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百多年前,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人、美国教育专家泰勒,曾经就课程研究提出了四个核心的问题:第一是教什么东西最有用;第二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些内容组织起来是最合理、最有效的;第三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这些内容是最有效的;第四是怎么判断和确定所教的内容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我们对这四个问题的理解是:内容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内容包括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目标。因此目标和内容是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的核心的问题。
标准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这样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从标准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总体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这是作为首要目标提出的,这也是标准第一次有这样的提法,这其中赋予了许多内涵在里面。过去提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少了一个方法。这样一种变化意味着我们老师在按照标准精神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就不能仅仅教会学生动作的技能,而且要教会他怎么去做的方法。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能够举一反三,这就是教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比我们硬性地教给他很多技能、知识要强得多。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这对他们是受益终身的。
教学生的方法,应该解决这样一个认识问题,那就是有些运动项目的技能和方法,是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我们已经沿袭了几千年,如怎么掷标枪、铁饼等,那是古希腊奥运会期间就有的。这些很成熟、很规范的技术,是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模仿来掌握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模仿能力比较强,掌握这样的传统项目的技能和方法,还是应以模仿为主。但我们要注意,在学生模仿的过程中,应培养他们掌握这些基本运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先提出让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然后再提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的原因。
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让他们去创造一个新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某种项目的基本动作之后,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在想象中进行动作组合练习,如武术、舞蹈、健美操、跳绳项目都可以这样,教师把一些基本动作教给学生之后,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编。如体育教师教了几个武术动作之后,就启发
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是不是有更好的打法,然后让他们把学过的动作重新编排组合,形成一套自编拳。在这个过程中武术的基本的动作姿势和技能等元素涵盖其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我们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如在课堂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增进情感交流的同时,也启发他们讨论一些新鲜的想法和做法。
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还要求“培养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中国现代体育课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从没有看到过任何文件,把培养学生运动乐趣和成功作为目标的。标准之所以这样提,这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了,对于他们掌握其运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加体质,以至热爱体育运动,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中小学阶段,能够培养和激发起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就为他们以后各个阶段的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如果这些学生在这个阶段就没有体育运动的兴趣,那么到了高中、大学以至以后人生的各个时期也就不可能喜欢运动了,由此也导致了更多的人不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以至影响整个民族的健康和未来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学生对体育课不厌学,喜欢学呢?我们体育教师既要有理念,也要方法。比如某教师教学生耐久跑,由于他就是按照成人的这种模式——跑圈。上课、集合、整队……然后就400米跑、800米跑、分小组跑……学生
就是不断地跑圈,学生累了,也烦了。如果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生理的特点,采用一些活泼有趣的内容,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们跑的兴趣。特别是耐久跑这样的项目,学生感到很枯燥,不仅耗费体力,也需要有顽强的毅力。人天生都有惰性的一面,很多孩子在这方面吃不了这个苦。如果老师用更好的有趣的手段,比如通过设置一些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跑起来就不感到枯燥和乏味了,他们可能就坚持下去了。还有一个课例:一位老师上实心球课的时候,他就是分三步进行教学,没有变化。学生开始时还蛮有兴趣,之后就越投越没力气了。这就是缺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这样的情况很多。又比如教师一上课就向学生说:“今天跑八百米”;学生先是一片“唉”声;然后问老师:“老师,今天有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老师说:“你们跑完了八百米就自由活动”。听到这话后,学生就很快地把这八百米或一千米跑完了,然后高兴地拿了篮球、足球自个儿玩去了。如果教师说:“今天不行,没有自由活动时间。因为你们的耐力太差,心肺功能太差,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是练八百米,或者练耐力跑。”学生马上就是一片“唉声叹气”,跑起来也是没精打采的。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要按照《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以达到让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课程标准》与试验稿相比,把“增强体能”也作为体育课程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了突出强调。这是因为,体能是健康的重要方面,体育课最终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最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学生体质状况不是很好。中央七号文件,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就明确地提出了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的问题。标准关于“增强体能”的说法,正是对此精神的落实,意义重大。课程改革这十年间,甚至更早一点时间,我们在小学阶段提倡快乐体育,但没有处理好学生兴趣与增强体能的关系。于是就有很多老师反映:快乐教育只是使学生们愉快地学习了,必要的体育活动也没有了。这样的体育教育并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的水平的目标。这次《课程标准》在修订时,就把“增强体能”单独列进了课程目标,这也是对只关注学生兴趣、不注意体能增强情况的纠正。因为体育课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能够承担这种运动负荷,体能才能得到增强,而增强体能才是健康的基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体育课确实有过学生爱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而没有强度和运动负荷的现象。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等方面的训练,体现为各个方面,比如说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而进行这些素质训练的时候,就需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比如篮球教学,到了“水平三”和“水平四”之后就会涉及一些小比赛,而比赛是要求有一定运动负荷的。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对这一课程目标所作的要求,就要注意和处理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