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探析
对山地小城镇规划的认识与思考
对山地小城镇规划的认识与思考◎邓亿龙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新农村规划设计问题也愈发受到各方的关注。
目前,在山地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多数居民会摒弃原有的传统,倾向于城市化建设的理念,最终出现农村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感染力,又无法和现代城市相比拟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环境设计者必须要结合山地小城镇特征,统筹考虑生态、经济、文化等要素,提高环境设计的科学性。
一、山地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2013年,改革之年。
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
2014年,项目推进之年。
建立了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28类“8+X”项目库和建设标准。
2018年,高质量发展之年,山地小城镇规划进入攻坚阶段。
基于此,进一步创新山地小城镇环境设计综合水平,对于提升山地小城镇发展综合水平。
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提升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构建科学的山地小城镇设计体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一)关注生存发展需要山地小城镇环境设计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山地小城镇设计中融入多种要素是一种创新的方式,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原有的精神涵养现代人的品格,提高现代人对于生活理念的追求。
因此,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山地小城镇规划的多元性,能够以发展共同体为设计和发展的雏形,通过改良和加工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增添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这就形成了历史与现代的勾连。
这种有效的结合可以进一步体现出山地的原生态特点,保留原有民族的风俗习惯,有效的推动山地小城镇的创新发展。
环境是山地小城镇得以存在的依托,对环境的开发和利用源自于山地小城镇的精神内涵,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环境设计和需求也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当人们在进行山地小城镇环境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从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提升生活品质角度出发[2]。
(二)添加文化和生态因素在进行山地小城镇环境设计的时候,要充分重视文化所呈现出的文化元素。
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
典型山地城市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路与思考摘要:开敞空间在城市规划中的定义是,为了保证环境质量和景观需要,在城市地区保留一定的不得建造的空旷地段。
它包括山林农田、河湖水体、各种绿地等的自然空间,它负担着城市多样的生活活动、生物的自然消长、隔离避灾、通风导流、表现地景,以及限制城市无限蔓延等多重功能。
亦是展现生态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多重目标的载体。
现实中的开发区为了追求平坦宽敞的地块特质,将错落有致的山地地形整治成平原式地形。
重庆是属于典型的山地城市,对山地的保护与利用是十分严峻的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对这方面的规划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本文从重庆某地区的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中,按照国家要求规划规范,以及结合典型山地城市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详细的勾画出了山地城市关于山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如何将开敞空间的规划技术融入到实际建设的思路与技术。
关键词:山地城市保护与利用规划一、背景与现状1.1城市概况。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中西部第一大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也是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为8.24万平方千米,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和明月山将重庆划分为3个区域板块,自然形成了四山中相对楔形的开敞式绿色空间,规划师“圈地式”建设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
重庆总体地势南北高中部相对较低,向东南部倾斜,山地趋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
1.2山地现状的发展与问题的产生。
重庆城市规划发展的过去二十年里,开发区的土地开发整治,主要是借鉴沿海先进地区的开发建设经验:否定山地的自然地形地貌,追求完整平坦的地块和宽敞平直的道路,通过采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进行“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挖山填沟,平场造地,以“大填大挖”为基本特征的土地整治模式。
从实际出发,不管是房地产开发或是现代化高科技工产业区,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形象上,对场地平整度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
浅谈山地小城镇规划
浅谈山地小城镇规划
、引沦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应不足,有相当多的小城镇位于山坡丘陵地区。
如何少占良田好土,更多、更好地将目前未能充分利用的山地转化成为建设用地,探索出一条山地小城镇的开发模式,营造高质量而又有别于一般平地小城镇的居住环境,是业内人土长期面对而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山地小城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开发山地小城镇较之平地有诸多不利,但山地在保护耕地、结合地形、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以及创造空间形态和视角景观等方面有许多便利和优势条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划中应从战略的角度进行综合开发,科学利用。
本文就正确把握规划设计原则,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依山就势布局建筑群体,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体系等几方面探讨山地小城镇的规划。
2、正确把握规划设计的原则山地小城镇的生态性十分突出,人文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重大,小城镇布局受地形环境及绿化植被的影响极大。
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山地多层次的地形特点,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从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去综合挖掘、提炼当地的人文资源,在综合分析山地小城镇的自然因素,空间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注重整体与综合,使之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神韵、体现自己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的地方特色。
同时强调山地小城镇的弹性和动态原则,使小城镇的发展具有灵活的变化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连续性,既能遵循一定的模式逐步发展,也可各阶段相互组合,互不干涉,独立发展。
一旦小城镇结。
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探索
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探索作为具有丰富地形地貌的国家,中国的城市建设常常需要面对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问题。
不同于平原城市的规划设计,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常常会遇到一些实践问题,以至于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了较多的困难。
因此,本文在分析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特点和原则的基础上,对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标签:山地城市;规划设计;实践探索引言:在中国,山地面积约占全部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所以山地城市的分布也比较广泛。
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山地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却因为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指导而频频发生山地灾害,以至于出现了山地城市特色逐渐消失的问题。
而随着新世纪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山地城市的建设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有必要对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问题展开分析,以便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1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分析按照地理特点,可以将土地的地形地貌划分成高原、山地、平原和丘陵四类。
而山地城市就是建设在山地地域上的城市,与平原城市有着不同的环境特征和空l瑚地形。
所以,在进行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时,需要在山体上实现城市居住、交通和绿化等功能,因此需要考虑山地城市的可建设用地分散问题,并且考虑到周边山体对城市布局和发腱的影响。
就目前来看,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遵循几方面的原则,以便为确保城市和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方面,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活动为中心进行城市生命力的构建。
另一方面,需要遵循生态原则,在注重结合自然特色的基础上,确保城市生态结构的连续性和完整性[1]。
此外,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山地城市地形完成城市的合理設计,以便使城市环境与山地城市相匹配。
2.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探讨为了对山地城市规划设计进行实践探讨,以拟建山地城市居住区建设项目为例,居住区地块大体呈矩形,东西长约lOOOm,南北宽约220m,地势北高南低,场地有60m左右的高差。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本文以陕南商州区板桥镇为例,探索山地小城镇规划的指导思想:道路系统是山地小城镇的脉络格局特色;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合理化规划布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规划设计理念:山地小城镇的空间与节点,成为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空间;镇区中心道路设计要根据山势的特点;建筑特色及风貌环境应充分利用当地民居的建筑符号与空间特征。
标签: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大都市规模扩张的同时,小城镇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山地小城镇较之平原地区面临更复杂的问题和矛盾。
目前,我国部分山地城镇发展的现状为:地方为了追求城镇发展,不惜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搞掠夺式开发,从而导致了这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历史人文景观破坏,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频出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1]。
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山地城镇的规划建设应该主要体现在利用当地资源,按照现有的现状,使得城镇建设转变为彰显生态格局,地域特色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从山地城镇规划的特殊性出发,以秦岭南麓的山区城镇——陕南商州区板桥镇为例,提出几点规划思路方面的体会,权作引玉之石,供同行分享指导。
一、明确山地城镇发展的驱动力对于一个小城镇,如何寻找它发展的突破口?首先要从带动城镇的主导产业发展入手,对城镇的性质进行确定时,必须对它的气候条件、交通状况、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潜力、人居环境及地形等进行整合分析。
对于板桥镇的规划方案,我们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该镇南侧有仙娥湖水库湿地区、北侧有西山寺宗教文化区、东侧有龙王庙旅游景区,西侧为山区丘陵,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决定了板桥镇的产业发展方向为旅游产业带动型山地小城镇。
基于这样的发展性质定位,那么在镇区应该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包含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以及住宿等功能,同时可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工作,解决农民就业,改善人们的生活面貌[2]。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以陕西省商州区板桥镇为例
布置 , 并尽 量完 善 。在利 用原 有 路 网基 础 , 以减 少 对 原有 环 境 的破 坏, 从 而降低 建设 成 本 ; 同 时 灵 活运 用 “ 之 字路 ” 、 “ 半边 街 、 “ 爬 山 街” 等多 种形 式来 体现 山地 小 城镇 的特 色 , 形成 多 层 次 、 活 泼 洎 机 的山地 小城 镇道 路网 络结 构 。 三、 在不 破坏 原 有 生 态 环 境 的 基 础 上尽 可 能 进行 合理 规划 布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
西 部 社 会
山 地 小 城 镇 规 划 思 路 探 索
— —
以陕西省 商 州区板桥镇 为例
姬 巧 娟 7 1 0 0 6 5)
( 西安 市城 市规 划设 计研 究 院 陕 西 西安
【 摘
要】 本 文以陕南商州区板桥镇 为例 , 探 索山地 小城镇规划的指导 思想: 道路 系统是 山地 小城 镇的脉络格 局特 色; 在 不破 坏原有 生
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合理化规划布局 , 坚持 可持 续发展 的理 念。规划设计 理念 : 山地 小城 镇的 空间与节 点, 成为 富有 人情味 的生 活空 间; 镇 区中心道路设计要根据山势的特 点; 建筑特 色及风 貌环境应 充分利用当地民居 的建筑符号与空间特征。
【 关键 词】 山地 ; 小城镇规 划; 思路 随 着 我国城 镇化 进程 的加 快 , 在 大 都市 规 模 扩 张 的 同时 , 小 城 镇 也步 入 了一个 快速 发展 的时 期 , 山地小 城镇 较之平 原地 区面 临 更 复 杂的 问题 和矛 盾 。目前 , 我 国部 分 山 地城 镇 发 展 的现 状 为 : 地 方 为 了追 求城镇 发展 , 不 惜以牺 牲资 源为 代价 , 搞掠 夺 式开发 , 从 而导 致了这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 历史人文景观破坏 , 滑坡、 泥石流等 自然 灾 害频频 出现 , 环 境污 染 日趋 严重 等 j 。 了, 不 能太 过于 宽大 ; 次干 道则 结 合地形 及建 筑群 组 自由舒 展 , 灵 活
关于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类 ,本文所 指的 山地 城市泛 指城 市选址 和建设 在 山地地 域上 的城市 ,
态 和环境特 征 。山地城市具 有两个 方 面的 自然特 征 :一 是城 市修建 在
当它 成为积极 因素 时 ,会 使城 市景 观十分 和谐 、完美 。反 之则会使 城 ③社 会 因素 。社会 因素 一般会 从两个 方面产 生影 响 :一方面 ,人
城 程一样 ,它 的历史源 远流长 。城 市设计 ,是 在充 分研究 城市地 理 、生 象 》中所说 的那 样 , “ 市 居 民依 靠 标志 系统 做 向导 的趋 势 日益增
态 、文 化 、社 会 、经 济 、美学 等相关 因素的 条件下 ,对 城市空 间形体 加 ,也 就是说 ,对独 一无 二 的特殊性 关注胜 过 了对 连续性 的关 注” 。
城 市空 间 即在 城市 范 围 内 ,由建 筑 物 、广 场 、道 路 、水 体 、绿 让人们不仅 能欣 赏山水景 观 ,还能参 与城市 的空间活动 。
化 、标 志物 、城市小 品等共 同围合 、界定 而成 的空 间 。山地城市 建设
定 了山地城市 在用地方 面 的布 局 。对 于复 杂 的地形 ,要遵循 优先 布置
是 二维用 地 ,而 山地城市 是三 维用地 ),在 自身空 间形态构 成方 面 , 山地城市 比平原城市 更有优越 性 。 2山地城 市道路交 通 .
成 不 同的城市 空间布 局 。对于 山地城 市而言 ,水是其 景观和形 象的重
要组成 部分 。设计 山地城 市时 ,应该 充分利 用 自 水体 ,形 成城市景 然
②组 织 借 山用水 的城 市 景观 序 列 。 山地城 市 的空 间形 式应 运用 多种构 图要素 ,使 空间序 列丰 富多彩 、极具 戏剧性 。在设计 中要充分
关于山地环境下的城市设计研究分析
关于山地环境下的城市设计研究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的数量日趋增多,由于我国山地较多,已经成为当代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
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本文阐述了山地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简要分析了山地环境下城市设计的思路,最后对山地环境下的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设计;特点;思路;山地环境;规划设计由于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基础较为狭窄,其可建设用地一般比较分散、平整地块规模小,因而城市规划设计的布局则必须因循地势的发展,优先布置其主要功能,兼顾辅助功能。
以下就山地环境下的城市设计进行研究分析。
山地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1.1山地城市是指选址及建设在山地地形上的城市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一般把除了平原地形以外的地貌统称山地地貌,可以分为丘陵、坡地、高原等几大类。
由于其建设及规划受地形限制,山地城市在建设和扩张中都很难按照中国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的中轴进行布置,进而形成了与平原城市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
1.2城市设计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设计、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相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都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城市设计是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
1.3山地城市的特点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种,其特点是地形地貌复杂。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交通规划等不同于平原城市,相关规划人员要注意规划过程的合理性。
另外山地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地形限制,可能导致城市不集中的情况出现。
山地河谷型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探索
源依赖型 , 多年 来发 展大 多 “ 靠 山吃山 ” , 走过“ 农林 经 济” 、 “ 矿业经济 ” 乃至 “ 木头/ 石头 经 济 ” 到 近 期趋 热 的 “ 水 电经 济” 的道路 , 而在 国家对环境资源政策的紧缩情况 下 , 这 些山
岭峻 , 岭谷 相间。城镇 多临 山谷 内的河 流 , 以谷地 为基 础相 对集 中布局 。而 由于交通 的滞后发展 , 其产 业具有很 大的资
通。山地 城市更加体现 了这种特征 。不难 看到 , 在与大 区域 的融合发展上 , 此类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 上依赖 区位 条件 和 交通设施条件 , 资源 的流动 以 中心 城 区为集 中和交 换点 , 带
显得尤为重要。无论从 县域 层 面对 生态 安全格 局 的构建 还
看到, 山地城市 以其积极利用和改造 自然的态度 在城市 自身 环境与资源 的博弈 中作 出了很 多精 明的抉 择。 比如 , 山地城
市尤其是 山地河谷 型城市 在长期 的发展中大多形成 “ 单 中心 集聚 , 多组团分散” 的城市空 间格局 , 这样的结构在 城市发展
山地河谷型 中小城 市总体规 划编制思路探索
赵 彬
( 江 苏省 城市 规划 设计 研究 院 , 江 苏南 京 2 1 0 0 3 6 )
【 摘 要】 山地城市是我 国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保 障节点, 也是山区人 民提高生活品质的基础单元。
脆 弱的 自然环境和局促 的土地资源是制约 山地城 市发展 的关键 因素 。文章 以四川省石 棉县 总体 规划 的编 制 为例 , 提 出当前 山地河谷型城 市发展具有 “ 区域变化挑战性 高 , 自主创新转 型弱 ; 中心城 区首位 度 高, 区域 差
对福建省中、小型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
对福建省中、小型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陈玲【摘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大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提供自然空间以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生活的需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中,部分城市的绿地系统被破坏,导致该区域的生态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福建省中、小型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从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功能与作用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小型山地城市在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福建省;中小型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者】陈玲【作者单位】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5.19引言山地城市是广义的概念,山地,包括地理学划分的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
山地城市是指大部分土地分布于山地区域的城市,它的城市形态与生境与平原城市不同。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陆地面积达到12.4万平方千米。
纵观福建省省域,大部分地域属于中亚热带,山地以及丘陵面积占到全省的80%以上。
使得福建较多城市由于受到山地的制约,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受到影响,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绿地面积减少,绿地系统的规划制约因素较多,但同时也具备一些独特性,其地貌形成了其特有的绿地系统结构形式。
1 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活动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维持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类住区的环境质量,提供自然空间以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生活的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绿地系统是以生态资源方式给聚居地提供发展的空间,它具有弱化聚居地的非生态效应的功能,它是城市系统内唯一可进行自然“吐故纳新”并负责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
山地小城镇规划初探
山地小城镇规划初探摘要:本文通过对山地小城镇规划进行初步分析,阐述了山地小城镇在规划和建设中的现实状对山地小城镇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做出分析,根据这些分析对山地小城镇的特点进行规划,希望对我国山地小城镇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我国具有多山的地理环境特点,山地面积在总国土面积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因此在山地管理时需要对山地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
一部分山地小城镇的位置在山坡附近,因山地的限制,造成经济水平的落后,相关的自然条件落后限制了山地小城镇的发展。
山地地区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在改革中效仿相对发达城镇建设,并对自身状况和制约因素进行融合,避免资源和金钱方面的浪费。
在了解山地小城镇的现实状况基础上制定改进方案,创造出符合自身小城镇的发展状况的措施,不断进行山地小城镇的规划和调整,有助于山地小城镇的发展。
一、山地小城镇在规划和建设中的现实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山地小城镇因其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发展会落后于先进的城市,但是对山地小城镇在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现实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有助于日后对山地小城镇进行规划建设。
山地小城镇因山地生态环境而建造,具有山地特点,这需要在建设中对山地小城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保证经济效益,并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山地小城镇的科学化建设。
山地城镇具有城乡沟通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城镇建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在制定山地规划时,对山地小城镇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山地小城镇的发展速度做出预测和分析,并逐步到达同级别城镇建设的要求。
参照国内外先进的城镇发展指标,结合自身状况,创造出符合山地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实现目标规划管理。
山地小城镇在发展中受地形的影响,在建设中会出现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发展需求的状况,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山地环境特点,将其生存状况和自然环境特点进行相互结合,创造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自然景观建设,促使山地小城镇向着更快更好的城镇化道路转变。
山地生态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山地生态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发展越来越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高度关注,本文就对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发展规划设计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字:山地;生态;小城镇;规划近年来,我国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开发是越来越迅速。
有发展进步是好的,但是很多人们在开发山地生态城镇的同时却违背了自然规律,忽略了大自然的承载能力,不顾地形环境条件,盲目效仿大城市的建设模式和做法,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将原来的生态面貌毫无章法的改变,导致破坏山地自然景观,使城镇失去了地域特色,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产生各种环境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温室效应等。
对于这种发展方式,可能短期内能给人类带来微薄利益,但是可能长期下去,带给人类和大自然更多的是伤害和惩罚,山地自然灾害对城市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日益增大,所以对于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1、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发展山地小城镇的过程中,不少地区的人们只注重其建设后的商业性,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急功近利,反而将各个地区原本的城镇特色进行了改头换面,现在的小城镇发展有的是以大城市为模版,按照大城市的特点制定发展路线,背离了自己原本的生态系统以及吸引人们的地方特色。
小城镇发展是需要一定的先进元素,但是传统的小镇特色才能更吸引人,所以了解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后才能制定正确的建设方向,从而建设出具有特色的先进山地小城镇。
山地小城镇规划并不是一个模式,山地城镇的特点是突出地域特色、生态集约,资源整合、使生态资源、地域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小城镇的规划不能破坏这些山地城镇的本身特色,而是要将这些传统的山地城镇特色更好的发挥出来。
2、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盲目追随大城市的发展一些山地小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的追随大城市的发展模式,不考虑自身的环境地域还有经济情况。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小城镇要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发展并不意味着改造,将大城市的建设照搬到小城镇中,这样只会让小城镇显得更杂乱无章,更会让小城镇失去自身的优势,小城镇的生态系统和大城市的生态系统截然不同,小城镇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大城市不可比拟的,小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好自身丰富的生态资源还有地域景观。
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探析
this paper analyzes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space and function layout, road network, landscape
shaping and plann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to the terrain features, aiming to provide lessons for the
3 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正安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部,古有“黔 北门户”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地生态 特色鲜明;是 东汉 大儒尹珍的故里、中国绿 色名县、小说之乡,白茶、油桐、野木瓜之乡, 铝土、煤等矿产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受地形 所限,区域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
69
近 年来,正 安县面 临 区 域 交 通 改善 的 重
图2 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
用地平坦开阔,几乎没有禁建因素,适宜建设 用地约36 km2;芙蓉江两岸适宜建设用地约 5 km2,形状相对破碎(图3)。因此,规划形成 “一城三区、轴向发展”的组团结构(图4)。
(1)中部为凤仪城区。凤仪城区公共服务 基础良好,但可拓展空间局促,规划向南北两 侧 适 度 拓 展 居 住 和 生 活 服 务功 能,形 成“ 一 体两翼”的空间形 态,规 划 人口13万人(新 增 约4万人)。
和生活可继续向北平行拓展。
(3)南 部为滨 江 新 区。此 处 有 部 分 适 宜
建设用地,距凤仪城区较近,且位于正安联系
遵义、贵阳的主要方向,近期沙阡水库蓄水完
成 将大 幅 提 升 两 侧 用 地 的 开发可能 。因 此 规
划 定位 为高品 质 生 态 居 住区和 休 闲度假 区。
重 点 打 造“ 芙 蓉 山”休 闲 度假 区、“ 芙 蓉 江 ”
浅析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问题
浅析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问题摘要: 平南大鹏镇是广西典型的山地小城镇,地质条件特殊,生态资源丰富。
其总体规划编制通过对集镇现状全方位的调研,综合分析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人口、经济、人文等特点,提出“生态、人文、个性构建”的规划理念,针对空间的近期发展,综合近远期的发展布局,确定镇区的总体规划结构采用“一心一轴三片区”的形式,力求将大鹏镇打造成以旅游业为主,集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于一体的生态宜居型文化名镇。
关键词: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大鹏镇1.规划背景随着全国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山地小城镇迎来了建设发展的契机,新区规划、旧城改造、用地扩建等频频出现于集镇重点建设的项目清单中,城镇面貌也焕然一新。
但大多数山地小城镇建设不注重地域特色及建设条件,采取平原城镇式的建设,大挖大填,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决策者过分追求形式,地域文化、民俗特色被现代风格所取代,城市风貌变得支离破碎,甚至消亡。
山地城镇的特点是地域特色突出、生态资源丰富、地域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为了延续这些特点,面对形势日益严峻的山地小城镇建设,作为具有指导作用的总体规划,应充分挖掘并利用其地域资源,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把城镇建设引向以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凸显地域特色、促进经济增长为重点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本文以大鹏镇为实例,探讨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山地小城镇的建设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大鹏镇作为典型的山地城镇,地处大瑶山南麓,位于平南县最北端,与金秀县、桂平市相接,四面环山。
其建设条件有着典型的山地城镇特性:①耕地、林地较多,生态资源丰富,景观条件好,具有营造生态景观的良好条件;②平坦的可建设用地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人地矛盾突出;③集镇被山水阻隔,各集镇之间缺乏区域协作、经济交流和交通联系;④地域特色明显,建筑依山而建;⑤地质条件敏感,易发生地质灾害,使集镇总体用地布局受到限制。
探讨中小型城市规划的问题及设计原则
探讨中小型城市规划的问题及设计原则一、前言作为中小型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其规划问题在近期得到了业内的高度关注。
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中小型城市规划工作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其规划的整体效果,保障城市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
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保障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顺利进行。
我国中小城市的规划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各地区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依旧出现了一些典型的问题。
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当前,我们面对先进城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面对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渴盼拥有一个优美、清新、舒适人居环境的强烈愿望,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合、渗透到城市规划当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推动我市城市规划工作迈入一个新境界。
三、中小型城市规划的问题分析1.中小型城市在规划时,往往难以将土地进行及时准确的分类,这就造成城市规划数据信息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中小型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大都会召开座谈会,向专家学者征集意见。
但是有些城市经济水平并不发达,城市规划资金不足,又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这就难以将一些已经发生改变的土地进行及时分类,这就使得城市土地实际情况与资料数据不符合,专家学者得不到准确的数据,对城市土地的真实利用情况不了解,这就影响了以数据资料为基础的土地规划可行性。
关于山地城市规划的分析
关于山地城市规划的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城市必须进行二次规划,才能满足城市化扩张进程的需要。
但是由于城市首次建设时缺少着眼点高的规划设计,且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条件不足,城市化扩张之后已经绝少平原及规整地貌,只能选择向山地、丘陵等地貌进行城市化扩张。
本文就山地城市的规划作出一些探讨性设计方案。
关键词: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探讨城市规划设计是在充分研究城市地理、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美学等相关因素的条件下,对城市空间形体的一种塑造。
相对于国外城市规划的开放性,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多以防守为主,以厚重的城墙和水系进行圈占,导致城市规划缺乏扩张性。
这种城市规划意识导致中国城市规划更注重中轴扩散,对于丘陵和山地等地势条件弃而不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城市规划和扩张经验,对山地类型的城市规划设计进行创新性方案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丰富城市设计内容,有助于城市总体形象三维空间塑造,全面控制城市各片区的发展,对城市详细规划提出更有效和合理指导。
本文通过对山地城市规划的设计任务、设计理念及建设的连续性探讨,对山地城市总体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城市设计的任务首先必须明确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任务,它是山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理念的直接作用对象。
总体城市设计目的与内容很多,但重点应该是城市形象资源潜力的挖掘。
总体城市设计最主要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城市形象建设和城市特色的创造,这也是新时期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的真正内涵。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城市形象的全方位设计,是具象的视觉设计,也是非物质的品位设计,应注重对城市文化本源的分析。
城市特色与城市性质、规模、历史等条件紧密相关,是城市文化的主基调,是城市设计者们必须挖掘和把握的物质是精神的载体。
对国际化品味的扬弃: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往往是城市国际品味集中体现的场所,城市建设与设施与国际接轨,城市中心区改造和建设是重要手段。
西南地区中、小型山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S u y o e n S a e S se P a n n fS u h s i a t d n Gr e p c y t m l n i g o o t we tCh n
i i l nd S a lhi y Ciis n M dd e a m l l te l
原、 山原、 丘陵和山地为主; 西藏 自治区地面以辽
阔 的高原作 基 础 , 高原 面 是 低 山 、 陵 和 宽 谷 盆 丘
小 型城市 。 由于 复 杂 地形 的原 因使 山地 城 市 呈 现 了与 平 原 城 市 不 同 的结 构 形 态 和 空 间 特 征 。
绿地 系统 为 了适 应 这 些 城 市 特殊 的结 构 形 态 和
Absr c : e e a n e e r e o su y t e ge n s a e s se p a nig o d l n malh l ta t S v r lid x swee us d t t d h r e p c y tm ln n fmi d e a d s l i y l
地 的共 同组 合 体 ¨ ' 西 南 地 区 的 城 市 多 以盆 J。 ’ 地 、 陵地 的 复杂 地 形 为 主 ; 次 西 南 地 区江 河 丘 其 纵横 、 湖泊棋 布 , 成 了 山岭 纵 横 、 系交 织 、 构 水 湖
复杂 的地形 , 应体 现 其 特 色 的绿 地 系 统 结 构 。 就 西南地 区近 60个 城 市 里 中小 型 山地 城 市 占了 0 多数 , 在 西南 地 区多 数 中 、 型 山地 城 市 绿 地 现 小 系统规划 是 机 械 的套 用 平原 大 城 市 的 绿 地 系统
青海农 林科技
・ 题 综 述 ・ 专
21 0 0年第 1 期
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和规划
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和规划一、现代山地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分析原有已经占用的平地、平缓地已经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保留,而在新的发展局面下可利用的平地、平缓地资源非常有限。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易于开发的用地不断减少。
在此情况下,土地需求、土地供给、保护耕地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城市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渐渐改变。
对已经渐渐减少的平缓用地作为耕地、林地非建设用地保护,而城市建设用地向高处复杂地形转移。
加大对复杂地形的利用,是山地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生态、健康型的城市空间发展的必要性在山地城市的规划过程当中,出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影响生态的矛盾,山地城市的生态脆弱性对生态要素的保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城市在发展过程当中,大量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自然环境。
现代山地城市应向着生态、健康的方向发展,提倡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因此,山地规划必须在研究山地地形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的山体、水体隔离,进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生态开发模式。
城市建设与层次丰富的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一个多变的、立体的环境空间。
在强调山地生态城市空间形式的同时,采用灵活、丰富而有变化的手法。
在滨水地带、山脊地带、边缘地带等自然空间较多的区域,尽量采用自然主义手法。
三、现代山地城市的发展模式针对复杂地形下的地形分类技术,针对设计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建设、生态单元用地进行生态环境的提升和恢复规划、生态单元与城市建设单元穿插布局。
利用交通系统,将生态单元之间、生态单元与城市单元之间、城市单元与城市单元之间进行联系。
由山地城市单元、山地生态单元和山地交通系统,组成了复杂地形下的生态城市模式。
1.山地城市单元原始地形中的坡地、盆地、阶地经过设计后,城市复杂地形下的山地城市单元,单元内部是有着完整功能配置的混合型城市区域,内部居住与就业岗位滨村,公共服务设施发达,管理系统先进。
在山地城市单元内部,通勤交通出行、就学交通出行等尽量在内部解决,减少了出行距离,优化了出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探析——以正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与滨江新区控规为例①Urban Planning for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ous CityA Case Study on the UrbanPlan of Zheng’an County and Its Binjiang New District郑纲【摘要】中小型山地城市的发展面临周边地形制约、城市特色衰落等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山地城市规划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再以正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与滨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分析结合地形特征进行空间形态与功能布局、路网规划、景观特色塑造、规划控制等策略,为中小型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中小城市,山地城市,规划设计【ABSTRACT】Common problems are always happe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ous cities, such as the bad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declining city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irstly explores the related studies on China’s mountainous city planning. Secondly, it analyses a case of Zheng’an County and its Binjiang New District. Finally, it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on Mountainous Cities’ function s, traffics, landscapes and its controlling tactics, which will give some experiences for planners or designers on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ous cities.【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 City, Mountainous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ing中小型山地城市是山地城市的主体,通常位于沟谷地带,周边地形陡峭,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可建设用地有限;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使城市文化与风貌特色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政策驱动,很多中小型山地城市加速发展,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土地使用低效、地域特色丧失等问题。
中小型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应结合城市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秉承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
1山地城市规划的相关研究1.1研究综述由于山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生态景观学一直是山地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方向。
20世纪8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人与环境应该协调可持续发展。
90年代初,黄光宇开始建立“山地城市学”,将生态学引入山地城市规划研究,并将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须适应山地生态环境特征作为首要原则,总结和实践了集中紧凑、绿心环形生态型空间结构、带状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等三种模式[1]。
同时期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构想,提出把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
何晓蓉(2003)分析了山地城镇的景观生态特征,按地形条件和结构形态对山地城镇的景观结构类型进行了详细分类[2]。
徐坚(2006)以滇西地区为例,提出山地城市景观体系建构包括整体景观环境体系、对边缘景观的强化、利用地势强化重点景观等方面,由此开始了生态景观学在城市内部的应用[3]。
明珠(2009)等针对西南地区中、小型山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提出制定适用的指标体系,楔状绿地、城市蓝廊、道路附属绿地结合的网络式绿地布局,充分利用残余斑块(保留的山丘林地和陡坡),景观节点处规划公园绿地,增加立体绿量等策略[4]。
山地城市地形复杂,即使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也面临交通组织的难题。
崔叙,赵万民(2010)基于对西南山地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和道路交通系统特征分析,提出加大干路网密度,道路宽度取较低值,城市组团内道路自成系统、组团间以快速干道和主干道联系,道路系统布局结合地形等规划策略[5]。
雷诚、赵万民(2008)总结了山地城市步行系统的特点包括:环境契合性、生活复合性、出行两元性、空间立体性、景观多变性等,并阐释重庆市步行系统规划中:宏观层面与地形环境结合、城区组团内与商业区和社区结合、与生态绿化体系结合营造景观、突出地域特色并与生活行为特点结合等要点[6]。
李泽新等(2014)提出山地城市人性化交通建设中步行与公交并重的建设目标[7]。
鹿勤(1995)就山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空间布局、道路规划、竖向规划、规划图则、绿化系统、工程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8]。
近年来对于山地城市的规划控制以实证研究居多,在重庆、攀枝花等地的案例中,主要加强了生态环境、建筑景观、天际轮廓线、公共空间、道路设计等方面的控制引导。
“十二五”期间,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受到重视,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广元三江新区等地进行了“产城一体单元”实践,将职住平衡、配套完善、功能复合、绿色低碳等策略引入山地城市规划。
此外,公交导向发展(TOD)、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等理念对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地城市规划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9]。
1.2小结综上所述,山地城市规划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以集约、生态的理念,充分结合地形等自然条件进行规划布局,每个城市组团应考虑内部职住平衡与功能完善;交通方面,组团之间加强联系,组团内部灵活布局,步行系统结合自然景观、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景观系统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强化自然景观特色;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创新等。
当前我国山地城市规划的实证研究中,针对以重庆为代表的大城市占据多数,而针对中小城市的相对较少。
中小型山地城市发展面临周边地形制约、城市特色衰落等主要问题,如何重组城市结构、彰显城市特色是规划设计的核心要务。
2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案例解析正安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部,古有“黔北门户”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地生态特色鲜明;是东汉大儒尹珍的故里、中国绿色名县、小说之乡,白茶、油桐、野木瓜之乡,铝土、煤等矿产资源丰富。
但长期以来受地形所限,区域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
近年来,正安县面临区域交通改善的重大机遇:黔北、丰遵两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习德高速公路基本定线;县境内已探明铝土矿储量3.72亿吨,2014年与杭州锦江集团成功签约铝土矿开发投资协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800亿元,将极大地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图1)。
在此背景下,《正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和《正安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继编制,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
图1 正安县区位图2.1总体规划层面2.1.1适应用地条件,山城相依,组团布局正安县现状中心城区包括凤仪城区和安场城区(含安场镇区、瑞新工业园区),人口合计9.2万人,占地6.5km2。
凤仪城区为主城区,群山环绕,拓展空间有限,与安场镇区相距约10km,仅有一条S207连接,瑞新工业园区位于二者之间。
另外,由于沙阡水电站的建设,南侧芙蓉江段将形成较大的水库,两岸用地的滨水开发价值大幅提升。
(图2)图2 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考虑到铝土矿大型工业项目的落地以及3条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预测正安县中心城区将经历快速发展,规划期末人口达到28万人。
为保护周边山水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取90m 2,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25km 2。
对规划区内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通过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矿产资源、现状建设情况等因子的综合分析得出:凤仪城区发展用地比较有限,适宜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约4km 2(不含已建区);安场坝区用地平坦开阔,几乎没有禁建因素,适宜建设用地约36km 2;芙蓉江两岸适宜建设用地约5km 2,形状相对破碎(图3)。
因此,规划形成“一城三区、轴向发展”的组团结构(图4):图3 规划区用地评定图(1)中部为凤仪城区。
凤仪城区公共服务基础良好,但可拓展空间局促,规划向南北两侧适度拓展居住和生活服务功能,形成“一体两翼”的空间形态,规划人口13万人(新增约4万人)。
(2)北部为安场城区。
安场坝用地平坦开阔,因此在上一轮总体规划中安场城区已经纳入中心城区,但多年来发展缓慢。
目前,正安县铝土矿开发投资协议已经签约,安场城区工业发展初具规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并将设有出口。
规划确定安场城区为未来正安工业发展、容纳新增人口的主要空间。
形成“组团推进、绿廊渗透”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两区两园”,规划人口12万人,远景产业和生活可继续向北平行拓展。
(3)南部为滨江新区。
此处有部分适宜建设用地,距凤仪城区较近,且位于正安联系遵义、贵阳的主要方向,近期沙阡水库蓄水完成将大幅提升两侧用地的开发可能。
因此规划定位为高品质生态居住区和休闲度假区。
重点打造“芙蓉山”休闲度假区、“芙蓉江”生态景观带、“芙蓉湾”滨水活力区。
规划人口3万人。
2.1.2破解交通瓶颈,强化轴向交通,分区功能平衡凤仪城区与安场城区之间为峡谷地带,凤仪城区与滨江新区之间有山体阻隔。
规划在加强城区之间轴向交通联系的同时,进行交通需求管理,建立分城区平衡的规划结构体系,以减少城区之间的交通量。
(1)确保各城区之间至少有3-4条主要道路联系:凤仪城区与安场城区之间现状仅有1条S207相连,规划拓宽S207、新建正安大道和友谊大道,实现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分流。
凤仪城区与滨江新区之间规划连通姜家沟路,保留34号路,拓宽S207,新建滨江大道。
同时,三个城区各规划一条主干道与黔北(丰遵)高速公路的三个出入口相连。
(2)各城区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在安场城区、滨江新区分别新建与居住规模相匹配的、功能复合的公共服务中心。
三个城区分别考虑职住平衡,相对于上轮总规,安场城区缩小工业规模并增加生活配套和产业服务,凤仪城区增设商贸市场区(白茶城),新规划的滨江新区则同时发展生态居住和休闲度假旅游。
2.1.3充分利用地形,多样风貌塑造,山城特色凸显结合具体地形特征,整体形成“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景观风貌,并在不同城区和城区周边塑造多元化的山城特色景观,(1)在凤仪城区主城区和南翼拓展区,桃花山、桃园山、凤凰山等几大山体嵌入城区。
考虑老城区可用地有限、商贸发达的特点,规划在沿山区域布置了一些公共建筑和居住小区,形成建筑层叠簇拥山体、山林与建筑间隔显现、山前商贸繁荣的城市景观。
同时为增加山体公园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沿山建设用地以公共功能为主,并设置多处广场等开放空间,可形成山体公园的入口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