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项羽分析对比..共26页文档
刘邦和项羽谁是真英雄?一辩辩论稿
刘邦和项羽谁是真英雄?一辩辩论稿辩题:刘邦项羽谁是真英雄。
我方观点:刘邦是真英雄。
辩手:1辩。
谢谢主席。
我方观点认为,刘邦乃是真英雄。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乃是不争事实。
项羽虽勇,却无谋无智,最重要的是没有一个身为王者的仁爱之心与宽广胸怀。
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
此语我方实不敢苟同。
细读史书,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他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领袖气质。
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项羽的失败乃是历史必然。
反观刘邦。
他天生狡黠、油滑,爱吹牛皮,颇象个混混儿。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
更没有项羽荣光的出身。
但刘邦自有他的一套。
狡黠和油滑自然不是领导者的气质,沛公却善于不断拔高自己。
他自比“信陵君”,从而给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
他常不自觉地模仿信陵君的处世、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于心计的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的人生成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
他也因此受到乡里人士的敬重。
他具备身为一个王者所必备的四种品质:一是善用人才,能根据情势揣摸人的心理,润滑人际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吸引他人为己所用。
相较于项羽的一个范增尚不能用,刘邦麾下实为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的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二是宽容、仁慈、有大量。
与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之举相反,刘邦做事较有分寸。
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
”项羽兵败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谷城。
“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三是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乃成大事者之风范。
四是坚忍克己。
刘邦入关后,从樊哙、张良谏,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
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
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一本《史记》,浓缩了三千年的历史。
此前,尽管其中的故事老是耳熟能详,但从未以领导力的观点去认真研读过。
依照张教师的提示,又重读《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两卷,结合领导力课程中学习到的框架去分析琢磨,确实收成良多,有了更多的明白得和熟悉。
中国传统的领导力学问绝对不弱于西方的理论,可能缺少总结和提炼的缘故吧,让咱们的知识传承缺少了一些系统性。
读这两卷书,其实不只看到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行为,还有其他许多人的行为也值得咱们去深切的分析和试探。
可是由于篇幅有限,在那个地址就只能重点讨论刘邦和项羽了。
咱们来分析一下刘邦和项羽的异同点。
第一,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需胸有大志。
不管是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仍是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都表现了这一点。
作为一个领导者,第一要有高成绩导向,这是一个领导者成功的一个超级关键的内激因素。
只有具有强烈的动机,才能鼓励一个治理者不断向前进,寻求冲破。
第二,一个领导者要具有“大义名分”。
这点在中国的治理中尤其重要。
项梁和项羽的立楚怀王以收民望和刘邦的斩白蛇起义,都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有阻碍力,第一有“大义名分”,他的权利来源第一要来自于职位权利中的法定权利。
只有权利来源是合法的,才能有感召力,才能凝聚人心。
在那个方面,当项羽杀义帝时,已经丧失了那个大义名分,我以为这是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缘故之一。
作为一个领导者,刘邦和项羽的相同点还有很多,篇幅所限就不分析了,那个地址重点分析二人领导力的方面的不同,并由此总结二人成败的缘故。
第一,我以为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用人。
刘邦能够说是知人善任,而项羽在这方面的差距就太大了。
在用人方面,刘邦所说的一段话能够成为经典:“夫运筹策帷帐当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因此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因此为我擒也。
刘邦与项羽的对比
刘邦与项羽的对比
刘邦与项羽的对比:
1.刘邦善于用人,项羽则缺乏识人的慧眼。
刘邦知人善任,手下聚集了一批能干之材。
就拿最著名“汉三杰”来说,会谋略的张良,能够在他手下运筹帷幄;善于运营的萧何,他敢将大后方交与;军事天才韩信,他敢直接封大将军。
刘邦擅长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用人不拘一格。
项羽不善于用人,亲项伯而远范增,项羽手下虽有五虎将,但难掩其用人上的缺陷,其用人全凭个人好恶,韩信、陈平都曾在项羽麾下,因发挥不了自身的价值才转投刘邦。
2.刘邦善于听取意见,项羽则显得刚愎自用。
“为之奈何”是刘邦最为人称道的口头禅,殊不知这显示了刘邦的大智慧,刘邦的手下可以放心大胆地向其提出意见,而对于自己最信任的谋士张良,刘邦一向是言听计从。
相比之下,项羽这里很多不错的建议得不到采纳,在鸿门宴上不听范增之言放走刘邦,实属放虎归山,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3.刘邦小人作风,而项羽坦荡君子。
刘邦出生市斤,有商人的利己,心狠又虚伪,为了自己活命曾经三次将儿女踢下马车,且为人粗鄙,喜欢骂人。
相比之下,项羽出生于贵族世家,做人坦坦荡荡,行事光明磊落,有着很强的英雄气概。
当然,君子往往干不过小人。
1。
从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差异看其成败得失-精选文档
从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差异看其成败得失项羽作为西楚霸王自然是一位英雄,《项羽本纪》中记载: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1](P59) 可见他天生神力,气象威武。
不过,从项羽少年学书学剑之事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介武夫,有勇无谋。
当然,项羽能成为西楚霸王也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也有着超人的大志和神勇。
当看见始皇巡游时,他说:“彼可取而代也。
” [1](P59)语气多么自信多么豪迈! 项羽出身没落贵族,项氏世世为楚将。
他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救赵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
[1](P62) 成为诸侯上将奠定了他西楚霸王的地位。
这样以来,项羽作为一个少有大志,勇猛过人又出身名门的西楚霸王,谁能说不是一个英雄呢?但是,作为英雄的项羽最终还是自刎乌江,而且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利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1](P69) 可见,项羽至死将失败的原因归之为时运不济。
当然我们也为这样一个大英雄感到惋惜万分,楚汉之争的戏剧性结局更增添了几多悲哀!但是,透过《史记》对项羽一幕幕细节描写,我们就会清楚地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首先,他空有高志却目光极为短浅,缺少政治家的战略眼光。
如有人劝他都关中,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可都以霸”。
[1](P64) 他却要满足自己那浅薄的虚荣心,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1](P64) 更要命的是,将关中拱手让给刘邦,这使他失去了极好的战略后方。
其次,头脑简单,有勇少谋,残忍有余而仁善不足。
如鸿门宴轻易放走刘邦,将送上门的内线曹无伤给卖了;轻易相信刘邦谋士范增;而且他还是残忍而缺乏仁善的有勇无谋之人,如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 [1](P62) 再如,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刘邦和项羽的对比作文
刘邦和项羽的对比作文说起刘邦和项羽,这两位在历史的长河中那可是大名鼎鼎。
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他们俩的那些事儿。
先来说说刘邦吧。
刘邦这人,出身可不咋地,就是个小小的亭长。
但他有个厉害的本事,那就是特别会拉拢人心。
他就像个江湖大哥,走到哪儿都能结交一帮兄弟。
有次刘邦带着一帮人赶路,队伍里有人走不动了,他也不发脾气,反而笑嘻嘻地鼓励大家:“兄弟们,再加把劲,前面有好酒好肉等着咱呢!”你瞧,就这么几句话,让那些累得要死的人又有了劲头。
刘邦打仗也不咋按常理出牌。
有一回和敌军对阵,对方那是兵强马壮,刘邦这边的人心里都直打鼓。
可刘邦呢,一点儿不慌,他骑在马上,扯着嗓子喊:“兄弟们,怕啥!他们看起来厉害,其实都是纸老虎!咱们冲上去,抢了他们的粮草,晚上就能加餐!”这一喊,士兵们的士气还真就被他鼓起来了,居然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打赢了。
再说说项羽。
项羽可是出身名门,天生神力,武力值那是爆表。
他带着楚军打仗,那真是勇猛无比,常常一个人就冲进敌阵,杀得敌人屁滚尿流。
有一场著名的战役,叫巨鹿之战。
项羽带着楚军过河后,下令把船都砸了,锅都砸了,只给士兵们留了三天的粮食。
他站在阵前大喊:“弟兄们,咱们没有退路了,要么死战,要么等死!”这气势,一下子就把士兵们的血性激发出来了,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跟着项羽拼命,最终大获全胜。
可项羽这人吧,有个毛病,就是太自负。
他觉得自己天下无敌,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有个谋士给他出主意,他哼了一声:“就你懂?本王还用得着你教?”结果错失了不少好机会。
刘邦呢,虽然自己打仗的本事比不上项羽,但他善于用人。
张良给他出谋划策,萧何帮他管理后勤,韩信为他征战沙场。
刘邦对这些人那是尊重得很,有了功劳大大地赏。
有一次,韩信立了大功,刘邦直接封他为齐王。
韩信感动得不行,死心塌地地为刘邦卖命。
而项羽,身边本来也有不少能人,可都被他给气跑了。
范增,那可是个厉害的谋士,一心一意地辅佐项羽,可项羽就是不听他的劝。
最后范增气得一甩袖子走了,边走边骂:“竖子不足与谋!”刘邦还特别能忍。
学《鸿门宴》,对比评析——刘邦和项羽
学《鸿门宴》,对比评析——刘邦和项羽(资料编辑)1、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注释】: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英布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
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
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2、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释】:此乃英雄末路的挽歌。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3、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注:对项羽的思念与歌颂4、《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1.不期:难以预料。
2.包羞忍辱: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辱的胸襟气度。
3.认为项羽卷土重来也是可以的5、《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注释】: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诗人认为不可能卷土重来。
7、为纪念南京解放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毛泽东于写出了那首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复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刘邦以一平民百姓,在秦末农民起义中一枝独秀,几经磨难,终于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夺取天下,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西汉”几百年基业。
鸿门宴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鸿门宴》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一、关于项羽的形象。
1、自矜功伐,自尊自大。
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所以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待他来处理之后,使放弃了进攻打算。
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以为杀之无益,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
自矜功伐而最后终于遭致失败,就是项羽这一悲剧形象的实质。
正是从这一点上,我们才说鸿门宴的斗争虽然是刘、项斗争的开始,却已经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
2、优柔寡断。
项羽虽然英勇善战,骄横残暴,却又有他优柔寡断的一面,耳朵根软,容易轻信别人,他听了曹无伤的告密,马上大怒,要出兵进击刘邦,因刘邦冒犯了自己的尊严;而项伯一对他说刘邦的好话,他竟又允许“善待”刘邦。
3、刚愎自用。
他自恃兵力强大,骄傲轻敌,没有足够的警惕心,在刘邦一副委曲求全的可怜相面前,他更加硬不起心肠,丝毫听不进范增的进言,对范增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企图迟迟不表态、终于放刘邦安然离去。
他尽管能够称雄一时,但最终还是夺不到天下。
4、昏暗无谋,敌友不分。
竟然十分愚蠢的出卖朋友,绝敌营内应。
他傻乎乎地向对手泄露身在对方营垒愿意为自己充当间谍提供情报的曹无伤,彻底断绝了对方人员投靠己方之路,从而也切断了对方内部的重要情报来源。
5、意气用事,麻木不仁。
运筹军事,如同儿戏,关键时候突然改变急击刘邦的决定,缺乏战略头脑,沛公逃席却安然受璧,麻木不仁,毫无政治军事斗争的敏锐性,根本就看不到事情发生后所形成的极大潜在隐患。
6、不善用人,养奸贻患。
在关键时刻不听范增计谋,甚至后来竟然怀疑并撵走这位忠心辅弼自己的军师,而对充当内奸的叔父反而言听计从,竟然毫无怀疑,一直重用。
二、关于刘邦的形象。
1、审时度势,能屈能伸。
刘邦本来是一个不事产业的无赖,贪财好色。
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他错误地采取了“距关,毋内诸侯”的策略,导致与项羽产生冲突。
但是在张良的诘问下,又能够虚心地承认错误,接受意见。
刘邦与项羽楚汉之争
刘邦与项羽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备受瞩目的故事。
这场斗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之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时期的重要事件之一。
在这场较量中,刘邦代表了汉朝的兴起,而项羽则代表了楚国的力量。
本文将从两位主角的背景、军事对抗、政治斗争以及最终的结局来分析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
一、背景楚汉之争的背景可以追溯至西汉初年,西汉建立后,刘邦被任命为汉王。
然而,刘邦的野心并未止步于此,他开始策划推翻西汉朝廷,建立自己的王朝。
而在西汉建国后,楚国力量仍然庞大,项羽是楚国的一位重要将领。
刘邦与项羽之间的矛盾在这个背景下逐渐升级。
二、军事对抗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军事对抗可谓百举百全。
起初,刘邦率军发动了苦竹之战,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随后,项羽也组织起了自己的军队,并在巨鹿之战中击败了刘邦。
两位将领之间的较量形式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中,刘邦亲自率领汉军对抗楚军,最终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战术获胜,使得项羽陷入了被围困的绝境。
三、政治斗争楚汉之争除了军事上的对抗,也表现在政治斗争上。
刘邦通过建立统一的政权,积极争取各方的支持。
他采用了多种策略,如废除奴隶制度,减轻赋税等措施,以稳固政权。
而项羽则采取了不同的战略,他依靠楚国的传统力量和地位争夺天下。
然而,项羽在政治斗争上并不具备与刘邦相匹敌的资源和手段,最终导致他在政治上的失败。
四、结局楚汉之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刘邦成功地消灭了项羽的势力,统一了中原地区。
他建立了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而项羽则以败将身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楚汉之争的结局为刘邦奠定了权力基础,标志着汉朝开始了其辉煌的统治时期。
总结刘邦与项羽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而激烈的斗争。
无论是军事对抗、政治斗争,还是最终的结果,都展现了两位主角的智谋与决策能力。
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刘邦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中项羽和刘邦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原创)
内容摘要:司马迁在《史记》中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等再现了项羽和刘邦之间波谲云诡的斗争,塑造了有悲剧英雄情怀的西楚霸王项羽和终成一代伟业皇帝刘邦两个生动形象。
出身低微,无赖狡诈的刘邦战胜了所向披靡勇猛无双的项羽,这是由双方不同的性格,人心向背的程度和不同的斗争策略上决定的。
刘邦的豁达从容,从谏如流,收取民心和舆论宣传都为他最终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性格部署人心策略成败项羽和刘邦是楚汉相争的两大主角。
项羽霸气逼人,锐不可当,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军队精锐。
刘邦出身低微,流氓习气,游手好闲,狡诈无赖。
但刘邦却打败了项羽,使项羽无可奈何自刎乌江,刘邦因此成就伟业,开创大汉王朝。
一、不同的性格项羽出身贵族,自小受到叔父项梁的严加管教。
但他“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这说明他学习缺乏耐心,眼高手低。
项梁教育他:“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而项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说明他没有恒心,意志力不强。
虽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但是他暴戾残忍而没有谋略,志向高远但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且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项羽在战场上刚毅勇武,对待敌人凶狠残暴。
对待身边的人温和仁慈。
对待爱人柔肠百结,所以才有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然而他在感情上单纯浅显,容易被欺骗和背叛利用。
由于一直被叔父管教,缺乏独立性,没有面对险恶社会的经验,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贵族文化培养出他诚信守义、光明磊落的品质,面对狡诈多端,无赖流氓一样的刘邦,没有办法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于是多次被处于被动地位。
对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承诺,他认为对刘邦已是背信弃义,心理上有不能跨越的障碍。
所以在鸿门宴上一时不忍,放过了刘邦。
当抓住刘邦老父之时,被刘邦的无赖行径花言巧语所蒙骗,又释放了刘邦的家人。
项羽刚愎自用,盲目自大,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谏,于是失去了很切实的建议和珍贵的人才,使原来的人才济济,全都叛逃归于敌手。
刘邦出身卑微,地位低下,年轻时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刘邦和项羽的比较
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比较刘邦和项羽的共同点:第一,两人都胸怀大志,眼光远比常人要远;第二,两人都不敢平凡,但同时又有点高傲;第三,两人都过分自信,反过来在遇到逆境的时候又过分自卑。
从《鸿门宴》看刘邦项羽的不同:.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刘邦则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全自己。
.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
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虚心细致,随机应变。
.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
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
.项羽养奸遗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则有奸必除,又能收敌为其所用。
刘邦和项羽在用人方面的不同:刘:史书上说,早年的刘邦好吃懒做,没啥本事,又不肯苦干,坐吃山空,是一个穷光蛋。
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
在当年,能文能武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无赖”的刘邦最终成就了帝业?刘邦登基那一年的五月,他在洛阳开庆功宴。
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
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
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刘邦能当上皇帝,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善于调动身边的资源,利用众人的力量,为自己的霸业开道。
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
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我该怎么办啊?”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起兵造反与当皇帝坐江山不同,身为皇帝,他要控制一个国家,最想提倡的是忠诚,反对的是背叛。
他用丁公的死,向天下表明这样的态度:“只要你是叛徒,连新领袖都不能容你。
”刘邦在危急之时利用了丁公的怜悯之心,胜利之后,又利用丁公的死,为“忠诚”造势,可谓“人尽其用”。
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有两件事情很重要,第一是战略,第二是人才。
就刘邦而言,他的战略很简单——统一战线,远交近攻;在用人方面,刘邦根据每个人资质的不同,做到“人尽其用”,有的人用其忠诚,有的人用其才能,有的人用其一时的小聪明,有的人,甚至用其性命。
《史记》中历史人物刘邦和项羽的比较分析
《史记》中历史人物刘邦和项羽的比较分析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名人,也是世界的文化伟人。
他在中国和全世界的文化史上都享有崇高的、不朽的地位。
他为我们留下的《史记》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
《史记》在我国的文学领域和史学领域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非常恰如其分的评价。
一、为什么要将项刘进行比较?《史记》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大大超过了它以前的任何一部散文著作。
司马迁善于在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前提下,用他敏锐深邃的思想和匠心独运的手法,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小吏酒徒,无不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其中刘邦和项羽是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尽管同为历史人物、同为英雄人物,作者对他们的写法,对他们的感情,对他们的好恶,并不是千篇一律地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全盘否定,而是各有褒贬,以一个历史学家的公正、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去叙述,同时又以一个作家所特有的细腻、丰富的大写意手法去渲染,使其跃然纸上,出现在读者眼前,真可谓是掩卷而人物形神俱在。
刘邦和项羽两人同为一代英雄豪杰,既有相同之处:两人都出身于贫穷之家、崛起于草莽之间,同样生活在秦朝末年的乱世之中;后来又都加入农民起义,共立楚怀王,举兵攻帝阙;在农民起义中分别被推举为首领,为推翻暴君,两人均居功至伟,并携手推翻了秦朝的暴政。
但又有不同之处:项羽在少年时学万人敌,力拔山河。
其性格刚勇、率直而又暴戾,而刘邦则机智、多变且又无赖;在对待战争方面,项羽只是一味靠武力,而刘邦更讲究战略战术;对秦之态度,项羽大烧阿房宫,刘邦则秋毫无犯;在成功方面,早期项羽志满意得,刘邦谨慎卑谦,后来垓下之围,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则成就西汉大业。
通过比较分析就会发现,两人从多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
二、具体比较第一,在《史记》中,作者提到两人在秦始皇巡游时,都曾见到过。
性格决定命运——《鸿门宴》中刘、项形象对比分析
性
格
决
定
命 。 口 f 】
运
《 鸿 门宴 》 中刘 、 项 形 象对 比分析
匡 美 娥
( 常 德 市 鼎 城 区第 一 中学 , 湖南 常德 摘 要 : 秦 末 农 民战 争 的 杰 出领 袖— — 刘 邦与 项 羽 , 都 有 称 帝 的雄 心 壮 志 , 但 由于 性格 不 同 , 最后 以 刘邦 “ 威 加 海 内” 、 项 羽 兵 败垓 下乌 江 自刎 收 场 。本 文 重点 对 比 分析 刘 、 项 两人 不 同 的 性 格 及 其 对命 运 的 影 响 。 关键词 : 《 鸿 门宴 》 ・ l i k 3 - 命 运 成 败 《 鸿 门宴 》 的故 事情 节 一 波 三 折 , 引 人人 胜 , 人 物 形 象 更 是 在 对 比映 衬 下 栩 栩 如 生 , 个性鲜明 。 本文试从《 鸿 门宴 》 中对 比 分析刘 、 项 两 人 不 同 的性 格 及 其 对 命 运 的 影 响 。
一
从这一 点上 , 我们才说鸿 门宴的斗争虽是 刘 、 项斗争 的开始 。 却 已预 示 了这 场 斗 争 的结 局 。 二、 不 同在 用人 : 刘邦 善用 人才 。 知 人善 任 ; 项 羽 不 善 用
一
4 1 5 1 0 1 )
火, 项 羽 勃 然 大怒 , 准 备 第 二 天就 来 攻 打 刘 邦 。紧急 关 头 , 刘 邦 并 未 自乱 阵 脚 , 他 自忖 势 不 力 敌 。 因此 , 不想 逞 匹夫 之 勇 , 而 是 沉着冷静 , 与 众谋 士商 讨 之 后 , 当机 立 断 , 接 受 张 良意 见 , 并 马 上施 展 其 危 机 公 关 策 略— — 笼 络 项 伯 。鸿 门宴 上 当项 羽 说 出 是 曹 无 伤 的告 密 后 , 他 不 动声 色 , 可 等 他 回到 军 营 后 , 立 即诛 杀 了叛 徒 。 刘 邦 的这 一 当机 立 断 , 为他 将 来 的宏 伟 大业 消 除 了 隐患。 看 到 紧 张 的宴 会 气 氛 稍 为 缓 和 , 刘 邦 又 紧 紧抓 住有 利 时 机, 借 口“ 如厕” . 趁 机 逃 走 。 当想 好 对 策 、 准备逃走 时 , 又 谨 慎 地交代张 良, 叫 张 良拖 延 时 间 , 稳住项羽 , 等 他 回 到 军 营 后 方 进献 白璧 与玉 斗 ,从 这 里 读 者 可 以再 次 看 到刘 邦 的遇 事 冷 静
鸿门宴项羽_刘邦人物形象比较PPT课件
(二)项羽人物形象是怎样的? 项羽的语言: 示例:1.旦日飨士卒, 性格:轻敌自大
为击破沛公军 2.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性格:胸无城府
3.客何为者?壮士!赐之卮酒。 性格:率直粗犷 胸无城府
细节刻画:
示 例:
1.项羽大怒曰:
性格:草率鲁莽
2.项王、项伯东向坐。
性格:骄傲自大
3.项王默然不应。 4. 项王未有已应。
家乡: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
之
孙。(楚国贵族)
出生年月:公元前233年 去世年月:公元前202年 所处时代:秦 职业:军事 将领 重要事件:巨鹿之战
垓下之战 名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性格决定 命运
细节决定 成败
•
性格决定命运
细节决定成败
不能效其力; 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 危授命。 • ⑷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有奸必肃,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性格 用人和处事都反映了一个人的
刘邦:老谋深算 【圆猾狡诈 细心机警】 【虚心下问 善于用人】 【能言善辩 随机应变】
【能屈能伸 细致周密】
项羽:自矜功伐 【政治无知 寡谋轻信】 【刚愎自用 不善用人】 【骄傲自大 盲目轻敌】 【率直粗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城府】
项羽——不知忍辱(杜 牧) 项羽——失尽民心(王安石) 项羽——人杰鬼雄(李清照) 项羽——沽名钓誉(毛泽东)
楚河,汉界 一次智慧的对抗,一场心灵的博弈。
同样的棋盘,同样的子, 不同的人出不同的招,摆不同的局。
招招必杀,斗智亦斗心。 历史上有这样一处棋,叫楚汉相争。
一局楚汉相争,以项羽血溅乌江而收盘, 这不仅是一局棋,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史记中项羽和刘邦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史记中项羽和刘邦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编年史书,以记史为主,同时夹杂了一些评传的内容。
其中,项羽和刘邦是史记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对立双雄。
本文将对史记中项羽和刘邦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项羽和刘邦在出身背景上存在明显的对比。
项羽来自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出身卑微,但他勇猛无畏,年少时就以勇猛善战著称,被称为“项籍将军”。
刘邦则是出身于王侯子弟之家,虽然因为贫穷没能接受正统的教育,但他聪明伶俐,乐于向人请教,受过一些教育。
这种出身背景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和行动方式。
其次,在为人处世方面,项羽和刘邦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项羽性格豪放,行事鲁莽,不拘小节,对待部下虽然礼遇有余,但对待敌人则极为残忍,常常妄自菲薄,目中无人。
刘邦则与项羽恰恰相反,他稳重而深思熟虑,善于计划,对待敌人处事圆滑,能够屈伸自如,不会过分贬低敌人。
在刘邦与项羽相争的过程中,刘邦能够化解内外矛盾,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另外,两人在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上也有很大不同。
项羽一向野心勃勃,妄图称霸天下,追求个人的权势和荣耀。
然而,由于过分自负和缺乏谋略,他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相反,刘邦不仅注重个人的成就,更加重视天下苍生的疾苦。
他提出了“化民为主”的理念,鼓励民众自立自强,少征求压榨,倾听民意,以此赢得民心。
最后,在智慧和战略上,刘邦远胜于项羽。
刘邦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能够抓住机会,制定出恰当的战略,以战胜敌人。
他先后采取诱敌深入、守势为攻等战术,最终取得了汉朝的建立。
相比之下,项羽虽然勇猛善战,但缺乏深思熟虑,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显得手足无措。
综上所述,史记中项羽和刘邦的人物形象存在明显的对比。
他们的背景差异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处世方式。
项羽勇猛豪放,追求个人的权势和荣耀;而刘邦稳重而深思熟虑,注重天下苍生的疾苦。
刘邦的智慧和战略胜过项羽,使他最终取得了汉朝的建立。
项羽与刘邦之比较作文
项羽与刘邦之比较作文说起项羽和刘邦,这两位在历史的长河中那可是大名鼎鼎。
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也让后人争论不休。
项羽,那可是个天生的战神。
他身材高大威猛,力能扛鼎,勇猛无比。
每次上战场,那都是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杀得敌人丢盔弃甲。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无畏和决绝,仿佛在告诉世人:“挡我者死!”记得有一次,项羽带领着他的楚军与秦军在巨鹿展开决战。
当时的秦军那可是气势汹汹,兵力众多,而项羽这边呢,人数少得可怜。
可项羽一点儿也不害怕,他直接破釜沉舟,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都凿沉,把做饭的锅都砸了,只给士兵们留下三天的干粮。
这可真是把大家的退路都给断了,要么赢,要么死!士兵们在项羽的激励下,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奋勇杀敌。
项羽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面,手中的长枪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秦军纷纷倒下。
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啊!最终,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从此名震天下。
再来说说刘邦,这家伙和项羽可完全是两种风格。
刘邦出身平民,没有项羽那么高贵的出身和强大的武力。
但他有自己的本事,那就是善于用人,懂得笼络人心。
刘邦这人看着挺随和的,跟谁都能聊上几句,也不摆什么架子。
有一次,刘邦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农,那老农正为自己的庄稼发愁,刘邦居然能停下来跟他唠嗑半天,还给他出了些主意。
这事儿虽小,可也能看出刘邦善于与人打交道。
而且刘邦还特别能忍,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
当年他被项羽打得四处逃窜,好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但他总是能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和项羽对抗。
项羽打仗厉害,这没得说,但他在政治上就显得有些幼稚了。
他太过于自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比如说有个谋士给他出了个好主意,他觉得自己厉害,根本不搭理人家。
而且他还喜欢按照自己的性子来,动不动就发脾气。
打下咸阳后,他居然一把火烧了阿房宫,这得多任性啊!这一烧,不仅让很多珍贵的文物和建筑毁于一旦,也让他失去了民心。
刘邦就不一样了,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特别重视那些有才能的人。
像张良、萧何、韩信这些人,都被他招揽到了自己的麾下,并且对他们委以重任。
刘邦项羽分析对比
由此可见,两个人都抱有远大旳志向。
要比较他们旳不同,就要看他们在对天 下占据主导权旳时候所采用旳措施。项羽 在灭秦后,采用分封制,大封十八路诸侯。 能够看出,他想效仿齐桓公、晋文公,采 用分封制,称霸一方,成就霸业。所以, 只要对他臣服,他允许其他旳政治军事势 力旳存在,这也就是项羽在刚灭秦后放过 刘邦旳根本原因。
反观刘邦,其帐下,人尽其才,各位所用,韩 信、陈平在刘邦帐下均居于要职,大有用武之地, 更有萧何等文武重臣辅佐,是以能克项羽而王天 下。《史记》载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 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 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 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觉得 我擒也。”对比之下,项羽最多是个将兵之才, 而刘邦却是将将之才,远胜于刘邦,王天下就是 情理之中旳事情了。
由此观之,刘邦项羽两人旳政治水平高下一分。
第四,项羽赏罚不明,吝啬财物官职,将士多 有不满。而刘邦赏功罚过,将士甘效死命。项羽定 鼎关中后,分封天下诸侯,不以功绩大小分封,而 是以亲疏论功封王,诸侯多有怨气,《史记》载,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 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 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 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 这就是为何刘邦反项王后为何一时间有那么多诸侯 相应。项羽封人官职,将官印在手中把玩,棱角都 磨掉了还舍不得给人家,由此观之,以“妇人之仁” 评之,不为过啊。反观刘邦,帐下大将各得其所, 功过赏罚分明,并不吝啬财物官职,立功便财务官 职加封,有过则贬斥,进军过程中将士士气高昂。
分析人物形象(刘邦和项羽)
项羽失败的原因
下面我们看看刘邦在夺取天 下后如何论述自己成功及项羽失 败的原因的——
项羽失败的原因
•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 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 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本人对自己的失败又有 何高见呢?我们从下面的《垓下 歌》可见一斑——
项羽失败的原因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评价项羽
下面我们先看看司马迁在 《史记》中对项羽的评价——
评价项羽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 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 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 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 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作业
同学们又如何评价项羽呢? 以《我眼中的项羽》为题写一篇 随笔。
再见
片断三
• 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 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 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 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 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 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 杯羹。”
项羽失败的原因
刘邦人物形象分析
刘邦人物形象分析项羽和刘邦是楚汉相争的两大主角。
项羽霸气逼人,锐不可当,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军队精锐。
刘邦出身低微,流氓习气,游手好闲,狡诈无赖。
但刘邦却打败了项羽,使项羽无可奈何自刎乌江,刘邦因此成就伟业,开创大汉王朝。
一、不同的性格项羽出身贵族,自小受到叔父项梁的严加管教。
但他“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这说明他学习缺乏耐心,眼高手低。
项梁教育他:“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而项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说明他没有恒心,意志力不强。
虽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但是他暴戾残忍而没有谋略,志向高远但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且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项羽在战场上刚毅勇武,对待敌人凶狠残暴。
对待身边的人温和仁慈。
对待爱人柔肠百结,所以才有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然而他在感情上单纯浅显,容易被欺骗和背叛利用。
由于一直被叔父管教,缺乏独立性,没有面对险恶社会的经验,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贵族文化培养出他诚信守义、光明磊落的品质,面对狡诈多端,无赖流氓一样的刘邦,没有办法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于是多次被处于被动地位。
对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承诺,他认为对刘邦已是背信弃义,心理上有不能跨越的障碍。
所以在鸿门宴上一时不忍,放过了刘邦。
当抓住刘邦老父之时,被刘邦的无赖行径花言巧语所蒙骗,又释放了刘邦的家人。
项羽刚愎自用,盲目自大,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谏,于是失去了很切实的建议和珍贵的人才,使原来的人才济济,全都叛逃归于敌手。
刘邦出身卑微,地位低下,年轻时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但从不妄自菲薄,而是强烈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成就自己的一番伟业。
他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进行规范,收敛自己的性情,以提高个人修养,力图改变自己散漫无能的一面。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一种很坚强的意志力和决心。
除此之外,他拥有超乎寻常的自信和进取心,即使出身卑微,才干平庸,同样发愤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