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

合集下载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克隆技术。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克隆技术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3. 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2. 教学难点: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看待科技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优缺点及对社会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克隆技术案例,深入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

4.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克隆技术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克隆技术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优缺点及对社会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克隆技术案例,深入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克隆技术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案例分析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批判性思维:通过学生对克隆技术优缺点及对社会影响的分析和评价,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克隆技术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对作业的认真程度和完成质量。

奇妙的克隆阅读及答案

奇妙的克隆阅读及答案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1、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克隆鲫鱼2、文段中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具体地向人们介绍克隆鲫鱼的过程。

3、为什么叫这种鱼为“克隆鱼”?因为这种鱼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称为“克隆鱼”。

4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克隆鲫鱼出世的过程 .( 不超过 30 字 )把囊胚细胞核放入去核卵细胞 , 孵化出鱼苗 , 培养成鲫鱼 .5、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6、指出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 . 准确地说明了克隆鲫鱼技术复杂 . 成功率低,也说明我国科学工作者面对困难不退缩,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7、“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一句中的“难关”一词如何理解?“难关”本义指不容易度过的时期,在这里是指从换核卵细胞到成为一条幼鱼的生死关口。

8、克隆鲫鱼的出世给你什么启示?(略 , 言之有理即可 . 提示:可以从科学家的态度 . 成功与失败的关系 . 设计相关的实验或产生相关的设想等选择一个角度来谈 .要结合自己的情况。

以成功与失败的关系为例:古语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克隆鲫鱼的实验是艰难的,历经那么多次失败,才取得了克隆鲫鱼的成功。

《奇妙的克隆》(优秀5篇)

《奇妙的克隆》(优秀5篇)

《奇妙的克隆》(优秀5篇)奇妙的克隆篇一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筛选,处理信息,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画示意简图方法筛选、处理信息。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发言中能表现正确的科学观,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画示意简图方法筛选、处理信息,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三、教材分析:《奇妙的克隆》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一篇说明文。

根据单元编写目的和课文文体特点,确定了以下两个目标:一是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二是感悟高新科技的神奇和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

一个重点是“弄懂克隆绵羊多利的创造过程及奥秘”,一个难点是“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认识”。

本文长近3000字,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让学生基本弄懂有关克隆的知识,并且还要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体现出新课改的思想,把课上出语文课的特点来。

因此,我采取了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为辅的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四、教学设想:本设计希望通过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文本内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的活动中领会文本所体现的锲而不舍、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同时,点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爱科学的热情,能够关注人类生活,鼓励学生勇攀知识高峰,在未来的科学领域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流程:(一)、引入文本,激发兴趣:(观看《侏罗纪公园》剪辑)请问同学们,影片中的科学家利用什么科学手段制造出了恐龙?(克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克隆的文章《奇妙的克隆》。

(二)、解读文本,走进科学:1、质疑导读:(过渡)那么,什么是克隆呢?请同学们朗读136页第一章《克隆是什么》,并找出答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_奇妙的克隆阅读答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_奇妙的克隆阅读答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_奇妙的克隆阅读答案课文《奇妙的克隆》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克隆是什么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one”,音译为“克隆”。

实际上,英文的“Cone”起源于希腊文“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orG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

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奇妙的克隆 》最新教案

《奇妙的克隆 》最新教案

《奇妙的克隆》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认识到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潜在价值。

3.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伦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如多利羊的诞生等。

3. 克隆技术的应用:探讨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4. 克隆技术的潜在价值:分析克隆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潜在价值和意义。

5.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如克隆人的道德争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和潜在价值。

2. 教学难点:克隆技术的原理、伦理问题的讨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克隆技术的相关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技创新意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第二课时:克隆技术的应用和潜在价值。

3. 第三课时:克隆技术的原理讲解。

4. 第四课时: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讨论。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展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克隆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4. 课堂小测:进行简单的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克隆技术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克隆技术相关知识的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2. 视频资料:收集关于克隆技术发展的相关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3. 案例分析材料:准备一些与克隆技术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八年级语文下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及赏析《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后产生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以上是《奇妙的克隆》的部分课文原文,全文详细描述了克隆的定义、历史、发展以及未来的可能性。

赏析:《奇妙的克隆》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克隆这一科技的概念、原理以及发展前景。

文章既展现了科技的奇妙之处,也引发了我们对科技伦理问题的思考。

在内容上,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入手,逐步引导读者理解克隆的含义。

通过对比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使读者对克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使我们对克隆的历史和现状有了全面的认识。

奇妙的克隆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语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优秀经典语文教案第一章:克隆的兴起1.1 介绍克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 解释克隆技术的原理和过程1.3 探讨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1.4 分析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第二章:动物克隆的突破2.1 介绍动物克隆的历史和重要突破2.2 分析动物克隆的成功案例和应用价值2.3 探讨动物克隆对动物保护和繁育的意义2.4 思考动物克隆伦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第三章:植物克隆的应用3.1 介绍植物克隆的原理和常用技术3.2 探讨植物克隆在农业和园林领域的应用3.3 分析植物克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作用3.4 讨论植物克隆的潜在问题和挑战第四章:人类克隆的争议4.1 探讨人类克隆技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4.2 分析人类克隆引发的伦理和法律问题4.3 思考人类克隆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4.4 探讨人类克隆技术的利弊和未来发展第五章:克隆技术的未来展望5.1 展望克隆技术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5.2 分析克隆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物种繁育中的作用5.3 探讨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潜在影响5.4 思考克隆技术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第六章:克隆技术的医学应用6.1 介绍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治疗性克隆6.2 探讨克隆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潜在解决方案6.3 分析克隆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疾病模型中的应用6.4 思考克隆技术在医学应用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第七章:克隆技术与生物多样性7.1 介绍克隆技术在保护濒危物种中的应用7.2 探讨克隆技术在生态系统恢复和物种繁育中的作用7.3 分析克隆技术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7.4 讨论克隆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伦理问题第八章:克隆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8.1 介绍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如作物育种8.2 探讨克隆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的潜力8.3 分析克隆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和挑战8.4 思考克隆技术在农业应用中的伦理问题第九章:克隆技术的伦理和法律框架9.1 分析克隆技术所涉及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9.2 探讨克隆技术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框架9.3 思考克隆技术对个人和社会身份的影响9.4 讨论克隆技术在法律和伦理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第十章:克隆技术的未来挑战和机遇10.1 展望克隆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未来发展10.2 分析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和环境挑战10.3 探讨克隆技术对人类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影响10.4 思考克隆技术在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社会应如何应对和适应第十一章:克隆技术的教育和普及11.1 介绍克隆技术的教育意义和普及的重要性11.2 探讨如何在教育中融入克隆技术的知识和伦理讨论11.3 分析克隆技术教育材料和课程的设计11.4 思考克隆技术教育对学生和公众的影响第十二章:克隆技术的社会影响12.1 分析克隆技术对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12.2 探讨克隆技术对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的潜在影响12.3 思考克隆技术对人类自我认知和文化认同的影响12.4 讨论克隆技术对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的挑战第十三章:克隆技术的国际视角13.1 介绍国际上对克隆技术的法规和政策13.2 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克隆技术的立场和态度13.3 分析国际组织在克隆技术监管和合作中的角色13.4 思考全球范围内克隆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第十四章:克隆技术的创新和突破14.1 探讨克隆技术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突破14.2 分析克隆技术在跨学科应用中的潜力14.3 思考克隆技术在未来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14.4 讨论克隆技术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克隆技术的综合评估15.1 分析克隆技术在各个领域的综合影响和效益15.2 评估克隆技术带来的风险和潜在威胁15.3 探讨克隆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平衡与妥协15.4 思考人类如何合理利用克隆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克隆技术的原理和过程: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克隆技术的原理和过程是学习本教案的基础,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和图片进行直观的学习和理解。

《奇妙的克隆》教案(合集1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合集1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合集15篇)《奇妙的克隆》教案(合集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奇妙的克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妙的克隆》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重点]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

[难点]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VCD。

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这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绘。

在今天,这一想象却成了可能,那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板书课题)二、展示查找的资料同学们都找到了哪些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三、明确什么是克隆1、请看下面这些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VCD展示画面)边看边思考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2、自由朗读“克隆是什么”,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3、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

作者介绍“克隆是什么”时就举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孙悟空的例子,运用这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呢?(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加以细致的解释,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奇妙的克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认识到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和价值。

3. 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定义,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

2.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早期研究、多利羊的诞生等关键事件。

3. 克隆技术的应用:探讨克隆技术在生物科学、医学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克隆器官、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4. 克隆技术的价值:分析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如治疗遗传疾病、提高农业产量等。

5.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如克隆人类、克隆生物的尊严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克隆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克隆技术的实际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PPT、视频、文章等。

2. 设计好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克隆技术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利用PPT或视频,清晰地讲解克隆技术的定义、原理以及发展过程。

3. 分析克隆技术的应用和价值: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其价值。

4. 探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克隆技术的重要性和面临的伦理问题。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选择一个简单的克隆技术实验,如DNA 复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克隆技术原理的理解。

2. 参观科研机构:联系附近的科研机构或大学,组织学生参观克隆技术的研究实验室,了解前沿的研究动态。

教案《奇妙的克隆》

教案《奇妙的克隆》

教案《奇妙的克隆》人教版语文教案奇妙的克隆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1、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

教师:准备有关资料和事例,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过程中。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展开竞赛,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

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

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3、感知课文,展开竞赛按课文四个版块,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

(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⑴全班齐读第一部分,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学发掘问题。

问: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克隆是什么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

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教案《奇妙的克隆》

教案《奇妙的克隆》

教案《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德育目标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教具准备教学图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

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

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

(选自20xx.11《文汇报》)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今天,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

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方案A)奇妙的克隆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指尖轻轻敲击,方案A的构思在我脑海中逐渐浮现。

这是一场关于“奇妙的克隆”的创意盛宴,让我来为你细细道来。

我们要明确克隆的目标。

不是动物,不是植物,而是——记忆。

是的,你没听错,我们要克隆一段记忆。

这段记忆,可以是你的美好时光,也可以是我的难忘瞬间,甚至是我们共同度过的精彩岁月。

一、记忆克隆的初衷2.为了让遗憾消散。

有些记忆,我们可能无法亲身经历,但通过克隆,我们可以弥补这份遗憾。

3.为了让友情延续。

克隆一段共同记忆,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二、记忆克隆的步骤1.选择记忆。

我们需要确定要克隆哪段记忆,是快乐的童年,还是激动的青春?2.收集素材。

找出与这段记忆相关的照片、视频、文字等,以便在克隆过程中还原细节。

3.技术克隆。

运用先进的克隆技术,将这些素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段全新的记忆。

4.感受记忆。

在克隆完成后,我们一起体验这段记忆,共同回味那些美好时光。

三、记忆克隆的亮点1.真实还原。

我们采用最先进的克隆技术,确保记忆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真实还原。

2.情感共鸣。

通过克隆,我们能够重新感受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情感得以共鸣。

3.创意无限。

克隆记忆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创意。

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记忆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体验。

四、记忆克隆的挑战1.技术难题。

克隆记忆需要克服众多技术难题,如素材融合、情感还原等。

2.道德伦理。

克隆记忆可能会引发道德伦理争议,我们需要在方案中充分考虑这一问题。

3.成本控制。

克隆记忆的成本相对较高,我们需要在预算范围内完成这一项目。

五、记忆克隆的实施1.组建团队。

我们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技术专家、创意策划、项目管理等。

2.制定计划。

明确克隆记忆的目标、步骤、时间表等,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落实执行。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达到预期效果。

六、记忆克隆的展望1.情感融合。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克隆记忆,实现情感融合,让彼此的心灵更加贴近。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单元模块中预习本课内容,训练学生阅读较长说明文的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文体特色。

学会快速过滤筛选有效信息。

2、在阅读中体味文中科学家锲而不舍、严谨求实、追求高远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3、辩证看待事物,理性分析现象。

热爱科学、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1、跨知识的阅读与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文章内容本身所传达的具体知识,而要跳升到语文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从而体会说明文语言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在文章理性客观的描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领悟科学精神的:不畏失败,勇攀高峰,锲而不舍,严谨求实。

3、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建议:1、读:多读课文,走进文中的科学世界,对于感的知识或话题要积极的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查:这篇文章是遗传学泰斗谈家桢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其中涉及许多在克隆研究中的案例和事实,大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查阅这方面的信息,扩充你的知识域面。

对于本文的作者,更应该有深刻的了解。

建议同学们多从课外搜集资料,为我所用。

3、写:学习语文,不能离开语言表达,除了与你的学习同伴探知讨论、各抒己见之外,一定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整理成文字,这样会促进你的写作水平提高,也可使你的思想闪光得到永久保存。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各采众长。

一、情境导入:克隆羊多利(激发兴趣,引发思考)二、步入课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克隆”一词也经常被用到,只不过我们平时所说的克隆含义更加灵活、更加广泛。

你能举一些生活中可以叫做克隆的例子吗?(畅所欲言,将科学术语通俗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学生活动:生活中的“克隆”(二)整体感知我们这篇文章是科学家写的一篇关于前沿科学的科普文,那就了文章的内容应该是准确严谨。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奇妙的克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奇妙的克隆》教案1一、导入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同学们,你能否想到,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有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跟你打招呼说:“嗨,我是你吗?”这不是天方夜谭,克隆技术也许会创造这个奇迹。

目前,对克隆技术可能引起的诸多问题,人们一直在探讨、争论。

但,克隆究竟是什么?它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些什么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相信你会从中得到一些答案,受到一些启发。

二、检查预习三、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根据文中的语句说说什么是“克隆”?它“奇妙”在何处?(2)文中列举了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的众多科研成果,请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一下。

2、指名回答什么是“克隆”“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追问:什么是“无性繁殖”?“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那么,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10段……长出数百株草莓苗”3、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请你按时间顺序排列。

1960、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1979年克隆鲫鱼,1995年克隆绵羊“多利”提问:作者按什么顺序说明的?逻辑顺序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来说明?是由低级到高级,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

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也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板书:鱼类换核→两栖类换核→异种鱼换核→哺乳类换核4、文章四个小标题的顺序能否进行调换?不能,因为作者按照由虚到实,由实到虚,由易到难的思路进行说明。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课文教案

《奇妙的克隆》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克隆技术。

2.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克隆技术进行辩证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增强学生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3. 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克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 克隆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奇妙的克隆》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克隆技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奇妙的克隆》,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3. 课堂讲解讲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介绍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介绍克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2. 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上关于克隆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

七、课堂互动1. 设置疑问:克隆技术能否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八、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科研单位,了解克隆技术的实际应用。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针对克隆技术应用的合理化建议。

九、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克隆技术利与弊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奇妙的克隆作文想象

奇妙的克隆作文想象

奇妙的克隆作文想象奇妙的克隆作文想象导语:要是克隆人出现了,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乱套里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想象的,欢迎查阅,谢谢!奇妙的克隆作文继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了绵羊,"多莉"之后"克隆牛""克隆鼠"等又相继出现。

奇妙的克隆技术,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梦想着成为一个克隆专家。

如果我会克隆,我要克隆一个地球。

因为地球上的资源被人类快用完了,而人类的数量仍在不断的增加,如果我克隆一个地球人类就可以再有一个生活的空间在那生存,繁衍,这样就可以减轻现在养育我们的地球妈妈的负担。

如果我会克隆,我要克隆一种人体中的特异细胞。

因为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几十年之后就会衰老死亡,而这种特意细胞会使人返老还童,变的年轻聪明。

一但克隆了这种细胞,就可以使人延年益寿。

到那时,人们普编生活上一百多年,高寿的人活到二百来岁,也成为可能,我还要克隆人体器官,使人因意外损伤的肢体器官得到修复,使人在得了肺癌,肝癌,等而损坏死的内脏及时得到切除更换,从而减少病痛,死而复生。

如果我会克隆我还要克隆动物,以为世界上有许多动物一面临灭绝,像我国的扬子鳄,大熊猫,东北虎,等等,如果克隆了它们,就可以拯救这些物种,是生态得到平衡,使人类的好朋友---------动物的大家庭里欣欣向荣。

如果我会克隆,我还要克隆植物,克隆许多东西,再造新物种,造福人类,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我梦想这一切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奇妙的克隆作文2036年,我已是一个对于克隆情有独钟的科学家,我的使命就是克隆一些奇怪的远古动物细胞。

我的同事--地层勘测员,为我在神秘的地层钟找到了鸭嘴兽的卵,三叶虫的残骸。

我经历了重重波折,终于成功了!然而,我现在最想亲手克隆恐龙,让那个远古的世界霸王重建天日,也让人们来解开这个离奇的谜团,可是迟迟发现不了恐龙的细胞,太让人失望了!哎呀,失望也没办法,安安稳稳地工作吧!我和我的同事只能在一起静静地为克隆恐龙做准备。

谈家桢《奇妙的克隆》课文全文

谈家桢《奇妙的克隆》课文全文

谈家桢《奇妙的克隆》课文全文送你一束转基因花作者:小样百合花代表纯洁,康乃馨代表温情,非洲菊代表支持,红玫瑰代表浓浓爱意……我们常年相互赠送着这些花卉,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美好的祝愿。

但是我们似乎曾经还想过送点什么更特别的花,比如蓝色的月季,有香味的菊花,娇小的迷你向日葵,甚至有红色心形图案的白玫瑰……这些如果在过去也许都是我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是现在蓬勃发展的新型生物技术却有可能让我们美梦成真!新型的生物技术具有很多传统花卉育种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比如可以通过转入基因而扩大整个花卉的基因库,因而就可人工创造出一个更大更新的花卉宝库;还可以只定向修饰改变一些你不喜欢的花卉性状而保留那些你喜欢的优良品质;而且只要技术成熟后,就可以大批量地工厂化生产。

所以完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创造出一个人们梦寐以求的“花花世界”。

为了改良花卉的颜色、香味、形状和保鲜期等多方面的性状,科学家们的思路是首先要了解这些性状的生理机制,进而找到并克隆出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基因,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后,再修饰并转入到需要改良品质的花卉中,从而定向创造出花卉新品种。

特别色彩在花卉的颜色改良方面,科学家们已经克隆到了多个与颜色相关的.基因。

特别是在矮牵牛花中已经克隆到了两个能使花趋向于显蓝色的基因,可以使人们培育出珍稀的蓝色月季和康乃馨。

另外,科学家们利用转基因技术,已经在矮牵牛、菊花等观赏花卉中成功地进行了花色修饰。

比如法国分子生物学家将几个花色基因分别导入开红花的矮牵牛中,从而得到了开粉红色和白色花的矮牵牛,甚至还得到了白色花中有一小抹红色或红色花中有一小抹白色的奇特矮牵牛。

特别新奇在花卉的香味、形状、大小、质地等品质性状研究方面,由于涉及的物质极其多样,代谢途径也非常复杂,所以研究起来很困难。

但是最近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

比如生物学家皮斯用发根农杆菌转化柠檬天竺葵,发现转化植株中芳香族物质有显著提高,花朵散发出迷人的甜香味,植株矮化,枝叶更繁茂。

奇妙的克隆(共9篇)

奇妙的克隆(共9篇)

奇妙的克隆(共9篇)奇妙的克隆(一): 神奇的克隆怎么分段马上要用啊~~~~~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先引出克隆的概念.第二段(3~5自然段):其次介绍植物的先天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第三段(6~9自然段):最后从三个方面展望这一技术造福人类的重大意义. 奇妙的克隆(二): 奇妙的克隆作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些什么呢哦,我想到了.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会克隆那美丽的大森林.因为树木可以净化空气,使空气变得清新,把对人民有害的有毒气体变成我们缺一不可的氧气.这对人民的健康有极大的好处.树木可以保持水土,防止干旱水灾.它还能够调节气候,阻止风沙.这样城市就再也不会发生令人可怕的“沙尘暴”了.树木还可以生产木材.木材是建筑工厂、住宅、桥梁的重要材料.就因为这个原因,人们都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滥砍伐树木,使得森林里的那些茂盛的树木逐渐减少.最后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荒林.现在森林失去了昔日的热闹.以前茂密的森林里总有许多惹人喜爱的小动物在追逐嬉戏.生活是那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现在,已经被人类破坏的森林再也看不到昔日的热闹,再也听不到那百鸟优美、动人的歌声了.现在,我们只能听见那电锯和一棵棵大树倒下的“哭”声.你看,那是多么的恐怖!如果世界上都没有绿色森林,那还能靠谁去吸收水份、阻止风沙呢如果一旦发生水灾,那我们的家园不就会被洪水淹没大家可试想一下,那时候我们的损失该多大啊!森林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它.如果我们一旦失去了它,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失去了和蔼的妈妈,就像黑暗的道路上失去了令人振奋的光芒,就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失去了雨露和太阳……只要我们都精心地保护森林,那我们才会避免种种灾难的发生,生活才会过得幸福美好.不再多说了,现在我就要克隆美丽的大森林.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棵苍翠的大树.我从大树上砍了一截树枝.然后,把这截树枝种在一块大空地上.种完后,接着随即浇上一种叫“克隆水”的液体.这样就成功了.如果你过几天来这块空地去看看,那时这里再也不是一块光秃秃的空地了,而是变成了一个茂密的大森林了.假如我会克隆,我还会克隆出许多像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达尔文…….这些有高智慧的人,让他们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为人民揭开一个又一个的奥秘.假如我会克隆,我还会克隆…..我想克隆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虽说是假如,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想总有一天这个假如是一定会实现的.我想克隆一个地球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克隆一个地球.因为现在的地球成了臭水沟,工厂排出的污水,污染了整个河流甚至大海.鱼儿在哭泣,请给我一池清水,让我们畅快地游泳,可是人类却无情地摆摆手.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克隆一个地球.因为现在的地球被熏成了黑煤球,烟囱冒出的浓烟,弥漫了整个天空.鸟儿在哭泣,请给我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我们自由地翱翔,可是人类却冷漠地摇摇头.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克隆一个地球.因为现在的地球成了光头,人类贪婪地砍伐树木,一望无际的沙漠替代了美丽的绿洲. 小草在哭泣,请给我一寸土地,让我们迎着春风蹦跳,可是人类却不愿停下手中的斧头. 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克隆一个地球.因为地球的子女正面临着灭顶之灾, 人类肆意捕杀动物,许多珍奇动物都已濒临灭亡.青蛙在哭泣,请放我们一条生路,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可是人类却不愿放弃盘中美食.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克隆一个地球.因为地球已变成了各种疾病的温床, 正是人们无情地破坏大自然,才会变成AIDS和SARS的阶下囚. 地球妈妈在哭泣,快停下你们罪恶的手,去拯救我们的母亲——地球,否则将会自取灭亡.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克隆一个地球.如果克隆一个新的地球,我想一定比现在的地球美,蓝天白云,山清水秀,那里才是动物们生活的乐园,那里才是鸟儿们的梦想和追求,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获得自由.奇妙的克隆(三): 奇妙的克隆课后题一、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3.“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4.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设计此题主要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在此基础上,了解事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1.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说明顺序的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这一节有两条线索:一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这样安排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二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体现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3.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4.课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二、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 设计这道练习题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推敲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例如:(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4)“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5)“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三、文中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关于这一问题可以展开讨论,不求有统一的答案;还可以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关于克隆的争议”的内容来开展语文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克隆方面的文章资料,也可推荐这方面的文章供同学们研讨.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大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同时又让人类真正享受并体会到科学带来的幸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奇妙的克隆(四): 奇妙的克隆应该怎样分段,段意是什么你是初二的吧,克隆是什么:溯源“克隆”一词并介绍“克隆”是什么克鲫鱼遇出世前后:讲述: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并对克隆实验作简要说明绵羊多利:详细描述克隆羊“多利”出世的经过,揭示了克隆羊成功的重大意义和产生的巨大反响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说明克隆技术为人类造福及对克隆的思考奇妙的克隆(五): 在课文“奇妙的克隆”中给“克隆”下一个定义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奇妙的克隆(六): 奇妙的克隆的四个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我来回答你!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七): 《奇妙的克隆》:1.为什么说“多利”是“克隆羊”2.“克隆羊”的诞生说明了什么3.简述“多利”的诞生过程4.”经过247次失败之后...小绵羊“这句话反映了科研人员怎样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风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1.在培育多利羊的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体细胞克隆技术.2.展现了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说明了遗传因素存在与细胞核中.3.在培育多利羊的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体细胞克隆技术.也就是说,从一只成年绵羊身上提取体细胞,然后把这个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另一只绵羊的卵细胞之中,而这个卵细胞已经抽去了细胞核,最终新合成的卵细胞在第三只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形成了多利羊.4.坚持不懈,积极的探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这种精神和品质.奇妙的克隆(八): 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奇妙的克隆】克隆技术很有用,正向人类展示自己的用处和意义!奇妙的克隆(九): 奇妙的克隆应该怎样分段,段意是什么你是初二的吧,克隆是什么:溯源“克隆”一词并介绍“克隆”是什么克鲫鱼遇出世前后:讲述: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并对克隆实验作简要说明绵羊多利:详细描述克隆羊“多利”出世的经过,揭示了克隆羊成功的重大意义和产生的巨大反响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说明克隆技术为人类造福及对克隆的思考奇妙的克隆ppt奇妙的克隆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巩固,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作好预习,从图书馆及网上查找有关“克隆”的知识,并根据课文内容观察身边的“克隆”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设境导入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

课堂导问: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d.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e.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
问题的冷峻思考。

第二课时
(一)、研读探究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容拓展深入方面
的学习。

(过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

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

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c.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探究小结: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

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

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方法辨析: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通过上面小结,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结果,教师再作归纳。

合作探究
a.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b.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
提示: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二)、拓展延伸
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教师可以提供网上、报上的各种言论帮助学生思考,同时也应紧紧抓住课文结尾引用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拨。

学生小结
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

教师注意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从方法上、思想情感上考虑。

(三)、延伸作业
将课堂小结“我学到了……”写成书面文字;从网上、报上、书籍中查询科学前沿的新兴技术。

附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植物界的克隆:
动物界的克隆:鱼类两栖类哺乳类一“多利”的诞生
利与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