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合集下载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培训知识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培训知识

铅的吸收
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或 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经消 化道。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不能通过完整皮 肤吸收,铅的有机化合物可经皮肤吸收。
铅的分布
结合型: 约90%与红细胞结合
约10%与血浆蛋白结合
可扩散型:主要为
数周
可溶性的磷酸氢铅
不溶性的磷酸铅
(沉积在骨骼)
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
关于铅的史话
早在6千年前人类就已开采铅,2千年前开始 大量用于造币、化妆品、药品、容器、彩陶、颜 料等方面,近百年来,铅主要用在蓄电池制造和 汽油添加剂方面,此外,在油漆、涂料、印刷、 电缆、辐射防护亦大量地使用铅。
经验证目前人体体内铅含量达古代时的1000 倍。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目前对众多的金属元素对脑发育及其功能影响进行 “排座次”,第一位是铅,以后依次为碘、汞、钴、铁、铜 等。 美国CDC报告:铅是美国儿童身体健康的头号环境 有害因素。
➢ 间歇性用药。
“用药3-4天,停药3-4天”为一疗程 。➢为什么? ➢ 1、防止“过络合综合征”; ➢ 2、让细胞内有毒金属游离至细胞 外,以便驱除。
慢性铅中毒治疗
1、驱铅治疗(金属络合剂),一般三个疗程 。
首选:依地酸二钠钙(CaNa2 EDTA )
其它:二巯基丁二酸(DMSA),可口 服,副作用轻,常用于儿童驱铅。
世界最早的职业病记载
汞是一种古老的毒物,世界上最早 记载汞中毒特征性症状的是我国北宋(公 元960-1127年)时的孔平仲。他在《谈苑》 中说:“后苑银作镀金,为水银所熏,头 手俱颤。”这里所说的“头手俱颤”正是汞 中毒的特征性症状。
明永乐鎏金铜文殊菩萨坐像
第三节 汞(Hg Mercury)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许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和物质的种类不断增加。

然而,一些化学物质具有毒性,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将这些化学物质与职业环境中的接触结合起来,就会产生职业中毒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生产性毒物的概念,职业中毒的原因和常见的生产性毒物,以及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

生产性毒物的定义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或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或物质。

这些毒物可以以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形式存在,并可以通过吸入、接触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

职业中毒的原因职业中毒是因为在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或暴露于某种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直接接触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直接接触到有毒的化学物质。

这种接触可能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误食等方式导致中毒。

2. 长期暴露持续长时间地接触某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即使浓度较低,也可能导致职业中毒。

这种长期暴露可能发生在某些特定行业的工作环境中,如化工厂、制药厂或冶金厂等。

3. 毒物积累一些毒物在人体内可能会积累,即使在暴露期间浓度低于危险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毒物积累可能导致职业中毒。

常见的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的种类繁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生产性毒物:1. 重金属包括铅、汞、镉、铬和砷等。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可导致中毒症状和慢性疾病。

2. 有机溶剂例如,苯、甲醛、二甲苯和氯化物等。

这些有机溶剂可通过吸入或接触皮肤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脑部和神经系统损伤。

3. 石棉石棉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但它也是一种致癌物质。

长期吸入石棉纤维可能导致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4. 农药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等。

农药中的化学物质对农民和农业工人的健康构成威胁,可能引起中毒和呼吸问题。

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预防职业中毒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1. 替代危险物质生产过程中,可以尽量使用无毒性或低毒性的替代物质,以降低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职卫课件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

职卫课件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

(五)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毒物本身特性: (1)化学结构(chemical construction) (2)理化性质(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分散度、挥发性、溶解度、水溶性
2.剂量(dose)、浓度(concentration)和时 间(time)
3.联合作用(joint action):独立、相加、协 同和拮抗。
未经肝脏的生物转化,直接进入大循环并分 布全身。
【影响因素】
(1)气态毒物吸收的影响因素
➢ 毒物的浓度或分压。 ➢ 毒物的分子量和血/气分配系数
(blood-gas partition)。 ➢ 水溶性。 ➢ 劳动强度、肺通气量、肺血流量。 ➢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等。
(2)气溶胶吸收的影响因素
气道结构特点 粒子形状 分散度(dispersity) 溶解度(solubility) 呼吸系统清除功能
5、泌尿系统:
➢ 急性中毒性肾病 ➢ 慢性中毒性肾病 ➢ 中毒性损害 ➢ 泌尿道肿瘤
6、循环系统:
➢ 心肌损害 ➢ 心功能降低、房室传导阻滞 ➢ 心率紊乱、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 血压改变 ➢ 其它
7、生殖系统:
(1)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生殖毒性:包括对接触者的生殖器官、有
关的内分泌系统、性周期和性行为、生育力、 妊结局、分娩过程等方面的影响。
发育毒性:包括胎儿结构异常、发育迟缓、 功能缺陷、甚至死亡等。
8、皮肤: 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职业性痤疮、
职业性的角化过度和皲裂、职业性皮肤肿瘤。
9、其它
➢ 眼部的病变:角膜和结膜、晶状体、视神 经炎、视神经萎缩、失明等。
➢ 骨骼的改变:氟骨症。 ➢ 体温升高:金属烟雾热。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 改革产品剂型;
➢ 控制熔铅温度或用自动控制温度感应电热 炉加热以降低铅烟析出;
➢ 加强局部抽风、排毒;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11页
造粒机,铅酸蓄电池生产中制造铅粉球磨机前道设备。能 替换人工浇、冲制铅粒,机构合理,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运行可靠,生产效率高。整机由熔铅炉,输铅冷却系统 ,造粒机三部分组成。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17页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18页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19页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20页
贵州铜仁工矿区汞污染
土法炼汞污染
粮食 0.484mg/kg (0.112—1.72) 为卫生标准24倍
蔬菜 0.486mg/kg
为卫生标准48.6倍
汞无机化合物: • 如硝酸汞(Hg(NO3)2、升汞(HgCl2)、甘汞(HgCl)、溴化汞(HgBr2)、 砷酸汞(HgAsO4)、硫化汞(HgS)、硫酸汞(HgSO4)、氧化汞(HgO)、氰化 汞(Hg(CN)2)等,用于汞化合物合成,或作为催化剂、颜料、涂料等; • 有作为药品,口服、过量吸入其粉尘及皮肤涂布时均可引发中毒。
➢ 白血病。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37页
(四)临床表现
2. 慢性中毒
❖ 其它
➢ 皮肤:脱脂而干燥、脱屑、皲裂,过敏性湿 疹。
➢ 生殖系统:女工月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 自然流产、胎儿畸形率增高。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知识概述
第38页
(六)治疗与处理
1. 急性中毒
❖ 快速脱离现场,清洗污染部位。 ❖ 无特效解毒剂,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醛酸和 维生素C,忌用肾上腺素。

202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点: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202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点: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第三章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第1讲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考频指数】★★★【考点精讲】1.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1)在生产条件下毒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

(2)肾脏是排泄毒物及其代谢物的极有效器官,也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

(3)毒物的蓄积作用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4)毒物的吸收: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的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如铅吸收。

(5)迟发性中毒:在一些情况下,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出中毒的临床病变,如锰中毒等。

2.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职业中毒诊断是遵从法定职业病的诊断原则,诊断应有充分的资料,包括职业史、现场职业卫生调査、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并排除非职业因素所致的类似疾病,综合分析,集体诊断,方能做出合理的诊断。

3.急性职业中毒的治疗原则是(1)现场急救,如立即将患者搬离中毒环境,并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

(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如经口中毒者,须尽早引吐、洗胃及导泻。

(3)解毒和排毒,如对中毒患者应尽早使用有关的解毒排毒药物。

(4)对症治疗,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功能,解除病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进阶攻略】从总体上把握职业中毒,理解中毒的过程。

【易错易混辨析】生产性毒物通常以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的形态存在。

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粉尘,其直径大小多在0.1~10μm。

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称为烟(尘)。

【知识点随手练】一、A1型选择题1.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应包括A.职业史、症状与体征B.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症状与体征C.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D.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E.职业史、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实验室检查和症状与体征2.影响毒物经皮吸收的因素A.毒物的脂溶性B.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C.接触的皮肤部位、面积D.外界气温、气湿E.以上都是3.职业中毒是由于A.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B.接触生产中各种化学物引起的中毒C.接触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中毒D.接触生产性化学物引起的中毒E.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中毒【知识点随手练参考答案及解析】一、A1型选择题1.【答案及解析】E。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预防生产性毒物引发的职业中毒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预防生产性毒物引发的职业中毒

预防生产性毒物引发的职业中毒一、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常以粉尘、烟、雾或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因此,职业中毒大多是由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毒物所致。

有些毒物易被皮肤吸收,故经皮肤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中毒现象也较常见。

在生产条件下,经口腔中毒较少见。

经口腔中毒往往是由于忽视了个人卫生(用污染的手取食或吸烟)或发生意外事故时,毒物直接入口而引起的。

目前,世界上的化学物多达200余万种,常用的有7万余种。

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接触到毒物。

有些化合物本身毒性虽不大,但可能混有毒性较大的杂质。

生产性毒物可按其化学结构、用途、毒性等进行分类。

按其主要致病作用可分为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等毒物。

按毒物所损害的主要器官系统则可分为神经毒、血液毒、肝脏毒、肾脏毒等。

毒物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进入到人的体内。

除刺激性、致敏性、腐蚀性毒物可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等接触部位外,一般毒物须经吸收进入血液并到达其所损害的器官和部位后,才能产生毒作用。

毒物的吸收和分布都必须透过生物膜。

固态毒物一般是在溶解状态下被吸收的,故溶解度愈高,潜在的危险性愈大。

脂溶性毒物能透过皮肤吸收,易于通过细胞膜。

气态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易溶于水的气体多为上呼吸道粘膜所吸收;难溶于水的毒物可进入肺泡。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淋巴系统分布到全身。

有些毒物在血液中就直接与血液成份起反应而产生毒作用,例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等。

大多数毒物在肝脏内经生物转化后再进入大循环。

有些毒物因易溶于脂肪或与组织中某些成份结合而积聚于体内某些部位。

毒物积聚的部位可能是毒作用的主要部位。

一般说来,易于透过细胞膜的毒物可广泛分布到全身各组织,而不易透过细胞膜的毒物则分布范围较小。

血脑屏障具有一定的防御保护作用。

分子较大、脂溶性低的物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组织中贮存的毒物与血液中游离的毒物保持着动态平衡,当血液中毒物浓度下降时,组织中贮存的毒物又可逐步释放到血液中。

了解“生产性毒物”预防“职业中毒”

了解“生产性毒物”预防“职业中毒”

了解“生产性毒物”预防“职业中毒”1、什么是生产性毒物毒物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毒)的化学物质。

各种生产过程当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为生产性毒物。

2、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

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

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

3、职业中毒的概念: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当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4、急性中毒的高危人群:肝脏有病时影响毒物在体内解毒,肾脏有病时影响毒物从体内排出,有肝肾疾病的人容易发生中毒。

有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人接触到刺激性气体,不但容易发生中毒,而且病情较重。

未成年人由于发育不成熟,也容易中毒。

妇女在月经期、怀孕期对某些毒物敏感。

有些患传性缺陷病的人,对某些毒物特别敏感,如患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者,接触溶血性毒物特别敏感。

5、防毒综合措施:①加强领导,专人管理,落实尘、毒治理措施;②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在新建、改建、扩建企业时,必须要把防毒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③改革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④开展技术革新,改善生产方法;⑤通风排毒,即在密闭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抽风,然后把有毒气体经净化处理后排出室外;⑥做好个人防护,合理使用工作服、手套、长靴、眼镜、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⑦建立安全操作章程、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杜绝跑、冒、滴、漏;⑧合理供给保健食品,增强身体抵抗力;⑨进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职业中毒防治知识,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防毒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⑩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做好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1.生产性毒物概念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如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以气体形式存在,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水银蒸气、苯蒸气,还有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

2.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1)金属及类金属中毒金属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理化特性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3类。

金属中毒有多种,如铅中毒、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铍中毒、镉中毒。

类金属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等。

铅中毒者口内有金属昧、流涎、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或腹泻,严重者出现抽搐、瘫痪、昏迷、循环衰竭、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贫血、中毒性脑病等;四乙基铅中毒可产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全身皮疹,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铍化合物的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炎、铍溃疡和皮肤肉芽肿;铬对皮肤损害较明显;磷早期中毒症状一般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2)有机溶剂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职业危害问题,目前在全国也是非常突出的。

例如生产酚、硝基苯、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以及制药、喷漆、印刷、橡胶加工、有机合成等工作常与苯接触,可引起苯中毒;还有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甲醇和正己烷中毒等。

苯中毒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

甲苯与苯大体相同,但毒性略轻些。

汽油主要经呼吸道吸人,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无力,呈“汽油醉态”。

高浓度吸人还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等。

四氯化碳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人毒性极强,误服2~3ml.即可中毒,30~50m1.可致死;吸人较高浓度时,最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慢性中毒表现为进行性神经衰弱综合征。

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毒性较强,误服5~10ml.可致中毒,15ml,可致失明,30rnl,可致死,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及导致胰腺炎。

生产性毒物-概述

生产性毒物-概述

(3)消化道: ①经咽部吞咽 ③意外事故
②随吸烟、饮食
2. 生产性毒物在体内代谢
(1)毒物分布:取决于其通过细胞膜的能力与体内 各组织的亲和力,而且在接触毒物的不同时期会有 改变。 (2)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毒物在体内 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 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 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3.联合作用 (1)毒物的联合作用 在生产环境中常有几种毒物同时存在,并 作用于人体。此种作用可表现为独立、相加、 协同和拮抗作用。毒物的拮抗作用在实践中 并无多大意义。进行卫生学评价时应注意毒 物的相加和协同作用,还应注意生产性毒物 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
(2)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环境中的温、湿度可影响毒物对机体的毒 作用。在高温环境下毒物的毒作用一般较常 温高。
(3)有些作业虽未应用有毒物质,但在 一定的条件下亦可接触到毒物,甚至引起中 毒。例如,在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狭小 场所(地窖、矿井下废巷、化粪池等)作业, 可发生硫化氢中毒;塑料加热可接触到热裂 解产物。
(三)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
1. 毒物的吸收: 在生产条件下,毒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 体,但是生活性中毒以消化道为主。 (1)呼吸道: 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肺泡特点:①面积大 ②壁薄 ③肺泡壁对脂溶性毒物通透更快 ④上皮结构。
(四)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生产性毒物作用于机体,并非一定会引起职业中 毒。毒物对机体的毒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毒物的特性 (1)化学结构 化学物质的毒性与其化学结构有一定的关系,目 前已获的一些规律。例如,脂肪族直链饱和烃类化 合物的麻醉作用,从丙烷至辛烷,随碳原子数增加 而增强。据此,可推测某些新化学物的大致毒性和 毒作用特点。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培训知识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培训知识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培训知识概述工作场所中存在着各种生产性毒物,这些毒物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生产性毒物及其相关职业中毒培训知识对于保护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产性毒物及其对人体的危害,以及相关的职业中毒培训知识。

常见的生产性毒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性毒物:1.化学物质:如溶剂、酸、碱等。

这些化学物质常用于制造工业产品,但过量或长期接触可能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2.重金属:如铅、汞、镉等。

重金属在许多行业中使用,但长期暴露可能导致中毒,并对神经系统、肾脏和肝脏产生慢性影响。

3.放射性物质:如铀、镭、钚等。

这些物质在核能行业和其他一些行业中使用,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

4.粉尘:如煤尘、木尘、金属尘等。

这些物质常见于建筑、采矿和制造业中,吸入过多的粉尘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因毒物种类和接触方式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害:1.呼吸系统问题:吸入有毒化学物质或粉尘可能导致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2.皮肤和眼睛损伤:与有害化学物质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炎症、化学性灼伤和眼睛刺激。

3.神经系统问题:暴露于重金属和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病变,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运动协调问题。

4.癌症风险:某些生产性毒物,如乙烯二聚物和苯,与肺癌、尿路癌等癌症相关。

5.肝脏和肾脏损害:长期暴露于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

职业中毒培训知识为了保护工人不受生产性毒物的损害,需要进行相关的职业中毒培训。

以下是一些职业中毒培训知识:1.了解工作场所的风险: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

2.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等。

3.遵守安全操作程序:遵守正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确保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品以及正确处理废弃物。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导论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还是存在许多工作场所存在着生产性毒物的问题,这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从生产性毒物的定义、分类、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展开,以期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定义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化学品、有害气体、粉尘等。

这些毒物可能通过呼吸道、皮肤吸收、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一定条件下对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分类根据毒物的性质和作用方式,生产性毒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化学物质: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金属和其化合物等。

比如,甲醛、苯、砷、铅等。

这些化学物质通常以气体、液体或固体形式存在。

2.硅尘、煤尘等粉尘: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物料破碎、搅拌等操作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长期暴露于这些粉尘环境中会引发职业性肺病。

3.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甲烷等。

这些气体通常具有刺激性、窒息性或致癌性等危害。

4.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

在一些医疗、核工业等领域存在辐射的工作环境,长期暴露于辐射下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危害暴露于生产性毒物下的职业工人可能会面临以下危害:1.呼吸系统受损:长期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粉尘和有害气体中,会引起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2.神经系统损害:一些化学物质和有害气体可以直接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导致头晕、失眠、抑郁等症状。

3.肝肾功能异常: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金属等进入人体后会积累在肝脏和肾脏中,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异常甚至衰竭。

4.致癌性:一些化学物质和射线辐射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长期暴露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人免受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1.工程控制: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例如使用封闭式设备、通风系统等。

2.个人防护措施:工人需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口罩、护目镜等。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Hg2++酶 SH SH
酶 S Hg 硫醇盐 S
具有高度亲电子性
酶与生理活性物质的活性基团,如 巯基、羧基、羟基、氨基等
直径大多数为0.1μm~10μm的固体微粒。
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吸收:主要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意义不大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讨论职业中毒时考虑的方向: ➢1. 理化特性 ➢2. 接触途径 ➢3. 毒理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中毒机理 ➢4. 临床表现 ➢5. 诊断及处理原则 ➢6. 治疗 ➢7. 预防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代谢: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当食物中缺钙 或因感染、饮酒、外伤和服用酸碱药物而造成酸 碱平衡紊乱时,均可使骨内不溶性的磷酸铅转化 为可溶性的磷酸氢铅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铅中毒 症状发生。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3.排泄
体内的铅排出缓慢,半减期估计5-10年
主要途径:肾脏 尿 (每天约20-80 g/天) 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
血液、软组织 === 骨骼、毛发、牙齿
PbHPO4
Pb3(PO4)2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铅在血中:进入血液的铅大部分(90%)与红细 胞结合,小部分在血浆中,血浆中的铅主要与 血浆蛋白结合,少量形成可溶性磷酸氢铅
(PbHPO4 )。
分布、转移:血液中的铅初期主要分布于肝、 肾、脑、皮肤和结缔组织中;数周后,离开软 组织以不溶性的磷酸铅(Pb3(PO4)2)形式沉积于骨、 毛 发 、 牙 齿 等 器 官 。 人 体 内 90%-95% 的 铅 储 存于骨内,呈稳定状态。
(1)血液和造血系统 1)卟啉代谢障碍:是铅对机体影响较为重要 和早期变化之一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53.溴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55.铟及其化合物中毒 56.溴丙烷中毒 57.碘甲烷中毒 58.氯乙酸中毒 59.环氧乙烷中毒 60.上述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
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 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
24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八分。
二、职业中毒
㈡生产性毒物存在方式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在原料、辅助材料、
⑶ 毒物 剂量
毒物进入人体内需要达 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 毒。在生产条件下,与 毒物剂量有密切关系的 因素:
空气中的浓度 接触毒物时间
⑷ 毒物 联合 作用
20244//77//2288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 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 其他毒物共存,可对人体 产生联合毒性作用。可表
现为:
相加作用
相乘作用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八分。
目录
一、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二、职业中毒 三、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 四、职业危害的控制措施
202244//77/2/288
2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八分。
一、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毒物。凡少量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 物理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或长期 病理状态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20244//77//2288
21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八分。
二、职业中毒
㈠职业中毒种类(60种45.5%)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
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临床医学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临床医学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4.0~10.0)x 109/L WBC 40%~75%
苯中毒案例二(慢性)
➢2007年4月12日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片示:粒系增生极度活跃,以中、晚幼 及杆状核细胞为主,各阶段形态为核浆发育不平衡,呈老浆幼核或老核幼 浆,嗜酸、嗜碱细胞易见;红系增生低下,各阶段形态未见异常;淋巴、 单核、浆细胞均可见,形态正常。 ➢血片示:白细胞分布升高,红细胞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意见:血象、髓象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 2007年4月14日患者住院治疗,经治疗后多次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 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
(三)毒理 1.吸收
呼吸道

(75%)

消化道:主要见于汞化合物,多由
生活因素引起
皮肤: 金属汞少量,有机汞可吸收
2.分布
汞 与血浆蛋白结合
血脑屏障 胎盘
血循环
初期 全身各器官
肾脏(主要)
数小时后 其次是肝、心、
中枢神经系统
3.排泄
主要途径:尿(70%) 次要途径:唾液、汗腺、乳汁、粪便、
(三)毒理
1.吸收、转运与排泄
2
经消 化道
➢成年人吸收较少,只有5%吸收入血 ➢禁食的成年人吸收增多 ➢儿童对铅的吸收率更高,可达30%~50%
(三)毒理
1.吸收、转运与排泄
3
经皮肤
➢铅的无机化合物不能通过完整皮肤吸收 ➢铅的化合物可通过破损的伤口进入体内 ➢有机铅化合物易经皮肤吸收,如四乙基铅
血铅100-200µg/L,高铅血症; 血铅200-250µg/L,轻度铅中毒; 血铅250-450µg/L,中度铅中毒; 血铅 ﹥450µg/L,重度铅中毒。
2009.8.21 湖南武冈市也有一家冶炼厂 超标排铅,造成附近1958名受检儿童中有 1354名儿童铅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15
13
(五)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1、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毒性 毒物的理化性质对其进入途径和体内过程有重 要影响:分散度、化学活性、挥发性、溶解度
2、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2021/2/15
14
(五)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3、联合作用 独立、相加、协同和拮抗作用
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 高温环境下毒物的挥发性增加,机体呼吸循环
⑷迟发性中毒(delayed poisoning):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 间后,才呈现中毒临床病变。
⑸观察对象(observation subject):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 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临床表现,呈亚临床 状态。
2021/2/15
17
2、主要临床表现
⑴神经系统: ①中枢神经系统:类神经症、精神障碍、中毒性
来源: 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 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 解产物及反应产物
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
2021/2/15
2
气态: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 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或挥发形成。
气溶胶(aerosol):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分 散体系,包括雾、烟、尘。
(4)对症治疗 :
2021/2/15
25
慢性职业中毒
(1)脱离毒物接触 (2)及早使用特效解毒剂 (3)对症治疗 (4)营养和休息,促进患者的康复 (5)治疗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安排合适的工作
或休息。
2021/2/15
26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µm的固体微粒; 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
0.1~l0 µm 的固体微粒。
2021/2/15
3
(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1.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 2.成品的处理、包装; 3.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 4.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 5.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 6.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 7.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 8.废料的处理和回收; 9.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 10.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2021/2/15
6
3、消化道
由于个人卫生不良或食物受毒物污染时,毒物 可经消化道进人体内。
2021/2/15
7
(四)毒物的体内过程
1、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最初常分布于血流量较大的组 织器官,随后则逐渐转移靶组织器官。
2021/2/15
8
2、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即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
⑸泌尿系统:
急性中毒性肾病、慢性中毒性肾病、泌尿系肿瘤、 化学性膀胱炎;
⑹循环系统:
急慢性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肺心 病、心肌病、血压异常;
2021/2/15
21
2、主要临床表现
⑺生殖系统:
①生殖毒性: ②发育毒性:胎儿结构、发育、功能的影响;
⑻皮肤: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职业性痤疮、职业性黑
第一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一、概述
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 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 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生产 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称为生产性毒物。
2021/2/15
1
(一)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与存在形态
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 的过程。
主要包括: 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四类反应。
2021/2/15
9
毒物经生物转化后的结果:
①有利于经尿或胆汁排出体外; ②透过生物膜进入细胞的能力以及与组织成分的
亲和力减弱,从而消除或降低其毒性。 ③也有不少毒物经生物转化后其毒性反而增强,
或由无毒而成为有毒。
⑶血液系统: ①影响血红素合成:低色素性贫血; ②溶血反应: ③出血表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毛细血管壁受损; ④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三系减少、再障; ⑤白血病: ⑥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2021/2/15
20
2、主要临床表现
⑷消化系统:
口腔炎、急性胃肠炎、急慢性中毒性肝病、腹绞痛、 氟斑牙、牙酸蚀病、牙齦色素沉着;
和指甲;汗腺;月经。
2021/2/15
12
4、蓄积(accumulation):
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 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 称为毒物的蓄积。 毒物的蓄积部位与其靶器官一致时,则易发生 慢性中毒。 非其毒作用靶器官的蓄积部位则称该毒物的 “储存库”(storage depot)。
⑶症状与体征:
2021/2/15
23
3、职业中毒的诊断 ⑷实验室检查
①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指标:
测定生物材料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如尿铅、血铅、 尿酚、尿甲基马尿酸。
②效应指标: a.反应毒作用的指标: 铅中毒:尿δ-氨基-γ-酮戊酸(δ-ALA)↑ 有机磷农药中毒: 检测血液胆碱酯酶活性↓ b.反应毒物所致组织器官病损的指标: 血尿常规检测及肝、肾功能实验等
变病、职业性皮肤溃疡、职业性疣赘、职业性皮肤肿瘤。
⑼其它:
眼部病变: 骨骼病变:
2021/2/15
22
3、职业中毒的诊断
⑴职业史:
现职工种、工龄、接触毒物、生产工艺、操作方法、防 护措施;既往工作经历,部队服役史、再就业史、打工史 及兼职史等。
⑵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空气中毒物的浓度、预防措 施;同一接触条件下的其他人员有无类似发病情况等。
2021/2/15
24
4、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急性职业中毒: (1) 现场急救:
①脱离接触;②去除污染衣物,清洗皮肤;③保持呼吸道 通畅;④重要脏器的保护;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⑥严重者尽快转送医院。
(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
尽一步清洗、吸氧、催吐、洗胃、导泻等;
(3)解毒和排毒:
①金属络合剂:②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美蓝(亚甲蓝); ③氰化物中毒解毒剂: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④有机 磷中毒解毒剂:⑤氟乙酰胺中毒解毒剂:解氟灵;
脑病和脑水肿; ②周围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 ③小脑及锥体外系:肌胀力增高、震颤麻痹。
2021/2/15
18
2、主要临床表现
⑵呼吸系统: ①刺激性病变:气管炎、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
化学性肺水肿、ARDS; ②吸入性肺炎:有机溶剂; ③过敏反应:过敏性肺炎; ④肿瘤:
2021/2/15
19
2、主要临床表现
2021/2/15
10
3、排出
⑴肾脏: 最重要的排泄途径。
排出速度的影响因素:
①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及重吸收; ②排出物分子量、脂溶性、极性和离子化程度。
2021/2/15
11
3、排出
⑵呼吸道: 气态毒物经呼吸道排出。
被动扩散,排出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①肺泡呼吸
膜内外有毒气体的分压差;②通气量。 ⑶消化道: ①排泄②生物转化③肠肝循环 ⑷其它途径 : 唾液腺;乳腺;胎盘屏障;头发
加快,出汗增多等,均可促进毒物的吸收; 体力劳动强度大时,毒物吸收多,机体耗氧量
也增多,对毒物更为敏感。
2021/2/15
15
4、个体易感性 个体差异:
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况、营养、 内分泌功能、免疫状态及个体遗传特征等。
研究表明产生毒物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决定因素 是个体遗传特征。
2021/2/15
粒子的形状、分散度、溶解度,以及呼吸系统的清除功 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21/2/15
5
2、皮肤:毒物通过表皮细胞或皮肤附属器
(毛囊、皮脂腺、汗腺)进入真皮而被吸收入血。
吸收影响因素:
①穿透皮肤角质层:分子量<300、脂溶性和角质层的厚度 ②由角质层进入真皮而被吸收入血:具有一定水溶性 ③皮肤有病损或表皮屏障破坏 ④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 ⑤接触皮肤的部位和面积 ⑥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16
(六)职业中毒的临床 1、临床类型
⑴急性中毒(acute poioning):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 钟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⑵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 体而引起的中毒。
⑶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发病情况介于急性 和慢性之间,称亚急性中毒。
2021/2/15
4
(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薄、大、血、快
吸收影响因素:
①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肺泡气与血浆中的分压差。 ②毒物的分子量及其血/气分配系数。 ③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取决于其水溶性。 ④劳动强度、肺的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以及生产环境的气象
条件等因素。 ⑤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在呼吸道的吸收,受气道的结构特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