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为贯彻中央关于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关精神和我部定点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了解分析湖北xxxx、xx两个定点扶贫县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产业融合情况和问题,对接有关产业精准扶贫需求,研究谋划支持定点扶贫工作举措,提高定点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促进定点扶贫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农产品加工局组织调研组于6月20-23日对xx州xx县、xx县进行了定点扶贫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调研了5家加工企业、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召开1次座谈会,与各级干部、贫困村民代表、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促膝交谈。总体上看,xx州xx、xx两县农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初露端倪。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特点
(一)特色产业具有一定基础。两县大力发展适合地域特色的绿色产业,种植业重点发展茶叶、凤头姜、魔芋、百合、蔬菜、杨梅、薯类、藤茶、油茶、植物香料、中药材(白术)等富硒农产品,养殖重点发展富硒零号土猪、阿塔峡土鸡等。县特色产业基地突破30万亩,xx县仅茶叶种植面积就有16万亩。农产品加工逐步跟进,茶叶、果蔬、薯类、畜产品、药材等初步形成
了一定的加工能力。两县自然环境资源优美、农业资源别具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悠久,XXTOP100范文排行具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环境,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逐步发展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新亮点和山区城镇产业的新支柱。
(二)加工带动作用凸显。两县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个,主要从事茶叶(藤茶)、生猪、土鸡、优质红薯、蔬菜等生产、加工、流通。据分析,xx县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约18亿元,xx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9家,涌现了一些产值过亿的加工企业,加工带动作用明显。县仅茶叶加工就辐射带动16万亩茶叶生产和全县近一半农户,xx县仅从事凤头姜加工的企业就辐射带动3万亩原料生产和1万多农户。其中xx县安普罗食品公司、xx县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产值已突破亿元,产值5000万元以上达到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14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湖北圣浩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xx县唐崖镇钟塘村农民土地800亩用于种植高附件值的白茶,并带动周边约8000亩土地种植白茶,农民每亩茶园收入平均在8000元,今年春茶更是每亩茶园收入达到12000元,帮助钟塘村大多数农民实现了精准脱贫。
(三)品牌建设取得进展。两县不断用品牌化理念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扩大、传播特色农产品和休闲农业的市场影响力,吸
引人气进来,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发挥特色的人文、地理、自然优势,培育、打造地域品牌和产品品牌,xx以“唐崖土司城”世界文化遗产为依托,工作总结
培育“唐崖”系列地域公共品牌,拥有1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xx“三品认证”标志产品达到24个,“凤头生
姜”“金丝桐油”“xx藤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唐崖河”与“堰塘”大米、“蓝河红衣米花生”“克肥克魔
芋”“凤头生姜”“唐崖雨”“圣浩”等茶叶、“金祈藤
茶”“富硒零号土猪”“阿塔峡土鸡”等特色农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
(四)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探索。两县把握机遇,创新发展,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旅游生态和民族文化优势,创新形成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富硒养生度假型、创业就业型、产业融合型等休闲旅游模式,带动10万户、40万贫困人口走上富裕道路。县也把握机遇积极探索“农商旅文”融合发展模式,休闲农业面积达2万亩,休闲农业经营主体300余个,从业人数5万余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次,已建成坪坝营、黄金洞两个国家aaa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230余家,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已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增长了%。县三胡乡以黄柏村、石桥村古寨、古文化为载体,以藤茶、杨梅产业为依托,重点打造了杨梅古寨,已成为周边县市乡村生态观光自驾游重要目的地。
范文写作
(五)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作用明显。随着恩两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农民依靠产业发展不断脱贫,农民在自家院子里的“赚钱效应”逐步显现,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民返乡创业。例如xx县唐崖镇钟塘村张家坝小组的土家族村民杨建中,家里有11口人,2个儿子在外打工,3年前自家2亩多土地种植水稻,亩产约800斤,收入仅3000多元,在农民合作社的带动下把种植水稻改为种植白茶,管理分方便,茶园收入达到万元,收茶时两个儿子回家收茶,清明节后白茶采收完,接着出去打工,家里吃的菜都是自己院中土地种植,并养了3头黑猪,生活过得很幸福。再如xx县三胡乡黄柏村村民吴桂杰就是看到家乡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好,专门返乡回来办农家乐,现在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邓益中也是这样的情况,返乡办农家乐后,XX去年一年就赚了20多万元,过去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由于农家乐办得好,一跃脱贫迈向小康,现在不仅他自己返乡,而且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也叫了回来。据分析,农民种上1-2亩茶叶、凤头姜、魔芋等特色农产品或养上3-5头土猪,通过加工转化增值,一个农户一年就可以增加万元左右收入;如果办上一个农家乐,年收入至少超过10万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两县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产业融合取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起步晚,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还存在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比较薄弱。
(一)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有的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目前藤茶、生姜、魔芋、洋芋、红薯、杨梅等农产品初加工设施条件建设滞后。茶叶、姜糖、魔芋粉、红薯粉等仅加工成初级制品进行销售。如xx县克肥克魔芋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魔芋制品4000吨,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产品仅为魔芋精粉、丝结、素食、豆腐粉等,品种较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如xx县湖北凤头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生姜3000吨,其经营的“凤头姜”是湖北省名牌产品,仅有腌制、姜糖、姜茶等初级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少,急需开展含片、胶囊、脆片等加工技术。
2、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因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品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产品知名度低。优质富硒产品只能贴牌,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互联网+、信息化、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原料供给、生产加工和产品终端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限制了特色产品的流通。
3、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县五谷坪莼菜专业合作社采取“三包”方式发展莼菜基地,绿嘉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