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图书馆建筑特色与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图书馆
建
筑
调
研
报
告
报告人:李岑
学号:**********
一、建筑总平面布局
湖北省图书馆1904年由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创办于蛇山南麓,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新馆选址武昌沙湖之滨,单馆面积十万平方米,阅览坐席六千三百,藏书一千万册,是一座设计新颖、布局合理、节能环保、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图书馆,一个融传播知识、启迪智慧、信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知识超市和文化沙龙。总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为8层,地下1层,局部地下2层;建筑高度41.4m,平面长度171m,宽度81m。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其造型以“楚天鹤舞、智海翔云”立意,属大体量、结构复杂的高层建筑;占地100.5亩,南临公正路,西处城市绿地,北依沙湖水域。主体建筑地上8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100523平方米,总投资7.8亿元,由省财政全额投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创下了国内省级公共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第一的记录。
二、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中部比较合适的位置设计了三个中庭,三个中庭横向均匀分布,有利于组织室内气流,并提供均匀光线,中庭的动静分区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建筑室内布置紧密结合平面空间关系,在建筑中部柱网位置布置了书架,靠近外围结构的空间比较灵活地布置了阅览书架,平面布置与平面空间的紧密结合,没有浪空费间,没有消极的空间。内部功能设计打破藏借分离的传统,在公共阅览区全部图书陈放与阅览布置在一个空间中,实现藏借阅一体化,方便读者使用;专家、少儿、盲人、残障人士等各种特殊阅览人群均可在馆内各得其所。馆内功能配备完善,阅读、展览、培训、讲座、电子视听视频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建筑外部空间整体呈阶梯状,由北向南依次为二、四、六、八层,沿湖退进,形成几个不同标高的观湖平台。通过退台形成的室外平台,不仅使建筑室内空间流向室外,同时使周边的自然环境延伸到室内,达到“城市看我,我看城市”的交融意境。
在建室内模型时采用水平横向曲线线条密排,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视觉效果,有如鹤翼展开的气势、与整体构思契合,一下找到破题之处。室内中庭以水平曲线组成,通过遮阳和栏杆扶手的均匀排列,形成如鹤如凤、似云似水的空间效果,这种似是而非的抽象、点到为止的契合非常符合最初的构想,也充满了现代的气息,找到了切入点,接下来的设计过程就势如破竹了。从室内再转向室外,采用统一的手法加以变换,通过外立面曲线遮阳的水平排列、律动组合比拟行云流水的顺畅自然。从湖面开始的退台处理满足了规划限制条件,建筑东西两翼的对称而舒展暗喻楚天鹤舞的飘逸抽象。建筑南侧入口的开阔大气、简洁古朴的天花纹饰体现了百年老馆厚重的过去、开放的现在和升腾的未来。建筑采用对称格局突出中央主入口,主入口的平滑内凹,吸引人们探索知识的奥秘,顶部体量的外挑和进入中庭后的豁然开朗,形成欲扬先抑的心理过程,加强空间的感染力。
三、建筑造型设计
主体造型以“楚天鹤舞、智海翔云”为立意,极具鲜明时代风格和荆楚文化义涵。主体不同曲面凹凸进退构成体块间的穿插组合,外立面横向线条均匀排列,延绵舒展,既有行云流水的畅美,也有白云黄鹤的飘逸。室内中庭延续室外立面设计手法,通过遮阳和栏杆扶手的均匀排列,形成如鹤如凤、似云似水的空间效果。新馆凸显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主体空间将层高、柱网、荷载三者统一,通过拼装组合,灵活隔断,形成加工、典藏、借阅等八大功能区,其开间宽阔,敞亮通透。采用室内热环境、风环境、光环境模拟等技术手段专项研究,优化室内功能、维护结构和家具布置等,呈现给读者舒适化的室内环境。结构形式是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的混合框架结构,采用不同类型的结构转换和楼盖形式;
工程主体结构形式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局部大跨度、大空间处采用钢结构和骨混凝土结构的混合框架结构。
框架梁采用宽扁梁截面形式,东、西中庭屋盖为实腹式H型钢梁结构;中部中庭钢结构屋盖呈斜平面椭圆状,南高北低布置。
对柱网上密下疏的部位,设置大梁和桁架等转换构件对其进行转换。
整个造型以水平线条出发,由直线弯成曲线,曲线均匀排列形成曲面,不同的曲面凹凸进退构成体块之间的穿插组合,最终形成了方案的外部造型。从形似到神似的演变,已不再拘泥于白云黄鹤的具体象征,也不刻意追求行云流水的意向表达。从追求形似向追求神似演变,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以形体的完整、表皮的抽象、意境的深远凸显了新时期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趋势。
四、建筑环境景观设计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办公建筑、城市住宅小区等建筑类型纷纷走向绿色生态之时,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也逐步
朝着绿色方向发展,图书馆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之一,其绿色生态精神突出体现在“以读者为中心”的基础上,图书馆建筑应尽可能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调温,节能、节水、节材,同时兼有优美清雅的馆外环境和足够的植物配置、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及与周围建筑群之间的自然联系等,最大限度地寻求建筑与自然及读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整个造型新馆按中国绿色三星认证标准设计,在节能计算方面,利用计算机专业模拟计算软件DeST、StarCD、Ecotect等对建筑专题(室内外热、风、光环境)进行建模计算,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准确数据。除了采用外维护结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被动式节能技术之外,对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余热回收技术、给排水系统节能技术、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电气系统节能技术的综合运用更是一大亮点。建设场地富裕度较大,又毗邻沙湖,新馆工程所采用的地源热泵技术充分利用周边场地地热的恒定实现室内的冷暖调蓄,低碳环保,十万平方米的建筑规模使得新馆工程成为湖北省地区地源热泵技术运用的最大单体公共建筑,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位居前茅,充分体现了节能示范工程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