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理论

合集下载

社区治理的理论思考与展望

社区治理的理论思考与展望

社区治理的理论思考与展望摘要:研究社区治理的变迁,我们不难看出,尽管有着国家统治和治理方式变化、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社区空间建筑形态的变化等诸多因素。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以“居民委员会”为典型代表的社区自治组织,从“集体化”趋向“行政化”,本质上还是国家基层行政的“代理人”,导引和确保社区自治在既定的轨道上发展。

关键词:社区自治国家-社会理论居委会威权行政化一、社区治理相关理论述评(一)国家-社会理论作为一种研究权力的运作理论工具,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城邦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合二为一,市民的社会身份与政治身份合二为一。

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命题,真实地表达了城邦时代国家与社会的胶合状态。

该理论历经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流、国家-社会互动论的发展流变。

真正将国家与社会进行现代意义的区分的是黑格尔。

他将国家与社会做了明确的界分①,提出了国家在逻辑上高于社会,国家是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基础上,在政治思想史中第一次提出完整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马克思对国家和社会本质的分析,概括为三个主要区别:其一,国家是普遍性领域,社会是特殊性领域。

其二,国家是自为性领域,社会是自在性领域。

其三,国家是政治领域,社会是经济领域。

如项飚所言,普通人看来,“国家”依然是最受认同的范畴,而“社会上的”人和事则意味着不正规和不可靠。

同时,在普通人眼里,国家总体上的正当性不可置疑,具有高度的道德性②。

本文引入国家-社会理论视角,主要是考察建国以来各个阶段,上海社区自治发展的进程中,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干预与自下而上的自治组织之间的抗衡,以此来验证当下一种乐观的观点:“城市基层将出现一个独立与国家的社会”“城市社区实质上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二)威权控制“威权”来源于政治学概念“威权主义”,英文为authoritarianism,这一概念由西方学者沃格林于20世纪30年代最先提出的。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社区治理的概念社区治理是指对社区运行进行统筹管理,达到社区和谐稳定、公正共享的一种方式。

社区治理是在地方政府的统筹指导下,利用社会力量和自治机制,通过基层公共服务组织的共同努力,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协调和管理,以保障社区成员的根本利益。

二、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1、自治理论自治理论是社区治理的基石,也是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

自治理论认为社区治理应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为核心,某些问题需要自己解决和处理,而不是完全依靠政府。

2、社区参与理论社区参与理论认为社区治理与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社区治理中,需要社区内的每一个居民都积极参与其中。

只有这样,社区治理才能够实现有效的管制,达到社区和谐共建的目的。

3、公民自治理论公民自治理论认为公民应该在自治过程中拥有更多的权利和能力,而社区组织应该具有更为鲜明的自治地位,成为公民自治的具体实践。

三、社区治理的实践1、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包括物业服务、环境卫生、公共安全、社区卫生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2、参与决策社区治理中,参与居民进行社区重大事宜的决策是必不可少的。

在社区治理的流程中,必须加强对居民听取意见和反应的机制,积极采纳居民的建议,使居民在整个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沟通交流在社区治理中,居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方式,向居民提供政策和服务信息、增加交流渠道,让居民更加了解社区治理。

4、推进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政府应当加强民主监督,对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和参与更加广泛,使社会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区治理。

四、社区治理的现状社区治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居民参与不足、组织管理缺失、公共服务不完善、规划管理混乱等。

此外,社区治理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如公共设施的缺乏和管理不善、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等。

社区治理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正式上述问题的存在也是促进社区治理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

社会治理ppt

社会治理ppt
社会治理ppt
(2)社区管理执行系统:由四个工 作委员会构成。上海模式在街道内设 定了四个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 社区发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其具体分工是:
a.市政管理委员会负责市容卫生、 市政建设、环境保护、除害灭病、卫 生防疫、城市绿化。
b.社区发展委员会负责社会保障、 社区福利、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 区文化、计划生育、劳动社会就治理p业pt 、粮籍
1、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第一,界定社区 第二,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 第三,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 第四,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第五,规范社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
社会治理ppt
2、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 功能和定位 第一,参与社区党组织建设 第二,参与社区治理活动 第三,提供一定的财力和物力
社会治理ppt
5、社区工作:社区工作是调整社会关系, 减少社会冲突,寻求社会福利需要与社 会福利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 要、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促 进社区进步、改善权力与资源的分配。
社会治理ppt
第二章 社区治理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社区治理中的调查研究方法 社区调查研究是在系统地、直接地收 集有关社区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与综合来科学地阐明 社区生活状况及其社区发展规律的认识
社会治理ppt
四、治理理论特征总结
1.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 2.公民社会是治理的基础 3.自组织的多中心治理
社会治理ppt
第二节 社区治理概述
一、社区治 理的涵义
社会治理ppt
2、社区治理的基本内涵: 第一,社区治理的组织是多元的。
第二,社区治理的对象,是社区内的各项 事务。
第三,社区治理的目的是维护社区的整体 利益,推进社区的全方位发展,或者说是 为社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社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社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社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社区管理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与各种社会问题密切相关。

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区秩序、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区的发展,以实现社会和谐。

本文将讨论社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社区管理的目标。

一、社区管理的理论社区管理的理论可以分为许多方面,以下将从社区力量、社区治理、社区参与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社区力量社区力量是社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区力量是指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共同管理社区。

社区力量可以尽可能地发挥社区的资源,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促进社区的发展。

社区力量需要由社区内部的组织带领,例如社区协会、社区志愿者等。

在发挥社区力量的过程中,需要尊重社区内各方面的利益,保证社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 社区治理社区治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区秩序、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社区治理需要依靠制度、法规等手段来实现。

在社区治理中,需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权益,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与居民的良好互动,进行广泛的知情和沟通,以充实社区治理的内容。

并且,还需要依靠现代技术手段,如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提高社区治理的水平。

3. 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社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管理、规划和建设。

社区参与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的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参与需要依靠广泛的社区沟通,包括会议、座谈、听证等形式。

通过社区参与,可以发掘社区居民的需求,了解社区的改进方向,并提供社区改进的思路和建议。

二、社区管理的实践社区管理的实践是基于社区管理的理论,对于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强化和实践,使社区治理更具体、更可行、更切合实际。

1. 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管理的最基础单位,其职责是维护社区的秩序,组织社区内各项活动,提供居民日常生活服务和保障。

社区居委会需要依靠相关法规,积极推动社区管理的发展,保障居民的权益。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社区治理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区范围内,通过组织居民参与、改进社区环境和解决社区问题等方式实现社区自我管理和发展的过程。

社区治理理论和实践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治理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并为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本文将从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1.社区治理的概念和内涵社区治理是指在一个社区范围内,通过多方参与、协商决策和共同管理等方式,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治理强调的是协商、参与和合作的精神,强调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权,是一种相对民主的管理模式。

2.社区治理的原则和特点社区治理的原则包括民主、包容、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其中,民主原则是社区治理的核心,强调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和决策权。

包容原则强调社区成员的基本权益和多元共存。

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原则强调在社区治理中要考虑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

3.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

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应当为社区治理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基本构成部分,应当参与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

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应当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建设提供资源和服务。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1.社区自治组织的运作在许多社区中,社区自治组织是社区治理的主要实践形式。

例如,中国的居民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等组织,通过居民代表选举和社区事务管理等方式,促进了社区自治和民主决策。

这些组织通过居民大会、民主选举和社区公示等方式,保障了居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促进了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2.社区合作共建的经验在一些社区中,居民、政府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建的经验也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例如,美国的社区合作共建模式,通过政府、社区组织和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促进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城市社区治理理论基础

城市社区治理理论基础

居民福祉
社区治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生 活质量,通过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社区 环境,增进居民福祉。
B
C
民主发展
社区治理是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领域,通过 居民参与和协商民主等方式,推动基层民主 发展。
资源整合
社区治理能够整合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形 成合力,为社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D
城市社区发展现状与挑战
服务需求多样化
居民需求日益多样化,对社区服务提出更高要 求。
治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社区治理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政策法规背景分析
国家政策导向
01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
地方政府实践
02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治理模
式。
社会组织参与
03
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鼓励并支持社会组
织参与社区治理。
03 居民参与与自治机制建设
居民参与途径和方式
1 2
居民会议
定期召开居民会议,讨论社区公共事务,提供居 民发声平台。
居民代表制度
选举产生居民代表,代表居民参与社区决策和监 督。
3
志愿服务
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为社区提供人力支持。
社区特点
社区具有地域性、社会性、共同 性和互动性等特点。
治理理念及原则
治理理念
社区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协商民主、法治保障和公共服 务等理念。
治理原则
社区治理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参与、责任和法治等原 则。
社区治理重要性
A
社会稳定
社区治理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通过有效的社区 治理可以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

社区治理概述(PPT 58页)

社区治理概述(PPT 58页)

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明确社区定位;

(2)合理划分社区;

(3)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
3、江汉模式
这是指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制实践的经验。 江汉区在学习借鉴沈阳模式的基础上重 新将社区定位为“小于街道、大于居委 会”,通过民主协商和依法选举,构建 了社区自治组织,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与沈阳 模式不同的是,江汉模式没有把社区协 商议事会作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常设 机构),并明确提出社区自治的目标,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是转变政府 职能和培育社区自治。
2、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 能和定位
第一,参与社区党组织建设 第二,参与社区治理活动 第三,提供一定的财力和物力
3、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和定 位
第一,拓展、提供各种社区服务
第二,协助政府提供公共和公益服务
第三,协助居民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的实现,社区善治程度的提高 需要社区治理中各不同主体的协调与配 合。目前,支撑社区建设的三大主体— 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在社区 治理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它们各自的职责和作用也不相同。 明确各社区治理主体的职责,发挥好各 个主体的作用是社区治理的基础。
1、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第一,界定社区 第二,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 第三,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 第四,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第五,规范社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
3、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目的 不同
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管控人、使人顺 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更多地表现为从 自身主观意愿出发,管控社会,自上而 下为民做主,要求群众服从命令听指挥; 社会治理的目的是做好社会公共事务、 让人认同,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社区治理理论

社区治理理论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4月10日星期 六2021/4/102021/4/102021/4/10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4月2021/4/102021/4/102021/4/104/10/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4/102021/4/10Apr il 10, 2021
(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 (3)政府的低效率。 • 政府行为受到一系列法律的约束,受到各种社会势力的牵制
,而且作为一个庞大的科层机构,政府也难以摆脱官僚主义 积弊的拖累,因而政府往往对新的社会需求和发展机会反应 迟钝,显得非常保守。 • (4)政府行为的失范。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政府有可能违背自己的宗旨而损害 公众利益。
(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 论
• 2.政府失灵
• (1)信息不完全。
• 信息不完全问题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但政府也不能免疫 。
• (2)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决策是一种政治性的决策,倾向于反映 代表社会大多数的“中间选民”的意愿。这样,政府在提供 公共产品问题上就存在诸多条件的限制:①种类限制;②多 数限制;③任期限制;④知识限制;⑤规模限制。
(二)治理理论
• ⑷法治。法治的基本意义是,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任 何政府官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是 善治的基本要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对法律的充分尊重,没有 建立在法律之上的社会程序,就没有善治。
• ⑸回应。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和负 责的反应,不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回应性越大,善治的程度也 就越高。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一、社区治理的意义社区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是人们日常交往的核心空间,具有文化认同、社会赋能、服务支持、风险管理等功能。

社区治理是指社区居民在自主、平等、民主、法治的原则下,共同维护社区环境、促进共建共享、加强社区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社区治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维权、自我发展”。

社区治理的意义在于:(一)加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

社区治理强调居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居民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增强共同体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二)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

社区治理能够引导社区居民对社区的需求表达和反馈,为社区提供更优质、更实用的服务。

(三)加强社区风险预警和管理。

社区治理能够加强对社区风险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效降低了社会的治安风险和安全隐患。

(四)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治理能够促进社区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升和创新发展,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社区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建立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目前,国内外关于社区治理的理论比较多样化,主要包括社会资本理论、公共管治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课程与组织理论等。

(一)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区中的个人和组织之间不仅存在着一种对抗性的关系,还存在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这种相互合作的关系就是社会资本。

而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依赖于个人和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信任与互助等社会行为及其内涵。

(二)公共管治理论公共管治理论认为,社区治理需要通过民主化、社会化以及协商合作的方式,对资源的分配、社区事务的决策和执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政府、公共机构和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合作。

(三)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区治理需要建立一个足够稳定并具有合作意愿的社会网络,通过其中的信息传递、知识共享和协商合作,实现对社区环境、权益和资源的共同维护和提升。

(四)课程与组织理论课程与组织理论认为,社区治理需要建立一个稳定、权威、协调和公正的组织体系,通过培养社区居民的治理素养、提高社区组织的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治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doc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doc

第二章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一、治理的定义以及含义(一)治理的定义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个人与公私机构管理其自身事务的各种不同方式之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治理是四个规定性特征,即: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大众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的用法:作为最小国家的治理.通过削减大众开支和私有化的途径来缩小政府的规模,以最小国家的形式谋求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公司治理的治理.指的是指导,控制和监督企业运行的组织体制.作为新大众管理的治理.是指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的激励机制引入大众部门及大众服务中.强调削减官僚机构,通过承包和准市场的运作方式实现更有效的竞争以及消费者选择.作为“善治”的治理.指的是强调效率,鼓励竞争,遵从法治,尊重人权,敢于负责的大众服务体系.作为社会――控制论系统的治理.指的是政府与民间,大众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强调政策结果不再是中央政府行为的产物,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保障机构,自愿部门,私人部门等发生互动关系的产物.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指的是建立在信任和互利基础上的社会协调网络.(二)治理的含义1,在治理的主体上,超越企业治理的局限,也突破一国治理的范围,存在着一个由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公私行为体,力量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2,在治理的基础上,超越国家权力中心论,国家对内已不再享有唯一的,独占性的统治权威,国家仍然发挥主要作用,但必须和其他行为体合作;对外,国家主权或自主性观念也逐渐受到各类超国家体制概念的挑战和削弱.3,在治理的方式上,既实行正式的强制管理,又有行为体之间的民主协商谈判妥协;既采取正统的法规制度,有时所有行为体都自愿接受并享有共同利益的非正式措施,约束也同样发挥作用.4,在治理的目的上,各行为体在互信,互利,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协调谈判,参与合作,求同存异,化解冲突与矛盾,维持社会秩序,在满足各参与行为体利益的同时,最终实现社会发展和大众利益的最大化.二,善治及其基本要素(一)何谓善治善治,就是使大众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主要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大众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二)基本要素1,合法性.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2,法治.依法行事,人人平等.这是善治的基本要求.没有法治就没有善治.3,透明性.指的是政治信息的公开性.4,责任性.是指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回应.指的是大众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6,有效.主要是指管理的效率.7,参与.是指公民对政治生活及其他社会生活的参与.8,稳定.它是善治的重要的衡量指标.9,廉洁.主要是指政府官员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清正为民.10,公正.任何公民在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上都是平等.三社区治理的含义以及相关的范畴(一)社区治理的含义社区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大众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从社区治理的界定可以说明社区治理的概念包括这几层含义:1,社区治理的行为主体构成突破了过去那种\"政府独大,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一种由多元化,多样性的行为主体共同参与的新的格局.2,社区治理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目标除了完成特定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外,更看重社区基本要素的培养.3,社区治理的行为指向是社区中的大众事务,它是一个关系社区成员切身利益的范围广阔的领域.4,社区治理作为区别于政府行政化管理方式的另类社会管理模式,其权力运行的方向并不总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它是一种多向度的,上下互动的过程.(二)与社区治理相关的范畴社区发展――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F.发林顿,在1915年出版《社会发展:将小城镇建成适合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一书中首先使用了这一概念.对这一定义有多种解释,其发展过程是:一种运动或一种工作方案→一种工作方法→一个过程.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活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知识改变命运。

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

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

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社区治理是指社区居民与政府、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实现社区公共事务有效管理和居民福利提升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特点,并通过实证案例分析其现状与问题。

政府与居民互动:社区治理研究中,政府与居民的互动是一个核心话题。

研究内容包括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政府角色与权力等。

此类研究有助于理解政府与居民间的关系,找出影响社区治理的关键因素。

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强调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研究社区自治有助于推进社区民主化进程,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和社区管理水平。

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是实现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包括公民投票、公众听证会、社区论坛等形式。

研究公共参与有助于了解公民意愿、汇聚社区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近期的一项实证研究对某城市的社区治理进行了调查。

研究发现,虽然该城市在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以下问题:政府与居民互动不足,社区自治意识不强,公共参与程度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政府与居民互动:政府应积极开展公民参与活动,了解居民需求,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同时,要加强政府与居民间的沟通,及时反馈政策执行情况,形成良性互动。

提升社区自治水平:通过培训和宣传,增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提高社区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促进公共参与:政府应拓宽公共参与渠道,鼓励公民表达意见和诉求。

同时,要完善公共参与机制,确保公民参与社区治理过程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社区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社区治理的理论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区治理的实质,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结合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可以找出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社区治理研究的和探讨,共同推进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讲解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讲解

(二)治理理论的含义 1、关于治理概念的种种定义 不同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术背景出发 必然产生有所差异的理解,代表人物有: 奥利弗《治理机制》、青木昌彦《比较 制度分析》、詹姆斯《没有政府统治的 治理》和《21世纪的治理》 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颇具代表性和权 威性: 个人与公私机构管理其自身事务的各种 不同方式之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 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 的过程。
二、社区建设 (一)社区建设任务的提出过程 1991年5月民政部提出-----1998年7月民 政部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基层政权和社区 建设司----1999年社区建设进入实验示 范阶段-----2000年1月社区建设进入全 面推进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社区建设的含义与要点 1、定义: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 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 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 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 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 活质量的过程。 2、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思想 3、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 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 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4、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P70
第二节 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
一、全球化时代人类政治生活的变化迹 象 (一)全球化及其分类 1、定义:全球化是指多大陆之间形成 的相互依存网络构成的一种世界状态。 2、分类: 经济全球性 军事全球性 环境全球性 社会和文化全球性 政治全球性 法律全球性
(二)经济全球化 1、 全球化首先是经济全球化 2、 定义:主要是指商品、资金、信息、 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经济要 素在全球范围内加以合理配置。 3、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两大推动力: (1)私营领域中运输、通讯成本降低 (2)公共领域内限制贸易、投资的政策 障碍的减少 全球化就是时空压缩,全球化使得人类 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的社会。

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社区治理旨在通过社区成员之间的协商和合作来管理和解决共同问题。

相比传统治理形式,社区治理更注重基层民主、分权和对多元文化的接纳,赋予居民更多主动参与和责任感。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社区治理在中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社区治理的理论构建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层民主的理念:社区治理的核心在于民主,即民间自治、法律监督和政府指导的三位一体。

民主的实质是居民群众的自主管理、自主监督和自主服务,使社区内的利益方向更明确,让社区治理成为一个民主的过程。

2. 合作共赢的原则:社区治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过程。

因此,社区治理中注重对利益相关方的平衡和协调。

3. 主权下放的制度创新:社区治理的主体是社区居民,政府的角色主要扮演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服务者,既要让居民自主管理,同时也要放权给居民。

4. 多元文化的宽容:社区治理的对象是一个具有多种利益、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社区居民,因此,理论上应该拥有宽容和包容的态度。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社区治理的实践是理论想法的有机延伸,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态势。

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社区议事机制: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建立起自治、法律监督和政府指导三位一体的议事机制。

通过不同层面的市民代表、居民委员会和社区议事会等组织,建立社区决策的广泛参与机制。

2. 提高社区参与度: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增加居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共建共享社区公共资源。

3. 打造社区考核机制:建立社区单位管理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级社区领导进行考核评估,从而提高社区领导者的主人翁意识和管理能力。

4.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从而增加社区公共福利的效能和利用率。

例如,可将社区资源整合,推出“星级社区”品牌,进一步改善社区民生和升级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社区治理是指组织社区内的各项活动,发挥群众对于社区事务的参与和决策作用,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识,实现社区的共同发展。

在当今社会,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1.1 社区概念社区是指由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的、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治能力的社会群体。

社区的范围可以是居住地区、工作场所、学校、兴趣爱好群体等。

1.2 社区治理的理念社区治理的理念强调“政府引导、居民参与、公共服务、社会协同”。

政府应该引导社区发展,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加强社会协同,实现社区治理的共同目标。

1.3 社区治理模式社区治理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社会自治型”。

政府主导型的社区治理模式是指政府在社区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市场主导型的模式是指市场力量在社区治理中起主导作用,社会自治型的模式是指社区居民在自治基础上自我管理和发展。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2.1 社区管理机制的建立社区管理机制是指针对特定社区情况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建立社区管理机制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专业组织的协同运作。

2.2 社区治安的维护社区治安是保障社区居民安全的基本前提。

社区治安维护需要强调警务部门、社区居民和专业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智能化交通管理、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提高社区治安水平。

2.3 社区服务的完善社区服务是政府服务的基础,也是社区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

加强社区服务需要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专业组织的服务能力,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2.4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有效促进社区治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加强社区居民的信用记录、推进社区居民的社交活动等方式,可以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社区治理的有效开展。

三、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3.1 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化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未来社区治理的重要趋势。

社区管理及社区服务理论与实践

社区管理及社区服务理论与实践

社区管理及社区服务理论与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在生活中的社区化程度越来越高。

社区管理及社区服务的问题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就社区管理及社区服务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社区管理理论社区管理可以被定义为在社区内进行公共事务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社区管理的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治理模式理论社区治理模式是指社区居民进行协商、合作、管理公共问题的模式。

社区治理模式的理论主要包括民主、专家、市场化和社会资本四个方面。

以民主为代表的社区治理模式打造了兼收并蓄的社区管理模式,注重居民自主参与和民意表达。

专家治理模式注重专家提供的经验与知识,主旨在于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

市场化治理模式注重市场机制的运作,主旨在于完善社区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

社会资本治理模式注重社会信任、网络和社交资本,通过互信、互助和互通达到公共事务解决的目的。

2.社区参与理论社区参与理论是指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理论框架。

社区参与是指居民通过各种参与形式,如社区会议、投票、公共听证会等,在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社区参与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帮助管理机构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想法,更好地为社区提供服务;其次,可以帮助居民提高自身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最后,可以培养居民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3.社区服务理论社区服务理论主要是讨论如何为社区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公共设施、社区建设和社区文化服务等方面。

社区服务的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服务在社区、社区中的服务、以及服务社区”的三个方面。

服务在社区主要是指社区内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配备;社会中的服务主要是指社区提供的各种服务;服务社区主要是指为居民提供实用的社区服务。

二、社区管理的实践社区管理的实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社区组织和协调社区管理的实践在于加强社区组织和协调,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社区组织和协调包括组织各种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等方面。

2.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为了提高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管理机构需要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和宣传。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社区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城市社区的建设已经走过了许多年,但是社区治理问题却依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

社区治理可以说是现今城市化进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那么什么是社区治理呢?社区治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自治、协商、法治、服务”的组合。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居民的服务,维护社区的正常秩序,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本文将从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探讨社区治理的问题。

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问题也不仅仅是局部问题,而是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理论指导其治理工作的实践。

最重要的是社区治理的探究是由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科学、学术支撑的。

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应该针对社区的基本特征,即地方性和区域性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在社区特征的探究中,学者们可以考虑到社区是由不同的群体组成,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语言习惯、生活习惯和习性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学者们可以建立起来一套具有专业性的社区服务体系,帮助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问题。

在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领域中,有一系列的学术派别,例如社会工学派和公共治理派。

社区治理的社会工学派主要关注社区管理者对居民的管理,强调“管理”方面的作用,与在居民之间实践强调的“自治、协商、法治、服务”不尽相同。

社会工学派主要强调在社区治理中如何有效的行动和做好精准的行政活动。

而公共治理派关注的是社区治理从传统的中央化运行向地方行政管理者通过有效沟通和协作,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的一个方向的进展。

公共治理派认为社区治理应该是一个合作过程,它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包括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业和地方性的组织,这种协作应该是一个以“服务、合作、沟通、透明、参与”的原则为依据的良好途径。

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社区治理的实践一直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相关实践不断地在尝试着创新。

社区治理强调的是自治、协商、法治、服务的组合,这种治理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通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目的和结果。

社会治理ppt

社会治理ppt

3、江汉模式
这是指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制实践的经验。 江汉区在学习借鉴沈阳模式的基础上重新 将社区定位为“小于街道、大于居委会”, 通过民主协商和依法选举,构建了社区自 治组织,即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 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与沈阳模式不同的 是,江汉模式没有把社区协商议事会作为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并明确 提出社区自治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 路径选择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培育社区自治。
(2)社区管理执行系统:由四个工作委 员会构成。上海模式在街道内设定了四 个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社区发展 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财 政经济委员会。
其具体分工是:
a.市政管理委员会负责市容卫生、市 政建设、环境保护、除害灭病、卫生防 疫、城市绿化。
b.社区发展委员会负责社会保障、社 区福利、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文 化、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粮籍管理等 与社区发展有关的工作。
3、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目的不同
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管控人、使人顺 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更多地表现为从 自身主观意愿出发,管控社会,自上而 下为民做主,要求群众服从命令听指挥; 社会治理的目的是做好社会公共事务、 让人认同,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4、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手段不同
在社会管理中政府主要依靠行政权力, 依靠发号施令进行强制式管理;而社会 治理是当代民主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 它更多地强调发挥多种主体的作用,更 多地鼓励参与者自主表达、协商对话, 并达成共识,从而形成符合社会整体利 益的公共政策。
四、治理理论特征总结
1.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 2.公民社会是治理的基础 3.自组织的多中心治理 4.社会合作网络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社区治理概述
一、社区治理的涵义 1、社区治理的含义: 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⑹有效。这主要指管理的效率。它有两方面的基本意义,一是管理 机构设置合理,管理程序科学,管理活动灵活;二是最大限度地降 低管理成本。善治与无效的或低效的管理活动格格不入。善治程度 越高,管理的有效性也就越高。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治理理论
• 善治与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善治实际上是 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 于民的过程。
(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 论
• 2.政府失灵
• (1)信息不完全。
• 信息不完全问题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但政府也不能免疫 。
• (2)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决策是一种政治性的决策,倾向于反映 代表社会大多数的“中间选民”的意愿。这样,政府在提供 公共产品问题上就存在诸多条件的限制:①种类限制;②多 数限制;③任期限制;④知识限制;⑤规模限制。
• 市场失灵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在现 实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理论上的假设 前提条件过于苛刻,现实中是不可能全部满足的。由于垄断、外部性 、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领域,仅仅依靠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无法 实现效率—帕累托最优,出现了市场失灵。
•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 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 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 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 的决策。
• 含义:
① 行为主体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② 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并重
③ 指向社区公共事务,注重挖掘和整合社区内外资源
④ 其权力运作方向多向度、多元化
(二)治理理论
• 善治的基本要素有六个: • ⑴合法性。它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
从的性质和状态。合法性越大,善治的程度便越高。 • ⑵透明性。它指的是政治信息的公开性。透明程度愈
高,善治的程度愈高。 • ⑶责任性。它指的是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公
众、尤其是公职人员和管理机构的责任越大,表明善 治的程度越高。
要作用,客观上有可能为强国和跨国公司干涉别国内政提供理 论上的支持。 • 从政治倾向上看,治理理论虽然主要是一种公共管理理论,但 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
(二)治理理论
• 2.善治 • 治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政府和市场的缺陷,但治理也存
在着失效问题,为克服治理失败,人们又提出了有效治理或 者善治理论。 •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 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 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它强调 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以及公民的积极参与,实现管理的民 主化。
(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 (3)政府的低效率。 • 政府行为受到一系列法律的约束,受到各种社会势力的牵制
,而且作为一个庞大的科层机构,政府也难以摆脱官僚主义 积弊的拖累,因而政府往往对新的社会需求和发展机会反应 迟钝,显得非常保守。 • (4)政府行为的失范。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政府有可能违背自己的宗旨而损害 公众利益。
(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 (2)公共产品供给失衡问题。 • 公共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 ①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 ②生产公共产品的收益也具有非排他性; • ③非营利性; • ④公共产品消费和收益的非排他性决定公共产品的生产具有
较高甚至是无法估量的私人交易成本。 • 鉴于公共产品的特征,在市场情况下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一)公民社会理论
• 1.公民社会的内涵 • 公民社会是“Civil Society”一词在国内的译名,这
一英文名词在国内还有另外两个译名,即“市民社会” 和“民间社会”。 • 公民社会理论主要致力于公民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文化 特征以及公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 何增科将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及特征归纳为以下四个 :(1)私人领域;(2)志愿性社团;(3)公共领域 ;(4)社会运动。
社区治理
• 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领域的实际运用,它是指对社 区范围内公共事务所进行的治理。社区治理是社区范围内 的多个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 及非正式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 互动、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 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区成员社会福利, 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p62
• 1.治理的定义 • 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他们共同
事务的众多方式的总和。 • 它有四个特征:(1)治理不是一整套规章,也不是一
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 制,而是协调;(3)治理既与公共部门有关,也与私 人部门有关;(4)治理是持续的互动,而不是一种正 式的制度。
治理理论的失效问题
• 治理理论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 ,但治理也不是万能的,它也内在地存在着许多局限。
• Bob Jessop将治理理论的内在困境概括为: ① 合作与竞争的矛盾 ② 开放与封闭的矛盾 ③ 治理性与灵活性的矛盾 ④ 责任与效率的矛盾 • 治理理论削弱了国家主权和主权政府在国内和国际治理中的重
(二)治理理论
• ⑷法治。法治的基本意义是,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任 何政府官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是 善治的基本要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对法律的充分尊重,没有 建立在法律之上的社会程序,就没有善治。
• ⑸回应。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和负 责的反应,不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回应性越大,善治的程度也 就越高。
(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 论
• 1.市场失灵 • 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 (1)个人自由与社会原则之间存在矛盾。 • 首先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帕累托最优概念与社会收入
公平原则不一定一致,效率与公平是市场无法自行解决的一 对矛盾; • 其次是价值取向问题,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会产生 矛盾,市场无法自行解决这类冲突。 •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一)公民社会理论
• 2.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 • 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 (1)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2)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组织实体,也
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者、传播者; • (3)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促进公民社会发展。
(二)治理理论
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二是“搭便车”。
(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 (3)市场的外部性现象 • 社会中大量存在着无需影响价格,就能直接影响他人经济利
益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影响经济学称之为外部经济效应, 或称为外部效应。 • 外部效应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市场以外向其他厂商或个 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 外部效应可导致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时产生偏差。当存在外 部效应时,各个市场主体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之和就不再 等于社会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
(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 (2)公共产品供给失衡问题。 • 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活动中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即那些同
时被许多个人共同消费的产品。公共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 • ①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 ②生产公共产品的收益也具有非排他性; • ③非营利性; • ④公共产品消费和收益的非排他性决定公共产品的生产具有 较高甚至是无法估量的私人交易成本。
(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 (4)经济周期与危机 • 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周期性,伴随着经济周期涨落而来的是
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给人们带来物价飞涨与失业的痛苦 。稳定经济运行,熨平经济周期的波纹是市场机制无法解决 的难题。 • (5)贫富分化问题 • 在市场经济中,有些人因为拥有稀缺的资源或技能而得到高 收入,变得很富有,但另一些人却因资源缺乏而难以维持生 计,市场经济社会带来结果的不公平和贫富分化问题。
• 3.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促进善治形成 •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政治参与等社会各
方面发挥的作用增强了公民和政府在社会公共事务 上的合作管理,促进了公民社会发展和善治的形成。
(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 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Burton Weisbrod)于1974 年最早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