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合集下载

小学生应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小学生应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小学生应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1.身体健康“身心健康”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达到身体发育良好,视力达标,体态匀称,体质强健。

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

要热爱生活,自信向上,悦纳自己;学会微笑、感谢与赞美,尊敬师长,友善乐群,乐于助人;要学会情绪管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拥有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2.成志于学“成志于学”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

志存高远,通过学习成长、成人,努力成才,成就未来事业。

小学生应当学而不厌,拥有扎实的基础、广泛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

要增强学习内驱力,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3.天下情怀“天下情怀”指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扎中华根,铸民族魂,做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现代中国人。

小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拥有爱家人、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要有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公益精神;要有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有较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多元文化,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平等交流,友善相处和交往。

4.审美雅趣“审美雅趣”指学生应该具备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生应向往与追求美好形象和美好事物,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此基础上传播美、发展美、创造美,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进而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5.学会改变“学会改变”源于清华大学“人文日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

这里指学生主动适应、超越自我、勇于创新。

小学生应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小学生应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小学生应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1.身体健康“身心健康”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达到身体发育良好,视力达标,体态匀称,体质强健。

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

要热爱生活,自信向上,悦纳自己;学会微笑、感谢与赞美,尊敬师长,友善乐群,乐于助人;要学会情绪管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拥有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2.成志于学“成志于学”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

志存高远,通过学习成长、成人,努力成才,成就未来事业。

小学生应当学而不厌,拥有扎实的基础、广泛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

要增强学习内驱力,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3.天下情怀“天下情怀”指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扎中华根,铸民族魂,做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现代中国人。

小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拥有爱家人、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要有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公益精神;要有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有较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多元文化,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平等交流,友善相处和交往。

4.审美雅趣“审美雅趣”指学生应该具备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生应向往与追求美好形象和美好事物,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此基础上传播美、发展美、创造美,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进而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5.学会改变“学会改变”源于清华大学“人文日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

这里指学生主动适应、超越自我、勇于创新。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定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这些素养既包括了学科知识和技能,又包括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情感品质、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等复合型素养。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1. 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需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中。

2.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3.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等。

这些品质是学生能够进行有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

4. 情感品质情感品质是指学生在情感发展中所需具备的基本品质,包括人格健全、情绪调节、同理心、责任感、团队合作等。

良好的情感品质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

5. 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学生欣赏、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包括对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提升其对美的敏感和创造力。

6.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探究等。

这些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1.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家庭应注重对学生情感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家庭支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学科知识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

素养一: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是其基础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素养的基础。

中国学生应当扎实掌握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养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未来社会中人才所必备的素养。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培养探索、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引导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失败,培养学生的对未来的适应性。

素养三: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协作,尊重他人的意见,团结同伴,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通过在团队中的合作实践,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素养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学习,将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也需要社会的参与和实践平台的提供。

总结中国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全面提升各项素养。

学科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深层次的支持。

愿中国学生能够在培养好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茁壮成长,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人才。

(以上内容仅为创作,不含任何实际信息,仅供参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1.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创新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并解决真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实践和实验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行动。

2.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学习方法多样化,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强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学习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推广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开拓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团队协作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沟通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能,注重团队学习和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合作力。

4.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创新实践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和社
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实践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和社会实践项目的开展,促进学生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5. 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文化规范意识、多元文化认知和尊重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文化素养需要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情感。

总之,发展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创新、实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推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术素养。

学术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学生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第二,情感素养。

情感素养是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等。

学生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能够正确处理各种情绪,与他人和睦相处,并对社会有所贡献。

第三,身心素养。

身心素养是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等。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具备适应环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第四,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学生在审美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对美的欣赏、创造和表达等。

学生应该具备对美的感知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和表达来展示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五,社会素养。

社会素养是学生在社会交往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学生的合作精神、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和成长过程中。

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教育活动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培养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关爱关怀,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家庭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温暖港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资源,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
社会参与是人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为实现共同利益作出贡献,发展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公民素养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倡导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尊重规则、尊重他人、尊重环境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探究、创新、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探究创新、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等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为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做出贡献。

五大核心素养分类

五大核心素养分类

五大核心素养分类
五大核心素养分类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五种核心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审美艺术素养和劳动技能素养。

这些素养被认为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 思想道德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观念、思想品质和政治素养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科学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科学知识、技术技能、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素质,以及具备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身体心理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积极的心态、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以及具备抗压抗挫、自我激励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4. 审美艺术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审美观念、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以及具备艺术表现和创作的能力。

5. 劳动技能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劳动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具体包括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具备创新创造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具备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

这五大核心素养分类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 创新思维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 创新思维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是指21世纪学生需要具备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创造力(Creativity)、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协作(Collaboration)和跨文化技能(Cross-cultural Competency)。

这五大素养是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要求,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提出的。

1. 创造力:创造力是指通过产生新的想法、概念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学生需要具备创造力,能够不断创新,提出独特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可以组织各种创意比赛或者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21世纪社会,信息爆炸,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来辨别信息的真伪,做出明智的决策。

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学会怀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其辨别信息的能力。

3. 沟通:沟通能力是指学生可以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倾听他人的观点。

在21世纪社会,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口才培训、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协作:协作能力是指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5. 跨文化技能:跨文化技能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并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技能变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通过国际交流、文化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技能。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是对21世纪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学校应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跨文化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成为未来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中国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文底蕴。

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理解和欣赏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科学精神。

学生应该具备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能够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三、学会学习。

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健康生活。

学生应该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保持身心健康,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五、责任担当。

学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六、实践创新。

学生应该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教育部门应该加强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个性化发展。

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总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 背景介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部发布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 核心素养内容《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明确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认知素养、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社会实践素养等五大方面。

其中,道德品质是学生的基本素养,包括诚实守信、恪尽职守、正义勇敢等品质。

认知素养涵盖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

学科素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素养包括对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社会实践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读书共享会等,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核心素养的评价机制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核心素养,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科竞赛、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5. 核心素养的意义遵循《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的指导,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6. 结语《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的发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希望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方向,要求学生在道德品质、认知素养、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社会实践素养等五个方面都具备一定的水平。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解读第一,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培养学生品德、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面。

学生应具备遵守法律、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和关心社会等品德和能力。

校园应该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应通过课堂教育、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来培养和提高道德素养。

第二,智能素养。

智能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能力。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其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三,身心素养。

身心素养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理状态。

学校应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增强学生对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视和管理能力。

第四,团队合作素养。

团队合作素养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关键。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设置团队项目和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

第五,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培养学生欣赏、创造和表达美的能力的重要方面。

学生应具备对艺术、音乐、舞蹈等领域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设艺术类课程和俱乐部,提供艺术活动和展示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参与艺术领域的学习和表达。

总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涵盖了道德素养、智能素养、身心素养、团队合作素养和审美素养等多个方面。

学校应通过全面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活动组织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全面、健康、积极地发展,成为有贡献的中国公民。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素养:包括扎实的学科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意识。

2. 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推崇道德伦理,培养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实践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学校和社会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

5. 沟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6. 生活素养:强调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品德修养的培养,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这些核心素养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学术能力: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具备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2. 人际沟通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并具备解决冲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 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能够自律地执行,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够管理时间和资源,具备解决问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4. 创新与创造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和研究,能够面对挑战和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办法。

5. 文化素养: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民族自豪感,具备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艺术和文化作品,能够发展个人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6. 心理素养: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包括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应对压力、解决困难和适应变化等能力,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正确处理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能够保持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学术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与创造能力、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使其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全面发展和积极参与。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素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

2.创新素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3.实践素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4.沟通与合作素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5.情感素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情绪管理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

6.道德素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能够正确判断和行动。

7.身心素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能够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1.人文底蕴;2.科学精神;3.学会学习;4.健康生活;5.责任担当;6.实践创新。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2.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3.学会学习: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4.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1、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2、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1、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2、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

中国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新事物、提出新想法并付诸行动。

2.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从而做出独立判断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人们避免盲目跟风或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

3.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促进团队合作,并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4.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指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积极承担责任,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态度和行为。

它强调每个人都有义务为整个团队的利益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5.健康心理。

健康心理指的是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客观认识自我和他人,善于处理压力和挫折,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它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生活质量。

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四、文化基础——人文底蕴1、人文积淀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五、文化基础——科学精神1、理性思维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部都在聚焦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十年磨一剑,百年铸名校。

清华附小作为百年老校明确提出了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清华附小高级教师胡兰为我们一一呈现。

一个人从出生成为家庭的一员,再到成为社会的一员,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一个大写的“人”,应该具有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应该有自我认知和学习的能力,还应该能够理解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校为其确定怎样的发展目标,提供怎样的“营养”和帮助,与学生的当下乃至今后的发展关系极大。

我们在认真总结清华附小100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初步拟定了清华附小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1.身体健康
“身心健康”源于原清华附小校董马约翰先生身体力行,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这里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清华附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达到身体发育良好,视力达标,体态匀称,体质强健。

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

要热爱生活,自信向上,悦纳自己;学会微笑、感谢与赞美,尊敬师长,友善乐群,乐于助人;要学会情绪管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拥有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2.成志于学
“成志于学”源于清华附小前身“成志学校”的校名,取义于清华附小“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

这里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

志存高远,通过学习成长、成人,努力成才,成就未来事业。

清华附小学生应当学而不厌,拥有扎实的基础、广泛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

要增强学习内驱力,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3.天下情怀
“天下情怀”源于清华大学“厚德载物”“中西合璧”的办学思想及清华附小百年来一直坚持的公益情怀。

这里指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扎中华根,铸民族魂,做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现代中国人。

清华附小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拥有爱家人、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要有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公益精神;要有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有较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多元文化,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平等交流,友善相处和交往。

4.审美雅趣
“审美雅趣”源于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至真、至美、至情”的美学境界。

这里指学生应该具备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

清华附小学生应向往与追求美好形象和美好事物,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此基础上传播美、发展美、创造美,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进而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5.学会改变
“学会改变”源于清华大学“人文日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的理念。

这里指学生主动适应、超越自我、勇于创新。

清华附小学生应具有敏锐的环境感知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面对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和生活,能够悦纳,学会适应,顺应发展,不断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

要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并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实践,动手动脑,大胆尝试,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周边的人和事,传递正能量。

还应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具有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清华附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外显为“健康、阳光、乐学”的样态,通过学校课程、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工作以及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