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课程内容:

1-2-6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2.活动建议:

1-2-6选择国内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典型区域,用图片、文字、绘画等方式进行比较。如北方与南方,沿海与内陆;或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等。

1-4-2用政治地图描述某大洲、某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用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描述某地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的特点;用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或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某地的气候特点;用人口增长折线图或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某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分布特点;等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台湾岛的位置;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并归纳出自然和人文特征;综合分析某些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观察、阅读地图和文字,从地图和资料中得出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自己个人或同桌互助归纳出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特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某些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成因、设计旅游线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了解祖国大好河山、与人合作学习的态度;形成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宝岛台湾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2.难点: 认识(某区域)宝岛台湾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1.“学为中心”要贯穿始终。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读图、读文、析图,思辨等学习活动中,尤其是在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

2.帮助学生及时从“学会”转入“会学”。比如先帮助学通过“读图、析图”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并归纳出其自然和人文特征,然后让学生及时反思“我是怎样了解台湾岛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和归纳出其自然和人文特征”的。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3.课前准备:教师写好教(学)案,准备好帮助学生探究台湾岛的相关资料,制好课件。

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大胆表达自己成果的能力。

探究2

自然特征1.读教材P31思考题1,分析台湾岛

的气候特征

2. 读教材P31思考题2,分析台湾岛

的地形特征

3.依据1、2题的探究结果,想一想台

湾岛的河流有什么特征?

1.个人阅读教材P31思考题

1,2

2.四人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自

己的学习成果。

3.小组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

描述台湾岛的气候特征、地

形特征

4.对河流特征的推测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

和相关资料寻找出有

用的信息和论据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

流和思辨能力;检查学

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

纠偏巩固。

3.引导学生对自然环

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的理解;培养其

理性推测能力。

探究3

人文特征1.依据教材P31-32的思考题,阅读

“认识台湾的特色”部分的图片与文

字等内容。

2.请学生代表列举台湾的特产;著名

城镇的特色

3.请学生代表分析“台湾的特产;著

名城镇的特色”形成的自然或人文原

因。

1.个人依据教材P31-32的

思考题,阅读“认识台湾的

特色”部分的图片与文字等

内容。

2. 学生代表列举台湾的特

产;著名城镇的特色。

3. 学生代表分析“台湾的特

产;著名城镇的特色”形成

的自然或人文原因。

1.养成认真阅读的习

惯,逐渐形成分析归纳

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进一步理

解“自然特征影响人类

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形

成各具特色的人文环

境。”

探究实践游台湾1.提供一些台湾各地的景观图片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目的地设计

旅行线路

1.观看台湾各地的景观图片

2. 选择自己喜欢的目的地

设计旅行线路

1.加深对宝岛的认识

和热爱。

2.学会选择和实践。

教学反馈呈现宝岛台湾同步测试完成宝岛台湾同步测试检测学习效果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 优点

(1)本设计充分体现了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动用各种器官,通过看、读、思、辨、讲、写,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达成本课题的教育教学目标,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理念。

(2)本设计在学生初步习得“认识区域”方法的基础上,在同步测试中通过选取一些新的

台湾岛相关资料,趁热打铁,检测学生“认识区域”的能力和方法。帮助学生及时从“学会”转入“会学”。

2.不足

因为课时内容比较多,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外预习负担,在40分钟或45分钟内完成课题三维教学目标,采用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及时巩固的学习形式,感觉形式比较单一,可能会产生疲劳感。

3.改进预设

(1)不要太注重形式的花俏,要科学设计个体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内容和时间。设法让学生能静下心来读书(图)学习,通过自己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太多的合作探究会占用太多的集体时间,效果并不一定好。

(2)学生代表发言时,可以先让其他学生来评价,一则能培养学生的倾听、判断能力,二则能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的品德,三则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3)同步测试题再精炼些,真正达到“轻负高质”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