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复习题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一、名词解释石油、石油的灰分、组分组成、石油的比重、石油的荧光性;天然气、气顶气、气藏气、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二、问答题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2. 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3.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4. 简述Tissot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5. 简述海陆相原油的基本区别。
(如何鉴别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6.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7. 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
9. 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第二章油气生成与烃源岩一、名词解释沉积有机质、干酪根、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生油窗、烃源岩、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氯仿沥青“A”、CPI值、TTI法(值);二、问答题1.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对成油最有利的生化组成是什么?2.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3.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
(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4.试述有机质成烃的主要控制因素。
(简述时间—温度指数(TTI)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应用。
)5.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地质条件)。
6.天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有哪些特征?7.试述生油理论的发展。
8.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
9.油源对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指标有哪几类?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储集层、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结构、流体饱和度、砂岩体、盖层、排替压力二、问答题1.试述压汞曲线的原理及评价孔隙结构的参数。
2.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
(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影响储油物性的因素。
最新(完美版)石油地质学复习题1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一、比较下列名词0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02、地层圈闭与岩性圈闭0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04、煤型气与煤层气05、水溶气与气体水合物06、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聚集带07、排替压力和毛细管压力08、油气藏的边水与底水09、地层压力与地静压力10、构造圈闭的构造幅度和闭合度二、思考题01、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1与油型气的δ13C1的差别。
01、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1比油型气的δ13C1________。
02、油气二次运移通道的主要类型。
02、油气二次运移通道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烃源岩氯仿沥青“A”的含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03、烃源岩氯仿沥青“A”的含量与烃源岩有机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以及烃源岩的岩石类型等因素有关。
04、干酪根一般分为三个类型,其中Ⅰ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其结构中富含什么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什么?其生烃能力怎样?而Ⅲ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其结构中富含什么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什么?其生烃能力怎样,且以生什么为主?04、干酪根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Ⅰ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_______,其结构中富含____________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其生烃能力________;而Ⅲ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_______,其结构中富含____________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其生烃能力________,且以生________为主。
05、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互补性。
一般认为,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程度与温度呈什么关系,与时间呈什么关系?05、有机质向油气转化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互补性。
石油地质复习题
⽯油地质复习题第1章油⽓⽔⼀、名词解释:1 ⽯油;2⽯油的馏分;3⽯油的组分;4⽯油的⽐重;5⽯油的荧光性;6⽯油的旋光性;7压缩系数;8膨胀系数。
9 天然⽓(狭义);10⽓顶⽓;11湿⽓(⼲⽓);12重烃;11凝析⽓;15临界温度;16临界压⼒;17饱和压⼒;18蒸⽓压⼒;21 油⽥⽔(狭义)22油层⽔;23底⽔;24边⽔25矿化度;26碳同位素差值率;27能源结构;⼆、填空:1、“⽯油”⼀词最早是由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提出来的,记载于。
2、⽯油中的及化合物具萤光性。
3、胶质和沥青质通常组成⽯油中的馏分,它们通常由化合物组成。
4、卟啉是⽯油中的含化合物,⽯油中常见卟啉类化合物可分为卟啉和卟啉;海相⽯油中多卟啉,陆相⽯油多卟啉。
5、⽯油的元素构成主要是和。
6、油⽥⽓与⽓⽥⽓共同的特点是其烃类组成以为主,不同点是油⽥⽓含有较多的。
7、典型的油⽥⽔其⽔型通常为型⽔和型⽔。
8、⽯油中环烷烃主要是员环和员环。
三、选择性填空(每题选择⼀正确答案):1、“⽯油”⼀词我国最早是由⾸先提出的。
A、李冰;B、沈括;C、班固;D、郦道元。
2、我国早在1840年前后,四川天然⽓井的钻采深度就已经达到。
A、2000⽶以上;B、1000⽶;C、5000⽶;D、⼏⼗⽶。
3、⽯油中的化合物不具萤光性。
A、饱和烃;B、芳⾹烃及其衍⽣物;C、⾮烃;D、胶质及沥青质。
的关系是:API值愈⼤,⽯油的⽐重。
A、越⼤;B、⽆变化;C、越⼩;D、可⼤可⼩。
5、卟啉化合物是⽯油中常见的。
A、含氮化合物;B、含硫化合物;C、含氧化合物;D、芳⾹烃族化合物。
6、在有围限的条件下,天然⽓粘度随着温度的升⾼⽽。
A、⽆规律变化;B、⽆变化;C、降低;D、升⾼。
7、划分氯化钙型⽔是根据⽔中。
A、rNa/rCl>1,rNa-rCl/rSO4<1;B、rNa/rCl<1,rCl-rNa/rMg<1;C、rNa/rCl>1,rNa-rCl/rSO4>1;D、rNa/rCl<1,rCl-rNa/rMg>1。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绪论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油气藏。
2.如何理解整装大油田的发现依赖石油理论的大突破?答:1.海相生油理论的提出,促使发现了一大批油田,但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2. 1941 年,潘钟祥提出陆相沉积可以生油的观点,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发现了一大批新油田。
3.现阶段,已发展到石油勘探开发的中后期,要寻找新的油气藏,更需要有新的石油理论的突破。
4.好的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实践第一章1.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馏分及组分。
答: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H 其次是O、S、N,此外,还有其它微量元素。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1)油质:凡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不被硅胶所吸附,浅黄色粘性油状物。
2)胶质: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被硅胶所吸附,主要溶于苯,属暗色的油状物。
3)沥青质:用石油醚分离,得到一种不溶于石油醚的物质暗黑色-黑色沥青状无定形的固体。
4)碳质:石油中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非烃化合物。
2.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答:A.烃类化合物1.烷烃类(又称脂肪烃类),通式为CnH2n+2一般在常温常压下1~4 个碳原子(C1~C4)的烷烃呈气态;含五到十六个碳原子正烷烃呈液态;十七个以上碳原子的高分子烷烃呈固态。
2.环烷烃:即分子中含有碳环的饱和烃。
根据组成碳环的碳原子数分为三员环、四员环、五员环……。
3.芳香烃:指具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物殊碳环——苯环的化合物,其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属不饱和烃。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单环、多环和稠环三类。
B.非烃化合物1.含硫化合物:它在石油中的含量变化较大,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石油地质学是石油工程师们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
它涉及到地球科学、沉积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门学科,下面将提供一些石油地质学的复习题,帮助读者回顾和加深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1. 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分布、聚集和开发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沉积盆地、岩石特性、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等方面的知识。
2. 石油的形成是如何进行的?石油形成主要通过有机质的生物降解和地质作用两个过程。
有机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逐渐转化为石油。
3. 什么是石油的储集条件?石油的储集条件包括沉积盆地的构造、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等因素。
只有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石油才能够储集并形成石油藏。
4. 石油勘探中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哪些?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等。
地震勘探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可以推断出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
5. 什么是油藏评价?油藏评价是指对石油藏的储量、产能和开发潜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它包括地质勘探、地质建模、储量估算和经济评价等环节。
6. 石油开发中常用的采油方法有哪些?石油开发中常用的采油方法包括常压采油、压裂采油和水驱采油等。
不同的采油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石油藏,能够提高采收率和产量。
7. 石油地质学中有哪些常见的岩石类型?石油地质学中常见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页岩、泥岩和石灰岩等。
这些岩石对石油的储集和运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8. 什么是油气运移?油气运移是指石油在地下的移动过程。
它受到岩石孔隙度、渗透性和地下水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9. 什么是石油地质学中的断层?断层是地壳中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带。
在石油地质学中,断层对石油的聚集和运移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10. 石油地质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有哪些?石油地质学在石油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石油地质学复习试题
石油地质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5×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二、填空题(1×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50)(4、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石油地质学试卷(二)一、名词解释(4×5=20)1、油气藏2、干酪根3、生油门限4、相渗透率5、固态气体水合物二、简答题(7×5=35)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答案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矿产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科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的地质原理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石油地下天然形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2,天然气广义,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狭义,天然气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在岩石圈中蕴藏的可燃气体3,油田水指在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为哪几种族组合?石油的族分包括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2,石油中包含有哪几种主要的元素与次要的元素?主要元素:碳83%〜88%,氢10%〜14%,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种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和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重烃气(湿气重烃气>5%,干气重烃气<5%)非烃气: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地层水分为四种类型: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不同类型的水反映不同的地层封闭性:氯化钙>碳酸氢钠>氯化镁>硫酸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也包括煤中的2,生油门限随着埋藏深度的加大和温度的升高,干酪根开始大量生烃的温度称为干酪根的成熟度或生油门限3,氯仿沥青“A ”4,油型气由腐泥型母质即I型或II1型干酪根形成的天然气5煤型气由腐殖型母质形成的天然气6生油窗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转化为大量的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在国外称为“生油窗”7,未熟—一低熟油:①密度总体偏高,但也有轻质油②富含高分子量饱和烃③正烷烃具有奇数碳优势二、问答1、历史上有哪些主要的油气生成学说?无机成因学说:碳化物说(门捷列夫),宇宙说,岩浆说,高温生成说,蛇纹石化生油说有机成因论:早期成因论原始物质成岩作用早期石油和天然气晚期成因论(干酪根热降解成因论)原始有机质成岩作用早期干酪根成岩作用中晚期石油和天然气未熟一低熟油早期成因的石油煤成油(集中有机质生油)2、生物体有哪几类主要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丹宁3、干酪根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的结构有什么区别?美国绿河页的干酪根结构特征:1)三维网状系统;2)含有多个核;3)核被桥,键和官能团连接;4)含脂肪族链状结构黄县褐煤干酪根结构:芳香结构多,脂肪族链少4、干酪根中主要包括哪几种主要的显微组分?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5、干酪根有哪几种基本类型?1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H/C约1.25~1.75。
石油地质学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K。
5.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6.盖层:指在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7.圈闭:是储层中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8、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9初次运移:是指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从生油层向储集层(或输导层)中的运移。
是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又称为排烃。
10、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11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2、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13、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14、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15、油田水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
16、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油气的岩石。
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天然气,称为气源岩。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docx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 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以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3•组分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4•石油的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9石油与4°C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420表示。
5.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延缓时间不足10-7秒的发光现象,称为荧光性。
6. 天然气:广义上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石油地质学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姪类为主的天然气。
7. 气顶气: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产出的天然气。
8•气藏气:单独聚集的天然气。
可分为干气气藏和湿气气藏。
9.凝析气(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坯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10•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2•煤成气: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3•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14•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15•油田水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C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单位ml/l、g/l或ppm。
16. 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7. 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效孔隙度:岩样中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石油地质基础〉练习题1
《石油地质基础》复习题绪论一、简述题1.石油的用途。
2.石油工业的“上游”和“下游”。
3.石油的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二、选择题1.地质学主要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1.地壳;(2)地幔;(3)地核;(4)岩石圈2.大陆第一口油井是1907年清政府从日本雇来技师在()钻成。
(1)陕西延长油矿;(2)新疆独山子油田;(3)四川油田;(4)玉门油矿3.我国原油年产量突破1*108t,进入世界产油大国。
(1)1976年;(2)1978年;(3)1985年;(4)2000年4.中国第一个年加工能力100*104t的大型炼油厂是()。
(1)兰州炼油厂;(2)东方红炼油厂;(3)锦州炼油厂;(4)抚顺炼油厂5.在世界十大消费国(美国、日本、中国、德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加拿大、法国、墨西哥)中,我国石油消费量位居世界()。
(1)第一;(2)第二;(3)第三;(4)第四6.胜利油田隶属于()。
(1)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2)中国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叙述我国石油工业的管理体制第一章地球一、填空题1.地球是一个北极略微,南极略微的椭球体。
2.陆地上最高点是,海拔高程米;海洋中最低点是,深度米。
3.大陆边缘包括。
4.地球外部包括三大圈层构造。
5.地球内部被界面和界面分为、、三大圈层构造。
二、选择题1.海拔高程小于500m或相对高差在200m以下的顶部浑圆、坡度平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是()。
(1)山地;(2)丘陵;(3)高原;(4)盆地2. 海洋地形中与油气关系重大是()。
(1)大陆边缘;(2)大洋盆地;(3)大洋中脊3.我国可能存在水合气藏的地方是()。
(1)大陆架;(2)大陆坡;(3)大洋盆地;(4)青藏高原的冻土带。
4.地球的重力与()有关。
(1)纬度;(2)海拔高程;(3)地下物质密度;(4)地内温度5.某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是24℃,地温梯度是3℃/100m。
若该地区油田需钻一口4000m井,请问用于该井的钻井液处理剂耐温性至少应达到。
《石油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氯仿沥青“A” : 用氯仿直接从岩石中抽提出的可溶有机质。
2.油气藏: 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指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气水界面。
3.输导体系:从烃源岩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空间组合。
4.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地层的压力明显低于对应深度处的静水压力。
5.有效孔隙度:岩样中互相连通的、流体能够通过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体积的比值。
6.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的某一相相流体的渗透率。
7.深盆气藏:是储集在低孔低渗储层下倾方向的气水倒置的气藏。
8.含油气系统:是沉积盆地中的一个自然流体系统,它包括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和与此烃源岩体有关的所有油气藏,以及形成这些油气藏所必需的所有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9.克拉通盆地:在克拉通基础上形成的面积广泛、形状不规则、沉降速率相对较慢并以坳陷为主要特征的沉积层序。
10. 裂谷盆地:是岩石圈板块在拉张作用下减薄下沉形成的沉积盆地。
11.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12. 干酪根: 沉积岩中所有不容易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3. 油气聚集带:在沉积盆地中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所控制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4. 物性封闭:由于毛细管压力差而造成的封闭被称为物性封闭。
15. 岩石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6. 超压封闭:由于超压的存在形成的对油气的封闭作用。
17. 圈闭的闭合高度:指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差。
18. 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储集层底面的交线称为内含油边界。
19. 流体势:地下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流体相对于基准面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定义为流体势。
20. 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称为圈闭。
包括储盖层及侧向遮挡层。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是一门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分布、勘探、开发和利用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石油地质学的复习题,供学生参考:
1.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 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形成的?
- 简述干酪根的热解过程及其产物。
2. 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 什么是储集层、盖层和圈闭?
- 解释什么是石油系统的“四要素”。
3. 石油和天然气的迁移
- 描述石油和天然气在地下的初次和二次迁移过程。
- 什么是油气的“水驱”和“膨胀驱”?
4. 油气藏的类型
- 列举并解释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如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
5. 勘探技术
- 简述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 描述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力、磁力和电法勘探技术。
6. 油气田的开发策略
- 什么是油气田的开发策略?请举例说明。
- 解释什么是油田的二次和三次采油技术。
7. 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 石油开采对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 讨论石油工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8. 案例研究
- 选取一个具体的油气田,分析其地质特征、勘探历程和开发策略。
9. 石油地质学的未来趋势
- 讨论石油地质学在新能源技术发展中的适应和转变。
- 预测未来石油地质学可能的研究方向。
10. 复习题练习
- 给出一些实际的石油地质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解答。
复习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石油地质学的理解,提高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石油地质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绪论1石油地质学是矿床学(de)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de)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de)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领域(de)重要理论基础课.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de)成分和性质1石油沥青类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de)可燃矿产.2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de)可燃矿产.因为这些矿产多由古代(de)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所以常被人们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3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de)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de),呈液态和稠态(de)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4 气藏气系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de)天然气.5 气顶气系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de)天然气.6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de)气体,称为凝析气.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7固态气体水合物在洋底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de)扩大晶格中,形成固态气体水合物,或冰冻甲烷或水化甲烷.8油田水所谓油田水,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de)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de)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de)地下水,即油层水.9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de)油层水.10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de)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de)外延.11重质油是指用常规原油开采技术难于开采(de)具有较大(de)粘度和密度(de)原油.与常规油相比,包含了数量较多(de)高分子烃和杂原子化合物,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含胶量高、含蜡量低、凝固点低(de)特点. 第二章油气显1油气显示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衍生物在地表(de)天然露头2油苗液态原油由地下渗出到地面叫油苗.3气苗气苗是天然气(de)地面露头.第三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1干酪根(Kerogen)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de)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de)分散有机质.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de)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de)深度称门限深度. 3生物成因气指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de)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de)天然气,主要是甲烷气及部分 CO2 和少量N2.有时也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de)烃气.4油型气是指成油有机质在热力作用下以及油热裂解形成(de)各种天然气.5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de)天然气.6天然气分步捕获原理天然气生成及圈闭(de)形成具有阶段性,使不同地质时期形成(de)圈闭捕获源岩不同演化阶段(de)天然气.这种不同时期形成(de)圈闭捕获源岩不同演化阶段生成天然气(de)过程,称天然气分步捕获原理.7低熟油(immature oil,亦译为未熟油)系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de)各类低温早熟(de)非常规石油.即源岩中某些有机质在埋藏升温达到干酪根生烃高峰阶段以前(相应(de)镜质组反射率Ro值大体上在%~%范围内),经由不同生烃机制(de)生物化学反应或低温化学反应,生成并释放(de)液态烃类,包括重油、原油、轻质油和凝析油,有时还伴生有低熟天然气.8二次生烃是指烃源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de)受热温度降低以后,导致生烃作用中止(一次生烃作用或初次生烃作用),当受热温度再次升高,并达到适合(de)热动力条件时,烃源岩有机质再次活化生烃(de)过程.引起烃源岩二次生烃(de)因素有多种可能,但归根到底是由于沉积盆地后期叠加(de)热力作用引起(de).9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de)岩石.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de)天然气,称生气母岩或气源岩.10生油层与生油层系由生油岩组成(de)地层叫生油层.在相同(de)地质背景下和一定(de)地史阶段中形成(de)生油岩与非生油岩(de)组合称为生油层系.第四章储集层和盖层1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de)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de)岩石(层)称为储集岩(层).储集层中储集了油气称含油气层.投入开采后称产层.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de)细粒、致密岩层.3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de) 比值.是衡量岩石孔隙(de)发育程度. Pt=Vp/Vt100%4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de),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de)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de)比值. Pe=Ve/Vt100% 5绝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反映(de)渗透率.6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de)渗透率.7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de)孔隙和喉道(de)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第五章石油与天然气(de)运移1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向储集层(de)排出(或运移).2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de)一切运移.二次运移包括了成藏前油气在储层或输导层内(de)运移,也包括了油气藏破坏以后(de)运移.3地层压力地下储层(或油层)内流体所承受(de)压力,称为地层压力,亦可称为地层流体压力或孔隙流体压力,Pa.为直观反映地层压力(de)大小,工程上常使用水压头(de)概念,水压头相当于地层压力所能促使地层水上升(de)高度,表达式为: h=P/(ρwg)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de)聚集与成藏1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de)场所,由二部分组成,即储集层和封闭条件.封闭条件包括盖层及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de)遮挡物. 2溢出点是指圈闭容纳油气(de)最大限度(de)点位.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de)上倾方向.3闭合度是指圈闭顶点到溢出点(de)等势面垂直(de)最大高度.4闭合面积在静水条件下是通过溢出点(de)构造等高线所圈定(de)封闭区(de)面积,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通过溢出点(de)水平面与储集层顶面及其他封闭面(如断层面、不整合面、尖灭带等)所交切构成(de)封闭区(面积).在动水条件下,是通过溢出点(de)油气等势面与储集层顶面非渗透性盖层联合封闭(de)闭合油气低势区.5油气藏高度:是指油气藏顶到油气水界面(de)最大高差.6油气柱高度:是指油气(de)最高点到最低点(de)海拨高度.油气柱高度则更多地反应盖层(de)封闭能力及水动力(de)条件.7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油(气)水界面与储集层顶、底面(de)交线称为含油边界.其中与顶面(de)交线称为外含油(气)边界,与底面(de)交界称为内含油(气)边界.若储集层厚且油水界面较高,与其底面不相交时,只有外含油边界.由相应含油边界所圈定(de)面积分别称为内含油面积和外含油面积.8构造圈闭(油气藏)由于储集层顶面发生局部变形、变位而形成(de)圈闭,称为构造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形成了构造油气藏.它是最重要(de)一类油气藏.它进一步可分为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9背斜圈闭(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de)背斜,称为背斜圈闭,油气在其中(de)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10断层圈闭(油气藏)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de)圈闭,聚集油气后即成为断层油气藏.11裂缝性背斜圈闭(油气藏)在背斜构造控制下,致密而脆性(de)非渗透性岩层,由于各种原因可以出现裂缝特别发育而使孔隙度和渗透性变好(de)局部地区,周围则为非渗透性围岩和高油气势面联合封闭形成(de)油气低势区,称为裂缝性背斜圈闭.聚集了油气之后即形成裂缝性背斜油气藏.12刺穿圈闭(油气藏)地下岩体(包括软泥、泥膏岩、盐岩及各种侵入岩浆岩)侵入沉积岩层,使储集层上方发生变形,其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而形成(de)圈闭称为刺穿圈闭.聚集油气后称为刺穿油气藏.13岩性圈闭(油气藏)储集层(de)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四周或上倾方向为非渗透性岩层遮挡而形成(de)圈闭称岩性圈闭.聚集油气之后形成岩性油气藏.14不整合圈闭(油气藏)指储集层(de)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封闭而形成(de)圈闭,储层可位于不整合面之上或之下,其中聚集油气形成不整合油气藏.15水动力圈闭和油气藏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圈闭(de)地方形成聚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其中(de)油气聚集称为水动力油气藏.16复合圈闭在自然地质条件中,由单一因素控制(de)圈闭是很少见(de),而较多(de)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控制,我们将储集层上方或上倾方向由构造、地层和水动力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封闭而形成(de)圈闭称为复合圈闭. 第七章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de)关系1地温梯度在地壳上层(深约20~130m)之下,温度随埋藏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de)温度,称为地温梯度,以℃/100m表示,地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2地层压力孔隙介质中流体所承受(de)压力,也称为孔隙流体压力,对油气层而言又分别称为油层压力或气层压力.3地层压力梯度即地层压力随深度(de)变化率.两种压力梯度:静水压力梯度,方向垂直,一般为定值m.另一种为动水压力梯度.4异常地层压力实际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不等.前者>后者为异常高地层压力;前者<后者为异常低压力.5压力系数地层压力/静水柱压力、实际地层一般>1.6流体压力封存箱将沉积盆地内封闭层分割(de)异常压力系统称为流体压力封存箱,箱内生储盖齐全.它分为主箱和次箱,水平封闭划分为主箱,垂直封闭层进一步划分为次箱.7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液体能维持液相(de)最高温度称为物质(de)临界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不论压力多大,它也不能凝结为液体.在临界温度时,该物质气体液化所需(de)最低压力,称为临界压力.8深盆气藏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de),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de)非常规天然气藏,因分布在盆地深部或构造底部,故称为深盆气藏.它不是一种特殊天然气,也不是赋存于盆地某一深度线以下(de)天然气.第八章油气聚集单元1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de)同一面积内(de)所有油藏、油气藏、气藏(de)总和.如果这个局部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仅有气藏称为气田. 2一级构造隆起、坳陷和斜坡,是底盘起伏而形成(de)构造,盆地内最高一级(de)构造.3隆起盆地内大面积(de)相对上升部份,底盘埋藏浅,其沉积表层常发育不全,厚度薄,沉积物粗.甚至,底盘露出水面而成为剥蚀区.隆起翼部常有地层超覆和岩层尖灭出现,它是捕捉油气(de)场所,在形态上,隆起略呈椭圆形及长条形,它(de)形成多与基岩块断升起有关.4坳陷是盆地在地质历史上大面积相对下降占优势(de)负向单元,底盘埋藏深、沉积表层厚,地层发育全而连续,沉积物细,与隆起常以大断裂为界,是盆地内有利生油区.隆起与坳陷常相伴而生,对应而存在,两者紧相毗邻,隆起起着分割拗陷(de)作用.5斜坡是坳陷向盆地周边抬升(de)部份.斜坡与隆起(de)翼部相似,常存在地层超覆和岩性尖灭等圈闭,是油气运移聚集(de)良好场所.6三级构造盆地内沉积地层因褶皱和断裂活动而形成(de)构造,如背斜、向斜、断层等,这是盆地最低一级(de)构造,是油气聚集(de)基本单元.7油气聚集带是在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de)一系列油气田(de)总和.8含油气区属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一级构造单元),有统一(de)地质发展历史和油气生成、聚集条件(de)沉积坳陷,称为含油气区.9沉积盆地在漫长地质历史上曾经长期下降(保持地貌盆地)接受沉积(de)区域.10含油气盆地凡是地壳上有统一(de)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de)生、储、盖组合及圈闭,并已发现了油气田(de)沉积盆地,称为含油气盆地.11含油气系统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内,与一特定有效烃源岩层系相关,包含油气聚集成藏所必不可少(de)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间、空间上良好配置(de)物理——化学动态系统.第九章几种重要(de)含油气盆地1盆地(de)盖层含油气盆地(de)盖层(又称表层)就是含油气盆地内,覆于底盘之上(de)沉积岩层.2前陆盆地是指位于造山带前缘与相邻克拉通之间(de)盆地.这种盆地也有人称为前渊.但一般将前陆盆地系统中(de)深坳陷部分称作前渊.前渊盆地、山前坳陷均属于这一类.3裂谷盆地也称伸展盆地,是地壳或岩石圈在引张作用下减薄、破裂和沉陷形成(de)盆地.伸展构造是指在区域性引张作用下形成(de)各种构造变形.裂谷盆地和构造所形成(de)背景可以是各种不同(de)构造环境下,如重力滑动、拉张、挤压、扭动和上拱等条件,并可出现在岩石圈演化或威尔逊旋回(de)各个发展阶段.4克拉通盆地Kober1921年用(kratogen)克拉通表示地壳上较稳定(de)部分,与造山带相对照.Stille(1936)改称作Craton,泛指以前寒武系为基底(de)稳定地区,包含地台和地盾,有时也包含了古生代增生褶皱带.二、填空题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de)成分和性质1组成可燃有机岩(de)主要元素是碳和氢,还含少量(de)氧、硫、氮等杂质元素.各种可燃有机矿产(de)主要元素组成相似,表明其原始物质具有共同(de)来源,多来自动物、植物有机残体.近十年来,对石油成因(de)研究,发现同煤类有着一定(de)关系,尤其在光学特征上具有某些规律性(de)联系.2石油与煤类在元素组成上(de)区别:煤类所含碳量比石油中(de)多,而氢比石油中(de)少,氧在石油中也较少;C/H比值以石油和沥青最小,煤类最大,并且随碳化作用(de)加剧而增加. 3各种可燃矿产从物理状态(de)角度可分为气态(de)、液态(de)和固态(de)三类.4组成石油(de)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 碳含量为:84-87%,平均%;其中碳、氢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剩下(de)元素总含量一般只有1~4%.5含硫量小于1%(de)为低硫原油,含硫量大于1%(de)为高硫原油.常以%作为贫氮和高氮石油(de)界线.石油中还发现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de)灰分.6在近代实验室中,用液相色谱可将石油划分为饱和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和非烃化合物及沥青质.7石油(de)物理性质,取决于它(de)化学组成.8石油(de)颜色与胶质-沥青质含量有关,含量越高,颜色越深.9石油相对密度变化较大.20℃时,一般介于~之间.相对密度大于(de)石油称为重质石油.10石油相对密度与颜色有一定关系,一般淡色石油(de)密度小,深色石油(de)密度大.但是,归根到底,石油(de)密度决定于其化学组成:胶质、沥青质(de)含量,石油组分(de)分子量,以及溶解气(de)数量.一般说来,密度小而颜色浅(de)石油常为石蜡性质(de),含油质多,加工后能获得较多汽油和润滑油;密度大而颜色深(de)石油则富含高分子量(de)沥青质. 11石油及其大部分产品,除轻汽油和石蜡外,无论其本身或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照射下,均可发光,称为荧光.12石油(de)发光现象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石油中(de)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13引起石油旋光性(de)原因,在于其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具有不对称(de)碳原子.14由于烃类难溶于水,因此,石油在水中(de)溶解度很低.若以碳数相同(de)分子进行比较,烷烃溶解度最小,芳香烃最大,环烷烃居中.15石油(de)凝固和液化温度没有固定(de)数值.在凝固和液化之间可以出现中间状态. 16烃类气体中依据其甲烷所占(de)比例(即干燥系数,C1/ΣC1-5),将天然气分为干气、湿气两种类型,其干燥系数(de)分界线为.17 天然气按相态分为游离气、溶解气、吸附气、固体气(气水化合物);按母质类型分为煤型气、油型气、混合气;按演化阶段分为生物气、热解气、裂解气.18油田水由于来源及形成过程各种物理、化学作用(de)差异性,其矿化度和化学组成有相当大(de)差别.矿化度一般随埋深增加而增加.19油田水(de)水化学类型以氯化钙型为主,重碳酸钠型为次,硫酸钠型和氯化镁型较为罕见. 20常规原油与重质油在元素组成上有区别,常规原油(de)氧、硫和氮等元素含量低,而重质油则含量高.21石油中含氮化合物可分为碱性和中性两大类.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吡咯、吲哚、咔唑(de)同系物及酰胺等.原油中含有具有重要意义(de)中性含氮卟啉化合物,它是石油有机成因(de)重要生物标志物.22石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有酸性和中性两大类.酸性含氧化合物中有环烷酸、脂肪酸及酚,总称石油酸;中性含氧化合物有醛、酮等,其含量较少.酸性含氧化合物中环烷酸最多,占酸性物质90%以上,易与碱金属作用生成环烷酸盐,极易溶于水,因此,油田水中环烷酸盐可作为一种含油气性直接指示标志.第二章油气显示1油气显示(de)出现可说明所在地区在过去某个时期内曾有油气生成过,亦即具有生油条件.可是,另一方面油气显示(de)出现又说明油气藏可能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de)破坏. 2天然油气显示按其物态可分为液态、气态和固态三个主要类别.3含油岩石是指被液态原油浸染(de)岩石,通常多为砂岩.砂岩按其被浸染(de)程度可分为饱含油、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第三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1石油有机说(de)核心就是认为石油起源于生物物质,包括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木质素等.2沉积有机质包括有机溶剂可抽提(de)沥青,不溶于有机溶剂(de)干酪根. 3沉积岩中(de)有机质要向石油转化必须经历一个碳、氢不断增加而氧不断减少(de)过程,即为一个去氧、加氢、富集碳(de)过程.4天然气按成因可分为生物成因气、油型气、煤型气和无机成因四种类型. 第四章储集层和盖层1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油气,是由于具备了两个基本特性—孔隙性和渗透性.孔隙性(de)好坏直接决定岩层储存油气(de)数量,渗透性(de)好坏则控制了储集层内所含油气(de)产能. 2按岩石孔隙大小,孔隙分为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三类.第五章石油与天然气(de)运移1油气运移(de)基本方式是扩散和渗滤.2一般认为油(de)初次运移相态以游离相为主,水溶相为辅.理由是油在水中(de)溶解度过低,水不能大量溶解原油.3油气初次运移(de)主要途径有孔隙、微层理面和微裂缝.在未熟—低熟阶段,运移(de)途径主要是孔隙和微层理面;但在成熟—过成熟阶段油气运移途径主要是微裂缝.4目前普遍认为油气(de)二次运移相态主要为游离相,天然气可呈水溶相.这是因为油气进入储层后(de)物理、化学环境(de)变化(孔隙增大、压力变小、孔隙水多). 5油气二次运移(de)主要通道为储层(de)孔隙、裂缝、断层和不整合面.6大规模(de)二次运移时期应该是在主要生油期之后或同时发生(de)第一次构造运动时期.因为这次构造运动使原始地层发生倾斜,甚至发生褶皱和断裂,破坏了油气原有力(de)平衡. 7油气勘探(de)基本原则可用三句话概括:找凹陷、钻高点、探边缘.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de)聚集与成藏1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de)场所叫圈闭,由三部分组成:即储集层、盖层及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de)遮挡物.2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de)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de)聚集,具有统一(de)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3任一圈闭(de)基本要素是储集层和封闭条件.其中以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de)非渗透性封闭最为重要,在形成圈闭(de)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是决定圈闭性质和类型(de)主要因素.4按张厚福(de)观点,圈闭分为: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和复合圈闭五大类.各大类可根据储集层上倾方向(de)具体封闭因素,结合储层特征,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类.5圈闭(de)大小,主要是由圈闭(de)有效容积确定(de).它表示能容纳油气(de)最大体积,是评价圈闭(de)重要参数之一.一个圈闭(de)有效容积,取决于闭合面积、闭合高、储集层(de)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6油-气、油-水界面并不是一个截然(de)界面,而是一个过渡带.7油气成藏要素包括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保存六大要素,油气藏(de)形成和分布,是它们(de)综合作用结果.8生油气源岩是油气藏形成(de)物质基础.好(de)烃源岩取决于其体积、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排烃效率.这要结合盆地沉积史、沉降埋藏史、地热史、古气候综合分析评价. 9由差异聚集原理可知,在离源岩区最近,溢出点最低(de)圈闭中,在油气源充足(de)前提下,形成纯气藏;稍远处,溢出点较高(de)圈闭中,可能形成油气藏或纯油藏;在溢出点更高,距油源区更远(de)圈闭中可能只含水.10由差异聚集原理可知,一个充满了石油(de)圈闭,仍然可以做为有效(de)聚集天然气(de)圈闭;反过来,一个充满天然气(de)圈闭,则不再是一个聚油(de)有效圈闭.11由差异聚集原理可知,若油气按密度分异比较完善,则离供油区较近,溢出点较低(de)圈。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油地质学复习题⽯油地质复习题1.油⽓产量前三国家:沙特阿拉伯,美国,俄罗斯。
中国居第七位。
2. 元素组成:碳(C)和氢(H)为主;其次为氧(O)、氮(N)、硫(S)。
C:80%-88%;H:10%-14%;烃类组成:烷烃、环烷烃、芳⾹烃等。
饱和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3. ⾼硫⽯油:S>2%;低硫⽯油:S<0.5%;含硫⽯油:S =0.5~2%4. 汽油: C5-C10 煤油: C11-C13柴油: C14-C17 轻质油:C18-C25润滑油:C26-C355. ⽯油地质学上通常所说的粘度多指动⼒粘度。
⽯油粘度⼤⼩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分⼦的烷烃,环烷烃含量⾼;⽽⽯蜡,胶质,沥青质含量⾼,粘度就⾼。
6. 溶解性影响因素:温度:降低⽽降低;压⼒:只与⽓态馏分相关,对其它烃类的影响甚微;含盐量:⽔中⽆机组分和含盐量增加时,烃类的溶解度会降低。
7.天然⽓的产状类型相态:游离⽓、溶解⽓、吸附⽓和固体⽔溶⽓;分布特点:聚集型和分散型;(聚集型:⽓藏⽓,⽓顶⽓和凝析⽓)与⽯油产出关系:伴⽣⽓和⾮伴⽣⽓。
8.煤层⽓: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
通常与煤的变质作⽤和煤层顶板的透⽓性相关。
9. 临界温度:指⽓相纯物质能维持液相的最⾼温度。
临界压⼒:在临界温度时,⽓态物质液化所需的最低压⼒。
逆蒸发:地层埋藏较深,地层温度介于烃类物系的临界温度与临界凝结温度之间,地层压⼒超过该温度时的露点压⼒时,液态烃可转化为⽓态。
10.油⽥⽔的概念:⼴义:油⽓⽥区域内的地下⽔。
狭义:油⽓⽥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11. 油⽥⽔的产状:状态:吸附⽔、⽑细管⽔和⾃由⽔。
产状:底⽔、边⽔12.具相同质⼦数(Z)和不同中⼦数(N)的元素的原⼦,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13. 海相原油的δ13C较⾼,为-22‰~ -27‰;陆相原油的δ13C较低,为-29 ‰ ~-33 ‰。
原油的δ13C值随年代变⽼,显⽰出轻微降低趋势,即年代愈⽼的原油13C相对富集,12C相对减少。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题
一、名词解释01.生物化学气:在低温(<75℃)还原环境下,厌氧细菌对沉积物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作用所形成的富含甲烷气体称为生物化学气。
02.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03.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04.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05.油气运移输导系统:指各种油气运移通道在空间上构成交织状的结构。
06.生油门限:指在埋藏深度增大,达到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时的温度。
07.生油窗:指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的生油时期。
08.相渗透率:岩石对其中每种相流的渗透率。
09.异常压力:10.岩性圈闭:指储集层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
11.流体势:将地下单位质量流体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定义为流体的势;把单位体积的流体从基准面运输到地下某点所需做的功。
12.排替压力:非润湿相流体排替润湿相流体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13.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之。
14.氯仿沥青“A”:用氯仿抽提岩石样品所获得的可溶有机质。
15.固态气体水合物:气体分子被天然封存在水的冰晶结构中,是低温高压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固态产物。
16.地层超覆不整合油气藏:指由于水体的渐近在原来沉积了较好的砂体的上方再超覆沉积不渗透泥岩形成的圈闭。
17.油气藏的充满系数:含油高度与闭合高度的比值。
18.次生油气藏:油气藏被破坏,油气再次运移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01.生油岩具有什么特点?生油岩一般是粒细、色暗、富含有机质和微体生物化石、常含原生分散状黄铁矿、偶见原生油苗。
02.通过哪些方法划分干酪根的类型?比较不同类型干酪根的基本差异。
光学分类:藻质、无定形、草质、木质和煤质五种组分。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就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就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与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①油气成因问题②油气成藏问题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一、名词解释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与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就是烃类气体。
3.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与非油层水。
狭义: 就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13C1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可分为饱与烃、芳香烃、非烃与沥青质四种族分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与次要元素?主要元素:碳与氢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与非烃化合物?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与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与丙烷最为常见非烃气体:N2,CO2,H2S,H2,CO,SO2,与汞蒸气等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CaCl2型;油田水主要为CaCl2型NaHCO3型与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地层封闭性:CaCl2>NaHCO3>MgCl2>Na2SO4第二章储集层与盖层一、名词解释1,储集层:凡就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为储集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
一、比较下列名词
0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02、地层圈闭与岩性圈闭
0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04、煤型气与煤层气
05、水溶气与气体水合物
06、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聚集带
07、排替压力和毛细管压力
08、油气藏的边水与底水
09、地层压力与地静压力
10、构造圈闭的构造幅度和闭合度
二、思考题
01、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δ13C1与油型气δ13C1的差别。
02、油气二次运移通道的主要类型。
03、烃源岩氯仿沥青“A”的含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04、干酪根一般分为三个类型,其中Ⅰ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其结构中富含什么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什么?其生烃能力怎样?而Ⅲ型干酪根的元素组成中原始H/C原子比?其结构中富含什么结构?这种干酪根主要来源于什么?其生烃能力怎样,且以生什么为主?
05、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互补性。
一般认为,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程度与温度呈什么关系,与时间呈什么关系?
06、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07、根据油田水中无机离子的类型(苏林分类法),哪种类型代表地层水封闭条件好?
08、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四个阶段?
09、在Hubbet的流体势定义中,包含了流体三个方面的能量因素,根据流体势高低怎样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
10、在不考虑氧化作用的情况下,随着油气运移距离增加,石油密度和粘度,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天然气的干燥系数怎样变化?
11、岩层异常压力差生的可能原因。
12、从碎屑岩储层的孔喉特征角度看,影响储层渗透率的因素。
13、我国最大的油田位于什么盆地,其主要的生储油层系是什么?
14、渤海湾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
15、任丘油田位于什么盆地,它是什么类型的油田?
16、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17、盖层的封闭机理。
18、组成圈闭的三要素。
19、地层圈闭。
20、某油田存在两个油气层A和B,测得两者的的流体静压分别为22MPa和25MPa,地温分别为92℃和150,假定两油气层的油气组成一致,实验室高压物性分析得到该油气混合物的临界凝结温度为118℃,对应于92℃的露点压力为18MPa,试根据相态判断两油气层的
油藏类型。
21、现在有两种天然气A和B,经组分分析测得A和B的CH4含量分别为98%和85%;两者的δ13C1分别为65‰和-40.8‰,试判断两者天然气的成因类型。
22、划分干酪根类型的主要方法。
三、简答题
01、烃源岩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02、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与破坏中的作用,并说明断层封闭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03、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04、裂缝性油藏的基本特征。
05、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
06、油气藏破坏的基本方式。
07、油气分布的“源控论”思想以及对油气藏勘探的指导意义。
08、天然气的基本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
1、论述温度与时间因素在烃源岩演化和油气生成中的作用。
2、何为油气聚集带?试分析形成油气聚集带的基本条件,说明有利的油气聚集带的分布特点,说明油气聚集带划分对石油勘探的意义。
五、分析题
1、某一个含油气盆地的第一口参数井在800~4000米揭示自下而上的地层为基岩(揭示厚度50m)、J3(厚度450m)、K1q1(厚度650m)、K1q2(厚度550m)、K1q n(厚度500m)、K1y(厚度400m)、K2s(厚度200m)、K2m(厚度400m)等。
基岩为裂缝性花岗岩;J3为碳质泥岩夹煤;K1q1为一套砂岩夹灰绿色泥岩,其上部为厚150米的浅灰、灰绿色泥岩;K1q2为一套砂岩夹灰绿色泥岩;K2s为一套砂岩、灰绿色泥岩互层,底部为厚100米的灰绿色泥岩;K2m为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
在K1q n,K1y,K1q1,K1q2砂岩中发现油气。
泥岩的地化分析见表1。
表1 泥岩地化分析指标
回答以下问题:
(1)有哪几套烃源岩,它们分别处于什么演化阶段?
(2)有几套生储盖组合,分别进行描述(生,储,盖;组合类型);
(3)简述解决这四层油气来源问题的一般工作程序和油气源对比方法?
2、某含油气盆地(坳陷)的主要烃源岩为三叠系,生排烃史表明,主要生排油期在侏罗世末-早白垩世,主要生排气期在早第三纪。
在生烃凹陷周围从凹陷中心到盆地边界依次发育一、二、三等三排构造,第一排列构造发育在三叠系下部的基岩和三叠系,基岩构造为三叠系沉积前的故隆起,处于长期隆起;第二排构造为断裂-背斜构造带,形成于白垩纪末;
第三排构造为挤压逆冲构造带,断层较发育,形成于晚第三纪末以后,晚第三纪末的构造运动对第一、二排构造基本无改造。
回答下列问题:
(1)三排列构造种主要发育可能的油气藏类型。
(2)分析三排列构造的主要成藏期。
(3)分析三排列构造中哪个更有利油气聚集?
分析题答题要点
01、(1)三套烃源岩
(2)有5套生储盖组合,基岩为—J3,J3—K1q1,K1q2—K1q n,K1q n内部,K1q n—K1y—K2s
(3)取样→实验分析→结合地质条件分析
02、(1)第一排构造:潜山、批覆背斜
第二排构造:背斜、断背斜、地层尖灭、透镜体
第三排构造:断背斜、断层、地层尖灭、透镜体
(2)第一排构造: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
第二排构造:白垩纪末—早第三纪
第三排构造:难以形成油气聚集
(3)第一排构造最有利,长期处于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带,成藏匹配条件好
其次为第二排构造,成藏匹配条件较好
第三排构造难以形成油气聚集,构造形成时间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