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锡纯治吐血衄血特色

合集下载

“秘红丹”治血证应用举隅

“秘红丹”治血证应用举隅

“秘红丹”治血证应用举隅
吴玉宁;李毅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1993(11)12
【摘要】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创“秘红丹”一方,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的吐血、衄血证,屡治屡验。

其组方:川大黄细末3克,油肉桂细末3克,生赭石末18克,将大黄、肉桂末和匀,用赭石末汤送服。

张氏认为:肝属木,木得桂则枯,用桂以平肝;吐血乃胃气上逆所致,用大黄降逆止血,二药并用,则寒热相济,性归和平。

【总页数】1页(P41-41)
【关键词】秘红丹;血证;临床应用
【作者】吴玉宁;李毅
【作者单位】河北邢台煤矿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血证辨治举隅 [J], 韩振杰
2.秘红丹加味的临床运用举隅 [J], 邹定华
3.秘红丹临床应用举隅 [J], 祁宏
4.秘红丹治疗血证临床体会 [J], 秦玉森;冯玉华
5.吴润秋教授运用唐容川治血四法治疗血证病案举隅 [J], 向忠军;薛丽君;江蓉;李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一)治阴虚劳热方1.资生汤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

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生山药(一两)玄参(五钱)于术(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捣碎)牛蒡子(三钱,炒,捣)热甚者,加生地黄五六钱。

2.十全育真汤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野台参(四钱)生黄(四钱)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捣细)生牡蛎(四钱,捣细)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骨、牡蛎、萸肉各一两煎服,不过两剂其汗即止。

汗止后再服原方。

3.醴泉饮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四钱,轧细)牛蒡子(三钱,炒,捣)天冬(四钱)甘草(二钱)4.一味薯蓣饮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

生怀山药(四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5.参麦汤治阴分亏损已久,浸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者。

人参(三钱)干麦冬(四钱,带心)生山药(六钱)清半夏(二钱)牛蒡子(三钱,炒,捣)苏子(二钱,炒,捣)生杭芍(三钱)甘草(钱半)6.珠玉二宝粥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

生山药(二两)生薏米(二两)柿霜饼(八钱)上三味,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之。

7.沃雪汤治同前证,更兼肾不纳气作喘者。

生山药(一两半)牛蒡子(炒捣,四钱)柿霜饼(冲服,六钱)8.水晶桃治肺肾两虚,或咳嗽,或喘逆,或腰膝酸疼,或四肢无力,以治孺子尤佳。

核桃仁(一斤)柿霜饼(一斤)先将核桃仁饭甑蒸熟,再与柿霜饼同装入瓷器内蒸之,融化为一,晾冷,随意服凡果核之仁,具补益之性者,皆能补肾。

咳血、吐血、便血,中医泰斗张锡纯:用好3味药,堪称“化血圣药”

咳血、吐血、便血,中医泰斗张锡纯:用好3味药,堪称“化血圣药”

咳血、吐血、便血,中医泰斗张锡纯:用好3味药,堪称“化血圣药”在近代,跟着中医泰斗张锡纯学用中医中药的人就涉及各个行业;而时至今日,张锡纯的医学经验对各个层次和领域的人来说,依然是大家习用的重要对象,或奉之为圭臬。

对于消化或呼吸专科领域的医者来说,更是弥足珍贵,张锡纯治疗出血的“理、法、方、药”可以指导现代医者的临床应用,且效验非常!如张锡纯治疗吐衄的方药:寒降汤、温降汤、泻肝降胃汤、保元清降汤等等。

如果需要摸清楚为何消化或呼吸系统出现咳血、吐血、衄血,又可以详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看过张锡纯的医著,有的人或有疑问,在古医籍当中,治疗吐衄的方药那么多,张锡纯用治出血的方药又多是张氏亲自创制,是不是意味着以往治疗吐衄的成方都是不可取的呢?张锡纯答说:非也!张氏指出,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治疗吐衄的泻心汤、治疗因寒而气逆以致吐血的柏叶汤都是好方子。

只不过,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病患病证特点和临床经验,张氏也摸出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跟着张锡纯学习张氏用药经验的人应该了解,张锡纯对治胃气不顺,气逆上行,以致出血的情况,无论寒热或虚实,张氏最擅用的降胃之品就是生赭石,而且一定会重用,其用量在六钱至一两不等。

一般来说,出血证多属急症,急则治其标,因此,面对出血的状态,必当以止血为第一任务。

以张锡纯寒降汤为例,张锡纯自陈“通治血证”经验四步法:“止血、消瘀、凝血、补虚”。

然而,在张锡纯治疗出血的方药中,也有不以赭石为核心支柱的。

张锡纯“化血丹”就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例子。

张锡纯化血丹,原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

咳血之证,多原出于肺,吐衄及大小便下血,多是消化道血络出血所致。

对于以上病证,张锡纯却仅用了花蕊石(煅存性,三钱)、三七(二钱)、血余(煅存性,一钱)这三味药配伍,用以疗疾。

而这三味药中,血余的来源又极为巧妙。

来看看配伍特色就知道了。

三七最为大家所熟知,它是强止吐衄的要药。

花蕊石,又叫做花乳石,明末清初的名医李中梓指出,它可以用于一切失血病证,妇人血晕,金疮出血(外用),且化血为水;孟河大家丁甘仁认为,花蕊石酸平之味,入厥阴肝,止吐衄如神,效瘀血为水。

【张锡纯:补络补管汤-咳血、吐血久不愈者】

【张锡纯:补络补管汤-咳血、吐血久不愈者】

【张锡纯:补络补管汤-咳血、吐血久不愈者】补络补管龙牡萸,煎汤送服纳三七血尤不止加赭石,酸敛收涩见效奇【主治】:咳血、吐血,久不愈者【组成】:生龙骨一两,捣细、生牡蛎一两,捣细、净萸肉一两、三七二钱,研细,药汁送服【加减】:服之血犹不止者,可加赭石细末五六钱。

一妇人,年三十许,咳血三年,百药不效,即有愈时,旋复如故。

后愚诊视,其夜间多汗,先用龙骨牡蛎、萸肉各一两煎服,以止其汗。

一剂汗止,再服一剂,咳血之病亦愈。

自此永不反复。

后又治一少年,或旬日,或浃辰之间,必吐血数口,浸至每日必吐,屡治无效。

其脉近和平,微有芤象,亦治以龙骨、牡蛎、萸肉各一两,三剂而愈。

张景岳谓:“咳嗽日久,肺中络破,其人必咳血。

”西人谓胃中血管损伤破裂,其人必吐血。

龙骨、牡蛎、萸肉性皆收涩,又兼具开通之力(三药之性,详第一卷既济汤、来复汤与第四卷理郁升陷汤,第八卷清带汤下),故能补肺络与胃中血管,以成止血之功,而又不至有遽止之患,致留瘀血为恙也。

又佐以三七者,取其化腐生新,使损伤之处易愈,且其性善理血,原为治衄之妙品也。

咳血之原由于肺,吐血之原由于胃,人之所共知也。

而西人于吐血论之尤详。

其说谓胃中多回血管,有时溃裂一二处而血出,其故或因胃本体自生炎证,烂坏血管,或因跌打外伤,胃中血管断裂,其血棕黑而臭秽,危险难治。

但此类甚少,常见之证,大概血管不曾溃裂,其血亦可自管中溢出,其血多带黑色。

因回血管之血色原紫黑,而溢出在胃,胃中酸汁又能令血色变黑也。

若血溢自胃中血管,即时吐出,其色亦可鲜红。

其病原,或因胃致病,或因身虚弱血质稀薄,皆能溢出。

有胃自不病,或因别经传入于胃,如妇女倒经,是子宫之血传入于胃。

又如肝脾胀大,血不易通行,回血管满溢,入胃则吐出,入大、小肠则便出,便与吐之路不同。

其理一也。

吐血紫黑者,方书多谓系瘀血,愚向疑其不然,又不能确指其果系何故。

今观此论,心始昭然。

又论中所谓回血管,乃导回紫血入心之管也。

管内有门,门无定处,其体比脉管稍薄,其径稍大,有血则圆,无血则扁。

(2)话说张锡纯用代赭石

(2)话说张锡纯用代赭石

(2)话说张锡纯用代赭石近代中医学界的泰斗张锡纯重视代赭石的运用,学习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其运用代赭石的特色有以下四方面。

一、归纳功效,重镇为要张锡纯对代赭石的功效,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其重坠之力,能行胃气下行一也;更能引胃气直达肠中以通大便二也;能镇安冲气使不上冲三也;制肝木之横恣,使其气不上干四也;引浮越之相火下行,而胸膈烦热、头目眩晕自除五也;有益于血分六也。

”因此代赭石能:“调脏腑之气化,使之适得其平”。

张锡纯还认为代赭石“性甚和平”,具有“虽降逆而不伤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的特点。

二、主治病证,缓急皆宜张锡纯以代赭石为主药配制的各方剂,可分别主治阴虚劳热、大气下陷、喘急、痰饮、吐衄、止痛、癫狂、痛风、小儿风证、内外中风、膈食、呕吐、霍乱、燥结、伤寒、温病等10多种急慢性疾病。

其中对于治疗呕吐、失眠、吐衄、癫狂、肠结、伤寒戴阳等证尤其推崇。

例如治疗呕吐,即取“其质重坠,又善降逆气”、“压力最胜,镇胃气冲气上逆”之功;治疗失眠,能“导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以成瞌睡之功也”;“治癫狂失心”之症,取其“重坠之性,能引血管中之瘀痰下行也”;治吐衄病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重用可引其血下行也”。

此外,张锡纯还以本品治“肠结呕吐”,认为“肠结……有呕吐者,尤为难治。

……当使服药不吐出为第一要着”,重用代赭石即能获得“吐止而肠结遂开”的效果。

对于“下有实寒,上有浮热”的戴阳证,由于代赭石能使“上焦之浮热转能因之下降”,凡服用温热药而有格拒现象者,“惟佐以赭石……直达病所”,即能起到良好的佐使作用。

三、巧妙运用,随证配伍张锡纯使用代赭石最常用的配伍药物是人参,认为“逆气上干,填塞胸臆,或兼呕吐,其证之上盛下虚者,皆可参赭并用以治之”,“人参之性,补而兼升,以治上脘,转有气高不返之虞……惟与赭石同用,始能纳气归根”。

此外本品配伍人参、当归可治难产,因“参归补助气血而性皆微兼升浮,得赭石则力能下行……以成催生交骨之功也”。

浅谈张锡纯医案用药特点

浅谈张锡纯医案用药特点
( 收稿 日期 :0 7—0 20 4—1 ) 2
心下满 而不痛 泻 , 并用 之 , i汤 X 以发 传 经 之热 , 芍药 、 黄
芩 之苦 , 以坚敛 肠 胃之气 , 味其治少 阳之 妙 。杨 士瀛 殊
浅谈 张锡 纯 医案 用 药 特 点
韩 军 山东省 淄博 市 淄川 区 中医院(5 10 25 0 )
坚 肾 , 去之 , 故 盖亦 不然 , 至此 当以意 逆之 , 以脉 证可 辨 也 。若饮寒 受寒 , 中痛 , 腹 及饮水 心下 悸 , 便不利 , 小 而 脉不 数者 , 是里 无热证 , 黄芩不 可用 也 , 热厥腹 痛 , 则 若 肺热 而小 便不 利者 , 黄芩其 可不 用乎 ?故 善观书者 , 先
芽之能 升肝 , 升 一 降 , 一 正顺 气 化 之 自然 。若 用 此 药
对 , 人身左 右升 降之 常 , 开治 喘逆之 另一 法门 。 还 亦
人之 常 , 主左 而 宜 升 , 主右 而 宜 降 。 当升 不 肝 胃 升, 当降不 降 , 可产生 呃逆 、 则 呕吐 、 闷 、 满 大便燥 结 、 胁 下胀 疼 等症 , 或一 症 或诸 症 同时 出现 。张先 生 治 此症 很有 新 义 , 淡 中能 制胜 , 平 以赭 石 、 夏 、 茹 之 降 胃 , 半 竹 配 以麦 芽 、 陈之 升肝 ,n ̄ 之补 肝 , 肝气上 升 , 茵 J I JJ 断 助 又 佐鸡 内金化瘀 以助 脾 胃之运 , 升降调 而病 除 。 牙 疼 之治 , 常 多宗 阳明 胃经 之 火 , 通 以黄 连 清 胃 、 牛 黄清 胃丸一 类 , 或投 升麻 、 白芷 、 石膏 、 生 细辛及 三黄
维普资讯
光 明 中 医 20 0 7年 9月 第 2 2卷 第 9期

白茅根解(张锡纯)

白茅根解(张锡纯)

白茅根解(张锡纯)白茅恨∶味甘,性凉,中空有节,最善透发脏腑郁热,托痘疹之毒外出;又善利小便淋涩作疼、因热小便短少、腹胀身肿;又能入肺清热以宁嗽定喘;为其味甘,且鲜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阴以生津止渴,并治肺胃有热、咳血、吐血、衄血、小便下血,然必用鲜者其效方着。

春前秋后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时,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验,远胜干者。

茅针∶即茅芽,初发犹未出土,形如巨针者,其性与茅根同,而稍有破血之力。

凡疮溃脓未破者,将茅针煮服其疮即破,用一针破一孔,两针破两孔。

【附案】一人年近五旬,受温疹之毒传染,痧疹遍身,表里壮热,心中烦躁不安,证实脉虚,六部不起,屡服清解之药无效,其清解之药稍重,大便即溏。

俾用鲜茅根六两,煮汤一大碗顿服之,病愈强半,又服一次全愈。

一西医得温病,头疼壮热,心中烦躁,自服西药退热之品,服后热见退,旋又反复。

其脉似有力,惟在浮分、中分,俾用鲜茅根四两、滑石一两,煎三四沸,取汤服之,周身得微汗,一剂而诸病皆愈。

一妇人年近四旬,因阴虚发热,渐觉小便不利,积成水肿,服一切通利小便之药皆无效。

其脉数近六至,重按似有力,问其心中常觉烦躁,知其阴虚作热,又兼有实热,以致小便不利而成水肿也。

俾用鲜茅根半斤,煎汤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使药力昼夜相继,连服五日,热退便利,肿遂尽消。

白茅根汤治阳虚不能化阳,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

白茅根(一斤,掘取鲜者去净皮与节间小根细切)将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须臾视其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

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使药力相继,周十二时,小便自利。

茅根鲜者煮稠汁饮之,则其性微凉,其味甘而且淡。

为其凉也,故能去实火。

为其甘也,故能清虚热。

为其淡也,故能利小便。

又能宣通脏腑,畅达经络,兼治外感之热,而利周身之水也。

然必须如此煮法,服之方效。

若久煎,其清凉之性及其宣通之力皆减,服之即无效矣。

张锡纯:血余炭解、指甲解

张锡纯:血余炭解、指甲解

张锡纯:血余炭解、指甲解
血余炭解
血余者,发也,不煅则其质不化,故必煅为炭然后入药。

其性能化瘀血、生新血,有似三七,故善治吐血、衄血。

而常服之又可治劳瘵,因劳瘵之人,其血必虚而且瘀,故《金匮》谓之血痹虚劳。

人之发原人心血所生,服之能自还原化,有以人补人之妙,则血可不虚,而其化瘀之力,又善治血痹,是以久久服之,自能奏效。

其性又能利小便(《金匮》利小便之方,有膏发煎),以人之小便半从血管渗出,血余能化瘀血、生新血,使血管流通,故有斯效。

其化瘀生新之力,又善治大便下血腥臭,肠中腐烂,及女子月信闭塞,不以时至。

张锡纯先生诊治吐衄血证的经验

张锡纯先生诊治吐衄血证的经验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1 0 1 . 0 3 9
张锡 纯先 生是我 国近 代 的一位著名 中医大 师 ,在理 论及 著作有着 很高 的临床实用 价值 ,笔 者研读 其关于 吐血衄 血证
临床实 践上都有 着很 高的造诣 。他经验 丰富 ,疗 效卓越 ,往 往能力挽 狂澜 ,救 人命于生 死之间 。他脚踏实地 ,孜孜汲 汲 , 集其 毕生心血 之结 晶,著成 《 医学衷 中参西录 》一 书。他于 学术 上能发 前人之未 发,对不 少病证 的诊治都 有着独特 的见 解 。张锡纯先 生 的经 验体会 ,均从 临床 实践所 得 ,因而他 的
张 锡 纯 先 生 诊 治 吐 衄 血 证 的 经 验
Ex p e r i e n c e o f Z HANG Xi — c h u n i n t r e a t i n g e p i s t a x i s
杨 富 志 李公 文
( 1 . 河南新 乡公立 医院,河南 新 乡,4 5 3 0 0 2 ;2 . 河南新 乡医学院三 附院,河南 新 乡,4 5 3 0 0 3 )
【 关键 词 】 张锡 纯 ; 经验 ;吐 衄 血 证 [ Ab s t r a c t ] Z H A NG X i - c h u n h a d i r c h e x p e i r e n c e s i n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e p i s t a x i s . Al l o f h i s wo r d s c a me f r o m h i s o wn
组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 < l 0 . 0 5 ) ,如表 2所示。

张锡纯巧用白茅根独特经验探析

张锡纯巧用白茅根独特经验探析
1 白茅根运用 的基本概况 在 《 医学衷 中参西录》中, 白茅根 的运用有两种方式, 即单
阳的基础上运用, 故选黄 芪补 肺阳, 山药滋肺阴 再次, 白茅根 止 咳功效 的发挥还需石膏 的资助, 两药合用 既可制约黄芪等药
物 的热性, 促进 阴阳平衡 , 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膏虽凉但 石

8 ・ 6
Chi es J r a1 f n or n e ou n o I f mati n n C o O T M
J n 2 1 V 1 1 o 1 a O 2 o . 9 N .

张锡纯 巧用 白茅根独特经验探 析
熊丽辉 , 王铭 。
1长春中医药大学, . 吉林 长春 1 0 1 ;2 中国中医科学 院, 3 17 . 北京 10 0 070
2 1 宣散 通 络 , . 理肺 止 咳
热证候 导致 的小便不利之外, 白茅根还可单用于治疗 阴虚生热
而致 的小便不利 。 再次, 单用 白茅根 来善后, 以增强其他 方剂 可
治疗 的效果 。如 以白茅根汤为越婢汤治疗水肿病善后, 或为二 鲜饮 、 三鲜饮 治疗 吐衄善后, 其疗 效都更加显著而全面 。 最后, 白茅根汤还可用于伤寒 、温病 的治疗, 其关键是要准确把握阳 明之盛热 已消, 但余热未尽, 胃中津液未复之时加 以运用 。 而 这 也提示 白茅根还 具有清外感余热 、滋 胃中津液 的特性, 能够通 利 小便而使郁热达于外 。
白茅根味甘、性寒, 属理血剂类, 功效为凉血止血 、清热利 尿, 临床 主要 用于血热 吐血 、衄 血、尿血 、热病烦渴 、黄疸 、 水肿 、 热淋涩痛等病症 。 然而, 除了上述常用功效外, 代医家 近
张锡纯所著 《 医学衷 中参西录》对其阐述颇有独具匠心之处, 加之该 书对药物 的阐述 又紧贴验案 , 极具特 色, 具有极大 的 故 研究价值 。兹将张 氏运用 白茅根 的独特经验总结如下 。

张锡纯应用牛蒡子探要

张锡纯应用牛蒡子探要

张锡纯应用牛蒡子探要【摘要】清朝名医张锡纯应用牛蒡子颇有特点。

一是应用独具特色:疏邪透热治外感;润肺利肺以止咳;祛痰、降气以平喘;清热解毒治肺痈;降胃气以止吐衄;润肠通便以治痢;通利小便以治淋。

二是配伍精妙:与山药、白芍、半夏、代赭石等药配伍精当,值得研究学习。

【关键词】用药特点;牛蒡子;张锡纯张锡纯为清末民初医学家,学贯中西,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一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巨著。

载录了临证实践所得,创制了不少疗效很好的方剂。

其用药颇具特色,如对代赭石、山药、石膏、山茱萸等药的应用为大家所称道,余仔细研读其书,发现医家用牛蒡子亦有独到之处,其自制方中含牛蒡子的方剂共18首,分析其在功用、配伍方面的特点如下。

1 功用特点1.1 疏邪透热治外感牛蒡子味辛,具有疏散风热作用和透疹作用,临证常用于治疗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麻疹。

《本草求真》:“牛蒡子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热邪毒而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无不因此表解里清”。

张氏治温病的犹龙汤中,利用牛蒡子透散特性,配伍蝉蜕,既解表又透里热,治胸中素蕴实热,又受外感,内热为外感所束,不能发泄。

时觉烦燥、或喘、或胸胃疼,其脉洪滑而长者;张氏创制的从龙汤,用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再服原方不效者,自拟此汤后,凡遇此等证,服小青龙汤一、二剂即愈者,继服从龙汤一剂,必不再发。

未全愈者,服从龙汤一剂或两剂,必然全愈”。

该方利用牛蒡子通利透散作用,一方面疏邪透表、化痰平喘,另一方面,又可防龙骨、牡蛎之涩滞,使龙骨、牡蛎敛正气不敛邪气,发挥其治痰的作用(张盛赞方中龙骨、牡蛎的作用,谓两者相配,为治痰之神品。

余认为牛蒡在方中起到了有很好的佐制作用,功不可没)。

1.2 润肺利肺以止咳牛蒡子归肺经,善治肺系疾病。

张锡纯认为牛蒡子体滑气香,能润肺利肺、止咳,在资生汤、醴泉饮、参麦汤、沃雪汤诸阴虚劳热方中,均配有牛蒡子,在治阴虚外感的加味越婢加半夏汤中也配有牛蒡子,在这些方剂中,张氏利用牛蒡子的润肺作用,配伍山药、玄参,或配麦冬等共奏养阴润肺、止咳作用。

咳血、吐血、鼻血、尿血、便血,中医泰斗张锡纯:可以用这三味药

咳血、吐血、鼻血、尿血、便血,中医泰斗张锡纯:可以用这三味药

咳血、吐血、鼻血、尿血、便血,中医泰斗张锡纯:可以用这三味药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开宗明义》曾这样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里的发肤原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等,后来这个发肤则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

当然,古人说这个话的意思并不是连理发也不行,而是在告诫人们要珍爱自己的身体健康。

至于须发的“毁伤”那是顺应时代,不理发、不刮胡须,那就成了不修边幅了,这样不利于人们在社交场合与人打交道。

所以,对此也需辩证地看。

不过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实际上人体的头发自古以来就是一味良药,而且已有千年历史,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使用头发治病的方药。

这真是“取之于人,用之于人”啊!近代著名中医泰斗张锡纯曾就治疗一个十五岁罹患了数月不愈的大便下血的孩童,其大便除肉眼见血外,所便出的内容物以肉眼观之,便烂且炙杂就像用了油膜一样,只此一症,请医生看,别人都推诿说他们治不了。

所以病人辗转到了张氏这里,张锡纯诊视小男孩的脉象,弦数无力,为虚实兼杂之脉,张氏直接用了生山药扎细做成粥状,再调以血余炭六七分的量同时服用,一天用两次,治了十天左右,症状就消失了。

在上面这个案例当中,可以看到医者张锡纯是用了生山药和血余炭这两味中药解决了大便下血的问题,可以说这个治疗方案是非常稳妥的,生山药补虚调脾,血余炭化瘀止血而不伤新血,还有补阴利尿的功效,这味药本身就是取之于人而又用之于人,可以说是非常巧妙的通过了益脾补阴、化瘀止血而不伤阴的治疗方式治愈了大便下血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血余炭这味药,它就来自于人的头发,既然是人身上的宝贝,这宝贝怎么用怎么制作还是要知道的,功用为化瘀止血且不伤新血、补阴利尿已知;它的制作也较为简单,即用年轻人剃头的短发洗干净后剪碎,用锅炒至融化,再晒凉轧细,取用细末服用便可。

生山药、血余炭就血虚兼血瘀的治验效果是肯定的,此为下窍(肛门)出血的治法;在诸方中,因瘀血之故而引起的上窍(口鼻)或下窍(肛门、尿道)出血,治疗所采用的是一个简便方,方名化血丹,组成即:花蕊石(煅存性)三钱、三七二钱、血余炭(煅存性)一钱。

浅谈张锡纯治吐血衄血特色

浅谈张锡纯治吐血衄血特色

浅谈张锡纯治吐血衄血特色本文将对张锡纯治疗吐衄证的特色进行探讨,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论述:①重用赭石,辅以山药;②随证加减,配伍得当;③治吐血、衄血不可只用凉血药及药炭强止其血;④自拟便方和药膳治疗吐衄。

标签:张锡纯;吐衄;名家经验《内经·厥论》曰:“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此阳明指的是胃腑。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传送饮食为职。

其中气化,原以息息下行为顺。

然而胃气不降反而上逆,胃中之血亦会随之上逆,这就产生了吐衄。

黄元御載衍《内经》之旨,谓“血之失于便溺者,太阴之不升也;亡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更好的说明了吐衄的病机在于胃气不降。

张锡纯宗《内经》,在考究前人的观点上,结合自己对西医生理的认识,认为胃中之血,其上逆之极,可将胃壁之膜排挤破裂,而成呕血之证,或循阳明之经络上行,而成衄血之证。

由此可见胃气不降是吐血、衄血产生的关键因素。

针对此因,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详细地说明了自己对吐衄的治法。

1重用赭石,辅以山药吐衄的病机在于胃气不降,治法当以和胃降逆为主。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记载的6首治吐衄方,均以和胃降逆为主。

张锡纯认为无论其证或虚或实,或凉或热,治皆当以降胃之品为主。

如拟“秘红丹”治疗吐衄之肝郁多怒,胃郁气逆,就以赭石为君。

方中赭石降气,肉桂平肝,大黄降胃止血,和胃降逆辅以抑木扶土。

张氏尤善用赭石降胃止吐衄,他认为降胃之药,实以赭石为最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二卷·赭石解》云:“赭石色赤,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且其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

因此,张氏在其吐衄门中所疏方药,赭石皆为君药。

同时主张赭石宜生用,目的是存其本性,不可煅用,也不可煅之复以醋浸泡之,否则药效成分被破坏,药效尽失。

此外,降胃气也当和胃气。

张氏治疗吐衄,遣方多加生怀山药,因其“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健脾益胃,使血气平和,气顺吐止,则血不致奔脱。

张锡纯治疗吐衄方学习

张锡纯治疗吐衄方学习

张锡纯治疗吐衄方学习治吐衄方寒降汤治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或因热而胃气不降也,以寒凉重坠之药,降其胃气而血止也。

生赭石六钱清半夏三钱瓜蒌仁炒捣四钱生杭芍四钱竹茹三钱牛蒡子三钱粉甘草钱半金匮治心气不足之吐衄,有泻心汤。

大黄、黄连、黄芩同用,此心气不足非真不足。

盖因阳明胃府之热,上逆冲心,以致心中怔忡不安,若有不足之象。

故以心气不足立名。

本《内经》吐血、衄血,责重阳明不降之旨,用大黄直入阳明之府,以降其逆上之热,又用黄芩以清肺金之热,使清肃之气下行,以助阳明之降力。

黄连清心火之热,使其元归潜伏,以保少阴之真液,是泻其实所以补也。

且黄连之性,肥肠止泻,与大黄并用,又能逗留大黄之力,使之不滑泻。

故吐衄非因寒凉者,无不痊愈。

且愈后无瘀血之患。

即使心气真不足,也可用之,血止再调补可也。

世人畏大黄过猛。

故立此方,以赭石代大黄。

问:半夏性辛燥,吐衄因热证者多忌用,为何用之?答:若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半夏禁忌。

若大口吐血,或衄血不止,虽虚劳证,亦可暂用之以收一时之功,血止之后,再图他治。

盖吐血之证,多胃气携冲气上逆。

衄血之证,多二气携肺气上逆。

《内经》厥论篇曰“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是治吐衄血者,原当以降阳明厥逆为主,而降阳明胃气之逆者,非半夏莫属。

(人之中气,左升右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在下之气不升,则清气下陷。

在上之气不降,则浊气上逆而因呕哕痰饮,一切惊悸、眩晕、吐衄、咳喘、心痞、胁胀,膈噎、反胃诸病生也。

胆为少阳之府,属于甲木而化相火,顺则下行,而温肾水,相火宁秘,则上清下暖;逆在上行,出水府而升火位,故下寒而上热。

胆之相火下降,为胃府之气下降。

胃气不降,相火失根,则惊悸、眩晕。

二火上炎,则肺金被克,此烦躁、燥渴也。

胆胃上逆,则痞闷噎膈。

凡此诸证,皆宜温中燥土之药,加半夏降之。

若肺热则清热,但是肺为标,胃为本,胃气不降,金火无下行之路也。

)血原于脏统于经,升于肝而降于肺,肝脾不升,则血病下陷,肺胃不降,则血病上逆。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咳血吐血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咳血吐血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咳血吐血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

河北盐山人。

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

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

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

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

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

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着于国内。

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

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

1928年春,张氏携眷至天津,援徒并开业行医。

组织中西汇通医社,传播学术。

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

而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证。

张锡纯与张山雷、张生甫“三张”,为医界公认的名医。

张锡纯的补络补管汤【组成】生龙骨30克(捣细),生牡蛎30克(捣细),山萸肉30克(去净核),三七6克(研细,药汁送服)。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用】收敛止血,祛瘀生新。

【主治】咳血、吐血。

【加减】服之血犹不止者,可加代赭石细末15~18克。

【方论】张景岳谓:"咳嗽日久:肺中络破,其人必咳血。

"西人谓胃中血管损伤破裂,其人必吐血。

龙骨、牡蛎、萸肉,性皆收涩,又兼具开通之力,故能补肺络与胃中血管,以成止血之功,而又不至有骤止之患,致留瘀血为恙也。

又佐以三七者,取其化腐生新,使损伤之处易愈,且其性善理血,原为治衄之妙品也。

景岳又谓:"龙骨、牡蛎能收敛上溢之热,使之下行,而上溢之血,亦随之下行归经。

至萸肉为补肝之妙药,凡因伤肝而吐血者,萸肉又在所必需也。

且龙骨、牡蛎之功用神妙无穷,即脉之虚弱已甚,日服补药毫无起象,或病虚极不受补者,投以大剂龙骨、牡蛎,莫不立见功效,余亦知其何以能然也。

"愚日:人身阳之精为魂,阴之精为魄。

龙骨为天地之元阳所生,故能安魂。

张锡纯辨治血证学术思想探析

张锡纯辨治血证学术思想探析

ʌ理论探讨ɔ张锡纯辨治血证学术思想探析❋莫雅婷1,梁毓娴2,马㊀琴3,李丹玉1,杨㊀薇4ә(1.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㊀10070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㊀510405;3.醴陵市中医院,湖南株洲㊀412200;4.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㊀100040)㊀㊀摘要:张锡纯为民国时期名医,‘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一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总结,其中对于血证的论治颇具特色㊂张锡纯对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提出血证总与气机升降失调相关,并结合西医生理病理提出脑充血证实属中医血证范畴,重视通过双手各部脉象审察一身气机升降㊂治疗上反对见血止血,审慎使用炭类药,主张以理气为主,在上部出血证中常用生代赭石㊁半夏㊁牛膝等降逆气药物,在下部出血证的急症中适时选用生黄芪㊁升麻㊁人参等升提药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血证论治思想,为后世提供了实用经验㊂㊀㊀关键词:张锡纯;血证;咳血;吐血;脑出血;血崩㊀㊀中图分类号:R255.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3250(2021)03-0392-04Analysis on ZHANG Xi-chun's Academic Thought of Blood Syndrome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MO Ya-ting 1,LIANG Yu-xian 2,MA Qin 3,LI Dan-yu 1,YANG Wei 4ә(1.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2.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3.Lili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Zhuzhou 412200,China;4.Eye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40,China)㊀㊀Abstract :ZHANG Xi-chun was a famous doctor in Republic of China.Record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ombination is a summary of ZHANG's life-long academic thought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Blood Diseases originated from The Inner Canon of Huangdi and Treatise on Febrile Miscellaneous Diseases,which were always related to the disorder of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Qi s going up and bined with the pathophysiology of western medicine ,he proposed that the brain hyperemia actually belonged to the category of TCM Blood Diseases ,and it wa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Qi in the whole body through the pulse condition of each hand.In the treatment ,he objected to always stop bleeding when bleeding ,think over when using carbonized herbs and advocate the principle of regulating Qi.He commonly used herbs for descending adverse Qi such as Raw haematitum ,Pinellia ternate ,Achyranthes root when upper body bleeding.He also used herbs for lifting Qi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 illness such as Astragalus ,Cimicifuga foetida and Ginseng when lower body bleeding.Thus ,ZHANG Xi-chun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academic thought of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Blood Diseases ,provid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future generations.㊀㊀Key words :ZHANG Xi-chun ;Blood syndrome ;Hemoptysis ;Hematemesis ;Brain hyperemia ;Metrorrhagia❋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11-040)-乌梅丸加味方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高健生名医工作室建设项目(2013)作者简介:莫雅婷(1994-),女,广东东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视神经疾病的中医药临床与研究㊂ә通讯作者:杨㊀薇(1964-),女,山西晋城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从事视神经疾病的中医药临床与研究,Tel :010-********,E-mail :184950196@ ㊂㊀㊀ 血证 一词由明㊃虞抟于‘医学正传“率先提出,用以概括各类出血性病证[1]㊂现代中医学将其定义为因各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2]㊂肇始于‘黄帝内经“论治血,至清㊃唐容川撰写血证专著‘血证论“,历代医家论治血证经验汗牛充栋㊂在民国中西思潮碰击的时代背景下,张锡纯精修中西医学,衷中参西,其论治血证更本于经典,汇通西医生理病理提出了创新精辟的观点,下文将予以探析㊂1㊀张锡纯对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医学衷中参西录“对血证的论述多见于医方篇治吐衄方;医论篇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㊁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㊁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之由;医案篇血病门㊁脑充血门㊁妇女科中,其余论述散见于药物篇及医话篇㊂论述范围为吐血㊁鼻衄㊁咳血㊁脑充血㊁血崩和便血㊂张锡纯对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的观点基本一脉相承㊂张锡纯论治吐血和鼻衄遵‘素问㊃厥论篇“言: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3]172,提出病机关键在于胃气本以下行为顺,若气不下反上,则胃中之血亦随之上逆,或排挤胃壁之膜而吐血,或循阳明经络上行而衄血㊂又 冲脉上隶阳明,故冲气与胃气原相贯通㊂今因胃气虚而不降,冲气即易于上干 [4]35,故胃气上逆常伴冲气上逆㊂张锡纯研习‘金匮要略“泻心汤法中大黄降胃气㊁黄芩清肺降肺兼助降胃气之理,治疗吐血和鼻衄时凡证属胃气上逆者,均以降阳明胃气为法,并重用生代赭石,时配伍半夏降胃气㊂因热者配伍清热降逆的竹茹㊁牛蒡子㊁瓜蒌仁,立寒降汤;因寒者配伍健脾温胃的白术㊁山药㊁干姜,又反佐白芍防止干姜热力入肝且养肝血,此为温降汤;因肝木横逆,因冲气上逆配伍龙胆草㊁青黛凉肝㊁白芍养肝㊁石决明镇肝,此为泻肝降胃汤;因冲气上逆致胃气不降者,配伍生龙骨和生牡蛎以敛冲降肝,此为镇冲降胃汤㊂对于失血过多者,若阴分亏损不能潜阳出现喘㊁怔忡㊁不寐者设立滋阴清降汤,其中加入生龙骨和生牡蛎以收敛固涩,生山药㊁生地黄㊁生杭芍以育阴潜阳;对于气随血脱㊁言语不接㊁动则作喘者,设立保元清降汤,以野台参补益中气,白芍敛冲泄热;对于气随血脱㊁喘促咳逆㊁心中烦热者,设立保元寒降汤,以生地黄㊁生杭芍㊁生山药滋补真阴,知母壮水制火㊂以上治吐衄诸方体现了张锡纯知常达变㊁围绕核心病机㊁标本兼顾的学术思想㊂传统出血部位范畴如‘血证论㊃吐血“中所言: 盖人身之气游于血中而出于血外㊂故上则出为呼吸,下则出为二便,外则出于皮毛而为汗㊂[5] 张锡纯认识到当时西医学发现的脑充血甚至脑出血实属于中医的血证,即唐宋以来前人所名中风证㊂结合脑充血的西医病理联系到此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正合‘素问㊃调经论篇“所言: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3]230㊂其核心病机在于因劳累㊁饮食㊁情志等使肝胆火旺㊁脾胃积热挟气血过度上行而不下行,而致上冲脑部,致脑血管膨胀甚至破裂,至于前人多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与肝风内动相关的观点,则并未足够贴近气血上逆的核心观点㊂脑充血的临床表现如头疼㊁头目眩晕㊁言语不利㊁心中烦热㊁头重脚轻等皆与‘素问㊃厥论篇“ 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 阳明之厥 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 [3]171等论说相契合㊂在治疗上,引‘金匮要略“中风引汤用大黄㊁寒水石㊁滑石㊁石膏等诸药性下行,龙骨㊁牡蛎㊁紫石英合桂枝敛冲平肝之义,立建瓯汤降逆平冲,滋补肝肾以标本兼治,引上逆之气血下行㊂方中重用怀牛膝至一两,取其引血下行之义,并合生代赭石㊁生龙骨㊁生牡蛎等加强重镇降逆之性㊂对于前人所习用的防风㊁升麻㊁柴胡㊁黄芪等性上行的药物则不应用于本证,以免脑中上逆的气血充而益充排挤血管㊂待本证治愈㊁遗留肢体不利时,方可在应用生代赭石㊁牛膝㊁生龙骨等性下行药物的基础上辅以适量黄芪通滞化瘀㊂在便血方面,张锡纯虽论述不多,但病因无外乎因寒因热㊂无论是大肠湿热㊁毒蕴肠道之下血,或是脾胃虚寒不能统血之下血,治疗上总不离调补脾胃㊁固涩下焦,并善用人参㊁黄芪等升提药物,以逆其病势为要㊂2 张锡纯血证诊疗特色2.1㊀重视脉诊2.1.1㊀脉诊中的圆运动思想㊀张锡纯[4]343认为: 肺能终始诸脏腑,是以诸脏腑之病,可于肺之寸口动脉候之,而寸口之动脉,遂可分其音阵位而应诸脏腑矣㊂ 反映了他基本上继承了‘难经“确立的寸口脉脏腑左右配属关系的思想㊂‘医学衷中参西录“虽无专论脉诊,但其立方根据多数医案对左右脉脉形㊁脉势㊁有力无力㊁至数等脉象的详细记载,无不体现了他对于脉诊中反映的气机升降㊁病因病机及病势进退的重视程度,可以说脉诊几乎在张锡纯的诊治流程中起先导作用㊂对于因热而胃气上逆的吐血证,尤其注重脉象的脉充㊁势大㊁形实,联系脏腑之间病变的相互影响,而不仅仅将脉象解释为单一脏腑的病变㊂如吐血证中见右脉洪长㊁重按有力㊁洪滑㊁弦而有力者为胃气因热不降,血随逆气上升;若见左脉弦长㊁洪长有力者为肝胆之火挟气血上冲㊂此外还重视整体脉势及脉的有根无根,在治疗气血虚脱的危重症时,善于识别危重脉象,如芤㊁大而无力㊁可出现迟脉也可出现数脉,常见脉象如上盛下虚㊁脉大而无力㊁左右皆无㊁重按亦不见㊁摇摇无根,或一动一止或两三动一止㊁左部浮而动,右部浮而濡,两尺无根㊁数逾五至甚者脉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数,并对此及时采取急救措施㊂张锡纯[4]360在‘医学衷中参西录㊃深研肝左脾右之理“中的 肝虽居右,其气化实先行于左,脾虽居左,其气化实先行于右 的论述,反映了他 肝气左升,胃气右降 的圆运动思想,故其每例医案中都有左右脉的论述和互参㊂右脉寸关候肺胃,左脉寸关候心肝,遇血证时肺胃不降反升,心肝之阴血亏虚,不足以升发鼓动脉道,或心肝火旺,火性炎上,升发太过,皆可反映脉的形㊁势㊁有力无力㊂他认为: 弦为肝脉,至弦硬有力无论见于何部,皆系有肝火过升之弊 [4]585,综合左右脉分析则对全身气机升降有更全面的认识㊂如在诊治天津冯氏吐血证久不愈案中[4]580,诊得其左脉弦长,右脉长而兼硬,一息五至,分析其左脉弦长因肝火上炎,右脉长而兼硬是因肝火挟冲胃之气上冲;失血久而真阴亏损,故脉弦硬数,处降胃㊁泻肝㊁滋阴类药,1剂血即止㊂2.1.2㊀察脉预防㊀除脉症合参㊁据脉用药外,张锡纯还视异常脉象为疾病的先兆用以预防㊂在论治 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之由 篇中,对脑充血病发前的脉象进行了详细描述: 其脉必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或大于常脉数倍,而毫无缓和之意 [4]393,并说明这种脉象在脑充血证发病前数月或者数年即可出现,再配合头目时常眩晕等现代医学已发现的先兆表现则不难提前预防脑充血证㊂2.2㊀治血不忘理肝张锡纯引用黄元御观点 肝气宜升,胆火宜降㊂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 [4]413,说明肝㊁脾㊁胃之间病变互相关联㊂胃气上逆与肝火上逆互为引动,‘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气血上逆伴肝火挟热迫血妄行致出血医案16则,主要分布于吐衄证㊁脑充血证和血崩证㊂肝藏血,内寄相火,性喜条达,张锡纯认为治肝当升发条达顺应其性,以柔润之品柔养肝体㊂治咳㊁吐㊁衄特别是脑充血证时,当诊其脉弦大有力,考虑伴有肝火上炎时,除用川楝子等清肝引气血下行,甘草缓肝急等常规治法外,他常用金石之品如生代赭石㊁生龙骨㊁生牡蛎㊁龙齿㊁石决明镇肝,但考虑到肝为将军之官,性刚㊁强镇可能反而起反动之力,故特别注意顺应肝的升发之性㊂对此多选用茵陈㊁生麦芽而不是世人惯用的柴胡以疏肝,其原因在于柴胡升提力佳,可有加重上部出血的隐患㊂而生麦芽性平善疏肝,茵陈则性近柴胡,较柴胡之力柔和,当人身弱阴虚不任柴胡之升散者,可以茵陈代之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篇“云: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3]29,血证失血,孤阳浮越,内生虚热,热再迫血妄行㊂肝体阴分亏损,难以涵养相火,与上部出血证㊁血崩等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张锡纯常在治疗血证时注重用柔润之品敛肝补肝,使血不妄行㊂他习用生白芍凉润入肝泻肝热生新血,滋阴除烦,酸收宁血,使血不妄行;与当归㊁地黄同用善生新血;与生姜同用则调和营卫,引血归经;与竹茹同用则善治吐衄;与热药同用则防止热入肝㊂张锡纯在治吐衄方如清降汤㊁寒降汤㊁温降汤㊁保元寒降汤㊁保元清降汤㊁补络补管汤及治脑充血方如建瓯汤中均配伍白芍㊂除此之外,他又善用山萸肉补肝,曾评价其 为补肝之妙药,凡因伤肝而吐血者,萸肉又在所必需也 [4]60㊂主因山萸肉善固涩下焦,收敛浮越的元阳,又得木气最厚,酸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调畅可开通气血㊂在治疗吐血㊁咳血,久不愈合的补络补管汤和因吐衄不止致阴分亏损的清降汤中,均配伍净萸肉㊂3 张锡纯血证用药特色3.1㊀出血急救善用升提药和三七3.1.1㊀善用升提药㊀出血量多㊁发展为气血俱脱证时,急需益气摄血防止元阳脱失㊂此时若出血位于上部,唯有急投人参㊁黄芪等益气摄血,但张锡纯对此类益气升提药在上部出血证中的应用极慎重,因此类药升降浮沉属性与病势相同,可能有加重上部出血之虞,此时必定加入代赭石使其力下行㊂张锡纯所立治吐血证诸方唯有用治吐血过多㊁气随血脱的保元寒降汤和下元虚损㊁中齐衰惫的保元清降汤内含有野台参且用量较小为五钱,且均配伍生代赭石细末八钱以助其药力下达㊂若气随血脱发展至大气下陷之证,出血部位位于下部者,则放胆急投以大剂量人参㊁黄芪以益气摄血生血㊂如张锡纯曾治一妇人,因肝火激动得血崩证,屡经医治而下血不止,后竟至呼吸短气,自觉当呼气外出之时,稍须努力不能顺呼吸之自然㊂张锡纯摸其脉象濡弱,搏近五至,诊为大气下陷证,用生黄芪一两补其大气,生地㊁天花粉等滋真阴,生龙骨㊁生牡蛎等收敛固涩之品煎服后1剂血止[4]668㊂在张锡纯行医生涯中,遇病患吐衄证属大气下陷者较少,此时仍放胆投以升陷汤,辅以生龙骨和生牡蛎以防气随血升㊂3.1.2㊀善用三七㊀三七善止血妄行,善化瘀㊁生肌,敛血管破溃处㊂张锡纯广泛用于吐衄证㊁妇人血崩证及外用敷金疮等,其中不可忽视的应用是急救止血,如治疗同邑一童子吐血剧,延至危急,单用三七末一两,分3次服下,当日服完血即止[4]294㊂3.2㊀止血慎用炭类药㊁凉药㊁补药受 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 观点影响,前人论治血证多用凉药㊁炭类药,取血见黑则止之意㊂治出血证因热时多使用如犀角地黄汤㊁凉血地黄汤㊁白虎汤之类凉血止血㊂至于炭类药止血方则首推方中药味全为炭类药的十灰散㊂方中药物本已具凉血止血功用,烧炭存性更使其收涩止血之功倍增,在历代应用中通治各类失血㊂朱丹溪㊁唐容川等皆推崇本方用于血热出血证初期㊂而尊崇经典的张锡纯则对此持相反观点,他认为用炭类药和凉药暂时止血恐留瘀阻塞经络,日后有转成血痹虚劳证之虞,甚至强调在出血证未止前多服补药㊁凉药或炭类药,强止其血可出现血瘀膈上㊁短气之证㊂然而张锡纯并非忌用一切炭类药及凉血药,他对十灰散中的大黄炭尤其赞赏,他最常用的炭类药是血余炭,称其 性能化瘀血㊁生新血有似三七,故善治吐血㊁衄血 [4]322,又因其 人之发,原人心血所生,服之能自还原化,有以人补人之妙,则血可不虚 [4]322,集止血㊁化瘀㊁生新于一身㊂张锡纯常用生地凉血止血,且生地善滋阴养血㊂凡重用生地必辅以三七,因恐血遇寒则凝,伍三七则止血不留瘀㊂血证失血固然需要滋补阴精以追复已失阴血,然而需要谨慎应用易壅滞的补药以免阻碍气血流通㊂张锡纯曾治一患者年近五旬,素患吐血,医生考虑其体虚,给予服补药10余剂,致膈上血瘀,吐血加重后以大黄㊁肉桂各五分轧细开水送服,1剂血止[4]61㊂3.3㊀降胃气善用生代赭石㊁赤石脂㊁半夏张锡纯认为,代赭石本身为铁氧化合物可养血,又是金石之品含有金气,能平肝木横逆之气,其质重性向下可镇逆气而不伤气分,又可引胃气下行直达肠中以引火下行,急下以存阴㊂对于因受热邪煎熬津液及失血阴亏双重影响致大便干燥者,用生代赭石镇诸逆气亦有釜底抽薪之妙㊂用时应取一面有圆形凸起,一面有与凸起相对大小相等的凹窝者,生用轧细成细末用治各类吐衄㊁脑充血证,或以平肝降胃镇冲,或以引血下行㊂张锡纯治吐血衄血及咳血时,生代赭石一般用至6~8钱,病至危殆时更加重用量㊂治脑充血时一般用量在一两或一两以上㊂若其人大便不实则以赤石脂代替,以其可生肌长养破溃出血处,重用可使胃气下降,因其性黏滞至下焦又可固涩大肠;若气虚则配伍人参㊂虽世人认为半夏辛燥伤血,张锡纯仍主张吐血不止时加入半夏降阳明胃逆,以收一时之功㊂因半夏禀秋金收降之性,力能下达,降阳明厥逆,为降胃安冲之主药㊂3.4㊀治脑充血善用怀牛膝牛膝性下行,既善补肝肾又善引气血下注㊂张锡纯认为头痛㊁口疮齿痛者皆因气血随火热上行所致,故其治脑充血证必重用怀牛膝,专设建瓯汤以治脑充血证,其中牛膝用至一两㊂在脑充血门医案中,常用此方为底方加减,根据患者病情,怀牛膝用量在五钱至一两之间,以引气血及浮越之火下行,又伍以代赭石㊁龙骨㊁牡蛎诸重坠收敛之品,可收随手奏效之功㊂3.5㊀滋阴养血常用白芍㊁生地黄㊁山药血证始终不离真阴亏损㊁阳气浮越㊁迫血妄行,且血证失血伤及人身气血根本,治宜滋阴养血,俾阴足自能潜阳以治病之本,又可追复已失阴血以治病之标㊂张锡纯常将降胃镇肝安冲法与滋补真阴㊁培补气血法同用,在具体药物的选择上并非选择厚重滋腻㊁霸道补阴之品,而多选择生熟地黄㊁怀山药㊁白芍等轻灵活泼类药㊂除在治疗脑充血证的建瓯汤㊁因吐血过多㊁气随血脱的保元寒降汤㊁治吐衄证之中元虚衰,下元虚损的保元清降汤中固定配伍此3味药物之外,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㊃血病门“的吐血㊁咳血证中若见有心中发热㊁口干㊁大便燥结㊁脉弦硬或芤等真阴亏虚症状表现时,常以上3味药物滋阴养血㊁固护根本,体现其标本兼治的思想㊂白芍本入肝经,酸可生血宁血,苦能敛降浮越元阳下归肾水;地黄生用可凉血止血,滋阴清热,引相火下行,安下焦真阴,认为其善补血养血;山药平补肺脾肾,滋阴并收涩;再配伍龙骨㊁牡蛎㊁山萸肉等收敛固涩之品,则真阴充足,元阳安于其宅,阴阳固结,根本得治㊂3.6㊀常用药对:龙骨和牡蛎张锡纯善用龙骨配伍牡蛎治疗吐血㊁脑充血㊁血崩和妇人产后下血诸证(见表1)㊂龙骨和牡蛎质重降逆,性收敛,生用可以龙骨本身所含元阴敛涣散的元阳,煅用则伤其本身元阴,若专取收涩功用则煅用㊂张锡纯治血证多生用龙骨和牡蛎,一可收敛上越之热,使上溢之血下行;二可固护肝肾真阴;三可收敛闭合血管破溃处,如补络补管汤;唯有治血崩至极危则煅用,用量加大,取其收涩力更强以收一时之功㊂表1㊀张锡纯应用龙骨和牡蛎治疗血证方剂医案统计方剂/医案主治功用用法用量补络补管汤咳血吐血,久不愈者生用,各一两捣细理血汤因热而血淋及溺血㊁大便下血生用,各六钱捣细安冲汤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生用,各六钱捣细固冲汤妇女血崩煅用,各八钱捣细建瓴汤脑充血生用,各六钱捣细吐血案伤于酒㊁药后吐血生用,各六钱捣细脑充血兼痰厥案脑充血,痰火上升证生用,各五钱捣细脑充血头疼案脑充血头疼,肝火上逆证生用,各六钱捣细血崩案血崩不止,大气下陷证煅用,各一两行经下血不止案经血淋漓,气虚气陷证煅用,各八钱妊娠下血案妊娠下血,气虚气陷证煅用,各一两㊀㊀4㊀结语张锡纯探析病因病机善发煌经典,融会新知,其论治血证贯通古今,融会中西,颇具个人特色㊂他提醒后世勿见血止血,慎用炭类药㊁凉药和补药㊂重视气机升降,体现在辨血证病因㊁诊脉察一身圆运动变化㊁治疗重视理气血之逆,脏腑之逆以及用药细心体察药性升降浮沉趋势等各方面㊂在具体药物的应用上,张锡纯对生代赭石㊁牛膝㊁龙骨㊁牡蛎等药物的详细论述与高频次重复性的应用又加深了读者对治血药物的理解,为后世治血证提供了可复制性的经验,其学术思想实值得反复精研㊂参考文献:[1]㊀虞抟.医学正传[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294.[2]㊀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58.[3]㊀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㊀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㊀唐容川.血证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收稿日期:2020-05-07。

张锡纯辨治吐血的单味药及其配伍应用特色

张锡纯辨治吐血的单味药及其配伍应用特色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8月第32卷第4期★徐新宇** 凌冰莹 唐秀琴 吴梦婷 刘俊楠 摘要:张锡纯认为吐血多责气逆及火盛,参西录》中与治疗吐血相关的单味药及其配伍进行整理和分析,芍、生龙牡、柏叶及羚羊角,泻心火者主用黄连、芒硝,伍甘草、山药以防凉遏脾胃等,关键词:吐血;单味药;药对;张锡纯;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安医学重点实验室项目(2018xayx17)。

** 第一作者:徐新宇(1997―),男,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

E-mail:*****************。

***通信作者:王玉凤(1974―),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药学、方剂学。

E-mail:*******************。

是四逆散、逍遥散;上述常用治法正切合RLS 病因病机是治疗RLS 的正治之法。

治疗RLS 使用最多的方是滋阴养血方,活血化瘀方,滋补肝肾方,温阳散寒方等。

说明中医药治疗RLS 常用方剂与上述常用治法是基本吻合的,芍药甘草汤沿用历史久远,早在《素问·藏气法时论》就提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酸以泻之”。

芍药甘草汤以其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等功效,主治津液受损、阴虚血少、筋脉失濡所导致的筋脉、肌肉拘急、痉挛诸症。

现代药理学证实芍药甘草汤具有松弛平滑肌,起到镇静、镇痛、抗炎等作用[7]。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明确指出脚挛急一症 , 是阴虚、血少,筋脉失濡之象。

用芍药甘草汤,妙在其养血调阴,使阴复则挛急自愈而脚伸,开创了治疗RLS 的先河[8]。

桃红四物汤主活血化瘀,以祛瘀为核心,辅以调血、滋阴、行气,其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可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具有扩血管、降血脂、抗炎等作用,对血虚夹瘀导致的各种病症有着良好的疗效[9]。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19羚羊角治疗吐血衄血的思路

19羚羊角治疗吐血衄血的思路

19羚羊角治疗吐血衄血的思路今天我们接着来聊张锡纯是如何使用这个羚羊角的。

那么今天呢,我们不聊病例,就聊张锡纯对羚羊角的一段论述。

他的友人毛仙阁,在当地是懂医的。

他说毛仙阁是当地的孺医。

他擅长治吐血衄血。

他用治吐血和出鼻血的方经常用羚羊角,然后张锡纯就很好奇,就问他说你为什么这方子里要加羚羊角呢?用的意图是什么呢?就是立方之意是什么呢。

毛仙阁跟张锡纯也不也不保留,把经验就说了,他说呀,吐血和流鼻血这个病症啊,非常多的人是因为胃气上逆,胃气往上走,所以才会吐血。

衄血是肺热,胃气上逆也会使肺气往上走。

所以呢,这个胃气上逆,血就随之妄行就出来了。

那么为什么会胃气会上逆呢?会往上走呢?冲逆了,是因为肝火,所以肝火如果旺,肝气郁滞,然后突然激发出来。

然后导致吐血。

所以他认为啊,这根源在肝火。

各位,他论述是对的,这个吐血和衄,血就流鼻血的热症,大家记住还有寒症,那么这个热症多确实因为肝火导致。

这肝气不舒肝火上逆,然后倒怎么样导致胃气上逆。

那么这时候呢,羚羊角怎么样,它可以平肝木,平肝木泻肝火,所以它的冲气不往上冲不逆了,胃气不上逆,那么血自然就不妄行了。

张锡纯一听完,论述得好啊,所以张锡纯就把这段论述记下来了,从这儿以后呢,听他讲完以后,张锡纯在治疗这种吐血和鼻血的时候。

也经常在方子里边儿呢,放羚羊角,放以后呢,效果就非常好用。

张锡纯自己的话讲,叫果然效验异常!这个羚羊角,今天我们也有老先生擅长用的,比如说儿科,有位名家叫董庭姚老先董天瑶老先生在治疗儿童湿疹的时候,他认为有这么一观点,他说呀,这小孩儿有的孩子一生下来,一两岁的时候,里边儿就有湿疹,他说得这种湿疹的孩子呢,往往体质偏热。

往往是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母亲体质就热,然后这个热气呢传给了孩子啊,让孩子生来体就热,这种极热会怎么样会化为湿疹。

所以这时候呢,要把这湿疹去掉,如果把这热不去掉的话,这样的孩子往往再长大些,会有哮喘,有一定比例的孩子会发哮喘,所以这两者是有关。

张锡纯治疗吐衄方-寒降汤

张锡纯治疗吐衄方-寒降汤

张锡纯治疗吐衄方-寒降汤张锡纯张锡纯经验汇集 2022-05-14 00:00寒降汤歌诀寒降赭石半夏蒌,白芍竹茹蒡草收胃热不降致吐衄,寒凉重坠此方优【主治】: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以寒凉重坠之药,降其胃气则血止矣。

【方药】:生赭石轧细,六钱、清半夏三钱、蒌仁炒捣,四钱、生杭芍四钱、竹茹三钱、牛蒡子炒捣,三钱、粉甘草钱半一童子,年十四,陡然吐血,一昼夜不止,势甚危急,其父通医学,自设有药房,亦束手无策。

时愚应其邻家延请,甫至其村,急求为诊视。

其脉洪长,右部尤重按有力,知其胃气因热不降,血随逆气上升也。

为拟此汤,一剂而愈,又服一剂,脉亦和平。

一人,年十八,偶得吐血证,初不甚剧,因医者误治,遂大吐不止。

诊其脉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数,此虚弱之极候也。

若不用药立止其血,危可翘足而待。

遂投以此汤,去竹茹,加生山药一两,赭石改用八钱,一剂血止。

再诊其脉,左右皆无,重按亦不见,愚不禁骇然。

询之,心中亦颇安稳,惟觉酸懒无力。

忽忆吕沧洲曾治一发斑证,亦六脉皆无,沧洲谓脉者血之波澜,今因发斑伤血,血伤不能复作波澜,是以不见,斑消则脉出矣。

遂用白虎加人参汤化其斑毒,脉果出。

今此证大吐亡血,较之发斑伤血尤甚,脉之重按不见,或亦血分虚极,不能作波澜欤?其吐之时,脉如水上浮麻者,或因气逆火盛,强迫其脉外现欤?不然闻其诊毕还里(相距十里),途中复连连呕吐,岂因路间失血过多欤?踌躇久之,乃放胆投以大剂六味地黄汤,减茯苓、泽泻三分之二,又加人参、赭石各数钱,一剂脉出。

又服平补之药二十余剂,始复初。

《金匮》治心气不足吐衄,有泻心汤,大黄与黄连、黄芩并用,后世未窥仲景制方之意,恒多误解。

不知所谓心气不足者,非不足也,若果不足,何又泻之?盖此证因阳明胃腑之热,上逆冲心,以致心中怔忡不安,若有不足之象。

仲景从浅处立说,冀人易晓,遂以心气不足名之。

故其立方,独本《内经》吐血、衄血,责重阳明不降之旨,用大黄直入阳明之府,以降其逆上之热,又用黄芩以清肺金之热,使其清肃之气下行,以助阳明之降力,黄连以清心火之热,使其元归潜伏,以保少阴之真液,是泻之实所以补之也。

张锡纯论治吐衄经验初探

张锡纯论治吐衄经验初探

张锡纯论治吐衄经验初探
吴红彦;李沛清
【期刊名称】《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11)2
【摘要】张锡纯论治吐衄经验初探吴红彦,李沛清基础部(730000)近代
著名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吐衄证治辑有丰富经验,立法遣药每有独特之处,现就此作一探讨,供临证参考。

1论治求本,自成一体1.1遵崇经旨,从胃论治《素问·厥论》言:“阳明厥逆,喘咳...
【总页数】3页(P4-6)
【关键词】张锡纯;吐衄;辨证论治;血证
【作者】吴红彦;李沛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7
【相关文献】
1.张锡纯论治吐衄心法述略 [J], 高加亮
2.张锡纯吐衄证论治特色探讨 [J], 王恩元
3.唐容川与张锡纯论治吐衄证思想比较 [J], 杨志刚;王泽颖
4.张锡纯论治吐衄的经验 [J], 胡义保
5.张锡纯先生诊治吐衄血证的经验 [J], 杨富志;李公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内经 ・ 论 》 日 : “ 明 厥 逆 , 喘 咳 身 热 , 善 惊 衄 厥 阳 呕 血 ”, 此 阳 明 指 的 是 胃 腑 。 胃主 受 纳 , 腐 熟 水 谷 , 以传 送 饮食为职。其中气化 ,原以息息下行为顺。然而 胃气 不降反 而上逆 ,胃中之 血亦会 随之上 逆,这就产 生了吐衄。黄元御 载衍 《 内经 》之 旨, 谓 “ 血之 失 于 便溺 者 , 太 阴 之 不 升 也 ; 亡 于 吐衄 者 , 阳 明之 不 降也 ” ,更 好 的说 明 了吐 衄 的病 机 在 于 胃气 不 降 。 张锡 纯 宗 《 内经 》 ,在 考 究前 人 的 观 点 上 , 结 合 自己对 西 医 生 理 的认 识 ,认 为 胃 中之 血 , 其 上 逆之 极 , 可 将 胃壁 之 膜 排 挤 破 裂 , 而 成 呕 血 之 证 , 或 循 阳 明之 经 络 上 行 ,而 成 衄 血 之 证 。 由此 可 见 胃 气 不 降 是 吐 血 、衄 血 产 生 的关键 因素 。针对此 因 ,其 在 《 医学衷 中参 西录 》中详 细 地 说 明 了 自 己对 吐 衄 的 治 法 。 1 重用赭石 ,辅 以山药 吐 衄 的病 机 在 于 胃气 不 降 , 治 法 当 以和 胃 降逆 为 主 。 《 学 衷 中参 西 录 》 中所 记 载 的 6 治 吐 衄 方 , 均 以和 胃 降 医 首 逆 为主 。张 锡 纯 认 为 无 论 其 证 或 虚 或 实 ,或 凉或 热 , 治 皆 当 以 降 胃之 品 为主 。如 拟 “ 红 丹 ” 治疗 吐衄 之 肝 郁 多 怒 , 胃 秘 郁 气 逆 ,就 以赭 石 为 君 。方 中赭 石 降气 , 肉桂 平 肝 , 大黄 降 胃 止 血 , 和 胃 降 逆 辅 以 抑 木 扶 土 。 张 氏 尤 善 用 赭 石 降 胃 止
当者 ,多能奏效 。张 氏提 出,用药配伍 原则 宜 “ 取其 药性化 合 ,借彼药之长 ,一济此药之 短”,如温 降汤中,芍 药与干 姜 、 生 姜 的 配 伍 。 芍 药 性 凉 ,看 似 与 方 名 不 符 。然 用 芍 药 者 , “ 以 防干 姜 之 热 力 入 肝 也 。且 肝 为 藏 血 之 脏 ,得 芍 药 所 之 凉 润 者 以 养之 ,则 宁 谧 收 敛 ,而 血 不 妄行 ” 。 古人之方书有谓血脱者,当先益其气,宜治 以独 参汤。 血为气之配,气为血之主,气安而血 自安,此所以不治吐血,
李 知行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针 灸 推 拿 学 院 ,广 东 广州 500 14 5
【 摘
要 】本文将对张锡 纯治疗吐衄证 的特色进行探 讨,主要从 以下 四方面进 行论述 :①重用赭石 ,辅 以山治 吐 血 、衄 血 不 可 只 用 凉 血 药 及 药 炭 强 止 其 血 ;④ 自拟 便 方和 药 膳 治 疗 吐 衄 。 【 键 词 】张 锡 纯 ;吐 衄 ; 名 家 经验 关 【中图 分 类 号 】R — 3 20 1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 0 5 7 ( 0 0 1- 6 — 文 0781 2 1) 2092
学 术 探 讨
Ac d mi t d a e c Su y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hn s o r a fEt o eiie a h o h r e iee J u n lo hn m dcn nd Et n p a ma y ・69 ・
浅 谈 张 锡 纯 治 吐 血 衄 血 特 色
而 吐 血 自止 。然 张 氏并 不 同意 此 点 ,他 认 为 “ 吐衄 血者 , 因阴 血亏损维系无力,原有孤阳浮越之虞,而复用独参汤以助其浮 越 ,不但其气 易上奔 ,血亦将随之上奔而吐衄 ”,诚如 喻嘉 言 谓 “ 虚 欲 脱 者 ,但 服 人 参 ,转 令 气 高 不 返 ” 。因 此 , 张 气 锡 纯 所 治 吐 衄 方 中 ,凡 用 参 者 ,必 重 用 赭 石 辅 之 ,使 其 力 下 达 。赭 石 能 防 止 人 参 助 气 之 浮 越 ,人 参 亦 能 助 赭 石 之沉 降 , 两 药 配 对 ,互 补 长 短 ,疗 效 明 显 。 3 治 吐 血 、衄 血 不 可 只 用 凉血 药 及药 炭 强 止其 血 清 代 医 者 治 吐 衄 , 或 以 为 血 热 妄 行 而 投 以极 凉 之 品 ; 或 以为 黑 能 胜 红 而 投 以药 炒 之 炭 。如 此 治 法 ,固 能 奏 一 时 之 效 ,使血立 止 ,待血止 之后 ,患者往 往初 则有似 发闷 ,继 则饮食减少 ,继则发热劳嗽 。张锡纯认为此等症状发生的原 因是 “ 当其 胃气 上 逆 ,冲 气 上 冲 之 时 ,排 挤 其 血 离 经 妄 行 , 其 上 焦 、 中焦 血 管 尽 为 血 液 充 塞 。而 骤 以凉 药 及 药 炭 止 之 , 则 血 管 充 塞 之 血 强 半 凝 结 其 中 ,而 不 能 流 通 ”。 血 因 寒 凉 骤 止 ,转 成 血 痹 虚 劳 之 证 ,需 急 投 以 《 匮 》 血 痹 虚 劳 之 大黄 金 蠊 虫 丸 。张 氏在 当 时 治 吐 衄 的 常 规 中 能 认 清 真 相 , 治 病 求 本 ,提 出变 证 的 善后 方法 , 实 为 后 世 医 家 所 当应 借 鉴 。 然 张 锡 纯 认 为 凉 药 并 非 不 可 以用 , 仲 景 泻 心 汤 ,是 以 治 吐 血 、 衄 血 之 主 方 ,用 黄 芩 、黄 连 以清 热 ,而 倍 用 大 黄 以 降 胃破 血 ,则 上 焦 、 中 焦 血 管 之 血 不 受 排 挤 , 不 患凝 结 , 是 以芩 、连 虽凉可 用也 。药炭 也是如此 ,如葛 可久 十灰散 , 方 中尽 是 药 炭 ,然 其 中亦 有 大 黄 ,止 血 之 中 ,仍 寓 降 胃破 血 之意 。张 氏深 明此理 ,运用凉 药治 吐衄 时,常于 方中加入 三 七 细 末 以化 瘀 血 。 由此 观 之 ,治 吐 衄 证 时 ,运 用 凉 血 止 血 药 必 须 配 伍 以活 血 化 瘀 药 ,或 待 血 止 之 后 , 宜 急 服 活 血 化瘀 之 药 数 剂 , 以善 其 后 。唐 容 川 在 《 证 论 》 中 提 到 “ 止之 血 血 后 ,其 离 经 而 未 吐 出者 ,是 为 瘀 血 。既 与 好 血 不 相 合 , 反 与 好 血 不 相 能 , 或 壅 而 成 热 , 或 变 而 成 劳 ,或 结 瘕 成 刺 痛 , 日久 变 证 未 可 预 料 ,必 亟 为 消 除 以免 后 来 诸 患 ” 。 医 者 对 此 , 当慎 之 又 慎 。 4 自拟便 方 和 药 膳 治 疗 吐 衄 张 锡 纯 熟 知 药 物 之 特 性 , 即 便 是 其 他 医 者 未 曾设 想 的 药 物 , 在 他 手 中 也 是 治 疗 吐 衄 的 良方 妙 药 。 张 氏 曾 用 患 者 所 吐衄之血 或其 靠头皮 之发煅 作炭 以供 患者 服用 ,亦收 良 效 。他认为 “ 此二种炭 皆有化瘀生新之力而善止血,胜于诸 药之炭但能止血而不能化瘀血 以生新血者远矣 ”。正如张隐 庵 日: “ 凡吐血 、衄血之症 ,皆宜用血余也 ”。血余之 物能 助 水 精 ,而 颠 倒 心 脏 之 神 , 以化 其 血 而滋 血 脉 ,炼 服 后 既 能 止血又能养血 。 张 氏又 发现 寻 常服 食 之 物 ,亦 有 善 止 血 者 , 如 鲜藕 汁 、 鲜 莱 菔 汁 ,用 其 中一 种 一 大 盅 温 饮 之 , 或 两 种 并饮 之 , 皆 可 奏 效 。 他 还 创 立 了 二 鲜 饮 ( 茅 根 、 鲜 藕 )和 三 鲜 饮 ( 鲜 二 鲜饮加 小蓟 根 )以治吐衄 证 ,全 因茅 根善清 虚热而 不伤脾 胃,藕 善化 瘀血 而兼滋 新血 ,合 用之 为涵养 真阴之 妙 品,
吐衄 ,他 认为 降 胃之 药 ,实 以赭 石为最 效 。 《 学衷 中参 医
西 录 ・ 二 卷 ・ 石 解 》 云 : “ 石 色 赤 , 性 微 凉 , 能 生 第 赭 赭 血 兼 能凉 血 ,而 其 质 重 坠 ” , “ 其 性 甚 和 平 , 虽 降逆 气 而 且 不 伤 正 气 ” 。 因此 ,张 氏在 其 吐衄 门 中所 疏 方 药 ,赭 石 皆 为 君 药 。 同 时主 张 赭 石 宜 生 用 , 目的 是存 其 本 性 , 不 可煅 用 , 也 不 可 煅 之 复 以 醋 浸 泡 之 , 否 则 药 效 成 分 被 破 坏 , 药 效 尽 失 。此 外 , 降 胃气 也 当和 胃气 。张 氏 治疗 吐衄 , 遣方 多加 生 怀 山药 , 因其 “ 白入 肺 ,味 甘 归 脾 ,液 浓 益 肾 , 能滋 润 血 色 脉 , 固摄 气 化 ” , 健 脾 益 胃 ,使 血 气 平 和 , 气 顺 吐 止 , 则 血不致奔脱 。 2 随 证 加 减 ,配 伍 得 当 张 锡 纯 在 《 学 衷 中参 西 录 》 方 剂 篇 吐 衄 门 中 所 疏 之 医 方 皆 以赭 石 为 主 ,而 随 证 用 药 : 因 热 者 , 以 萎 仁 、 白芍 诸 药 佐 之 ; 其 热 而 兼 虚 者 ,可 兼 佐 以 人 参 ; 因 凉 者 , 宜 降 以 赭 石 而 以 干 姜 佐 之 ; 其 凉 而 兼 虚 者 ,可 兼 佐 以 白术 ; 因 下 焦 虚 损 , 冲 气 不 摄 上 冲 胃气 不 降 者 , 宜 降 以 赭 石 而 以生 山 药、生 芡实诸 药佐之 ; 因胃气不 降 ,致 胃中血管破 裂 ,其 证 久不 愈者 ,宜降 以赭 石 ,而 以龙骨 、牡蛎 、三 七诸药 佐 之 。所 列 诸 方 ,如 寒 降汤 、温 降汤 、清 降 汤 ,用 之 与 病 因 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