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总结(1大--17大)

合集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会议时间备注第一届全国人大(1954-1959)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54.9.15-28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55.7.5-30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56.6.15-30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57.6.26-7.15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58.2.1-11第二届全国人大(1959-1965)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59.4.18-28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60.3.20-4.10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62.3.27-4.26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63.11.17-12.3第三届全国人大(1965-1975)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64.12.21-1965.1.4第四届全国人大(1975-1978)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75.1.13-17第五届全国人大(1978-1983)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78.2.26-3.5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79.6.18-7.1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80.8.30-9.10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81.11.30-12.13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82.11.26-12.10第六届全国人大(1983-1988)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83.6.6-21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84.5.15-31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85.3.27-4.10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86.3.25-4.12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87.3.25-4.11第七届全国人大(1988-1993)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88.3.25-4.13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89.3.20-4.4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90.3.20-4.4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91.3.25-4.9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92.3.20-4.3第八届全国人大(1993-1998)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3.3.15-31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94.3.10-22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95.3.5-18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1996.3.5-17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1997.3.1-15第九届全国人大(1998-2003)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8.3.5-19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1999.3.5-16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2000.3.5-15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2001.3.5-15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2002.3.5-15第十届全国人大(2003-2008)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2003.3.5-18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004.3.5-14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2005.3.5-14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2006.3.5-14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2007.3.5-16第十一届全国人大(2008-2013)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2008.3.5-18 13天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009.3.5-13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2010.3.5-14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2011.3.5-14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2012.3.5-14 9天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201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2013.3.5-17 12天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014.3.5-13。

历次中共党代会简介

历次中共党代会简介

历次中共党代会简介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1 年7 月23 日晚地点:上海法租界,受侵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画舫上举行主要内容:一大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

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

主要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2 年7 月16 日~23 日地点:上海主要内容: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指出,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在最低纲领实现之后,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主要意义: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3 年6 月12 日至20 日地点:广州主要内容: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主要影响: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4.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5 年1 月11 日至22 日地点:上海主要内容:为了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回答党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

两会背景及历程

两会背景及历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959年4月一次会议1954年9月二次会议1955年7月三次会议1956年6月四次会议1957年6月五次会议1958年2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59年4月二次会议1960年34月三次会议1962年34月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年1月1978年3月一次会议1975年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8年3月1983年6月一次会议1978年2月3月二次会议1979年6月7月三次会议1980年8月9月四次会议1981年11月12月五次会议1982年11月12月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3年6月1988年4月一次会议1983年6月二次会议1984年5月三次会议1985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86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87年3月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8年4月1993年3月一次会议1988年3月4月二次会议1989年3月4月三次会议1990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91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92年3月4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3年3月1998年3月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年3月2003年3月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3年3月2008年3月一次会议2003年3月二次会议2004年3月三次会议2005年3月四次会议2006年3月五次会议2007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8年3月2012年3月一次会议2008年3月二次会议2009年3月三次会议2010年3月四次会议2011年3月五次会议2012年3月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959年4月)一次会议(1954年9月)二次会议(1955年7月)三次会议(1956年6月)四次会议(1957年6月)五次会议(1958年2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59年4月)二次会议(1960年3~4月)三次会议(1962年3~4月)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年1月~1978年3月)一次会议(1975年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8年3月~1983年6月)一次会议(1978年2月~3月)二次会议(1979年6月~7月)三次会议(1980年8月~9月)四次会议(1981年11月~12月)五次会议(1982年11月~12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3年6月~1988年4月)一次会议(1983年6月)二次会议(1984年5月)三次会议(1985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86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87年3月~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8年4月~1993年3月)一次会议(1988年3月~4月)二次会议(1989年3月~4月)三次会议(1990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91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92年3月~4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3年3月~1998年3月)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 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 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 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 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年3月~2003年3月)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 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 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 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 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3年3月~)一次会议(2003年3月)二次会议(2004年3月)三次会议(2005年3月)1、届:因为一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换届选举中央委员,大会完毕也就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所以几届几中的届是第几届委员的届,而非第几次会议。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一览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一览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一览2篇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一览(上)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以其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决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进行一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49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期间,代表们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法》,确立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政府的各级领导,并通过了国家计划、土地改革等重要决议。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9月2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正式换届选举。

会议期间,代表们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案,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权力的领导地位。

会议还讨论了国民经济建设、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问题。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9年3月17日至4月1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受到了“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会议期间,代表们讨论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问题。

会议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对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要调整。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75年1月13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期间,代表们讨论了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重要问题。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一览(下)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78年12月20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一次,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会议期间,代表们通过了《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决议》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为中国经济改革提供了指导意见。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83年6月1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果的一次重要会议。

党的1-17大召开的主题及时间

党的1-17大召开的主题及时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取道欧洲来到上海,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另一位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会合。

他们很快与陈独秀离沪期间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并交换了情况。

共产国际代表建议及早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李达、李汉俊在征询陈独秀、李大钊的意见并获得同意后,分别写信给各地党组织,要求每个地区派出两位代表到上海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中下旬,设在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了一批教师、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参加这次历史性的聚会。

代表们到齐以后,就便在住处开了预备会。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

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北京的罗章龙,山东的王尽美,湖北的许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

鉴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遭到法国巡捕破坏的教训,“二大”采取了较为严格的保密措施。

大会决定以小型的分组会为主,尽量减少全体会议的次数,每次会议都要更换地址。

大会共进行了8天,举行了三次全体会议。

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央局向大会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张国焘报告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经过以及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情况;施存统报告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简版)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简版)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9、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内容: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历届全国代表大会主题

历届全国代表大会主题

在中国共产党86年建党史上,共召开了17次全国代表大会。

下面摘要介绍每届党代会主题。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分别在上海和淅江嘉兴南潮船上召开主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党的工作决议。

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这个国家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其任务是废除资本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具有深远伟大的历史意义。

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主题: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主题:为解决国共合作问题统一党内认识。

会议认为,无产阶级要打败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争取革命胜利,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分化和孤立敌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

同时又正确估计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及国民党改组的可能性,批评了张国焘等人怀疑国共合作的“左” 倾错误。

党的“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方针与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主题:是研究和确定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

”总结了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共产党必须保持独立性。

还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

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昌举行主题: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批评了陈独秀右倾错误,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及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如何争夺革命领导权及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也没有对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提出具体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及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及内容
审查和批准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决 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的人选 。
审查和批准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 案的报告,批准2013年中央预算;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 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 、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 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 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主席;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选举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第十二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3年3月15-31日
乔石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98年3月5-19日
李鹏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3年3月4日
吴邦国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8年3月5日—18日
吴邦国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13年3月5-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及会议内容
序号
名称
第一次会议的时间 委员长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15日-28日
刘少奇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9年4月18日-28日

我党重要会议节点汇总(值得收藏)

我党重要会议节点汇总(值得收藏)

▶党的创建时期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1)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③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④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内容——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③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3、“三大”(1923),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时期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④还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1935)(1)内容: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

历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会议主要内容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政治 考试 历届人大党大时间表

政治 考试 历届人大党大时间表

党的十七大召开时间表历次全国党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具体时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3月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开幕3月18日闭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2007年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2006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4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3月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3月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3月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3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月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3月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3月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3月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3月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6月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5月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月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4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9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7月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6月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2月11日注解:人代会、党代会都是5年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主题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主题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主题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的主题包括:1. 第一次代表大会(1921年)- 主题为“团结起来,一致行动”。

2. 第二次代表大会(1922年)- 主题为“巩固党的组织”。

3. 第三次代表大会(1923年)- 主题为“加强党的组织和纠正机会主义倾向”。

4. 第四次代表大会(1925年)- 主题为“团结更广大工农群众,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5. 第五次代表大会(1927年)- 主题为“发展游击战争,反对右倾机会主义”。

6. 第六次代表大会(1928年)- 主题为“坚持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7. 第七次代表大会(1945年)- 主题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 第八次代表大会(1956年)- 主题为“加强党的建设,继续革命”。

9. 第九次代表大会(1969年)- 主题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10. 第十次代表大会(1973年)- 主题为“继续革命,力争胜利”。

11.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1977年)- 主题为“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

12. 第十二次代表大会(1982年)- 主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3. 第十三次代表大会(1987年)- 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党的建设”。

14.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1992年)- 主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 第十五次代表大会(1997年)- 主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建设伟大工程”。

16. 第十六次代表大会(2002年)- 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17. 第十七次代表大会(2007年)- 主题为“科学发展,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

18. 第十八次代表大会(2012年)- 主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代”。

19. 第十九次代表大会(2017年)- 主题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人大工作 工作总结

人大工作 工作总结

人大工作工作总结
人大工作总结。

一年又过去了,回顾这一年的工作,人大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过去的一
年里,人大工作团结一致,积极进取,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首先,在立法工作方面,人大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各项立法活动,
为国家法制建设贡献了力量。

他们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次,在监督工作方面,人大代表们积极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对政府工
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推动了政府工作的规范和透明。

他们还深入基层,了解民生疾苦,积极为人民群众维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此外,在民主选举工作方面,人大代表们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工作,确保了选举的公平公正,为人大代表的履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的来说,人大工作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和挑战。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人大工作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共各大(1至18)的主要内容

中共各大(1至18)的主要内容

中共各大(1至18)的主要内容1大: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2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指出: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3大: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4大: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

5大: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6大:大会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同时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明确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十大政治纲领:第一,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第二,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第三,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第四,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第五,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第六,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第七,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耕地归农民;第八,改善兵士生活,发给兵士土地和安置工作;第九,取消一切军阀政府的税捐,实行统一的累进税;第十,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

中共历史重要会议总结

中共历史重要会议总结

(一)党的创建时期1.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反军阀。

3.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提出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土地革命时期1.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古田会议(1929年,古田)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在于克服由于红四军的组织成分和长期处于艰苦的战斗环境而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

3.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1.洛川会议(1937年):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党的1-17大的发展历程

党的1-17大的发展历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一大: 1921年,上海召开。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

1.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党的纲领。

2.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

3.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4.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二大:1922,上海举行。

1.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2.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5.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

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召开。

正式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

1.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2.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中共四大:1925年,上海举行。

1.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2.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和经济关系。

3.但对如何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过程中的种种复杂问题,大会没有作出具体回答,对建立政权和武装的极端重要性仍缺乏认识。

中共五大:1927年,武汉举行。

1.对汪精卫一派的右倾迁就政策,未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全党指明方向。

2.第一次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共六大:为了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革命斗争的路线和任务,1928年,苏联莫斯科召开。

1.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2.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目前最主要的危险倾向,是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

3.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批判三中全会的所谓对于“立三路线”的“调和主义”为宗旨,强调反对“右倾”,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开始长达四年的统治。

4.六届六中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进一步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地位5.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使全党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

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召开。

1.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讲话2.制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3.大会拟定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4.大会宣布要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把能否解放、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政党政策的根本标准。

5.概括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强调三大作风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着标志,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对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6.毛泽东着重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就是我们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7.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8.七大规定: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9.七大生动地全面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质。

它通过的党的政治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表明党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1.制定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方针,确定了革命胜利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蓝图2.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3.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举行。

1.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党确定正确路线的基本依据。

3.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

4.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5.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6.在政治关系方面,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7.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指导方针,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8.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9.大会还提出了在全国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10.首次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1.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2.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中共十大:1973年举行。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仍然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文化大革命”。

十大以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集团的势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共十一大:1977年召开。

没有从根本上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邓小平实际上已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4.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5.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6.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7.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8.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共十二大:1982年召开。

1.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又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3.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4.1984年10月20日,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

1.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大会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3.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4.大会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五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顺利交替,保证了党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国家的稳定,使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继续前进。

这是党在政治上高度成熟、组织上坚强有力的明证。

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

1.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2.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3.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目的4.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

1.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2.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3.江泽民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4.江泽民强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5.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大会在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共十六大:2002年,北京举行。

1.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3.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4.大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5.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6.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 2007年,北京举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