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况介绍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概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概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概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是指对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下面将从背景、修订目的、修订过程以及修订内容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原有的课程标准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修订。

此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次,修订目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学校教育自主权和教师专业权益保障。

再次,修订过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通常需要进行调研、论证、实验、征求意见等多个阶段。

修订过程中,需要广泛倾听社会各方的声音,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充分协商,确保修订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

最后,修订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包括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两个层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要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突出国情、民族特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

评价方式要科学合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评价,不仅注重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总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任务,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修订,可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解读

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和方向
1
过程
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从标准修订的方向和目标,以及对学科结构和内容的调整。
3
结果
总结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成果和取得的成效。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和亮点
1 多元化
介绍新课程标准兼顾素质教育和学科知识的特点。
教师 学生 学校
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改善课程管理和资源分配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的新挑战
课程压力
讨论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教育 资源和时间压力。
教师培训
探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 质的培训挑战。
学生适应
分享学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 困惑和挑战,并提供解决方 法。
总结与展望
1 成效总结
2 未来展望
总结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改 革带来的影响。
展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改革的未来发展和 可能的改进。
2 社会适应性
探讨新课程标准强调社会实践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亮点。
3 创新性
讨论新课程标准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的特点。
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思考与探索
合作学习
详细说明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推 行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措施。
技术应用
探讨教育教学改革中科技应用 的优势和挑战。
激发学生兴趣
分享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 的方法。
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 及解读
通过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解读,我们将探讨其背景、意义以及改革 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并提供适应新标准的实施的建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和意义
背景
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动机和背景, 为后续内容的理解打下基础。

【文档】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变化概述

【文档】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变化概述

生物|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变化概述(附完整下载版)一、总体变化1.删除了“课程设计思路”,将部分内容整合进“课程性质”中。

2.课程内容:内容顺序、表现方式、具体要求都有变化。

3.增加“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

4.课程实施中增加“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二、具体栏目内容的变化(一)【课程性质】1.针对生物学的影响,与2011 版中宽泛的“影响社会、经济、人类生活”的介绍相比,具体阐明了生物学发展迅速,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结合紧密,在人类健康与疾病防治、粮食与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2.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要注重探究和实践。

(二)【课程理念】1.强调了生物学习要注重与小学阶段、高中阶段学习的衔接、连贯。

2.增加了“跨学科实践”的要求,要求学生能过综合运用数、理、化、生、地等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

3.课程设计追求“少而精”的原则,从课程内容的整合中可以看出这一原则的体现。

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进行主动学习。

4.重点强调了“探究”“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

(三)【课程目标】1.将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成两大方面:“核心素养内涵”和“目标要求”。

2011 版中重点阐述了能力目标方面的要求,而2022 版除了目标能力方面的要求外,还对“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进行了阐述。

2.2022 版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作了具体描述。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品格和关键能力。

3.2022 版,在目标要求中延续了对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思维的要求,对2011 版中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进行拆分和细化,重点要求学生初步具有跨学科实践的能力。

对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如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他人,能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探究;关注身体内外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等,都从十分具体的方面作了阐述和要求。

新课标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新课标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新课标实施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新课程标准》,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将我校新课标实施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教学目标的明确。

学校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的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

学校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和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用能力。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们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学校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教师们注重通过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校还注重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

学校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学校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

希望领导能够关注我校新课标实施情况,给予指导和支持。

我们将不断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况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况介绍

地理: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要求学生“认 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 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 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 色”;“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 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 况介绍
④ 结合新时期我国社会生活面临的突出问 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学生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教育,着重强化了符合时代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 况介绍
物理:在课程目标中,更加清晰地要求学 生“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 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 勇于质疑,尊重事实,敢于创新”。特别 强调了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列出 了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 况介绍
三、 修订后义教课标的主要 变化与特征
(一)修订后课标的主要变化
1. 着重突出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① 各学科课程标准组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的理念归纳和梳理了在本学科开展道德教育
的各项内容及要求,并以恰当的方式写进了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 况介绍
语文: 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要求“重视语文课程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 况介绍
②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 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数学: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 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 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 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 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科学探究的能力目标
ß 提出问题 ß 猜想与假设 ß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ß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ß 分析与论证 ß 评估 ß 交流与合作

初中部新课标及课程方案落实情况汇报

初中部新课标及课程方案落实情况汇报

初中部新课标及课程方案落实情况汇报一、背景介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初中部全面落实了新的课程标准及课程方案。

这些改革旨在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落实情况1. 课程设置:我们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置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课程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同时增设了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等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2. 教材使用:我们选用了权威、高质量的教材,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同时,我们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动态,适时更新教材,以保证教学质量。

3. 课堂教学:我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们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课外活动:我们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如学术竞赛、社会实践、文艺表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考试评价:我们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制度,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课程方案落实情况1. 优化课程结构: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减少了必修课的比重,增加了选修课的比重,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2. 提升师资力量:我们加强了师资培训,提高了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也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以充实我们的教师队伍。

3. 增加实践活动:我们增加了实践活动在课程中的比重,如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反思与展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新课标及课程方案的落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高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概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概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概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指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水平所做的规定。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目的是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学科的内在逻辑、学生的成长特点、社会的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在修订过程中,需要全面调研教育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践,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体系。

课程标准的修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调研研究课程标准修订的第一步是对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调研研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梳理国内外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分析现行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需求和期望,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全面掌握教育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二、专家评估在调研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一批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对现行课程标准的评估。

专家们将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对现行课程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前瞻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

三、课程内容更新根据专家评估的结果和调研研究的成果,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修订。

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制订新的教学大纲、更新教材、设计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实践测试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践测试,以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可以选择一些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展试点工作,收集实践经验和问题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标准。

五、宣传推广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需要进行宣传推广,以便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了解和理解新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可以进行专题讲座、研讨会、教师培训等活动,同时借助媒体和网络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大家的认同度和积极性。

上述工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通过这些工作的不断努力,可以形成科学合理的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及内容调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及内容调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及内容调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及内容调整《语文课标实验稿》的颁布、实施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内的一件大事.《语文课标实验稿》修订的酝酿准备工作在2004年就展开了,但教育部组织的正式课标修订工作是2007年展开的.修订工作的大致情况是:先组织对29个省、市、区的语文课程改革情况进行大面积调查,课标修订组在征询了对《语文课标实验稿》内容及实验工作的各种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的调研、学习、讨论、修改,最后在2011年形成《语文课程标准》定稿报送教育部.1.这次的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及修订的依据是什么?(1)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调整和改革育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3)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前提下研制并颁布实施的.(4)近年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各地在使用《语文课标实验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意见.2.《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整体思路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实现我国在战略机遇期成功转型的高度着眼,确定语文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认真研究外国母语课程改革的经验和理念,从本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和现实状况出发,明确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巩固改革成果,总结十年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针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新老问题,修订课程目标和内容;进一步研究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语文课程的特点,提出切合实际的课程实施举措;从善如流,吸纳来自各个方面的有价值意见和建议.研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央有关文件(特别是2010年以来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更是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作为课程标准修订的思想基础.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在语文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于通过改革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改革不动摇,同时又注意尊重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努力使课程目标的各项要求安排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积极慎重地推进改革;课程目标和内容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兼顾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对暂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急于下结论,留待进一步实验和研究后妥善解决.3.这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与之前的《语文课标实验稿》相比较,在哪些地方作了修订与调整?4.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结构体例与一些标题也与原来的《语文课标实验稿》有所不同,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这种结构体例和标题上的调整与变化,一是为了在表述上更为准确、适切,二是为了尽可能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在结构体例和标题上取得一致.然而,语文学科有着自身的学科特殊性,所以,根据本学科的特性,也没有在所有的地方机械地与其他学科课标取得一致.例如,《语文课程标准》未设“内容标准”这一项,在《语文课程标准》里“内容”与“目标”是融在一起表述的,标题采用了“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提法,下一级标题也未采用按内容划分出“分目标”,而是按学段提出了阶段性目标,称为“学段目标与内容”;“总目标”则称为“总体目标与内容”.5.这次《语文课程标准》修改与调整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这次《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改与调整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四是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五是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改革力度.6.可以说得具体一些吗?比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是如何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内容中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基本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阅读鉴赏、交流沟通的实践性课程,承担的是祖国语言文化传承的功能,同时也秉承着育人的宗旨.所以,《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补充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例如,在“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和“实施建议”中,增写了如下内容:“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我们说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并不是要在“听”“说”“读”“写”之外再加一项学习内容,而是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学生语文学习融为一体.7.《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根据当今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适当的调整,在本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是要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的道理,而是应该在阅读、表达的活动中,通过引导,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激励、感染,让这种意识成为自觉的行动.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学会应对考试,而是要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生活联系起来,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生活、学习和工作对于语文能力的要求也是在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新要求.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追求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中的主旋律.语文学科也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在自己的表达中,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学习语文,的确要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掌握语言的运用的规范、书写的规范,但是不能把它当做唯一的学习方式.实施创新教育,还必须改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8.《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强调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所说“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的?长久以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没有直截了当回答“语文课程标准是什么”的问题.近年,许多语文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强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能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这些意见是正确的.这一次的修订,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需聚焦于“学习语言文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字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背离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做法.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有的老师,特别注重对文本意蕴领会的“深”和“透”,教师“讲课”所考虑的重心在于如何把学生给“讲懂”了,忽视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并不合适,而忽视语言进一步掌握.其实,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只能是语文教文字运用的教学更是问题.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学目的的一部分,中小学生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功夫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有的老师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很重视,但他们立足于语言、文字学习中知识点的落实,而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感悟指导用力不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新课程.学习语文的第一工夫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在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学生具备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抽象提升的条件,不过多增加学习成本),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运用规律.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成为精通“语言”“文字”性质、要素、结构、特点、规律之类专门学问的学者,课程目标不是落在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课程内容不是语音学、词汇学、语用学、文字学、文章学、文学的知识拼盘.开设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9.那么,要依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是怎样要求的?《语文课程标准》还十分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课程基本理念(四)”“课程设计思路”等多处地方增加了关于加强语文积累的表述.广大语文教师对于课程标准修订最为突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在一些具体内容上,并希望设定的课程目标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因此,此次修订在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部分更多地考虑到了课程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修订工作组深入研究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了解到的问题,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经过系统的梳理之后,着重考虑对相关内容的目标、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诗歌学段目标的梯度、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例如:《语文课标实验稿》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修订后,删去了“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感想”一句,降低了要求,让这个学段的学生更加宽松地学习表达.《语文课标实验稿》第四学段阅读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修订后,删去了“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的要求,降低了阅读难度.10.对此轮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偏差,此次《语文课程标准》做了哪些调整,采取了哪些措施?十年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大家也逐渐意识到出现了一些偏差,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特别强调要加以改正.纠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强调了教师的“阅读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设》的“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在理解课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对课程目标中“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设》的“教学建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要以对内容的理解调.”在“评价建议”中又提出:“评价‘有感情地朗读’,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对汉字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际准》针对近年来汉字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一是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二是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养成;三是调整了有关“目标”、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右”);四是特别关注写字过程,强调了书写质量.强调“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五是在汉字教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学中,更加重视学习和教学的方法,继续强调“多认少写”的做法.除此之外,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根据字表的设计,《语文课程际准》又补充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评价的建议:“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即高频字).选出的这些高频字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功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的表一,就是要求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尽可能先安排学习这些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和表二共列出3500个常用字,将这一学习要求的内容具体化.这一字表可以给教科书编写和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估提供参考.11.此次《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提出的“非连续文本”阅读问题是出于何种考虑?这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和提法,在教学实施中应如何理解与把握?“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杜会被广泛运用,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课标修订组因此提出了“非连续文本”概念和阅读要求.现代学生不仅应该学会通过传统的媒体阅读和表达,还应该能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相关学习材料和途径的关注、学习、把握与运用来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12.这次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对下一步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是否还有我们在目前已有所感知,但却未能明确的问题存在?对此,应该说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有的还是根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不想提、不想解决,而是这些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和研究要领域中的问题我们至今仍无法对它们作出相对科学适宜的“处置”,留待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去进一步认识与解决.13.您能否具体说一说目前我们认识到的并尚未在此次《语文课程标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我们认识到但要留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应该说还是不少的,这里列举几项.一是关于“语文学科”“语文知识”的问题.语文知识和语文学科的体系是一个需要下大功夫研究的问题: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应该是怎样的?支撑“语文”使它成为一个“学科”的东西是什么?“语文”这个门类,我们暂且以“学科”相称,它与“按照学问的性质划分门类”的“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有着根本的不同.语文学科课程跟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课程不一样.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课程都有着由一系列概念、定理、公式等构成的逻辑性体系,而中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不同于那些学科的性质特点,它不是由一套抽象的知识和客观的定律规则之类支撑起来的.“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它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不像其他学科有着较为清晰的学科边界,可以构成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语文学科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的技能,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语文学科要不要强调知识,学科“支柱”和核心要素是什么,如何才能建设起科学的“语文”学科体系等等都是我们下一步要深入研究探讨的学科问题.二是关于语文教育效率的问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问题一直是语文教育界人士的心病.而摆脱“少慢差费”的困境,努力探索“多快好省”的教学之路一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力图想解决的问题,但这一问题至今没有太明确的说法和成熟的可咨借鉴与复制的经验,需要我们思考:语文教育症结究竟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究竟该多长,语文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一个正常的孩子要达到规定的语文学习目标适宜采用什么方式,需要投人多少个学时才能基本达成语文学习目标等等,我们现在还真有些说不清楚.如果急于催生、急于求成,很可能会破坏和搞乱了语文学科“成长”的正常机制,欲速则不达.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待“语文生长期”.三是关于语法教学的问题.在实施《语文课标实验稿》过程中,不少老师对该不该让学生学语法感到很困感,对此我们的回答是当然要学.值得研究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样的语法内容?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通过怎样的途径去掌握汉语语法?对语法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还有待于我们去作进一步研究探讨.我们期望,在各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能尽快突破汉语语法方面的一些重大难题,建立起一个能真切地反映汉语本质特征的语法系统,研究出一套合适的语法教学方法.四是关于语文教学序列和学科结构体系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语文课程中是否能够根据各个部分的目标和内容,构建起一个个线性的序列,使我们的教学高度有序,使我们能精准地测量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大家都盼望着能建设起一个科学的语文教育体系,那么,。

新课标执行情况汇报

新课标执行情况汇报

新课标执行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新课标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和总结。

以下是我对新课标执行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校高度重视新课标的实施工作,成立了由校领导和各学科教师组成的新课标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新课标的实施工作。

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标的教学改革,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确保新课标的有效实施。

其次,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我校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

学校邀请了相关教育专家和学科领域的专家为教师们进行了多次培训和讲座,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此外,学校还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了家校合作,
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
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最后,学校还注重对新课标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建立了科
学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
以改进,确保新课标的实施效果。

总的来看,我校对新课标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同时也要看到,新课标的实施还存在一些困
难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加强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和提
高新课标的实施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做出更大的
贡献。

以上就是我对新课标执行情况的汇报,希望能得到领导的认可
和指导,谢谢!
此致。

敬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课标修订组组长陈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课标修订组组长陈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 -课标修订组组长陈澄
大家好!我是陈澄,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我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组 组长所带领的修订工作的背景、目的以及改进的结果。
课标修订组的背景和目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组成立于2018年,旨在更新和完善当前的课程标准,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需求,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创新
引入更多灵活多样的教 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和学习乐趣。
3 评价体系改进
优化评价体系,更加客 观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 习成果。
课标修订的意义和影响
提高教育质量
激发教师潜力
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给予教师更大的教育自主权, 激发他们要内容和重点
核心素质培养
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实 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程融合与协同
重视不同学科间的融合与协 同,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 力。
适应社会需求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更新教 育内容以适应变革时代的需 求。
修订后的变化和改进
1 知识结构重构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 学习需求。
培养合作与创新能力
强调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 决能力。
实施修订的计划和步骤
1
广泛宣传
通过会议、媒体等渠道宣传课程修订计划。
2
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熟悉修订后的课程标准。
3
逐步实施
制定实施计划,逐步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未来的发展和展望
我们将继续关注教育变革的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标准,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优 秀人才。
修订过程和方法

小学新课标落实情况报告

小学新课标落实情况报告

小学新课标落实情况报告为了确保小学新课标能够顺利落实,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和评估。

以下是新课标落实情况的报告:1. 教师培训:学校组织了多次针对新课标的教师培训,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并能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培训内容包括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

2. 课程设置:学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调整了课程设置,增加了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以及更多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同时,学校也加强了对课程实施的监督,确保课程内容与新课标保持一致。

3. 教学方法:教师们在教学中采用了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 评价体系:学校建立了与新课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包括平时表现、作业、项目作品等。

5. 家校合作:学校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新课标的内容和学校的教学安排,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资源配置:学校投入了必要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以支持新课标的实施。

同时,学校也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7. 问题与挑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学校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资源的不足等。

学校正在通过加强培训、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8. 后续计划:为了持续推进新课标的落实,学校计划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新课标的研讨和交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同时也会定期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以评估新课标的实施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正在努力确保新课标能够在小学阶段得到有效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落实课标解读情况汇报

落实课标解读情况汇报

落实课标解读情况汇报敬爱的领导:根据教育部关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对课标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落实。

现将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课标解读情况。

针对新版课标的要求,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解读。

通过对课标的逐条分析,我们深刻理解了课标所要求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和教学目标。

同时,我们也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课标进行了量身定制,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课标落实情况。

在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了课标所要求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课标落实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课标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学习动力明显提高,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整体学风明显好转。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课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课标的解读和理解,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总之,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课标的落实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谨此汇报,敬请领导批示。

谢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简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简介

3.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 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大家都注意到一些背离语文 课程核心目标的做法。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 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 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根据语文课 程标准“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 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 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 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 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与调整的 主要内容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 的渗透 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个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 主流意识形态给予特别的关注。我国是社会主 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与调整的 主要内容
2.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学生不仅应该学会通过传统的媒体阅读和 表达,还应该能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 息和交流沟通。 追求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 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中的主旋律。语文学科 也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创 新能力。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 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从习 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

2.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自己的表达中,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 求语言运用的创新。学习语文,的确要展开技 能训练,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掌握语 言运用的规范、书写的规范,但是不能把它当 作唯一的学习方式。实施创新教育,还必须改 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 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 生获得充分的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王丽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王丽娟

英语
音乐
品德生活 品德社会
五、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 突出问题
比如,近些年来,关于识字、写字和汉字教育, 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 不光是中小学教育,社会用字错误情况也很严重; 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写的字不行,很多老 师的字也不行。有的老师只做PPT,不敢写字。三 是有的地区学生写字教学负担过重。有的地区,特 别农村地区,识字环境比不上城市,对识字写字的 量反映比较强烈。本次修订具体目标有改动:控制 识字写字的字量,提高常用字的书写质量要求。
数学
语文
英语
音乐
品德生活 品德社会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 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 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数学
语文
英语
音乐
品德生活 品德社会
八、实施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 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作用。
一、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 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 了德育。
(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 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
一、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
(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 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
数学
语文
英语
音乐
品德生活 品德社会
四、增强课程目标的适切性和教学实施的可 操作性
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 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繁琐的 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 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 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 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情况汇报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情况汇报
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 2008.01.1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情况汇报Biblioteka 修订举要之五设计·应用
观察身边的生活用品,初步了解外形与用途的关系;通过摸摸、画 画、做做等方法感受物品的外形、材料和加工方法,尝试用画、 撕、剪、粘的方法表现自己改良物品的想法,体验想象与设计 制作的乐趣。
设计·应用
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 2008.01.1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情况汇报
调研的结论
对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设计 思路与《纲要》的关系 中学:非常认同42.9%,比较 认同48.8%。 小学:非常认同52.4%,比较 认同44.5%。 师资和条件所囿,有的理念 和内容实行比较困难。 有的县城没有一个专职美术教 师;由于收费的限制,学生缺 乏起码的美术学习用品。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 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尝试从形态与功能的角度,认识设计的造型、色彩、媒材 的基本特征,尝试用绘画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自己的设计构 想,体验想象与设计制作的乐趣。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 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 术活动的区别。
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 2008.01.1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情况汇报
对美术课程标准的自我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的制订之初,即遵循了 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尤其运用 了中国传统哲学中“执两用中”的思 想,既吸纳国际美术教育的新思想, 又考虑了中国独特的教育传统和教育 环境。
2004年的修订中,尤其强调了中国传 统美术和民间美术。增强了对基本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规约。

小学新课标落实情况汇报

小学新课标落实情况汇报

小学新课标落实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小学新课标的落实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

以下是我校小学新课标落实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们在课程设置上积极调整,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各学
科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确保与新课标的要求相符。

同时,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和补充,使之
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我们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更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通过多媒体教学,我们能够更生动地
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我
们也加强了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另外,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同时,我们也鼓励
教师们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倡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形成
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最后,我们还注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各种综合素质教育活动,我们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的来说,我校小学新课标的落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还需要更深入地开展。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工作,确保小学新课标的全面落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况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况介绍

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况介绍》的感悟利用两天是时间在网上观看了朱慕菊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况介绍》视频的学习。

加深了自己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情况的理解和认识,感觉受益非浅。

(一)修订课标的总体思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经过十年的改革实践,得到了广大教师高度认同,成为引导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是实施素质教育标志性成果。

修订和审议义教课标的总体思路是:1、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坚持育人为本教育理念以及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全面吸收课程改革基本经验;2、深入分析并积极回应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3、继续按照“三个面向”的精神,以前瞻性眼光积极应对未来挑战,与时俱进地对课程标准更新和发展。

(二)修订后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1、着重突出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2、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3、坚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了社会发展新动向,恰当吸收了科技发展新成果。

4、总体控制了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

(三)修订后义务教育课标的主要特征1、坚持了义务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突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任务,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扎实基础。

2、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其一是各学科标准继承和发扬了我国重视“双基”的教育传统,并将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形成“基本思想”作为教与学的基本要求,由传统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其二是强调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其三是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成就。

3、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突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了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引导。

4、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特征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又与国际课程改革方向高度一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广大教师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010年, 就课程标准修订稿又组织了大规模征求意见。
二是加强了课标修订的专业力量。

为整体提升课程标准修订组的权威性和 代表性,在课程标准研制组的基础上, 充实了一批著名学者、学科专家和中小 学特级教师,还特别邀请了6位院士参加 修订工作,
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分布
综合审议、投票表决。程序严谨且有较大创
新,主要表现在:
①突出综合审议,整体把握重点难点问题。跨
越学科界限对各学科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渗透、
课程容量和难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以及学科和学段间的衔接等四方面重大问
题进行综合审议。
② 强化审议过程,促进共识与共建。
在近两个月的审议过程中,既有会议审议, 也有网络通讯审议,既有专家独立审议, 也有小组集体审议,学科审议组、综合审 议组和课标修订组的专家在审议过程中充 分沟通,反复磋商,共同完善课标,形成 了积极共建的审议机制。

品德与社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 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 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 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 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思想品德:“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 段分层次地引领学生道德发展,对初中学生 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 社会主义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 础”。
(一) 修订义教课标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重要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传播了新
的教育理念,探索了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各学
科课程标准在十年改革的过程中接受了实践的检 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 一方面,这次改革的目标高,变化大,推进速度 快,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始教育部开始组织
专家跟踪实验,并着手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2010年完成了义务教育各学科标准的修订稿。
2011年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
委员会对课程标准修订稿进行了审议。2011年 底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 现将修订与审议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一、背 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 和审议工作情况介绍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 专家工作委员会
朱慕菊 2012年8月
前言
上世纪末,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使基础教育
能应对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应对改革 开放政策所带来的体制、文化、需求的变化,教育 部研究制定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 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
中科院、工程院: 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 国家机关: 出版单位: 11人 104人 3人 6人 6人 6.7% 66% 1.9% 3.8%
中小学教研人员和教师:28人
3.8% 合计人数:158人
17.6 %
其中:原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共68人
三是明确修订原则和重点。
① 结合各学科的教育契机渗透道德教育;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 进一步强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

语文:为了加强我国汉语语言文字教育, 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教育。 历史:在课程目标部分增加了“继承和弘 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 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增强历史责任感”的要求。
为提高审议的专业化水平,教育部提请基础
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义教课标进
行专业咨询。许嘉璐先生亲自主持召开了第
二次全体会议,参会的24位院士和著名学者
提出了咨询意见和建议。
三、 修订后义教课标的主要 变化与特征 (一)修订后课标的主要变化
1. 着重突出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① 各学科课程标准组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
《规划纲要》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提出了明
确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
课程难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
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等一系列任务要求。
二、修订、审议工作
(一)修订课标的总体思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经过十年的改革实践,
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同,成为引导课
程改革的重要文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标
志性成果。修订工作应立足于巩固改革成
果,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修订和审议义教课标的总体思路: 一是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坚持育人为 本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全面吸收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 二是深入分析并积极回应实验中发现的 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三是继续按照“三个面向”的精神,以 前瞻性的眼光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进行 与时俱进地更新和发展。
④ 结合新时期我国社会生活面临的突出问 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学生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教育,着重强化了符合时代发展 要求的学生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

思想品德:在目标方面增加了“引领学生了解 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 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
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生物:进一步提出,学生要“初步学会生 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 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 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 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 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 际问题”。
②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 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分类、集合、数形结合、符号表示、对称、对 应、有限与无限。
数学推理的思想
归纳、演绎、公理化、转换划归、联想类比、 代换、特殊与一般。
数学建模的思想
简化、量化、函数、方程、优化、随机、抽样 统计。
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1 2 3 4 1 2 3 4 5
运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由具体到抽象 由法则到算理 由常量到变量 由单向思维到逆向、多向思维 推理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推理能力 是学生多经历“猜想—证明”的问题探索过程


(三)审议工作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领导小 组的统一部署下,专家工作委员会形成 了审议工作方案,明确了审议原则,制 定了严谨的审议程序,在专家们的共同 下努力顺利地完成了义教课标的审议。 在审议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两个方面:
一是创新审议程序和过程
审议工作程序是:综合审议、学科审议、再

③ 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 求,突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共 同发展教育。

历史:增加了要求学生“认识国内各民族之间 的交流、互相影响与融合的重要性,增强民族 平等和共同发展的观念;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 “初步理解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 纳入中国版图”等方面的内容,强化了民族团 结教育。
理念归纳和梳理了在本学科开展道德教育的 各项内容及要求,并以恰当的方式写进了课 程标准。
语文:

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要求“重视语文课程对 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 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 体验”。

历史与社会:增加了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
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
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
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
责”。
2. 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了培养学 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① 各学科课程标准都继承和发展了实验 稿关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进 一步强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

数学: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 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
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 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 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物理:提出科学探究的能力目标
的价值观;

充分发展〞;

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发展为目的评价;

分权管理、高中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等等,

新的教育观念、新的实践探索、不同观点 的争论、不同策略的作法,形成了一个在改 革目标指引下充满活力的、自由的但同时 又受到现行制度与政策、传统观念、条件 制约的局面.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21个学科的课
(二)修订工作

2003-2010年,我部对义教课标实验稿组织了五次大
规模调研和三次修订,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调研,摸清情况。
在2002、2003、2004、2007年,先后组织了覆盖全国
各地和各类人群、约11.7万人的大规模调查,全面
了解各学科课标的实验情况,总结成功经验,研究

数学:认识到传统的“两基”仅涉及三维目标
中的“知识与技能”只提“两基”是不够的, 这次修订不仅赋予了“两基”新的内涵,而且
将教育目标由“两基”发展为“四基”,即数
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
动经验。揭示了教好数学、学好数学的基本规
律,具体地指导了教学。
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
数学抽象的思想

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 发展,要求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不 断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