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一、知识讲解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
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二、例题分析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
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命题意图】
该本题组以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为背景材料,通过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判断、不透水面的增加对城市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循环等相关知识。
【得分要点】
城市不透水面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
【试题解析】
1.由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故选B。
2.由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C。
【答案】1.B2.C
三、跟踪训练
(2019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我国东部某城市小区建设过程中,工人在绿化区地下铺设了一些装置(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在地下铺设该装置的直接作用是
A.防震减灾B.娱乐休闲C.加固地基D.回收雨水
2.如果在该城市各小区和公园推广该工程项目,其主要效益有
①减轻地震危害②丰富居民生活③延长楼房寿命④增加雨水下渗量⑤缓解城市内涝现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答案】1.D2.D
【解析】1.读图可知,该装置安装在绿化区的地下,不可能是为了娱乐休闲,B错;防震减灾的装置应该放在建筑物内,A错;加固地基的装置应放在建筑物的底部,C错;该装置安装在绿化区地下,应是雨水回收装置,D正确。故选D。
2.如今,城市地面硬化现象严重,我国不少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完善,地下雨水回收装置可以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地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现象,④⑤正确。据前面分析可知不是为了减轻地震危害,也不是为了丰富居民生活,更不是为了延长楼房寿命,①②③错。故选D。
(2019届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完成3—4题。
3.团城内地面铺筑时选用梯形青砖是为了
A.减少土壤蒸发B.滞留雨水污染物C.增加雨水下渗D.增加地表径流量
4.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有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答案】3.C4.D
【解析】3.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团城内地面铺筑时选用梯形青砖是为了增加雨水下渗,地下水充足,古树无须灌溉,C对、B错;多气孔不能减少土壤蒸发,A错;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小,D错。故选C。
4.冬季北京地区降水少,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D对、A错;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减轻对古树的危害的作用小,B错;北京主要是落叶林,冬季不是古树生长时期,C错。故选D。﹝2019届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期中)考试﹞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mm,能有效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下图为武汉市某区打造海绵城市而建造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照片。据此回答5—6题。
5.设计绿化带下沉深度,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地势起伏B.降雨量及降雨强度C.土壤入渗率D.绿化带面积
6.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
A.补给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C.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D.削减路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答案】5.B6.D
【解析】5.由材料分析可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由于各地气候差异,降雨量、土壤渗透系数的差异,各地设计下沉标准也因地制宜,降雨是主导因素,降水多少直接影响绿化带下沉深度。故选B。
6.武汉市夏季降水量大,“看海”(城市内涝)现象时有发生,城市排水系统有待改善,建设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武汉打造海绵城市防止内涝最主要的目的和措施之一。故选D。(2019届贵州兴义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