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的大月 小月 闰月如何确定

合集下载

农历是怎么计算大小月的?

农历是怎么计算大小月的?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

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

(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这里就不予介绍了)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

节气和中气,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而且日期变动的范围很大。

这样看来,农历似乎显得十分复杂。

其实。

农历还是有一定循环规律的:由于十九个回归年的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就使农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

每隔十九年,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二天。

每隔十九年,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是重复的,个别的相差一、两天。

相隔十九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者相差一个月。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

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

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

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

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

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

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

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十九年七闰法”。

一般情况都是这样的:正月,3月,5月,7月,8月,10月,腊月30天。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

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

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m×365.2422=n×29.5306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

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大月小月是指农历月份的大小不同,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或28天。

为了记忆这些月份的大小,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二十四节气记忆法:农历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农历月份的大小。

大月的节气在节气表中为“大”,小月的节气为“小”。

例如,大雪节气所在的月份就是大月。

2. 数字记忆法:将农历月份的大小用数字表示,大月为“3”,小月为“2”或“1”。

例如,一月为小月,用“1”表示;十二月为大月,用“3”表示。

3. 声调记忆法:将农历月份的大小用不同的声调表示,大月为第一声“ā”,小月为第二声“á”或第三声“ǎ”。

例如,正月为小月,用“á”表示;十二月为大月,用“ā”表示。

4. 诗歌记忆法:古人常用诗歌来记忆农历月份的大小。

例如:“一月小,二月大,三月小,四月大,五月小,六月大,七月小,八月小,九月大,十月小,十一月大,十二月大”。

无论采用哪种记忆方法,都需要不断练习和记忆,才能熟记农历月份的大小。

农历的算法与规则

农历的算法与规则

农历的算法与规则农历,又称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是一种阴阳合历。

它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的算法和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月份长度:农历的月份长度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两次日月合朔的时间间隔来确定的。

如果一个月内只有一次日月合朔,那么这个月的长度就是29天;如果有两次日月合朔,那么这个月的长度就是30天。

此外,如果一个月份内没有中气,那么这个月份会被视为闰月。

2. 闰月:为了调整农历与阳历之间的时间差,农历设置了闰月。

通常情况下,每隔19年就会增加7个闰月。

具体的闰月规则是,从冬至节气所在的月份开始数,如果有13个朔望月出现,那么就需要增加一个闰月。

这个闰月通常是在二月到十月之间选择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

3. 岁首:农历的岁首是正月初一,也称为春节。

在农历中,一年的第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而不是立春或立夏等节气。

4. 节气:农历的节气分为中气和节气两种。

中气包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大暑、处暑等;节气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等。

在农历中,月份的名称通常是以该月的中气命名的。

5. 置闰法:为了调整农历与阳历之间的时间差,农历采用了置闰法。

具体的置闰方法是,如果一个年份中有13个朔望月出现,那么就需要增加一个闰月。

这个闰月通常是在二月到十月之间选择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

如果在一个年份中有超过两个朔望月没有中气,则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朔望月是闰月。

总之,农历的算法和规则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科学性的时间计算方法。

农历每月的大小确定方法

农历每月的大小确定方法

农历每⽉月的⼤大⼩小确定⽅方法农历年各年的每个⽉月的天数是不固定的,⽉月⼤大每⽉月30天,⽉月⼩小每个⽉月29天,要是遇到闰年的话,还得多出⼀一个⽉月,这个多出来的⽉月也是有⼤大⼩小之分的,那么农历每个⽉月有多少天是怎么确定的呢?有个简单的⽅方法:要知道某年开始数起的第九年各⽉月的天数(各⽉月的⼤大⼩小),我们可以查询今年各⽉月初⼀一那天的干⽀支(天干地⽀支),按照“⼤大⽉月天干进四,地⽀支进⼋八;⼩小⽉月天干进三,地⽀支进七”的⽅方法即可推算出某年开始数起的第九年各⽉月初⼀一那⼀一天的干⽀支,然后再计算每⽉月的后⾯面那个⽉月初⼀一那天的干⽀支编号与该⽉月的初⼀一那天的干⽀支编号之差的绝对值,如果此值⼤大⽉月30则计算结果应为60减去此值的差。

例如:如果我们想知道农历2012年各⽉月的⼤大⼩小。

我们先从2004年的历书中查到各⽉月初⼀一那天的干⽀支及其⼤大⼩小:正⽉月⼩小,庚⼦子;⼆二⽉月⼤大,⼰己⺒巳;闰⼆二⽉月⼩小,⼰己亥;三⽉月⼤大,戊⾠辰;四⽉月⼤大,戊戌;五⽉月⼩小,戊⾠辰;六⽉月⼤大,丁⾣酉;七⽉月⼩小,丁卯;⼋八⽉月⼤大,丙申;九⽉月⼩小,丙寅;⼗十⽉月⼤大,⼰己未;冬⽉月⼩小,⼄乙丑;腊⽉月⼤大,甲午。

那么按照下图所⽰示的编号再结合即可⽴立即推算出2012年各⽉月初⼀一那天的干⽀支(注意:如果推算出的天干编号超过10,则使⽤用算出的编号数减去10;如果推算出的地⽀支编号超过12,则计算结果应为算出的编号减去12)分别为:第⼀一⽉月,癸未;第⼆二⽉月,癸丑;第三⽉月,壬午;第四⽉月,壬⼦子;第五⽉月,壬午;第六⽉月,⾟辛亥;第七⽉月,⾟辛⺒巳;第⼋八⽉月,庚戌;第九⽉月,庚⾠辰;第⼗十⽉月,⼰己⾣酉;第⼗十⼀一⽉月,癸卯;第⼗十⼆二⽉月,戊申;第⼗十三⽉月,戊寅。

呵呵,赶紧查下2012年的历书是不是有⼗十三个⽉月并且从正⽉月到腊⽉月每⽉月的初⼀一⽇日的干⽀支都与推算出的完全相符呢?。

农历闰月是怎么回事,编制的原理又是什么

农历闰月是怎么回事,编制的原理又是什么

农历闰月是怎么回事,编制的原理又是什么360问答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

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0为一中气,一年有1 2个节气,12个中气。

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

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日的中点。

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不象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

(一)以月相定日序。

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

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为小月。

(二)以中气定月序。

首先,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

《汉书·律历表》载:“朔不不得中,谓之闰月”。

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

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

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

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 9天;闰月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农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而闰月则是农历中的一个特殊存在。

在一般的农历年份中,每个月都有30天或29天,但为了与太阳历相适应,农历中会不定期地插入一个闰月。

那么,究竟如何计算农历中的闰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农历的基本规律。

农历一年共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尽相同,而且每两三年会出现一个闰月。

闰月的出现是为了调整农历和太阳历的差异,保持农历的季节节气与太阳历的对应关系。

农历的月份是根据阴历的变化而定的,而闰月则是指在某一年中,为了补回阴历年与太阳年的差距,而在正常的月份之间插入的一个月份。

计算闰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传统算法,传统的农历闰月计算方法是基于天文观测和数学推算的结合。

通过观测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以及对历年历法的总结和推演,得出闰月的规律。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天文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种比较古老而繁琐的计算方式。

2. 数学推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更精确的数学推算。

通过对历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可以得出闰月的规律和周期。

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更加简便和准确,但需要大量的历法数据和专业的数学知识支持。

3. 软件算法,现代社会中,许多手机APP和网站都提供了农历和闰月的计算服务。

这些软件通过内置的算法和数据库,可以方便快捷地计算出任意年份的农历和闰月信息。

用户只需输入对应的日期,就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这种方法是目前最为普遍和便捷的计算方式。

总的来说,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是一个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的复杂问题。

传统的观测方法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而现代的数学推算和软件算法则更加便捷和准确。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了解农历闰月的计算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农历,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农历大小月的算法

农历大小月的算法

农历每月的大小确定方法农历年各年的每个月的天数是不固定的,月大每月30天,月小每个月29天,要是遇到闰年的话,还得多出一个月,这个多出来的月也是有大小之分的,那么农历每个月有多少天是怎么确定的呢?有个简单的方法:要知道某年开始数起的第九年各月的天数(各月的大小),我们可以查询今年各月初一那天的干支(天干地支),按照“大月天干进四,地支进八;小月天干进三,地支进七”的方法即可推算出某年开始数起的第九年各月初一那一天的干支,然后再计算每月的后面那个月初一那天的干支编号与该月的初一那天的干支编号之差的绝对值,如果此值大月30则计算结果应为60减去此值的差。

例如:如果我们想知道农历2012年各月的大小。

我们先从2004年的历书中查到各月初一那天的干支及其大小:正月小,庚子;二月大,己巳;闰二月小,己亥;三月大,戊辰;四月大,戊戌;五月小,戊辰;六月大,丁酉;七月小,丁卯;八月大,丙申;九月小,丙寅;十月大,己未;冬月小,乙丑;腊月大,甲午。

那么按照下图所示的编号再结合即可立即推算出2012年各月初一那天的干支(注意:如果推算出的天干编号超过10,则使用算出的编号数减去10;如果推算出的地支编号超过12,则计算结果应为算出的编号减去12)分别为:第一月,癸未;第二月,癸丑;第三月,壬午;第四月,壬子;第五月,壬午;第六月,辛亥;第七月,辛巳;第八月,庚戌;第九月,庚辰;第十月,己酉;第十一月,癸卯;第十二月,戊申;第十三月,戊寅。

呵呵,赶紧查下2012年的历书是不是有十三个月并且从正月到腊月每月的初一日的干支都与推算出的完全相符呢?天干编号表地址编号表这样再从60甲子表(把60甲子按顺序从甲子为1开始编号)中查出推算出的每月初一日的干支即可算出每月的天数,从而确定每个月的大小了:根据查表并计算得知2012各月的天数分别为:|(50-20)|=30;60-|(50-19)|=29;|(49-19)|=30;|(19-49)|=30;|(48-19)|=29等,不过这样只能算出12个月的天数,最后一个月的天数还要根据相同的方法推算出2013年正月初一的干支,才能确定。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确定的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确定的

农历大小月是怎么确定的?其规律是什么?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

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

(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这里就不予介绍了)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是由“中气”来决定的。

即以含“雨水”的月份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为三月;以含“小满”的月份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为六月;以含“处暑”的月份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为十二月。

(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

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七个闰月安插到十九年当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讲究的。

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

闰月年计算方式

闰月年计算方式

闰月年计算方式
闰月年的计算方式与普通年份略有不同。

在农历中,闰月是为了调整农历年份与阳历年份之间的差异而添加的一个月份。

以下是计算闰月年的一般步骤:1.确定农历年份:根据农历历法,确定特定年份的农历年份。

2.查找闰月:查找农历年份中是否有闰月。

闰月是指在某些年份中,为了保持农历年与实际太阳年的对齐,需要添加一个额外的月份。

如果有闰月,则该年为闰月年。

3.闰月的确定:农历年份中的月份通常用数字表示,例如1月、2月、3月等。

闰月用“闰”字表示,例如闰四月。

如果某年有闰月,通常会在闰月的后面加上一个闰字,表示这个月是闰月。

比如,闰四月表示这一年的闰月是四月。

4.判断闰月的大小:闰月的大小可能不同于普通月份,它可能是30天或29天。

在计算农历节气和节日时,需要考虑闰月的大小。

农历大小月公式

农历大小月公式

农历大小月公式
1、农历大小月的计算公式:
大月:由于农历月历比太阳历月历多一天,每年的第13月即为大月;
小月:所有的月份,以及第13月(大月)之前的月份,碰到的月份都是小月。

2、大月的计算公式:
根据每年的第13月份来计算大月,一般第13月份为大月,有时第14月份也可能是大月,受到闰月的影响:
大月总数 = 农历年份数除以4取余数 +1
大月总数 - 第13月的月份数 = 闰月月份
其中,如果第13月的月份数小于余数,则本年有闰月;
如果第13月月份数等于余数,则本年有双闰月;
如果第13月月份数大于余数,则本年没有闰月;
以上为农历大小月的计算公式,供参考!
- 1 -。

农历闰月的推算

农历闰月的推算

农历闰月的推算农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但现在习惯上也称为闰年(因此易于和公历闰年混淆)。

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的规律是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闰月具体加到哪个月,依照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通常将只有一个节气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设置为闰月以进行弥补。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

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如何根据公历推算农历?公历每年是365天零5个多小时,集时以润年,所以每四年一润。

农历每年是354天少一天或多一天,所以公历与农历之间大约相差11天,每4年润掉1月之后还有14天。

公历二月只有28天,润年时有29天。

实际的公历与农历一年的差距是大约10.4天,4年润日,3年润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12年润月润日之后还有大约4.8天,需要大约6.33个12年才能以一个月而全部润尽,也就是说公历与农历此时重合,重合的周期是6.33*12=76年。

上一次重合的时间是1977年,再往前是1901年。

知道这些就可以理解以下由公历推农历的计算公式了。

公式1:N=4Q+R(N是所求年与1901或1977之差,将其分解为4的倍数与余数,所以它与Q、R都是自然数);公式2:[14Q+10.6*(1+R)+M]/29.5........X(M为年内日期序数,即所求日距元旦日的所有天数,X为总数除以29.5之后的余数,即为所求农历,X取整数部分)。

例:今天是2005年4月12日,求农历数:2005-1977=4*7+0,即R=0,Q=7;M=31+28+31+30+12=132,由公式2可知有:[14*7+10.6*(1+0)]/29.5=8........4.6,即X=4.6,取整数部分为4,即农历为3月初4。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

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

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m×365.2422=n×29.5306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

例如第六个分数式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农历闰月的数学简单计算方法

农历闰月的数学简单计算方法

农历闰月的数学简单计算方法说实话农历闰月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好多方法来计算呢,这里面可真是弯弯绕绕不少。

我最开始就想着是不是有个固定的公式,就像做普通数学题那样。

我查了些资料,发现有这么个规律。

农历的闰月设置是和二十四节气有关的。

一年有十二个中气,如果某个月里没有中气,那这个月就被设为闰月。

但这也就是个大的方向,具体计算起来还是有点晕乎。

我就尝试自己动手算一下。

首先得知道怎么确定中气。

这中气呢,就是二十四节气里雨水、春分等排在单数的那些节气。

然后看每个农历月包含哪些节气。

可是这时候我就遇到问题了,农历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变来变去的可不好把握。

比如说,有时候感觉这个月好像节气分布是正常的,可到头来发现可能因为大小月的影响,导致某个中气就跑到下一个月去了。

我就又找了个简单点的方法来辅助理解。

我把农历年份看成是一个长长的队伍,每一个月就是队伍里的一个小方阵。

中气就像是每个小方阵里的小队长。

正常情况下每个小方阵都有一个小队长。

但要是哪个方阵突然没有小队长了,那这个方阵就是闰月方阵。

我还试过从回归年和朔望月的关系入手。

回归年大概是天,朔望月大概是天。

农历要兼顾这两者,就得通过设置闰月来调和。

比如说,如果不设置闰月的话,几年下来农历和季节就对不上了,可能大夏天过春节了。

但是具体到每一年要在哪设置闰月,我还不能说完全算得特别精准。

我觉得多看看以前的日历,多积累一些实际的例子对计算农历闰月很有好处。

比如说把过去十年的日历拿出来,对比每个闰月出现的情况,再结合节气的分布,就能找到一些通用的模式。

反正这农历闰月的计算确实不太容易,我还在不断摸索呢。

不过上面这些经验,希望对想了解的朋友能有点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确定哪个月是闰月?阴历历法的规定是:前后两年有冬至之月为准,中积十三月者,以无中气之月,从前月置闰月,一岁中两无中气者,置在前无中气之月为闰.也就是说:对某一年来说,从它前一年的'冬至'到它那一年'冬至',如果中间有十三个朔日(即积十三月)那一年就有一个闰月.这十三个月中,哪个月只有一个节气,那个月就是闰月.而如果出现两个无中气的月分,则以前一个无中气的月份为闰月.闰月前面的月份是几月,这个闰月就叫闰几月(从前月置闰月).一般说来,如果哪一年冬至出现在阴历十一月二十日之后,它的下一年就会有阴历闰月.
在历法上应怎样确定哪个月大,哪个月小?有合理巧妙的办法:某个月初一(朔)日的天干与它下个月初一(朔)日的天干相同,这个月是大月;不同则这个月是小月.(哪一天是朔,是由天文观测确定的)例如:辛卯年阴历腊月初一是甲寅日,天干为甲,而其下一个月,壬辰年正月初一是癸未,天干是癸,与腊月初一不同.故辛卯年腊月小,除夕是腊月二十九.而壬辰年二月初一是癸丑日,天干为癸,与正月初一相同.正月是大月.
阴历以12个月为一年.而阴历12个月只有354天8小时48分33.6秒.比实际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365天5时48分46秒,少11天左右.如不调整,则十七年后阴历正月初一将跑到阳历8月去.因此,阴历规定,19年设七个闰月,分别加在各阴历年中.有闰月的阴历年,一年有十三个月.这样一来,19年有235个月,共6939天16小时30分58秒.只比地球运行实际所用时间,多两个多小时,已相当准确.
阴历在地球绕日轨道上确定24个点,称作24节气,每个月对应两个节气.第一个叫节气,第二个叫中气.其实每个月的节气和中气,并不一定总出现在自己的阴历月中.例如,'立春'是正月的节气,而有时却是腊月立春.而正月的中气'雨水'有时出现在阴历二月.只有阴历十一月的中气'冬至'例外,它总是处在阴历十一月内.'冬至'点是地球绕日轨道的近日点,历代朝庭修改历法都以某年冬至日做为推算起点,因此它有点特别.
阴历的大月 小月 闰月如何确定?
我国古代实行阴历,并以干支纪年 纪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日.辛亥革命后实行阴阳合历,既与国际社会接轨,又适应民族传统.无论哪种历法,都是以天文观测为基础,要使自己推算的历法,能最接近天文观测的结果.阴历以地球自转一周所需平均时间为一天,一天十二个时辰(阳历一天定为24小时,一个时辰等于两小时)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两个望日之间的时间,29天12小时44分2.8秒为一个月.作为历法,只能按整天算,因此将月分成大小两种,大月30天,小月29天.66个月是1949天零27分4.8秒.这样66个月设31个小月和35个大月共1949天,和实际时间只差27分4.8秒.这个误差,250多年才多出一天.只需在250年后将一个小月变为大月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