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制剂在icu中的应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 ppt课件
17
ppt课件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性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是指除饮酒和其他明确的肝损 伤因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 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及由其演变的非酒 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脂肪性肝硬化。
肠道菌群在NAFLD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国内外研究中均 发现调节肠道微生态有助于防治NAFLD。
3
ppt课件
当机体受到年龄、环境、饮食、用药等因素影响时, 就会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又称为肠道菌群失衡 (imbalance of gut microbiota),主要是指由于 肠道菌群组成改变、细菌代谢活性变化或菌群在局 部分布变化而引起的失衡状态,表现为肠道菌群在 种类、数量、比例、定位转移(移位)和生物学特 性上的变化。
18
ppt课件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炎4周,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内毒素、DAO、D- 乳 酸及ALT 水平显著降低。
杨林辉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 19 素水平的影响 实用肝病杂志 2012.15(2):101-103
ppt课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3个月
ppt课件
7、炎症性肠病(IBD)
IBD 患者肠道中微生物种类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枯草杆菌 屎肠球菌二联活菌、双歧三联活菌等有确切疗效。粪菌移植 是恢复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炎症性肠病具有良好 的应用前景。
29
ppt课件
8、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共代谢途径,影响宿 主的代谢表型,和大肠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研究表 明,对放化疗或围手术期患者口服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能有效保护结肠癌术后 肠屏障功能和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并且口服益 生菌还能够起到降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作用。
ppt课件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性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是指除饮酒和其他明确的肝损 伤因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 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及由其演变的非酒 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脂肪性肝硬化。
肠道菌群在NAFLD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国内外研究中均 发现调节肠道微生态有助于防治NAFLD。
3
ppt课件
当机体受到年龄、环境、饮食、用药等因素影响时, 就会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又称为肠道菌群失衡 (imbalance of gut microbiota),主要是指由于 肠道菌群组成改变、细菌代谢活性变化或菌群在局 部分布变化而引起的失衡状态,表现为肠道菌群在 种类、数量、比例、定位转移(移位)和生物学特 性上的变化。
18
ppt课件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炎4周,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内毒素、DAO、D- 乳 酸及ALT 水平显著降低。
杨林辉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 19 素水平的影响 实用肝病杂志 2012.15(2):101-103
ppt课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3个月
ppt课件
7、炎症性肠病(IBD)
IBD 患者肠道中微生物种类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枯草杆菌 屎肠球菌二联活菌、双歧三联活菌等有确切疗效。粪菌移植 是恢复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炎症性肠病具有良好 的应用前景。
29
ppt课件
8、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共代谢途径,影响宿 主的代谢表型,和大肠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研究表 明,对放化疗或围手术期患者口服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能有效保护结肠癌术后 肠屏障功能和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并且口服益 生菌还能够起到降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作用。
最新肠道微生态ppt课件
肠道微生态(共生微 生物)
产
竞争营养
毒
底物
素
致病菌/外源菌
短链脂肪酸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益生菌,减少病原菌的 定植
Science. 2016 Apr 29;352(6285):535-8
益生元
修复肠道微生态失衡
? 目的:研究膳食菊粉型果聚糖 (益生元)对肥胖女性肠道菌群和代 谢的调节
抗生素破坏的肠道微生态
抗生素前 多样化的肠道微生态
抗生素 破坏的肠道微生态
抗生素后 耐药菌蔓延
抗生素减少肠道益生菌,增加机体感染 的易感性 Science. 2016 Apr
抗生素影响肠道菌群
? 伪膜性肠炎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 病毒性肠炎 ? 霉菌性肠炎
? 伪膜性肠炎: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 ? 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 ? 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引起
? 2015年10月28日到11月6日,8天 ,《自然》、《科学》、《细胞》三 大杂志对微生物研究,发表了 6篇重 磅论文
消化道的细菌组成
人类肠道菌群 主要分为五类 :
? 厚壁菌门
? 拟杆菌、
? 放线菌(包 括柯林斯菌 和双歧杆菌 等益生菌)
? 变形菌门
? 和疣微菌
十二指肠
34
10
-10
CFU/g 拟杆菌
我们能否除去杂草?
? 留下单一的、类似杂草的 菌种疯长
修复肠道微生态失
衡类似修复自然界
草坪失衡
(添加益有生益菌细菌 )
(促进有益益细生菌元的生长 )
未解决的问题: 哪种治疗策略修复失衡更 快、更有效、获益更多?
粪菌移植 ? 抗生素:强效干预
(改善生态环境 )
ICU患者的肠内营养的护理ppt课件
压迫而引起粘膜水肿、糜烂或坏死。
• 喂养管堵管: • 喂养管脱出:
• 喂养管道堵塞原因和措施
原因
措施
未定期冲管
喂养管管径过 小
管饲前后冲洗喂养管 持续经泵输注时Q4h冲洗喂养管 用碳酸氢钠冲洗,无效时更换导管 改用CH10喂养管
营养液过于粘 稠
磨碎的药物
用CH10喂养管 Q2h冲洗喂养管(脉冲式冲管比直冲效 果好)
养支持应在入院后第一个24-48小时内开始,并在 以后的48-72小时达到预期量。早期肠内营养能显 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热量的选择:
1、早期(应激期<1W)20-25kcal/kg/d
2、中期(稳定期<2W)25-30kcal/kg/d
3、后期(康复期>2W)30-35kcal/kg/d
度
• 定期监测胃内残留量:Q4h回抽喂养管(最大胃残留量50-
150ml)
• 反流风险大的高危患者及早留置鼻胃十二指肠管或空肠造
口
• 胃潴留患者早期使用促胃动力药 • 持续滴注代替间断喂养可减低胃残留量,减低反流风险 • 喂养前需确认喂养管道的位置
胃肠道并发症(腹泻)
腹泻常见原因和措施1
原因 输入速度过快
低钠
监测患者每天钠的出入,保持体液平衡
腹泻原因及措施2
低蛋白血症
纠正低蛋白后或配合PN
抗生素
菌落失调时家用肠道益生菌
乳糖不耐受
选用低乳糖成分的营养液
消化吸收不良 胃肠道炎症
选用短肽类或氨基酸类肠内营养制 剂
治疗感染恢复肠道功能
高血糖
检查代谢情况,强化胰岛素治疗
机械并发症
• 粘膜损伤:操作时或置管后对局部组织的
• 喂养管堵管: • 喂养管脱出:
• 喂养管道堵塞原因和措施
原因
措施
未定期冲管
喂养管管径过 小
管饲前后冲洗喂养管 持续经泵输注时Q4h冲洗喂养管 用碳酸氢钠冲洗,无效时更换导管 改用CH10喂养管
营养液过于粘 稠
磨碎的药物
用CH10喂养管 Q2h冲洗喂养管(脉冲式冲管比直冲效 果好)
养支持应在入院后第一个24-48小时内开始,并在 以后的48-72小时达到预期量。早期肠内营养能显 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热量的选择:
1、早期(应激期<1W)20-25kcal/kg/d
2、中期(稳定期<2W)25-30kcal/kg/d
3、后期(康复期>2W)30-35kcal/kg/d
度
• 定期监测胃内残留量:Q4h回抽喂养管(最大胃残留量50-
150ml)
• 反流风险大的高危患者及早留置鼻胃十二指肠管或空肠造
口
• 胃潴留患者早期使用促胃动力药 • 持续滴注代替间断喂养可减低胃残留量,减低反流风险 • 喂养前需确认喂养管道的位置
胃肠道并发症(腹泻)
腹泻常见原因和措施1
原因 输入速度过快
低钠
监测患者每天钠的出入,保持体液平衡
腹泻原因及措施2
低蛋白血症
纠正低蛋白后或配合PN
抗生素
菌落失调时家用肠道益生菌
乳糖不耐受
选用低乳糖成分的营养液
消化吸收不良 胃肠道炎症
选用短肽类或氨基酸类肠内营养制 剂
治疗感染恢复肠道功能
高血糖
检查代谢情况,强化胰岛素治疗
机械并发症
• 粘膜损伤:操作时或置管后对局部组织的
肠道微生态制剂在ICU中的应用ppt演示课件
本品对青霉素、氨苄青霉 素、氯洁霉素、先锋霉素 等敏感,如同时使用请错 开用药时间。 餐后温水同 混合变化:与氨茶碱、异
服,小儿可 烟肼混合着色,故请勿混 合使用。 餐后 抗酸药,抗菌药与本品合 铋剂、鞣酸、活性炭、酊 用时,可减弱其疗效,故 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 应 分 开 服 用 ( 间 隔 3 小 菌,故不能合用。
益生元
一类非消化性物质,可 作为底物被肠道正常菌 群利用,能选择性刺激 肠内1种或几种已存在 的益生菌的生长活性, 抑制有害细菌生长,恢 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 寡糖类,如乳果糖、果 寡糖、葡萄糖、半乳糖、 大豆糖等
合生元
又称合生素,是指益生 菌和益生元的混和制品, 或再加入维生素和微量 元素等。其既可发挥益 生菌的生理性细菌活性, 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 菌的数量, 使益生作用更 显著持久
内的菌群平衡, 促进内环境的稳定, 控制菌群失调及治疗与
菌群易位相关的多种胃肠道疾病。
6
. 微生态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 2006, 6(3): 139.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益生菌
含活菌和/或包括菌 体组分及代谢产物 的死菌的生物制品, 能在黏膜表面改善 生物与酶的平衡或 刺激特异性与非特 异性免疫。 乳酸杆菌、肠球菌 和双歧杆菌
死菌制剂的作用:灭活的乳杆菌(LB)菌株具有粘附至培养 的肠上皮吸收细胞及粘液细胞的能力,可抑制病原体粘附
和侵袭肠上皮细胞。
9
.
序号
药品
商品名
服药时间
抗菌药、制酸药、铝制剂
铋剂
1
2
3
4
双歧杆菌三 培菲康 联活菌胶囊、 散剂 双歧杆菌活 丽珠肠乐 菌胶囊、散 剂 枯草杆菌二 美常安 联活菌肠溶 胶囊 枯草杆菌二 妈咪爱 联活菌颗粒
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2010年第四届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洲螺杆菌研究小组(EHSG)达到共识:增 加鉍剂或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对治疗作用显示是有益的。
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在Hp疗程中不仅帮助维持菌群平衡,降低抗菌药物的ADR, 尚有拮抗Hp作用。其拮抗Hp作用的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肠道上皮细胞与细胞壁 的磷酸通过特异性结合,形成一层细菌膜,阻止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殖。(2)通过占位效 应、营养竞争、产酸抑制及生物夺氧等途径来拮抗致病菌的生长。
微生态制剂用于阴道疾病的治疗,得益于其可迅速纠正失衡的阴道菌 群,对抗菌药物的ADR兼有预防作用。
2019/11/12
.-
10
综述
• 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深入,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微生态制 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扩大。微生态制剂的适应症将不断扩 大,使用范围将更趋广泛。但对于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国内尚 缺乏大规模的临床数据。
所以对于肠易激综合征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治疗时可以合用微生态制剂。崔少波对60例肠易 激综合征患者用酪氨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三周后,患者消化道症状及精 神状态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也未出现明显ADR,表明微生态制剂对肠 易激综合征治疗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肠道菌群失衡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补充微生态制剂是治疗的有效手段。微生态制剂可能通过 调节肠道菌群失调,进而调节免疫功能,从而调节脑——肠轴紊乱和肠道高敏感性。
益生菌可改变肠道菌群比例及转化某些肠内物质拮抗结合位点防止致病菌定殖调节内物质拮抗结合位点防止致病菌定殖调节抗炎不促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促进损伤上皮修复抗炎不促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促进损伤上皮修复以及增强上皮紧密连接加强肠粘膜屏障保护作以及增强上皮紧密连接加强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阻止细菌秱位等
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在Hp疗程中不仅帮助维持菌群平衡,降低抗菌药物的ADR, 尚有拮抗Hp作用。其拮抗Hp作用的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肠道上皮细胞与细胞壁 的磷酸通过特异性结合,形成一层细菌膜,阻止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殖。(2)通过占位效 应、营养竞争、产酸抑制及生物夺氧等途径来拮抗致病菌的生长。
微生态制剂用于阴道疾病的治疗,得益于其可迅速纠正失衡的阴道菌 群,对抗菌药物的ADR兼有预防作用。
2019/11/12
.-
10
综述
• 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深入,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微生态制 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扩大。微生态制剂的适应症将不断扩 大,使用范围将更趋广泛。但对于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国内尚 缺乏大规模的临床数据。
所以对于肠易激综合征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治疗时可以合用微生态制剂。崔少波对60例肠易 激综合征患者用酪氨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三周后,患者消化道症状及精 神状态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也未出现明显ADR,表明微生态制剂对肠 易激综合征治疗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肠道菌群失衡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补充微生态制剂是治疗的有效手段。微生态制剂可能通过 调节肠道菌群失调,进而调节免疫功能,从而调节脑——肠轴紊乱和肠道高敏感性。
益生菌可改变肠道菌群比例及转化某些肠内物质拮抗结合位点防止致病菌定殖调节内物质拮抗结合位点防止致病菌定殖调节抗炎不促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促进损伤上皮修复抗炎不促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促进损伤上皮修复以及增强上皮紧密连接加强肠粘膜屏障保护作以及增强上皮紧密连接加强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阻止细菌秱位等
微生态制剂的合理应用(课件)
错峰用药 不同途径给药 必要时联合应用死菌、菌体提取
物、益生元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四十一 分。
培菲康生物特性
细菌类型 G染色 种类
长双歧杆 菌
+
厌氧菌
嗜酸杆菌
+
兼性厌 氧菌
肠球菌 + 需氧菌
产物 醋酸 乳酸 乳酸
乳酸
繁殖 高峰 48h
24h
12h
定植部 位
结肠过度
↘ 菌群易位 → 腹泻
↗
• 纵向易位:指正常菌群由定向位向肠黏膜深处转移
手术
创伤 → 应激状态
大出血
黏膜缺血缺氧
→ 肠黏膜坏死
生理性膜菌群↓
→ 原籍菌、过路菌
优势繁殖
→ 黏膜
↓
→ 血管
淋巴管
菌血症
败血症
Lichtman SM.Gastroenterol Nutr,2001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四十一分。
IBD 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良
降胆固醇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四十一分。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1.直接补充人体正常菌种群 2.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3.参与构成肠生物屏障 4.抑制并清除肠道中致病菌 5.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生成 6.促进消化、吸收、转化 7.合成转化维生素、矿物质 8.提供肠粘膜营养、调节免疫力
动物:小鼠
药物:培菲康/肠乐,口服,每天1次,共7天
实验性肝炎:四氯化碳,第6天
观察指标:第7天解剖小鼠
肝脏损害分级 ALT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四十一 分。
实验结果
分组
剂量 (g/kg)
动物数
对照组
物、益生元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四十一 分。
培菲康生物特性
细菌类型 G染色 种类
长双歧杆 菌
+
厌氧菌
嗜酸杆菌
+
兼性厌 氧菌
肠球菌 + 需氧菌
产物 醋酸 乳酸 乳酸
乳酸
繁殖 高峰 48h
24h
12h
定植部 位
结肠过度
↘ 菌群易位 → 腹泻
↗
• 纵向易位:指正常菌群由定向位向肠黏膜深处转移
手术
创伤 → 应激状态
大出血
黏膜缺血缺氧
→ 肠黏膜坏死
生理性膜菌群↓
→ 原籍菌、过路菌
优势繁殖
→ 黏膜
↓
→ 血管
淋巴管
菌血症
败血症
Lichtman SM.Gastroenterol Nutr,2001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四十一分。
IBD 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良
降胆固醇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四十一分。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1.直接补充人体正常菌种群 2.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3.参与构成肠生物屏障 4.抑制并清除肠道中致病菌 5.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生成 6.促进消化、吸收、转化 7.合成转化维生素、矿物质 8.提供肠粘膜营养、调节免疫力
动物:小鼠
药物:培菲康/肠乐,口服,每天1次,共7天
实验性肝炎:四氯化碳,第6天
观察指标:第7天解剖小鼠
肝脏损害分级 ALT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四十一 分。
实验结果
分组
剂量 (g/kg)
动物数
对照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对象:七个中心,1142例使用益生菌预防VAP的患者 结果:益生菌能一定程度降低VAP的发病率(OR, 0.82; 95%CI,
0.55-1.24; P =0.35), 但研究间具有低异质性(I2=36.5%, P=0.15),对ICU和医院死亡率无影响 益生菌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没有明显益处,且证据有限,益生菌 不推荐常规临床应用,由于研究设计的异质性,结果还有待于 进一步验证。
微生态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6, 6(3):139.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
活菌制剂:
药物名称 亿活(布拉氏酵母菌、乳糖、果糖)
丽珠肠乐(双歧杆菌活菌) 美常安(屎肠球菌、枯草杆菌) 金双歧(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
、嗜热链球菌活菌) 益君康(中国/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枯
餐后
不可与全身性或口服抗真
菌散剂
菌药物同时使用。可与抗
生素合用治疗腹泻。
五、益生菌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
1)拮抗肠道病原菌 2)维护肠粘膜屏障完整性 3)调节免疫 4)合成营养成分,拮抗毒素吸收
肠道微生态制剂在ICU的临床应用
预防VAP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 预防感染并发症 外科创伤
双岐杆菌属、乳酸菌属 消化球菌属、肠道细菌等
肠道菌群的分类
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
腹泻、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 幽门螺杆菌感染 炎症性肠病 肝病 消化道外科手术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 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所制成的制剂,通过调 整微生态失调, 保持微生态平衡, 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或改 善健康状态。肠道微生态制剂则用来重建人体尤其是肠道 内的菌群平衡, 促进内环境的稳定, 控制菌群失调及治疗与 菌群易位相关的多种胃肠道疾病。
微生态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6, 6(3):139.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益生菌
益生元
合生元
含活菌和/或包括菌 一类非消化性物质,可 又称合生素,是指益生
体组分及代谢产物 作为底物被肠道正常菌 菌和益生元的混和制品,
的死菌的生物制品, 群利用,能选择性刺激 或再加入维生素和微量
4 枯草杆菌二 妈咪爱
餐后,可与 本品与抗菌药同服可减弱 铋剂、鞣酸、药用炭、酊
联活菌颗粒
牛奶温水同 其疗效,应分开服用。 剂等能抑制、吸附活菌,
服,小儿可
不能并用。
7 双歧杆菌乳 金双歧
餐后,可与 本品对青霉素、氨苄青霉
杆菌三联活
牛奶同服, 素、氯洁霉素、先锋霉素
菌片
小儿可
等敏感,如同时使用请错
开用药时间。
能在黏膜表面改善 肠内1种或几种已存在的 元素等。其既可发挥益
生物与酶的平衡或 益生菌的生长活性,抑 生菌的生理性细菌活性,
刺激特异性与非特 制有害细菌生长,恢复 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
异性免疫。
肠道菌群生态平衡
菌的数量, 使益生作用更
显著持久
பைடு நூலகம்
乳酸杆菌、肠球菌 和双歧杆菌
寡糖类,如乳果糖、果 寡糖、葡萄糖、半乳糖、 大豆糖等
死菌制剂的作用:灭活的乳杆菌(LB)菌株具有粘附至培养 的肠上皮吸收细胞及粘液细胞的能力,可抑制病原体粘附 和侵袭肠上皮细胞。
序号 药品
商品名 服药时间 抗菌药、制酸药、铝制剂
铋剂
1 双歧杆菌三 培菲康
制酸药、抗菌药与本品合 铋剂、鞣酸、活性炭、酊
联活菌胶囊、 散剂
均为餐 用可减弱其疗效,应错时 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
肠道微生态制剂在icu中的应用 ppt课件
目录
肠道菌群简介 微生态制剂的简介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微生态制剂在ICU的应用
胃肠道微生态系统
胃PH2
分泌酸(HCl) 对大分子物质进行消化
乳酸菌属
小肠PH4-7
连续的消化吸收单糖、氨基 酸、脂肪酸、水
肠道球菌属、乳酸菌属
大肠PH7
储存、运输食物残渣,吸收 胆酸、维生素B12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probiotics containing Lactobacillus casei (Shirota strain) for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J Med Assoc Thai, 2015, 98(3):253-9.
Lack of Efficacy of Probiotics in Prevent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hest, 2012 Oct;142(4):859-68.
一、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评估对象:干酪乳杆菌(Shirvta株) 方法:Siriraj Hospital的150例需要进行72小时及以上机械通
8 酪酸梭菌糖 适怡
餐后温水同 混合变化:与氨茶碱、异
化菌肠球菌
服,小儿可 烟肼混合着色,故请勿混
活菌制剂
合使用。
9 复方嗜酸乳 益君康
餐后
抗酸药,抗菌药与本品合 铋剂、鞣酸、活性炭、酊
杆菌
用时,可减弱其疗效,故 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
应 分 开 服 用 ( 间 隔 3 小 菌,故不能合用。
时)。
10 布拉氏酵母 亿活
草杆菌) 适怡(酪酸梭菌、糖化菌、乳酸菌 )
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 妈咪爱(枯草芽孢、屎肠球)
活菌数 1.3亿活菌 0.5亿活菌 0.5亿活菌 0.5亿活菌
0.05亿活菌 1亿活菌 2.5亿活菌
含0.5亿死菌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
死菌制剂:
药物名称 乐托尔(乳杆菌LB)
细菌数 嗜酸乳酸杆菌,100亿死菌
分开服用。
活菌,故应错时分开服用。
2
后服用 双歧杆菌活 丽珠肠乐 餐后,胶囊 抗酸药、抗菌药与本品合 铋剂、鞣酸、药用炭、酊
菌胶囊、散
粉剂小儿可 用时可减弱其疗效,应分 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
剂
温水调服 开服用。
活菌,故不能合用。
3 枯草杆菌二 美常安
餐后,可与 尚不明确
联活菌肠溶
牛奶温水同
胶囊
服,小儿可
气的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机械 通气常规护理,益生菌组患者接受每天常规80ml干酪乳杆菌 口腔护理,在每日肠道进食后追加80ml益生菌。 结果: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相比,VAP发生率减少(24% vs. 29.3%, p = 0.46), 咽拭子中耐药细菌的定植情况降低,28天 和90天的死亡率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 0.05)。 结论:含有干酪乳杆菌(Shirota strain株)具有降低VAP的发病 率,减少口咽部耐药菌定植率的倾向,但对住院时间和死亡 率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