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精度指标

合集下载

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与分析方法

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与分析方法

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与分析方法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精度评定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测量数据的准确程度,从而决定我们对数据的信任程度。

本文将介绍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与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应用与价值。

一、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方法1. 绝对误差法:绝对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测量结果与已知真值,可以计算出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法常用于对小样本数据进行评定,由于需要已知真值进行比较,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2. 相对误差法: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量结果的比值,通过计算相对误差可以得出数据的相对准确程度。

相对误差法广泛应用于科学实验和工程测量领域,特别适合对相对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数据进行评定。

二、测量数据的精度分析方法1. 频率分布图:通过将测量数据按照数值大小进行分类,绘制频率分布图,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频率分布图能够揭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对于数据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 标准差分析:标准差是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通过计算数据的标准差,可以得出数据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标准差分析常用于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

三、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与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1. 优化决策: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数据的可信程度。

在进行决策时,我们可以根据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结果,选择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控制:在工程应用中,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

3.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需要基于准确的实验数据进行推理和验证。

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与分析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依据,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含义和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与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何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

如何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

如何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精确度是衡量电子测量仪器性能最重要的指标,通常由读数精度、量程精度两部分组成。

本文结合几个具体案例,讲述误差的产生、计算以及标定方法,正确理解精度指标能够帮助您选择合适的仪器仪表。

一、测量误差的定义误差常见的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1)绝对误差:测量值x*与其被测真值x之差称为近似值x*的绝对误差,简称ε。

计算公式:绝对误差 = 测量值 - 真实值;2)相对误差:测量所造成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比乘以100%所得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相对误差 =(测量值 - 真实值)/真实值×100%(即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3)测量的绝对误差与仪表的满量程值之比,称为仪表的引用误差,它常以百分数表示。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仪表量程)×100%引用误差越小,仪表的准确度越高,而引用误差与仪表的量程范围有关,所以在使用同一准确度的仪表时,往往采取压缩量程范围,以减小测量误差举个例子,使用万用表测得电压1.005V,假定电压真实值为1V,万用表量程10V,精度(引用误差)0.1%F.S,此时万用表测试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分析过程如下:绝对误差:E = 1.005V - 1V = +0.005V;相对误差:δ=0.005V/1V×100%=0.5%;万用表引用误差:10V×0.1%F.S=0.1V;因为绝对误差0.005V<0.1V,所以10V量程引用误差0.1%F.S的万用表,测量1V相对误差为0.5%,仍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二、测量误差的产生绝对误差客观存在但人们无法确定得到,且绝对误差不可避免,相对误差可以尽量减少。

误差组成成分可分为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即:误差=测量结果-真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因此任意一个误差均可分解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代数和系统误差:1)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定义: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如何读懂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

如何读懂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

如何读懂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
在精密测试测量行业,测量准确度(精度)是仪器本身的灵魂,是仪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不同的仪器其准确度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只有理解了仪器的精度指标后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进行测量。

在测试测量过程中,受测量仪器硬件本身、测量条件或测量方法的影响,测量得到的结果(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可能包含与测量值成比例的误差,也可能包含与测量值无关的固定误差。

通常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会以这两种误差的组合方式给出,例如PA8000的精度指标如图1所示。

图1 PA8000精度指标
图1中的精度指标是以&plusmn;(%读数+ %量程)的方式表示的,即读数精度+满量程精度表示法。

顾名思义,读数精度就是仅与测量值成比例的误差,而满量程精度则是与测量值无关仅与量程有关的固定误差,即当量。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指测量的结果相对于被测量真值的偏离程度。

在测量中,任何一种测量的精密程度高低都只能是相对的,皆不可能达到绝对精确,总会存在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误差。

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尽量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必须充分认识测量可能出现的误差,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以克服。

通常在测量中有基本误差、补偿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与抽样误差等。

•测量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偶然误差的特性•精度评定的指标•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一、观测误差当对某观测量进行观测,其观测值与真值(客观存在或理论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用数学式子表达:△i = Li – X (i=1,2…n)L —观测值X—真值二、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仪器的原因①仪器结构、制造方面,每一种仪器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因而使观测结果的精确度受到一定限制。

DJ6型光学经纬仪基本分划为1′,难以确保分以下估读值完全准确无误。

使用只有厘米刻划的普通钢尺量距,难以保证厘米以下估读值的准确性。

②仪器构造本身也有一定误差。

例如: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则测量结果中含有i 角误差或交叉误差。

水准尺的分划不均匀,必然产生水准尺的分划误差。

2、人的原因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观测者的习惯因素、工作态度、技术熟练程度等也会给观测者成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3、外界条件例如: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因素的变化,均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

例如: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阳光曝晒使水准气泡偏移,大气折光使望远镜的瞄准产生偏差,风力过大使仪器安置不稳定等。

人、仪器和外界环境通常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先作两个前提假设:①观测条件相同.②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直接观测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现的误差的数值、符号及变化规律。

一二三级精度标准

一二三级精度标准

一二三级精度标准一级精度标准:什么是精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是衡量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指标。

在各个领域中,精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都会以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和评定。

二级精度标准:精度的影响因素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仪器设备的精度:仪器设备自身的精度限制了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

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2.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精度,需要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

3.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熟练的操作者能够更好地控制仪器设备,减小误差。

4. 校准和校验: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校验是确保精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已知准确值进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并修正仪器设备的误差。

三级精度标准:提高精度的方法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 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根据测量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合的仪器设备。

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2. 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在测量过程中,尽量控制环境条件的变化。

例如,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气压的变化等。

3. 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熟练的操作者能够更好地控制仪器设备,减小误差。

4. 定期进行校准和校验: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校验,确保其准确性。

校准可以消除仪器设备的固有误差,校验可以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6. 注意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

避免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影响,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精度是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精度,可以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定期进行校准和校验,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注意数据处理和分析。

圆度仪的主要技术规格与精度

圆度仪的主要技术规格与精度

圆度仪的主要技术规格与精度圆度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轴线的圆度、同心度、偏心度等指标的精密测量仪器。

它主要由基座、支架、转台、测试头和电子计量系统等组成,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等优点。

下面将对圆度仪的主要技术规格与精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主要技术规格1. 测量范围:圆度仪的测量范围通常为0-360°,可以满足大多数工件的测量需求。

2. 测量精度:圆度仪的测量精度是指其能够达到的最小分辨率,通常为0.001mm或更小。

这意味着圆度仪可以检测到微小的偏差和误差。

3. 测量速度:圆度仪的测量速度通常为每秒几个角度,可以快速地完成多个工件的测量任务。

4. 重复性:圆度仪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即在多次测量同一工件时,其结果非常接近且稳定。

5. 自动化程度:现代化的圆度仪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二、主要精度指标1. 圆度误差:圆度误差是指工件轴线的圆度偏差,通常用径向跳动值来表示。

圆度仪可以检测到0.001mm以下的径向跳动值,具有非常高的精度。

2. 同心度误差:同心度误差是指工件中心轴线与转台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差,通常用同心偏差值来表示。

圆度仪可以检测到0.001mm以下的同心偏差值,具有非常高的精度。

3. 偏心误差:偏心误差是指工件中心轴线与转台中心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用偏心距离来表示。

圆度仪可以检测到0.001mm以下的偏心距离,具有非常高的精度。

4. 平面度误差:平面度误差是指工件表面与转台平面之间的偏差,通常用平面跳动值来表示。

圆度仪可以检测到0.001mm以下的平面跳动值,具有非常高的精度。

5. 角度误差:角度误差是指工件轴线与参考轴线之间的偏差,通常用角度偏差值来表示。

圆度仪可以检测到0.001度以下的角度偏差值,具有非常高的精度。

三、总结圆度仪是一种高精密、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的测量仪器,其主要技术规格包括测量范围、测量精度、测量速度、重复性和自动化程度等。

蔡司三坐标测量机精度衡量标准

蔡司三坐标测量机精度衡量标准

蔡司三坐标测量机精度衡量标准前⾔: ISO 10360的内容包括了蔡司三座标测量机的精度指标定义。

MPEP针对形状误差测量,MPEE针对线性尺⼨测量,MPE_THP针对的是扫描模式下形状误差的测量。

MPE=Maximum Permissible Error=最⼤允许误差 the probing form deviation P=单点测量形状误差 the length measuring deviation E=长度测量误差 the scanning form deviation THP=扫描形状误差 ⾸先,影响蔡司三座标测量机精度的硬件有如下: 1. 导轨(X/Y/Z轴) 2. 轴承和电机驱动(⽓浮轴承和马达) 3. 长度测量系统(光栅尺及读数头等) 4. 传感器(探头) ⼀般,我们⽤三种精度指标评价每台蔡司三座标测量机的系统精度。

MPEP、MPEE和MPE_THP。

1. MPEP 定义:ISO 10360-2中定义了MPEP。

⼀台CMM的MPEP为2um,那么在验收测试中,单点测量误差必须⼩于2um。

检测⽅法:在标准球上探测25个点,最⼩⼆乘法算出球⼼,从⽽得到了25个R MPEP=Rmax-Rmin≤2um 2. MPEE 定义:ISO 10360-2中定义了MPEE。

MPEE = A + L/K,L是⼯件的长度,A和K是机器的精度常数。

例如: MPEE=2+L/400,⼯件长度=200 MPEE=2+200/400=2.5um 这意味着长度200mm的⼯件最终实测值应该在200+/-0.0025mm之内。

检测⽅法:在空间7个位置,测量⼀组包含五种长度的块规,每种长度测量三次;总共的测量次数为5x3x7=105;所有测量结果必须在规定范围内。

3. MPE_THP 定义:ISO 10360-4定义了MPE_THP。

⼀台CMM的MPE_THP标注为1.5um,那么它在规定的扫描时间t内,测量标准球的球形误差在1.5um以内。

测量精度评定方法及标准

测量精度评定方法及标准

测量精度评定方法及标准导语:测量精度评定是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测量精度评定对于有效控制误差、提高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测量精度评定的方法和标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一、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

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测量结果很难完全准确。

测量精度评定就是要对这种误差进行分析、评估和控制。

二、常见的测量精度评定方法1. 重复测量法重复测量法是指选择同一测量对象,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多次测量,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统计学方法,可以计算出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等指标,进而评定测量的精度。

2. 标准杆对比法标准杆对比法是通过将待测量与已知精度的标准杆进行对比,从而评定测量的精度。

常见的标准杆包括长度、质量、电流、电压等。

该方法要求标准杆的准确度要高于待测量,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

3. 同位素追踪法同位素追踪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等领域的测量精度评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同位素的追踪和测量,分析测量结果的误差来源,并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

4. 典型曲线法典型曲线法是一种基于已建立的测量曲线进行误差估计的方法。

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和待测量曲线之间的对比,可以得出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和精度。

三、测量精度评定的标准1. ISO 5725标准ISO 5725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测量精度评定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该标准规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可靠性、重复性等指标及其评定方法,为测量精度评定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2. GUM准则GUM(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准则是由国际计量委员会(BIPM)制定的指导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国际准则。

该准则提供了全面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强调了对测量过程中各种误差来源的认识和控制。

三坐标测量机技术参数

三坐标测量机技术参数

三坐标测量机技术参数1. 三坐标测量机简介三坐标测量机是一种高精度测量设备,用于测量物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它通过测量物体在三个坐标轴上的位置来确定其几何特征,并可以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实现自动化测量和数据处理。

2. 三坐标测量机的技术参数三坐标测量机的技术参数决定了其测量精度、测量范围、测量速度等性能指标。

以下是常见的三坐标测量机技术参数:2.1 测量精度测量精度是三坐标测量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它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测量精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机械结构、传感器精度、控制系统等。

常见的测量精度指标有:•长度测量精度:表示测量长度的准确度,通常以毫米或微米为单位。

•角度测量精度:表示测量角度的准确度,通常以角秒为单位。

•形状测量精度:表示测量物体形状的准确度,通常以表面粗糙度或形状偏差为指标。

2.2 测量范围测量范围是指三坐标测量机可以测量的物体尺寸范围。

它与测量机的工作台尺寸、传感器测量范围等因素有关。

测量范围通常以长度、宽度和高度来表示,单位为毫米或英寸。

2.3 测量速度测量速度是指三坐标测量机完成一次测量所需的时间。

它受到机械结构、控制系统、传感器响应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测量速度通常以毫米/秒或英寸/秒为单位。

2.4 重复性重复性是指三坐标测量机在多次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它反映了测量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重复性通常以标准偏差或重复测量误差为指标。

2.5 分辨率分辨率是指三坐标测量机可以分辨的最小尺寸。

它受到传感器的分辨率和信噪比等因素的限制。

分辨率通常以毫米或微米为单位。

2.6 可测量特征三坐标测量机可以测量的特征包括长度、直径、角度、平行度、垂直度、圆度、圆柱度、平面度、位置误差等。

具体可测量特征取决于测量机的传感器和软件。

3. 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领域三坐标测量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包括机械加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制造等。

它可以实现对零件、模具、工件等物体的精确测量和质量控制。

测量误差及性能指标

测量误差及性能指标

测量误差及性能指标一、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实值=误差真实值用标准值、理论值代替,可以用精度高的仪表指示值代替。

误差分类:根据误差本身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疏忽误差。

1、系统误差定义:仪表零点、灵敏度漂移,使用不当,外界条件变化均可能导致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表现为测量结果整体偏离真实值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找出产生此种误差的原因,对结果引入修正值来加以消除。

事例∶如仪器零点误差,温度、电磁场等环境引起的误差,动力源引起的误差。

解决办法∶单纯增加测量次数,无法减少系统误差对测量的影响、但在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之后,可以通过对测量结果引入适当的修正而消除之。

2、随机误差定义;随机误差指在已经消除系统误差之后,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同一量时,出现的这种误差值以不可预计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形成原因∶随机误差是出于那些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小、我们尚未认识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如电子噪声干扰等)造成的。

在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其误差值总体上服从统计规律(如正态分布)。

解决办法∶从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分布特征,可对其示值大小和可靠性做出评价,并可通过适当增加测量次数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疏忽误差定义∶疏忽误差是指一种显然与事实不符的误差,其误差值较大且违反常规。

形成原因∶疏忽误差一般是由于操作人员在操作、读数或记录数据时粗心大意造成的。

测量条件的突然改变或外界重大干扰也会造成疏忽误差。

解决办法∶对于这类误差一旦发现,应及时纠正。

二、仪表性能指标(一)绝对误差、相对误差1、绝对误差:a=X-X0X:测量值X0:真实值(标准值)2、对于绝对误差,应注意下面几个特点∶绝对误差是有单位的量,其单位与测定值和实际值相同。

绝对误差是有符号的量,其符号表示出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大小关系。

测定值与被测量实际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和方向通过绝对误差来体现。

举例:量程不同的两支温度计测同一点温度,与真实值均只差1℃,哪一个准确?绝对误差均为1℃,无法表示仪表(温度计)的性能优劣。

万用表精度指标

万用表精度指标

万用表精度指标(实用版)目录1.引言2.万用表精度的定义和重要性3.万用表精度的指标4.如何提高万用表的精度5.结论正文1.引言万用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仪器,它能够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多种电学量。

对于万用表而言,精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万用表精度的定义、指标以及如何提高万用表的精度。

2.万用表精度的定义和重要性万用表精度是指万用表测量结果与被测电学量真实值之间的误差。

精度越高,说明万用表的测量结果越接近真实值,因此精度是衡量万用表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高精度的万用表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从而避免因测量误差导致的误判和故障。

3.万用表精度的指标万用表精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1) 基本误差:指在标准条件下,万用表测量某一电学量时的误差。

基本误差越小,说明万用表的精度越高。

(2) 引用误差: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万用表测量某一电学量时,由于环境条件、测量范围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引用误差越小,说明万用表在不同条件下的精度稳定性越好。

(3) 相对误差:指万用表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比。

相对误差越小,说明万用表的精度越高。

(4) 系统误差:指在连续测量过程中,万用表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的程度。

系统误差越小,说明万用表的精度越高。

4.如何提高万用表的精度要提高万用表的精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选用高精度的测量元件:选用精度高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可以降低万用表的基本误差。

(2) 采用先进的测量电路和算法:采用先进的测量电路和算法,可以提高万用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3) 合理选择测量范围:在测量过程中,应根据被测电学量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过宽或过窄都会影响万用表的精度。

(4) 提高环境条件:在测量时,应尽量保证环境温度、湿度、磁场等条件稳定,以减小环境因素对万用表精度的影响。

5.结论万用表精度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包括基本误差、引用误差、相对误差和系统误差等多个方面。

5.1测量误差及衡量精度的指标

5.1测量误差及衡量精度的指标

(1)测量误差概述测量工作中,尽管观测者按照规定的操作要求认真进行观测,但在同一量的各观测值之间,或在各观测值与其理论值之间仍存在差异。

例如,对某一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观测,其和不等于180°;又如所测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不等于零等,这说明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

研究观测误差的来源及其规律,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或减小其误差影响,是测量工作者的一项主要任务。

1)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①观测者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仪器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都产生误差。

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及状态都对测量成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②测量仪器每种仪器有一定限度的精密程度,因而观测值的精确度也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度。

同时仪器本身在设计、制造、安装、校正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如钢尺的刻划误差、度盘的偏心等。

③外界条件观测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大气折光等因素都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观测成果将随之变化。

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是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把这三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的好坏与观测成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2)测量误差的分类测量工作中,尽管观测者按照规定的操作要求认真进行观测,但在同一量的各观测值之间,或各观测值与其理论值之间仍存在差异。

根据测量误差的性质不同,误差可分为:①粗差粗差是一种大级量的观测误差,它也包括测量过程中各种失误引起的误差。

如读错、记错等。

这主要是由于粗心大意而引起。

一般粗差值大大超过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粗差不属于误差范畴,不仅大大影响测量成果的可靠性,甚至造成返工。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杜绝错误发生。

含有粗差的观测值都不能用。

②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表现出系统性,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例如,用一把名义为30m长、而实际长度为30.02m的钢尺丈量距离,每量一尺段就要少量2cm,该2cm误差在数值上和符号上都是固定的,且随着尺段的倍数呈累积性。

万用表精度指标

万用表精度指标

万用表精度指标摘要:1.引言:介绍万用表的精度指标2.万用表的精度分类3.万用表的精度指标及其含义4.精度指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5.如何选择合适的万用表精度6.结论:总结万用表精度指标的重要性正文:1.引言万用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仪器,它可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多种电学量。

在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就是它的精度指标。

精度指标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对万用表的精度指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2.万用表的精度分类万用表的精度通常分为两个等级:数字万用表和模拟万用表。

数字万用表的精度通常较高,可以达到0.5 级甚至更高;而模拟万用表的精度相对较低,通常在2 级左右。

3.万用表的精度指标及其含义万用表的精度指标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基本误差和引用误差。

基本误差是指万用表在标准条件下的测量误差,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引用误差是指万用表在一定条件下的测量误差,通常以数字表示。

例如,一个万用表的基本误差为±0.5%,引用误差为±1%,则表示该万用表在标准条件下的测量误差为±0.5%,在一定条件下的测量误差为±1%。

4.精度指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精度指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精度越高,测量结果的误差就越小,测量结果就越准确。

反之,精度越低,测量结果的误差就越大,测量结果就越不准确。

因此,在选择万用表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精度的万用表。

5.如何选择合适的万用表精度在选择万用表精度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测量范围、测量对象、测量精度要求等。

例如,对于测量范围较大的情况,应选择精度较高的万用表;对于测量对象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也应选择精度较高的万用表。

6.结论万用表的精度指标是衡量其测量准确性的重要参数,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测绘综合能力精度指标表格及记忆口诀

测绘综合能力精度指标表格及记忆口诀

重力梯度 2 5
国家 300 200 省级 100 50 市级 30 20 航空摄影测量旁向相邻平面控制点的航线跨度 比例尺 航线数 1:500 1:1000 1:2000 4-5 4-5 5-6
平均重力异常分辨率“ 平地丘陵 山地高山 5*5 15*15 2.5*2.5 5*5 2.5*2.5 山地高山 mm 0.55 0.8
1:5 万 1:2.5 万 E F 面积精度 2 图上面积/mm <20 50-100 100-400 400-1000 1000-3000 3000-5000 >5000
1:1 万 G
1:5 千 H
0.30 0.15 三 间距未超过 50m 的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差不应超过 D ( mi 0.02mi D) 海控导线限差: (附和导线 H123,B321 不管 721,闭合导线边和长全是 10) 附和导线 闭合导线 等级 导线全长/km 边数 导线全长/km 边数 H1 30 7 H2 20 20 10 10 HC 10 10 10 10 注:结点与高级点、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符合导线规定长度的 0.7 倍 海控点平面控制基本要求和投影分带规定 比例尺 S 最低控制基础 直接用于测量 投影 S>5000 国家四等点 H1 海控一级点 高斯(1.5°带) 5000≥S>1:1 万 H1 海控一级点 H2 海控二级点 高斯(3°带) S≤1:1 万 H2 海控二级点 Hc 测图点 高斯(6°带) S≤1:5 万 墨托卡 水深测量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大于 1:5000 比例尺测图时应不大于图上 1.5mm,小于(含)1:5000 大于 1:10 万比例尺测图时应不大于图上 1.0mm,小于 1:10 万比例尺测图时应不大于实地 100m。 海控点和测图点的基本精度指标 限差项目 H1 H2 H2 HC 测角中误差‘ (5111) ±5 ±10 ±10 ±10 相对相邻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m(255) ±0.2 ±0.5 ±0.5 测距相对中误差(525) 1:50000 1:25000 1:25000 1:25000 1:10000 比例尺地形图 1 交会点最大互差/m 小于 1:10000 比例尺地形图 2 海洋测量主要平面控制点相对精度 1/10 万, GPS 定位误差 0.1m, 次级点相对精度 1/1 万, GPS 定位误差 0.5m。 GPS 水准联测高等级已知高程控制点至少 4 个或不少于 1/5 个新布设点 《海道测量规范》 水深测量极限误差 (置信度 95%) 海底地形图等高线要求 2351 等于 3451,2% 比例尺 基本等高距/m 测深范围 Z/m(2351) 极限误差/m(3451) 1:1 万 5 0<Z≤20 ±0.3 1:2.5 万 10 20<Z≤30 ±0.4 1:5 万 20 30<Z≤50 ±0.5 1:10 万 40 50<Z≤100 ±1.0 1:25 万 50 Z>100 ±Z*2% 1:1000000 2000 米以下 200,2000 米以上 500 电子海图编辑比例尺范围 标志 航海用途 编辑比例尺 1 综述 S≤1:100 万 2 一般 1:50 万≥S>1:100 万 3 沿海 1:15 万≥S>1:50 万

1.3衡量精度的指标

1.3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条件好 极限误差应规定的小
测量条件差
极限误差应规定的大
五、极限误差和相对误差
1. 极限误差
(2 ,2 ) 和 (3 ,3 )的概率分别为: 误差落在( , ) 、
P ( ) 68.3% P (2 2 ) 95.5% P (3 3 ) 99.7%
50 33 54.1
Δ +3.4 -5.5 -0.1 +1.5 -3.7 +2.8 +0.2 -2.3 -0.9 Δ2 11.56 30.25 0.01 2.25 13.69 7.84 0.04 5.29 0.81 71.74
'
''
第二台经纬仪
ˆ1 28.27 / 9 1.77
ˆ 2 71.74 / 9 2.82
求出两台经纬仪观测值的中误差并比较精度
高低。
二、方差和中误差
第一台经纬仪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Σ 观测值L 50°33′52.6″ 54.8 53.6 55.0 52.2 53.8 54.7 58.1 56.2 Δ +1.5 -0.7 +0.5 -0.9 +1.9 +0.3 -0.6 -4.0 -2.1 Δ2 2.25 0.49 0.25 0.81 3.61 0.09 0.36 16.00 4.41 28.27 观测值L 50°33′50.7″ 59.6 54.2 52.6 57.8 51.3 53.9 56.4 55.0
二、方差和中误差
[ ] ˆ 方差: n ˆ 中误差: n
2
①各真误差必须对应同一测量条件。 注 ②可将表示测量条件的中误差附于观测值 意 之后。如: 503432.6 1.8 258 .45m 2mm “±”并不代表该误差范围,而是测量上 约定俗成的习惯。

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评估方法

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评估方法

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评估方法一、引言测绘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还是资源管理等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测绘结果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后续决策和规划的准确性,因此,确保测绘技术的精度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评估方法。

二、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主要取决于应用需求和使用环境。

不同领域的测绘工作对精度的要求各有不同。

例如,对于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测绘出精确的边界线和地形地貌;对于工程建设,需要测绘出准确的各类数据,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对于资源管理,需要测绘出准确的资源分布与变化。

精度要求主要包括水平精度和垂直精度。

水平精度常用的指标有:绝对性精度(或称为平差精度)、相对性精度(或称为定向精度)、地面点间距、位置精度等;垂直精度常用的指标有:高程精度、坡度、体积测量误差等。

三、测绘技术的评估方法1. 相对法相对法是测绘技术评估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通过比较同一测区内同类测图的差异来评估技术精度。

这种方法在相对评估中被广泛使用,因为它能够排除测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对评估的影响,更加关注测绘技术本身。

常用的相对法有差量测量、变形监测等。

2. 绝对法绝对法是采用先进的校正设备或具备高精度基准的测量仪器对测绘结果进行检验和校正的方法。

通过与已知位置或已测量的基准点进行比较,确定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从而评估测绘技术的精度。

常用的绝对法有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基准测量、卫星大地测量等。

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测绘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来评估测绘技术的精度。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误差椭圆法、方差分析法、最小二乘法等。

这种方法更加客观和全面,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测绘技术的精度。

四、技术提升与应用展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提升,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测绘技术不仅要提高水平和垂直的精度,还要增强其对时间、空间和频率的感知能力。

tcr1201+仪器精度指标

tcr1201+仪器精度指标

tcr1201+仪器精度指标
TCR1201+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它通常用于测量地质、土壤和环境领域。

它的精度指标通常包括测量精度、分辨率、重复性等方面。

首先,测量精度是指仪器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

对于TCR1201+来说,它的测量精度通常在一定范围内,比如在地形较平坦的情况下,其水平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几毫米甚至更小。

而在复杂地形下,精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其次,分辨率是指仪器能够区分两个相邻测量值之间的最小差异。

TCR1201+通常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精确识别地形的微小变化。

此外,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仪器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对于TCR1201+来说,重复性通常较高,即使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测量,其结果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除了这些指标之外,仪器的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对其精度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TCR1201+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
环境因素对其精度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调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TCR1201+的精度指标涵盖了测量精度、分辨率、重复性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全面考虑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调整。

评定测量成果精度的指标

评定测量成果精度的指标

评定测量成果精度的指标测量成果的精度评定是评估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其重要性在于判断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如何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指标来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

1. 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用绝对值表示。

绝对误差越小,表示测量结果越接近真实值,精度越高。

绝对误差可以通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的绝对值来计算,即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2. 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真值之间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相对误差可以表征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大小,常用于评价测量结果的精度。

相对误差可以通过绝对误差除以真值再乘以100来计算,即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100%。

3. 精度指标精度指标是用来评定测量仪器或方法的精度的指标,通常包括精度限差和重复测量误差。

精度限差是指测量仪器或方法所能达到的最大误差范围,用于判断测量结果的可接受范围。

重复测量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测量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离散程度,用于评估测量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用来评定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的指标,它表示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

置信区间可以通过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加减一定范围内的误差来计算,一般使用统计方法来确定置信区间的上下限。

5. 标准偏差标准偏差是用来评定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的指标,它表示测量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

标准偏差越小,表示测量结果越稳定,精度越高。

标准偏差可以通过计算测量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的方差再开平方得到。

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可以使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精度指标、置信区间和标准偏差等指标来进行。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评估测量成果的精度水平。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根据具体需求和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评定,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测量结果的精度。

精度评定

精度评定

评定精度的指标精度——是指一组观测值的密集与离散程度,也可说是一组观测值的误差的密集与离散程度。

例:对A边三次丈量值为56.882, 56.885, 56.884后对A边又丈量了三次为56.882, 56.883, 56.883,可以看出:前者离散度大,精度低;后者离散度小,精度高。

但为了准确评定观测结果的精度,需要有一些确定的指标。

评定精度的指标: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一、中误差中误差——标准差:是理论上的表达式。

在测量实践中往往以有限次观测个数n计算出标准差的估值定义为中误差m,作为衡量精度的一种标准,计算公式为:注意:在一组同精度的观测值中,尽管各观测值的真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各异,而观测值的中误差却是相同的,因为中误差反映观测的精度:只要观测条件相同,则中误差不变。

中误差代表的是一组观测值的误差分布。

【例5-1】有甲、乙两组各自用相同的条件观测了六个三角形的内角,得三角形的闭合差(即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分别为:甲:+3″、+1″、-2″、-1″、0″、-3″;乙:+6″、-5″、+1″、-4″、-3″、+5″。

试分析两组的观测精度。

【解】用中误差公式(5-6)计算得:从上述两组结果中可以看出,甲组的中误差较小(〒2.0),所以观测精度高于乙组(〒4.3)。

而直接从观测误差的分布来看,也可看出甲组观测的小误差比较集中,离散度较小,因而观测精度高于乙组。

在测量工作中,普遍采用中误差来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

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 :有符号,并且有与观测值相同的单位的误差,被称为~。

(如真误差和中误差)绝对误差:用于衡量其误差与观测值大小无关的观测值的精度。

(如角度、方向等)相对误差: 在某些测量工作中,绝对误差不能完全反映出观测的质量。

相对误差“K ”——等于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的比值。

它是一个不名数,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即:相对中误差:当误差的绝对值为中误差m 的绝对值时,K 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情境5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项目载体: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形图测绘数据分析与处理教学项目设计:1、项目分析:项目来源:根据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示院校建设工作的要求,为了提高学院管理的水平,已经测绘了该院综合地形图;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测绘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市石景山区五里坨地区,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地貌已经被建筑物和绿化带所覆盖,植被、建筑物相对比较密集,测区的图根控制点大多数完好可以利用。

地形图的图式采用国家测绘局统一编制的《1:500、1:10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

在地形图测绘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外业观测数据,由于测量观测成果中测量误差的存在,使得测量数据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为了消除这些矛盾获得最终的测量成果,冰瓶定期精度,就必须要按照要求进行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任务分解:根据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测量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任务可以分解为:评定精度的指标、中误差传播定律、盈盈误差传播定律处理测量观测资料、坐标方位角、根据地形图绘制断面图、量算制定区域的面积、根据指定坡度确定最短路线等3、各环节功能:评定精度的指标是进行测量数据分析与处理时,进行精度评定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测量成果精度高低的指标和手段;中误差传播定律是分析测量业计算成果的误差分析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技能;测量数据分析与处理是测量业工作的核心容,是测量工作者的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

4、作业方案: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确定衡量精度的指标,运用中误差传播定律分析解决测量工作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运用误差理论对测量过程中获得的高程测量数据、平面控制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获得合格的测量业成果并进行精度评定。

5、教学组织:本学习情景的教学为14学时,分为3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子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中以作业组为单位,以各作业组的外业观测成果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首先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分析等过程,制定出衡量精度的指标;然后运用中误差传播定律对测量资料进行基础分析,最后利用误差理论对各作业组的所有测量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处理和精度评定;要求尽量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任务,个别作业组在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的,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完成任务。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教师除进行教学指导外,还要实时进行考评并做好记录,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子学习情境5-1 衡量精度的指标自然界任何客观事物或现象都具有不确定性,而且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限制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对于实验结果来说误差总是存在的。

例如,对某段距离进行多次重复丈量时,发现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不相同。

如果是对某些观测量能够构成某种函数,且此函数对应于某一理论值,则可以发现,用这些量的观测值代入上述函数通常与理论值不一致。

这类现象在测量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是由于观测结果中存在着观测误差的缘故。

这里主要讨论测量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测量外业观测值(一)观测值的分类这里所说的测量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测量仪器,来获得某些空间几何或物理数据。

通过使用特定的仪器,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些量进行量测,称为观测,所获得的数据称为观测量。

1.等精度观测、不等精度观测由于任何测量工作都是由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观测误差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观测者的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

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合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将影响观测成果的精度:若观测条件好,则测量误差小,测量的精度就高;反之,则测量误差大,精度就低。

若观测条件相同,则可认为精度相同。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在不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2.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按观测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相应的观测值称为直接观测值和间接观测值。

为确定某未知量而直接进行的观测,即被观测量就是所求未知量本身,称为直接观测,观测值称为直接观测值。

通过被观测量与未知量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未知量的观测称为间接观测,观测值称为间接观测值。

例如,为确定两点间的距离,用钢尺直接丈量属于直接观测;而视距测量则属于间接观测。

3.独立观测和非独立观测按各观测值之间相互独立或依存关系可分为独立观测和非独立观测。

各观测量之间无任何依存关系,是相互独立的观测,称为独立观测,观测值称为独立观测值。

若各观测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几何或物理条件的约束,则称为非独立观测,观测值称为非独立观测值。

如对某一单个未知量进行重复观测,各次观测是独立的,各观测值属于独立观测值。

观测某平面三角形的三个角,因三角形角之和应满足180°,这个几何条件则属于非独立观测,三个角的观测值属于非独立观测值。

由于在测量的结果中含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研究误差理论的目的就是要对误差的来源、性质及其产生和传播的规律进行研究,以便解决测量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数据处理问题。

例如:在一系列的观测值中,如何确定观测量的最可靠值;如何来评定测量的精度;以及如何确定误差的限度等。

所有这些问题,运用测量误差理论均可得到解决。

(二)观测结果存在观测误差的原因:1.人差,即观测者是通过自己的眼睛等器官来进行工作的,由于眼睛鉴别力的局限性,在进行仪器的安置、瞄准、读数等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与此同时,观测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等因素也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2.仪器误差,即观测时使用的是特定的仪器,而每种仪器都具有一定的精密度,而使观测结果在精度方面受到相应的影响。

例如使用只有厘米刻划的普通钢尺量距,就难以保证估读厘米以下的尾数的准确性。

再说仪器本身也含有一定的误差,例如水准仪的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水准轴、水准尺的分划误差等等。

显然,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也就必然给观测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

3.外界环境对观测成果的影响,在观测过程中所处的外界自然环境,如地形、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透明度、大气折射等因素都会给观测结果带来种种影响。

而且这些因素随时都有变化,由此对观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也随之变化,这就必然使观测结果带有误差。

观测者、仪器和客观环境这三方面是引起观测误差的主要因素,总称为观测条件。

无论观测条件如何,都会含有误差。

但是各种因素引起的误差性质是各不相同的,表现在对观测值有不同的影响,影响量的数学规律也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有必要将各种误差影响根据其性质加以分类,以便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三)误差性质及分类1.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个固定量所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在数值和符号上固定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例如用一支实际长度比名义长度(S 米)长⊿S 米的钢卷尺去量测某两点间距离,测量结果为'D ,而其实际长度应该为D SS D '⋅∆=,这种误差的大小,与所量直线的长度成正比,而正负号始终一致,这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危害性很大,但由于它有规律性而可以采取有效地措施将它消除或减弱。

例如上述钢尺量距的例子,可利用尺长方程式对观测结果进行尺长改正。

又如在水准测量中,可以用前后视距离相等的办法来减少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造成的误差。

系统误差具有累积性,而且有些是不能够用几何或物理性质来消除其影响的,所以要尽量采用合适的仪器、合理的观测方法来消除或消弱其影响。

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量进行重复观测中,如果单个误差的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说单个误差在大小和符号都不确定,表现出偶然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或称为随机误差。

在观测过程中,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总是同时产生的。

当观测结果中有显著的系统误差时,偶然误差就处于次要地位,观测误差就呈现出“系统”的性质。

反之,当观测结果中系统误差处于次要地位时,观测结果就呈现出“偶然”的性质。

由于系统误差在观测结果中具有积累的性质,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尤为显著,所以在测量工作中总是采取各种办法削弱其影响,使它处于次要地位。

研究偶然误差占主导地位的观测数据的科学处理方法,是测量学科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测量工作中,除不可避免的误差之外,还可能发生错误。

例如在观测时读错读数、记录时记错等等,这些都是由于观测者的疏忽大意所造成的。

在观测结果中是不允许存在错误的。

一旦发现错误,必须及时加以更正。

不过只要观测者认真负责和仔细认真地进行作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二、偶然误差的特性在观测结果中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查找规律和采取有效的观测措施来消除或消弱其影响,使它在观测成果误差中处于次要地位,粗差作为错误删除掉,那么测量数据处理的主要的问题就是偶然误差的处理方法了;所以为了研究观测结果的质量,以及如何根据观测结果求出未知量的最或然值,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偶然误差的性质。

如下面一个测量中的例子: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独立地观测了n 个三角形的全部角。

由于观测结果中存在着偶然误差,三角形的三个角观测值之和不等于三角形角和的理论值(也称其真值,即180°)。

设三角形角和的真值为X ,三角形角和的观测值为Li ,则三角形角和的真误差(或简称误差,在这里这个误差就是三角形的闭合差)为()n i X L i i ,......2,1=-=∆ (5-1-1)对于每个三角形来说,i ∆是每个三角形角和的真误差,i L 是每个三角形三个角观测值之和,X 为180°。

实 测 结 果 统 计 表5-1-1正负误差出现的百分比基本相等;绝对值最大的误差不超过某一个定值(本例为 2.7″)。

在其它测量结果中也显示出上述同样的规律。

大量工程实践观测成果统计的结果表明,特别是当观测次数较多时,可以总结出偶然误差具有如下的特性: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有界,即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2.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要大;3.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基其出现的机会基本相等。

4.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

上述第四个特性是由第三个特性导出的。

从第三个特性可知,在大量的偶然误差中,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因此在求全部误差总和时,正的误差与负的误差就有互相抵消的可能。

这个重要的特性对处理偶然误差有很大的意义。

实践表明,对于在相同条件下独立进行的一组观测来说,不论其观测条件如何,也不论是对一个量还是对多个量进行观测,这组观测误差必然具有上述四个特性。

而且,当观测的个数n 愈大时,这种特性就表现得愈明显。

为了充分反映误差分布的情况,我们用直方图来表示上述误差的分布情况。

在图11-1中以横坐标表示误差的大小,纵坐标表示各区间误差出现的个数除以总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