农之间经济收入的巨大差异,农民工问题的产生才有了它最真实的动力基
础。
我们一直在说“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但是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在这里,对于经济方面的公平分配作者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杀富济贫”的再分配模式,而应提倡的是获得经济收入机会的平等,因为。
“杀富济贫”不仅会产生巨大的中介成本,而且还极有可能消灭能人创造社会财富的动力和摧毁穷人争取社会财富的斗志和信念。
文化上,文化交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城市中穷人也很多,农村中有钱的人也不少,而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几乎是农村社会中的“精英”分子,为何他们会在相互融合中面临如此困境,文化的差异无疑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原因。
文化因其独特的功能和属性,一旦其形成便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两者在文化上的冲突于问题的各个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的是,就文化本身来讲,不应对其有好坏优劣之分,而要考察其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现实环境。
城市———农村文化间的断裂状态使其本来就具有了天然的对抗性,更不用说要想让二者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相互融合、妥协以求和谐一致。
所以,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能采取极端的措施,而要耐心地加强二者的交流、理解和渗透,寻求并建立二者之间有效的“包容”机制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结语总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也不是今朝今夕就能得到解决的,毕竟我们没有过这样的经验,所以我们唯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耐心和全面的思考,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
并且,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关
系问题本身,而是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思想和行动指南,切实做到坚持社会公平发展,且发展成果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
参考文献:
郭虹,城乡统筹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2011
江立华、陈文超,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践与追求———基于六省经验资料的分析,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2011陈天仁、宋大杰,城市青年外来务工人员的融入与社会参与———对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路街道的调查报告,社会学,2012王春光,中国社会政策调整与农民工城市融入,社会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188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