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年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现在我国的高校近年在实行新生的扩招,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并且现在很多地方的高等院校拓展下属院校,所以高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自然会造成高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多。
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报告,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众多政府单位和国企部门招聘的人数却在减少,这虽然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因素,但也是为了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现状,采取的必要措施。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大学生的直接选择就是是民营企业,但是现在的民营企业注重的并不是应聘人员的学历,而是注重自己企业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
而现在的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弱,主要是在大学期间没有正视自己的学业,把自己的经历和时间都分配到了一些和学业无关的事情上,没有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认真的投入到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实践中去。
所以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一技之长,对于重视创造经济利益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不需要没有实践能力的人员的。
再者就是,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的模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依然用传统的学生培养的模式,所以这样模式下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环境对人才的要求。
并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层次的,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很多都是固守在自己本专业领域的工作环境,但是,在具体的就业当中能体现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岗位较少。
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但是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却特别高,要求工作的岗位要最大化的体现自己的个性,且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挫折不能克服,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
最后,就是现在的地域性保护的程度非常高,很多企业在选择大学生的时候,对大学生的生源地要求很高,这就直接把很多优秀的外地毕业生拒之门外。
总的来说,现在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形式非常严峻,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重视这个严重的问题。
二、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与对策(一)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一应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缓解这样的现状。
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难、就业不稳定等问题。
就业工作不仅存在着系统性问题,还涉及到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就业工作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 持续高失业率: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许多企业裁员或停工,就业机会减少。
随着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
据统计,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率约为80%,此外还有一部分劳动者在农村就业问题上遇到困难。
2. 工资水平不尽人意:就业人数增多,但工资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许多就业者的收入难以满足生活需要。
尤其是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持续上涨,导致工资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此外,一些用工单位违法拖欠工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3. 就业歧视问题: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形式和内容各异的就业歧视现象。
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一些劳动者难以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
这种歧视现象不仅违背了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符合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基本原则。
4. 高企业人才需求难以满足:尽管就业形势严峻,但许多企业仍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高技能人才培养不足、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导致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遇到困难。
这也使得一些毕业生选择就业不稳定、收入较低的职位。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努力改善就业环境,促进就业稳定,提升劳动者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
1.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要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创业就业,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机会。
2.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强对非法用工、欠薪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推动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就业率下降: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下降。
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就业压力巨大。
2. 找工作周期延长: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自动化取代,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导致找工作周期的延长。
特别是对于不少专业岗位的毕业生而言,找到与之相关的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
3. 就业素质不足: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发现自己缺乏应聘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在大学期间,以学历为主要参考标准的教育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改革滞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导,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缺乏实践机会和真实工作环境,导致毕业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就业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了困难。
这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精确的就业市场预测和调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行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不足的情况。
3. 求职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求职观念存在偏差,只追求大城市和名企单位,过分追求高薪和舒适环境。
这种观念使得许多大学生放弃了一些实际就业机会,导致就业难。
三、对策研究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1. 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
开设更多实践课程,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2. 优化就业市场: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引导大学生就业。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新形势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就业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技革新不断推进,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培养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创业创新风气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选择面临更多元化的挑战。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及时应对和解决。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1. 就业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就业市场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新兴产业和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对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也在不断减少,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 就业竞争加剧:随着大学生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尤其是在一些热门行业和热门岗位,招聘竞争更是激烈,很多大学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导致就业形势很严峻。
3. 就业心态偏差:在新形势下,一些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出现了偏差。
一方面是对待就业过于功利化,将就业看成是一份“工资”,忽视了对个人兴趣、价值和梦想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对就业的期待过高,对工作内容、薪酬待遇等有一定程度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对策1.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要加强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2. 重视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大学生在就业时也需要综合素质的能力。
大学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3. 积极树立正确就业观: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待就业要合理平和,不能过于功利化,也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行业和热门岗位,应该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建议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分析及建议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在逐年递增,但是,与此同时,未就业的毕业生也在逐年上升,未就业的大学生一年年地累积,越来越多。
这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实际工作岗位存在严重的缺口所造成的。
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从短期来看,就一定要提升大学生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普遍被社会所认可;从长期来看,就必须对现有的教育机制和社会体制进行调整,这样就能培养出更多知识全面、工作能力强、更具有竞争力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分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某一高校在校庆时对校友进行了关于就业问题的调查。
调查显示:1.在大学期间对未来就业取向和职业规划,“想过,但不是很明确”的高达62.84%,“明确有过考虑”的仅占总人数的35.91%。
数据表明,大学生普遍缺乏对未来的定位,以至于没有找准目标而作努力,最终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2.在就业求职时,大学生们认为能够提供帮助或影响最大的人中,46.72%的选择了“父母或其他亲人”,而选择“自己”的是38.95%。
可见,大学生在就业求职方面还不够独立,较多地依赖父母和家人。
3.在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调查中,表示“不满意”的占27.19%,“很不满意”的占16.02%,选择“一般”的占45.28%。
这一结果表明:为了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学校的就业指导还有待加强。
4.在对学校授课的评价中,有73.32%的人认为“学校重理论,轻实际”;42.14%的人认为“教学死板,创新不足”,对“学校授课满意”的人连1%都不到。
5.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将“实践经验”作为考核条件。
在回答“在求职时,感到什么因素最为困扰”这一问题时,“没有相关考证”的占31.42%,选择“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信息不对等”的占33.24%,认为“自身缺乏实践经验”的高达69.18%。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就业竞争力,它是一个人的行业认知、市场判断、智力、专业背景、文凭、情商、职业眼光、定位,个性化经历、相关经验、业绩、综合素质、市场机遇的掌控力、就业思路、求职的实战技能和面试的表现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种合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
但是,就业能力不足是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和提升对策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部分高校毕业生管理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790万,其中,约有30%的大学生处于就业困境中,论事业起点和工资待遇都远远落后于自己的期望。
形势迫使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更强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但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就业市场的变幻,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技能不足大学专业知识只是良好就业的基础,但很多大学生缺乏就业实践经验,实践知识不足,导致技能水平偏低,与实际要求脱节,难以胜任工作。
2. 社交能力差很多大学生缺乏社交能力,不会与人交流,难以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许多职业所需的自我推销技能和营销技能缺乏。
3. 创新能力缺乏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创新能力成为大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能力。
很多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新业务的创新及技术创新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1. 全方位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认识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全面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职场价值。
可以参加线上网络课程,加入社团团队,同时也可以通过实习来积累经验和提高专业技能。
2. 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参加各种职业规划和职场解决方案的讲座和研讨会,同时也可以加入社团团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各种交际场合中,学会自我表达和沟通技巧的锻炼并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3. 充分发挥创新潜质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包括独创性、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特质的综合能力。
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质,利用大学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积累和实践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和个人创新实践来调动自身创新能力。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供需失衡与结构性矛盾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供需失衡与结构性矛盾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毕业生人数增长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高质量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等方面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目前,中国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和职位面临人才紧缺的状况。
这种供需不平衡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1.1 毕业生人数增长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就业岗位的增长却相对缓慢。
这就导致了就业岗位不足,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增加就业岗位: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提高毕业生素质: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应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就业成功率。
1.2 高质量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在就业市场上,高质量就业岗位往往吸引了大量毕业生的关注。
然而,由于竞争激烈,很多毕业生难以获得这些岗位的机会。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学校品牌:高校应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提高学校声誉和影响力,增加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加强实习:高校应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和企业,提高自身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3.鼓励学生创业:政府和高校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
通过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中国就业市场还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一些地区和行业人才过剩,导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和行业急需人才,却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3篇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第一篇:大学生就业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学生就业现状,既有积极进展,也有一些问题。
一、积极进展1.就业形势有所改善。
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874万人,就业率为92.6%,其中海外留学生就业率为97.5%。
这表明我国就业形势正在逐步改善,就业市场供需状况趋于平衡。
2.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除了专业技能水平外,大学生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如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存在问题1.就业压力较大。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和供需矛盾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许多企业还在裁员缩编,大学生找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2.就业信息不对称。
由于许多企业的招聘信息不够透明和公开,以及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常常导致就业信息不对称。
大学生难以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和市场需求,容易失去就业机会。
三、对策1.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当下大学生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增强职业道德操守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加强就业信息服务。
学校和政府应加大力度,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服务。
增加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和需求。
3.注重职业规划和实践。
大学生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注重实践锻炼,多参加暑期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积累实践经验。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的运作和需求,加深对行业和职位的了解。
四、结语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重要问题,既需要学校和政府加强服务,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和信息,也需要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职业规划的完善,期望大家未来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大学生就业渠道主要是通过获取招聘信息自主应聘,普遍感觉就业压力大。
64.9%的被调查者希望到外资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
大学生最关注职业发展和薪资待遇,薪资要求偏高,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薪资水平有一半低于期望值。
就业人数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意愿过于集中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以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研究对策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象分析新年刚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便开始为就业而四处奔波。
紧张的求职气氛、巨大的时间精力投入、漫长的谋职过程和部分大学生未能上岗的结果,使得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1.毕业当年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数量比例较大据《大学周刊》报道,来自北京市教委的统计显示,北京地区2004 届大学毕业生为89.43%。
记者对这一数据的真实性作了调查,发现其中某些高校就业率数字注入了水分。
[1]也许这是应对教育部关于到8 月份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要求,但这也说明实际存在的待业率要大大高于10%。
毕业当年未能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增加,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最直接表现。
2.大学生就业成本提高大部分毕业生最后一个学期几乎全部精力用于找工作。
他们或托亲求友,或奔走于用人单位之间,或频频出入于人才市场。
这不仅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耗费了他们大量的财物。
据国家教育部调查统计,近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凭亲戚朋友关系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已超过25%,而且有40%的毕业生认为关系后门在就业中的作用最重要。
[2]那些没有关系的毕业生,用于外在包装、手机配备、就业推荐书的打印、奔赴人才市场的差旅费等方面的就业成本折合量则不低于3 000 元。
3.大学生就业时背离就业意愿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为了尽快谋得一个职位,不少大学生顾不得个人就业意愿,往往是只为了就业而凑合找个工作岗位。
这种背离就业意愿的勉强就业,也是当今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一个表现。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尤其是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毕业即就业”的局面,而是更加注重自身能力,期望能够从事与专业相符合的工作。
然而,现实却让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状况分析1. 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年来,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数据同时也表明,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2. 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与大学生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的情况相对的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一些毕业生石沉大海,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同时,一些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也更倾向于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加。
3. 就业岗位匮乏在当前就业市场上,对于大学生的职位与数量较为有限。
很多大学生不得不选择更加低薪甚至无关专业的工作,而对于大规模的本科毕业生群体来说,这种现状无疑是一个重大问题。
4. 向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就业的倾向较高传统制造业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但随着行业的疲软和调整,对于大学生毕业生的吸纳也越来越少。
而在新兴产业方面,对于大学生的聘用数量也相对有限。
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制造业及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尚未达成一个平衡。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原因分析1.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在更加落后的地区,教育质量远远达不到最优水平,这也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缺少专业人才的现象。
2. 大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上的不足也是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很多大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虽然能够达到一定水平,但在与企业对接的时候,却存在一些综合素质上的不足。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挑战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全面分析当前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一方面,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供给远远超过需求,竞争激烈。
就业市场的底层岗位,往往被高学历者竞争,大学生更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就业之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使得他们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再加上一些不合适的专业选择,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1. 就业观念的转变传统观念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该从事高薪职位,但如今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大学生需要学会调整就业观念,积极适应社会需求。
他们应该明白,初入职场的目标是获得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来提升自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专业素养的提升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势,提高专业素养。
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关注行业动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
通过实习、实践和参加职业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3. 实习经验的累积实习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积累实践经验。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实习活动,争取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
通过实习,他们可以提前接触职场,熟悉工作流程,学习具体技能,为自己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4. 增强综合能力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些综合能力是融入职场和提高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社团组织或志愿者工作等方式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对不同人群的理解和互动能力。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1. 积极探索新的就业领域在今天多元化的经济环境中,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企事业单位,可以积极探索创业、自主创新以及互联网经济等新的就业领域。
同时,政府应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艮操建议1大学生"就业难”具体表现(1)不同层级的学校之间毕业生就业状况喜忧参半。
现在很多犬公司、事业单位甚至是国家机关,越来越看重“名牌效应”,很多单位的进人指标仅限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有的甚至限制更人,仅仅限定在全国几所重点高校,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太乐观。
(2)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别较大。
整个社会的总体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近年来明显提高,尽管目前研究生的总体就业情况较前几年有降低的趋势,但是比本科生还是相对比较容易就业,而本科生又比专科(高职)生容易就业。
(3)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机关、事业单位需求缩小的影响,就业渠道变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的影响,目前他们的就业趋向也在发生着变化。
(4)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竣。
现在女生“就业难”现彖已经成为公开的事实,说性别歧视也好,说用人单位对女生有成见也好,对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讲,不要女生或者优先考虑男生,也逐步成为他们选人的标准。
(5)家庭背景成为决定大学生就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靠家庭背景的“关系"就业成为近几年影响人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人学生就业的攀比心理,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2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彖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1)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影晌。
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由于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快速调整造成的。
人学生“就业难”的突出表现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人,而急需人才的地区和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很少能接受到人学毕业生。
就业现状建议书
就业现状建议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就业现状,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解决就业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
首先,建议政府加大对就业市场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员工。
同时,可以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建议加强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部分原因是他们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因此,建议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设更多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专业课程,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此外,建议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
只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专业选择,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
同时,也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就业政策,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最后,建议加强对创业者的支持。
当前,创业已经成为了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应该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更多的创业扶持政策,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业。
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
总之,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希望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解决就业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范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湖北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湖北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二、湖北大学生就业现状1. 就业率与就业结构根据近期调查,湖北地区大学生的总体就业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就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本地或邻近地区就业,进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教育机构。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互联网及科技企业作为就业方向。
2. 行业分布与地域差异不同行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有所不同,湖北地区大学生的行业分布以IT、教育、金融、制造业等为主。
地域差异上,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1. 供需失衡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而市场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的供需失衡。
此外,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也是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工作的重要原因。
2. 综合素质不足一些学生可能在学校中过于偏重学术成绩,缺乏实践经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储备,这在求职过程中成为他们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3. 求职心理压力与心态问题大学生面临激烈的求职竞争,有时会出现过于追求完美工作而忽略其他合适的职位的心理状况,造成时间延误和心理压力增加。
四、对策建议1.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习、实践项目中,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完善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2. 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就业观政府、学校、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盲目追求高收入或追求大城市的岗位,要综合考虑自身能力、兴趣以及长远发展目标来选择职业。
云南省本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及对策
云南省本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及对策云南省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
在云南省的本科大学生中,就业价值取向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云南省本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1. 高薪就业观念盛行云南省本科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追求高薪就业的观念,认为只有高薪工作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观念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只追求那些薪水较高但与专业不相关的职位,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
2. 缺乏社会责任感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只关注个人利益,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他们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发展和收入水平,而忽略了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
3. 就业观念单一大部分学生只关注于传统行业和就业渠道,忽视了新兴行业和创业机会。
他们往往只考虑传统就业渠道,而忽视了在新兴领域中开拓的机会。
4. 缺乏职业规划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毕业后迷茫,不知道该朝着何方向发展。
缺乏职业规划容易导致就业难题和浪费时间。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职业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
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成功人士给学生进行职业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明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 提倡创新创业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和经验。
3. 加强社会实践学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4. 建立导师制度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帮助。
通过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1. 就业压力加大如今,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求职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同时,就业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结构性失业问题尽管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工作,但结构性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专业人才供过于求,而另一些专业人才却供不应求。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了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3. 就业渠道单一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只关注传统的大型企业或者国有企业,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就业机会。
这导致了就业渠道单一化,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磨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具备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提高就业率。
2. 加强企业与高校合作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同时,高校还应该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为学生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专业教育。
3. 开拓多元化就业渠道大学生要主动拓宽就业渠道,不仅应该关注传统的企业就业,还可以积极寻求创业、自主就业的机会。
同时,政府也应该积极推动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支持政策,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4. 提高综合素质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这些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来培养。
5.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大学应该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掌握就业市场的动态,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和面试技巧。
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并面对就业挑战。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大学生就业既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个人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现状,本文将从就业市场形势、大学生就业难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就业市场形势大学生就业形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就业市场的活力。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总体稳定,但就业压力仍然存在,大量的大学生涌入就业市场。
其次,顶尖高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这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不公平性。
此外,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传统行业带来冲击,大量工作岗位被转移到线上,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二、大学生就业难题1.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实践经验是他们就业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许多用人单位更青睐有实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往往处于劣势。
2. 岗位匹配问题: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盲目选择岗位或者没有良好的专业对口,导致岗位与个人能力、兴趣不匹配。
这种情况下,无法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也影响了职业发展的空间。
3. 缺乏就业信息:对于一些学校和地区来说,就业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机制并不完善,这使得许多大学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
缺乏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会导致大学生无从下手,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实践经验的培养: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咨询服务机构,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了解就业市场,提供择业技巧和面试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
3. 加强就业信息共享机制: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就业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大学生就业难对策与建议
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问题一: 大学生就难对策与建议
答案一:
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出发,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难题。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1.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人才供过于求的情况普遍存在。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优秀的竞争对手,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机会。
2. 求职门槛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企业对招聘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等。
3. 岗位匹配度不高有时候,大学生找到的工作并不符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这给他们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分析1. 增强专业素养大学期间,学生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增加职业规划意识大学生在求职前应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提前了解职业市场需求,为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加强社交与人际关系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至关重要。
大学生要多参加社团活动、校友会和各种职业交流会,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加机会的获得。
4.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招聘渠道,大学生还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可以关注互联网招聘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多方面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5. 改善实习机制实习是大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6. 鼓励创新创业政府、学校和社会应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鼓励他们创新创业,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三、结语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需要增强专业素养、加强职业规划、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宽就业渠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浙江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1.近年来大学生总体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
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浙江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使得浙江省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
2008年,浙江省20-24岁的青年大学生的失业率为6.3%,与近几年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据教育部门统计,2008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2%,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见表1)。
虽然这两组数据的统计对象、口径、时点和调查方式等均不相同,但数据反映的情况和趋势却基本一致,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浙江省总体稳定的大学生就业局势。
2.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去年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并且政策力度空前。
在这些优惠政策的激励下,就业形势紧张的格局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据教育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6月20日,浙江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68.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0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专科生和高职生的签约率分别提高了6.5、8.7、2.3个百分点。
3.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虽然当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感觉就业难度加大,但浙江的大学生就业机会仍然比较多。
从浙江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还是表现在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就业中普遍存在“找份工作不难,但找份理想的工作很难”的现象。
但是,随着大学生的就业逐步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近年来新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与大学生的就业愿望,以及历届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均存在较大的落差。
2008年,浙江省20-24岁的新大学毕业生中,有超过六成的大学生进入民营企业工作,占了63.0%,其中,个私经济就占53.2%,而备受大学生青睐的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外企分别只占20.2%、11.9%和4.9%,与大学生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与历届大学生相比,尤其是与2001年以前毕业的大学生相比,新大学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下降了28.3个百分点,而在民营企业工作的提高了29.8个百分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他们的师兄师姐们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别。
从大学生的就业地域来看,也离大学生们的期望有不少距离。
只有34.9%的新大学生能够留在杭州、宁波这两个大城市的城区工作,到温州等9个设区市的城区及义乌市这些中等城市工作的占23.9%,41.2%的大学生需要到基层县(市)工作。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体现。
二、浙江的大学生就业呈现三大趋势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出现了民营经济就业、自主创业和基层就业等三大趋势。
1.民营经济对大学生就业的贡献呈现“一枝独秀”态势
浙江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
近年来,在机关事业、国企和外商投资企业等经济类型吸纳大学生就业逐步趋缓的情况下,民营经济不但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强、比重大,并且逐年稳步提升,对大学生就业的贡献呈现“一枝独秀”的发展态势。
据2008年11月开展的浙江省劳动力抽样调查显示,有63.0%的20-24岁新就业大学生在民营经济就业,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与此相反,作为大学生传统就业“大户”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只吸纳了20.2%的新大学生,并且这一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本应对大学生这个高
素质劳动力群体有着旺盛需求,但近年来其对大学生就业的贡献不升反降,2008年在其就业的20-24岁大学生的比重不足5%。
2.大学生创业比重逐年提升
创业是就业之源,以创业促就业,变被动为主动,是大学毕业生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一种积极思路。
随着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帮扶计划陆续出台,大学生创业环境和创业条件也日趋成熟。
浙江省规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行业外,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毕业生两年内创业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
许多高校和相关政府部门开设了创业培训方面的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大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各地政府或高校还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或者孵化器,降低创业成本,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
大学生“从就业到创业”,既是浙江浓厚创业环境熏陶和创业政策鼓励的结果,也是浙江大学生择业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浙江的大学毕业生主动转变就业观念,选择了自主创业。
2008年,有7.8%的20-24岁的青年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或和家人一起创业,这一比重近年来均以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稳步提升。
3.大学生基层就业稳步增长
浙江是一个以县域经济发展快、活力旺、实力强的省份,坚持以农村工业化推动浙江省工业化,走出了一条专业市场、块状产业和小城镇建设相互促进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路子,县域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2008年底,浙江省在任大学生村官人数达到18533人,分布在浙江省所有县(市、区)的村(社区)中,从总量上看,57.3%的村(社区)已配有大学生村官,其中嘉兴、湖州已经达到全覆盖,部分县(区、市)已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
浙江省政府在2009年4月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争取今明两年浙江省增加2万个城乡社区工作者岗位,并计划招聘1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及农村乡镇卫生医疗工作。
随着基层就业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很多大学生也开始转变就业的地域观念,愿意到基层、农村就业。
调查显示,近年来留在大城市的大学生比重逐步降低,到基层县(市)的相应增长,而到中等城市的大学生则基本保持稳定。
三、政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千百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我们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着眼于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以下“五个统筹”,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1.统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政策的落实,抓紧制定优惠政策的实施办法
为使更多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更加深入地了解促进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促进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要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提高宣传效果。
各地要及时对各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进行梳理,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基本内容、享受条件和申请办法,及时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发布,并编印成册,免费发放给大学生和企业,帮助大学生和企业进一步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
要抓住大学生创业和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这两个优惠政策的重点,利用案例宣传,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做好政策宣传和阐释工作。
2.统筹相关行政和政策资源,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行政合力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的重要工作,需要统筹相关政策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政资源,各部门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共同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合力。
加强各政府部门
现有行政资源的协作,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点。
其中,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的整合是政府资源整合的重中之重。
要协调整合相关行政资源,切实打破部门界限和地区界限,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不同部门、地区间大学生就业信息和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强化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使大学生能了解到更多的就业信息,同时也让用人单位能招聘到满意的毕业生。
3.统筹协调大学生见习制度和实习制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日前,浙江省政府要求各地加快建立回原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今年争取在浙江省建立见习基地1000家。
大学生见习制度的实施,对于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更应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实习情况,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未雨绸缪,使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具备岗位对口的实践经历。
从当前的制度安排来看,借助已实施的大学生见习制度平台,建立促进大学生实习的长效机制,是解决大学教育与社会脱节,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方法。
4.统筹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在转型升级中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
要通过体制创新构建有利于促进浙江经济转型提升的制度环境,切实破解产学研合作的各种障碍,加快创业创新平台的建设,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着力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创新。
5.统筹人才需求规划与大学生培养计划,实现大学生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
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错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破解这个错位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统筹协调人才需求规划与大学生培养计划,实现大学生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
要根据浙江产业政策的发展规划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站在浙江省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加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现有人才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增强人才需求规划编制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大学生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用人需求更有效地实现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