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论文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引言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而我们中国,自1998年起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即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货币政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国货币政策的出现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得益彰。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98年以后才渐渐稳定下来并付诸实施的,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其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的背景(一)90年代初的房地产热,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创造了大的宏观环境。

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使得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到了97、98年时已相当突出。

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性风险等几大风险交互错杂,又衍生出更多的子风险,而原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与此时的经济环境相得益彰。

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而实质上,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一系列的约束,无疑让政策执行时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建立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尽管当时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

具体地说,这些结构性问题包括七个方面:1 1、二元经济结构继续强化,反差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并不是在持续转化,而是经常出现波动、迁回、反复甚至强化的趋势。

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论文

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论文

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与决策者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0-2010年季度数据,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结果表明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货币政策在长期表现中性。

关键词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一、引言随着金融危机发生,我国政府为防止危机影响扩大而出台一系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应政策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面对2009 年出现的新经济问题,我国政府又采取了货币政策的调整策略。

针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物价过快增长,通货膨胀的压力。

央行在2010年先后分别6 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累计上调3个百分点之后。

2011年伊始,又于1月20,2月24,3月25,4月21日分别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调整后将达20.5%。

我国货币当局频繁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整个宏观经济,而这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是否有效达到了预定目标,一直是宏观经济学者和政策决策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综述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在特定的金融环境和制度条件下,货币当局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手段,通过特定的传导机制,能否稳定地影响实际产出,从而达到当局预定的政策目标。

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无效。

古典经济学认为长期内货币工资具有弹性,从而使得劳动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产出也就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上。

即使总需求发生变动,由于商品价格具有弹性,所以也只能改变价格水平,对产出没有任何影响。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理论有效。

投资数量取决于利息率与资本边际效率之间的对比关系。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有效需求,进而对产出和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理论有效。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货币银行学专业的毕业生,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现状,深入分析其调控特点和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我国货币政策旨在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随着时代背景、经济周期和市场结构的演变,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采用“利率中立”的调控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稳健、中性、适度”的调控原则,即货币政策既要避免过度宽松,也要避免过度收紧,使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稳健中性。

我国货币政策强调保持稳健中性,既要抑制通货膨胀,也不能让经济出现不必要的萎缩。

2.灵活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各种变化时,会根据需求进行适时和灵活的调整。

3.多元化。

我国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种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控、监管手段等。

在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4.逐步开放。

我国货币政策逐步放开对外开放,加入国际货币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和监管合作等。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

在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货币政策应该采取货币宽松策略。

当经济发展过快,出现通胀等问题时,货币政策应该采取相应的货币紧缩政策。

2.金融市场。

运用货币政策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货币供给、流动性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

3.国际经济形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十分敏感。

国际贸易、外汇市场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

4.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在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货币政策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表现出了灵活性、稳健中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最近几年是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最多的时期,尤其以货币政策的使用最为频繁。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变数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考验着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是把“双刃剑”,对其使用要特别谨慎。

而在使用过程中,更要注重其政策效应。

文献表明,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有些缺失,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行为经济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存质量;危险因素;调查;对策目录摘要 (I)1. 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 ......................................................................................... I II2. 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视角:行为经济学 ..................................................... I II2.1. 营养和心理因素.......................................................................................... I II2.2. 货币理论的演进与行为经济学在货币理论的发展中,对微观主体的主观假设在不断地演化................................................................................................ I V2.2.1. 风险态度 ............................................................................................. I V2.2.2. 心理账户 ............................................................................................. I V2.2.3. 过于自信的心理 ................................................................................. I V2.2.4. 人们的后悔心理与奇幻思维以及准奇幻思维 (V)2.3. 行为经济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V)2.3.1. 货币政策有效性解释 (V)2.3.2.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解释 ......................................................... V I2.3.3. 货币政策敏感性的解释 ..................................................................... V I2.3.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力的解释 ......................................................... V I3. 行为经济学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V II3.1. 央行不能做到减少货币供应量 .................................................................. V II3.2. 随着加息次数的增多,人们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呈递减趋势 .............. V II3.3. 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产权改革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会更低VII4. 评论总结 ............................................................................................................... V III5. 参考文献................................................................................................................. I X1.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完全融入全球分工和市场体系之中。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短文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短文

【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在我国,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货币政策受关注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货币政策已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宏观政策,其每一次变化及未来可能的走势,都会牵动市场的神经,产生广泛的影响。

不过,在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同时,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过.对于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其是否具有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边界,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基调。

货币政策的效果决定于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深度、金融制度安排与变迁乃至经济制度安排与变迁。

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的选择都有其特殊性,这势必对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处于金融深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而需要从多方面对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才能得出一国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003年以来,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中的作用。

综合来看,近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以上,CPI年均增长控制在3。

2%以内,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控制在17%左右,可见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比较有效,对实际产出和物价变动都具有重大影响。

但是与1998年以前货币政策效果相比较,近年货币政策效果有不断减弱趋势,印证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效果是非均衡的观点。

主要体现为: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宽松的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

(2)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强是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3)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较长时期的外部时滞问题。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篇二《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并对以往的货币政策研究成果作了简短的文献综述,最后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广义货币供给贷款余额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2001―2002年由于我国经济中通货紧缩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央银行主要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2005年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实现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段时间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有保有压;2005―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从2007年开始,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带了的经济过热,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2007年我国共10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共6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5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

但到了2008年9月,为了抑制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9次、存款基准利率两次以及贷款基准利率四次。

其中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为先升后降,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均为下调。

进入2010年,我国的货币政策适用仍然频繁,到目前为止我国年内共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五次。

我国如此频繁的使用货币政策,再一次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如庚庆锋,黄志刚(2009)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认为我国资本的短期流动对利率变化不敏感从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实现汇率―利率联动机制;李后建,尹希果,卞小娇(2010):认为金融创新一方面消弱了货币政策利率管道的传导效应,另一方面使得货币政策信用管道的传导及其效果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并通过实证证明了金融创新的存在使得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信用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大于通过利率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及有效性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及有效性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阐述了货币政策理论及其相关研究,以及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有效性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

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一直持续急升。

中国政府已经将治理通货膨胀视为宏观经济第一要务。

这次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⑴构成CPI的八大商品类别看,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全线上涨,大部分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⑵随着次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使中国企业背负了越来越重的成本压力,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产品的成本推动效应,将带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扬。

⑶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推动了劳动力价格的上升、特别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而且就业刚性增强。

针对CPI过高的现象,央行2007年提出适度从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作为当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到了2008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还在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入9月份以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从2010年1月12日至2011年6月14日,为了缓解外汇占款持续上升、经济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自2011年12月30日起,为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增强经济运行活力,央行又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挑战。

一、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选择,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精选的货币政策论文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写作论文的参考范本。

货币政策论文精选范文6篇之第一篇:多措并举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摘要: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部分阻滞之处,突出表现为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金融市场体系分割、M2增速偏低和社会融资规模下降等。

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失衡、融资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成熟及商业银行存在制度性缺陷等。

今年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需要深入推进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推动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改革,多措并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市场;经济结构;宏观调控;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政府随之加强了逆周期调控力度,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但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仍然存在不畅之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自2018年年中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此举不仅将提高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减缓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利于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具体表现我国连续多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流动性总体保持充裕,存贷款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但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影响,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1.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当前我国经济内部面临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外部面临经贸摩擦、贸易环境恶化等极大不确定性考验,经济增速放缓,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1)融资利率总体较高。

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分析

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分析

府失灵 引发了对凯恩斯主义 的挑战 ,古典主义 因此而复活 , 以 的巨额经常账户赤字 ,他卸任后 留下 的美 国经济危 机 四伏 , 犹
弗里德 曼(r d n为代表 的货 币主义 在继承传 统货 币数量论 如 一颗 随时可 能爆炸 的炸弹。不幸真 的被言 中, 2 0 Fi ma ) e 自 0 7年底 以
碍 , 中美 关 系 的“ 雨 表 ” 是 晴 。
联合军演 、 军舰互访 以及两军校 际交流等 。但是 , 具体 的军事互
除 以上的论述之 外 , 中美 关系仍 有许 多特点 , 比如合 作 的 信仍局 限在战略层面 的沟通 , 几乎没有实质性 的军 事行动 限制 迫切 性更高 ; 方战略互信严 重不足; 双 斗争的尖锐性更强 ; 双方 措施和行 为规则 , 更缺乏相 互之 间的安全承诺和保证 。 关系空前复杂等 。因为中美两 国的国家 性质、 治制度 以及意 政 有太 大的改变 。
经济观察
对我 国货 币政 策 有 效 性 问题 的分 析
鹿 宁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 湖北 武汉 40 6) 304
【 要】 币 摘 货 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的工具变量, 它的实施对宏观经济的走势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其有效性问题有
着重 大的意义。 本文从货 币 策的 内涵开始 , 政 通过分析货 币 政策有效性的 内涵开始 , 国货 币政策的演变过程 进行梳 理, 对我 力图找
出一 个合适 的方法对我 国货 币政 策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 关键词】 币 ; 币 策独 立性 货 化 货 政
理 论 综 述


咎于政府经济政策 , 尤其是货 币政策 的失误 。虽然 凯恩斯主 义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现行货币政策在对付通货紧缩、刺激有效需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相对弱化。

究其原因有三: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

2006年,我国仍将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将继续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

[关键词]货币政策稳健有效性一.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回顾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货币政策的重新定位,《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表明今后货币政策基本目标是“稳定”而不再是“增长”。

从早期的“发展经济、稳定货币”过渡到“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直到今天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鲜明地体现了货币政策日益“中性化”的轨迹。

也就是说,货币政策不再承担“刺激”或“抑制”经济的任务,而只负责经济运行营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规则导向”的货币政策。

二.充分认识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必要性近几年,在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过程中,货币政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具体提法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却始终是配合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防范金融风险,以金融的稳定来确保经济的稳定。

可将其概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近年来为什么不比照积极的财政政策,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呢?这是因为:(1)单靠增加货币总量解决不了近年来出现的物价负增长问题。

1997年后出现的物价负增长,根本原因是由于多年来严重重复建设,造成工业部门严重供过于求所酿成的;它是长期来经济结构失调的结果,而不是货币总量不足。

(2)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解决总量问题,货币政策具有优势,而解决结构问题;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总量扩张无济于事。

(3)当前货币存量大量增加,而引起货币失控的一些潜在的因素还未完全消除。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生产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争先贷款,目前企业长期大量负债经营已经给金融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风险,企业和银行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温和预警、适度微调,到适时加大力度,看准了的问题就 果断有力地采取措施;三是实施了差别性调控。在控制货
币信 贷过快增 长的 同时,确 保经济 正常增 长所需要 的资金
增加就业就学的信贷,又要提高金融资产质量,改进金融 服务,引导商业银行增强对剧期变化的风险控制能力;四
是按 照金融 体制改革 总体 思路, 继续推 进国有商 业银行股
财 政 金 融
我 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陈 茜
[ 内容提要] 贷币政 策 重要 的金融宏观 调控手段 ,货 币 策有效性的分析对于我 国贷 币 策的制 定 国 是 政 政 和
民经济的发展 十分重要 。本文列举 了各经济 学派 关于货 币政 策有效性 的争论 ,从近 几年央行 出台的一 系列货
部发行 150 50 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购买约20 亿美元外 00
汇 ,作为组建 国家 外汇投 资公司 的资本金来 源 。特 别国债 的 市场化 发行 起 到直 接 回收流 动性 的作 用 。 综上 所述 , 五年来 的我 国货 币政策 呈现 如下几个 显著
而=一是 灵活运 用货币政 策工具, 持货 币信 贷合理 增长 。 保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践分析
费业务。随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际贸易顺差的
增多 ,银行 体系的 流动性过 剩 L I 益显 现,对 我国 国民经济
2 0 年 我国继 续执 行稳 健的 货币政 策, 货 币供 应量 05 增 长将保持在 1% 右,全部 金融机构 新增 人民币贷款 2 5左 .
是逐 步 改革 人 民 币汇率 机 制 ; 六是 加快 外 汇 管理 体 制改
2 0 年我国金融调控紧缩力度 前。针对流动性泛 07 滥、逐渐推高的通货膨胀率和外汇储备的急剧膨胀,我国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对策建议探究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对策建议探究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对策建议探究摘要:很长时间以来,货币政策在经济学界中一直成为讨论的热点。

本文举出1989年~2009年的经济数据,在建立名义gdp和货币供应量m2的线性关系和实际gdp和货币供应量m2的线形关系等模型的基础上,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因为没有完善的货币传导机制,中央银行就没有了足够的独立性,同时经济发展不够平衡,金融市场发育也出现了不成熟的现象,由于这些因素,我国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效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就能够得到一定的完善和健全,使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得以实现,而且与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程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根据这些有效措施,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会得到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对策建议在宏观经济学争论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讨论的热点,而且对于世界各国宏观调控来讲,这个问题也是比较重要的。

在古典学派看来,总供给曲线属于产出水平的垂线,因此,货币政策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而凯恩斯主义认为总供给曲线属于一条水平线,在此基础上,货币政策可以是有效的;在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政策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则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就算是公众可以对货币政策的变动有一定的预期,价格的调整也不能全面性,货币政策还是有效的。

从中发现,货币政策能不能有效,还是不能有统一的意见。

本文结合我国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有效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论证,并提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建议。

一、变量选择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因此,要分析和论证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集中在货币供给量或利率的选择上。

实际上我国从1998年主要选择货币供给量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就是选择m2代表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指标。

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变 量 的影 响 ,如 果 货 币供 应 量 变 化导 致 真
实宏观经济变量 ( 实际产 出 ) 如 发生变化 ,
则 认 为货 币 ( 策 ) 有 效 的 ;如 果 货 币 政 是
供应量变化仅仅导致名义宏观经济 变量 的
变 化 f 名义 产 出 、价 格 水 平 等 ) 认 为 如 ,则
和新古典综合派无法解 观 点 在 政 府 的宏 观 政 策 制 定 中逐 步 占据 上 风 。
学 派 ,古典的货 币数量论又 以现代 货币学
派 的形 式卷土重来 ,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 的
“ 货 膨 胀 无 论 何 时 何 地 都 是 一 种 货 币现 通
货 币政策操作是通过各 种途 径 ( 如利 率 、汇率 、 贷、资产价格等 ) 信 对总需求的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产 生 影 响 ,最 终 反 映 在价 格 水 平 的 变动 上 。货 币政 策传 导机 制是 否顺
象” 的论断 , 更是将货 币政策的影响力推到
了一 个 高 峰 。合理 预 期 学 派 :2 世 纪 7 年 0 0
畅 ,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 金融体 系是否 对货 币政策调 控产 生及时 和准确 的反应 。
按 照 通 常 的 逻辑 , 融 体 系 发展 越是 完 善 , 金 就 能 更迅 速 和 准确 地 对 货 币政 策 作 出反 应 ,
的问题 ,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 了货 币政策 的调 控边 界 ,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基调 。
论 前 国 币 策 当 我 货 政
调控的 性 有效
■ 姚孝 勇 ( 复旦 大学经济学院 上 海 20 3 ) 04 3
◆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8 21

《基于DSGE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

《基于DSGE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

《基于DSGE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一、引言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推进,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因此,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传导过程中的问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DSGE模型简介DSGE模型是一种动态化、随机化的宏观经济模型,它通过引入微观主体的异质性、不完全市场和动态优化等要素,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经济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货币政策研究中,DSGE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货币政策传导的动态过程,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主体的影响。

因此,本文采用DSGE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研究。

三、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包括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和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等。

在利率传导机制中,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行为;在信贷传导机制中,中央银行通过调整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政策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在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中,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的货币流动性。

四、基于DSGE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研究本文采用DSGE模型,结合我国经济数据,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我们构建了包含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等主体的DSGE模型,然后通过校准和估计,使模型参数能够反映我国经济的特点。

接着,我们通过模拟不同政策冲击下的经济反应,来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和效果。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利率传导机制和信贷传导机制上表现较为明显,而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的效果则相对较弱。

此外,我们还发现,货币政策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存在差异,如对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大,而对大型企业和传统产业的冲击则相对较小。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61-02摘要本文主要基于1997年至2009年的相关经济数据,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这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与gdp的相关关系,来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当前,经济危机频繁发生,资产价格变化剧烈,在如此特殊的经济情况下,我国越来越重视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并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多次调整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效果如何,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探讨。

一、1997-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简要回顾1997年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在继续使用传统的财政政策促进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货币政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段时间我国主要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起对经济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公开市场操作对基础货币的调节。

(2)大幅度降低利率,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取消货款限额控制,灵活运用信贷政策,调整贷款结构。

(3)转变传统的行政干预政策,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的压力,在新的复杂的经济运行环境下,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其主要的政策措施如下:(1)进一步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对基础货币的调节力度。

至2003年2月25日起,公开市场业务交易日由每周二一个交易日调整为每周二、周四两个交易日,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2)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3)逐步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摘要:货币政策主要包括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等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逐步市场化和国际化,影响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递的因素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些问题日渐凸现。

近年来货币政策工具是如何使用,又达到了怎样的效果,本文在此对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及经济数据的反映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一、引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使西方经济学家认识到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催生了凯恩斯主义( keynesianism)的形成与发展。

该理论是以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的,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大萧条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凯恩斯认为,“有效储蓄之数量定于投资数量,而在充分就业限度以内,鼓励投资者乃是低利率。

故我们最好参照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把利率减低到一点,可以达到充分就业”。

可见,凯恩斯偏爱财政政策,也不否定货币政策的作用。

然而,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又普遍出现了滞胀的经济现象,滞胀现在又使一批经济学家认识到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引发了对凯恩斯主义的挑战,古典主义因此而复活,以弗里德曼( friedman )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在继承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发展了现在货币数量理论,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是一常量,价格和工资也相对灵活,这就决定了货币政策短期内有效,但长期却是无效的,由此他们将滞胀归咎于政府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失误。

新古典经济学以自发均衡和理性预期假说为前提,论证了被预期到的货币政策无效、预料之外的货币政策有效的结论。

紧接着出现的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政策无效性结论,它指出当扩张性货币政策反复推行时,它不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推动力消失了,对生产没有刺激作用,期望生产能扩大,但结果却是通货膨胀,而不是别的”。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引言: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中国,货币政策一直被视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多个目标。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工具、执行策略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

第一部分:货币政策的工具与执行策略1. 货币供应调控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

通常,央行可以通过收紧或放松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的总量,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中国央行通过常规和非常规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2. 利率调整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工具是调整利率水平。

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投资、消费者信贷和货币流动性等方面。

通过降低或提高利率,央行可以调控货币供应和需求,以实现通货膨胀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等。

3. 汇率调节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影响出口、进口和国际收支。

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央行可以采取干预市场汇率的措施,以影响人民币兑美元等外汇汇率,进而对外贸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策略1. 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强调“稳中求进”,注重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需求,灵活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

在经济增长较快时,通过收紧货币政策保持通胀压力,避免经济过热;而在经济下行时,通过放松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2. 宏观审慎政策中国货币政策还注重宏观审慎政策的执行。

央行通过相关监管政策,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等进行监管和指导,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

3.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货币政策高度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注重调控金融机构的资本杠杆和债务风险,加强监管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并通过引导资金流向优化实体经济发展,减少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1)06-000-01
摘要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各项传导机制做实证分析考察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果,最后探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传导机制 johanson协整检验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能否有效的实现,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

目前,理论界已大致形成了四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下分别说明它们的传导机理。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几种渠道
(一)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利率途径: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市场利率降低,企业投资增加,总产出增加。

ms↑→r↓→i↑→y↑
(ms:货币供应量;r:市场利率;i:社会总投资;y:国民总产出)
(二)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
信贷传导机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等操作工具影响货币供给,进而影响银行可贷资金,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和居民的消费,导
致国民总产出的变化。

ms↑→l↑→i&c↑→y↑
(ms:货币供应量;l:信贷量;i:社会总投资;c:消费;y:国民总产出)
(三)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其原理是基于托宾q理论的“托宾效应”和莫迪利亚尼的“消费财富效应”。

托宾效应:随着货币供给量的上升,市场利率下降,企业股价上升,q值上升,企业增加投资,总产出上升。

m↑→r↓→ps↑→q↑→i↑→y↑
(ps:股票市场价格;q:企业股票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莫迪利亚尼的“消费财富效应”:货币供给上升,利率下降,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引起股票价格上升,消费者消费支出增加,促进产出增长。

m↑→i↓→ps↑→w↑→c↑→y
(ps:股票市场价值; w:金融财富)
(四)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货币供给增加,本国货币借贷利率下降,国际资金的流出,本币贬值,导致出口增加,总产出和国民收人增加。

ms↑→e↑→nx→y
(e:汇率;nx:净出口)
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检验
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本文就我国经济数据分别对以上四种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

该实证方法主要分析各传导过程中选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若存在,我们则初步认为该机制较为有效。

本文对投资额(i)、总产值(gdp)、货币供应量(m2)、国内信贷总额(l)、净出口(nx)、上证综指(sz)取对数,gdp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投资额和净出口指标用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贸易顺差总额表示。

样本数据取自巨灵金融终端。

(一)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及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检验
通过对三大传导机制下的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可得出所有指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一阶单整的,可进行进一步的协整检验分析。

从协整检验结果表可看出,利率—投资—总产出之间;信贷量—投资—总产出之间;利率—股票市场—总产出之间都存在一个长期的稳定关系(数据及检验结果表可向笔者索取)。

(二)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实证检验
经过单位根检验可得,汇率数据本身是平稳的,而利率、净出口和总产出的数据一阶单整,故无法进行四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

三、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体来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相比,在各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使得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不畅通,应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并建
立完善的多层次银行金融体系。

其次,我国货币市场的利率与金融机构、企业和住户之间的利率没有形成联动机制,货币市场利率的政策传导作用受到削弱,应继续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再次,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与传导缺乏市场基础,应加快金融市场建设。

最后,我国政府的行政干预、现代化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以及居民对未来消费的不确定性,都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对此,应加强微观主体建设,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加快建设健全社会福利体系。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机制的理论阐述及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以及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作用较为明显,而汇率传导机制作用不太明显。

笔者认为在银行体系改革、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前提下,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飞,赵昕东,高铁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2(10):25-30.
[2] 陈桢,岳喜伟.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因素分析.金融与经济.2005(9):16-17.
[3] 吴伟军.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8(2):95-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