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不大、人口稀少的城市国家。
然而,凭借着过去几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加坡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
其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新加坡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提供优质教育和培训,使人才能够拥有国际竞争力。
他们注重培养科技和创新的人才,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充满创业精神的国家。
这一点告诉我们,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不断投资和改进教育体系,才能够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
他们积极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新加坡投资和设立研发中心,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
新加坡发展了世界级的科技园区,并且通过慷慨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创新企业和科技人才。
这一点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府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再次,新加坡高度重视规划和城市建设。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城市规划,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城市环境的改善。
新加坡的交通系统、住房和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服务。
这一点告诉我们,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该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
最后,新加坡重视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
新加坡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与其他经济体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
新加坡也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并开展了大量的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
这一点告诉我们,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展市场,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之,新加坡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我们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加强教育和培训投资,推动创新创业;应该重视科技创新,积极支持科技产业的发展;应该重视规划和城市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应该重视国际合作和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新加坡和香港,不仅是亚洲,也是世界,两颗最璀璨的经济、民主和法制的明珠。
她们有两个共同点:(1)人口以华人为主,(2)法律和政治体系采用并修改了英格尔-萨克森的体系。
两个经济体经过50年高速而持续的发展,从原来相对落后的经济体,成长为超过英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新加坡(还有香港)的成功说明,中国人的勤奋、聪明,加上好的政府和政策,就能创造超越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奇迹。
这就是新加坡经验对中国最好、最有说服力的启示。
那些认为新加坡小好发展,中国大不好发展的借口,只是为中国的落后找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而已。
】新加坡的发展道路1819年,英国人斯坦夫-拉斐尔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登陆新加坡,是新加坡做为一个‘国家’的历史性标志。
英国人把新加坡当成远东地区的贸易枢纽,直到二次大战被日本打败。
1945年,日本投降,英国人恢复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
1959年,新加坡实现内部独立,尽管还是属于英联邦。
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直到1990年退休。
他的大儿子李显龙2004年以后接替吴国栋,成为该国的第三任总理。
1963年,为了彻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
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冲突,1965年,新加坡被赶出马来西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那时,新加坡的人均GDP只有510美元。
到2011年,新加坡成为世界人均收入排名第三的国家,人均GDP高达6万美元。
全国人口518万。
其中,320万为新加坡居民,其它为外国人,包括永远居民和移民。
新加坡总人口中,四分之三是华裔。
新加坡由63个岛屿组成,其中新加坡岛最大,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
陆地面积701平方公里,其中,有118平方公里是近30年填海而成。
估计到2030年,新加坡还要填海100平方公里。
新加坡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318万的劳动力,超过200万从事服务行业。
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27%,包括电子,炼油,制药,船舶维修和造船,等等。
思想上有突破行动上有作为学习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心得体会
思想上有突破行动上有作为学习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心得体会新加坡,一个国土面积仅710平方公里、资源匮乏依赖进口的小国家,从昔日的破渔村、被掠夺的殖民地、被马来西亚“踢开”的穷国,猛然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正在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一见证了其无数的发展奇迹。
此次,我有幸参加了县委组织的赴新加坡考察学习活动,短短数天的实地考察和现场授课,对这一小小岛国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尤其是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感同身受,也引发了我对本镇在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思考。
一、印象中的新加坡(一)城市的长期性规划、高标准建设和制度化管理。
通过听取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讲座,了解到该国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科学、高效,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视规划设计,科学编制概念性规划。
新加坡在立国初期,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4年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
二是注重人本理念,强调入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加坡为了营造舒适惬意的人居环境,共建有大小337个公园,包括大型公园和生态观光带,每个镇医建有10公顷的公园,居民住宅每隔500米建有1.51公顷的公园。
这种见缝插针、重视绿化的环保理念和人本精神引领当地社会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极为完善,注重发展公共交通,将土地面积的15%用于道路建设,使公路密如蛛网,地铁四通八达。
由于公共交通的快速、便捷,人们减少了对私家车的需求量,从而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塞车堵车问题,提升了城市的运载能力。
四是城市规划管理与保护历史文化有机结合。
在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中,十分注重对传统历史的保护和延续,对历史文脉的延续还突出体现在保护丰富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整个地区的氛围,东方和西方的完美有机结合,体现了承载历史的博大胸怀。
五是推行全民参与的“阳光规划”,新加坡政府认为,城市规划是一个理性推进过程,也是一个民主决策过程。
发挥比较优势 促进科学发展——新加坡成功经验对中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启示
世界第 二。 有数据显示 , 1 6 在 9 0年 一1 8 9 4年间新加坡 经济年
均增长甚至高达 9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曾经说过 :我们已 % “ 经在一 代人 时间内从第 三世界越 升至第一世 界……在几乎
一
、
新加 坡 的粗 浅 印象
无所 有 的 基础 上 ,我们 的成 就 独 一 无 二 ,在 各 个 层 面 上我
益于以下几点 : 一是与时俱进 , 政策务实 。新加坡政府始终 以
而又务实的发展战略。笔者认为 , 赣州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全 力推进 “ 一条 主线 ,六个 重点”这一符合赣州实际的发展 战
略。要围绕 “ 对接长珠闽 , 建设新赣州” 这一科学定位 , 以创新 体制机制为动力 , 断扩大对外开放 , 不 为发展增添活力 ; 以建
在 2 3 赶 超 美 国 。2 0 0 0年 0 2年 , 新加 坡领 导人 提 出 了 “ 造 新 再
都” 之称 , 钨已探 明的储量 占世界第一 , 稀土探 明储量居全 国
第二 ;赣州是生态资源大市 ,是江西的农业 大市 和经济作物 主产区 , 又是全国的柑桔商品生产基地等等 。总之 , 赣州经济 基础较差 , 但后发优势明显。赣州能否实现科学发展 , 关键在
大 金 融 中 心 ,被 公 认 为 世 界 上 最 适 宜 居 住 的城 市 之 一 。在
20 0 8年世界经济体竞争力排名 中, 新加坡仅次于美国 , 位居
能否充分挖掘 自身比较优 势 , 习新加坡 的相关 经验提 出科 学 学 的战略定位 , 然后依据 战略定位制定具体 的战 略 目标 , 并调 动一切积极 因素坚决予以执行 。
县 乡论坛
29 0 03
XI AN XL G LUN TAN
新加坡缘何蝉联全球第一心得体会
新加坡缘何蝉联全球第一心得体会新加坡能够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第一,无疑是因为其在多个方面的卓越表现。
作为一个国家,新加坡在经济、教育、科技、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我个人看来,新加坡之所以能够蝉联全球第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新加坡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非常出色。
作为一个小国家,新加坡拥有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和全球竞争力。
新加坡以其强大的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而闻名。
新加坡政府鼓励外国投资,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良好的商业环境,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这里设立亚洲总部。
此外,新加坡在创新和科技方面也表现出色,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研发,培养人才,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新加坡在教育领域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投入大量资源培养人才。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被公认为世界一流,其教育质量和学术成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新加坡的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和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等国际评估中表现出色,常常名列前茅。
新加坡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领导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新加坡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尽管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但其环境质量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和提高能源效率。
新加坡是第一个在城市中实施垃圾焚烧和回收利用的国家,其水资源管理也一直被视为典范。
新加坡的环保理念和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最后,新加坡的政府治理也是其蝉联全球第一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加坡政府以其高度有效的公共管理和低腐败率而闻名。
新加坡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推动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快速作出决策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紧密合作和高度透明度也是新加坡政府治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总的来说,新加坡能够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第一,是由于其在多个方面的卓越表现。
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成就、环境的保护以及政府的治理都是新加坡成为全球第一的重要原因。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近些年来,新加坡由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发展成为经济繁荣、城市发达、社会和谐的先进国家,其发展的经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业到新加坡学习考察,以借他山之石攻发展之玉,本文作者在2008年年末到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学习考察,此文即学习考察体会。
标签:新加坡;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和谐一、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原因探究新加坡为什么能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成为经济强国?通过学习考察,笔者认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可资我们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新加坡经济腾飞,得益于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
新加坡不仅面积小,而且没有资源。
然而,新加坡人却在李光耀的领导下,以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抢抓机遇的能力,把生存危机变成了国家发展的动力。
为了生存,他们先后与马来西亚签订了两个从柔佛州购买淡水的协议,两个协议分别于2011年和2061年到期。
为了争取发展空间,他们悄然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由之前的由马来西亚进口的一个“水龙头”发展为现在的四个“水龙头”:购买马来西亚的天然水、利用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汇集的雨水、淡化后的海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净化水。
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危机,还将马来西亚进口的原水进行处理后反输送马来西亚赚取利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污水净化和海水淡化处理技术,向国外输出技术和管理。
为了发展,新加坡总是在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经贸往来关系的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夹缝中寻找生境、创造机遇。
在新加坡之前,国际上只有纽约、伦敦和东京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美金交易,但是,新加坡却利用了三个城市之间存在时差的问题大力发展外汇交易市场,在伦敦市场关门之后、东京市场还未开业之前的时间空隙进行美金交易,从而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市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和全球制造业向两国转移的趋势,新加坡又把开放和合作的重点锁定在中、印两国,除了加大向两国的投资和吸引两国投资外,明确提出要针对两国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规划其产业和服务,提出要放弃之前禁赌的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旅游胜地滨海湾和圣淘沙分别由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和马来西亚云顶国际集团投资50亿新元以上,新建两个赌场,以吸引中、印两国的中产以上阶级到新加坡旅游,计划到2015年,使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880多万人扩大到1700万人,每年解决6万个就业岗位,拉动GDP增长1.6%,推动新加坡成为国际会展中心。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之道--读《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
种情形之下 , 取消了 3 0 0多种关税 , 大力引进外资 ,
在 土地 、税 收方 面 给予优 厚待 遇。几乎 是一 夜之
众 的利益 。当然 ,新加 坡 的公 务员廉 洁奉 公 ,其
制度约束 是前提条 件。俗话说 : 专业人做专 业事 。 不能 笼统 地把公 务员 称 为政府 公职 人员 ,公务 员
要 因素 。其实 ,一个 国家的崛起有很 多 因素 ,但是作者却认为 : 真正能让 新加坡走 向成功 的,是拥有一支高素 质 的公务员 队伍 、娴熟 的法治手段 以 及 真正的 “ 为 民服务”理念 。一个 国
一
是 中 国的 1 0倍 。为了探 寻新加 坡崛
起 的成功之道 ,媒体人 、学者匡导球 前两年有幸参加 了 “ 连瀛洲纪念奖学
定摆脱低工资和低生产 的旧模式 ,提 出了 “ 第二 次
工 业 化 ” 的 发 展 理 念 。这 个 理 念 的 核 心 ,就 是 推 进
经 济转 型与产 业升 级 ,以完成从 劳 动密集 型制造 业 向资 本 、技 术密 集型 工业 和服务 业 的跨越 。正 是 秉承 这一 理念 ,新加 坡 的高新技 术经 济 、知识
要素 不周 全 。这样 的人 只会给 政府形 象 的树立 增
加负能量 。
经 济局面在 上世纪 9 0年代业 已形 成。新加坡为什
么要 实现经济发展模式 的转 型?其 实道理很简单 :
制 造 业 在 环 境 污 染 方 面 的 缺 点 显 而 易 见 ,新 加 坡
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决定新加坡 的未 来
新加坡在建国之初社会凋敝工业基础薄弱失业人口众多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新加坡政府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没有照搬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是结合新加坡的地域特点和现实情况在上世纪60国初期就把经济发展定位为外向型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新加坡的发展战略及启示
新加坡旳重大发展战略及启示从世界地图上看, 新加坡仅是一种小点, 但这个不具有任何资源禀赋旳弹丸小国仅用四十余年旳时间, 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国富民强旳华丽转身, 成为国际社会赞誉并学习旳楷模。
通过十多天旳学习、观测、感受与体会, 新加坡政府旳战略思维及务实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旳印象。
一、国家绿化战略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挣脱英国殖民统治后, 面对一穷二白、肮脏落后旳现实, 政府把绿化做为确定国家竞争优势旳首选战略, 开展全国绿化运动, 建设花园都市。
一是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旳树种。
按照快长高大、枝叶繁茂、不易折枝等原则, 从世界各地引进适合在新加坡生长旳树种, 全国85%旳树种从国外引进, 高大旳雨树成为新加坡都市一道独特、漂亮旳风景线, 让每个到过新加坡旳人念念不忘。
二是美化运用水道。
改造运用新加坡河, 保留河岸原有都市风貌, 克拉码头、游新加坡河成为著名景点, 对新加坡旳原有水系合理整改, 保持原始风貌, 把自然、人文、环境有机结为一体。
三是打造花园中旳都市。
由“花园都市”向“花园中旳都市”前进, 建设280个都市公园、150公里旳环岛绿道, 运用步行通道把各个公园有机串联起来, 全国共种植1100多万株树木, 没有一块裸露土地, 森林覆盖率到达45%。
绿化战略迅速优化了新加坡投资环境, 改善了人们旳生活环境, 并极大振奋了人们旳精神。
二、经济全球化战略从建国开始, 新加坡就清醒地认识到, 只有跟世界旳经济接轨, 才能发展自己。
为此, 新加坡把自身发展同亚洲发展亲密地关联, 以世界旳眼光来谋篇布局, 从而在联结东西方旳世界产业体系中精确定位。
一是大力引进跨国企业。
组建经济发展局, 针对世界500强上门招商, 并在税收等方面对跨国企业出台优惠政策, 使得新加坡成为1965-1993年期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旳国家。
目前, 新加坡已引进7000多家外资企业, 其实4000家为区域总部, 新加坡旳GDP中有42%由跨国企业发明。
郑永年:新加坡模式的经验及其启示
郑永年:新加坡模式的经验及其启示郑永年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和新加坡社会发展史的权威,他对新加坡模式及其经验的研究成果备受各界关注。
郑永年认为,新加坡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了在经济、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居住等方面的改革。
首先,新加坡政府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政府实行了“工业化优先”的政策,鼓励外资进入,发展出口型经济,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和服务业,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
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的财政和税收政策,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并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除了经济发展,政府还在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居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持续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进步。
其次,新加坡政府从处理社会管理问题入手,确立了公共管理、法治和民主的基本理念,同时推动了政府和市民的紧密互动,开展了许多社区服务和文化活动。
政府还建立了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和民间社会组织,为民众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和便捷的公共设施。
此外,新加坡政府对犯罪和社会不良行为采取了严厉打击的政策,进一步维护了社会安宁和秩序。
第三,郑永年认为,新加坡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政府的高效管理和有效决策。
政府通过建立专业化和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实行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以及频繁的国家机构评估,确保政府系统运行得更加高效、透明和可持续。
郑永年的研究成果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启示。
一方面,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表明了政府拥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核心动力和支持。
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实行高效、公正、透明的管理和决策机制,显示了政府在推进现代化、推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的更大作用。
新加坡社会的成功也表明,亚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学习新加坡的做法来推动自身现代化进程,提高民生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的南端,是一个赤道国家,北与马来西亚一水相隔,东、西两面分别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相毗邻,由1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2005年末其国土面积为699.1平方公里,人口420万人。
这个被称为地球上的小红点的热带岛国,1959年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又脱离马来西亚,正式成为独立国家。
四十多年来,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治理下,克服没有自然资源、国内市场需求小等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迈入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一、新加坡经济的主要情况2005年,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13.42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体中排第39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998美元,在世界经济体中排第22位。
从总体上看,新加坡的经济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1、从增长速度看,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已进入成熟成长阶段。
回顾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看出,1965-1986年,新加坡经济处于“自然成长期”,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其中1960-1984年间的GDP年均增速为9%,成为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1987-1997年,新加坡经济进入“稳定成长期”;受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新加坡经济自1997年开始转入“成长波动期”,GDP的增速或高或低,1997年为8.5%、1998年为-0.1%、1999年为6.9%、2000年为10.3%、2001年为-2%、2002年为2.2%、2003年为1.1%、2004年为5.2%、2005年为6.4%,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增长。
2、从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看,新加坡的经济结构是三次产业极不平衡。
新加坡受自然禀赋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弥补先天不足,通过设立开发区,吸引外国投资者,大规模地推进工业化运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第三产业。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的新加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社会动荡不安、频繁的种族冲突、失业严重等等。
西方评论新加坡是一个“勉强成立的国家”,并断言“独立的新加坡是没有前途的”。
然而如今,新加坡这个人口不足300万、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岛国,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励精图治,竟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都市国家,其经济腾飞被人们称为“新加坡奇迹”。
透视其经济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新加坡独立以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新加坡独立后的经济发展道路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965-1970年:发展工业出口阶段。
这一阶段工业发展方针从进口替代转变为面向出口,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并形成以出口贸易和制造业为主的二元经济结构。
1971-1978年:产业转型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政府制定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工业转型的过渡战略,新加坡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制造业、金融业、运输业、通讯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
1979-1984年: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
1979年政府开始实施“经济重组计划”,经济重组进一步改善了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巩固了以机械、运输、外贸、旅游和服务五大支柱为主的多元化国民经济格局,并使经济朝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1985-1990年:技术升级换代时期。
政府成立经济委员会,制定了工业生产向高技术、高增值转化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
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金融、交通运输、旅游、商业和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90年代新加坡特别重视信息产业,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新加坡是受冲击最小、恢复最快的国家,其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得到世界称赞。
1995年经合组织宣布,从1996年起,新加坡从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
二、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政治稳定,而政治稳定又依赖于廉洁高效的政府,这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良好软性条件。
新加坡现代化给中国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现代化给中国的借鉴意义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属于新兴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
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
根据调查,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快速发展至今,它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
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成绩斐然,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同样作为华夏子孙所主导,且同样是只有一个执政党的国家,新加坡的成功之路必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很大的借鉴之处。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新加坡的发展模式:(1) 通过自由市场经济和外国直接投资来保证经济的高度开放;(2) 通过国家法定机构和国有企业来推动和发展国民经济中的主导部门和一些外资最初不愿进入的部门; (3) 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来缩短制造业的建成时间, 从而增强作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4) 通过大学、大专、工艺学院和在职训练班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来开发人力资源; (5)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引导,培育独具特色的国有经济, 发展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 (6) 通过工资政策、中央公积金制度、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外籍劳工政策等来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 (7) 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敢于创新,敢于推行不受欢迎但又必要的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新加坡形成了三大经济竞争原则: 尽量使国家有竞争力来维持新币的币值; 工资增加率不能超过劳动生产率, 以确保制造业的竞争力; 全面提高生产力。
新加坡迈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最大的启示就是: 政治与经济之间必须保持必要的距离。
所谓“距离”, 是指两个领域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 尤其是经济活动(价格的自发波动、企业的自由进退、市场的自主运营), 依据的基本上是经济自身的规律, 不能为政治的波动、政治方针的变化和政治家个人的沉浮所左右; 所谓“必要的”, 是指国家不可能完全不过问经济, 但这种过问应有一定的取向和力度。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之道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之道为了借鉴发达国家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计划地分批派遣领导干部、学者专家到国外学习交流。
在诸多国家当中,新加坡无疑是一个热点。
新加坡国土面积714.3平方公里,远低于中国任何一个省份,总人口530多万,还没有北京、上海的一半多。
就是这么一个“弹丸小国”,为什么如此有吸引力?新加坡是一个国家,也是一座城市,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取得独立时,还是一个破落不堪的海港小城,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整个国家建成一座“花园城市”,在经济方面曾经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人均GDP是中国的十倍。
为了探寻新加坡崛起的成功之道,学者匡导球前两年有幸参加了“连瀛洲纪念奖学金”项目,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并将其研究成果《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公开出版。
公务员队伍专业化素质高《星岛崛起:新加坡的立国智慧》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加坡的历史渊源、政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保障与福利、廉政建设、文化教育、城市规划和环境方面的成功经验。
在很多人眼里,新加坡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政治上实行的是权威主义和严刑峻法,当然,这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其实,一个国家的崛起有很多因素,作者认为:真正能让新加坡走向成功的,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娴熟的法治手段以及真正的“为民服务”理念。
一个国家若要走向真正的文明富强,公务员扮演关键角色,其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对于大众而言,公务员廉洁、高效的工作风貌,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
廉洁是公务员必备的一种品质,而廉洁的基础是公务员不能有私欲,不能感情用事。
如果公务员事事为个人着想,打自己的小算盘,那么在公务的执行中必然会损害大众的利益。
当然,新加坡的公务员廉洁奉公,其制度约束是前提条件。
俗话说:专业人做专业事。
新加坡正是因为倡导公务员的专业化,执行公务才显得高效。
而我国有少数人,并无专业技能,依仗人脉关系进入公务员行列,对很多具体的公共事务并不在行,给人“外行领导内行”的感觉,并且公务处理中马虎草率,公务决策中考虑问题要素不周全。
新加坡模式与启示
新加坡模式与启示一、新加坡概况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与马来西亚一水相隔,东、西两面分别毗邻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处在东南亚的交汇处,赤道边缘,气候高温潮湿,昼夜温差不大,降雨量较多。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由63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714.3平方公里,城市化率100%。
总人口531万人,其中约382万人为公民和永久居民,其余约149万民为非居民。
公民和永久居民中,华族约占74%,马来族、印度族和巴基斯坦族23%,其它种族3%。
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即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多数人都掌握双语,即英语和母语,行政活动和商业用语以英语为主。
二、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从一个毫无资源可言的发展中国家快速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以“文明的国民、先进的体制、花园的城市、富裕的生活”而著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新加坡现在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是全球7000多家国际大企业的所在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硬盘驱动器制造地,是世界五大金融中心之一和六大会展中心之一,是享誉全球的航空港和海港,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第五大生命科技制造中心,连续七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最佳经商地。
2013年,新家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55183美元,201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三,2010年还曾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新加坡的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新加坡的政治环境非常稳定,法制体系健全完备,政府运行廉洁高效,多元种族和谐共处,城市规划建设系统科学,城市环境优美便民,社会保障服务规范完善,具有世界上最高的住房拥有率和世界级的卫生与教育水平,连续十年被评为亚洲最适合人居的城市第一名,亚洲廉洁经济体排名新加坡居榜首,全球最清廉的十大经济,新加坡排名第五。
三、新加坡成功的主要经验(一)相互制衡民主和谐的政治体制。
新加坡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论文报告: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新加坡的开放战略新加坡现代化经济的基础是开放战略。
新加坡政府认为,与其依赖本地市场,不如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
为此,新加坡大力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并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建立了对全球经济的广泛联系。
这一战略的成功表现在新加坡拥有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全球最重要的油气交易场所之一、亚洲科技中心之一,以及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航空枢纽和旅游业。
二、新加坡的政治稳定政治稳定的维护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新加坡政府的引领下,该国建立了一套严密而高效的国家领导体系,以确保政治稳定。
因此,新加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并成为一个安全可靠的投资目的地。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技术创新和投资,吸引人才和创新力量,并通过稳健的财政支出和公共投资,努力维护社会和谐和平衡性增长。
三、新加坡的资源优化新加坡资源有限,但政府通过对资源的优化和开发,建立了优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新加坡优化电力、国土、水资源等,不仅优化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也使新加坡成为供电可靠和水资源安全的国家,并积极发展水业和能源技术。
此外,新加坡大力发展企业和创新社区区,以吸引和保留海外人才和创新精英,建设高科技产业集群,同时也要求企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四、新加坡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新加坡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以确保其具备未来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建立了优秀的教育体系,为每个公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同时,新加坡鼓励人们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并在各行各业设立学院和研究所,以吸引人才和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开发支持。
五、新加坡的卓越治理新加坡的卓越治理是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通过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新加坡建立了一套重视治理的机制,并对各项政策、计划和管理实施了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新加坡还优化了行政机构,建立了高效的公共服务机制,积极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新加坡模式的经验及其启示
新加坡能不能学?中国能不能学新加坡?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事情并不总是很清楚的。
一方面,中国领导层从邓小平开始一直对新加坡经验非常重视。
邓小平本人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特意强调学习新加坡,学新加坡经济发展经验和社会治理经验。
此后,对学习新加坡经验,其他很多国家领导人如江泽民、朱镕基、曾庆红和温家宝都在不同的场合有过不同的表达。
总体说来,前期是学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到现在不仅继续对经济社会感兴趣,而且对新加坡的政治发展经验尤其是执政党的经验也深感兴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各国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对新加坡经验的重视不是其它国家所能及的。
但中国领导层倡导学新加坡和地方官员学新加坡有很大的距离。
领导人不仅希望学新加坡的具体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学新加坡的改革进取精神。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资源、建国不到半个世纪的小国,新加坡完成了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大转型。
这里的经验自然值得人们学习。
实际上,不仅中国在学习新加坡,世界上其它国家包括俄罗斯都对新加坡经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从前有亚洲“四小龙”的称谓,新加坡是其一员。
现在新加坡模式似乎已经脱离了“四小龙”,成为人们的关注点。
新加坡华人占了绝对多数,基本上是个华人国家。
这一点似乎表明新加坡经验较之其它国家,对中国更具相关性。
自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派遣了无数代表团来新加坡学习和进修。
但是,人们不时会听到有中国地方官员问新加坡能不能学的问题。
有的官员说新加坡太小,不能学;有的说新加坡好是好,但不能学,如果学,最多在市政管理方面。
很多地方官员不知道如何学新加坡。
对他们来说,学就是“复制”,就是“描红”。
说新加坡很小,不能学。
这里他们的理解是不能“复制”和“描红”。
但实际上这并不确切。
世界上,很多管治不好的国家都是小国家,很多失败国家也都是小国家。
小国家不一定就好治理。
同样,大国家不一定难治理。
美国这样大,不是治理得很好?大国对错误的消化能力强,犯一个两个错误不要紧;但小国,如果有一个重大的政策失误,也许整个国家就完蛋了。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内容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及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许多成功做法和经验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制度保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正确处理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活力,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既要体现扶弱济困,又要有利于鼓励人民通过勤劳致富。
为此,必须把政策的重点放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上。
一、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68亿新元增加到2004年的1800亿新元(注:目前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430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25200美元,进入经济发达和高收入国家行列。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努力保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着力打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据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的总结概括,构成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基础条件分别是“宏观经济及政治的稳定”、“透明及诚实的法治制度”及“着重教育及培训”。
可见,新加坡政府将经济、政治的稳定看作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以来,对内强调各民族和谐相处、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措施扶助低收入群体;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从而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和谐的国内、国际环境。
(二)实行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除了执政党的先进理念和适宜的政治社会环境外,最关键的还是形成了一套符合新加坡实际、能够把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总部经济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收稿日期:2010年5月18日作者简介:潘素昆,北方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北京,100144。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FDI 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7J C790052)、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北京市总部经济发展与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研究”(项目编号:20081D0500200119)、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M200910009005)、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 HR2010081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加坡总部经济发展经验及其启示潘素昆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总部经济高速发展。
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总部经济发展的典范。
新加坡总部经济的成功发展得益于政府实施的总部计划,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方向的正确定位以及为总部经济发展创造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 新加坡 总部经济 跨国公司 外商直接投资中图分类号¬F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052(2010)04-0067-05一、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发展历史(一)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总部经济的酝酿阶段新加坡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延伸处,是亚太地区及国际运输路线的自然交汇点。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就成为了“远东最重要的交通中心”,这为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同期,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纷纷把制造组装基地转向低成本的国家,借此契机新加坡的产业政策逐步转化为出口导向。
出口导向型经济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
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从1966年的1613%上升到1973年的2215%,在1980年达到2319%[1]。
同时,制造业的兴起使得新加坡的国内生产和就业水平都得到迅速提高。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却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经济体。
它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的启示,尤其是那些想要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家。
以下将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进行探讨。
首先,新加坡非常注重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而人才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新加坡大力投资于教育,并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以提高人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和计划,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补贴。
此外,新加坡也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发展,帮助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其次,新加坡采取了积极的外贸政策。
由于资源匮乏,新加坡注重发展出口和吸引外资。
它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与其他国家签署了多项自由贸易协定,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
新加坡也提供了一系列的奖励和激励措施,以吸引外国投资。
这些政策和措施使新加坡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公司。
第三,新加坡实行了开放的市场经济。
它减少了政府的干预和管制,鼓励企业自由发展。
政府提供了一个稳定和有利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和投资。
此外,政府积极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推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新加坡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之一,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企业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市场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外,新加坡也注重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它投资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港口和机场等。
新加坡的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机场也是亚洲的重要航空枢纽。
此外,新加坡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创新和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效率。
这些努力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最后,新加坡注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它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条件,保障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新加坡建立了世界上最高效的公共住房系统之一,提供了负担得起的住房给广大民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为了拓宽眼界,加快培养人才,我委部分年轻干部赴新加坡进行了短期学习培训。
新加坡面积为我市的1/6,人口规模相当,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我市。
新加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面临的资源短缺、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周边地区竞争压力加大、交通拥堵、社会和谐等问题,我市也同样面临或即将遇到。
因此,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对我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的主要发展经验1、富有远见的经济政策,不断升级的经济战略吸引外资。
新加坡于1961年投资创建60平方公里的裕廊工业区,加快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授权裕廊工业管理局招商引资、审批项目、园区规划、征税、土地供应、公共服务等多项自主权。
目前,裕廊工业园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基地,年产值2000亿新元以上,并以此为基地和突破,吸引外资加速发展。
2007年新加坡吸引外资230亿美元,占东南亚吸引外资的50%以上,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00多家,国际银行100多家。
产业升级。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新加坡已经形成了由规划法令、概念蓝图、发展指导蓝图、详细规划组成的完整的规划编制体系。
规划编制由民间事务所完成,政府只负责审查其资质,对于政府认为重要的工程,可通过设计委员会对建筑布局和外观设计进行指导。
新加坡对国土面积功能的区分非常严格,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居民居住用地抑制控制在国土面积的15%以内。
城市重建局将新加坡所有土地划分为900多个区块,并在每一区块内对土地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制作沙盘模型供舆论监督,由于每一栋房屋、每一扇窗户都能在城市规划沙盘模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违反规划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集约用地。
新加坡一方面填海造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铁、停车场大部分在地下,甚至污水处理厂、地铁维修厂、水库、商场、康乐设施也逐步转入地下。
全岛6个污水处理厂均建在地下50米深的地方,共节约土地300公顷。
4、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势,廉洁高效的行政机关架构。
社会稳定。
新加坡是一个人口超过400万的经济中心,不同信仰不同宗教的族群共同生活在一个面积60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依然秩序井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新加坡在社会和谐方面要比香港和台北更加出色。
新加坡很注意保护弱势群体,致力于推行增加人民资产的富民政策,如旧屋翻新计划、店屋出售计划、全民拥股计划、公积金填补计划、教育储蓄基金计划、小家庭辅助计划等。
这些政策和计划的实施使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了保障,稳定了社会环境。
新加坡大多数人口所居住的组屋没有围墙,但盗窃事件很少发生,社会环境非常安全,犯罪率只有0.48%,是全世界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劳资和谐。
新加坡劳资关系比较和谐。
全国工资理事会每年6月份公布工资指导原则,在保持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同时确保职工获得合理的酬劳。
如2001年经济萧条时,工资理事会建议公司采取严格节制工资的措施来渡过经济难关,保住员工的工作,吁请公司将裁员当作最后的途径,在裁员之前公司应先采取其它措施,包括公司管理层带头减薪、减少每周工作日、无薪休假、冻结工资或减薪、控制除工资成本外的其它商业成本、将公司的业务表现及前景向员工介绍等。
廉政建设。
新加坡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反腐倡廉、遏止腐败的体制机制,即教育倡廉、高薪养廉、规则和监督保廉。
为消除腐败,先后出台了《防止贪污法》、《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等法律,任何人所拥有的财产如果与该人已知的收入来源不符合,又不能向法院作出合理的解释时,即被视为贪污所得,从而使得各种隐形的腐败行为都会受到惩罚。
贪污调查局是新加坡反贪污腐败的最高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理负责,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广泛的权力。
二、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对我市的借鉴意义1、政府应创优环境服务企业,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新加坡共有公务员6万名,若把教师扣除,只有3万名左右。
由于行政层级单一,公务员队伍也比较精炼,行政成本得到节约,因此税负水平可以维持较低水平。
同时,政府层次的单一和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也减少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企业不需要和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在时间、精力、财力上都得到节省。
与此同时,新加坡通过实施差别化的产业优惠政策,促进了高端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
据外商反映,由于物流效率高,从印度出口中东的货物,出口商宁愿绕道先把货物出口到新加坡。
进行编组换载后再前往中东,这样反而比从印度直接出口中东节约时间和成本。
相比之下,周边国家如印尼、泰国虽然工资成本低,机场和港口也很现代,但效率低下,加上政治不稳,外商往往望而却步。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空前严峻,企业面临着市场萎缩、经营困难的巨大压力,我们必须强化服务,有所作为,把扶持企业的措施落实到位,为企业营造逆势突围的优质环境。
江苏省123项、常州市101项行政事业收费的取消停止要全面落实到位。
对中介机构不合理收费问题,要清理、整顿、管理、处罚多管齐下。
同时,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加工业向高端制造业、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物质资源支撑向人力资源支撑转变,摆脱企业对资源消耗和国外技术、市场的过度依赖,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全市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2、政府应吸引民资参与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新加坡对公用企业的管理卓有成效。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新加坡政府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以民营化为中心的改革,陆续把新加坡地铁公司、新加坡港务局、新加坡电信公司通过上市实行了民营化。
新加坡对民营化的国有企业一律实行政府控股,民营化的政联企业中至少要有30%的股本是由政府控制的,任何个人不得拥有超过5%的公司股权,外国投资者入股则不允许超过公司资产总值的15%。
通过实施上述国有企业民营化措施,不仅有利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实现经济目标,而且使新加坡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如地铁系统和公交系统票价都很便宜,但由于管理高效,公共交通公司都保持盈利。
近年来,我市成功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快速公交、南北高架路、奥体中心等重大设施相继投用,城市综合功能大大增强。
我市公用事业在公交优先、菜市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引进民间资本方面已经有所突破,比如港华燃气、污水处理等方面,但也存在条块分割、资金短缺等矛盾。
今后应借鉴新加坡方面的经验,按照“政府监管、特许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放开市场,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实现投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和发展产业化,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3、政府应重视因材施教,培育和吸引一流顶尖人才。
精英教育是新加坡精英治国的基础。
新加坡实行强制教育,中小学全部公立并对成绩优秀者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他们在小学四年级就实行分流,凡是成绩优异的孩子就由国家送入最好的学校培养,在新加坡,只有30%中学生升入大学,并把经过层层选拔的1‰左右的精英分子由国家出资送到哈佛、牛津等国外著名大学深造,学成回国后为国效力,其余学生则进入职业学院学习实用技术。
新加坡职业教育发达,对专业师资要求很高,鼓励有成就的工程师、技师进入职业教育行业或做兼职教师,与学生分享经验,由于推崇因才施教的教育方针,新加坡职业学院毕业生不仅节约了抽象理论教学上的成本,而且能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
我市教育事业一直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基础教育指标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蓝天计划”和“春晖工程”让10多万流动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4%,连续7年列江苏省首位;常州科教城建设创造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共赢”的高职教育常州模式,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
成绩面前我们更要看到差距,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抓好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推动科教城三期建设,让常州真正成为人才创新创业和科研成果集聚的首选之地。
4、政府应吸引全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增加社会爱心和活力。
在新加坡,从政府工作人员到普通市民,都要坚持参加一年一度的植树运动,各居住小区、学校、企业都有自己养护的绿地,所有的绿化工程都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推行全民管理方式,形成了男女老少共同养护,政府、单位、群众同心协力绿化美化城市的机制和风气。
新加坡的社区硬件建设资金投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政府投入80%,其余20%来自社会各界捐助,新加坡政府并不缺少社区建设资金,之所以要留出缺口,就是为了培养全体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新加坡每个社区都有义工队伍,在社区生活的成功人士是义工队伍的中坚力量,这些处于社会较高地位的有知识有专业技术的人士都愿意为相对贫穷弱势的群体服务,他们是社区工作和服务的主要力量。
我市近年来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创造了慈善事业常州模式,全市募集慈善基金数量超过13亿元,一度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今年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价值超过4亿元;积极开展创建“爱心之城、慈善之都”活动,社会爱心充分涌流。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继续体现出强烈的民本意识和浓厚的民生情怀,切实帮助社会弱势群体,集中精力、财力、物力解决好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营造和谐、和睦、和顺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5、政府在城建时应注重文物保护,尊重城市历史文化。
新加坡寸土寸金,但新加坡的文物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非常出色。
新加坡有原始的热带雨林,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修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另一方面也将这些珍贵植物很好地保存下来。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移民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都有相当比例,各民族既交流融合又保持传统文化,印度寺庙、教堂、清真寺、佛堂和平相处,成为族群和谐的一个象征。
在新加坡高楼林立的金融街隔壁,就是一排一排的传统华人建筑——牛车水,虽然那些传统建筑地块非常值钱,如果搞商业开发政府可以赚很多钱,但新加坡政府没有这样做。
在新加坡,50年以上房龄的房子都作为文物得到保护,业主可以对内部进行现代化装修,但不可以改变建筑物外观。
历史文化是软实力,也是展示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光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文化的崛起,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不能真正崛起的。
我市是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有国家级文物单位4处,历史文化街区4处,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但由于文物保护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常州历史风貌曾遭受不同程度损害。
值得庆幸的是,文保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文物三年修缮计划和系列修复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后还应深入学习新加坡在文物保护与开发方面的经验,加强统筹规划,不应只强调文物保护而将古建筑区域孤立起来,要使周边新建筑与古建筑相协调,让常州古城区既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轨迹,又能不断满足城市更新扩建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