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 习题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及答案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及答案2017年研究生考试复习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为了更好的帮助考生复习以及准考生预习,下面是yjbys网店铺提供给大家关于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D.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2.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 剩余价值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辩证法D. 科学的实践观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 实践B. 运动C. 静止D. 时间和空间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A. 时间B. 空间C. 绝对运动D. 相对静止11.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 变化B. 增加C. 创新D. 运动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 形而上学的思想C. 诡辩论的思想D. 唯心主义的思想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对抗性和兼容性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A. 形而上学观点B. 诡辩论的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A. 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 纯粹偶然的现象C. 人的主观错觉D. 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120道马原政治选择题:考研复习必备(答案已提供)
120道马原政治选择题:考研复习必备(答案已提供)120道马原政治选择题:考研复习必备(答案已提供)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B. 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C. 革命性、理论性、实践性D. 科学性、理论性、创新性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关键是()A. 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提出了实践概念C. 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D. 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继承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是指()A. 客观存在的实体B. 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 客观存在的规律和范畴D. 客观存在的精神和意识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是指()A. 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 人们认识世界的物质性活动C. 人们改造世界的意识性活动D. 人们认识世界的意识性活动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是指()A. 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B. 事物外部的对立统一关系C. 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对立统一关系D.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A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A. 生产关系B. 生产力C. 生产方式D. 经济基础答案:C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价值是由()决定的A.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格B. 生产资料的价值C. 劳动力的价值D.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答案:C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是由()创造的A. 工人B. 资本家C. 生产资料D. 劳动力答案:A9.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A.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B. 封建主义的兴起和发展C. 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发展D. 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答案:A10.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答案:A11.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 社会主义生产力C.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D. 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12.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是()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 实现共产主义C. 实现民主社会主义D. 实现国家资本主义答案:B13. 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特征是()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创新性答案:B14. 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创新性答案:D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答案:A16.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D. 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答案:A17.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B.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18.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A.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C.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答案:C19.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成果是()A.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D.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A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答案:A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D. 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答案:A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C.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答案:A23. 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在于()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A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观点是()A.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B. 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相互转化D.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有机结合答案:D2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A.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C.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 坚持市场经济,坚持私有制,坚持自由竞争答案:A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坚持()A. 市场化改革方向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2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 人民当家作主B. 党的领导C. 依法治国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A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A.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B.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C.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D.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外交建设、军事建设答案:A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是()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动社会主义事业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答案:A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产主义C.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答案:D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步骤是()A. 两步走、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两步走、先实现共产主义、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两步走、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两步走、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A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产主义D.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答案:A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共产主义、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A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产主义D.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答案:A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共产主义、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A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产主义D.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答案:A3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共产主义、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A3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产主义D.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答案:A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共产主义、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A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产主义D.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答案:A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共产主义、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A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产主义D.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答案:A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共产主义、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A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产主义D.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答案:A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共产主义、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A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产主义D.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答案:A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共产主义、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A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产主义D.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答案:A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共产主义、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 两个一百年、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A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A. 到202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2012、34)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4分)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了质的飞跃的原理。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4分)答: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实质上反映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和谬误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真理和谬误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离不开谬误,任何真理都离不开谬误,离开了谬误,真理也不存在了。
谬误离不开真理,任何谬误都离不开真理,离开了真理,谬误也不存在了。
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真理渗透着谬误,谬误渗透着真理。
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能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真理,又要看到谬误。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
考研政治马原单元二客观题
马原单元二1、“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 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 . 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 . 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控企业和银行D .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众多企业和银行机构2、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A. 资本集中B. 资本周转C. 资本循环D. 资本积累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D.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4、产业资本采取货币资本形式执行的职能是()A.实现剩余价值B.生产剩余价值C. 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D.为资本家提供剥削手段5、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 国际卡特尔B. 混合联合企业级C. 跨国公司D. 国际康采恩6、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 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 . 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D.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7、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这里所提的“在一定的关系下”是指()A. 地主阶级的生产关系B.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C. 无产阶级的生产关系D. 农民阶级的生产关系8、个别资本通过结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就是()A . 资本的有机构成 B. 资本积累 C. 资本积聚 D. 资本集中9、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是()A. 资本积累B. 资本积聚C. 资本集中D. 资本的有机构成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劳动成为商品B. 劳动力成为商品C. 产品成为商品D. 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11、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 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B. 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C. 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D.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12、金融资本对政治领域的控制是()A. 通过“参与制”实现B. 通过“股份制”实现C. 通过“个人联合”实现D. 通过“企业联合”实现1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 以抽象劳动为尺度B. 以简单劳动为尺度C. 以剩余劳动为尺度D. 以私人劳动为尺度1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A. 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B.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C. 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D.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1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A.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 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C. 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 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A . 银行资本家 B. 工业资本家 C. 金融寡头 D. 商业资本家1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A . 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B. 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C. 在价值周转方式上不同D. 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18、下列关于资本本质的理解错误的是()A. 资本是一个自然的范畴B. 资本是一定社会阶段上存在的一种生产关系C. 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D.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9、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A . 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 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20、资本集中是指个别资本通过结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而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A . 信用和制度B. 制度和公平 C. 竞争和信用 D. 竞争和垄断21、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 .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 .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 人民当家作主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 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 生产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足的危机C .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4、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A. 三权分立制B. 政党制C. 总统制D. 议会制25、马克思指出:“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A. 使用价值是个历史的范畴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C .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D. 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26、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不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是()A. 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B. 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C. 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D. 交付车库租金200元27、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A. 剩余劳动的报酬B.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 全部劳动的报酬D. 实际劳动的价格。
马原政治:120道选择题考研精选(答案附带)
马原政治:120道选择题考研精选(答案附
带)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历史现象都是()
A. 社会意识的表现
B. 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的产物
D. 社会存在的决定因素
答案:B
2.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A. 经济基础
B. 上层建筑
C. 社会制度
D. 社会形态
答案:A
...(以下题目省略)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6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公平、正义、法治、和谐
答案:ABC
67.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A.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AB
...(以下题目省略)
第三部分:判断题
120.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答案:√
答案解析
本套马原政治选择题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事政治等多个方面。
在做题过程中,我们需要
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考查的意图。
2. 对照教材和政策文件,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3. 注意区分易混淆的概念和观点,避免误选。
4. 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政策和热点问题。
希望这份考研精选选择题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考研政治马原试题
考研政治马原试题2023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A.马克思主义视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动身点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相识C.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阅历的科学总结D.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D.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3.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A.无产阶级革命学说B.无产阶级政党学说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志向是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B.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正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比。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马克思逝世已101多年了,作为一个宏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它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B.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广博学问C.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它在实践基础上的批判性和创建性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作为马克思理论体系不行分割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表现在A.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根据世界的原来面目照实地相识世界B.力求全面地相识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D.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3.在1873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马原客观题解析
考研政治试题马原客观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马原部分1.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
静止是()A.运动的普遍状态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衡量尺度D.运动的存在方式【答案】C【思路剖析】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即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去探究其中所包含的哲理。
题干所引对联的作者,是毛泽东和周恩来。
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
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毛泽东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针”,“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
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周恩来才思敏捷,了解长沙,应声对道:“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天心阁系长沙市内一景,与橘子洲相对。
整个对联工整流畅、浑然一体,留下一段佳句和佳话。
从考试答题的角度论,最关键的是抓住题干中的最后一句:“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
静止是()。
“.运动的普遍状态”是胡编的干扰项,学术上没有这个说法。
故A.项错误。
“.运动的内在原因”是矛盾,故B项为错误。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没有“运动的存在方式”这个说法。
C.项“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是正确的说法。
该说法的出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所包含的深层哲理是在对立中认识同一。
【必背考点】《马原》第2章之“运动和静止”。
【应试对策】本题的难度,主要不是来自考查的内容,而是来自于干扰项的设定。
“运动”、“普遍”、“内在原因”、“存在方式”等,都是我们学习哲学中经常碰到的基本概念。
如果没有理解作为支撑,并且采取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记忆方式,比较难做出正确的决断。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
考研政治必备复习资料 思修 近现代史 马原 毛概 形势与政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选择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选择题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的这句名言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是()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B.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的C.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D.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2.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B.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C.争取实现理想的广泛支持D.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3.古人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话集中反映的我国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4.将我国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具体化、法律化的规范性文件是()A.《国防法》B.《国防教育法》C.《国家安全法》D.《反分裂国家法》5.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的本质属性是()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社会属性C.人的阶级属性D.人的经济属性6.在人生观的内容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意义7.判断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大小的最基本的标准是看他的()A.自我价值B.社会价值C.物质财富D.精神财富8.属于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的是()A.劳动B.社会关系的形成C.风俗习惯的形成D.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9.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的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B.社会的经济关系C.社会的历史传统D.统治阶级的意志10.在道德的功能体系中,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激励功能D.辩护功能11.属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的是()A.集体主义B.诚实信用C.公平正义D.为人民服务12.属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原则的是()A.集体主义B.诚实信用C.公平正义D.为人民服务13.法律所具有的、通过授权规范、禁止规范和义务规范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模式的作用,指的是法律规范的()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教育作用14.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原则中的()A.文明礼让原则B.保障行人权益原则C.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原则D.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15.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的是()A.诚实守信B.办事公道C.爱岗敬业D.奉献社会16.下列人员就业,适用《劳动法》的是()A.公务员B.现役军人C.农业劳动者D.国有企业职工17.在提起劳动争议诉讼之前,必须要经历的劳动争议解决程序是()A.劳动复议B.劳动调解C.劳动仲裁D.当事人协商18.婚姻家庭有多重属性,其中作为本质属性的是()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伦理属性D.道德属性19.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是()A.女不早于18周岁,男不早于20周岁B.女不早于20周岁,男不早于22周岁C.女不早于22周岁,男不早于25周岁D.女不早于22周岁,男不早于20周岁20.影响法律的因素有许多,但从最终意义上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A.国家政策B.统治阶级的意志C.最高统治者的意志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是()A.工人阶级的意志B.农民阶级的意志C.广大人民的意志D.中国共产党的意志22.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若干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法律部门是()A.宪法B.刑法C.行政法D.民商法23.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A.民法B.商法C.经济法D.公司法24.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法律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考研政治必备复习资料 思修 近现代史 马原 毛概 形势与政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选择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选择题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的这句名言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是()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B.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的C.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D.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2.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B.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C.争取实现理想的广泛支持D.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3.古人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话集中反映的我国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4.将我国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具体化、法律化的规范性文件是()A.《国防法》B.《国防教育法》C.《国家安全法》D.《反分裂国家法》5.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的本质属性是()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社会属性C.人的阶级属性D.人的经济属性6.在人生观的内容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意义7.判断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大小的最基本的标准是看他的()A.自我价值B.社会价值C.物质财富D.精神财富8.属于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的是()A.劳动B.社会关系的形成C.风俗习惯的形成D.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9.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的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B.社会的经济关系C.社会的历史传统D.统治阶级的意志10.在道德的功能体系中,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激励功能D.辩护功能11.属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的是()A.集体主义B.诚实信用C.公平正义D.为人民服务12.属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原则的是()A.集体主义B.诚实信用C.公平正义D.为人民服务13.法律所具有的、通过授权规范、禁止规范和义务规范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模式的作用,指的是法律规范的()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教育作用14.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原则中的()A.文明礼让原则B.保障行人权益原则C.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原则D.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15.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的是()A.诚实守信B.办事公道C.爱岗敬业D.奉献社会16.下列人员就业,适用《劳动法》的是()A.公务员B.现役军人C.农业劳动者D.国有企业职工17.在提起劳动争议诉讼之前,必须要经历的劳动争议解决程序是()A.劳动复议B.劳动调解C.劳动仲裁D.当事人协商18.婚姻家庭有多重属性,其中作为本质属性的是()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伦理属性D.道德属性19.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是()A.女不早于18周岁,男不早于20周岁B.女不早于20周岁,男不早于22周岁C.女不早于22周岁,男不早于25周岁D.女不早于22周岁,男不早于20周岁20.影响法律的因素有许多,但从最终意义上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A.国家政策B.统治阶级的意志C.最高统治者的意志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是()A.工人阶级的意志B.农民阶级的意志C.广大人民的意志D.中国共产党的意志22.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若干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法律部门是()A.宪法B.刑法C.行政法D.民商法23.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A.民法B.商法C.经济法D.公司法24.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法律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历年考研政治马原真题
第一章导论章2010年第1题(单选)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唯物论哲学派别的划分1995年理科第2题(单选)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无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1997年理科第1题(单选)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000年文科第2题(单选)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呆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2009年第1题(单选)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物质和意识1992年文科第6题(单选)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1994年理科第1题(单选)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996年理科第1题(单选)《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科目中的重点内容。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考研真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答案,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2.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
A.人道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实用主义。
答案,B. 唯物主义。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唯物主义,它强调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反对唯心主义。
3.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唯物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实证主义。
答案,A. 唯物辩证法。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它是一种以辩证思维方法和唯物观念为基础的认识方法。
4.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
C.实现民主主义。
D.实现资本主义。
答案,A. 实现共产主义。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一个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制度。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根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阶级斗争。
C.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答案,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根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通过以上考研真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考研政治科目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好这一知识点对于备考考研政治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做好考研政治的准备工作。
考研马原练习题 第三章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硬符合题目要求。
1.列宁说:tt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者。
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
”列宁还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
他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的本质是反映。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正确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实践性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是A.主体和客体的矛盾 B.主观和客观的矛盾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矛盾 D.真理和价值的矛盾3.在古代,为了适应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确定了季节、了解气候以及后来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为了适应丈量土地、衡量容器和其他的计算上的需要,产生了数学;为了适应建筑工程、产生了手工业以及战争的需要,产生了力学;天文学和力学的发展,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所以,恩格斯说:“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的这段话主要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其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是强调A.读书也能获得知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5.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加深刻的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这一观点说明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D.感性认识是可以脱离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可以不依赖感性认识的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皇家学院工作中表现出杰出的实验才能,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但是他的许多重大发现和重要思想并未被人们所认识,原因就在于他未对这些思想从科学理论上给予精确的论证和说明。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多选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多选模拟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D. 欧洲人文主义2.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国化是:A. 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B. 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C.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指导和使用于中国实践,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D. 对中国传统哲学批判继承的过程3.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A. 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展,片面扩大了精神的作用B. 社会没落反动阶级的拥护和利用,使其得以保存和广泛流传C. 人们在理解过程中的主观性、直线型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D. 片面夸大概念理性4.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B. 世界统一于存有C. 万物皆在我心中 D. 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5.黑格尔认为:自然界仅仅观点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仅仅在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多样性,所以,它把自己所包含的一切发展阶段同时地和一个挨着一个地展示出来,并且注定永远重复总是同一的过程。
黑格尔这个观点是:A. 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主观辩证法D. 形而上学6.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存有方式,这是因为:A. 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B. 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C. 实践构成了人的特殊生命形式D. 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7.客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在:A. 每一事物内部的联系B. 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C.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D.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8.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认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形也。
故曰:白马非马。
”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考研政治真题马原选择题第一题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真题马原选择题第一题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真题马原选择题第一题答案解析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质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答案:B
解析:在菜里放适当的食盐,味道好;愚人想当然地吃过量食盐,结果又苦又咸。
这道题考查考生的对马原中"度"掌握程度。
题眼在"加更多的盐","结果又苦又咸"。
即考查掌握"度"的意义,做任何事情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防止过犹不及。
这道题给考生的启示:马原的原理基本不变,变的是材料结合原理命题,这是近几年没有选择题命题的风格,即灵活性与知识性考查于一体。
考题考查的不是死记硬背定义,而是对定义的灵活掌握程度。
考研政治马原计算题
马政经计算题所需公式及定义一、公式资本家总投资=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c+v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c/v利润(量)=剩余价值(量)=m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二、例题(2013.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15万元,假定其资本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A.25%B.75%C.50%D.125%[解析]按公式推算:资本家投资100万=c+v;资本有机构成c/v=4:1;由此得出c=80万,v=20万;利润量=剩余价值量=15万=m剩余价值率m’=m/v=15万/20万=75%,即答案B(2016.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A.20%B.50%C.30%D.200%[解析]按公式推算:资本家投资100万=c+v;购买劳动力支付10万=v;由此得出,c=90万;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由此得出120万-100万=20万=利润(量)=剩余价值(量)=m剩余价值率m’=m/v=20万/10万=200%,即答案D(2017.3)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A.20万元B.20.5万元C.21.5万元D.22万元[解析]: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此题生产成本=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20万此题投资一辆汽车一共花费20万,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平均利润即为20万X10%=2万。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30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题,满分80分)1. 【2006年单选1】恩格斯说:“鹰必翔于千里之上,而视力有限;兽穴于千寻之下,而听力无界。
日月、星辰、电、光、热、声、功,在宇宙之间,无处不有,无处不无。
鹰不能飞翔于千里之上,兽不能穴居于千寻之下,只是分工所引起。
”这段话表明()A.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 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答案:A2. 【2007年单选2】与“沧海桑田”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答案:A3. 【2007年单选8】下列属于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的是()A. 人们能通过实践认识规律B.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利用规律C. 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答案:C4. 【2008年单选1】下列属于发展的实质的是()A. 事物数量的增减B. 事物场所的变动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 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答案:C5. 【2008年单选5】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是()A. 原因与结果B. 必然与偶然C. 本质与现象D. 以上都是答案:D6. 【2008年单选8】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是由()决定的。
A. 社会生产方式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 社会意识形态D. 社会革命答案:B7. 【2009年单选1】某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使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原有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获得利润总额翻一番。
这主要体现了()A.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 生产成本的降低C. 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D. 生产关系的调整答案:A8. 【2009年单选5】下列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是()A. 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B. 科学实验活动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D. 以上都是答案:D9. 【2009年单选9】商品之所以能按其价值进行交换,是由于()A.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B. 商品的价值客观存在C.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D. 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答案:C10. 【2010年单选1】某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使劳动生产率提高50%,而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70%。
考研政治真题19题:马原选择题真题分析及答案要点
考研政治真题19题:马原选择题真题分析及答案要点2015.19马克思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 )A.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B.杰出人物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D.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此题考查的是杰出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1)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他们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
在历史人物中,对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杰出人物。
(2)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3)个人历史作用是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①杰出人物的出现体现历史必然性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属于物质性的、决定性的的因素。
由此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对于杰出人物的产生及社会作用而言,就体现为必然性。
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即“时势造英雄”。
任何杰出人物的出现都是历史必然性的产物。
②具体的杰出人物则具有偶然性杰出人物的出现和作用也取决于个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机遇、智慧、性格因素。
每一时代必然会出现自己的杰出人物,但杰出人物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由谁来担当杰出人物,则具有偶然性。
③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历史人物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怎么复习?在考研复习中,复习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可以为大家提供名师考研政治视频、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政治辅导等,助您冲击名校!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年以来,个别大学食堂开始引进炒菜机器人。
由于火候、时间掌握得当等原因,使用炒菜机器人烹饪的时间比普通人工炒菜能节省5%-10%,全程自动化控制程序,除了能保障菜肴准时出锅,还具有油烟低、辨别过期食材等特点和功能。
这说明A.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B.实践工具可以强化人某一方面的能力C.意识可以创造物质D.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中国古代的主流观点认为,地震是“阴阳失衡”所致,与人类、特别是帝王的不作为有直接联系,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警告。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工具的更新,目前人们已经对地壳运动有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但仍无法完全掌握地震的规律,也无法预测地震的发生。
这说明A.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B.人们只能认识个别的、有限的东西C.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D.人类无法充分认识客观世界3.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5.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6.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意思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7.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A.理论是巨大的物质力量B.由理论指导的行动才能叫做实践C.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实践是物质化的理论8.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9.“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
这句话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说明A.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B.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C.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D.认识来源于实践11.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种观点A.贬低了理性认识的作用B.贬低了感性认识的作用C.强调了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指导作用D.强调了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作用12.“见多识广”这一成语包含的道理是A.认识源于实践B.认识指导实践C.感性认识促进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13.“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这反映了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C.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D.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且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对没有对矿物学的感觉。
”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A.人的感觉是先验的B.意识建构认识对象C.人的感觉是包含理性的感觉D.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人15.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6.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7.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想,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这句话强调了认识活动中A.实践的重要性B.理性因素的重要性C.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D.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性18..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D.真理是多元的19.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真理是人们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0.同一个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公式或语言文字形式加以表述,而在这一规律本身不会随之改变。
这说明A.对于一个特定的认识客体而言,不同的阶级、民族可以有不同的真理B.真理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C.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D.真理是相对的21.“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22.“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23.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价值是主观的B.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D.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二、多项选择题1.现代化的观测手段,比如射电望远镜,可以帮助人们看到距离地球百亿光年以上的遥远天体,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这表明A.连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实践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突破感官的自然极限B.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C.科学技术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D.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特征可以成为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准2.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这一思想表明了A.知行合一B.知行不可分割,相互促进C.行先知后D.行难知易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离可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4.“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表明A.感性认识不可靠B.由感性认识而来的理性认识反过来促进感性认识的发展C.感性认识应该上升到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5.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
”形成了“手中之竹”。
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B.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C.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D.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在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7.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践的,其基本环节有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8.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is?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这是因为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9.“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
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发展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
”对列宁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真理是一个过程,具有历史性B.真理的发展过程是真理和谬误的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过程C.真理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D.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无法正确认识整个客观世界的10.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对于患有胃下垂、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来说,饭后散步就适合。
这个事例说明A.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D.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无法确定1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斯蒂格利茨曾戏言说:“一个经济学家只有在他的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才会获得这个奖。
”对于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多数人认同的不一定是真理B.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再到相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C.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转化成谬误D.真理是发展的,具有历史性12.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
”这说明A.真理是具体的B.真理具有反复性、周期性C.真理是有条件的D.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和对立不是绝对的在紧张的复习中,中公考研提醒您一定要充分利用备考资料和真题,并且持之以恒,最后一定可以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